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林白的短篇小說

林白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2021-02-23 03:22:43

A. 推薦幾篇短篇都市小說

《不是非要嫁給你》文 / 若雪飛揚 簡介: 七年前,他初次見她,她清澈的眸子里,滿滿的是對別人的愛戀。 ~ 七年後,她走出校門,他清冷的言語里,是她捉摸不透的深沉。 面對寧遠的破產危機,她找他談條件:讓出一半以上的股份,他無動於衷。 只是不緊不慢的吐出四個字:「跟我結婚。」 她不以為然,但終是妥協了。 之後開始了長達兩年的「隱婚」生活,她不帶他送的戒指,不和他「出雙入對」, 甚至還任性的不肯履行夫妻義務。 他卻無止盡的寵溺著,直至~~~~ 他想,他終是敗了,敗給自己的痴心,敗給了她的無情。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文 / 沈遲晚 簡介: 有沒有那麼一個人是藏在你心中一輩子,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依舊堅定不移的想著念著的 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這樣一個地老天荒 年少的曖昧與疏離,陽光斑駁的午後肆意揮霍著的青春少年,她也有 初識時,一個帶著戲謔笑容的薄涼少年, 在沉靜與冷漠之間犀利的撕開她刻意偽裝的防線 不經意的闖進她的世界,終結了那三年零八個月的等待 有人說過,窮其一生要追求的,不過是一個情字 而他們,卻在一步與一生之間搖曳徘徊 我在紅袖添香小說網看到了的 都市愛情故事 《逃婚俏伴娘》文 / 涅盤灰 簡介: 【ANNY屠】絕色清純小伴娘被朋友稱作為伴娘專業戶,因為她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做伴娘,只因為那一條條美麗的伴娘禮服裙。一次為姐妹做伴娘的過程中新娘竟然落跑,因為是兩個顯赫家族的政策婚姻,事關重大,所以新郎讓小伴娘臨危冒充一下新娘過關,ANNY開始心軟答應了,但是最後還是在踏入禮堂後發生心理障礙踩著七寸跟轉身在眾目睽睽下逃走了。 【陳少】跨國集團的少帥,這場婚禮的新郎,新娘伴娘在同一天上演兩次落跑戲碼,他卻只想找ANNY的麻煩,故意收購她所在的公司,只為了控制她俘虜她欺負她。因為,在看見anny穿上婚紗冒充新娘踏入禮堂走向他的那刻,他已經不自覺的淪陷--------- 《不斷幸福》文 / 木梵、 簡介: 馮隱竺以為,沒有她攻克不了的難關,可真的拿下了吳夜來這座城,她才發現,他交給他的,就是一座空城,她除了守著,毫無辦法。但她知道,她還愛著吳夜來。但她也知道,她的等是要幸福的等,最終,因隱竺在吳夜來的電腦里發現了他曾經追隨的一個女同學的照片而導致了他們以離婚收場。 隱竺跟著經理蕭離轉到了J市工作,在蕭離有意無意的關心下,兩人產生了超乎上下級的感情。當他得知隱竺離婚後,向她表達了心意。 隱竺高中的鐵哥們兒沈君飛一直默默地愛著她,因為隱竺選擇了吳夜來,他就選擇了遠遠地守候。隱竺離婚,他不僅幫助她走出了婚姻的陰影,也慢慢地走進了她。 《花滿枝椏》文 / 關就 簡介: 莫愁父母離婚,16歲的時候跟爸爸孤獨地走向山水深處,一去就是四年,四年後父親科考時意外身亡,只剩下她一人孤獨於世,幾個月後她從父親的故交劉叔叔處得知,居然有人剽竊父親的科研成果,為了給地下的父親討個公道,她又回到了逃離多年的這座城市,但是這里卻沒有一盞燈為她而亮,走投無路之下,她想到投靠之前在山上碰巧救過的男子林白岩,林白岩對她無微不至,但是她卻意外發現原來多年前不告而別的師兄居然跟林白岩是好兄弟,而他們似乎也埋藏著一個秘密。而剽竊父親科研成果的剛好是師兄未婚妻方菲的弟弟方其,在與方其的多次交鋒下,方其告訴她他知道林白岩的秘密,而此時莫愁已經漸漸地愛上了林白岩,卻從方其那裡得知,當年拆散她和師兄,用計將師兄騙下山的正是林白岩…… 我在紅袖添香言情小說網看到了的

