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滸傳中林沖的故事中運用「巧合」有什麼好處
「無巧不成書」是小說創作的一個定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可以說是「巧合」的典範,我們可以藉此來探索一下「巧合」藝術的特點及作用。
小說的「巧合」,巧就巧在出人意料,俗稱「巧得很」。
林沖被發配滄州,滄州城裡有他一個施過恩的李小二,巧得很;陸謙、富安竄到滄州來,巧得很;恰好是在李小二的酒店密謀,密謀的內容被李小二偷聽了去,巧得很。林沖聽說後大怒,買了「解腕尖刀」,遍城尋仇。
故事發展到這里,算是一個小高潮,如果不緩下去,就僵持在那裡了,巧得很,林沖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也自心下慢了」。這么一緩,才有了下面的故事。陸謙、富安設計在草料場燒死林沖,若不出意外,林沖這回是在劫難逃。然而,巧得很,林沖到草料場當日,天空便下起了大雪,原來看草料場的老軍給林沖留下了一個酒葫蘆,還給林沖指了一個沽酒去處,為驅寒,林沖出門沽酒,又巧得很,大雪竟壓垮了草料場林沖的住處,這算是救了林沖一命。
但故事到這里並不能結束,因為作者並不是要林沖活命,而是要他上樑山,要想讓林沖這個人上樑山,必須要讓他知道他已經走投無路了。所以,在林沖沽酒途中,巧得很,看到了一座古廟,而且周遭再沒有其它能遮風擋雪的建築了,有了這座古廟,一切的「扣」都解了:因住處被雪壓垮,林沖到古廟去暫時棲身,為擋風雪,用石頭擋住了門;陸謙、富安等人燒了草料場,也只有跑到古廟來避風雪並順便等結果,巧得很,門被擋住了,他們推不開,於是就站在門外談了起來,一切的一切都被林沖聽了去,他這才徹底明白了自己的處境,沒有辦法,忍無可忍,只有殺了仇人,走向梁山。
這一段敘述,大家看有多少「巧得很」,這些「巧合」都安排在故事的「節點」上,都具有出人意料的特點,還兼有「伏筆」的效果,像本文中的那座「古廟」。
小說的「巧合」應該在情理之中,免得給讀者帶來
虛假的感覺,這就需要作者巧妙設計。
酒家老闆李小二這個「巧合」是林沖俠義性格的結果,作者安排他在滄州出現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到哪兒去都可以,合乎情理;草料場倒塌這個「巧合」,有草料場草廳破敗做鋪墊,而草廳的破敗在那個官場極端腐敗的社會中很符合邏輯,那些如管營般的貪腐官員能去關心草料場的破房子嗎?有這個結果,合乎情理;出去買酒這個「巧合」,既符合習武英雄的性格,又符合天氣寒冷的情節,再加上原來的老軍好心交待,這一切都顯得自然而然,合乎情理;野外的古廟是鄉間常見的,也是符合事理的。這些看起來合理的「巧合」,其實都是作者的精心設計。
所以,概括起來,「巧合」可以有這么幾個作用:①推動情節發展;②把新出現的人物引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中來;③為下文埋下伏筆;④造成「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審美愉悅。
所以說,「巧合」是一杯講究的茶。茶的馥郁芳香是「巧合」的整體效果,這味道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品味出來的,越品越有味,就像我們讀《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若只是走馬觀花,了解一下大致的情節,那這中間的味兒你是品不出來的,品不出味兒,那當然也就索然無味了。而想要茶馥郁芳香,沏茶技巧就又是一門學問了,作者精心設計「巧合」,就是在給我們讀者「沏茶」,那也是很有講究的。喝著沏好的馥郁芳香的茶,再回味一下沏茶的技藝,那真是一種美好的審美感受。
㈡ 請簡述《哈姆雷特》中三個巧合及其作用
巧合一:哈姆萊特正為鬼魂所述上否為真實而疑惑時,進宮獻藝的戲班突然到來。巧合二:哈姆萊特正要殺死克勞狄斯時,他突然跪下祈禱,使哈姆萊特打消了立刻殺死他的念頭。巧合三:哈姆萊特被遣往英國,恰好帶了父親的印信,並遇上了海盜,得以回國。巧合四:小福丁布拉斯凱旋而回時恰是哈姆萊特清除奸人的時候,繼承了王位。
