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獵人筆記》每一章的主要內容+摘抄+賞析+道理
第一篇《「黃鼠狼」 霍爾與卡里內奇》
「我」以獵人的身份訪問瑞茲德林縣,在曠野里結識了小地主鮑盧台金。我們先步行到了「黃鼠狼」霍爾的家,他的小兒子駕車送我們回鮑盧台金家過夜。第二天,「我」一個人出外打獵,傍晚時來到霍爾家並在這住下。三天後,鮑盧台金派人來接「我」。次日,「我」離開了鮑盧台金先生家。
第二篇《獵人葉爾摩萊與磨房主妻子》
「我」帶著僱傭的獵人葉爾摩萊,傍晚日落前在樹林里「守獵」。為了第二天黎明日出前「守獵」,我們想在附近一個磨房裡過夜。磨房主安排我們住在距離磨房很近的小棚里。磨房主還讓他的妻子出來招待我們。
第三篇《從草莓泉水到伯爵管家》
在初秋八月的一天,「我」帶著獵犬來到伊斯塔河畔打獵。在「草莓甘泉」喝水時,見到了「我」早就認識的那兩個農民:斯交布希卡和米哈伊洛·薩魏里甫。從後者口裡,讀者知道那個曾經風光,後來逐漸敗落的伯爵的故事。
第四篇《縣醫愛情奇緣》
除了第一段,全文都是這位「縣醫」的自述:他對「我」講述他本人在給一個小地主家的姑娘治病過程中親身經歷的一段終生難忘的戀愛故事。
第五篇《我鄰村的地主拉其洛夫》
主人公是小地主拉其洛夫。他至多五十來歲,年富力強,為人慷慨,待人和善。他參過軍,見多識廣,談吐自由,性情內向。他曾結過婚,但妻子因難產病故。現在他帶著妻子的妹妹私奔。
第六篇《富農奧夫謝尼科夫》
主人公是富農奧夫謝尼科夫。從他口裡,讀者知道各種不同的地主貴族,其中包括「我」的外公和外婆。此外,小說還寫到富農奧夫謝尼科夫的親侄子米加。
第七篇《李郭甫村外蘆葦盪遇險》
「我」和獵人葉爾摩萊到距離李郭甫村十里的蘆葦盪里撐船打野鴨遇險的故事。在此過程中,我們遇到獵人符拉基米爾和漁夫舒喬克。「我們」四人坐著舒喬克的船在蘆葦盪打獵的。
第八篇《河灣草地上的五個小孩兒》
「我」因為貪戀打獵晚歸,回家途中迷了路,後來只好跟五個小孩兒在河灣大草地的篝火旁邊過夜,「我」假裝睡著了,聽到了孩子們關於家神、美人魚的迷信和神話,以及當地發生過的一些傳說的談話。
第九篇《來自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楊》
「我」打獵歸來,在路上碰到出殯的隊伍,為了避開這「不祥之兆」,車夫趕馬向前,結果車軸壞了。在侏儒卡西楊的陪同下到伐木場買車軸和打鳥,從「我」和他的交談中了解到卡西楊的身世和為人。在返回新村前見到了疑似老人私生女的安娜。最後回到家裡,天已大黑。
第十篇《田莊管家》
主人公是年
❷ 《欽差大臣》的作者
《欽差大臣》的作者是俄國作家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果戈理。作品於1836年發表。
1、作者簡介
尼古萊·瓦西里耶維奇·果戈里·亞諾夫斯基(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Anovskii),筆名果戈里,是俄國批判主義作家,善於描繪生活,將現實和幻想結合,具有諷刺性的幽默,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死魂靈》和《欽差大臣》。
果戈理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創作與普希金的創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礎,是俄國文學中自然派的創始者,對俄國小說藝術發展的貢獻尤其顯著。車爾尼雪夫斯基在《俄國文學果戈理時期概觀》中稱他為「俄國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岡察洛夫、謝德林、陀斯妥耶夫斯基等傑出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創作的重要影響,開創了俄國文學的新時期。
2、作品簡介
《欽差大臣》是一部諷刺喜劇作品,共分五幕。
第一幕:一封密信
第二幕:拜會欽差
第三幕:假面舞會
第四幕:渾水摸魚
第五幕:真相大白
故事描寫紈絝子弟赫列斯達可夫與人打賭輸得精光,正一籌莫展,從彼得堡途經外省某市,被誤認為「欽差大臣」,市長大人立刻為其舉辦了一個盛大的歡迎會,且不斷賄賂這年青人,為的是打開陞官發財的門路。而赫列斯達可夫竟將錯就錯,公然地展示自己「好吃」、「尋歡作樂」和賭錢的「本領」,想方設法地編造各種理由來騙取各階層人員的錢財,肆無忌憚地搜刮他們的錢財。甚至光明正大地勾引市長的妻子和女兒。其後,赫列斯達可夫因擔心騙局被揭穿而匆忙逃走。
市長官邸里正處於熱鬧的高潮時,郵局局長手捧一封信走進來。那封信是青年寫給彼得堡的朋友的,他在信里大肆嘲笑那些把自己誤認為是欽差大臣的笨蛋。當市長與官吏們正為這件事而啞然失聲時,真正的欽差大臣來臨了。帷幕就在大家呆若木雞的情況中落下。
果戈理用喜劇這面鏡子照出了當時社會達官顯貴們的丑惡原形,從而揭露了農奴制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動。
❸ 有什麼外國的著名小說
以下以美來國名著為例:自
1、《教父》普佐;
2、《紅字》霍桑 其他作品 《福谷傳奇》;
3、《湯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
