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电影作家给妻子写小说

电影作家给妻子写小说

发布时间:2025-07-14 12:15:57

❶ 一部韩国电影男主是作家在乡下写小说爱上女主

大酱 된장(2010)
导演来:李曙君
编剧:张镇自/李曙君
主演:李瑶媛/李东旭/柳承龙
类型:剧情/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上映日期:2010-10-21(韩国)
片长:105分钟
又名:The Recipe

❷ 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

之前推过一本小说,叫做《独居的一年》是美国作家约翰·欧文写的,小说里面有一本书反复被提及,那就是《格雷厄姆·格林传》,里面也经常说到这个格林这个作家,甚至小说女主人公的孩子名字也来源于格林。可见欧文对这个作家是真爱,于是打算找一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读。

哟嚯,不得了的呦。真的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说起诺奖提名,绝大部分读者脑中第一个想起的肯定是村上春树。

但相比于陪跑7年的村上春树,格林才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最大输家。

他一生被提名多达21次!是村上春树提名次数的整整3倍!

而其一直不得奖的原因简直让人unbelievable,居然是因为: 他的书太能卖了!

1961年,也是格林距离诺奖最近的一年,但最后诺奖评委为了平衡获奖的地区,将诺奖颁给了南斯拉夫的一位作家,自此以后,格林至1991年去世都没有拿到诺奖。

对此,始终为格林愤愤不平的诺奖评委之一的拉斯·福塞尔则是痛心地指出: “没有把诺贝尔奖颁给格雷厄姆·格林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而另一位诺贝尔奖评委安德斯·奥斯特林也表示:“他的名字会为我们的获奖名单增光添彩。

不过纵观格林一生的创作,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错失,对于格雷厄姆·格林本人来说,反而是一种成就。他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1976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最高荣誉奖——大师奖。1981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1986年,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英国功绩勋章。直到格林去世,他一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威廉·戈尔丁将他评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最卓越的记录者”。

虽然没有拿到诺贝尔奖,但是格林却收获了一大把的死忠粉。比如说上文提到的村上春树的偶像约翰·欧文,让女主角每天都读格林传不说,生个孩子还取名格林厄姆向大师致敬。

而传说格林的“头号粉丝”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尔克斯,光是马尔克斯对格林的当众表白,被记录下来的就有三次。

一次是马尔克斯拿了诺奖后,隔空表白:

“虽然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地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的书,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

另一次是当着格林本人,马尔克斯轻拍格林的肩膀,等他一回头,开口便是:

“我是你的忠实读者,格林先生。”

第三次是在《番石榴飘香》一书中,马尔克斯回忆从大学开始读格林的作品:

“格林是我读过最多、最认真的作家之一。在探索热带的奥秘方面,他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作家之一。”

马尔克斯还在《番石榴飘香》里提到过这样一段过往:一次与格林一起乘飞机时,他问格林,“你自己觉得为什么不授予你诺贝尔文学奖?”而格林则迅速地回答: “因为他们不认为我是个严肃的作家。”

马尔克斯除了(超级难读下去的)《百年孤独》还有本小说叫做《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小说很好读,想了解马尔克斯的作品,但是对《百年孤独》望而却步的同学可以先读一读这一本。很好看,是说爱情的,下面说的格林的书也是说爱情的,下文会有两者的比较。

格林的一生都在旅行,游荡在“世界上最原始和偏远的地区”。

他去过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东等战乱之地,甚至徒步穿越非洲。

二战期间,在妹妹的引荐下,他加入了英国军情六处担任特工。

这些传奇的冒险经历,便成了他创作中最好的灵感来源。

比如《恋情的终结》,就来源于他的一次婚外恋;

而《命运的内核》,则来源于他做间谍时的亲身经历。

当格林把自己冒险中所见识到的人性、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一一记录下来时,他的作品便成为了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

二战期间,英国作家莫里斯爱上了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萨拉。此后的种种交集中,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各种强烈的情感,都变本加厉地折磨着这几个人。而此段恋情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莫里斯自己的预言,最后也不过成了一段“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

