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是什麼
郁達夫的《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而《狂人日記》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小說。
《沉淪》作為郁達夫的代表作,其主人公身上所體現的沉淪精神體現了作為五四青年後的一代知識分子,對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的深深的憂慮及以大膽暴露的方式表達對殘酷現實的控訴。
可以說,在《沉淪》主人公身上體現的沉淪精神,不只是一個個體青年的表現,而是在當時國內危機重重之下的整個民族所表現的一種精神狀態。得出這一看法,是通過對文本中郁達夫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分析得出的。
作者本人也曾說 :我的消沉,也是對國家,對社會的。因此,把文中的沉淪精神看做是對當時整個民族精神狀態的一種描寫是有合理意義的。
(1)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擴展閱讀:
對於主人公身上的沉淪精神的含義,我們可以多角度分析 :
1、從主人公的形象、性格角度分析 :《沉淪》中 20 歲上下的主人公無疑正處於人格塑定階段, 主人公在中國傳統文化格局中的小小的書齋里度過了十幾年春秋,這決定了他人格塑造的基礎,儒家傳統文化的修齊治平觀念與倫理道德的約束, 使其個體意識有弱化傾向,
這使他不敢在自己愛慕的異性面前公開自己情感的社會習慣心理和採用用放情山水來迴避消解性本能的傳統意義上的移情模式。
主人公所受到的文化也是我們民族一直以來接受的,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讓我們對打開國門後突如其來的變化應接不暇,我們一方面用自己幾千年來的正統文化看似執著的抵擋著外部世界的腐朽思想的誘惑,但另一方面身體及心理的本能卻想去接受、去學習,這種種沖突,
在我們從近代以來對待外國來的一切包括器物、思想都可以看出,這也是我們民族所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所表現的出的,曾經不斷地反抗,在失敗後變為了無奈的掙扎。
2、其次是在塑造主人公的過程中,郁達夫有意的要突出主人公主體意識的覺醒以及產生了對生命意識的危機感。
《沉淪》引起人們對覺醒了的自我的關注,而對其賴以存在的生命本體予以重新審視的同時,主人公在試圖塑造與完善自己人格過程所深受的痛苦與悲劇性結局,也促使當時青年知識分子在肯定與張揚自我意識的努力中產生一種巨大的生命意識的危機感。
當面對日趨激化的社會矛盾和錯綜復雜的政治動亂時,青年知識分子一時找不到出路,看不清方向,在前進中陷入迷惘,在反抗中淪入消沉,思想上處於苦悶、感傷、憂郁、頹廢之中。事實上,這是當時的社會通病,是知識分子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情緒。
這種苦悶,是一種時代的苦悶,這種頹廢同時也列印著深沉的時代烙印。最後作者的對主人公的描寫中,表達了作者本人及主人公的雙重悲哀與失望。通過對比主人公與郁達夫本人,我們會發現兩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❷ 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
魯迅<狂人抄日記>
《狂人日記》是襲魯迅的一篇短篇小說,也是第一篇白話小說。1918年5月15日發表於《新青年》雜志。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由13則日記組成,記錄了「狂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深刻揭露了封建主義的「吃人」本質,表現出徹底反封建的戰斗精神。在藝術上運用了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❸ 1;1921年出版的小說集《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收入郁達夫在日本完成的《銀
收錄三篇短篇小說,即《沉淪》、《南遷》、《銀灰色的死》,另有一篇「自序」。
❹ 第一部白話小說集是《吶喊》還是《沉淪》
1、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2、《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另有果戈里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記》。
3、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悲劇作品