4、《草葉集》惠特曼;
5、《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
6、《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馬克·吐溫;
7、《歐·亨利短篇小說集》歐·亨利;
8、《馬丁·伊登》傑克·倫敦;
9、《美國的悲劇》德萊塞;
10、《第二十二條軍規》 海勒;
11、《雨王漢德森》 索爾·貝婁;
12、《戰爭與回憶》 赫爾曼·沃克;
13、《幼獅》 歐文·肖;
14、《鋼窟》 阿西莫夫;
15、《皮襪子故事集》 庫柏;
16、《大街》 辛克萊·路易斯;
17、《大地》賽珍珠;
18、《小婦人》路易莎·奧爾科特;
19、《裸者與死者》諾曼·梅勒;
20、《一位女士的畫像》亨利·詹姆斯;
21、《幕府將軍》詹姆士·克拉維爾;
22、《綠野仙蹤》弗蘭克·鮑姆。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世界名著
❹ 獵人筆記每章概括
《獵人筆記》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過獵人的狩獵活動,記述19世紀中葉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隨筆集,共25篇。
章節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篇《「黃鼠狼」 霍爾與卡里內奇》
「我」以獵人的身份訪問瑞茲德林縣,在曠野里結識了小地主鮑盧台金。我們先步行到了「黃鼠狼」霍爾的家,他的小兒子駕車送我們回鮑盧台金家過夜。第二天,「我」一個人出外打獵,傍晚時來到霍爾家並在這住下。三天後,鮑盧台金派人來接「我」。次日,「我」離開了鮑盧台金先生家。
第二篇《獵人葉爾摩萊與磨房主妻子》
「我」帶著僱傭的獵人葉爾摩萊,傍晚日落前在樹林里「守獵」。為了第二天黎明日出前「守獵」,我們想在附近一個磨房裡過夜。磨房主安排我們住在距離磨房很近的小棚里。磨房主還讓他的妻子出來招待我們。
第三篇《從草莓泉水到伯爵管家》
在初秋八月的一天,「我」帶著獵犬來到伊斯塔河畔打獵。在「草莓甘泉」喝水時,見到了「我」早就認識的那兩個農民:斯交布希卡和米哈伊洛·薩魏里甫。從後者口裡,讀者知道那個曾經風光,後來逐漸敗落的伯爵的故事。
第四篇《縣醫愛情奇緣》
除了第一段,全文都是這位「縣醫」的自述:他對「我」講述他本人在給一個小地主家的姑娘治病過程中親身經歷的一段終生難忘的戀愛故事。
第五篇《我鄰村的地主拉其洛夫》
主人公是小地主拉其洛夫。他至多五十來歲,年富力強,為人慷慨,待人和善。他參過軍,見多識廣,談吐自由,性情內向。他曾結過婚,但妻子因難產病故。現在他帶著妻子的妹妹私奔。
第六篇《富農奧夫謝尼科夫》
主人公是富農奧夫謝尼科夫。從他口裡,讀者知道各種不同的地主貴族,其中包括「我」的外公和外婆。此外,小說還寫到富農奧夫謝尼科夫的親侄子米加。
第七篇《李郭甫村外蘆葦盪遇險》
「我」和獵人葉爾摩萊到距離李郭甫村十里的蘆葦盪里撐船打野鴨遇險的故事。在此過程中,我們遇到獵人符拉基米爾和漁夫舒喬克。「我們」四人坐著舒喬克的船在蘆葦盪打獵的。
第八篇《河灣草地上的五個小孩兒》
「我」因為貪戀打獵晚歸,回家途中迷了路,後來只好跟五個小孩兒在河灣大草地的篝火旁邊過夜,「我」假裝睡著了,聽到了孩子們關於家神、美人魚的迷信和神話,以及當地發生過的一些傳說的談話。
第九篇《來自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楊》
「我」打獵歸來,在路上碰到出殯的隊伍,為了避開這「不祥之兆」,車夫趕馬向前,結果車軸壞了。在侏儒卡西楊的陪同下到伐木場買車軸和打鳥,從「我」和他的交談中了解到卡西楊的身世和為人。在返回新村前見到了疑似老人私生女的安娜。最後回到家裡,天已大黑。
第十篇《田莊管家》
主人公是年輕的地主阿爾卡奇·巴夫萊契·別諾契金,此人是個表面和善、開明,內心冷酷、守舊的人物。他的管家聰明能幹,地主老爺喜歡他,縱容他在庄園當家做主、發號施令、欺辱百姓。
第十一篇《田莊管理處》
一個綿綿細雨的秋天,「我」打獵歸來,經一個看守窩棚的老人指點,來到安尼耶沃村洛司涅科娃夫人的田莊管理處躲雨,被管理處的主要負責人安排在隔壁的房間里睡覺、休息。「我」後來透過間壁的空隙看見和聽見管理處發生的一切。
第十二篇《護林神》
傍晚我打獵歸來時,天氣突變,狂風暴雨,拉車的母馬陷在泥濘中就看林人皮留克幫「我」走出困境,把「我」拉到他家。天晴後,皮留克准備送「我」回家時擒獲一個偷砍樹木的農民,經我的幫助,皮留克放了那個農民。然後他送「我」出了樹林,分手告別。
第十三篇《兩個地主》
本片主人公與第五篇的地主拉其洛夫他們的出身和經歷不同。一個是退伍的將軍,一個是土生土長的地主。這是他們兩人的共性,雖然各有自己的特點。本片描寫了將軍的其人其事;而對這個土老爺,則主要用「我」的一次訪問記實以揭露他的外表熱情溫和、內心冷酷殘忍的偽君子言行。
第十四篇《列別姜市場買馬記》
「我」在列別姜打獵後,下榻於當地的一個旅館。回旅館吃完午飯去馬販子家買馬,但由於公爵的到來而沒有成交。最後「我」在另外一家買了一匹,但「到家」後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原來這是一匹瘸腿的病馬。
