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蕭蕭沈從文短篇小說的主要內容

蕭蕭沈從文短篇小說的主要內容

發布時間:2021-03-09 09:39:08

❶ 沈從文《蕭蕭》全文是什麼

蕭蕭十二歲時作為童養媳出嫁,她的「丈夫」才剛剛斷奶不久。十五歲時,被比她大版十多歲的長工花狗引誘權失身,並懷了孕,犯下了傷風敗俗的「彌天大罪」。按照族規,她將被「發賣」,但由於「一時沒有相當的人家來要蕭蕭」,事情延擱下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蕭蕭生下了一個兒子,於是全家歡喜,蕭蕭又被留下來,過上了與以前一樣平靜的日子。

❷ 邊城中蕭蕭主要內容

你好,根據我的了解,《蕭蕭》是沈從文短篇小說,寫於1929年,最初刊於《小說月報》21卷1號。是一篇描寫湘西社會和少女命運的小說,主人公蕭蕭從小失去父母,在她12歲時,沒有坐花轎穿紅著綠的體面,便不明不白的做了媳婦,丈夫斷奶不久,不滿三歲。就在她情竇初開時,不免遭人誘奸,因為生了個兒子,才倖免於死,沒有被沉潭。她兒子長到12歲,便娶了個比他大6歲的媳婦,蕭蕭做了婆婆。作品帶有田園牧歌般的情調。

❸ 沈從文短篇小說漁概括

沈從文短篇小說《漁》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作品,寫於1929年,正好是「從文成熟時」。它貫通「過去」和「現在」,連通人事中的「神性」和「魔性」,既有「斗爭」又有「合作」,講的雖是兩個家族及兩個兄弟的事,其所指卻是兩個民族的關系。開篇後,《漁》裡面提到的湘西華山寨烏雞河兩岸「甘」、「吳」兩族的爭斗與魯迅小說《葯》裡面華家、夏家的譬喻色彩如出一轍,直接指向便是苗漢兩族的民族斗爭,書中寫道:「在那裡,有兩族極強,屬於甘家為大族,屬於吳家為小族。小族因為族小,為生存競爭,子弟皆強梁如虎如豹。大族則族中出好女人,多富翁,族中讀書識字者比持刀弄棒者為多。象世界任何種族一樣,兩族中在極遠一個時期中在極小事情上結下了冤讎,直到最近為止,機會一來即有爭斗發生。」

「過去一時代,這仇視,傳說竟到了這樣子。兩方約集了相等人數,在田坪中極天真的互相流血為樂,男子向前作戰,女人則站到山上吶喊助威。交鋒了,棍棒齊下,金鼓齊鳴,軟弱者斃於重擊下,勝利者用紅血所染的巾纏於頭上,矛尖穿著人頭,唱歌回家,用人肝作下酒物,此尤屬平常事情……」

「甘族」自然就是漢族了,「吳族」則為苗族,兩族之間的斗爭直至煮人為食,斗爭之殘忍想而易見,而這卻並非短暫的刀兵相接,而是持久戰,因為「相傳在這地方過去兩百年以前,甘吳兩姓族人曾在烏雞河荒灘上各聚集了五百餘彪壯漢子大戰過一次,這一戰的結果是雙方同歸於盡……岸上還有司官所刊石碑存在。」而在「現今」兩族合作時,雖然「野蠻的殺伐已經演變為『漁』」,但離去的父親還是交代下來了復仇之事,用祖傳下來的刀去「流那曾經流過你祖父血的甘姓第七派屬於朝字輩仇人的血」(《漁》)。

《漁》是一部主題很隱蔽的作品,但深入其中我們便能感覺到這部講族與族之間斗爭的小說其主題卻是和平主義的,它顯揚的明顯是神武不殺柔情似水的「弟弟」龍朱一樣的人物,而不是那個拿祖傳寶刀斫魚殺蛇的「哥哥」,這其實就是用辨證的眼光看待民族的傳統、家國的爭斗等,是對民族未來的跨越式思考。

.
參考鏈接: http://wenku..com/view/0e8ab6bef121dd36a32d82b5.html
.
如果你認為我的解答對解決你的問題有幫助.請點擊我的回答下方【選為滿意答案】按鈕.