《恋情的终结》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三角恋情。然而它却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最具自传性的小说。从小说中的二战背景,莫里斯的作家职业,以及女主人公莎拉有夫之妇的身份来看,其真实程度甚至可以与现实中的格林所经历的一段婚外恋一一对应。所以,抛开文学性本身不谈,这本书在众多喜欢格林的读者眼中,也是能更多了解他必不可少的途径。

伟大的爱情小说有很多。一种比如中国的《红楼梦》(不过红楼梦可不是单单说爱情的呀),《西厢记》、《牡丹亭》,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说到这里,插一句话。最近在读一本书很有意思,是大英博物馆的馆长尼尔·麦克格雷格编写的,选了英国博物馆收藏的20件文物,以文物为切入点,还原莎士比亚时期的生活,名字叫做《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河南大学出版社的,还不错。)

上面列举的一些书,属于宏大叙事的作品,都是一些经典名著,可能有很多人觉得距离很遥远,不愿意读。还比如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啊,甚至各种言情小说啊,比如辛夷坞的啊,桐华的呀,花千骨,三生三世种种,甚至还有最近热播的小美好。都是说爱情的。还有就是今天要写的《恋情的终结》。

上面说了,《恋情的终结》是格林最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甚至有资料表明这是格林从自己与一位富有的美国农场主的妻子,凯瑟琳·沃尔斯顿的恋情中获得灵感而创作而成的,小说也是献给她的。具体来说,就是讲述了一个作家和他的情人的恋情如何开始,又是如何终结的。

书中的背景是二战中的伦敦,在女主人公萨拉的丈夫亨利举办的一次聚会中,萨拉第一次遇到了男主人公莫里斯,很快两人就相爱了。坦白来说,虽然说这是爱情,其实不过是“偷情”,不安全感始终困扰其中。这就为作者营造很多爱情情绪创造了条件,关于爱,关于恨,关于嫉妒,关于想念,关于痛苦,关于猜疑,关于信仰。一切都淋漓尽致的加以展现,如果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穷尽了爱情中所有的可能性,那么《恋情的终结》则是穷尽了爱情中所有狂热的情感。

虽然说自己没有读过几本书,但是大大小小薄薄厚厚的言情小说还是读了几十本了。有关爱情中的情绪,真的没有比《恋情的终结》写得更好的一本书了。

当然,经典的爱情都是需要情节来推动的。小说以萨拉和莫里斯的再次相遇为开头,萨拉的丈夫怀疑萨拉出轨,于是向朋友莫里斯倾诉。莫里斯以老情人的身份对不知道是谁的萨拉的新情人嫉妒,找了私人侦探公司对萨拉进行调查。然后用插叙的手法,描述了莫里斯和萨拉之前相爱时期的生活。后来得知了一个秘密,两个人始终都没有放下过这段感情。之后还有种种情节,在这里我不作多说明。

因为这本书真的很值得看,剧透太多就没有意思了。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就是萨拉死后,莫里斯应邀搬进亨利和萨拉的家,听起来有点讽刺对不对。但是就是这样,至于原因,我想是莫里斯太爱,还有太想念萨拉了。所以愿意住进她身前的家里,甚至和她的丈夫一起生活,不过是这一切都和你有关。我用尽力气,搜寻和你一切相关的东西,住你住过的房子,在你每天吃早饭的桌子上喝咖啡,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想念你。爱到最后,是包容一切的陪伴,或者仅仅是只想与她再有关联的卑微存在。

还有一个片段是,莫里斯在萨拉的房间里发现一排书柜,上面摆放着各种萨拉保存下来的她小时候的书。然后莫里斯就抱着一本有萨拉小时候在上面涂写笔记的书躺在地板上,想萨拉。想萨拉小时候是什么模样,是怎么长大的。