第十五篇《達吉雅娜·鮑里莎夫娜及其侄子》
本篇寫達吉雅娜·鮑里莎夫娜的為人,以及她收養與培養侄兒的情況。但這位侄兒學畫沒有成功,白花了她的錢和心血。
第十六篇《俄羅斯人之死》
作者先後寫了五個俄羅斯人的死,他們的死因和臨死時的心態,以及周圍人的反應,以及「我」的思索和感慨。
第十七篇《酒店賽歌》
描寫了兩個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一個孤零零的酒店賽歌的具體過程;但小說主人公除了這兩個歌手——小包工和土耳其人亞什卡,酒店老闆尼古拉·伊萬雷莫爾等等他們是聽眾,也是裁判。
第十八篇《小地主卡拉塔也夫的愛情故事》
卡拉塔也夫愛上了一個女地主的丫鬟,想為她贖身,但遭到女地主的拒絕,並將丫鬟遣送走。後來,卡拉塔也夫駕車把瑪特遼娜帶回到自己家,從此兩人過著甜蜜的生活。他們在一次駕車外出的路上正面碰上了女地主。事情敗露,女地主狀告他們,糾纏不休。最後瑪特遼娜決定自首,此後緲無音訊。卡拉塔也夫負債累累,變賣家產,遠走莫斯科謀事。他決心不回家鄉,而是「要死在莫斯科」。
第十九篇《幽會》
寫一對青年情侶離別前最後一次「幽會」的情景。男方「是一個闊少爺寵愛的仆從。」女方是一個「苦命、可憐的孤兒」。看來二人之間已經有了一段愛情關系,但男方的感情不深,在離別前表現冷漠,而女方的感情真摯熱烈。
第二十篇《希格雷縣的哈姆雷特》 一次打獵的旅行中,「我」得到鄰村一個小地主的邀請,去他家赴宴。那天晚上,「我」和他睡一間房,兩人都睡不著。於是就開始交談,他對我敞開心懷,打開了話匣,講了自己悲劇性的經歷。
第二十一篇《世襲貴族切爾托布哈諾夫及雷好友涅多皮尤斯金》
獵人葉爾摩萊陪「我」打獵回來,在路上先後遇到了切爾托布哈諾夫和涅多皮尤斯金, 「我」對他們做了一些調查之後,親自登門拜訪切爾托布哈諾夫,並參加了他們的家庭歌舞晚會,「很晚我才離開無夢村」。
第二十二篇《切爾托布哈諾夫的結局》
本篇寫主人公切爾托布哈諾夫的結局,寫他經歷的三次不幸:心愛的情婦瑪莎的出走;至友涅多皮尤斯金的去世;比愛人和至友更珍貴的寶馬瑪列克-阿泰力被盜。就是這三次不幸釀成切爾托布哈諾夫的人生悲劇。
第二十三篇《露克麗雅之死》
露克麗雅從前是個漂亮活潑的女僕,如今她長期癱瘓在床,骨瘦如柴,村裡人給起外號叫 「活木乃伊」,但她仍然是一個聰明善良、溫柔文靜、虔誠的基督信徒。小說主要寫她病中的思想和感情。
第二十四篇《車輪嘎吱響》
小說從飛洛費這個人物的「傻」寫到他一路駕車過程中表現的機智和聰明;從半路遇匪的危險場面寫到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刻畫兩個人物的同時也反映當時俄國的社會治安狀況。
第二十五篇《樹林和草原》
全篇寫的是獵人喜歡的樹林和草原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風光。本篇可以看成這些寫景片斷的歸納和總結。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拓展資料:
1、創作背景
《獵人筆記》是19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問世的。這時正是俄國解放運動從貴族革命向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過渡的時期,是俄國社會生活處在大轉變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俄國專制制度腐朽的本質更加暴露出來了,農奴制度的危機更加加深了。
從20年代起,俄國的農奴制度就進入了危機階段,並且,這種危機在不斷地加深著。資本主義在俄國逐漸地發展起來了。它猛烈地沖擊著農奴制度,使農奴制度的經濟逐漸解體了。應該說,農奴制經濟的解體,是農奴制危機的根本原因。
同時,農民反對農奴制度的斗爭也在不斷地加強著。據統計,從1826年到1850年,農民騷動達到了576次。此外,這時平民知識分子的革命家,正在逐漸代替著貴族革命家,參加革命運動的進步力量擴大了。屠格涅夫正是在俄國解放運動的深刻影響下創作了《獵人筆記》。
2、作品主題
《獵人筆記》是一部借獵人出獵的見聞揭露沙皇專制制度下廣大農奴遭受農奴主殘酷奴役、處於水深火熱生活中的紀實作品,它用活生生的事例向讀者展示了俄國農奴制下廣大農奴的悲慘生活。
《獵人筆記》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暴露農奴制的黑暗與殘酷,而且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德。作者沒有以地主老爺的態度居高臨下地看待農民,像以往許多作家那樣把農民描寫成愚昧無知、缺乏崇高品德、處於畜生一般狀態、只是一些應當受到憐憫的對象。
作者在本書中往往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和農民一起打獵,平等地談論農民的生活,通過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描寫這些普通勞動人民的許多優秀品質,表現出他深厚的人道主義和民主思想。