B. 林白的《過程》出自她的哪本書

出自林白的《林白文集》里。

《過程》這是一首完全使用白描的純粹賦體詩,語言干凈洗練,斷句渾然天成。而且整首詩到處彌漫著象徵主義所特有的模糊性、不確定性和詞語的變化無常—— 一種難以言表的復雜況味。作為整體象徵,其象徵寓意極為透亮;然而其象徵寓意同時又是極度發散的,讀者可以從中做出極為自由的詮釋和聯想。

林白的《過程》「意伏象外,隨所致而與俱流。雖令尋墨者(用志、意義、理性思維等去知解的人)不測其緒。……惟有定質,故可無定文。」(王夫之)這里所說的質,其實就是體,體是活的,志是一種從知識得來的死東西,被詩歌的活體所激活,才出現所謂「詩無達詁」、「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故在我看來,是否可以正讀、正解乃區別一首詩優劣高下的重要指標,好詩永遠只產生「誤讀」,因為它是多歧義的、模糊的、若即若離的,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即指此。

拓展資料:

林白(1958—),女,原名林白薇。原籍廣西博白,生於廣西北流市。曾插隊兩年,此期間當過民辦教師,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

曾在圖書館、電影廠工作,現在北京定居。起先創作詩歌,後從事小說寫作,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先後從事電影、圖書、新聞等行業。19歲開始寫詩。有長篇小說《一個人的戰爭》《說吧,房間》《萬物花開》等多部,有《林白文集》四卷,部分作品被譯成六種文字在國外發表出版。

現為武漢文學院專業作家,居北京、武漢兩地。長篇小說《萬物花開》被列入2003年中國小說排行榜(中國小說學會),入圍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學年度小說家獎。2003年中國書情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為《中華讀書報》推薦2003年值得閱讀的純文學作品。此外有長篇《說吧,房間》、《守望空心歲月》、《玻璃蟲》、《枕黃記》等大量作品問世,有《林白文集》四卷出版。

參考資料:網路_林白

C. 林白的代表作

林白 本名林白薇,廣西北流人。中國女性主義文學重要作家之一。現為武漢文學院內專業作家,居北容京、武漢兩地。代表作:《一個人的戰爭》、《說吧,房間》、《萬物花開》、《婦女閑聊錄》等。《萬物花開》被列入2003年中國小說排行榜(中國小說學會頒布),入圍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婦女閑聊錄》獲得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

D. 林白是誰

姓名:抄林白
原名:林白薇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58年
出生地:廣西北流縣
籍貫:廣西博白

林白(女)(1958—)原名林白薇。原籍廣西博白,生於廣西北流縣。曾插隊兩年,此期間當過民辦教師,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曾在圖書館、電影廠工作,現在北京定居。起先創作詩歌,後從事小說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一個人的戰爭》、《青苔》、《守望空心歲月》、《說吧,房間》,中短篇小說集《玫瑰過道》、《子彈穿過蘋果》、《同心愛者不能分手》、《致命的飛翔》等,散文集《絲綢與歲月》等。近年來,她與陳染等女性作家的作品成為文壇的一個焦點。她的作品常用「回憶」的方式敘述,女性意識強烈,對女性個人體驗進行極端化的描述,講述絕對自我的故事,善於捕捉女性內心的復雜微妙的涌動。她的這種封閉的自我指涉的寫作,特別是有些關於自戀、同性戀的描寫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E. 書 中篇小說集

名字是
致命的飛翔[專著] / 王朔等著. - 北京: 台海出版社, 2001.4
21cm. - (五十名家專孤篇自薦)