这个场景让我想到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里面的一个片段,就是安妮凯瑟薇演的那个《一天》,女主出车祸死了,然后男主躺在他们的床上,抱着女主的睡衣默默流眼泪。具体截图我找不到了,但是是这部电影。

这段真的是特别触动我,我又想到我最喜欢的诗人苏东坡江城子中的那句“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上文提到的约翰·欧文评价这本书时称:“极其寒冷刺骨的反爱情小说,可怜的莫里斯!可怜的莎拉!可怜的亨利!”而与格林同时期的英国作家伊夫林·沃则评价这部小说道: “异常的感动和美丽,极好地描写了他对情人丈夫的关系,从怜悯,到恨、嫉妒、蔑视的转变。”

两个时期的作家,对于格林这本完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恋情的终结》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对于格林本人来说,这部小说或更像是他送给现实生活中的情人凯瑟琳·沃尔斯顿和自己的一份纪念。

这位信奉天主教的作家,一生没有离婚,也一生没有再婚,然而在诺曼·谢里为其编写整理的三卷本传记中,我们却可以常常读到一个女人的名字——凯瑟琳·沃尔斯顿。据说,格林曾一度对他们二人的关系十分苦恼,虽然偶尔见面,但凯瑟琳一直闪避格林的请求,不愿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去和格林生活。几度失望之后,格林烧毁了她所有的信件,但他保留了自己写给凯瑟琳的信件。甚至,为了逃避凯瑟琳带给自己的情伤,格林还曾开启过另一段恋情,向凯瑟琳报复、示威……

当然,这些都不过是作为作家的格林人生经历中的一段插曲,但他从中获取的成长与对爱情的理解,却以文学的形式呈现出来,变成了可以与后世交流的接口。

“唯一能真正持续的爱是能接受一切的,能接受一切失望,一切失败,一切背叛。甚至能接受这样一种悲哀的事实,最终,最深的欲望只是简单的相伴。”

这是格林在书中给爱的定义,而它也击中了不少读者的痛点。

“你对我的好,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非常残忍的东西。我们失去了联系。我们在同一片沙漠里,在寻找的也许是同一眼泉水,但却相互看不见,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之所这么说,是因为要是我们在一起的话,沙漠就不再会是沙漠了。”

以及这段话的原文:

I rang off. At first I was happy, and then I was miserable again. I didn't know where he was. We were not in touch. In the same desert, seeking the same water-holes perhaps, but out of sight, always alone. For it wouldn't be a desert if we were together. I said to God, 'So that's it. I begin to believe in you, and if I believe in you I shall hate you. I have free will to break my promise, haven't I, but I haven't the power to gain anything from breaking it. You let me telephone, but then you close the door in my face. You let me sin, but you take away the fruits of my sin. You let me try to escape with D., but you don't allow me to enjoy it. You make me drive love out, and then you say there's no lust for you either. What do you expect me to do now, God? Where do I go from here?

这样的金句,书中还有很多很多。此书入选2015年《卫报》历史百大英语小说;2015年BBC历史百大英国小说;2014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威廉·福克纳将之评为:“我这个时代里最真实也是最感人的长篇小说之一,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如此。”

好啦,不说啦。快去看!

