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阅读题三篇!谢了。
小学五年级阅读练习
班级 姓名
一、阅读《将相和》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 ___,“荆”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 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 ) 进攻——( ) 同心协力——( )
4.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5.从文中选项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6.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做法对吗?
7.结合本文段,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二、阅读《草船借箭》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督”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 __,“甘”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 ___。
2.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划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4.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5.文中写到“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
6.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三、阅读《草船借箭》选段,回答问题。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yuè lè)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diào tiáo )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援”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 _,“丞”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 ___。
2.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读音划掉。
3.在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5.结合本文段,诸葛亮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6.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诸葛亮当时会笑些什么?
7 “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当曹操听到这话后,可能会对诸葛亮说: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内阅读练习题
班级 姓名
(一)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3)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6)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
2.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 。
3.这段文字,结构上采用了 写法。
4.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5.下面四个词语都是描写“绿”的,仔细分辨后选词填空。
一碧千里、天涯碧草、翠色欲流、万古长青
( )是描写绿的颜色的;( )是描写绿的神态的;
( )是描写绿的生命的;( )是描写绿的广漠的。
6.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7.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 。
(二)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侵犯 寂寞 幼稚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2.我能用一个成语概括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 )
②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3.缩句。
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缩为: 。
4.短文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的非常有趣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
5.这段短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她的小名叫( )。这篇课文是小说《 》的序言。
(三)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1. 这段话选自课文《 》。(1分)
2. 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这段话中写了 、 、 、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 、 。(3分)
4.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3分)
(1) (2) (3)
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1分)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6、这段话运用了 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
。
(四)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出写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幼稚——( ) 寂寞——( ) 增加——( )
2.面对爸爸对骆驼佩戴铃铛的诠释,“我”的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3.对骆驼佩戴铃铛这件事,你有更好的解释吗?试试看。
(五)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 )了他一眼,( ),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 )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 )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 ),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表示人物神情、动作的词语。
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两个成语:( )( )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晏子为什么这样说?这是事实吗?
4.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六)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著名作家( )所写的《 》一文中的句子,它的意思是:
,表达了 的感情。
⑵ 哪部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
⑶ 将相和主要内容,要概括,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急。。。。。。。。。。。。。。。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渑池之会
⑷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答案。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4444444444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5理解句子: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白杨》
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 理解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古诗词三首》
1《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3《清平乐??村居》词意: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4《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5《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脱毛,想念骆驼队。
3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你的猜想是 。
《童年的发现》
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行;思考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产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一语双关。它既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又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杨氏之子》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2全文意思: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理解句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说话婉转,礼貌,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晏子使楚》
1《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
2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再见了,亲人》
1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
以谈话的口气叙述,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反问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
2、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句子理解: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亲人”表现“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c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桥》
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是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正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句子理解。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群众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将相和》
1本篇课文时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本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其中, “完璧归赵”是事件的起因,“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负荆请罪”是这件事的结果。
3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将相 “不和”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实质原因是廉颇的错误认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原因是: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草船借箭》
1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
2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4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
1〉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
2〉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3〉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4〉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
5〉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但绝不会直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回去好向周瑜讲述取箭经过。
5人物特点: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周瑜:自负,嫉贤妒能,智谋过人,心胸狭窄;鲁肃:忠厚守信;曹操:多疑谨慎。
6句子理解
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a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b曹操不敢“轻易出动”,所以只叫弓弩手射箭。c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使受箭面积大。d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可见,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③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
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④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敢逼近曹操受箭,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不仅有丰富的天文知识,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7《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其它三部作品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
《人物描写一组》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
2《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这个片断侧重了对小嘎子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特点。
3《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他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4《“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见面的经过。通过对王熙凤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她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形象。
5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林黛玉的思索、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本文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与他相关的文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理解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并没有改变”指: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没有改变。
《威尼斯的小艇》
1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2“操纵自如”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是从 (1)小艇速度极快。(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表现出来的。
3小艇与人们生活密切关系: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和充满生机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静寂,入睡了。这一静一动的描写形成对比,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4本课的写作特点是:把人的活动与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
5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
6理解句子: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大街”指河道,“汽车”指小艇。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本段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独木舟;把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新月;把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比作水蛇。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信息传递的方式。在27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利用烽火传递信息。公元前490年,希腊人菲迪皮茨用跑步的方式传送信息。1943年,哥伦布用漂流瓶传递他写给西班牙女皇的信。
2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驿差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邮政系统传递信息。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使信息传输比以前更方便、根快捷了。1984年,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如今,计算机网络把世界连成一家。
3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问题的提出;2〉调查方法;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4〉结论。其中,重点是结论部分。
⑸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14分)让人,乃众妙之门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
小题1: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2分)作者从三方面来论述:①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②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③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3分) 小题2:举例论证(1分),举“将相和”的例子,充分有力的论证了“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的观点。(2分) 小题3:总结全文,突出中心论点,号召人们要拥有让人的美德。 小题4:言之有理即可 ⑹ 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苏教版期末试卷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水平测试卷 ⑺ 将相和的背景资料
将相和的历史背景 ⑻ 有关,《将相和》、《草船借箭》的资料
将相和的历史背景 与将相和小说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主角为魔小说全集
浏览:702
黑糖玛奇朵同人小说
浏览:263
男主法院女主不爱男主小说
浏览:433
找重生香江的小说
浏览:779
关于隋唐穿越小说排行榜
浏览:248
顾清恒念清免费阅读小说25
浏览:262
法医侦探类小说完结
浏览:884
有声小说情挽红楼黛玉绝爱
浏览:464
重生之偏差by浮图的小说
浏览:370
一女多男现代小说魔女
浏览:759
重生之女主叫络倾小说
浏览:174
小说女主陶未雪
浏览:335
终极恶女小说原创女主
浏览:133
小说受跳舞生子现代
浏览:531
玄幻类有女主小说推荐
浏览:419
黑塔利亚同人小说txt
浏览:388
百度云小说阅读器打开
浏览:367
主角是杨逍和纪晓芙的小说
浏览:630
女主爱男主十年的小说下载
浏览:7
异界主角超帅的小说
浏览: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