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品圖書
正因為書目如此之多,其中就難免魚龍混雜。那麼,應如何評品圖書呢?我將從以下三方面簡要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一、書的內容。這是區別評書與小說的最顯著因素。一般的評書文本明顯帶有說書人的痕跡,如回目設置、語言、賦贊等。整理出版的評書文本勢必要設置回目,這應當是我們首先要關注的。一般來說,評書的回目對仗並不要求工整,往往是字數相同即可,而小說則相對來說要求嚴格一些。評書語言的最大特點是口語化和一些專用術語的使用,如「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上回書說到……」,以及開篇的定場詩和結尾的收場詩,這些都是我們判斷的重要依據。再有就是賦贊的應用。一部評書,尤其是傳統書,在刻畫人物和描摹場面時,經常要運用賦贊。而在評書文本中,賦贊是有別於正文的,從另起段到字形、字型大小都有所區別,這一點也應為我們注意。有的評書往往在開篇的簡介或前言處也會涉及到相關內容,我們也不能忽視(如春風文藝出版社的相關評書)。
二、書的作者。一般出版的評書總要在著者處說明是「***口述」或「***演出本」,這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熟悉評書藝人。如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了一部書《劉秀走國》,看書名看內容都很難判斷此書是否評書文本,那就只能看作者了。此書作者為張慶生,此君正是一位評書演員,於是斷定其為評書,拿下。同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作為小說出版的《梁山軼事》也是一部評書,因為其作者張清山正是一位擅說「武扣」的評書藝人。再有,像《三蒸骨疑案》(李桐森)、《巧斷垂金扇》(段興雲)等書均是此理。
三、書的出版社。這一點比較好總結,出版評話較多的上海文藝、江蘇文藝、江蘇人民出版社以及大家熟知的春風文藝、中國曲藝、花山文藝、北嶽文藝、黃河文藝、百花文藝、內蒙古人民、黑龍江人民、中原農民等出版社自不必提,這里只是想強調幾個「冷門」社,大家要留神。如上面提到的河北教育、吉林人民以及書目文獻(《楊家將九代英雄傳》)、安徽文藝(《龍圖案》)、長春(《炎宋怪傑》)、北方婦女兒童(《三探聚寶樓》),甚至像工人(《忠義響馬傳》、《左良傳》)、北師大(《雍正劍俠十三部》)這樣較大規模的出版社。
最後,我想就如何確認傳統評書文本再談一談自己的意見。首先我想先請大家就上述標准自行對照檢查一下,然後再看一看我下面提到的一些必備標準是否具備。(註:以下標准只適用於傳統評書)
一、白話文語言而非古文。如寶文堂出版的系列叢書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評書,而屬於說唱類書目。
二、整部書要求無唱詞。一些由鼓書或大書改編成評書的作品仍帶有很明顯的說唱痕跡,這就不能算是傳統評書了(註:雖然評書的前身就是鼓書,講求說唱結合,但今天的「傳統評書」概念就是只說不唱了,故這類書雖然最像以前的評書,但不為今天所接受)。如《五困瓦崗寨》、《秦瓊打擂》、《太原府》、《小將呼延慶》、《海青天》等。
2. 小梁山軼事txt全集下載
小梁山軼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小梁山軼事
