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小說閱讀的情節手法

小說閱讀的情節手法

發布時間:2021-06-24 19:01:41

A. 小說的情節設計有什麼技巧嗎

我設計的情節,就像葉芝的《恩尼斯湖島上的平靜》中所描述的那樣,總是「徐徐落下」。我從來設計不出任何一個完整的情節,也從來無法在知道情節進展的情況下寫書。我的情節是一點點誕生的,時間拉得很長,甚至可追溯到我開始著手創作作品的「情節記事本」。我想每個作者都會有一個記事本,而它在我的寫作中猶為重要。
這個記事本就放在壁爐台上,我通常在傍晚邊聽音樂邊往裡記些收獲。記下來的大多是些簡單的話語,如我聽到的新鮮詞或奇聞軼事。但關於作品的最初的想法,系列的變化,衍生的枝節,次要的角色以及可能誤導讀者的情節轉折等等都隱藏在里邊。如果我要為一個短篇尋找主題,我就從頭到尾地測覽這個記事本,因為我已想不起若干年前記人的想法,甚至連潦草的字跡也辨認不出了。
我習慣於在10月和來年春天之間寫書,在聖誕前後即書寫到一半的時候略作停頓,休息調整一番。春末和夏天則用來修改、校訂或寫些零散的短篇和發表於雜志上的文章。在這個「休閑時期」,我還將決定下一步該寫哪本書,盡管我心存想法的作品不止一部。這一步並不總是按我預期的計劃行事,有時一個念頭會攫住我,讓我現在就想寫它,我寫《草叢中的骷髏》時就如此。
然後我拿出一個新的記事本,記下所有我想寫的新作品的想法。於是,更多的想法開始誕生,我將它們集中於一個主題,記在記事本的開頭。
當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與新的情節有關,如一些「有趣的俚語」,一些關於角色的詳細描述,關於房間、村莊的描寫等。但所有這些都和情節有或遠或近的聯系。情節就是行動著的角色,而場所則映襯出情節所需的氛圍,有時還會成為作品的一個關鍵因素(我的偵探小說《致命的節日》中那個破落的城堡就是一例)。我總能清醒地意識到,我面對的將是一部兩百多頁的作品,必須有足夠的材料、足夠的故事將這些空頁填滿。《死得像一個紳士》是我以伯納德。巴斯特伯為筆名發表的歷史犯罪小說,它花了我整整12年的時間。正是由於它短才花了我如此長的時間。在我寫出了部分作品時,感到手頭掌握的材料不能保證兩百頁的質量,而且我認為,已寫出的那部分東西的質量是相當上乘的,我就更不想因為節奏拖沓或介紹分散而破壞了整體的效果。最後,我不得不深吸一口氣,作出一個審慎的決定,即寫一本篇幅更短的小說。
我一向認為,故事情節在發展上必須有足夠的緊張和趣味來吸引讀者閱讀,否則,任何渴望成為通俗文學的作品都將是一部失敗之作。
我作品的第一章除了定下整體風格之外,通常還會包括一個或幾個中心角色,而且他們常常是受害者。作品中的死者通常在60頁左右或更後的地方出現,往往都是非常不討人喜歡的角色。這點是從我自己的喜好出發的,如果我安排自己喜歡的角色死亡(如《致命的節日》和《鍍金盒裡的死屍》),我會感到非常不安並對此痛苦不堪。
在我開始寫作之前,我會把記事本的後半部分劃分成若干章節,並標明每一章節所包括的內容。這項工作我一般提前兩到三章來完成。舉例來說,當我開始寫書的時候,我已規劃出前三章的內容,其他章節會在寫作中接著一點一點地計劃出來。這些表明了我在情節設計上的主要特色:在寫作過程中獲得想法和靈感。手握一枝筆是對獲得靈感最有效的刺激(我確信在一台文字處理器前敲鍵一定不會有同樣的效果)。因此,盡管我是頗具想法地開始寫書,主要人物(受害者或謀殺者)在我腦海里也十分鮮明,我仍需有足夠的空間來操作,有足夠的次要人物要創造,有足夠的細節要設計。
夏洛特。布勃特在她的一部早期作品中用了這段冷靜的文字來開頭:「親愛的讀者,在毫無主題的情況下坐下來寫作是一種樂趣。」人們不禁會反駁道,不會的,夏洛特,對讀者來說不是這樣的。我要說的是,如果一部小說在一開始僅有一個寬泛的主題,重要人物形象只有一個簡略的概括,它一定具備一種活力和生機,而這正是那種在開始之前就已在作者腦海里萬事成型的作品所缺乏的。
我以兩部正在計劃之中的作品作為賭注來結束這篇文章。在寫這篇文章時,我並不能確定自己究竟該先寫哪部。一部是以羅伯特。伯納德為筆名的小說,暫時取名為《庄園的主人們》。第一章已經寫好,寫的是一個女子死於分娩,她的丈夫因為悲痛、自責而精神瀕臨崩潰。這家孩子從此開始了隱瞞生父狀況,改變自己命運的人生旅程。我知道誰會被殺,我也知道誰殺了他以及小說的結局。除此之外,我不再知道得更多。
另一部是以伯納德。巴斯特伯為筆名的小說《死亡的莫扎特》,故事發生在1820年的英格蘭。我已想好主要人物:莫扎特、某家劇院的經理、一個闊綽的老闆和他的情人、國王喬治四世和他的情人等等。我大致知道前幾章該發生哪些故事,但我不知道誰會被殺,也不知道誰殺了他或她以及為什麼殺他(她),這極有可能意味著謀殺者不再是剛開始設計的那幾個人。
總的說來,上面所說的一切並不意味著任何程式,它們僅是一種方式,是我的寫作方法。我不知道我的作法給其他人是樹立了可效仿的榜樣還是一無可取的範例。但總體上我敢肯定一點,那就是你應該給自己留有餘地,以便在寫作過程中有所創新,有所拓展.