作者把他的感情傾在這些普通勞動人民身上,他沒有任何貴族的架子,而和這些普通的農村勞動者打成一片,這在貴族出身的作家中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作品不僅寫出了農民快樂的生存方式,而且描寫了這些普通人身上的美好性情。那就是善良、正直、樂觀。人的使命也是人的生命屑性的表現,善良、熱情、正直、樂觀等等都是符合生命的內在要求,而人們在大眾生活表現了這樣美好的人性,也體現生命的倫理價值觀。
所以,這也是衡量生命的一個重要的價值尺度。小說寫了眾多的普通農民,他們在接人待物所表現出的善良、熱情的天性,在對生命認知方面的樂觀,利他的心態都折射出美好的生命之光。
屠格涅夫在這部短篇小說集中,主要是從生命的角度來寫人物的活動及大自然優美的景物空間。每一個空間都有一個明確的生命要素,如植物的鮮活,動物的晃動,農民的善良、樂觀,地主的衰敗等等,這些要素是相互關聯的,這一連串的空間也就構成了展示生命本體的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而且,從對大自然的書寫到對人物的生動刻畫。其空間轉換也是有層次而又富有節奏的。另外,作者在藝術手法上也是富有變化的。
他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寫,寫農民及自然的美景是從正面著手,處處展現出鮮活、靈動、快樂的生命意識,追求一種宰相的生存模式,以此來體現人類生命的內在本質要求,而寫鄉村地主則是從反面寫出了地主身上衰敗的生命特徵,揭示了其沒落的生命意義。
3、人物形象
屠格涅夫細致地描寫生活在貧寒的社會最底層的農奴所遭遇的種種苦難,用心去感受俄羅斯大地上那些枯破灰暗的白樺樹下、那些渾濁的潭水中,那荒涼而貧瘠的原野里,低矮潮濕的房屋中那些細碎而深切的情緒和靈魂。他一方面或正面、或側面的寫那些農奴主、地主們之間自私自利,驕橫冷酷的性格。
但他也用同樣低沉而憂郁的筆調寫著醫生和地主女兒之間因為死亡而帶來的愛情悲劇(《縣城的醫生》),寫生活和理想格格不入,找不到理想的歸屬,找不到心靈平靜,同時不願同流合污的落魄地主形象,寫逐步毀滅自己的正直、暴躁、剛烈的世襲貴族切爾托普哈諾夫《切爾托普哈諾夫和涅多皮由金斯》和《切爾托普哈諾夫的結局》這些人的悲劇。
參考鏈接:網路:獵人筆記
❺ 契訶夫《變色龍》全文
巡邏中的督警奧楚蔑洛夫和隨從穿過集市廣場時,忽然聽見有人在尖聲大喊,於是他們朝喧鬧的人群走去。原來,金銀匠赫留金想用煙蒂去燙一隻無家的小狗的鼻於,卻被小狗咬了手指。見來了督警,於是便向他告狀。一開始,督警奧楚蔑洛夫很是公正和嚴歷,「好的……是誰家的狗?我不會袖手不管。」大聲斥罵養狗的人,並要把小狗處死;當聽到有人說這好像是日加洛夫將軍家的狗時,他立即改變態度,「莫非它夠得著你的手指頭?它一點點大,你卻是個彪形大漢!」並警告赫留金不要玩花樣,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時,他的隨從說,好像這不是將軍家的狗.他又開始「復色」,說「這樣的小賤種,怎麼會是將軍養的」,說是該對「它進行懲罰的時候了。但又有人說好像在將軍家看到這條狗時,他又說:「赫留金你這個笨蛋,都是你自己惹的禍!」他一變再變,當最後從將軍家廚師口中得知這是將軍的狗時,他馬上大聲贊揚小狗是「靈巧的」,「張嘴就咬了這傢伙的小指頭」。處置完「事件」,他對赫留金說:「我還會來收拾你的!」又繼續巡邏了。
拓展資料:
《變色龍》是俄國作家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
契訶夫在該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虛偽逢迎、見風使舵的巡警奧楚蔑洛夫,當他以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時,就揚言要弄死它並懲罰其主人。當他聽說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將軍時,一會兒額頭冒汗,一會兒又全是哆嗦。通過人物如同變色龍似的不斷變化態度的細節描寫,有力地嘲諷了沙皇專制制度下封建衛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臉。
❻ 國外著名的書有哪些
愛瑪(英,奧斯汀)
嘉莉妹妹(美,西奧多·德萊賽)
歌劇院幽靈(法,加斯通·勒魯)
少年維特之煩惱(德,歌德)
羅亭·貴族之家(俄,屠格涅夫)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德,阿爾弗雷德·德布林)
細雪(日,谷崎潤一郎)
漂亮朋友 (法,莫泊桑)
戰地鍾聲(美,海明威)
啊,拓荒者(美,維拉·凱瑟)
山泉(法,馬瑟·巴紐)
還鄉(英,托馬斯·哈代)
黑鬱金香(法,大仲馬)
馬丁·伊登(美,傑克·倫敦)
法國中尉的女人(英,約翰·福爾斯)
遠大前程(英,查爾斯·狄更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瓦爾登湖(美,梭羅)
萌芽(法,左拉)
黑桃皇後(俄,普希金)
冰島漁夫·菊子夫人(法,皮埃爾·洛蒂)
苔絲(英,托馬斯·哈代)
奧德賽(古希臘,荷馬)
愛倫·坡短篇小說集(美,愛倫·坡)
道連·格雷的畫像(英,奧斯卡·王爾德)
審判·城堡(奧,卡夫卡)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英,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喜劇集(英,莎士比亞)