祝大家好。

❸ 美梦成真的幕后花絮

「很难想象真的有人坚信真爱能使心灵相通,而且不会随躯体的死亡而消逝,这种美好的信念令人闻之动容。除此之外,《美梦成真》触及人类最深层的恐惧和禁忌,教观众看完后不得不思考死后将面临怎样的世界。」本片执行制作史考特克鲁夫有感而发做了以上的表示。
《美梦成真》拍摄过程要追溯到1978年,那年本片制作人史帝芬席蒙 (当时名为史蒂芬杜依奇Stephen Deutsch)收到一份礼物,一份近二十年后他才有能力拆封的礼物。 史帝芬席蒙当时正在筹拍《似曾相识》(时光倒流七十年),该片原著作者理察马特森把尚未完稿的小说《美梦成真》交给史帝芬席蒙过目。这本书是理察马特森为他老婆而写的。看过初稿之后,史帝芬席蒙毫不迟疑立刻买下此书的 电影版权。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美梦成真》的拍摄计划却一再遭到搁置。
一直到1994年,史帝芬席蒙在一个玄学的研讨会中,遇见了身兼作家及电影制片的柏奈特拜恩,两人相谈甚欢,发现彼此都对死后的另一个世界深感兴趣,希望能开拍以此为题材的电影。二年后史帝芬席蒙和柏奈特拜恩 合组Metafilmics制作公司,以拍摄玄虚题材的电影为其宗旨。
《美梦成真》着墨最多的还是克里斯和安妮之间坚定不移的夫妻之情。罗宾·威廉姆斯表示:「安妮曾经濒临崩溃,但他对克理斯的爱不曾稍减,也是这份爱,使他们两人得到救赎。视觉效果是一回事,但《美梦成真》最不凡的部份是在于电影中彰显人性中的无私和爱,在子女、天堂使者、地狱使者身上也可以见到这种特质。这部电影会 让观众忍不住说:『没错,我就是这么幸福。』或『唉﹗我怎么没这个福份呢﹖』这正是这部电影成功之处。」
「万一,」罗宾·威廉姆斯以惯有的逗趣口吻说:「观众没有这种反应,至少《美梦成真》算得上是很棒的“旅游”电影,广告效果十足。想参加“灵界之旅”的人,请打这支电话。」 最先登场的是一场从世界上最高的瀑布,位于委内瑞拉的天使瀑布,一跃而下的特技。特技演员杰克兰布德(Jake Lombard)从高达3212呎高(约81.6公尺)的悬崖上纵身下跃,十八秒后拉开隐形降落伞,再经四秒落地。 这场戏共拍了二十二次才大功告成。
观众在看到这幕时,就可以了解克里斯在死后,能够从心所欲、完成任何他想做的事。他能飞翔。这就是特技和 视效共同打造而成的神奇世界。而这还只是《美梦成真》运用特技呈现故事的其中一个例子而已。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效画面要归功于,POP Films 和Digital Domain每一位参与其间的视效魔法师和艺术大师。 他们通力合作将毛片一次又一次地加工处理,使克里斯死后的世界呈现出现实与虚幻并陈的效果。
将平面的绘画(2-D)转化为立体的影像(3-D)的工作,从1996年10月展开。视效工作小组是由金像奖得主乔依海内特(及尼克布鲁克斯领军。他们第一个步骤就是使用最新的激光雷达(Lidar)技术,将冰河国家公园的 地形及地表形态制作成图。这种创新的激光雷达乃是根据光学(light)和雷达(radar)技术沿生发展而来。 激光雷达技术的出现使得工作人员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绘出上百亩土地的图表,并加以摄影。这种运用雷达 侦测的尖端科技可以提供视效设计的工作人员足够的资料,作为重现摄影机移动和镜头变化的参考。据此他们可以在布满橘色球体的毛片画面上,更进一步制作出3D的效果。这些拍片现场散满一地的橘球是用来作为激光雷达扫描的基准点(point of reference)。
暂且不论视效,制作人柏奈特拜恩也希望观众在看完《美梦成真》,步出电影院时,会觉得感动。「哪怕他们只是就此和家人更亲蜜一些,和孩子拥抱时更靠近一点,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成就了最美好的事。 《美梦成真》于一九九七年六月底在蒙大拿的冰河国家公园开镜,75天之后,在旧金山海湾杀青。监制亚伦.布朗奇斯特提到:「我们的首要之计是如何布置出壮阔的外景。虽然电影中有些画面是用计算机做出来的特效,不过大部分画面中都是实景。」负责园艺的工作人员必须将大量花草运进国家公园里,甚至覆满整个湾区。
内景则搭建在旧金山的金银岛,该片道具组在当地广阔的飞机停机棚中建构巨型布景,壮观的程度比洛杉矶大多数剧院的舞台还更胜一筹。其中有一个大池蓄满30万加仑的水(约合1136立方公尺),四周是各个不同场次的布景。监制亚伦.布朗奇斯特就提到,场景设计的工作人员以歌剧舞台的方式搭建布景:「就像舞台剧每一幕都要换景, 我们也是每拍完一场戏之后,就把布景拆掉,再搭一个新的。唯一不必变换的就只有做为舞台中心的大水池而已。」
场景设计尤吉尼欧萨尼提及其它美术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导演文生华德心目中“彩绘天堂”的模样。咽气之后,克里斯在彩笔轻刷出的花床上悠悠醒来,花瓣正兀自在风中摇曳。尤吉尼欧萨尼提说明:「第二幕主要就是在 这个景中进行,这幅画面是对“另一个世界”很普遍的印象,不过,透过绘画的触感加以呈现,更可以传达心灵 主观的感受。我们以这一幕为蓝本,再加以发挥、添加更多创意,延伸出其它的场景。」