B. 小說的情節結構什麼

小說的情節是由特定的情節單元或敘事單元構成的。不同的小說篇章,其情節單元的構成方式是不同的,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有不同的敘述特點和審美功能。從對中外小說創作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小說情節結構的基本類型有6種,即線狀結構、網狀結構、畫面結構、象徵結構、寫實結構、散文結構。下面,讓我們對這6種情節結構的敘述特點和審美特點進行分析。
線狀結構
線狀結構,就是各個情節組成部分按時間的自然順序、事件的因果關系順序連接起來,呈線狀延展,由始而終,由頭至尾,由開端到結局,一步步向前發展,雖然有時倒敘、插敘和補敘,但並不改變整個情節的線式格局。線狀結構有單線式和復線式之分。復線式結構根據情節線之間的關系又可分為三種:一是主副線式,即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索分主次,交叉共進。二是交叉式,即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索難分主次,交叉共進。三是平行式,即有兩條難分主次的情節線索,但並不交叉,而是呈平行狀態,並通過某些人物或事件造成兩條線索之間的聯系。情節的線狀結構,在西方小說中一般呈現為直線運動,其情節結局往往是毀滅性的。
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大多呈現為一種潛隱的圓形,結局是大團圓式的,或是回歸性的。例如破鏡重圓、夫妻團圓,歷經艱險、親人團聚,受盡磨難、終成正果,金榜題名、美夢成真,或者是散而聚、聚而散,合而分、分而合,盛而衰、衰而盛。不僅如此,一些長篇小說還構成了潛隱的多層性圓形,例如《三國演義》中由東漢一分為三——魏、蜀、吳,又三合為一——西晉,在這一分為三,三合為一的敘事大圓中,又包含著魏、蜀、吳三家由創業到滅亡的相互對峙而又相互交叉的三個中等圓,以及董卓、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來去匆匆的小圓,在這種圓圓相續相套之間波瀾壯闊地展示了我國3世紀周流不殆的政治外交謀略和戰爭傳奇。可以說,中國古典小說的深層,大多運行著這個周行不殆的「圓」。這是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在對宇宙和生命的感悟和體驗中,形成了所謂圓形思維,即傾向於認為宇宙、社會、歷史、人生呈現著一種圓形的運行機制,傾向於追求天地交泰、天人合德和人與自然宇宙和諧相融,而與之相契合的敘事作品的審美理想是那種超拔而圓融的藝術境界。
3網狀結構
以人物的心靈為中心點,以人物的意識、心理活動為輻射線構成情節,其結構如蛛網般,就是網狀結構。這是西方意識流小說所採用的基本情節結構形式,我國新時期文學創作中被稱為「心理小說」的作品也採用這種形式。意識流小說和「心理小說」的網狀情節結構的基本特點是:1. 小說所敘述的對象是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流動過程,包括人物的思想、意識、回憶、聯想、想像、感覺、直覺、印象、夢境等。2 .作家打破傳統小說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邏輯,憑借人物的意識流動來組接素材。3. 作者採用了心理分析、獨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覺、夢境等表現手法展開敘述。