罪與罰(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法,巴爾扎克)
紅字(美,霍桑)
包法利夫人(法,福樓拜)
熱愛生命(美,傑克·倫敦)
貝姨(法,巴爾扎克)
好兵帥克(匈,雅洛斯拉夫·哈謝克)
雪國(日,川端康成)
海狼(美,傑克·倫敦)
父與子(俄,屠格涅夫)
了不起的蓋茨比(美,菲茨傑拉德)
卡斯特橋市長(英,托馬斯·哈代)
九三年(法,維克多·雨果)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奧,茨威格)
福爾摩斯探案集(英,柯南道爾)
一生(法,莫泊桑)
當代英雄(俄,萊蒙托夫)
葉甫蓋尼·奧涅金(俄,普希金)
我是貓(日,夏目漱石)
理智與情感(英,奧斯汀)
洛麗塔(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蘇菲的選擇(美,威廉·斯泰隆)
從地球到月球/環游月球(法,儒勒·凡爾納)
笑面人(法,維克多·雨果)
窗邊的小豆豆(日,黑柳徹子)
荊棘鳥(澳,考琳·麥卡洛)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俄,契訶夫)
飄(美,瑪格麗特·米切爾)
斯佳麗(美,亞歷山德拉·里普利)
簡·愛(英,夏洛蒂·勃朗特)
霧都孤兒(英,狄更斯)
安徒生童話(丹麥,安徒生)
格列佛游記(英,斯威夫特)
格林童話(格林兄弟)
希臘神話
一千零一夜(民間故事集)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俄,高爾基)
魯濱孫歷險記(英,丹尼爾·笛福)
小婦人(美,路易莎·奧爾科特)
湯姆·索亞歷險記(美,馬克·吐溫)
哈克貝里·芬歷險記(美,馬克·吐溫)
情人·烏發碧眼(法,瑪格麗特·杜拉斯)
馬爾他黑鷹(美,達希爾·哈米特)
香水(德,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大地(美,賽珍珠)&
憤怒的葡萄(美,斯坦貝克)
泰戈爾抒情詩選(印度,泰戈爾)
前夜(俄,屠格涅夫)
大衛·科波菲爾(英,狄更斯)
兩兄弟(法,莫泊桑)
斯巴達克思(意,拉·喬萬尼奧里)
獵人筆記(俄,屠格涅夫)
初戀(俄,屠格涅夫)
上尉的女兒(俄,普希金)
十字軍騎士(波,亨利克·顯克微支)
堂吉訶德(西,塞萬提斯)
凱旋門(德,雷馬克)
婦女樂園(法,左拉)
珍妮姑娘(美,西奧多·德萊塞)
悲慘世界(法,維克多·雨果)
死農奴(俄,果戈理)
羅生門(日,芥川龍之介)
卡拉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無名的裘德(英,托馬斯·哈代)*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英,福斯特)
茶花女(法,小仲馬)
培根隨筆(英,弗蘭西斯·培根)
娜娜(法,愛彌爾·左拉)
巨人傳(法,弗朗索瓦·拉伯雷)
白衣女人(英,威爾基·柯林斯)
耶利哥的玫瑰(俄,蒲寧)
紅與黑(法,司湯達)
永別了,武器(美,海明威)
碧血黃沙(西,伊巴涅斯)
百年孤獨(哥倫,加西亞·馬爾克斯)
蒙田隨筆(法,米歇爾·德·蒙田)
金薔薇(俄,帕烏斯托夫斯基)
呼嘯山莊(英,艾米莉·勃朗特)
虹(英,D·H·勞倫斯)
雙城記(英,狄更斯)
傲慢與偏見(英,奧斯汀)
巴黎聖母院(法,維克多·雨果)
天路歷程(英,約翰·班揚)
太陽照常升起(美,歐內斯特·海明威)
羊脂球(法,莫泊桑)
麥田裡的守望者(美,賽林格)
帕爾馬修道院(法,司湯達)
十日談(意,卜伽丘)
蝴蝶夢(英,達芙妮·杜穆里埃)
白痴(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復活(俄,列夫·托爾斯泰)
純真年代(美,伊迪絲·華頓)
你往何處去(波,亨利克·顯克微支)
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爾斯泰)
乞力馬扎羅的雪(美,歐內斯特·海明威)
刀鋒(英,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英,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諾桑格寺(英,簡·奧斯汀)
基督山伯爵(法,大仲馬)
胡桃夾子(霍夫曼)
狼孩毛克利
列那狐的故事
水孩子
彼得·潘
綠野仙蹤(美,弗蘭克·鮑姆)
愛麗絲夢游奇境(英,劉易斯·卡羅爾)
艾凡赫(英,瓦爾特·司各特)
地心游記(法,儒勒·凡爾納)
氣球上的五星期(法,儒勒·凡爾納)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法,儒勒·凡爾納)
海底兩萬里(法,儒勒·凡爾納)
烽火島·機器島(法,儒勒·凡爾納)
隱形人(英,喬治·威爾斯)
隱身新娘(法,儒勒·凡爾納)
十五少年漂流記(法,儒勒·凡爾納)
大戰火星人(英,喬治·威爾斯)
時間機器(英,喬治·威爾斯)
奇人怪獸島(英,喬治·威爾斯)
鐵木爾傳
卓婭和舒拉的故事
小公子
浮士德(德,歌德)
英雄凱撒(英,莎士比亞)
埃及艷後(英,莎士比亞)
羅賓漢(英,瓦爾特·司各特)