❹ 沈從文<蕭蕭> 的故事梗概

《蕭蕭》故事梗概:蕭蕭十二歲時作為童養媳出嫁,她的「丈夫」才剛剛斷奶不久。十五歲時,被比她大十多歲的長工花狗引誘失身,並懷了孕,犯下了傷風敗俗的「彌天大罪」。按照族規,她將被「發賣」,但由於「一時沒有相當的人家來要蕭蕭」,事情延擱下來。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蕭蕭生下了一個兒子,於是全家歡喜,蕭蕭又被留下來,過上了與以前一樣平靜的日子。她兒子長到12歲,便娶了個比他大6歲的媳婦,蕭蕭做了婆婆。

《蕭蕭》是沈從文於1929年以湘西農村生活為題材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描述了鄉下一個童養媳的遭遇與悲劇性的命運。

小說表現了湘西民風的純朴,展示了「不悖乎人性」即順應自然人性的主題意蘊,同時也譴責了舊中國農村童養媳制度的愚昧與野蠻並對歷史文化及民族性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小說語言清新自然,寫景優美淡雅,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情節舒緩,細節豐富而微妙。

(4)蕭蕭沈從文短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蕭蕭》作於1929年冬,當時沈從文由湘西來到上海,他看到都市文明中人性的變異,深感失望,因此他在《蕭蕭》中創建了體現中國人天人合一社會理想的「湘西世界」,裡面只供奉「人性」,用來抵禦現代物質文明對人的浸染和扭曲。

沈從文在《蕭蕭》中竭力表現鄉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質。小說通過三個主要的階段來探討這個主題:一、蕭蕭嫁作童養媳;二、蕭蕭被花狗誘奸;三、蕭蕭的結局。沈從文對童養媳現象處理得自然,因為是鄉下平常的事,沒有作任何道德價值的判斷。

在人性與制度的對抗中,沈從文寫的是人性的勝利。對於婚姻,蕭蕭以天然的人性來對抗;對於禮法,家人以農人純朴的天性來對抗。這樣的對抗,也是不自覺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這樣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卻院藏在這些「種田的莊子」里。

沈從文心中所期冀的人性的「希臘小廟」由此悄然搭建。小說不乏現實主義的清醒,也寫出蕭蕭的命運帶有極大的偶然性與幸運,她一生都為外在的力量所擺布,從來沒有自覺地主宰過自己命運。她的快樂里頭,潛伏著無知與麻木。

❺ 《沈從文小說選集》主要內容的是什麼

沈從文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內容簡介】
《沈從文小說選》收錄了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沈從文(1902-1988)創作中的短篇小說46篇,中篇小說3部,長篇小說1部,分二卷,這些作品顯示了沈從文小說創作的面貌和成就。入選作品以作家創作成就期(30年代)的小說為主,兼顧早期和中期的作品。沈從文的小說在創作方法、風格和文體形成諸方面具有多樣化特點,入選到的作品盡量照顧到了各個方面,以求保存全貌。從題材上說,佔比重最大的是表現湘西下層人民平凡人生的作品,比如《邊城》、《長河》、《蕭蕭》等等。這些作品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悲苦生活和善良淳樸的心靈,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強烈的民族色彩,有助於了解中國農村,特別是湘西地區的社會狀況和人情風貌。小說藝術成就很高,這些作品裡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細膩的心理刻畫,樸素的文字敘述浸透鄉土小說抒情詩的氣氛,創造了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牧歌意境。本書前有作者的《選集題記》,書後有編選者寫的《沈從文重要著作年表》。

