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閱讀理解
(A)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 閱讀材料
所謂的「閱讀材料」,是讀報紙上的文字材料,一個粗略的讀全文內容,把握的主題。理解的基本的材料的影響,整理出的材料的水平和段落。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述,你應該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的名稱,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名稱,將鉛筆在紙上,分別標記用不同的符號,以便查找。
閱讀理解題的書面材料,主要用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些使用的一個句子,文章或整篇文章的某些部分。不同的主題范圍廣。的主題困難的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放到表面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所謂的表面的理解是在文章中的客觀事實的感知和記憶,所謂的邏輯推理的深刻理解文本的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經過認真思考,總結或概括得出結論。
通常是敘述或說明文閱讀文件的書面材料,第一遍速讀,首先把重點放在了解文章體裁。避免沒有回答完整的讀書面材料的論文,就急於寫的答案。最佳的第一篇文章讀通過它從開始到結束,一整篇文章的認識和理解。第二,我們必須首先釐清思路的?的文章。在一般情況下,每一節的每一個字的文章,在最後的分析中闡明的中心,文章主旨的財產。通常有學習的文章,招標總結每件作品的含義,概括中心思想。它是在總結段一類的閱讀理解能力解決問題,往往是有效的方式的要求。
有些學生需要使用「順讀法是先讀文章後,閱讀標題,然後閱讀文章來找到正確的答案。使用」倒讀的學生,先讀標題(四個選項不讀)讀的文章後,終於找到了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的問題,目的是明確的,容易集中,解決問題是密切相關的,及時抓住信息,從而節省了時間閱讀。 「倒讀」表面的主題的理解(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的最佳深刻地理解這個主題的文章作為一個整體,從提供的選項的分析,總結和結論做出准確的判斷。
答案這種做法的中心步驟是閱讀,朗讀文章,讀的問題是必要的。閱讀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文章中分別為「一名法官」分析「和」排除法「來判斷答案的過程。
(二)正確的語言閱讀理解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技巧 - 找到原話
發現的原話,是要找到所需的關鍵字閱讀理解,單詞或句子,段落要求學生閱讀文字材料集中幾圈下來,然後回來把重點放在理解和分析,當然,目的是要找到確切的話,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范圍。
閱讀全文的基礎上,在報紙上閱讀書面材料去瀏覽回答問題回答的問題,並初步的想法後,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理解的文章,然後分析句子結構,確定部分講話的詞和句子成分的句子提供的信息,同時充分利用,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從文章或文字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它需要的原話回答一些問題,我們可以用准確的話中的文字回答,那麼你可以「提取信息直接從文章」來回答的問題。
如果沒有明確要求的文本的原話回答,我們可以直接從文章中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應指定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那麼我們也可以讓學生的原話被翻譯的文字,然後努力挖掘原句的話。隱含的信息和深層含義。一些問題,你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一句所謂的「隱藏的信息,經過認真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C )正確的語言閱讀理解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 看要求
是要求學生重新審視所需要的語言回答的問題,需要閱讀理解,關鍵的關鍵字,詞或句子,讓學生使用用筆圈的重要一扣問題回答,學生回答問題的得分做的細讀文章的內容,機智冷靜地回答。時間的問題要求考生閱讀的文章,細讀全文。進行語文閱讀理解培訓,一般以下任務:
首先,我們必須尋找關鍵短語,掌握其基本含義,並了解它們的具體含義的句子,琢磨他們的升華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尤其是對學生學習閱讀文字材料中發現有效的信息,閱讀材料,回答要求提問的文字和內容。
II排除字詞障礙,遇到的話,通過上下文,大膽猜測個人的意思,在閱讀文字材料,語義和句子的意思,推理和推斷構詞常識創業猜測。
是顯而易見的准確回答,原來,善用的「原始」材料,在閱讀文字材料,決定性的答案。一般不影響句子,猜字或文字理解的話,你可以把在過去,它是沒有必要的,以便理解。遇到的重要的話,不要著急,不要輕易放棄,我們可以根據上下文的猜詞等方法來猜字或詞的構成大致意思。
解決問題的,不看一邊閱讀要查找的文本的閱讀理解題的答案,因為這個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閱讀理解的文章,特別是對深刻的理解。應該先瀏覽閱讀全文的理解,並完整閱讀理解的概述。記得讀的文章看完後,點的重要結論閱讀理解和閱讀理解部分的關鍵人的姓名,位置,定義和數字(不同的名字,把一支鉛筆在紙上被標記為一個不同的符號為查找),同時,我們必須掌握閱讀理解題求解速度,有效地控制了閱讀理解考試時間,先易後難的閱讀理解測試一般遇到的問題的答案。閱讀理解,不死胡同,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一刻也不能做閱讀理解題,要果斷放棄,從而不影響一定的閱讀理解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外,所有的解決方案在閱讀理解題後,如果剩下的時間到回國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D)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 問題