以「民國第一言情小說、舊中國「第一部悲劇」著稱的小說《秋海棠》無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言情小說的經典,該小說的故事原形是軍閥時期天津著名的京劇藝人劉漢臣、高玉奎被軍閥褚玉璞迫害至死的新聞事件。
4、第一部新詩集:胡適的《嘗試集》。
5、第一部話劇劇本:胡適的《終身大事》。
6、第一無產階級的詩歌集:郭沫若的《恢復》。
7、第一無產階級的戲劇團體:1929年由夏衍、鄭伯奇等組織的上海藝術劇社。
8、最早的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
9、最早使用意識流手法寫作的短篇小說:郭沫若的《殘春》。
10、最早的一個詩刊:《詩》朱自清等編。
11、最早出現的報告文學作品:瞿秋白的《餓鄉紀程》和《赤都新史》。
12、最早寫童話的作家:葉紹鈞。
❺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是什麼
第一部白話短復篇小說集:郁達制夫的《沉淪》。
1、第一部新詩集:胡適的《嘗試集》。
2、第一部話劇劇本:胡適的《終身大事》。
3、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1921年10月由上海泰東書局出版
4、第一無產階級的詩歌集:郭沫若的《恢復》。
5、第一無產階級的戲劇團體:1929年由夏衍、鄭伯奇等組織的上海藝術劇社。
6、最早的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
7、最早使用意識流手法寫作的短篇小說:郭沫若的《殘春》。
8、最早的一個詩刊:《詩》朱自清等編。
9、最早出現的報告文學作品:瞿秋白的《餓鄉紀程》和《赤都新史》。
10、最早寫童話的作家:葉紹鈞。
❻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是什麼
《沉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
《沉淪》作者是郁達夫
郁達夫的原名是御文字打幅,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沉淪》(1921年出版,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
❼ 小說《沉淪》是誰的作品
郁達夫
《沉淪》(短篇小說集)1921年,泰東
《蔦蘿集》(小說、散文合集)1923年,泰東
《小說論》(理論)1926年,光華
《文藝論集》(理論)1929年,光華
《戲劇論》(理論)1926年,商務
《寒灰集》(《達夫全集》第1卷)1927年,創造社
《文學概說》(理論)1927年,商務
《日記九種》1927年,北新
《雞肋集》(《達夫全集》第2卷)1927年,創造社
《過去集》(《達夫全集》第3卷)1927年,開明
《孤獨者的愁哀》(戲劇集)1927年,創造社
《迷羊》(中篇小說)1928年,北新
《奇零集》(《達夫全集》第4卷)1928年,開明
《達夫代表作》(小說、散文合集)1928年,上海春野書店;1930年,現代
《敝帚集》(達夫全集》第5卷)1928年,現代
《在寒風里》(小說、散文合集)1929年,廈門世界文藝書社
《薇蕨集》(《達夫全集》第6卷)1930年,北新
《她是一個弱女子》(中篇小說)1932年,湖風
《仟余集》(小說、散文合集)1933年,天馬
《達夫自選集》(小說、散文合集)1933,天馬
《斷殘集》(《達夫全集》第7卷)1933年,北新
《浙東景物紀略》(散文集)1933年,浙江鐵路局
《屐痕處處》(散文集)1934年,現代
《達夫日記集》1935年,北新
《達夫短篇小說集》(上下冊)1935年,北新
《達夫游記》(散文集)1939年,創造社
《達夫散文集》1936年,北新
《閑書》(散文集)1936,良友
《我的懺悔》(散文集)1936,良友
《藤十郎的戀》(劇本)1937,上海文化書局
《郁達夫文集》(小說、散文合集)1948,春明
《達夫詩詞集》1948,廣州宇宙風社
《郁達夫游記》(散文集)1948,上雜
《郁達夫選集》(小說、散文合集)1951,開明;1954,人文
《郁達夫南遊記》(散文集)1956,香港世界書局
《郁達夫選集》(小說、散文、政論合集) 1959,人文
《郁達夫詩詞鈔》 1962,香港上海書局
《達夫文藝論文集》(1—3卷)1978,香港港青出版社
《郁達夫詩詞抄》1981,浙江人民
《郁達夫文集》(1一12冊)1982一1984,花城
《達夫書簡》1982,天津人民
《郁達夫游記集》(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
《郁達夫抗戰詩文抄》 1982,福建人民
《郁達夫致王映霞書簡》 l982,天津人民
《郁達夫小說集(上下冊)1983,浙江文藝
《郁達夫日記集》1984,陝西人民
《郁達夫散文選集》1985,上海文藝
《郁達夫散文集》 1985,浙江文藝
《郁達夫文選集》 1985,浙江文藝
《郁達夫日記集》 1986,浙江文藝
《沉淪》(短篇小說集)1986,百花
《郁達夫書信集》 1987,浙江文藝