❻ 簡略復述沈從文《蕭蕭》

《蕭蕭》賞析
「鄉下人吹嗩吶接媳婦,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會有的事情。」——小說《蕭蕭》,就從蕭蕭的出嫁開始。作者用這個平和的陳述句,定下了小說的基調。
這個女孩子才十二歲,生在長在種田的莊子上,出嫁,就是從這家轉到那家。她的丈夫還不到三歲,不過她也不為這婚姻愁煩——她不想也不懂得愁煩,在抱抱丈夫,做做雜事中,象棵蓖麻一樣長大起來。小說寫的蕭蕭的成長,是一種原生的、自然的成長,她沒念過
書,對於身處其中的婚姻制度、禮法制度從來沒有過自覺的反抗,但是成長中的自然的人性,卻與制度不可避免地沖撞在一起。
沈從文這樣寫道:「幾次降霜落雪,幾次清明穀雨,一家人都說蕭蕭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礪飯,四季無疾病,倒發育得這樣快。」於是男小女大的婚姻中存在的矛盾暗暗呈現出來——在這個小說中,矛盾都被放在情節與細節之後,作者從不正面描寫沖突,但是蕭蕭在丈夫與花狗之間的關系,卻有了微妙的變化:「她有時覺得害怕,不許丈夫走開;有時又象有了花狗在身邊,打發丈夫走去反倒好一點。」這一句淡淡的點染,說出這個糊糊塗塗的女孩子心裡,隱隱地有了害怕與快樂的爭執。
因為沒有受過教育,蕭蕭不可能去反抗她的婚姻,也因為沒有受過教育,她沒有強烈的貞潔觀。——沈從文筆下的蕭蕭,是近乎完全自然的,聽從的是自然人性的召喚。於是,在花狗的山歌聲中,她變成了個婦人。
變成婦人的蕭蕭,並不是因為失去了貞潔而痛悔,這種抽象的道德觀念倒並不使她恐懼,可是她有了孩子,具體的身體變化讓她害怕,她也明白這是切實的罪證,於是打算逃走,「收拾一點東西預備跟了女學生走的那條路上城。」可是沒有動身,就被發覺了。
於是蕭蕭此刻要面對的是禮法制度。出了這樣的事情,自然家裡是「生氣的生氣,流淚的流淚,罵人的罵人」,不過沈從文添了一句有意思的話:「各按本分亂下去。」好象生氣流淚罵人也都是應盡的義務,盡完便也罷了。而對蕭蕭的懲罰措施,依法倒是十分嚴厲:「沉潭」或「發賣」,伯父不忍將蕭蕭沉潭,而發賣也找不到人家,蕭蕭就又住下了,丈夫與她還是象姐弟一般。家人依舊對她好,住到生了個兒子,「照規矩吃蒸雞同江米酒補血,燒紙謝神」。
蕭蕭在與禮法制度的沖撞,終於因為家人的消極執行,也有驚無險地避了過去。
在人性與制度的對抗中,沈從文寫的是人性的勝利。對於婚姻,蕭蕭以天然的人性來對抗,以於禮法,家人以農人純朴的天性來對抗。這樣的對抗,都是不自覺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這樣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卻隱藏在這些「種田的莊子」里,在這些「種田的莊子」里,沈從文不動聲色地在搭建的是,是他心中愛與美的,永恆的「人性的希臘小廟」。
然而,既便沈從文是將矛盾都盡量淡化,在沖突的弱化中進展情節的,但他還是不得不寫進了殘酷的現實與制度。——蕭蕭的命運帶有這樣大的偶然性,她彷彿是幸運的,可她的一生卻只能服從於外在力量的擺布,從來沒有過對於自己的命運的自主的權力。她的快樂里頭,潛伏著無知與麻木。人性的力量是天然的,卻帶著蒙昧的面目,於是小說中還有另一個群與蕭蕭們完全不同類的人,「女學生」,是這群人,引進了自覺的反省反抗的力量。
在《蕭蕭》中,對女學生的敘述完全是虛寫,她們就象是小說的後景,不停地從莊子邊「過身」,農人有著關於她們的種種荒誕不經的傳聞,他們對女學生的感情是復雜而有趣的,夾雜著歆羨與輕蔑,而對於這群他們不了解的人,他們不了解的生活,保持著距離與好奇。對蕭蕭來說,女學生完全就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是在她要逃走的時候,她卻是要從「女學生走的那條路」走的,雖然她不可能真正地踏上這樣的旅程。
「女學生」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給小說一個時代的背景,她們暗示著一種對於制度的自覺的反省與反抗的力量,這種力量與小說的前景中的人性的力量象是處於不同的系統之中,可是它們是否有可能相結合?在天性的自然發展中,同時以教育使人脫離蒙昧?從而人能夠對不合情理的制度,有更大的對抗的能力。小說不是條理如此明晰的論說,沈從文也不可能是在觀念的指導下安排結構,但小說家的感性直覺卻可能是與理性結論相通的。有趣的是,一九二九年小說的原作結尾是這樣的:
「這一天,蕭蕭抱了自己新生的小毛毛,卻在屋前榆蠟樹籬笆看熱鬧,同十年前抱丈夫一個樣子。」
而一九五七年較改字句的時候,沈從文加了這樣的一句關於女學生的話:
「小毛毛哭了,唱歌一般地哄著他:
『哪,毛毛,看,花轎來了。看,新娘子穿花衣,好體面!不許鬧,不講道理不成的!不講理我要生氣的!看看,女學生也來了!明天長大了,我們也討個女學生媳婦!』」
在一種輪回之中,新的變數也正在醞釀與萌芽。
作為小說,《蕭蕭》是與眾不同的。它的著重點不在於沖突、矛盾以及應之而生的高潮,它描寫人性,態度寬和,筆致從容,情節是舒緩的,細節卻豐富而微妙——這里體現出一個藝術家的感受,這種感受本身就可以突破某種固有的思想的藩籬,而帶給人新的啟示。在《蕭蕭》中,種田的莊子里聞得到草料的香,聽得到山歌在唱,農人們的生活是勤苦而狹隘的,但卻又有質朴的生機。沈從文用《蕭蕭》譜出了一曲牧歌,雖然調子中也有沉痛與疑問,但總體卻是明朗的、優美的,在湘西那方自然的土地上回響。