「一個問題是讓學生回答相應問題的語言要求,回答問題,閱讀理解問題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幾點:1,A;沒有回答沒有學生回答提問的閱讀材料的要求是我們的語文老師學生閱讀理解訓練評分,學生必須說明這一點,可以不回答,不點。 2,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A;混亂的分數,也不是學生不接觸語言閱讀理解題回答,我們稱之為亂回答,不分青紅皂白和學生不回答,沒有結果。閱讀理解訓練中的語言強調學生一個完整的網格線,但不是學生的中文閱讀理解訓練網格線胡說八道,不負責任的言論,是有道理的,因為學生混亂的得分,也沒有證據持有人「字樣的證據」學生宣讀論文的書面材料找到的原話,找到了依據,不能成為真空廢話閱讀理解答案是人為的參考答案和我的學生說,我們的學生不害怕任何問題的答案可以是完全一樣的老師回答參考語文閱讀理解得分的主動權在我們的學生手中的,關鍵是你有沒有證據「來回答。
所謂的」理性的持有人「,是為了使學生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回答基本考慮成熟,可以說了一輪又一輪被稱為「自圓其說」,只要學生證據持續的合理的自由裁量權,將比分學生要注意組織規范語言回答了嚴重的寫作。 ,但也需要注意的語言的陳述。簡潔的語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復羅嗦,但沒有成功,而且往往吃力不討好的。答案後,如果時間允許,重新閱讀全文信心審查。進行推測判斷,以確保正確的。
總之,閱讀所有的答案都看完的結果,回歸原始檢查答案是否遺漏,研究其內部關系和邏輯關系,以控制各種主題理解在語文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的要領,往往會失去點多了,其中大部分是很可惜的失去了同等的教育,即使是這樣毫無意義的失分。針對這一現象,我這樣的主題建立的「語文閱讀理解題答題技巧筆者主張,教育和科研課題應來自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的結果,應該成為的做法課堂教學。 °
我相信,在語言理解訓練,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只有遵循正確的教育規律,給學生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學得輕松和放鬆,能真正做到的事半功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語文教學中的閱讀
水果
2. 語文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答題技巧及實例分析
閱讀理解試題主要用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的採用一個句子,有的採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內容廣泛,題材各異。
以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所謂表層理解就是對文中的客觀事實的感知和記憶,深層理解是根據文中的客觀事實,在認真思考後進行邏輯推理、總結或概括,得出結論,或從上下文、字里行間悟出文中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而可能存在的和必然的結果來。
以題材或體裁論,大致有下述幾種:
(1)記敘文(故事、人物小傳、新聞報導、史地知識介紹等)。
(2)說明文(科普文章、說明書等)。
(3)論說文(有關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論述)。
(4)應用文(書信、廣告、通知等)。
做閱讀理解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判斷出所給文章的類別,根據各類文章的性質,在開始閱讀後有意識地著重去掌握和記住某些關鍵的內容和詞彙。這樣既抓住了要害,又節省了時間,避免了在若干細節及無關全局的問題上糾纏,初中階段,碰到的主要是記敘文。如果是故事或傳記,就應特別注意找出主要人物、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情節以及最後結局。故事傳記主要是敘述主人公的主要特徵,他與其他重要人物之間的關系也應同時記祝新聞報導、史地知識介紹,往往是一人一事地介紹,比故事、傳記要簡單,但也離不開記敘文的基本特點,對於上述要求它們同樣適用。而新聞報導特別強調時間性、准確性,因此要搞清時間、地點和數字。
2.解題時不要邊看問題邊從文中查找答案,因為用這種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對於深層理解的文章。應瀏覽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後,應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3.要注意找出主題句,利用主題句來查找有關信息。一般說來,論述性較強的文章或說明文,每一段或相關的幾段里總有一句話是主題句。讀了主題句後,便能知道這一段大致的中心內容,因為主題句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內容,而該段其餘的句子則是用來闡述或說明主題句的。
4.一定要掌握好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考試時間,先易後難是考試時答題的一般方法。碰到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題,要果斷舍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有把握的題。待全部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題。
5.對於一般不影響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詞,可以放過去,不必務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詞時,不要著急,也不要輕易放棄,我們可以採取根據上下文來猜詞或根據構詞法來猜詞等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
6.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後讀短文,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時間。「倒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准確的判斷。
總之,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後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實例分析:
一、單句理解方面
.A.Whenwearrived,thegoodseatswerealreadytaken.B.Wewerelate,butwefoundsomegoodseats.C..D.Wehadtostandforthewholeshow.
