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七年級閱讀理解小說專項訓練

七年級閱讀理解小說專項訓練

發布時間:2021-06-24 18:10:29

❶ 初一上冊課內現代文閱讀專題訓練答案

閱讀《外婆的小河》一文,回答問題。
①「前邊有一條小河。」外婆肯定地說。
②外婆昨天從鄉下來到我們這里。她幾次捎口信,說要到城裡來,可鄉下家裡那一攤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喲。其實她無非是替晚輩操持零碎家務。養雞養鴨,燒飯炒菜,都是她做媳婦起就忙乎著的事情,她卻像頭一回做那樣新鮮、認真。我知道,農村那個院落門前淌過一條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頭洗菜、淘米、漿衣。
③「這是在城裡,哪裡有小河?」我懶懶地說。我猜她幻覺中仍惦記著鄉村那條伴隨著她生活的小河。我現在的住宅小區坐落在近郊,據說早先是一片菜畦。近幾年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已辨別不出本來的面目了,像宣紙上滴落了一團顏料,迅速地浸潤開來。
④外婆堅持道:「沒錯,是有條小河。」我笑了,說:「外婆,我已在這住了四年了,還沒發現什麼小河。何況,也不需要什麼河,用水,擰開自來水龍頭,水就會出來。」
⑤外婆走到陽台,似乎真看見了那條小河。可是,她面前聳立著樓房,樓房前邊露出另一幢樓房的牆影,但她仍說:「是有條小河。」我不再跟她爭辯,我每天出入這片新村,再熟悉不過了,我說:「大概……該有條小河吧。」
⑥外婆的目光彷彿要穿越樓群,她沒回頭,說:「一定有條小河,早晨,一個老太太端著一面盆衣裳往前頭去了呢。」我倒是對斷水特別敏感,關心的是一旦停水,樓內便陷入癱瘓,自來水已成了城市的血液,偶爾停水,會弄得我們束手無策,怨聲載道。我想,這是城市的脆弱之處。我便說:「那位老太太的家大概沒有自來水,她到鄰家去洗衣服。」外婆回過頭,像是討厭一個孩子無知的固執——我兒時常領教外婆這種神情,說:「可老太太就住在旁邊這棟樓里,我看見她走出走進。」
⑦我心不在焉地說:「那又能說明什麼呢?」外婆長長地嘆了口氣。外婆是位威嚴卻又不失隨和的老人,她不再使用昔日的權威了,這大概與她初入城市的不適應有關吧!
⑧晚餐後,外婆要我陪她出去走走。是呀,我怎麼忘了,一個閑不住的老人,整天待在混凝土建築物里,到底憋悶得慌。外婆指指前邊,說往那走走。我說:「那邊是郊區,我也不大去。」外婆先走兩步,停下來。於是,我想到了外婆提起的那條河——一條杜撰的河。我想,沒錯,人老了,更像老小孩,那好奇、執著,就似我孩提時要偷偷地去小河裡玩耍。
⑨走過七幢樓房,面前展現出開闊的視野,一片片菜畦,綠油油的,十分醒目。果然,樓群盡頭顯出一條蜿蜒的小河,兩岸的樹叢草叢將河面遮擋得時隱時現,窄窄的河面還漂浮著水葫蘆之類的植物。可是,小河就在我們眼前,靜靜地流淌,無聲無息。
⑩外婆樂了,說:「是哦!」我疑惑了:「這么多日子,我怎麼就沒有發現它的存在呢?」外婆慈愛地笑了。我好像重新回到童年的天地,她頗有權威地向我介紹這個世界。這時我疑心自己陡然衰退了,我那天真、我那好奇、我那敏感,似乎都消磨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之中。
11我驚愕了,原來真有這樣的一條小河。而我,曾一直那麼自信。
21. 第①節中,外婆為什麼「肯定地說」前邊有一條小河?請聯系下文回答。(2分)
外婆早晨時發現一個老太太端著一面盆衣裳往前頭去了,因而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前邊有一條小河
22. 對於外婆說的那條小河,「我」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3分)
從確信沒有小河,到小河出現後的疑惑、驚愕
23. 從第⑤、⑩節畫線的句子中選擇一句,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3分)
(1)「大概……該有條小河吧。」
(2)「是哦!」