这群艺术工作者独到的创作概念,被文森特·沃德形容为「在蒙着十九世纪面纱的油画上,再覆以一片沾染颜料的透明玻璃。这种影像处理结合未干油画的黏湿触感,及动态的影像摄影,使得成品既符合我的预期,又看得出他们自己的诠释。」由于这种影像呈现方式前所未见,因此工作人员共耗时两年,才将计算机特效和传统绘画如此完美地 融合在一起。
汉纳克又更进一步说明:「任何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例如达芬奇(Da Vinci),要是听到我们以穿过一幅幅画的方式来表现灵界旅程的话,一定会嗤之以鼻的。但是我们赋予景物主观的意涵,因此观众大可以 有他们自己的遐想空间。」 ·片中闪回画面中的航空母舰是根据梅尔岛海军造船厂中的航空母舰绘制而成。
·导演文森特·沃德的母亲曾出现在天堂图书馆的场景中。
·影片拍摄中使用了少量的Fuji Velvia电影胶片,这种胶片善于在静态摄影中取景,以极高的色彩饱和度见长,但它很少在电影拍摄中应用,只有在特效中经常使用。
·克里斯的墓地位于加州奥克兰的山景公墓,在拍摄地点附近,确实立有安娜·尼尔森及其丈夫的墓碑。
·影片片名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影片配乐最初由埃尼奥·莫里康(Ennio Morricone)创作,但在试映会上反响欠佳,于是莫里康的音乐被全部撤换下来。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逃不脱死亡的终结,但他们不知道那恐怖的时刻何时会到来,也不知道在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死后的世界一直是让理论家、科学家、宗教领袖和不可知论者困惑的话题。迄今为止,关于死后有过三种体验,分别是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脱体体验(Out of Body Experience)和死后重生(Life After Death)。
1998年,芝加哥大学的国民意见研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1%的美国人相信死后世界的存在,成为25年来的新高。后来又有电视节目称,有三分之二的无神论者承认相信死后世界。另据报导,有150万美国人曾经徘徊在生死边缘。
在《美梦成真》里,对死后世界的描写并非基于宗教信仰,而是源于灵魂。影片提出了疑问:除了我们知道的世界之外还有别样的世界吗?拥有了永恒的爱能否永远幸福?
“很难想象真的有人坚信真爱能使心灵相通,而且不会随躯体的死亡而消逝,这种美好的灵魂伴侣令人闻之动容。除此之外,《美梦成真》触及人类最深层的恐惧和禁忌,令观众不得不思考死后将面临怎样的世界,”本片执行制片斯科特·克鲁夫(Scott Kroopf)如是说。
将《美梦成真》搬上大银幕的想法始于1978年,当时制片人斯蒂芬·西蒙(Stephen Simon)正在着手《时光倒流七十年》的前期筹备工作,该片同样改编自理查德·麦瑟森(Richard Matheson)的小说。麦瑟森交给西蒙一份新书的版样,那就是《美梦成真》,麦瑟森写给妻子的小说。西蒙立即买下了小说的改编权。在随后的16年中,西蒙一直希望将小说拍成电影,直到1994年,他在有关超自然科学的会议上邂逅了编剧兼制片人巴尼特·贝恩(Barnet Bain),两人发现彼此都对人死之后的故事很感兴趣。两年后,两人成立了Metafilmics制片公司,致力于超自然题材电影的拍摄。他们找来曾凭《雨人》荣获奥斯卡奖的著名编剧罗纳德·巴斯(Ronald Bass)将麦瑟森的小说改编成剧本,而导演的人选则锁定了文森特·沃德。
之所以看中了文森特·沃德,是因为他于1993年执导的《爱在我心深处》给西蒙和贝恩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在沃德看来,拍摄这部《美梦成真》可谓苦乐参半,因为他虽然很喜欢这个本子,但也深知难度的所在。“我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故事的75%都发生在死后世界,”沃德说,“而这个死后世界无迹可寻,只知道是被云雾笼罩着。在过去的2000年间,艺术家们一直在努力尝试设想地狱和天堂的景象,我想如果吸取一些以往的传统放到影片中,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在小说里,安妮在餐饮公司工作,我想,如果将她变成一个画家和十九世纪艺术品修复师,情节就更加顺理成章,于是克里斯死后进入天堂之后,他会相信自己真的就在安妮的画作里,那是安妮送给他的礼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绘画作品来传达天堂和地狱,这是非常主观的版本。”这些虚幻场景的呈现归功于特效技术的发展,贝恩曾承认,在早年间,这个故事根本无法被搬上大银幕。
