『壹』 林海音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林海音的主要作品有《冬青樹》、《綠藻與鹹蛋》 、《城南舊事》、《曉雲》、《婚姻的故事》、《燭芯》、《金橋》。
簡介:台灣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日本大阪,後在北京長大。小說《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代表作品之一。《城南舊事》的背景是1923年到1929年間的北平,營造了一個濃郁的京味氣氛,它所描述的北京城鄉習俗、雜糧麵食製作、民間諺語傳說、土語方言以及胡同街坊里的趣聞軼事,都活現了一個老北京的面貌。
個人生活:林海音在京期間,因工作之故,認識了一生的伴侶、《世界日報》編輯夏承楹,兩人於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協和醫院禮堂結婚,為當時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後住進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1948年11月,林海音與夏承楹攜三個孩子、母親黃愛珍及弟弟燕生、妹妹燕玢返回故鄉台灣。在台兩人又生育了一個孩子。
創作特點:她筆下的女人幾乎沒有一個是善終的;這意思是說,她所描寫的女人皆嘗過失望,愛情的挫折,大都是不幸的。沒有一個女人得到真正的幸福,雖然這些女人並不缺乏生活上的歡樂或賴以生存的愛情,但她們仍是不幸的一群。
『貳』 林海音的著有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分別是什麼
看圖:
『叄』 林海音的主要作品有哪四本
《城南舊事》《冬青樹》《春風》《兩地》
『肆』 林海英的短篇小說集有哪些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來厚的。訖今自為止,已出版十八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台灣報刊
『伍』 林海音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林海音的主要作品有:
《冬青樹》
《綠版藻與鹹蛋》權
《城南舊事》
《曉雲》
《婚姻的故事》
《燭芯》
《金橋》
《蔡家老屋》
《孟珠的旅程》
《春風麗日》
《我們都長大了》
《不怕冷的企鵝》
《薇薇的周記》
《春風》
《狡猾的老貓》
《中國竹》
《窗》
《林海音自選集》
《請到我的家鄉來》
《猛狗唐恩》
《小兔班傑明的故事》
《一隻壞小兔的故事》
《一家之主》
《林海音散文》
《鴿子泰勒的故事》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
《靜靜的聽》
《金鯉魚的百襇裙》
《我的京味兒回憶》
《寫在風中》
《剪影話文壇》
《作客美國》
《春聲已遠》
《芸窗夜讀》
《穿過林間的海音》。
林海音(1918年-2001年),林海音,出生於日本大阪,台灣苗栗縣頭份鎮人,祖籍廣東蕉嶺,作家。曾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一生創作了多篇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產量十分可觀。其中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最為著名。她所創立的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堪稱中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曾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書。
『陸』 林海音的短篇小說集有哪些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厚的。訖今為止,已出版十八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專作)、《兩地》、《屬作客美國》、《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台灣報刊
『柒』 林海音的作品名稱有哪些
《冬青樹》(1955)《綠藻與鹹蛋》(1957)《曉雲》(1959)《城南舊事》(1960)
《婚姻的故事》(1963)《燭芯》(1965)《做客美國》(1966)《兩地》(1966)
《薇薇的周記》(1968)《窗》(1972)《林海音自選集》(1975)《剪影話文壇》(1984)
《家住書坊邊》(1987)《林海音童話集》(1987)《一家之主》(1988)《金鯉魚的百襇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機》(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們看海去》(1996)《驢打滾》(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舊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捌』 林海音的散文集作品有哪些
林海音的散文集作品有《冬青樹》。
《冬青樹》是1995年由台北的重光文藝出版社所出版,林海音本人的創作豐收期,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總共寫了四部長篇小說:《曉雲》、《城南舊事》、《春風》、《孟珠的旅程》。
還有三本短篇小說集:《綠藻與鹹蛋》、《婚姻的故事》、《燭芯》,產量十分可觀,但是林海音的散文集作品相對來說並不多,《冬青樹》是最主要的。
作者簡介:林海音(1918-2001),女小說家。原名含英。台灣苗栗人,生於日本大阪。5歲隨父母回國,定居北京。大學畢業後任北平《世界日報》記者。
1948年到台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年主編《聯合報》副刊。1967年創辦和主編《純文學》月刊。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城南舊事》,散文集《冬青樹》。她的作品洋溢著濃郁的鄉愁,具有典雅柔美的風格。
(8)林海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什麼等擴展閱讀
林海音作品的創作特點:
林海音的作品,顯得特別,有其特質和與眾不同的風格,是由於她更固執地把題材只限囿於女人身上,以女人的心眼和細致的觀察來塑成一個世界;時代的推移,社會的蛻變,世事的滄桑,皆透過女人的心身來尋覓表現。
她筆下的女人幾乎沒有一個是善終的;這意思是說,她所描寫的女人皆嘗過失望,愛情的挫折,大都是不幸的。沒有一個女人得到真正的幸福,雖然這些女人並不缺乏生活上的歡樂或賴以生存的愛情,但她們仍是不幸的一群。
不過,幸福是什麼?它在那兒?幸福不過是虛渺的幻覺?抑或一隻青鳥?這是頗值得思索的。
然而,以世俗的觀點來說,林海音所雕塑的女人映像,皆面帶憂戚,在酸苦的不幸中翻滾的女人;好似圍繞她們周圍的,命運造成的冰壁,冷森又殘酷,顯然她們是一群被虐待者。
『玖』 林海音的作品有散文集,短篇小說集還有什麼
小說、散文、散文小說合集、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廣播劇集、文學評論
小說:《曉雲》《英子的鄉戀》《生命的風鈴》《城南舊事》《英子的心》《冬青樹》《金鯉魚的百襇裙》《蟹殼黃》
《血的故事》
《瓊君》
《驢打滾兒》
散文:《爸爸的花兒落了》《
吹簫的人》《文華閣剪發記》《舊時三女子》《冬陽·
童年·
駱駝隊》《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我的童玩》《北平漫筆》《絹笠町憶往》《竊讀記》《秋遊獅頭山》《
悼鍾理和先生》《
念遠方的沉櫻》《虎坊橋》。
代表作:《城南舊事》《竊讀記》。
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1972)、《兩地》(1966)、《作客美國》(1966)、《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書坊邊》(1987)。
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1955)。
短篇小說集《燭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舊事》(1960)、《綠藻與鹹蛋》(1957)。
長篇小說《春風》、《曉雲》(1959)、《孟珠的旅程》。
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1968)、《林海音自選集》(1975)、《林海音童話集》(1987)。
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
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
《金鯉魚的百襇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機》(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們看海去》(1996)《驢打滾》(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舊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拾』 林海音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厚的。訖今為止,已出版十八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台灣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