巧合能夠使情節不斷發展,矛盾激化和解決,是情節搖曳多姿的、富於變化的不可缺少的技巧。
㈢ 閱讀理解 巧合 郭學榮
11.小說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其小說中的人物名字有什麼特點和用意?(4分)
12.小說結尾處,劉老師的敬酒祝詞雖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請試作分析。(4分)
13.說說題目中「巧合」體現在哪裡?結合全文,談談這樣安排情節有什麼作用?(6分)
14.試探究小說的深刻意蘊。(6分)
參考答案
11.時間、地點、人物名字都與重陽節有關。(1分)重陽節是高雅的日子,菊花象徵著高潔品質,靖節(陶淵明)是高尚人格的典範,傳統文化中一系列的「雅」,更能反襯現實的「俗」,更有諷刺意味,深化了主題。(3分)
12.①此時劉老師喝得如夢如幻;(處於半醉半醒的狀態)。②為父親做生日祝壽的願望一直深藏於心。③小壽星給父母祝酒喚醒了埋藏很久的願望;④祝壽詞早就打好了腹稿。(每點1分)
13.巧合體現在:劉老師父親、校長夫人、書記千金都在重陽節過生日。(2分)②巧合的作用:巧合使情節更曲折、更集中、更引人入勝;巧合使人物陷於矛盾為難境地,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巧合便於在較短篇幅內反映人們普遍趨炎附勢、極力巴結領導的社會環境;因為巧合,主人公只得舍棄父親的生日,突出在官本位社會中人身不由己的主題。(4分,每點2分,答對兩點即可得滿分)
14.①諷刺了復雜而微妙的世態人情中,人性的懦弱和卑微。②領導意志決定一切的官本位現實中小人物的悲哀與無奈。③批判了現實人際關系夾縫中自主意識和獨立人格的缺失。④表達對對傳統價值喪失、人們普遍趨炎附勢的現狀的不滿。(答對一點得兩分,意思對即可。)巧合閱讀答案
㈣ 巧合的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巧合是一種表現手法(象徵、對比、正側結合等等).巧合的關鍵是一個「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穎別致,方見其「巧」。 《水滸傳》中的林沖一節,處處設置巧合。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六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菲利普一家去英國哲爾賽島旅行,恰巧在同一艘船上遇到了於勒在賣牡蠣,見他窮困潦倒的樣子,就視而不認,一家人亂作一團,像躲瘟神一樣。
曹禺的《雷雨》(高級中學課本《語文》第四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魯侍萍領取女兒四鳳回家,恰巧是在三十年前幫工的周公館里巧遇趕走自己的周朴園。鬧罷工的工人領袖魯大海,是周朴園和魯侍萍親生的兒子,而魯大海剛生下來就被周朴園遺棄了的,可是魯大海自己卻不知道這回事。 首先,運用巧合可以展開故事節,引出人物。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巧合手法的運用便十分普遍,往往運用巧合來引出一個重要的物,武松的出場便是如此。呼保義宋江怒殺閻婆惜,無奈之下逃到了小旋風柴進的府。一,宋江與柴進飲酒。酒後,宋江站立不穩,一腳正巧踢翻了木杴,惹怒了正在木杴旁烤火的好漢。一位景岡打虎的英雄出場了。第二,運用巧合可以暗示主題,傳達作者的思想。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先生對巧合的運用可謂是恰到好。在《葯》的結尾,清明節的早,華大前去給兒子華小栓墳。她大哭了一場,兒子華小栓因癆病去世無疑是痛苦的。對於他們老華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悲劇。