示例1:選(1),對外婆的堅持,「我」在口頭上作了妥協,其實內心並不認為小河真的存在。示例2:選(2),外婆的言外之意是「我說的沒錯吧,你還不信」,體現了外婆看到小河後的快樂和得意
24. 第⑨節對樓群盡頭那條小河的描寫,有什麼用意?(3分)
(1)印證了外婆的判斷,小河確實存在;(2)交代了小河因樹叢草叢的遮擋,不易被發現
25. 這篇小說具有象徵意味。根據對「小河」的理解,談談你從文中獲得的啟示。(4分).
.「小河」象徵生活中美好而容易被忽視的事物。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中,人們很容易變得麻木、自私,只有像外婆一樣有一顆認真、好奇、敏感的心,才能發現生活中許多美好的東西。 現代文閱讀《小溪》答案
2010-11-20 20:59
我是一條流淌在崎嶇山間的小溪。我滿身灑著細碎的光亮,懷著對大自然奇妙的幻想,流呀,順著山繞過石,不停地流。我有時被亂石阻塞。有時被泥沙攪渾,但我渾渾噩噩,不知宇宙的真諦為何,不知生命的價值何在。我繞過碎石,又淙淙地向前流去。還不時仰望夜空,歡樂地聽起夜鶯的歌唱。
多麼美麗的春天呵,我流淌在山間小路上,路邊盛開著艷麗的鮮花,魄岩上嫣紅的挑花,輕盈的綠柳笑靨迎人。我接著她們輕輕流過。她們對我說:「小溪,你就這樣快活輕松地流下去吧,這就是你的幸福,你的歸宿。」我點頭,得意地順流而下。
一天,突然天昏地瞑,山崩地裂般一聲巨響,我猛地不能動了。我看不見天,看不見地,看不見桃紅柳綠。我虛飄飄不知自己是否還存在。我死了,卻又漸漸蘇醒。我縮在一塊硬殼里動彈不得,溪水被阻隔,我漸漸枯竭。乾涸……能等待死亡么?我虛弱地問自己。突然石縫問閃爍著凡束陽光。「呵,太陽!」我大喊著:「我真喜歡你,你是萬物之母,你是光明的源泉。」如今你又出現了,我聽見發自宇宙,也好像發自我自身深處的聲音:「掙扎、奮斗。拼搏、超越,你才能找回自我!」我沉默了,我想著那歡樂的玫瑰色的日子,但那隻是短暫的曇花一現。永恆的、永悟的真理是什麼?我嘆息。我思索。我尋覓----
陽光又出現了,而且愈來愈燦爛。我似乎有所領悟,於是我開始掙扎,開始奮斗。幾經拼搏,幾經尋覓,我的溪水漸漸多了,漸漸活而有力了。猛一掙扎,我竟從埋藏我的地下跳了出來。經此挫折,我反而比過去粗擴了,寬闊了。我跳躍在岩石。樹隙間,有意地尋覓起同伴——原來道道山粱間都有那麼多或比我大,或比我小的溪流,它們都和我一樣向前不停地奔瀉。大自然使我們越靠越近,越聚越寬。終於我們匯聚成河。匯聚成大江,最後我和我的同伴們一齊湧向無邊的大海。
在大海里我才發現我是一條美麗的小溪,因為我已把我的涓涓細流,無條件地奉獻給了大海。
1、小溪是「歡樂」的,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2、小溪是怎樣戰勝第二次挫折的?
3、小溪是怎樣懂得「掙扎、奮斗、拼搏、超越」這個生活真理的?
4、小溪兩次走出困境、第一次是「自然地從石縫中竄了出來」,第二次是「竟從埋葬我的地下跳了出來」。說說「竄」與「跳」有什麼不同?
5、小溪的美麗主要表現在哪些地方?
6、小溪的經歷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答案:
1.因為我已把我的涓涓細流,無條件地奉獻給了大海
2.奮斗。幾經拼搏,幾經尋覓。
3.突然石縫問閃爍著凡束陽光。「呵,太陽!」我大喊著:「我真喜歡你,你是萬物之母,你是光明的源泉。」
4.竄:顯得很輕巧,襯托出了第二次挫折的的困難與艱辛。條:是一種戰勝困難的快樂。
5.奮斗,拼搏的精神,和嚮往光明,支持光明的行動。
6.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行行色色的挫折,但我們不能喪失信心,要努力的戰勝困難,迎接美好的明天
仰望母親 閱讀題3月2日,三八節前的一日,太陽很好。明晃晃地讓春的氣息四處彌散,宛若迷人的輕音樂。陽光下,我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親在一邊給花木喂豆汁。
母親忽然說:「我聽見收音機里說了,現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