作者:山色空濛雨亦奇
第一章 縱橫交錯四條浜
更新時間2012-1-13 20:56:15 字數:3132
江南,歷來柔美,想到江南便想到浩渺的太湖,想到魚米水鄉,想到吳儂軟語,再想到那溫和細膩的江南人,只是猶如太湖中的魚兒一樣,你在品嘗鮮美的魚肉時總能從一些魚身上找到一兩根所謂的倒刺和反骨一樣,民國26年,江南小城無錫(那時無錫是個只有南北四城門的小城)北門,如今的運河公園一帶,縱橫交錯著四條「浜」:龍船浜、錫豐浜、生和浜和李家浜。所謂的浜有點像弄堂,但是比起弄堂來更顯雜亂無章,這四條浜如今只存兩條:龍船浜和錫豐浜,另兩條已經影蹤全無,完全被遮掩到運河公園的紅房綠樹之中,被填平了。這四條浜當時就猶如無錫城裡的一根倒刺、一根反骨,被稱為「小梁山」。為啥這四條浜會被稱為「小梁山」呢?梁山,顧名思義,就是賊寇橫行的地方、強人出沒的地方,這樣的地方怎麼會跟秀麗的江南小城無錫北門的四條亂浜聯系在一起呢?無他,怎一個「亂」字了得。這四條浜里居住的都是來自蘇北地區的移民,這些外鄉人說著跟無錫本地人不一樣的方言,比起軟糯的無錫鄉音,蘇北口音聽著令人感覺發笑並帶著一種濃重的蠻荒之氣。沒辦法,蘇南蘇北一江之隔,生活水準卻有如天壤之別,一個是魚米之鄉,物華天寶之地,一個卻是連年水災、風災不斷的地方,並且土地鹽鹼化非常嚴重,許是這樣的風水養育出的人說話、處事風格完全不同。從民國初開始,越來越多的蘇北鹽城、……
確認後請採納
3. 誰有小說梁山軼事txt 幫忙哦
4. 盧梭編著的《水滸後傳》哪裡有賣,具體。。。細節誰清楚。。。。
剛Hi你,你不在。
我找到這本書了,名字不叫《水滸後傳》,叫《風塵十俠》,是盧抒改編的。
原作者是張清山,原書名叫《水滸拾遺》,還改變過一次,叫《水滸軼事》。
以下是介紹:
張清山《水滸拾遺》
本書亦是東北評書藝人張清山所作。曾於1939年由長春「新京印書館」出版,1942年再版。全書八集,以時遷為主要人物貫穿始終,敘述盧俊義等梁山眾好漢下山給師父周侗拜壽,武松被困少林寺,時遷至周家寨搬來老俠周侗,救出武松,火燒少林寺。後有四奸臣毒設三絕計,梁山眾將三打神州擂,智破三絕計,僧道俗會戰昆侖寺,大鬧五台山等情節。有資料說張清山曾將此書傳給蘆柏祥,此說有誤。張所傳實為另一部書,即以梁山好漢後代為書膽的一部短打武俠書,名為《梁山復仇記》。
《水滸拾遺》在出版後受到眾多評書藝人的歡迎,紛紛學說此書。囿於種種原因,此書直至八十年代才由劉寶成等整理,連載在《新村》雜志上,一時間又吸引了廣大讀者。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匯總整理,以《梁山軼事》之名出版,印數僅千餘冊。
九十年代初,中國華僑出版公司根據原本加以改編發展,以《風塵十俠》之名重新出版,再現了此書全貌。我認為此本是續書中難得之佳作,可以說,續本很好地再現了原作之風采,保留了原作的風貌。可惜的是,此書是以武打小說的面貌出現的,封面設計尤像港台新派武俠小說。此書幾經重印,始終銷售極佳,可算評書中的暢銷書了。即使現在在舊書攤上,也難覓其蹤跡了。
《風塵十俠》的主要情節是:周家寨拜壽——三打神州擂——時遷誘殺侯登霸——田虎兵困梁山泊——關夫人掛帥退敵——焚賊巢僧道俗降魔——三盜陣圖水淹敵陣——陸登雲身墜斷雲峰——大戰風雲會焦挺斗方臘——豹子頭曉義娶醜女——燕小乙刀劈方天壽——晁再剛三探葵花峪——十老俠聚會鐵門關——忠孝俠明義擒方臘等等…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人物眾多但性格鮮明,各有千秋。像杜撰出來的「八河太歲」王理(王倫之胞弟,引領田虎兵進梁山泊)、「金眼貘」晁再剛(晁蓋之侄)以及原著《水滸傳》中的小人物鮑旭、焦挺等,均有出人意料的表現。