《沉淪.迷羊》(短篇小說集)1988,人文
著名作品:中篇小說《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銀灰色的死》
❽ 沉淪 是誰寫的。大概內容。。。
《沉淪》
--------------------------------------------------------------------------------
作為二十世紀中國浪漫抒情小說的先驅,郁達夫開創了現代白話小說的一個新的流派,受其影響的作家可以開出一份很長的名單。因此,郁達夫在「五四運動」乃至以後一個不短的時期內成為中國現代文壇的翹楚,也就毫不奇怪了。實際上他的上說確實一度與魯迅的相頡頏。研讀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郁達夫的創作特別是他的小說是決不能視而不見的,他至今仍「屹然地存在」。
內容簡介
從《沉淪》開始,直到《遲桂花》,郁達夫的小說經常寫到女人、煙酒和眼淚,經常「幽幽的說」,風格是凄清的,愁苦的,感傷的。他以獨創的「自敘傳」形式表現自我,肯定自我,驚人的坦率,也驚人的真誠。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1945)是浙江富陽人。故鄉的山明水秀和家道的中落,孕育了他的多愁善感。他早年在長兄帶領下東渡赴日,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系,但他後來並沒有成為經濟學家。郁達夫一直鍾情於文學,他與世隔絕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在東京發起成立「創造社」,以與當時執中國新文學牛耳的「文學研究會」一爭高下。回國以後,他創辦《創造季刊》,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沉淪》,公開愛情日記《日記九種》,與魯迅攜手合作,列名「左聯」發起人又被開除出「左聯」,舉家移居杭州,發表《毀家詩紀》自爆「家醜」,遠赴新加坡主持《星洲日報》副刊筆政,在印尼忍辱負重擔任日軍翻譯,直至最後慘死在日軍屠刀之下,郁達夫在現代文壇上的幾乎每一個舉動,都曾引起震驚和爭議。
內容節選
沉淪
他近來覺得孤冷可憐。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擠到與世人絕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與他的中間介在那一道屏障,愈築愈高了。天氣一天一天的清涼起來,他的學校開學之後,已經快半個月了。那一天正是九月的二十二日。晴天一碧,萬里無雲,終古常新的皎白,依舊在她的軌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裡行走。從南方吹來的微風,同醒酒的瓊漿一般,帶著一種香氣,一陣陣地拂上面來。在黃蒼未熟的稻田中間,在彎曲同白線似的鄉間的官道上面,他一個人手裡捧了一本六寸長的Wordsworth的詩集,盡在那裡緩緩地獨步。在這大平原內,四面並無人影;不知從何處飛來的一聲兩聲的犬吠聲……
目 錄
導言
沉淪
懷鄉病者
採石磯
青煙
春風沉醉的晚上
薄奠
過去
迷羊
十三夜
東梓關
遲桂花
❾ 《沉淪》一書的作者是
郁達夫(1896.12.7~1945.9.17) 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沉淪》、小說《遲桂花》等。
郁達夫是現代著名作家。精通五門外語,分別為日語、英語、德語、法語、馬來西亞語。
郁達夫簡介
1896年12月7日出生於浙江富陽滿洲弄(今達夫弄)的一個普通家庭。三歲喪父,家庭窘迫。兄弟三人,大哥干農活,二哥打工。七歲入私塾。九歲便能賦詩。
1908年就讀於富陽縣立高等小學堂。
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學堂(與徐志摩同學),後又到嘉興府中學堂和美國教會學堂等校學習。因參與學 潮被校方開除,次年春改讀蕙蘭中學。
1913年,9月隨長兄郁曼陀去日本留學。1914年7月考入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醫科部。畢業後被分發至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三部。
1916年改讀法學部政治學科。
1917年7月畢業,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學習。[2]
1921年6月,郁達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組織成立創造社,擔任《創造季刊》、《創造月刊》、《洪水》半月刊編輯,同年10月,出版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由此奠定了郁達夫在新文學 運動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