而就在華大墳的時候,夏瑜的親恰巧也來給兒子夏瑜墳。夏瑜的親也哭了一通,兒子夏瑜遇害亡對她來說是無比的痛苦。對於老夏家來講,這又何嘗不是一個悲劇呢?仔細想一下,作者為什麼安排這樣一個巧合?為什麼要在清明節,讓這兩個悲劇家庭的親相遇呢?這個巧合很讓回味,華家、夏家相遇,華家、夏家的悲劇,連起來是什麼?華、夏,連起來就是華夏呀,而華夏代表了中。因此,魯迅先生在這里運用巧合,十分巧妙而又含蓄的表達出自己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這是華夏的悲劇,也就是說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劇,而不僅僅是他們華家、夏家兩個家庭的悲劇。第三,運用巧合可以為後文埋下伏筆。曹禺先生的《雷雨》中幾個合合理的巧合為後文復雜尖銳的戲劇沖突埋下了伏筆。巧合之一,同異父,周萍與魯四鳳,他們都是侍萍的親生骨,這就為後文兄*的沖突埋下了伏筆。巧合之二,同父同,周萍與魯大海,這又為下文兄弟相殘作好了鋪墊。巧合之三,父子仇恨,父子之間復雜而又尖銳的沖突。其實悲劇早已潛伏在每一次巧合而構的伏筆之中了。第四,運用巧合可以使節緊張,吊起讀者的胃。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第三部《倚天屠龍記》中就不止一次採用過巧合的手法。其中當數張無忌會斗六大門派高手的一段最為經典。張無忌誤闖明教的地,並在小昭的幫助下練就了蓋世神功——乾坤大挪移。此時,懷九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兩項絕技的張無忌,已然了一位不折不扣的超一流武林高手,具備了力挽狂瀾、重整乾坤的能力。這時為了加深讀者對張無忌這一絕世武功的認識,作者就製造了一個巧合,來給張無忌一次展示的機會。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偏巧明教內部光明左使楊逍與青翼蝠王韋一笑以及五行旗火拚,結果雙方兩敗俱傷。在大敵當前之際均無法出戰。如此一來,面對六大門派的高手,能陣戰的也就只剩下了白眉鷹王殷天正一而已。他一個怎麼是六大門派的對手?明教的命運又將如何?這時故事節便具有了一定的張力,扣心弦。此時安排張無忌出場可謂恰到好,讀者的胃也便吊起來了。由於明教高手在大戰前受傷這個巧合,使得張無忌有機會充分的展示一下自己高深莫測的武藝,而這也恰恰是讀者所關心關注的問題。第五,運用巧合可以使讀者們的期望得到滿足。在們閱讀一部文學作品的時候,們一般都會對劇中故事的發展以及物的命運改變有一定的期望和期待。比如說,們會期望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一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果,們會期望一段有終眷屬的,們期望一個苦盡甘來、有付出就有回報的歷程。而這些期望的實現,很大程度依靠作者運用巧合來完。在《鐵傘怪俠》中,岳霆因為與楊紅吵架,糊糊地誤走君山,中了教設下的埋伏。丐幫袁三爺為了救他,中了北宮月的暗器含沙射影,喪命於南宮玄的寶刀之下。失去了幫手的岳霆無路可退,只有拚命一搏。面對強敵圍攻,岳霆一個沒留神,中了北宮月的獨門暗器含沙射影,南宮玄舉起寶刀就要結果岳霆的命。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巧了,一位從此路過的世外高救了岳霆的命。這位世外高就是鶴頂朱紅。這個巧合的設置完全是為了滿足們的期望,也是故事節發展的內在需要。《鐵傘怪俠》這部小說主公就是岳霆,岳霆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故事如何繼續展開?們期望岳霆去給岳飛報仇,岳霆要是遇害了,誰去給岳飛報仇?因此岳霆必須活下去,也就要求要有這樣一個巧合存在,這樣才會符合讀者的期望。
㈤ 簡述文學作品中巧合並舉例說明