王子與乞丐(美,馬克·吐溫)
吹牛大王歷險記
青年近衛軍
紅發安妮
柳林中的風聲
鹿苑長春(美,羅琳斯)
野性的呼喚(美,傑克·倫敦)
海倫·凱勒傳(美,海倫·凱勒)
野生的愛爾莎
安妮日記(德,安妮·弗蘭克)
倫敦塔(英,瓦爾特·司各特)
白鯨(美,麥爾維爾)
湯姆叔叔的小屋(美,斯托夫人)
圓桌武士(英,瓦爾特·司各特)
豪夫童話(英,豪夫)
王爾德童話(英,王爾德)
伊索寓言(作者無考)
怪醫杜立德
秘密花園
木偶奇遇記(意,卡爾洛·科洛迪)
愛的教育(意,亞米契斯)
約翰·克里斯多夫(法,羅曼·羅蘭)
八十天環游地球(法,儒勒·凡爾納)
海蒂
沉船(印,泰戈爾)
十五少年飄流記(法,儒勒·凡爾納)
神秘島(法,儒勒·凡爾納)
苦兒流浪記
儒林外史(吳敬梓)
牛虻(愛,伏契尼)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瑞,茜爾瑪·拉格洛夫)
戰爭與和平(俄,列夫·托爾斯泰)
金銀島(英,史蒂文森)
聊齋(蒲松齡)
紅樓夢(曹雪芹)
三國演義(羅貫中)
水滸傳(施耐庵)
西遊記(吳承恩)
鏡花緣(李汝珍)
❼ 《童年》的作者是是哪個國家的
高爾基
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別什可夫,前蘇聯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1]
高爾基於1868年3月28日誕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戈羅德鎮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跟母親一起在外祖父家度過童年。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麵包工人等,切身體驗到下層人民的苦難。在此期間,他發奮讀書,開始探求改造社會的真理。1884年,他參加民粹黨小組,閱讀民粹黨人著作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1905年,高爾基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6年,高爾基受列寧的委託,由芬蘭去美國進行革命活動,在美國出版長篇小說《母親》。後定居義大利卡普里島。1913年,高爾基從義大利回國,從事無產階級文化組織工作,主持《真理報》的文藝專欄。1917年十月革命後,伴隨著革命出現的混亂、破壞、無政府主義思潮及各種暴力事件,高爾基與列寧及新政權之間產生了矛盾。1921年10月,由於疾病,也由於與布爾什維克政權的分歧,高爾基出國療養。1928年,高爾基回到蘇聯,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羅斯作了兩次長途旅行觀光後決定回國定居。1934年當選為作協主席。回國後的高爾基作為蘇聯文化界的一面旗幟,為蘇維埃的文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紀30年代蘇聯出現的種種問題又使他與斯大林及現實政治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
1936年6月18日2時30分,68歲的高爾基因病去世。
早年經歷
1931年的高爾基與斯大林
1931年,高爾基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創作中,劇本《耶戈爾·布雷喬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現了資本主義的沒落和社會主義的勝利;長篇小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寫了十月革命前俄國社會40年的歷史變遷,以一個個人主義知識分子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壯大;《論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一系列論文,倡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1934年,高爾基主持召開蘇聯作家第一次代表大會,並當選蘇聯作家協會第一任主席。1936年6月18日2點30分,高爾基離開人世,享年68歲。
❽ 果戈里的寫作故事
編輯詞條果戈里
果戈里,(1809~1852)
俄國19世紀前半葉最優秀的諷刺作家、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於烏克蘭一個地主家庭,中學畢業後在十二月黨人革命運動的影響下到了彼得堡,當過小公務員,薪俸微薄,生活拮據,這使他親身體驗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目睹了官僚們的荒淫無恥、貪贓枉法、腐敗墮落。1931年辭職,專門從事文學創作。