《五十名家孤篇自薦》叢屬書,由中國著名的文學評論組成推選委員會,公選出中國50位50歲以下最優秀的作家。每位入選作家各自推薦一篇自己最滿意的中篇(或短篇)小說。本書收入了林白《致命的飛翔》、方方《風景》、史鐵生《關於一部以電影作舞台背景的戲劇之設想》、荊歌《再婚記》、畢飛宇《青衣》、李曉《天橋》、孫甘露《信使之函》、張欣《纏綿之旅》。

F. 廣西作家林白的《紅艷見聞錄》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 《紅艷見聞錄》是一部小說集的書名,收集的描寫女性的《去往銀角內》《紅艷見聞錄》、《狐容狸十三段》《二皮殺豬》《春天,妖精》《明亮的土銃》等15篇中短篇小說,外加一篇節選自長篇小說《婦女閑聊錄》的《回家過年》。

  2. 《紅艷見聞錄》作為小說名,通過第一人稱描寫兼具下崗女工、妓女雙重身份的女主人公「我」(紅艷)去往銀角前後的需求變化和所見所聞,展現女性內心的隱秘世界。

G. 可以推薦幾部男主向女主復仇的言情小說么現代版的要!

三年來我看過小說無數,但至今還有印象的小說只有:
樓雨晴的《別說再見》
《叛逆》
《分手日記》
《七月七日晴》
《誘婚》
顧漫的《何以笙簫默》
《微微一笑很傾城》
其他的《你是我學生又怎樣》
《靜園》是豪門恩怨
《青青陌上桑》豪門恩怨
《深愛》網上有很多本,好看的是迷迭蘭的那本
《就想賴著你》(作者不記得了,我是在圖書館借的,老早的書了)
《可樂記事》
《天台上的白月光》(跟何以一樣給人很溫馨的感覺)
《就愛你的裝腔作勢》
《第三種愛情》
《旋風少女》
《泡沫之夏》
《心素如簡》
有段時間看了喬夕的很多悲情短篇:
《可不可以重新開始》
《誰是誰的人魚公主》
《對不起我愛你》
《我們最好的關系》
《芙蓉街情事》
近期看的,記得多一點:
《別人都說我變態》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
《離婚以後》
《愛上你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事》
《聽說你愛我》
《離婚以後》高幹
《離婚瘋暴》
《耳洞》笙離
基本都是我收藏的小說了,都是我打出來的,累死了。希望你是和我有相同喜好的書友。。

H. 給我介紹幾個當代中國短篇小說家

莫言:寫作數量和精神體積都達到了難得的高度和廣度。 韓少功:他的寫作證明智慧是文學不可或缺的根底。 蘇童:具有文學才子的一切稟賦。 賈平凹:少數幾個形成了自己的鮮明語言風格的作家。 林白:語言的妖嬈下面,充滿著她對生存的本質性體驗。 於堅:詩歌樸素大氣,散文自成一路。文學格局大。 格非:優雅而絢麗的語言才華、堅韌的寫作耐力均不多見。 麥家:智性寫作的典範。把小說的邏輯力量發揮到了極致。 東西:以幽默、荒謬寫盡人世滄桑。敘事有現代感。 劉亮程:對大地和大地上的事,一直存著骨血般的感情。 余華:文字具有力量、幽默、簡約等多重品質。 王安憶:以小寫大,以綿密、細致寫世俗生活的範本。 鐵凝:她有力地寫出了令人傷感,甚至令人絕望的善和溫暖。 史鐵生: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健全、深邃的思想。一個精神奇跡。 閻連科:在一種絕境生存中,探索了人性悲傷的深度。 陳希我:強悍的筆力下,使活著的意義問題重新站立在了我們面前。 北村:「心靈」是他小說真正的主角。真正的靈魂敘事者。 阿來:在小說寫作中恢復了神秘、空靈、優美的話語品質