文學作品中的巧合,是出於作者某種情節設計需要或人物塑造等需求設計出來的。巧合的設計可以是激勵事件,也可以是推動故事發展的事件。如莫泊桑《我的叔叔於勒》中我們一家人旅行途中遇到多年未見的叔叔,看似是一種巧合,卻收到了出人意料的結果,給人以別出心意的感覺,增加故事趣味性,豐富故事內容。
㈥ 語文表現手法中巧合的意思
巧合,指恰好吻合;正巧一致。語出《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可見天意有定,如此巧合。」
巧合是一種表現手法(象徵、對比、正側結合等等).巧合的關鍵是一個「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穎別致,方見其「巧」。
舉例
《水滸傳》中的林沖一節,處處設置巧合。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六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菲利普一家去英國哲爾賽島旅行,恰巧在同一艘船上遇到了於勒在賣牡蠣,見他窮困潦倒的樣子,就視而不認,一家人亂作一團,像躲瘟神一樣。
曹禺的《雷雨》(高級中學課本《語文》第四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魯侍萍領取女兒四鳳回家,恰巧是在三十年前幫工的周公館里巧遇趕走自己的周朴園。鬧罷工的工人領袖魯大海,是周朴園和魯侍萍親生的兒子,而魯大海剛生下來就被周朴園遺棄了的,可是魯大海自己卻不知道這回事。
作用
首先,運用巧合可以展開故事節,引出人物。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巧合手法的運用便十分普遍,往往運用巧合來引出一個重要的物,武松的出場便是如此。呼保義宋江怒殺閻婆惜,無奈之下逃到了小旋風柴進的府。一,宋江與柴進飲酒。酒後,宋江站立不穩,一腳正巧踢翻了木杴,惹怒了正在木杴旁烤火的好漢。一位景岡打虎的英雄出場了。
第二,運用巧合可以暗示主題,傳達作者的思想。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先生對巧合的運用可謂是恰到好。在《葯》的結尾,清明節的早,華大前去給兒子華小栓墳。她大哭了一場,兒子華小栓因癆病去世無疑是痛苦的。對於他們老華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悲劇。而就在華大墳的時候,夏瑜的親恰巧也來給兒子夏瑜墳。夏瑜的親也哭了一通,兒子夏瑜遇害亡對她來說是無比的痛苦。對於老夏家來講,這又何嘗不是一個悲劇呢?仔細想一下,作者為什麼安排這樣一個巧合?為什麼要在清明節,讓這兩個悲劇家庭的親相遇呢?這個巧合很讓回味,華家、夏家相遇,華家、夏家的悲劇,連起來是什麼?華、夏,連起來就是華夏呀,而華夏代表了中。因此,魯迅先生在這里運用巧合,十分巧妙而又含蓄的表達出自己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這是華夏的悲劇,也就是說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劇,而不僅僅是他們華家、夏家兩個家庭的悲劇。
第三,運用巧合可以為後文埋下伏筆。
曹禺先生的《雷雨》中幾個合合理的巧合為後文復雜尖銳的戲劇沖突埋下了伏筆。巧合之一,同異父,周萍與魯四鳳,他們都是侍萍的親生骨,這就為後文兄*的沖突埋下了伏筆。巧合之二,同父同,周萍與魯大海,這又為下文兄弟相殘作好了鋪墊。巧合之三,父子仇恨,父子之間復雜而又尖銳的沖突。其實悲劇早已潛伏在每一次巧合而構的伏筆之中了。
第四,運用巧合可以使節緊張,吊起讀者的胃。