我愣愣地看著母親。

母親笑著,又說:「如果可以,你以後就給我報名海葬。要不,樹葬也行。不過,我們這里好像沒有樹葬……」

我不知該怎麼接母親的話茬。

母親又道:「真的,到時候,怎麼省事就怎麼做吧。」

母親82歲高齡了,跟她唯一的女兒交代身後之事,也是人之常情。事實上,母親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靜地與我談起這個話題了。

我放下滿是泡沫的衣服,望著母親的眼睛說:「媽……我答應你……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不過你也要答應我,這話,請你從此不要再說!千萬,千萬!你看外面的太陽,你一定要晴朗地活著!一定要健康地活著!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母親笑道:「好,好,我不說了,不說了。」

我無法再看笑吟吟的母親,急忙低頭洗衣。我不想讓母親看見我的眼睛濕了。

心思,早巳不在洗衣了。

羅曼•加里寫下《我的母親獨一無二》時,母親早巳離開了人間。他的記憶始於13歲時的清貧生活,青年時期陷身二戰,是母親的書信,使他穿過了二戰的硝煙。但是直到與母親陰陽相隔,他才知道支撐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書信是母親事先就寫好的,才領悟到母親的獨一無二。

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曉的與我有關的每件事,無論尋常或不尋常,無論我喜歡或不喜歡,無一不是母親獨一無二的安排。我慶幸,我能夠在母親健在的時候就明白這一點。

母親一生坎坷,命運多舛。現在,80多年的風風雨雨都已歸於寧靜,歸於平淡。養花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課,每年她還要到各處走走。她說,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歡的。我想,她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告訴我她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追求。母親教了將近40年的書,做了無數為人知或不為人不知的善事;母親的背駝了,頭發白了,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她時常教我要坐看雲卷雲舒,靜聽花開花落,任憑潮起潮湧。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母親之智,智於水,母親之仁,仁於山,所以我一直不敢輕易寫母親。這樣的母親,我如何寫得了。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寫道:「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每次讀到這里,J乙t頭最柔軟的地方便驀然一動。這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卻有著無數個相通的母親,有無數的愛意氤氧讓我去聯想,去感觸。

我停下手裡的活,抬起頭,含著淚,靜靜地望著她——我不得不仰望我的母親。她還在為花木澆灌看,傴僂的身影在陽光里幾近透明,已經不足1米50的個子顯得羸弱而又堅強。

尋常的母親,總會在一個又一個瞬間,讓我猝不及防地流淚,讓我不得不提筆寫下一些文字,在我生命的年輪上,留下一些不尋常的刻痕。
1.她還在為花木澆灌著,傴僂的身影在陽光里幾近透明,已經不足1米50的個子顯得蠃弱而又堅強。(聯繫上下文,想想作者為什麼說母親的身影幾近透明?說母親的個子不足1米50前為何用了已經一詞?)
2.文章開頭「母親讓我眼睛濕了」一句,表現了什麼思想內容?與全文所描述的情調氣氛有什麼關系?
3.文中說,「母親已不是第一次如此平靜地臉上含笑地與我談及身後之事了••••••我原本不需要發愣的」,但為什麼仍舊發愣?
4.作者為什麼以「仰望母親」為題?
1、1、母親一生坎坷,命運多舛,80多歲的高齡,背駝發白,不足1米50的個子。
「已經」顯示出母親的蒼老羸弱,與後面的「堅強」相互照應,更加表現出母親的平靜達觀和精神品質的高大。
2、表現了作者聽到老母親談及身後之事時的突然、驚訝,一股悲苦湧上心頭。
奠定全文基調,為後文我的感情變化做好鋪墊。
3、母親到了這個年齡,談及身後之事本來正常,但,我對母親對於死亡表現出的坦然和達觀所驚訝,因而仍舊發愣。
4、第一,我坐在小凳上,要仰起頭看母親;
第二,母親精神品質的高大,須仰視。