I. 急求 邁克爾·坎寧安 (micheal gunningham)的短篇小說 白天使 翻譯版

--女性主義--

從女權主義這一名詞誕生的那天起,圍繞「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的概念和內涵,各個流派眾說紛紜,使之更加混淆和不確定。但是各個流派都承認的一點是:女性主義文學是肯定男性和女性本質上的平等,是述說女性個體經驗、凸顯女性意識、同時反叛傳統的父權話語的文學。本文認為,「女性主義」中的「女性」並非指生理意義上的女性性別(sex),而是指具備女性氣質和精神內核的作品(gender)。
在中外女性主義研究中,幾乎所有的研究對象都是關於女性作家以及女性作家的作品,彷彿只有女性作家所進行的創作才能夠進行女性主義解讀。本文將從女性主義角度對邁克爾•坎寧安這位男性作家的作品《末世之家》進行分析和解讀,從而說明女性主義並不等於女性文學,一些男性作家的作品也同樣有著非常強烈的女性主義意識。


--作者--

邁克爾•坎寧安(Michael Cunningham),在國內又被譯為麥可•康寧汗。美國著名當代作家,被認為是美國新一代作家最有希望者之一。邁克爾•坎寧安於1952年11月6日出生在俄亥俄州西南部的辛辛那提市,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莎迪納市長大。他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獲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不久後他在愛荷華州大學學習,被授予美學碩士學位。在愛荷華州學習期間,他就有短篇小說在《亞特蘭大月報》和《巴黎評論》上刊載。邁克爾•坎寧安曾執教於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鎮的美學研究中心,以及紐約的布魯克林學院。現居紐約。
邁克爾•坎寧安本身是雙性戀,並已經和他的同性伴侶一起生活了十八年,但是他非常討厭被簡單地看做只是一個男同性戀作者。他認為那樣的觀點大大影響他的創作,使他作品的個性變的偏激和狹隘。事實證明邁克爾•坎寧安的確不為這些作品以外的東西所囿,他的題材和視野都顯得非常開闊和自然。
他的創作不算太多,但都擲地有聲。
1984年邁克爾•坎寧安出版了《金州》,1990年他出版的小說《末世之家》(A Home at the End of World)便是他的成名作,該書出版之前坎寧安就曾把第二章抽出來取名為《白天使》(White Angel)在《紐約客》雜志上單獨發表,並成為1989年全美最佳短篇小說。
1995年他出版了第二個長篇《血與肉》(Flesh&Blood),接下來便是他的第三部長篇小說:1998年出版的《時時刻刻》(The hours)。小說在2002年被拍成電影,獲得第六十屆金球獎、第七十五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等七項提名。
2002年他的《領土邊境:普林斯頓小鎮散步》(Land's End:A Walk through Provincetown )出版。2005年他出版了新的小說《標準的日子》(Specimen Days)。
從他作品的出版時間上就可以看出,邁克爾•坎寧安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作家,他的作品少而精。也正因為此,邁克爾•坎寧安在寫作上的取得了卓越成就,也獲得了一系列文學領域的榮譽。
1993年,邁克爾•坎寧安獲得了古根漢藝術基金(Guggenheim Fellowship)。1995年他的小說《血與肉》獲得了懷丁作家獎(Whiting Writer』s Award)。 1998年他又獲得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獎助金(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1999年,邁克爾•坎寧安的《時時刻刻》獲得了1998年的筆會/福克納(PEN/Faulkner Award for Fiction)獎,並於同年獲得普利策小說獎和石牆書獎(Stonewall Book Award)。