4畫面結構
以景物、場面為主體的畫面式情節單元的組合,即為畫面結構。這種情節結構,在傳統小說和現代小說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創作旨向、畫面特點和組合的具體方式卻有很大差異。傳統畫面結構,就其創作旨向而言,作家著意於通過畫面創造而抒情寫意。就其畫面構成而言,是在如畫的自然環境和自然風景之中鑲嵌著人物故事,作家的寫作興趣不在故事,而在故事賴以發生的空間和環境;寫人物動作不求戲劇舞台表演那樣的戲劇化,而求富有靜感的神韻。例如我國現代小說史上著名的作家凌叔華的創作,正如朱光潛所評論的那樣:「以一隻善於調理丹青的手,調理她所需要的文字份量。」「作者寫小說像她寫畫一樣,著墨不多,而傳出來的意味很雋永。」①傳統畫面結構,其畫面之間的連接,是畫簿式的,正如朱光潛對廢名的小說《橋》所作的分析那樣:「《橋》里充滿的是詩境、是畫境、是禪趣,每境自成一趣,可以離開前後所寫境界而獨立。它容易使人感到『章與章之間無顯然的聯絡貫穿』。全書是一種風景畫簿,翻開一頁又是一頁②。也正如沈從文曾經對自己的小說《斷虹》所作的說明一樣:「我這個故事給人的印象,也將不免近於一種風景畫集成。」③當然,在大多數傳統畫面式小說中,仍然會有一個簡單的前後貫通的故事作為「粘合劑」把各個畫頁予以粘合,以不致零亂倒錯。現代畫面結構小說,主要指的是20世紀50、60年代誕生於法國的「新小說」派作品。
就創作旨向而言,「新小說」派認為,人不應是小說的中心,小說的中心是「物」,即事物、形態,而「人物」只是「臨時道具」。事物是不受人的意識支配的,作家不應該從主觀感情出發來描繪事物,而應該用冷靜的語言如實記錄客觀世界和現代人的活動。就畫面的構成而言,新小說只是用語言文字將景物轉化為繪畫一樣的視覺形象,以期收到觀畫一樣的視覺效果;寫到人,思想感情也被過濾了,僅剩下一些圖景。畫面之間的連接基本上採用的是電影「蒙太奇」的手法,這當然使得畫面之間實現了意義的銜接,但又使得畫面之間的關系有了多義性,敘述的整體意向有了不確定性。因此,在這類作品中,讀者所得到的往往是一些「不確定」、「測不準」的事物畫面。
5象徵結構
象徵性情節結構,即全部情節單元緊緊圍繞著某個形而上的抽象理念——意識、觀點、思想、感覺而展開和進行,理念是情節的內核,是情節片斷之間的連接線索。加繆的《局外人》、卡夫卡的《變形記》《城堡》、美國海勒的《出了毛病》、我國新時期張抗抗的《北極光》、鄧剛的《迷人的海》、王安憶的《牆基》、高曉聲的《魚釣》等都是典型的象徵結構作品。象徵性情節結構小說的藝術特點如下:
1.象徵涵義凝聚著所有的情節單元,貫穿著整個形象體系。當然,其中大部分小說外觀上還有情節的時間線索,但是就小說的審美價值而言,如果僅僅從線式情節的角度去理解,那麼這些小說的意蘊將黯然失神,甚至盪然無存。
2. 象徵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動性。從創作過程來看,是象徵涵義凝聚和貫穿了形象和情節,但從成品看,又是形象和情節暗示和表現著象徵涵義。所以,作家在賦以小說象徵涵義時,仍然致力於形象完整性和生動性的描寫。
3. 情節過程簡明、清晰。因為作者追求的是理念的感悟,而不是情節和形象本身的感染性,所以,盡管整體形象具有完整和生動性的特徵,故事情節也可以是完整的,但情節過程卻必然是簡明、清晰的。作者避免事件過程的傳奇性、戲劇性和緊湊性,省略了事件的來龍去脈,放棄了各種人際關系的錯綜復雜,甚至於有意模糊了人物的姓名來歷和事件的時間地點,以便讓象徵涵義不被情節枝蔓所遮蔽而突現出來。