在确定文森特·沃德担纲本片导演后,找到合适的演员成为随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主创人员看来,罗宾·威廉斯是扮演克里斯的唯一人选。威廉斯说:“当我第一次看剧本时,我就知道克里斯这个角色是属于我的,因为我的妻子就是位艺术家,这个故事会让我们联系到自己。”导演沃德说:“从每件事中,你都会发现罗宾的博爱。有一群临时演员参加了影片的拍摄,在拍摄期间难免枯燥乏味,于是在场景的间歇中,你会发现罗宾在300人面前讲起了笑话,他希望用自己的风趣来给大家解闷。”
小库珀·马丁在片中扮演了守护天使阿尔伯特,除了与威廉斯的合作机会之外,马丁还认为这个角色是前所未有的。他说:“作为一名天堂向导,我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授我的经验和知识,我在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思想是真实的,身体是虚幻的’,我必须将这个概念灌输给克里斯,让他放松,开始适应这个新世界。”
在物色扮演安妮的女演员时,沃德称之所以看中了安娜贝拉·莎拉是因为她和威廉斯有种默契,会让观众相信这对灵魂伴侣的独特品质。
影片的主要拍摄于1997年6月末在蒙大拿的冰河国家公园拉开序幕,75天之后在旧金山湾区画上完满的句号。制片人艾伦·C·布朗奇斯特(Alan C. Blomquist)说:“我们的首要之计是如何布置出壮美的外景。虽然有些画面是用电脑特效合成的,但大部分画面都是实景拍摄。”负责园艺的工作人员必须移植大量花草,甚至覆满了整个湾区。
影片的内景是在旧金山金银岛上的飞机库中搭建而成,整个占地面积超过了洛衫矶的绝大多数摄影棚,其中注入了30万吨水,布景为多层结构,就像歌剧舞台一样。为了营造出整体的画面感,导演沃德从莫奈、梵高和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达维德·弗里德里希(Casper David Friedrich)的作品中获取了灵感,他说:“德国浪漫主义风格很迷人,他们笃信大自然的力量超越了一切,你会在这些画家的画作中发现,天堂的感觉并不柔顺,那里狂风肆虐,树木扭曲,山石嶙峋,被薄雾所笼罩,在惊人美妙景致的背后,还显现出浓重的孤独。和别人相比,弗里德里希的作品中更多的传达出这种信息。”影片将油画的质感同动态影像结合到一起,把电脑程序同绘画作品融为一体,这种完美的突破是前所未有的。
本片赢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这一切都归功于特效总监乔尔·海内克(Joel Hynek)和尼古拉斯·布鲁克斯(Nicholas Brooks)率领的特效团队的精心打造。将平面绘画转化为立体影像的工作开始于1996年10月,在绘制冰河国家公园的图景过程中使用了革命性的新技术“Lidar”。Lidar是一种先进的主动传感系统,该系统本身发射受控制的激光以照射地面和地面上的目标,不依赖太阳光照,可以全天候的获得地面三维数据。它直接获取地面三维数据,比传统测量方法具有高精度、高密集、高效率和成本低的优点。运用这种技术,冰河国家公园几百英亩的全息图像便被一次性扫描收录了下来。
布鲁克斯说:“毫无疑问,现存的视觉特效和电脑图形技术根本无法将剧本中描述的场景呈现到大银幕上,从早期同文森特的商谈开始,我们就很清楚需要创造的影像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从弗里德里希和莫奈的绘画作品中学习各种画面技巧,从而将油画同真实的物体和景物自然紧密的衔接到一起。”
片中克里斯从瀑布上跃下的场景是在世界最高瀑布、委内瑞拉的天使瀑布拍摄完成,特技人杰克·朗伯德(Jake Lombard)从3212英尺高的崖顶纵身跳下,整个坠落过程时长22秒,18秒时朗伯德会打开隐形降落伞,这个镜头共拍了22次。
在后来发行的DVD版中导演把一些被减掉的片段放到了DVD影碟中,这其中就有一段被删除的另一个结局,这个结局与电影公映时的结局完全不一样。在此片段中老人告诉安妮要仔细看清眼前的人,安妮才发现那二人根本不是自己的孩子,最后艾伯特告诉她和克里斯,安妮下一世将会降生在斯里兰卡,而克理斯将出生在美国。两人下一世将再续前缘,但安妮的下一世会得不治之症,在20多岁的时候便会离开人世,而克理斯的下一世却很能活过80岁,带着对她的爱一个人孤独的渡过余生。片段最后两个不同地方、两个不同的母亲几乎是在同时分别生下了一个男婴与一个女婴,他们的命运在降生到世间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这个结局其实比较接近现实,但当初为了照顾观众的感受让大家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能出现,导演文森特·沃德就将这个结局整个减掉了(“飞越来生缘”这个译名应该是根据这个片段来翻译的)。