--《末世之家》--

長篇小說《末世之家》(A Home at the End of World)是邁克爾•坎寧安的成名作,於1990年出版。小說講的是「對和平、對真正的家的尋求(在一個這兩者都很匱乏的世界上)。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的人物都是難民,雖然他們誰也沒離開過美國。」
小說的情節不算復雜,可以概括為一個母親(艾麗斯),兩個少年和他們的情人的故事。喬納森和博比個性迥然不同,但兩人自小就以各自不同的姿態把自己與世俗隔絕開來,彼此反而親密無間。喬納森銳利而脆弱,是一個走不出母親陰影而缺乏勇氣的叛逆者;博比愚鈍而淳厚,從他簡單而清澈的心靈里流淌出的是自然的詩意。喬納森和博比是精神上的情人,他們都渴望掙脫時代和社會的羈絆。只不過喬納森因為聰明、求索的太辛苦,博比由於心靈的稚拙反而走的坦然。
博比一家生活住在墓地旁邊,生活清苦,他在哥哥的影響下追求叛逆的生活,但哥哥有一天不小心撞碎了橫亘在他面前的玻璃門,被一片玻璃刺入脖子而送命,失去長子的父母傷心異常,不久後母親自殺,父親變得嗜酒如命;而喬納森一家家境殷實,母親艾麗斯對他的父親很冷淡,對婚姻提不起精神。艾麗斯一心愛著她唯一的兒子喬納森,為了和兒子成為朋友,甚至和兒子以及兒子的密友博比一起抽大麻,當她知道喬納森和博比相愛,也以母親的寬容勸慰喬納森。
後來喬納森去紐約讀了大學。並和比他大十歲的女繼承人克萊爾成為精神戀人,當博比來到紐約後,比他們大十歲的克萊爾因為有著相似的志趣而和他們生活在了一起,於是有了一個奇怪的家庭組合——末世之家。在世人的目光中這肯定是一種病態的結合,但對他們而言,那是很自然很恰當的事情,正是他們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種表現:三個人兩兩相愛,克萊爾把愛情在精神和肉體兩個層面上剝離開來,分別給了喬納森和博比,喬納森另外還有自己的同性戀夥伴。這也註定了這個末世之家的短命。
後來喬納森的父親去世,艾麗斯有了情人,開了飯店,開始了新的生活。克萊爾和博比生了一個女兒。到故事的最後,克萊爾因為為女兒(麗貝卡)的生活環境著想,帶著她和博比的孩子出走了。小說的最後一幕是博比、喬納森和他即將死於愛滋病的男友埃里克赤裸著身子站在早春刺骨的湖水中。荒誕的場景隱喻著荒誕的世界。而喬納森卻更情形地認識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而且決心更堅決地走下去,即使他有可能因為受到愛滋病的詛咒而不能走的太遠。
《末世之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不斷掙扎,想要擺脫那些阻隔和禁錮他們的東西,他們想要追尋一塊即使文明滅亡也依然可以存在並容納他們的棲息地,但是直到故事的結尾,作者也沒有告訴我們到底能否尋找的到,這也吸引了讀者置身其中,進行思考和探索。
小說中有大量的關於音樂的描寫,「在美國,特別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流行音樂的重要性在於,它是集體革命意識的一面旗幟。那時美利堅是個廣闊而絕望的國家,所有的叛逆者似乎一夜之間熟悉了相同的歌曲。所以像鮑勃•迪倫、范•莫里森之類的歌手已超越了藝術家的身份,成為文化革命的英雄。」這些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象徵,有著他們的代表意義。
本書原英文名為「A Home At The End Of The World」,既可指空間上的「天涯之家」,意即地處偏僻遙遠的家,和喬納森、博比和克萊爾最後找到的家園在偏遠的山村這一情節像吻合。又可指時間上的「世界完結時的家」,和基督教文化背景相吻合,是文明世界崩潰時仍然生存著的最後一塊庇護地。小說的中譯名「末世之家」即取了時間上「The End Of The World」的意思。而小說創作於九十年代,那正是西方人的末世情節愈演愈烈的時代。作者邁克爾•坎寧安本人也認同空間上的含義。
《末世之家》在美國產生了巨大的震撼力。它真切地反映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青年的家庭婚戀觀。許多讀者在網際網路上留言時都談到自己在喬納森和博比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洛杉磯時報》的評論員文章說:「我們感到我們是認識喬納森、博比和克萊爾的,就好像我們跟他們生活在一起。」它的確激起了人們美好的感受和嚴肅的思考。