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第三部《倚天屠龍記》中就不止一次採用過巧合的手法。其中當數張無忌會斗六大門派高手的一段最為經典。張無忌誤闖明教的地,並在小昭的幫助下練就了蓋世神功——乾坤大挪移。此時,懷九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兩項絕技的張無忌,已然了一位不折不扣的超一流武林高手,具備了力挽狂瀾、重整乾坤的能力。這時為了加深讀者對張無忌這一絕世武功的認識,作者就製造了一個巧合,來給張無忌一次展示的機會。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偏巧明教內部光明左使楊逍與青翼蝠王韋一笑以及五行旗火拚,結果雙方兩敗俱傷。在大敵當前之際均無法出戰。如此一來,面對六大門派的高手,能陣戰的也就只剩下了白眉鷹王殷天正一而已。他一個怎麼是六大門派的對手?明教的命運又將如何?這時故事節便具有了一定的張力,扣心弦。此時安排張無忌出場可謂恰到好,讀者的胃也便吊起來了。由於明教高手在大戰前受傷這個巧合,使得張無忌有機會充分的展示一下自己高深莫測的武藝,而這也恰恰是讀者所關心關注的問題。
第五,運用巧合可以使讀者們的期望得到滿足。
在們閱讀一部文學作品的時候,們一般都會對劇中故事的發展以及物的命運改變有一定的期望和期待。比如說,們會期望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一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果,們會期望一段有終眷屬的,們期望一個苦盡甘來、有付出就有回報的歷程。而這些期望的實現,很大程度依靠作者運用巧合來完。在《鐵傘怪俠》中,岳霆因為與楊紅吵架,糊糊地誤走君山,中了教設下的埋伏。丐幫袁三爺為了救他,中了北宮月的暗器含沙射影,喪命於南宮玄的寶刀之下。失去了幫手的岳霆無路可退,只有拚命一搏。面對強敵圍攻,岳霆一個沒留神,中了北宮月的獨門暗器含沙射影,南宮玄舉起寶刀就要結果岳霆的命。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巧了,一位從此路過的世外高救了岳霆的命。這位世外高就是鶴頂朱紅。這個巧合的設置完全是為了滿足們的期望,也是故事節發展的內在需要。《鐵傘怪俠》這部小說主公就是岳霆,岳霆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故事如何繼續展開?們期望岳霆去給岳飛報仇,岳霆要是遇害了,誰去給岳飛報仇?因此岳霆必須活下去,也就要求要有這樣一個巧合存在,這樣才會符合讀者的期望。[2]
㈦ 曹禺說過,一部《雷雨》,全是巧合。試舉一例,簡要說說巧合在《雷雨》中的作用
一、巧合的形成
中國古典文學很講究故事的傳奇性,很講究「巧合」,即所謂「無巧不成書」。如話本小說《錯斬崔寧》,離奇巧合的情節令讀者驚嘆。其他像湯顯祖的《牡丹亭》的戲劇情節也很離奇巧合。《雷雨》的巧合與中國古典文學的巧合有相似之處。
法國新古典主義最重要的文藝理論家布瓦洛在《詩的藝術》一書里為古典主義制定了「三一律」法規,即「要用一地、一天內完成的一個故事從開頭直到末尾維持著舞台充實」。《雷雨》是貫徹「三一律」理論的典型作品。它將周魯兩家發生在30年間的人和事集中在一天時間內(從上午到午夜2點)、集中在周公館內展開,從而寫出了封建家庭的罪惡及其產生的原因。另外,《雷雨》巧合性的情節也受到一些外國戲劇創作的影響。像易卜生的戲劇(其中《群鬼》影響最大)、古希臘悲劇(特別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亞的戲劇(尤其是《暴風雨》),情節結構、表現手法等都和《雷雨》有相似之處。
二、巧合的必然
當然,這里所講的「巧合」與宿命論者眼中的「巧合」是不同的。在宿命論者看來,任何巧合都是命中註定的,都是上帝事先安排好的,它著重強調的是偶然性。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偶然性是由必然性決定的。作品中的「巧」體現了作者構思的「巧」,構思的「新」,但這「巧」必須來源於社會,又經過作者的提煉,它必須反映生活的規律,體現客觀的規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樣,曹禺先生在《雷雨》中通過巧合性的戲劇結構表現的也並非純粹個人的偶然際遇,而是現實社會客觀存在的緊張而激烈的階級搏鬥。