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克吐溫的故事
1835年11月30日,馬克·吐溫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鄉村貧窮律師家庭。他是家中7個小孩中的第6個。他的父親是當地的律師,收入微薄,家境拮據。
小馬克·吐溫上學時就不得不打工。他十一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他開始了獨立的勞動生活,先在印刷廠當學徒,當過送報員和排字工,後來又在密西西比河上當水手和舵手。
1839年秋,馬克·吐溫一家遷往密蘇里州漢尼拔(Hannibal)的一個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這就成為了他後來的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中聖彼得堡的城市的靈感。
那時,密蘇里州是聯邦的奴隸州,而年輕的吐溫開始了解奴隸制,這成為了往後在他的歷險小說中的主題。馬克·吐溫是色盲,而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詼諧玩笑。
(1)一本短篇小說有70篇擴展閱讀: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
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克吐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