--酷兒--

在《性史》一書的前言中,福柯宣稱作為人類的性,它不是一種個人品質,而是一個文化范疇。因此,人類的性認同是這一文化范疇所產生的「話語效應」。這便促使人們對同性戀——男、女同性戀等傳統概念進行反思和批判。在傳統話語體系中,「異性戀」是作為「同性戀」的對立而存在的。它的實質是宣揚男人在婚姻和擁有一種不可置疑的,佔主導、支配的地位,是性愛的施與者;而女人則處於被支配的地位,是性愛的接受者。因此,依照酷兒(queer)理論家的觀點,異性戀文化實際上所維護的是傳統的男權社會體制,它必須加以顛覆和瓦解。
同性戀文學不僅僅表達了處於社會弱勢群體的同性戀者的生存狀態和追求平等的願望,而且在挑戰異性戀霸權的同時也在挑戰著傳統的男性霸權。男性在婚姻和愛情中的支配和佔有地位被要求打破,從生理的性別平等開始的平等——這種新的婚姻和家庭結構體系被要求建立。
酷兒理論也認為,一個人的性別不僅由它的生理特徵所決定,心理性別也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gender和sex哪個更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某個人的性別,酷兒理論者認為是前者。同時,酷兒理論反對以男性和女性完全對立的平等,而追求性別超越。
女性主義和同性戀文學最主要的共同目標即是反對男性霸權,男性霸權下的男性和女性的對立,最明顯的表現即是具體的男女兩性關系。男性和女性是進攻與承受、主動與被動、佔有與被佔有的關系。女性力量的崛起也意味著女性要求佔有與被佔有的雙項滿足,在男權社會下、傳統的兩性關系中,這一要求是得不到滿足的。女性主義力求反對並扭轉這一局面。而相當大的一部分同性戀女性主義者之所以在女性主義者的同時也身為同性戀者,即是為反對兩性關系中男性霸權局面的身體力行。
因此,在不少女性主義著作中有不少同性戀的描寫,如中國當代作家林白的短篇小說《瓶中之水》;但並非同性戀文學就可以被稱為女性主義文學,如白先勇的《櫱子》;只有那些超越傳統男性霸權的同時又超越了狹窄的同性之間的描寫、在一個新的高度關注男女兩性關系、表達男性內心世界——當然是不同於以往表達男性權利意志的內心世界——的同時也表達女性意識的作品才可被稱為女性主義文學,如邁克爾•坎寧安的《末世之家》。