鳥巢的風味

①因為山青水秀,地處湘東的老家自然多鳥巢,不過,那還是在我年少時節。

②那時候,我家門前,有幾棵高大蒼翠的大樟樹。每望一眼鬱郁蔥蔥的大樟樹,我總有一種爬上去的慾望,只因在高高的樹之頂端,有盤纏於樹杈上的鳥巢,常有三三兩兩的喜鵲喳喳地來來往往。

③喜鵲黑亮靈巧的翅膀,如豆的眼睛流轉不已,飛姿自是美妙,乃至給飛翔留下足夠的溫暖。在美麗的春天,鳥巢里常隱約飄來小鳥嘰嘰之聲,過路的人便自然而然沉湎於夢一般的清純。

④老家的鳥,大都很狡猾。喜鵲高高在上,還有一些鳥則乾脆將巢藏得深深的,或在樹葉濃密之處,或在樹之尖端。總之,要麼讓人可望不可即,要麼根本不讓人看到。偶爾,常常是落葉時節,當孩子們玩得瘋癲之時,一抬頭,便發現不遠處矮矮的樹梢上,垂掛著一隻小巧玲瓏的鳥巢。不過,當發現它時,其實已是空巢了。

⑤麻雀多得很。那褐色羽毛上布滿了黑色斑點的小巧的鳥兒,一天到晚在屋檐下,嘰嘰喳喳,飛來飛去。它們的巢就藏在屋檐下的某個牆洞里,洞口黑洞洞的,若將手伸進去,常常能掏著幾顆圓圓的麻雀蛋,或一兩只醜醜的小麻雀,黃黃嫩嫩的嘴,不停地張開又合上。可過一段時日,若是再去摸那個鳥洞,常常一無所獲了。

⑥後來,我離開了鄉村,遠離了鳥巢,也遠離了鳥。在繁華的家鄉小城,自是難以見到鳥的蹤影,內心空落了幾許,好在,時有鳥巢淡薄蒼灰的身影飄盪在我的夢里。不知為何,我執著地萌生了一種想法,真想成為一隻美麗的鳥,翩飛在枯瘦的枝頭上。變不了鳥的我,自是對鳥巢懷有一種特殊的親切。

⑦又是一個初春時節,我來到山東大平原。車窗外,一望無際的曠野上,多是光溜溜的樹。很突然地,一棵高高瘦瘦的樹傲然於眼前,那光光的樹梢上,赫然蒼黑一團。我張望再三,驚訝地發覺,那是一隻鳥巢。誰知,從青島至煙台,一直到濟南,只只蒼黑的鳥巢,竟綿綿不絕地撞擊著我的視線。

⑧試想,汽車在公路上賓士,公路兩旁,綿延著一排排光溜溜的樹,隔不了多遠,便有一隻蒼黑的鳥巢掛在樹枝之上。可以說,所有的鳥巢,看上去都厚重,由一枝枝蒼黑的樹枝錯落有致地搭成,爽朗,樸素。偶爾,自蒼黑的鳥巢,也會飛出一兩只黑羽毛的鳥。雖不知其為何鳥,我仍被一陣翅膀的撲稜稜拍擊聲所震顫。

⑨真想不到,在蒼茫的平原上,鳥巢以一種全新的風味,令我無法迴避無法平靜,給了我異乎尋常的觸動。而穿越時空的隧道,老家的鳥巢,以蒙太奇的手法,執著地閃爍。可我驚異地發現,南方老家的鳥巢,在森林茂密、山重水復的世界,莫名地迷失了飛翔的方向,有著一種戰戰兢兢的謹慎,如履薄冰。北方的鳥巢,則洋溢著關東大漢的坦盪,無遮無擋地走近世人,卻得以守住自我的風味。