4. 象徵形象具有大幅變形的特點。象徵情節結構中的形象一般是經過了大幅度變形處理的,因為只有高度誇張極度變形的形象,其象徵性質才更為強烈,形而上的理念才更利於傳達。
6寫實結構
寫實結構是「新寫實」小說所採用的情節結構。「新寫實」小說不像傳統現實主義小說那樣去營構因果相扣的嚴密精緻的情節和創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現代主義小說那樣徹底打碎時間情節而完全依據人的意識的流動和閃回組織敘述。它注重於展示客體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現象)的原初狀態和本來面目,通過人生中平凡、瑣碎的細節,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質和那酸甜苦辣五味具全的人生體悟,而相對淡化社會歷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義,甚至作者的主觀感情也得到抑制,即所謂「以零度感情介入」。例如池莉的《煩惱人生》,按時間順序把從凌晨4點到晚上11點這一時間內的生活如實的展示出來,就像用藝術手法把生活還原到「一絲不掛」的狀態。通過這種原生態的生活展示了如此人生是多麼煩惱,普通人的生存狀態是何等可憐和可悲。小說從人們生活中那些自發性和隨機性的平常事件中,展示了人們生存中的需求和行為方式。由於注重展示生活的原生態,故「新寫實」小說的情節結構體現為:故事情節不是精緻嚴密的、封閉自恰的因果邏輯情節,而是鬆散的、開放的生活故事,其中現實的事件和幻想的故事、理性的思考和非理性的感悟、清楚的事實和模糊的印象、真善美的事物和假惡丑的現象……都會在敘述過程中浮現出來,使人就像看到了生活本身一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寫實」小說是絕對的寫實化了。盡管梁曉聲說他的寫實小說《父親》「沒有一點虛構的成份在內」④,寫實小說《信從彼岸來》的作者王毅捷亦鄭重宣布此作是「絕無虛構之處,研究歷史的大量事實,這是我的信條」⑤。但事實上任何寫實之作都有虛構成份在內,不會是絕對的寫實,絕對的寫實是不可能的。
7散文結構
散文化情節結構的特點:一是故事情節呈現為散文的片斷,就如同散文的敘事是片段事件的連綴,而不是有頭有尾的連貫故事一樣。二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通過片斷事件的敘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會風情的描繪,創造出生動的意境,表達特定的主體情思。這似乎同於散文了,其實不然,散文所敘之事之人多是真實的,而「散文」結構所敘之事之人之境,卻是虛構的。「散文」結構實際上就是採用了散文的情節形式而創造了一個虛構的世界。何立偉的《小城無故事》就是很典型的「散文」結構。「散文」結構,所追求的是自然天成的效果。如汪曾祺的許多小說,大多用倒敘回憶的方式,往事片斷汨汨而來,或長或短,或濃或淡,隨思緒而定,無刻意修飾的痕跡。汪曾祺曾經說過,一篇小說未產生前,即已有此小說的天生的形式在,好像宋儒所說的未有此事物,先有此事物的『天理』。一篇小說是不能隨意伸長或縮短的。汪先生所強調的正是那種行雲流水、自然天成、不事斧鑿和雕飾的情節結構。
8簡易結構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C. 小說情節安排的手法有哪些