--後現代--

後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呈現出既相互聯系又互相沖突的復雜的關系。二者的相似性顯而易見:它們都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伴隨著激進的社會運動產生;共同的對立面是西方傳統的社會、文化等級制度,前者致力於顛覆二元對立的邏各斯傳統,後者對抗菲勒斯中心主義。
接受後現代主義的前提就已經開始質疑主體是否可能存在,在消解主體的同時,後現代主義也致力於消解性別、種族、階級之間的界限,而女性主義理論正是建立在性別對立的基礎之上,故而「主體之爭」成為近年來一直制約女性主義發展的一個中心議題。這使我們不得不重新界定女性主體(Woman Subject)這一概念。
從第一部女權主義專著《女權辯護》到《一間自己的屋子》,所討論的是被傳統忽略和壓制的沒有主體資格的婦女。伍爾芙的「雙性同體」觀是女性作家第一次突破傳統性別對峙的局面,試圖在歷史的縫隙中為女性確立一個主體的位置,但不幸被後繼者理解為「中性」的立場,一度成為這位女性文學先驅者的詬病。
80年代,女性主義思潮與後現代思潮在平行發展了20年之後,開始有了更頻繁的交流。其背景是後殖民主義、新歷史主義、文化批評等批評話語眾聲喧嘩,黑人文學、同性戀文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深受後現代思想浸染的法國女性主義理論被介紹到美國並廣為流行。更多的女性主義者研究並接受了解構主義的思想和方法,出現了所謂的「後現代女性主義流派」。她們同法國女性主義提出的女性書寫理論相應和,試圖超越男女性別的二元對立。埃萊娜•西蘇在《美杜莎的笑聲》中沖破了原有的女性概念,「拒絕混淆生物學與文化的界限」,主張「女性本質沖破過去的故事」。露絲•依利格瑞認為女人「多數」、「多元」、「以觸覺為有限」的「力比多」使「女性」不能被包覆在菲勒斯中心「非此即彼」的思考模式內,它是流動的、不可確定的、包容的。她嘗試將語言與女性生理結構聯系,建構一種可以外在於父權象徵/語言秩序的語法與文法,提出多元性「女人話」。以「女性力比多——多樣性歡愉——打破二元對立思維」,對抗「陽具——單一式歡愉——同一性邏輯」。
從西蘇和依利格瑞的思想中,可以看到明顯的後現代主義思想的印跡,在她們看來,「女性」的定義是流動的、不可把握的。也許佳•查•斯皮瓦克對女人的定義能夠最好地體現出解構主義的威力,她認為「女人」的定義取決於在各種文本中所使用的「男人」這個詞,並拒絕給作為女人的自己勾勒一個獨立的定義。她毫不諱言自己受到的解構主義訓練,認為能夠確立的最多隻是一個臨時性的,出於爭論需要的定義。這是完全的後現代主義立場,普遍性,任何包含本質意義的概念都毫無例外地被貼上了懷疑的標簽。
現代語言學和心理分析學告訴我們:從深層意義上說,不是我們操縱語言,而是語言操縱我們;女人是寫作的結果,而不是寫作的源泉。面對帶有性別的語言,女性主義者只有兩個選擇:1、拒絕規范用語,堅持一種無語言的女性本質;2、接受有缺陷的語言,同時對語言進行改造。顯而易見,所有的女性主義批評者都採用了第二種選擇。
在語言工具上,伍爾夫發現,女性沒有一句現在的普通句子可以用,大小說家的文章全基於當時通行的語法,是男人的句子,「它們太鬆散,太沉重,太莊重其事,不合女性使用。」
在《他者女人的反射鏡》一書中,依利格瑞同意雅克•德里達的觀點,即沒有能夠擺脫父權象徵系統的捷徑。但在有意識地重讀和復述父權制的核心本文時,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可以游戲本文,在這種游戲式的模仿中,可以保持區別於男性范疇的某種獨立性。
對女性主義者來說,在文學創作中,既要抗拒男權話語下傳統的表達方式,又要利用男權話語創立有獨特女性氣質的表達方式,這樣的兩難狀態使女性主義表達陷入尷尬的境地,唯一的選擇,正如上文所說,只能接受有缺陷的語言,同時對語言進行改造。這樣才能創造出有獨特女性氣質的表達方式。在相似的問題產生結果之下,後現代主義文學中的表達方式和女性主義表達方式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反叛式的、全新的表達方式。


--《末世之家》中的女性主義--

為了節約空間起見,簡單地說:)
《末世之家》中,最顯著的女性主義特徵之一,是對性別結構的重建.它背棄了傳統婚姻關系,對同性溫情進行渲染和自然而然的強調,以及凸顯對雙性同體的追求.
二則,是它強調個體關懷.後現代化中的脆弱與惘然,邊緣化中的希望與絕望,後工業化時代之下的尋求與掙扎,都在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之三,是它對傳統話語的反叛.


