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短篇小說、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分別是如何界定的
長、中、短來篇小說是以篇幅的區分自的,但是文學理論界卻從來沒有嚴格而統一的標准。以字數來說,長篇小說一般在幾十萬字以上,多的達幾百萬字;中篇小說則幾萬字到十幾萬字不等,有的達二十幾萬字;短篇小說則從幾千字到幾萬字,長的也會達到十幾萬字。所以單純從字數來說,比較長的中篇小說接近於長篇小說,而比較長的短篇小說則又接近於中篇小說,界限非常模糊。要較好地區別三者,不僅要從字數上去區別,還要結合小說容量的大小、人物是否眾多、故事情節是否錯綜復雜、對社會背景和自然環境描寫是否詳細等方面來考慮,長篇小說對這些方面的要求最嚴格,短篇小說相對來說在這些方面的信息量最少,中篇小說介於兩者之間。
❷ 生死場怎麼樣
最近讀了蕭紅的三部小說,短篇小說《小城三月》,中篇小說《生死場》,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和一篇散文《回憶魯迅先生》。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屬於「左翼」作家中的「東北作家群」的領軍人物,作品多為「抗日文學」。以上三部小說都與作者的故鄉呼蘭這個小城有關,帶有一點點的自傳的性質。作者短暫的一生,卻充滿了傳奇的色彩,本身就含有著很強的對封建的反抗和抗日的斗爭,戰爭年代作者漂泊的際遇和遭遇背叛的感情共同構成了她傳奇的人生經歷。作者的傳記是比較值得一讀的,現在名人傳記龐雜,應選一本與作者有較親密關系且接近蕭紅生活年代的有質量的傳記一讀。 蕭紅小說的風格:以抒情筆調寫自我主觀感受;散文化的小說結構;重文化風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寫,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畫;無完整的故事情節,然而韻味深長。茅盾在《呼蘭河傳》的序中評價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魯迅在《生死場》的序中評價是:敘事和寫景,勝於人物的描寫,然而北方人民的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不少明麗和新鮮。批評家胡風在《生死場》的讀後記中指出三點弱點:第一,對於題材的組織力不夠,全篇現得的是一些散漫的素描,感不到向著中心的發展,不能使讀者得到應該能夠得到的緊張的迫力。第二,在人物的描寫裡面,綜合的想像的加工非常不夠。個別的看來,她的人物都是活的。但是一個人物的性格都不大凸出,不大普遍,不能夠明確地跳躍在讀者的前面。第三,語句法太特別了,有的是由於作者所要表現的新鮮的意境,有的是由於被採用的方言,但多數卻只是因為對於修辭的錘煉不夠。前兩點正好的符合了日後總結的蕭紅小說的特色。就我個人看來,蕭紅的文學成就有三點:開創了小說的文體,散文化小說和詩體小說;痛訴了封建殘余,從側面揭露日本侵略對中國百姓的折磨;描寫了東北獨特的民俗風景畫。 先來談談對《小城三月》的看法,它主要描寫了翠姨的一個凄美的委婉的愛情故事,控訴了封建殘余對翠姨的愛情和生命的迫害。在封建婚姻逐漸迫近的情況下翠姨逐漸衰弱的身體,卻不能被她最親近的人包括她的母親和祖父,甚至是她愛戀的對象我的堂哥所理解。唯一理解她一點的她的姐姐(我的媽媽)卻也不能改變她在封建家庭的處境。人們對她所有的物質的需求都關心到了,卻唯獨沒有關心她的感情。文中處處顯露了她們所在環境的開放性和現代性,但最後卻發現封建殘余勢力頑固的依舊如此的龐大,依舊足夠把一個心向現代的善良的女孩子迫害致死。聯想蕭紅的自身,這篇小說不免有她自己的身影,可以說蕭紅的悲劇是從她不幸的封建婚姻開始的。文中的翠姨和蕭紅在對封建婚姻的抗爭上有著多麼驚人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蕭紅活了下來,並對自己的人生價值進行了更多的實現,尤其是在文學上。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可憐的翠姨,就是蕭紅沒有具有更強的反抗能力之前的身影,是多麼的招人愛憐的呀。近期讀的比較喜歡的短篇小說還有劉心武的《班主任》、宗璞的《紅豆》和冰心的《去國》,這四篇短篇小說一起改變了我一直以來對於短片小說的偏見,認為只有長篇小說才是具有價值的。 再來說說《生死場》,《生死場》是蕭紅的成名作,通過魯迅作序,胡風作讀後記,蕭紅在文壇上一下有了立足之地。《生死場》是魯迅多方努力作為「奴隸叢書」之一獻給日寇鐵騎下中國所有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的。《生死場》原名「麥場」,「生死場」是胡風起的名字。《生死場》這個名字是富有藝術感染力,把封建殘余迫害和日寇鐵騎下的中國農民生活的村莊比作一個生死的場所,農民痛苦麻木的生生死死躍然紙上。