❹ 求一部韩国电影,一个男的是写书的,一个女的本来是在家是个好老婆但后来被一

楼主你好

你找的电影叫《恋之罪》

市日本的电影 不是韩国

话说楼主你是不是提了两个同样的问题啊

http://ke..com/view/5164276.htm?fr=aladdin

❺ 求一部电影男主角是作家幻想妻子不忠,并把妻子写进小说的

约翰尼德普演过一部类似你说的情节的电影,叫《神秘窗》

阅读全文

与电影作家给妻子写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将军宠女主的免费全文小说 浏览:193
男主角叫风清扬的小说 浏览:109
女主人公叫于暖暖的小说 浏览:486
免费生活小说排行榜 浏览:702
陈阳小说免费全文阅读 浏览:156
电影作家给妻子写小说 浏览:161
邻居人妻和我做爱免费小说 浏览:779
男主追重生复仇女主的小说 浏览:82
情深不过相思语小说全文 浏览:601
泰剧红绳小说txt 浏览:373
类似超强掌门系统的小说 浏览:620
地下城邂逅神大人同人小说 浏览:454
网络小说app排行榜 浏览:719
玄幻小说男主角叫朱什么名字 浏览:771
女主姓红的古言小说 浏览:718
魏七类似的小说推荐 浏览:66
江湖武侠网络小说 浏览:978
华丽回归小说免费 浏览:623
女主变美复仇的小说 浏览:980
乡村寡妇艳遇小说全集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