❼ 沈從文 蕭蕭 主題思想

女性主義不能愚昧落伍,要主宰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

❽ 作家沈從文的蕭蕭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蕭蕭12歲時出嫁,丈夫是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孩。小丈夫把15歲的媳婦視作母親。蕭蕭被家裡的長工花狗唱山歌唱開了心竅,懷了孕。"照規矩"被"沉潭"或"發賣",但蕭蕭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牛兒,這樣,蕭蕭被留在了婆家。

閱讀全文

與蕭蕭沈從文短篇小說的主要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人公叫周然小說 瀏覽:149
小說帶色污現代 瀏覽:408
小說反派人物名字大全唯美 瀏覽:440
女主重生農村網紅小說排行榜 瀏覽:994
關於通天教主的完結小說 瀏覽:765
推薦的英文小說題目 瀏覽:987
倫理小說蛋疼小說網 瀏覽:214
小說雜志的簽約作者有什麼權益 瀏覽:985
完結戰爭小說TXT下載 瀏覽:937
穿越小說王妃變皇後 瀏覽:220
四個字名字的校園小說 瀏覽:604
主角是特種兵狙擊手退役小說 瀏覽:643
最好看都市娛樂小說 瀏覽:96
小說作者楊揚 瀏覽:899
市長寵妻小說全集 瀏覽:94
古代小說2020完結 瀏覽:478
跟龍族差不多的現代小說 瀏覽:974
小說重生1985軍長 瀏覽:716
天賜官福小說完結資源 瀏覽:972
穿越古代無敵文的小說完結小說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