這不禁使我想起了梁鴻在《中國在梁庄》中描寫的現代中國的農村的一樁樁悲劇,我頓時覺得《中國在梁庄》是在《生死場》近七十年後對現在中國農村描寫的一個續篇。在這個生死場上多少人上演著生生死死的劇目,全村最漂亮的月英在患了癱病後不但無錢治病而且招受丈夫的百般冷眼最後埋在荒涼的荒山下,還在吃奶的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小金枝的小生命就輕然的結束在醉父在手中,剛剛成長起來的革命青年馮丫頭就死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之下,北村老婆婆因兒子在抗日中死亡也和女兒菱花雙雙上吊自殺,當然書中不只有死的劇目,還有生的到來,小金枝的短暫的生命,被比作刑罰的李二嬸子和麻面婆的分娩,還有更多的人孕育的不是希望與喜悅,而依舊是悲劇和苦難。當然生死場中不只有生生死死,還有更多的活著的人依舊上演著更多的悲劇,王婆喪子後服毒自殺未死,後來又喪女的一生不是比死去更痛苦嗎?或許死對於她倒是一種解脫,但是偉大的中國的農民她依舊在堅強的活著。生死場中不僅有人的生死,還有羊、馬這些可愛的活著的動物也同人類一起在生死場上上演著。 然後是《呼蘭河傳》,《呼蘭河傳》是蕭紅後期的作品,是蕭紅的巔峰之作,也是她最長的一部作品。後期蕭紅的風格有些轉變,不再直接批判封建主義和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這些轉變立刻就遭到了當時的「左翼」作家的批評,但後來茅盾在序中也做了公平的評述。我覺得《呼蘭河傳》還是繼承了前期的部分創作風格的,後幾章中對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和他的老婆孩子的描寫,是延續了「生死場」上活著的人們的形象的。書中對人們和她家(地主)的關系的描寫,其實也是表現了封建殘余對百姓的迫害的,只是這種矛盾是緩和了的,不太激烈的。或許,蕭紅這時在進行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考,封建和侵略都是外因,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內因是人們自身的愚昧。如果人們是明透的,那封建的壓迫和侵略的殘害換來的只是更加激烈的反抗,但人們是有妥協性的,這妥協性正是來源於自身的愚昧。這些呼蘭河城中在生死場上痛苦的生活的人,他的自身是愚昧的,所以他不懂得自己活的痛苦的原因。或許,這種思考,在反封建和反侵略勝利很長時間後,才是更有意義的。茅盾在序中說,此時的蕭紅是寂寞的,她是在回憶她寂寞的童年。但我不這么認為,在香港的蕭紅固然是寂寞的,但他的童年並不寂寞,回憶是會給人帶來寂寞感,但回憶也往往給人帶來歡心與欣慰。書中的第三章,以《後花園、爺爺和我》為題選入過小學的語文教材,這是書中直接描寫她的童年的部分,從本章中看到的更多的並不是寂寞,而是童趣。一個有爺爺,有後花園,有如此童趣的童年是可以欣慰的。當然,書中的其他章節的生活是寂寞的,從整本書來看,呼蘭河城的生活也是寂寞。 寫到這里,我還想說一下蕭紅的傳奇的人生,附上一篇: 《蕭紅小傳》 蕭紅短暫的一生是傳奇的,一段從呼蘭到香港的傳奇。 蕭紅,一九一一年出生於黑龍江的一個小城呼蘭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與中華民國同齡。 蕭紅的童年盡管生活在寂寞封閉的呼蘭,又父親不疼,母親早逝,但一個在後花園中有祖父陪伴的童年依舊是充滿童趣的,詳情見《呼蘭河傳》第三章。 在蕭紅的強烈要求下得以上中學,後來為了反對包辦婚姻,與一個愛國的富家少爺私奔到北京,這是蕭紅的初戀。但是這個少爺是有妥協性的,在被父親斷絕經濟來源後,竟把蕭紅一個人丟在哈爾濱,陷於旅店中,這時欠旅店大量的錢。這是蕭紅第一次陷入人生的困頓中。《小城三月》中描寫的翠姨對包辦婚姻反抗,不能說沒有蕭紅自己的影子,只是蕭紅比翠姨富有更強的反抗性,而蕭紅悲劇就是從包辦婚姻開始的。 而在困頓中,蕭紅寫信向哈爾濱當地的文學雜志社求救,就在此時遇上了她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蕭軍。也是蕭軍對蕭紅進行了文學啟蒙,兩人在哈爾濱商市街居住期間共同完成了散文集《商市街》,兩人筆名取「小小紅軍」之意。但婚姻中的兩個並不成功,蕭軍性格暴躁,蕭紅極富小女子情懷。後來(在上海)生活中的不快和文學觀的不同導致了蕭軍背叛了他們的愛情,而蕭紅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並遠走日本養病。 「九一八」事變後,兩人為躲避戰爭輾轉經青島到達上海,在此時,蕭紅完成《生死場》的創作,並遇到文學路上重要的導師魯迅,在魯迅的努力下,《生死場》得以發表,並奠定蕭紅的文學地位,走入文壇中心,是蕭紅的第一個創作高峰。在散文《回憶魯迅先生》中表現了這一時期,他和魯迅的關系,文中那個拽蕭紅辮子的孩子就是魯迅的兒子周海嬰。