像語文寫作一樣嘍,可以按順序下去,開門見山、倒敘、插敘……不過小說比較長而已啦,就看作者喜歡那種風格嘍。

D. 小說情節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藝術手法亦稱表現手法。在文學創作中,作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有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對比、抒情、議論、敘述、描寫等。現代文學發展拓寬了藝術手法的內涵,將荒誕(其實是誇張、變形的運用)、黑色幽默(對比、諷刺的運用)、意識流(心理描寫的運用)等也歸入其中。 藝術手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等)一是修辭手法,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借代、反復等。一是描寫手法,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渲染、烘托、對比、象徵等。

E. 小說情節發展有什麼表達技巧

是問怎麼寫小說,還是分析小說手法???
寫小說不太清楚,製造沖突應該是必須的。
分析小說手法的話,小說的情節手法分為:敘述手法、結構技巧。敘述手法又分為敘述人稱、敘述方式、視角運用。結構技巧是指:懸念、抑揚、照應、伏筆、對比、襯托、鋪墊、突轉.........

F. 怎樣分析小說中的情節

師答:同學們都知道,任何藝術都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小說是文學的四種樣式之一,它屬於文學藝術的范疇,所以,小說的故事情節來源於現實生活。但小說中的情節不是現實生活的原本照抄,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總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的,並有一定發展過程,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過程的。小說情節的發展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有時在前面可以有序幕,在後面有尾聲。下面我們以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於勒》(九年級第八冊)為例,談談小說的情節。小說的故事開端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五口時常去碼頭等待於勒歸來,然後交代故事發展的起因:菲利普夫婦一家生活拮據,弟弟於勒和他們一起生活,由於於勒行為不正,糟蹋錢,把自己和本應屬於菲利普夫婦的遺產揮霍一空,被菲利普夫婦送到美洲去冒險。接著,故事向前發展了:於勒來信說他在外面發了大財,願意償還哥哥的損失,同哥哥一起過上好日子。曾經使菲利普夫婦及至全家恐怖的於勒,這個時候成為全家的「救命稻草」,成為通向有錢人生活的福音。於是,菲利普一家盼望著他早日回來,並且擬定了上千種花於勒錢的計劃。故事的高潮是他們一家在往哲爾賽島的船上遇見了於勒,讀者本以為菲利普夫婦與於勒會熱情擁抱,但故事至此,情節卻陡然一轉:此時的於勒已淪為形似乞丐的賣牡蠣的窮老頭,菲利普夫婦大為驚恐,菲利普夫人還咒罵於勒,怕於勒認出來,連忙躲開。故事的結局更是出人意料,菲利普一家在回來的時候改乘了另一條船,以免再遇見於勒。
菲利普夫婦對來信說有了錢的於勒朝思暮想,望眼欲穿。隨著情節的發展,菲利普夫婦與於勒邂逅相遇了,但見到的於勒卻窮困潦倒,菲利普夫婦如躲瘟疫般躲避著曾經朝思暮想的人。小說情節曲折,故事生動,引人入勝。通過小說故事情節的敘述,刻畫了菲利普夫婦金錢至上,無情無義的品性。
小說情節的發展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我的叔叔於勒》是以追敘的手法,為小說情節設置懸念,進而刻畫人物。另外,分析小說情節,不一定按上面這四個步驟去生搬硬套,因為有些小說,是把情節的發展和情節的高潮結合起來寫的。
生問:小說是我最喜歡的文學體裁之一,初三課文里精選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很多省市也將小說作為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首選,請介紹一下小說閱讀的要領。
師答: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語言、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所以在三個要素里,人物最為重要。小說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段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
近年來中考小說閱讀的題型穩步發展,從命題范圍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對人物形象的感知,塑造人物方法的考查;②對文章情節結構的分析;③對文段作用的理解與分析;④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對作者寫作目的的分析;
⑤對詞語及句子含義和作用的品析;⑥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等。天津市2003年和2004年中考分別考查了小說《華威先生》和《孔乙己》。
概括來講,閱讀小說不僅要了解小說中所寫人物、情節,還要把握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徵以及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小說要表現的主題思想,閱讀時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閱讀時要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點
。一篇小說中可以寫一個人物,也可以寫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人物,但其中必定有一個或幾個集中體現作品主題的主要人物。例如,《我的叔叔於勒》中有「我」、菲利普夫婦、於勒、船長、姐姐、姐夫等人物,但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婦。小說通過他們對於勒前後不同的態度,表現了他們自私、庸俗、冷酷、勢利的性格特點,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拜金主義。
第二,閱讀時要抓住主要故事情節。
情節是小說中由人物活動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所構成的生活事件。小說中人物的塑造,主題的表現,都是通過故事情節實現的。因此,抓住了主要情節,也就抓住了理解作品的鑰匙。例如,《變色龍》中,圍繞奧楚蔑洛夫根據狗的主人不同,其態度前後六次翻來覆去地變化,通過這個主要情節的展現,作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善於見風使舵、媚上欺下、反復無常、不知羞恥的沙皇忠實走狗形象。
第三,理解環境描寫對於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深刻意義
。例如,《孔乙己》開頭對魯鎮酒店格局的介紹,巧妙地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使讀者了解到孔乙己生活在階級對立、貧富懸殊,人與人關系十分冷漠的環境中,這種環境造成了孔乙己最後悲慘的結局。因此,孔乙己的命運與環境有直接的關系,正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冷漠,人們才會嘲笑孔乙己,沒有同情,沒有憐憫,無情地鞭撻了人吃人的封建社會制度。
總之,閱讀小說要從分析它的三要素入手,仔細揣摩,就能深刻理解小說的內容,准確把握人物形象,領會小說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G. 小說的情節有哪幾點藝術手法