⑩其時,一棵又一棵樹,一隻又一隻鳥巢,自我眼前掠過,傳遞著鳥的聲音,我有了一種行走於大地的心情。一種全新的感覺,一種渴望闖盪的銳氣,漸漸地漫溢而來。

19.「老家的鳥,大都很狡猾」一句中,「狡猾」一詞有何妙處?
20.請從表達方式、詞語運用等方面,賞析第⑤節中劃線的句子。(3分)

常常能掏著幾顆圓圓的麻雀蛋,或一兩只醜醜的小麻雀,黃黃嫩嫩的嘴,不停地張開又合上。

21.文中寫出了鳥巢的哪些「風味」?請簡要概括。(4分)

22.文中描寫北方的鳥巢時,沒有對鳥作詳細描寫,為什麼?(3分)

23.結合全文,說說為什麼作者對鳥巢「懷有一種特殊的親切」?(5分
19.(3分)運用擬人手法(或貶詞褒用),(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家的鳥築巢的習性,(1分)表達了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1分)

20.(3分)運用細節描寫,(1分)運用疊詞,(1分)表現出年少時我的童真童趣(表現出年少時的我對麻雀等小鳥的喜愛之情)。(1分)

21.(4分)①南方老家的鳥巢:有著戰戰兢兢的謹慎.(2分)②北方的鳥巢:厚重、爽朗、樸素,洋溢著坦盪。(2分)

22.(3分)使內容詳略得當,(1分)突出鳥巢不同的風味,(1分)觸發對人生的感悟。(1分)

23.(5分)①鳥巢寄託了年少時與鳥相伴的美好記憶。(2分)②離開鄉村後,已難見鳥的蹤影,內心空落時,鳥巢成為夢中的寄託。(2分)③鳥巢引發了我渴望闖盪的銳氣。(1分

❷ 求七年級(上)語文(人教版)課內現代文閱讀專項訓練 和課外的 答案!!!!!!

杜甫詩三首•綜合能力測試

一、給下列詞語注音
岱( ) 眥( ) 簪( ) 逾( )
二、文學常識填空
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別號________,朝偉大的________詩人。
2.杜甫的詩作在總體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變化過程,號稱「詩史」。
3.《 》寫於所謂「開元盛世」,其時詩人才二十四五歲;《 》和《 》則寫於「安史之亂」前期,詩人已到中年。
三、默寫
1.岱宗夫如何?________。
2.________,渾欲不勝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___,老婦出門看。
4.夜久語聲絕,________。天明登前途,________。
四、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語
造化鍾神秀( ) 決眥( )
家書抵萬金( )( ) 渾欲不勝簪( )
五、閱讀
①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②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⑤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⑥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1.解釋下列詞語。
附書至( ) 新戰死( ) 未去( ) 猶得( )
2.形似字注音並組詞。
(1)戍( )________ 戌( )________ 戎( )________
(2)衰( )________ 哀( )________ 衷( )________
3.為選段劃分為三層,並概括出層意。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4.用原文回答問題。
(1)說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
(2)說明戰爭之慘烈:________________(3)說明戰爭破壞嚴重:________________
(4)表現老婦喪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詩內容的: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文字正面描寫老婦人「致詞」,層層訴說、凄苦至極,側面寫
「________」,揭示主題。
六、閱讀下詩,回答問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註:劍外:四川劍閣以南,指梓州一帶。唐朝都城長安在劍閣東北。當時以長安為中心,所以劍閣以南稱劍外。薊北:現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帶。那裡當時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1.解釋下列詞語。
(1)妻子:
(2)縱酒:
2.詩中哪句點明了「聞訊」的地點?