1831~1832年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集《狄康卡近鄉夜話》問世,書中贊揚烏克蘭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善良,揭露封建主義和金錢勢力的罪惡。1835年,中篇小說集《米爾戈羅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的出版給他帶來聲譽。《米爾戈羅德》收入四篇小說,其中《塔拉斯·布爾巴》是歷史題材,塑造了哥薩克英雄布爾巴的形象,歌頌了民族解放斗爭和人民愛國主義精神。《彼得堡的故事》取材當時現實生活,展示了生活在專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劇,尤以《狂人日記》、《鼻子》和《外套》最為突出。《狂人日記》藝術構思獨特,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的通訊、幾篇日記,形式荒誕。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務員,受階級社會重重壓迫,處處被人侮辱蹂躪,最後被逼發瘋。《外套》寫地位卑微的小官吏唯一生存樂趣是渴望攢一點錢做一件外套。不料新外套剛上身便被人劫走。這件事反成笑料,主人公最後含恨死去。
【創作年表】(不完全)
1829年,自費出版長詩《漢斯·古謝加頓》;
1831至1832年,發表《狄康卡近鄉夜話》第一卷和第二卷;
1835年,出版《密爾格拉得》;
1835年至1841年間,出版《彼得堡故事集》,含《狂人日記》《外套》等;
1835年12月,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完成,並於1836年4月首次上演;
1841年完成《死魂靈》第一部,1842年發表;
1848年開始創作《死魂靈》第二部。
1836年果戈理發表了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又譯《巡按》),它改變了當時俄國劇壇上充斥著從法國移植而來的思想淺薄、手法庸俗的鬧劇的局面。《欽差大臣》描寫紈絝子弟赫列斯達可夫與人打賭輸得精光,正一籌莫展,從彼得堡途經外省某市,被誤認為「欽差大臣」,在當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鬧出許多笑話。果戈理用喜劇這面鏡子照出了當時社會達官顯貴們的丑惡原形,從而揭露了農奴制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動。
1842年果戈里發表長篇小說《死魂靈》。描寫「詭計多端」的投機家乞乞科夫為了發財致富想出一套買空賣空、巧取豪奪的發財妙計,在N市及其周圍地主庄園賤價收購在農奴花名冊上尚未注銷的死農奴,並以移民為借口,向國家申請無主荒地,然後再將得到的土地和死農奴名單一同抵押給政府,從中漁利。作者通過乞乞科夫遍訪各地主庄園的過程,展示了俄羅斯外省地主肖像畫廊。通過對地主種種丑惡嘴臉的生動描寫。作者令人信服地表明,俄國農奴制已到了氣息奄奄的垂死階段,客觀上反映出它必然滅亡的規律,由於思想的局限。果戈里並未指出俄國的出路在哪裡,但《死魂靈》以俄國「病態歷史」而震撼了整個俄羅斯。它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對俄國封建農奴制度的無情揭露和批判,而其批判的深刻在俄國長篇小說中,果戈里是第一人,所以《死魂靈》歷來被認為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
果戈里後來長期僑居國外,脫離了國內先進文學界,思想發生了逆轉,轉而保護、贊美農奴制,曾受到別林斯基的嚴厲譴責。他企圖續寫《死魂靈》第二部,終未成功。1852年他在病中將稿件付之一炬,不久辭世。
在歐洲東部和俄羅斯,最為奇特的神秘現象之一就是「幽靈」火車之謎,歷史上曾有過許多關於「幽靈」火車的報道,怪誕的「鬼火車」事件曾在俄羅斯的一些報紙媒體上多次報道,莫斯科大學的科學家也曾對「幽靈」火車現象進行過調查研究。但是由於鐵路部門一般不願將這類無法解釋的現象公布於眾,還有一些與「幽靈」火車有關的事件不為人知。
與俄羅斯著名作家果戈里頭骨遺失有關的火車失蹤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果戈里曾被許多人稱為「俄羅斯的狄更斯」。
他於1852年去世。1931年,果戈里被遷葬到了莫斯科的達尼洛夫公墓,後來那裡成了一座少年犯監獄,當他的遺體被發掘出來時,人們發現他的頭已不翼而飛了。幾經波折,果戈里的親戚海軍軍官亞諾斯基拿到頭骨,並帶回到他駐防的義大利。此後不久,亞諾斯基便將裝頭骨的匣子托一位義大利軍官帶給一位俄羅斯律師。
1933年春天,這位義大利軍官帶著果戈里的頭骨匣子出發開始了一段漫長的旅程,他的弟弟與幾位朋友一起也登上了這列火車,開始了快樂的旅行。當火車進入一個長長的隧道時,軍官的弟弟想與他的朋友們開個玩笑嚇嚇他們,他偷偷拿了果戈里的頭骨匣子作為他惡作劇的道具。可是就在火車進入隧道之前,車上的旅客突然莫名其妙的驚惶失措,這個學生當即決定從火車車廂門外的踏板上跳下去。後來他對記者說,當時有一股奇怪的帶粘性的白霧將這列不幸的火車整個兒吞沒了,他描述了旅客們當時那種無法言表的恐懼和驚慌情景,他承認是他從他哥哥那裡偷拿了紅木匣子,在這列火車的106名乘客中,只有兩個人在火車莫名其妙消失之前跳下火車得以生還。地方當局事後對隧道進行了仔細的檢查和搜索,但是他們甚至連火車留下的煤煙痕跡都沒發現,吞噬了這列火車的隧道入口處被封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顆炸彈擊毀了這條隧道。後經調查確證,這列火車的確在1933年消失。那是一列只有三節車廂的火車,是為旅遊者從義大利的一家公司包租的,據說這列火車的模型還保存在米蘭的鐵路博物館里。調查人員想從這個像玩具似的火車模型著手,找出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列火車離奇失蹤的,但是始終沒有結果。