也是在此時蕭軍背叛了他們的愛情,但是愛情中是沒有對與錯的,只有珍惜與否。 抗日戰爭爆發後,隨著日本侵華的深入,蕭紅輾轉武漢、山西等地,從事文學界抗日救亡活動,並起草促成《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的聯合發表。也是在武漢與端木蕻良開始一段感情。 一九四零年,兩人同去香港。在港期間,蕭紅開始人生的第二個創作高峰,此時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後被評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的第九名,又有短篇《小城三月》面世。但蕭紅的精神陷入寂寞的而身體陷入疾病,不久香港淪陷,蕭紅被困香港。最後極富才情的蕭紅以年輕如花的年齡病逝在香港,安葬在風景優美的淺水灣,不能不讓人生出許多的惋惜。 後來,戴望舒去香港淺水灣憑吊蕭紅,作詩一首: 蕭紅墓畔口占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你卻卧聽著海濤閑話。
❸ 生死場是長篇小說嗎
好象不是吧
❹ 是長篇小說還是短篇小說
中短篇見下
姓名 李廣德
筆名 李雯
性別 男
民族 漢
出生年月 1935/12
會員分類 中國作家協會
個人簡歷:
作家、教授、學者。現任中國寫作學會師專寫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茅盾研究會基金會監事、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省作協全委會委員、湖州市作家協會主席、市文學學會會長。1954年7月參加工作。1956年發表處女作《開發新安江》(組詩)。1961年8月被批准為中國作協浙江分會會員。1961年於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任南潯中學語文教師。1979年7月調入湖州師專任寫作教員。1987年評為副教授。1991年10月29日被批准為中國作協會員;同年11月評為教授。長期從事文學創作、作家研究、文學組織和寫作教學工作。曾參加中國寫作學會成立大會,並四次參加茅盾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
目前創作簡況:
1、長篇傳記《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1992年3月第2次印刷)。2、《茅盾學論稿》(香港正之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3、《寫作學教程》(湖州師專學報增刊1986年3月出版)。4、《電影評論寫作學》(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5、《名人怎樣閱讀寫作》(香港未來中國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杭州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6、《作文素材卡片(中學生適用)》(海南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7、《作文素材卡片(小學生適用)》(海南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8、《絕妙比喻小辭典》(海南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
獲獎情況:
一、傳記《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獲浙江省高校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浙江省茅盾研究一等獎。二、論文《魯迅寫作技法理論概說》、《試論邵洵美的詩和詩論》等獲浙江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三、教學研究成果《高師寫作課的改革》獲浙江省人民政府頒發的1997年浙江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出版、合作、拍賣意向:
一、長篇傳記《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與原出版社所訂合同已到期,且作者已對原作進行大量修改和新寫,現尋找有意出版新版的出版社。二、長篇傳記《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尋找有意改編、拍攝電影或電視連續劇的單位和個人。三、傳記《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和專著《茅盾學論稿》尋求有意出版的外國出版社。四、寫作教材《簡明寫作學》(10萬字)、《文體寫作概論》(11萬字)、《高師寫作教程》(22萬字)尋找出版單位。五、作者在詩人徐遲故鄉工作,現為該市作協主席,創作並發表過《徐遲的婚戀》,富可讀性和觀賞性,願與有關單位合作改編為電影或電視劇。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❺ 字數3~5萬的小說是短篇小說還是中篇小說還是長篇小說