3.詩中哪個詞語揭示了全詩的主題?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4.詩人聽到消息後,百感交集。詩中是如何描述這一點的?試做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一、dài zì zān yú
二、1.子美;少陵野老;唐;現實主義 2.唐;盛;衰 3.望岳;春望;石壕吏三、1.齊魯青未了 2.白頭搔更短 3.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 4.如聞泣幽咽;獨與老翁別
四、鍾:聚集; 眥:眼角; 書:信; 抵:值; 渾:簡直。
五、1.書:信;新:最近;去:離開;猶得:還能夠。 2.(1)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g,戎馬一生。 (2)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g,無動於衷。3.①②③‖④⑤‖⑥第一層:三男戍邊,二男戰死。第二層:家中情況。第三層:老婦自請服役。 4.(1)三男鄴城戍 (2)二男新戰死 (3)出入無完裙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5)聽婦前致詞 5.安史之亂
六、1.(1)妻子和兒女 (2)縱情飲酒 2.劍外忽傳收薊北 3.「收薊北」;抒發了詩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現了詩人渴望國家統一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4.當詩人一聽「收薊北」的消息後,「初聞涕淚滿衣裳」——歡喜得淚流滿面,以淚寫喜,更是喜極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動的寫照。「漫卷詩書喜欲狂」——由流喜淚而呈喜態,寫出了此時此刻詩人內心難以用語言表達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須縱酒」——由呈喜態而放聲高歌、縱酒痛飲。「青春作伴好還鄉」——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歸。最後兩句仍然寫「還鄉」,是想像中具體的回家路線,更讓人想見詩人歸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悅的心情。全詩喜始喜終,一貫到底,給人以強烈的快意。
一、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夾(jiā)岸 舍(shě)船 豁(huò)然開朗 屋舍(shè) 儼(yǎn)然 阡(qiān)陌(mò) 種(zhòng)作 衣著(zhuó) 垂髫(tiáo) 便要(yāo)還家 咸(xián)來 邑(yì)人 語(yù)雲 詣(yì)太守 劉子驥(jì)
二、 解釋下列加點詞。
1.緣溪行: 沿著,順著 2. 夾岸: 兩岸.夾,在兩旁 3. 落英繽紛: 落花;繁多的樣子 4. 豁然開朗:開闊明亮的樣子。 5.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6. 桑竹之屬:類。 7.黃發垂髫:老人和小孩。 8.阡陌交通:田間小路。 9.怡然自樂:歡樂愉快的樣子。 10. 欣然規往:計劃。
三、分別寫出下列詞語的古義和今義。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不管(表條件關系連詞)
【不足】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夠。
三、 比較解釋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思。
【為】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 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
【志】處處志之:做記號 尋向所志:標記,記號
【尋】尋向所志:尋找 尋病終:不久
【及】及郡下:到了 由表及裡:到達
【遂】遂迷:終於 後遂無問津者:於是,就
【乃】乃不知有漢:竟然 見漁人,乃大驚:於是,就
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其】欲窮其林:這,那 既出,得其船:他,代漁人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他,代漁人
四、 翻譯句子
1.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幾百走,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
3.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繼續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盡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5.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6.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於是很驚奇,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
7.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寫出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里出去過,於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
8.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
9.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這漁人一件件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惋惜。
10.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
五、 理解默寫
1.本文中描寫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寧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3.本文中明顯了桃花源人安居樂業/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明顯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4.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交代桃花源的人來歷的句子是: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六、問題理解
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麼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2. 寫出文章的整體思路。 (漁人)發現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
3. 為什麼村人「見漁人,乃大驚」?
村人對陌生人出現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很久。
4. 桃花源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怎樣?
①自然環境:美麗富饒;②社會環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狀況:安居樂業;④精神狀態:自由快樂。
5.「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麼?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
6.作者為什麼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實的無奈。
7.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
環境優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
8.作者為什麼要虛構一個與現實對立的美好世界?
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願望;對美好生活嚮往,對黑暗社會批判。

《陋室銘》《愛蓮說》練習設計
[ 2005-9-20 17:39:00 | By: zyj1112 ]