曹禺曾經參加過「南開新劇團」,這是一個由師生聯合而成的話劇團體。「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又積極參加救亡活動,曾組織宣傳隊到保定等地宣傳演出。戲劇的演出、救亡活動的參加都為作者創作《雷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使《雷雨》不可避免地烙上作者的影子,烙上時代的印記。在劇中,周朴園明知魯大海是自己的兒子,卻不以親子關系而放棄開除他的念頭,完全置階級關系於骨肉親情之上。周萍和魯大海是親兄弟,但周萍為維護父親的利益而扇了魯大海耳光,魯大海也用鐵刀砍周萍、用槍殺周萍,兄弟沖突的背後顯然是階級對立。魯侍萍雖然不忍心看見魯大海與周萍兄弟相鬥,但她也深知周萍絕不會認她做母親。在劇中,作者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階級關系圖。作者通過這富有巧合性的情節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人吃人的罪惡和資產階級腐朽骯臟的本質,同時歌頌了工人階級的思想覺悟和意志品質。
另一方面,《雷雨》里的巧合不是為巧合而巧合,而是由人物性格決定的,符合情節發展的邏輯。比如,魯侍萍深愛女兒而又不願女兒為人做工,所以一下火車就迫不及待地來到周家;有了周朴園對魯侍萍的愛,周朴園才有可能保留著魯侍萍以前的擺設和習慣,這才能夠使魯侍萍知道她又回到了周家,也才可能使周朴園向她打聽30年前無錫發生的舊事。魯侍萍心中恨著周朴園(也還多少有著眷戀),所以才可能在周朴園問起舊事時將事情挑明,才可能發生以後的事情和沖突。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雷雨》的成功也是戲劇巧合運用的成功。這正如作家自己所說的那樣,「一部《雷雨》全部是巧合,明明是巧合,是作家編的,又要讓人看戲時覺不出是巧合,相信生活本來就是這樣,應該這樣。這就要寫出生活邏輯的依據以及人物的性格,人與人關系的必然性來」。
三、巧合的意義
《雷雨》寫的是周魯兩家30年間復雜的矛盾糾葛。周家的主宰者是周朴園,這個地主兼買辦資產階級的人物在周家時時處處從意志到人格到感情到精神蹂躪著追求自由具有反抗精神的繁漪,奴役著懦弱的周萍和略有民主思想的周沖。從這個家庭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舊家庭的罪惡歷史和污濁內幕以及它必然崩潰滅亡的命運趨勢。魯家的主心骨是魯侍萍,這個飽受苦難不幸的女人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四鳳走自己的老路,也不希望兩個兒子進行你死我活的斗爭,但殘酷的現實粉碎了她的美夢:女兒四鳳又像自己當年那樣和她的東家少爺談起了戀愛,兩個兒子站在各自不同的階級立場上進行著不可調和的積極斗爭。作者通過魯家的遭遇反映了舊中國勞動人民處於被壓迫被奴役的悲慘境地。而周魯兩家30年前30年後的聯系靠的就是「巧合」,這「巧合」體現了作者獨特的匠心,它一方面使戲劇的情節結構更為集中緊湊,也更適合舞台劇的演出要求;另一方面更為深刻地揭示了戲劇的主題
㈧ 閱讀《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體會巧合法的妙用。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正因為這「巧」,自古以來,演繹出了多少盪氣回腸、拍案叫絕的故事。但這「巧」並非主觀臆斷,或是生硬穿鑿,而是合乎情理與事物發展 的規律,自然天成於行文安排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巧合」手法的運用,不僅具有此種特點,而且更添其神致,增其內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