「果戈里幽靈火車」1991年又一次出現在波爾塔瓦時受到了報紙媒體的關注,烏克蘭的兩家報紙都刊登了這一事件。在鐵路扳道口工作的一位鐵路員工確定火車出現的那一天是1991年9月25日,就在那一天,來自基輔烏克蘭科學院研究超自然現象的一位科學家守候在岔道口,等待「幽靈」火車的再次出現。當它再次不知從哪裡冒出來時,在好幾個目擊者的注視下他躍上了最後一節車廂,火車很快消失了,而那位想破解神秘「幽靈」火車之謎的科學家也隨著這列詭異的火車一起消失,從此音訊全無。據報紙報道,在科學家失蹤事件發生後,「幽靈」火車不止一次在這個岔道口出現,但是再也沒有人敢跳上這列幽靈般的火車了。報紙還報道了「幽靈」火車1955年在克里米亞半島出現的事件,火車在那裡通過了一道舊的河堤,奇怪的是,那裡的鐵軌早已被拆除了。
俄羅斯鐵路上的人將「幽靈」火車稱為URO,意思是「鐵路上的不明物體」據傳聞,URO曾反復出現在莫斯科地區和莫斯科城,1975、1981、1986和1992年都曾出現過。莫斯科大學的講師,物理學家兼數學家伊凡·P·帕特塞,是對幽靈火車感興趣的一批科學家中的領頭人,他們中間有鐵路專家、哲學家,還有其他專業的科學家,在「幽靈」火車曾出現過的地區的火車交叉道口處他們曾進行了多次現場調查研究。帕特塞的理論認為,歐亞大陸縱橫交錯的鐵路網是人類在地球上建造的范圍最大的全球性工程,這一龐大的鐵路網路可能會對時間的流逝產生影響。帕特塞認為,任何達到相當程度的空間改變都會引起瞬時的異常現象,而具有電磁特性的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離的,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帕特塞的理論認為時間也是守恆的,過去了的時間並不會消失。
關於「幽靈」火車的事件發生了不少,也有不少的目擊者,這一神秘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科學家也試圖以各種理論來解釋這一奧秘,但是「幽靈」火車的突然出現以及神秘消失至今仍是一個難解之謎。
❾ 卡夫卡、契科夫分別寫了哪些書
卡夫卡抄--最有名的襲當屬《變形記》,其他作品有:
短篇小說:《判決》、《火夫》、《在流放地》、《鄉村醫生》、《飢餓藝術家》等12部
長篇小說:《失蹤者》、《審判》、《城堡》3部
契科夫--最著名的有《套中人》、《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為什麼 這么多?難道你不知道他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嗎?
他的其他小說有:《燈火》、《玩笑》、《在別墅里》、《薇羅奇卡》、《鄰居》、《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大小瓦洛佳》、《帶小狗的女人》等數十部
❿ 獵人筆記每章讀後感
給您找來網友的回答,不喜勿噴。
《獵人筆記》讀後感獵人筆記是一部形式獨特的特寫集,本書作者屠格涅夫非常注意人物的刻畫。作品以一個獵人的行獵為線索,刻畫地主、管家、磨房主婦、城鎮醫生、貴族知識分子、農奴、農村孩子等眾多人物形象。真實的表現了農奴制背景下外省各階層人民的生活風貌。本書主要寫作手法是描寫又以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為主。靜下心來默默的品嘗一本名著是人生中一種難以言喻的享受。每當我在讀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的時候,我更會認為這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快樂。在屠格涅夫 語句里充滿了俄羅斯鄉下的田園氣息。的看到了俄羅斯人的性格特點和愛國精神。文中有兩個農奴給了我比較深的印象——霍夫和卡里內奇。雖然他們兩人對人生的價值觀念是截然不同的,一個貼近社會,比較實際;一個熱愛大自然,比較爛漫,但是他們倆都是國家的棟梁。屠格涅夫在書中有這么一段:「彼得大帝本質上是俄羅斯人,恰恰在他的大膽改革中說明他是地道的俄羅斯人。俄羅斯人堅信自己的力量和毅力,俄羅斯人不犧牲自己:他很少留戀過去,而是勇敢的瞻望未來凡是好的——他就喜歡,凡是合理的——他都接受,至於哪裡來的——他並不在意。史」,盡管他們明白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卻無法挺身面對未來;有多少人會因為私人的仇恨或所謂的嫉妒而把別人正確的做法或觀點想方設法地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