3-5萬字屬抄於中篇。
通常情況下,長、中、短篇小說是以篇幅來區分的,但至今文學理論界還沒有嚴格而統一的標准。以字數來說,長篇小說一般在十萬字以上;中篇小說則兩萬字到十萬;短篇小說兩萬字以下。但實際劃分界限非常模糊。要較好地區別三者,不僅要從字數上去區別,還要結合小說容量的大小、人物是否眾多、故事情節是否錯綜復雜、對社會背景和自然環境描寫是否詳細等方面來考慮。
❻ 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的區別。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內
人們通常把幾千容字到兩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三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
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
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
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❼ 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有什麼分別
按字數而言,一般把幾千字到兩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三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
❽ 1940年蕭紅發表了著名的長篇小說是什麼
《跋涉》(小說抄、散文集)與蕭軍合著, 1933(自費出版)
《生死場》(中篇小說)1935,上海容光書局;1980,黑龍江人民
《淌薪幀散文集》1936,文生
《橋》(小說、散文集)1936,文生
《牛車上》(小說、散文集)1937,文生
《曠野的呼喊》(短篇小說集)1940,上雜
《蕭紅散文》1940,重慶大時代書局
《回憶魯迅先生》(散文)1940,重慶婦生活社 《蕭紅散文》
《馬伯樂》(中篇小說)1941,重慶大時代書局
《呼蘭河傳》(長篇小說)1941,上雜 1954,新文藝;1979,黑龍江人民
《手》(小說)1943,桂林遠方書店
《小城三月》(小說)1948,香港海洋書屋
《蕭紅選集》(中、短篇小說集)1958,人文 火燒雲也是其中《蕭紅選集》
《蕭紅選集》1981,人文
《蕭紅書簡輯存注釋錄》蕭軍輯,1981,黑龍江人民
《蕭紅短篇小說》1982,黑龍江人民
《蕭紅散文選集》1982,百花
《蕭紅》(中國現代作家選集)1984,人文
《蕭紅代表作》(短篇小說集)1987,人文
❾ 短篇小說,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字數怎麼劃分
長、中、短篇小說是以篇幅的區分的,但是文學理論界卻從來沒有嚴格而統專一的標准。屬以字數來說,長篇小說一般在幾十萬字以上,多的達幾百萬字;中篇小說則幾萬字到十幾萬字不等,有的達二十幾萬字;短篇小說則從幾千字到幾萬字,長的也會達到十幾萬字。所以單純從字數來說,比較長的中篇小說接近於長篇小說,而比較長的短篇小說則又接近於中篇小說,界限非常模糊。要較好地區別三者,不僅要從字數上去區別,還要結合小說容量的大小、人物是否眾多、故事情節是否錯綜復雜、對社會背景和自然環境描寫是否詳細等方面來考慮,長篇小說對這些方面的要求最嚴格,短篇小說相對來說在這些方面的信息量最少,中篇小說介於兩者之間。
❿ 《生死場》是當代革命歷史題材小說嗎如果不是,有哪些是比較短的短篇革命歷史題材小說呢
「革命歷史小說」,在當代中國的文學史話語中,專指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專以屬後創作的,以1921年中共建黨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這段歷史為題材的小說作品。蕭紅的《生死場》是創作於30年代的,大致應該歸類於抗日題材的小說。。。短篇的革命歷史題材小說有茹志娟的《百合花》,梁斌的《三個布爾什維克的爸爸》等。。說實話長篇的佔了大多數,像《紅旗譜》、《紅日》、《紅岩》、《林海雪原》應該是最經典的四部長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