--最後--

勿庸置疑,女性主義文學並不等同於女性文學,更不等同於婦女文學。女性主義文學追求兩性關系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展現女性的生存狀態與成長歷程。在追求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園的過程中超越性別概念,是一種偉大的進步,這種進步也只會發生在女性的政治地位得到解放、文化修養得到提到、社會變革運動里有女性身影的情況之下,這一進步也是由女權主義過度到女性主義的重要特徵、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其重要目的。
後工業和後現代環境之下,對異性的追逐已經不再重要,僅僅因為性別差異所引起的性吸引力已經成為缺乏精神追求和缺乏自我認知的標志之一,誰是那個在冷漠和疏離的環境中可以讓自己有歸屬感的人——而非性別,成為最重要的問題。人們所習慣於理解的身份、社群以及政治的也陷入了混亂的曲折變異,性、性別和性慾這三者的正常的統一變得具有或然性了,因此,造成的後果便是,對所有那些不同版本的身份、社群和政治都持一種批判的態度,盡管這些不同的版本被認為是從各自的統一體那裡演變而來的。」西方後現代社會的現象所具有的各種後現代和解構特徵之一即是:一切「整一的」、「確定的」、「本真的」東西都變得模稜兩可甚至支離破碎了,後現代的解構力量十分明顯。從女性主義研究者的思想傾向來看,從兩性關系來說,她們大都受到拉康和德里達的後結構主義理論的影響:前者賦予她們對弗洛伊德的「利比多」機制的解構,而後者則賦予她們以消解所謂「本真性」(authenticity)和「身份認同」(identity)的力量。反身份的本真性恰恰是女性主義所具有的潛在的民主化的力量。身份認同問題是近十多年來文化研究學者普遍關注的一個課題。在傳統的女權主義者那裡,女性與男性天生就有著某種區別,因而要通過爭得男人所擁有的權利來抹平這種差別。但女性主義者在承認男女性別差異的同時試圖發現一個介於這二者的「中間地帶」。比如說,傳統的女權主義者仍相信異性戀,並不拋棄生兒育女的「女性的責任」,而女性主義者則試圖用「性別」(genger)這一更多地帶有生物色彩的術語來取代「性」(sex)這一更帶有對異性的慾望色彩的術語。在全球化的語境下,人們的身份也發生了裂變,也即身份認同問題變得越來越不確定和具有可討論性:從某種單一的身份逐步發展為多重身份。這對女性主義理論也有著影響,因此女性主義理論也試圖對身份認同這個被認為是確定的概念進行解構,也即對身份的本真性這一人為的觀念進行解構。傳統的觀念認為,一個人的身份是天生固定的,而後現代主義者則認為,身份雖天生形成,但同時也是一個可以建構的范疇。
和國內20世紀90年代的女性主義小說相比較,林白、陳染等女性主義作家在描述對男性的疏離、對女性的憐愛、女性的生命體驗、兩性之間的對立和對抗、同性之間的默契和溝通等方面遠比邁克爾•坎寧安下的筆墨要重,然而從這一點上來看,從女性主義角度來看,邁克爾•坎寧安比起林白、陳染等國內女性主義作家更有其進步意義。正如從「女權主義」到「女性主義」這一稱謂里暗含著的進步一樣,從以林白為代表的女性主義作家到邁克爾•坎寧安也是女性主義的進步。換句話說,女性在解除了政治和經濟地位(女權主義階段),又爭取到了代表女性立場、宣揚女性心靈體驗和身體體驗的話語權(以林白為代表的女性主義作家及其作品)之後,面臨的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困境,和千百年來人類在人性、時間、生命、進化、等諸多問題里的掙扎。為了倡導兩性在經濟和政治地位以及精神層次上的平等而進行的女性主義吶喊只是女性主義的必經階段而非最終目的,在這種平等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更深層次的探索才是女性主義更為成熟的發展方向。從這一點上來看,《末世之家》是女性主義發展到新階段的代表作品。尤其它的作者本身是男性,這就顯得尤為不易。

閱讀全文

與林白的短篇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一女多男穿越小說 瀏覽:997
主角很帥又有錢的都市系統小說 瀏覽:566
陪嫁限小說閱讀 瀏覽:540
小說活著的作者是 瀏覽:963
都市經典小說排行榜完結小說 瀏覽:433
主人公叫寧羽恬和東方的小說 瀏覽:954
風水鬼師全集有聲小說 瀏覽:861
你好市長大人小說閱讀 瀏覽:622
總裁寵妻小說免費完結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201
男主女主明確處的小說 瀏覽:560
末世空間系統女主小說排行榜 瀏覽:267
重生美國尋金少沙小說 瀏覽:546
穿越小說男女主攜手巔峰 瀏覽:144
葉青風穿越小說 瀏覽:345
安卓小說閱讀ap 瀏覽:35
玄幻小說女主角名字叫茉莉 瀏覽:584
重生軍婚完整版小說免費下載 瀏覽:148
求一本好看熱血的小說推薦 瀏覽:977
聽的小說閃婚總裁契約妻 瀏覽:975
都市小說主角睡著後可以控制老鼠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