小說的情節還要求含蓄深沉。小說家們往往通過概括、暗示等多種藝術手法,以小見大,以少勝多,以有限的情節表現廣博深厚的內容,使讀者品味出蘊藏在作品中的深沉雋永的思想和含蓄深刻的意蘊。

H. 小說情節安排的手法有哪些呢

像語文寫作一樣嘍,可以按順序下去,開門見山、倒敘、插敘……不過小說比較長而已啦,就看作者喜歡那種風格嘍。
藝術手法亦稱表現手法。在文學創作中,作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有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對比、抒情、議論、敘述、描寫等。現代文學發展拓寬了藝術手法的內涵,將荒誕(其實是誇張、變形的運用)、黑色幽默(對比、諷刺的運用)、意識流(心理描寫的運用)等也歸入其中。 藝術手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等)一是修辭手法,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借代、反復等。一是描寫手法,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渲染、烘托、對比、象徵等

閱讀全文

與小說閱讀的情節手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姐弟戀小說閱讀網 瀏覽:87
離婚後又復婚的短篇小說 瀏覽:361
古代仙言情穿越小說網 瀏覽:316
基督徒可以寫修真小說嗎 瀏覽:600
有一本小說主角叫蕭易 瀏覽:127
情侶拆散系統番茄小說 瀏覽:21
靡寶小說全集百度雲 瀏覽:350
盜墓筆記重啟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146
起點短篇小說每章字數多少字 瀏覽:166
英語原著有聲小說 瀏覽:697
古代小說女主假裝被水燙傷毀容 瀏覽:932
旭東播講的彈痕有聲小說65集以後 瀏覽:831
小說灼痛在線閱讀 瀏覽:392
穿越全文免費言情完結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859
盜墓筆記2小說全集txt 瀏覽:434
古代妓院小說有肉 瀏覽:163
武俠小說有方石堅是什麼書 瀏覽:476
小說都市激情校園春色 瀏覽:720
深愛有聲小說 瀏覽:199
刀劍神域Alicazition小說txt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