可以說,本書現在雖罕有人說,但就其內容來講,排在十大書目之榜眼絕非過譽。兩個版本均可直接作為評書話本使用。如果吹毛求疵地挑出些白璧微瑕的話,那就是作為評書來將,「評」寥寥無幾。我想可能由於是作為小說出版的,其本身的一些評點內容都被整理了吧。
書目:《梁山軼事》(張清山,吉林人民版,1986/04/,32回,286頁)
《風塵十俠》(盧抒,中國華僑版,1990/06/,100回,939頁)
《梁山軼事》介紹:
書籍簡介:
高俅、蔡京等奸臣計設神州擂,妄圖一網打盡天下綠林好漢。以時千、燕青為主角的梁山英雄,團結紫面俠苗新、金馬俠方雕、雙漿無敵俠董春、聖手俠安良、無雙俠丁鳳、神槍無敵俠周侗等江南十俠,三打擂台、三盜陣圖,力斬八寇,大敗昆侖派,誘敵就範,終於粉碎了權奸的陰謀,使「替天行道」的大旗繼續飄揚。 本書亦是東北評書藝人張清山所作。曾於1939年由長春「新京印書館」出版,1942年再版。全書八集,以時遷為主要人物貫穿始終,敘述盧俊義等梁山眾好漢下山給師父周侗拜壽,武松被困少林寺,時遷至周家寨搬來老俠周侗,救出武松,火燒少林寺。後有四奸臣毒設三絕計,梁山眾將三打神州擂,智破三絕計,僧道俗會戰昆侖寺,大鬧五台山等情節。有資料說張清山曾將此書傳給蘆柏祥,此說有誤。張所傳實為另一部書,即以梁山好漢後代為書膽的一部短打武俠書,名為《梁山復仇記》。 《水滸拾遺》在出版後受到眾多評書藝人的歡迎,紛紛學說此書。囿於種種原因,此書直至八十年代才由劉寶成等整理,連載在《新村》雜志上,一時間又吸引了廣大讀者。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匯總整理,以《梁山軼事》之名出版,印數僅千餘冊。 九十年代初,中國華僑出版公司根據原本加以改編發展,以《風塵十俠》之名重新出版,再現了此書全貌。我認為此本是續書中難得之佳作,可以說,續本很好地再現了原作之風采,保留了原作的風貌。可惜的是,此書是以武打小說的面貌出現的,封面設計尤像港台新派武俠小說。此書幾經重印,始終銷售極佳,可算評書中的暢銷書了。即使現在在舊書攤上,也難覓其蹤跡了。 《風塵十俠》的主要情節是:周家寨拜壽——三打神州擂——時遷誘殺侯登霸——田虎兵困梁山泊——關夫人掛帥退敵——焚賊巢僧道俗降魔——三盜陣圖水淹敵陣——陸登雲身墜斷雲峰——大戰風雲會焦挺斗方臘——豹子頭曉義娶醜女——燕小乙刀劈方天壽——晁再剛三探葵花峪——十老俠聚會鐵門關——忠孝俠明義擒方臘等等…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人物眾多但性格鮮明,各有千秋。像杜撰出來的「八河太歲」王理(王倫之胞弟,引領田虎兵進梁山泊)、「金眼貘」晁再剛(晁蓋之侄)以及原著《水滸傳》中的小人物鮑旭、焦挺等,均有出人意料的表現。 可以說,本書現在雖罕有人說,但就其內容來講,排在十大書目之榜眼絕非過譽。兩個版本均可直接作為評書話本使用。如果吹毛求疵地挑出些白璧微瑕的話,那就是作為評書來將,「評」寥寥無幾。我想可能由於是作為小說出版的,其本身的一些評點內容都被整理了吧。[中評會員清平客提供]
我在孔夫子舊書網上找到有賣《風塵十俠》上中下三冊的。地址這里就不發了,審核時間要好久的,你在線的時候我直接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