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給自己的公眾號取名字
公眾號這款產品已經上線五年了,五年來,這款產品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折疊訂閱號、增加菜單功能等,據昨天(2017年10月18日)爆料,微信可能將迎來訂閱號的重大變革——推送列表信息流化,五年來,用戶對公眾號的態度也從最初的好奇和探索到如今的熱情全無。
之所以要提產品的變化和用戶的態度,是因為這兩個指標的變化對公眾號的起名有很大的影響。
③原創。
有些人在給公眾號起名的時候,很不要臉,就喜歡往大號身上貼,大號叫「咪蒙」,我就搞一個「咪 蒙」或「咪蒙v」,讓大家誤以為我是真正的咪蒙,這樣我就可以白白地賺得流量了。
這不是陽光的操作思路,這種操作也很容易被舉報封號,然後小聰明換來的成就都白瞎了,豈不得不償失?所以,做公眾號時,還是起個原創的名字吧,山寨別人名字這種投機取巧的操作,終究不長久。
Ⅱ 老不看水滸,少不看三國,是什麼意思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的意思就是:
年輕人不適合讀水滸傳,老年人不適合讀三國演義。
因為水滸裡面比較多的是叛亂,義氣等,水滸傳里的各路英雄豪傑大多是以一幅俠肝義膽的面目出現,雖然「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豪爽總是讓人覺得痛快大氣,可惜仔細一看卻發現,倒在好漢們刀下們的貪官污吏和惡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好漢們濫殺無辜的場面也不乏見。而年輕人氣盛,讀了那些好漢的事跡,容易心生反叛,不服管束。
三國里比較多的用到權術與謀略,裡面的各種故事,其實一部是漢朝軍閥混戰和各種人物智慧進行較量的爭奪史。羅貫中將一個個名士、政治家、軍事家們經過一番文學的描繪,活生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老年人經歷豐富,老於事故,看了三國之後,更加心領神會,如果把權謀用在生活中會增加不穩定困素。
這句話的完整版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
西遊記里講的是四個和尚的事情,佛教禁慾望,男的看了之後,容易受到人物影響,只顧翻山越嶺,不看路邊風景.。紅樓夢里描寫女性的故事較多,而且多以悲劇結束,女性多愁善感,心思細密,容易受到裡面人物影響,心懷悲憫,不利於身心健康。
(2)冷兔小說閱讀網擴展閱讀:
「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看似振振有辭,其實卻不耐推敲:首先,說老人本來就壞,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擴大化嫌疑——老人中固然有康生、林彪等壞蛋,也有孔夫子、海青天這樣的好人。於是,又有人說,之所以「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時代的權謀相爭勾心鬥角,對於一個閱歷畢生的老者來說,會增添過多的利益計較,而減少其作為遲暮之年應有的豁達恬淡。
還有個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講得更有意思:「老不讀三國」,是因為古時候老的概念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老一般認為60歲以上,西方發達國家65歲以上才算初老,中國古代什麼時候算老呢?因為古人的壽命比較短,所謂「老不讀三國」,是指30歲以上成年人、有政治頭腦的人,不讓讀三國。為什麼?怕你推翻他統治。
雜文家高旅另有說法,他認為「老不讀三國」是:「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這種說法較為平和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