22短文兩篇
一、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鴻儒( ) 案牘( ) 西蜀( ) 蕃( ) 淤泥( ) 濯清漣( ) 褻( )鮮有聞( )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讀音或解釋有誤的一項(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簡陋)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hóng大)
C濯清漣而不妖(ér卻) D香遠益清(yì好處)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3)可愛者甚蕃( ) (4)濯清漣而不妖( )
(5)亭亭凈植 ( ) (6)宜乎眾矣 ( )
(7)無案牘之勞形( ) (8)無絲竹之亂耳( )
4、下列句子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D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5、下列與課文不一致的是( )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D予謂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6、選出對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
(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
A對於菊花來說,花中的隱士啊。 B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C我說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D菊花,即所謂花中的隱士
(2)何陋之有?( )
A有什麼地方簡陋呢? B哪些地方簡陋呢?
C簡陋又有什麼呢? D有什麼簡陋的呢?
7、根據課文默寫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2)中通外直, ,香遠益清, 。
(3)可以 , 。無絲竹之亂耳, 。
(4)菊之愛, 。
8、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愛蓮說》選自《 》作者 , 代哲學家。
(2)《陋室銘》作者是 朝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 或者 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 的。
(3)「說」「銘」是古代一種文體,請你再舉出二例與之相類似的文體。

二、教材探究
1、《陋室銘》一文中,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陋室的?

2、作者為什麼先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3、用原文語句回答
(1)文章描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 。
(2)表現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 。
(3)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4)與「惟吾德馨」相呼應的句子是: 。
4、文章結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有什麼作用?

5、文章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理?

7、《愛蓮說》一文中「而」字出現較多,請你找出兩例「而」為轉折關系的實例
A: B:
8、文中作者歌頌的是蓮花,卻幾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是什麼?

9、用原文語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2)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
(3)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的句子是 。;
(4)比喻君子志潔高廉,儀態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
10、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徵的哪三種人?

11、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

12、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

13、本文描寫「蓮」的語句形象、生動,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寫出二句描寫「蓮花」的詩句
三、讀寫鏈接
作者在《短文兩篇》中,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蓮」自比,聯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愛的一種花,並進行生動形象的描繪,同時還要寫出你喜愛的原因

《陋室銘》《愛蓮說》練習答案
[ 2005-9-20 17:57:00 | By: zyj1112 ]

22、短文兩篇
一、
1、xīn tái rú dú shǔ fán yū zhuó xiè xiǎn
2、D
3、(1)這(2)沒有學問的人(3)多(4)洗滌(5)立(6)應當(7)使……勞累(8)奏樂的聲音
4、A
5、D
6、(1)B(2)D
7、略
8、(1)《周元公集》、周敦頤、宋(2)唐、劉禹錫、警戒自己、稱述功德,用韻(3)表、記
二、
1、三個方面,從陋室的環境、陋室里的人及陋室里主人的活動三方面來描寫的。
2、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引出陋室
3、(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3)惟吾德馨(4)何陋之有
4、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抱負
5、通過對陋室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6、如: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我們應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多閱讀一些健康的書籍,開闊視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級無聊之事等/(圍繞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來談即可)
7、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漣而不妖
8、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來襯托蓮花的種種美德
9、(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香遠益清
(3)中通外直
(4)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0、菊花比喻成隱士,牡丹比喻成富貴的人;蓮花比喻成君子
11、表達作者不慕富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12、品德高尚的人(或具體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以)
13、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三、略。點撥:寫出植物本身的特點及給你帶來的啟示、原因。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閱讀理解小說專項訓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姐弟戀小說閱讀網 瀏覽:87
離婚後又復婚的短篇小說 瀏覽:361
古代仙言情穿越小說網 瀏覽:316
基督徒可以寫修真小說嗎 瀏覽:600
有一本小說主角叫蕭易 瀏覽:127
情侶拆散系統番茄小說 瀏覽:21
靡寶小說全集百度雲 瀏覽:350
盜墓筆記重啟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146
起點短篇小說每章字數多少字 瀏覽:166
英語原著有聲小說 瀏覽:697
古代小說女主假裝被水燙傷毀容 瀏覽:932
旭東播講的彈痕有聲小說65集以後 瀏覽:831
小說灼痛在線閱讀 瀏覽:392
穿越全文免費言情完結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859
盜墓筆記2小說全集txt 瀏覽:434
古代妓院小說有肉 瀏覽:163
武俠小說有方石堅是什麼書 瀏覽:476
小說都市激情校園春色 瀏覽:720
深愛有聲小說 瀏覽:199
刀劍神域Alicazition小說txt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