分析與答案:所給句子的意思是「我們到達太晚了而沒能坐上好位子」。而這四個選項的句意分別是:A.當我們到達時,好位子已被別人佔了;B.我們去晚了,但是我們找到一些好位子;C.我們到達後的一段時間才坐上好位子;D.整個演出時間我們不得不站著。由此可見,選項A更接近所給句子的意思,因而選項A是正確答案或最佳答案。
二、語篇理解方面
1.試用」倒讀法」解下面各題:
(1)Thegreatship,」Titanic」setofffromEnglandto______.A.AustraliaB.theUSAC.ArabiaD.Europe
(2)__________.A.ithad16compartmentsB...bothAandC
(3)Theshipwashit_______.A.whenitstartedtocrosstheseaB...soonafterithadcrossedthesea
(4)About1,500peopleweredeadbecause________.A....therewerenotenoughlifeboats
(5)Whichisthebesttitle(標題)forthepassage(短文)?A.HowDoesthe」Titanic」GoDown?B.HowWastheGreatShipSinking?C.TheSinkingofthe」Titanic」D.TheSinkingofaShip
分析與答案:利用倒讀的方法,我們可以從(1)到(4)中迅速了解到theship」Titanic」從英國航行到某地去,為什麼那麼多人喪生等。在閱讀短文時,很快就能抓住有關信息,輕而易舉地找出正確答案(分別是B、D、C、D)。
短文如下:
Thegreatship,」Titanic」(泰坦尼克號),
trip.Itwascarryingmorethan2,000people.
The」Titanic」.(密封艙)withit.Evenif(即使是)4ofthosewerebroken,.
Fourdayslater,whenthe」Titanic」wascrossingthesea,.,..Tohissurprise,!.Astherewerenotenoughlifeboats,about1,500liveswerelost.
(5)是問短文的最好標題的,屬於深層理解,當你讀了短文就會明白最好的標題不是A(Titanic是如何下去的),也不是B(這艘大船是如何正在下沉的),也不是D(一隻船的下沉),而是C(」Titanic」號沉船事件)。
2.利用」順讀法」,解下列各題:
JamesWatt(詹姆斯·瓦特)andtheKettle(水壺)
JamesWattwasanEnglishboy..
(廚房)withhisgrandmother.Therehesawakettleonthestove(爐子)。
,andthelidwasshaking.」Grandma,what'sinthekettle?」heasked.
」Water,mychild.Nothingbutwater.」
」ButIknowthereissomethingelse.Itpushesthelip.」
」Oh,that'sonlysteam.」
」Howdoesthesteamgetunderthelid?」
」Itcomesfromthehotwater.」
Theboysaidtohimself.」Thesteammustbeverystrong.Itcanpushthings.Ifthereismorewater,thesteamwillbemuchstronger.」.(發動機).
Ⅰ..
1)athingforboilingwater:k________
2):s________
3)movable(可移動的)coverforopening:I_________
4)gain(收獲)whatoneistryingtodo:s_________
5):p_________
Ⅱ.Accordingtothestory,choosethecorrectanswer:
1)JamesWattwasfrom_________.A.AmericaB.AustraliaC.EnglandD.Germany
2)Therewas________onthestove.A.abasinB.akettleC.ajarD.apan
3).Itwasbecause___________.A.thestreampusheditB.theboymoveditC.thelidmoveditselfD.someonecameanddidit
4)ManyyearslaterWattinvented________.A.thefirstsewingmachineB.thefirstcomputerC.thefirstbikeD.thefirststeamengine
5)JamesWattwas_________.A.afamouswriterB.afamousdriverC.afamousscientistD.afamousmusician
分析與答案:題1也是做閱讀理解的常見題,先把所給的片語或短語意思弄清,然後從短文中找單詞就不難了。1)意為」燒開水的工具」,這就是kettle。2)意為」能在其中燃燒用以取暖或燒飯的東西」,這就是stove。3)意為」能打開並可移動的東西」,這就是lid。4)意為」通過努力去做而取得的收獲」,這就是succeed。5)意為」在某物上用力使其移動」,這就是push。
Ⅱ)
1)選C。短文中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詹姆斯·瓦特是個英國人。
2)選B。答案A是盆,C是個罐子,D則是平底鍋,根據短文只能選B。
3)選A。短文中的奶奶告訴瓦特蒸汽來自熱水。壺蓋的上下波動的力既不是瓦特做的,也不是有人進來動的,更不可能是壺蓋自己產生的力動的。
4)選D。瓦特發明的是蒸汽機,所以我們要選擇D答案。
5)選C。通過短文告訴我們瓦特是個著名的科學家。
參考資料:搜一百範文網
這是原文照搬來的,溫故而知新你忘了么
3. 哪一篇小說把你虐哭過
作為一個小說迷,我可以說是閱「說」無數,看了很多的小說,但是只有一兩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給我帶了極大的震撼和感動,這些小說真的是賺足了我的眼淚,還記得曾經自己讀小說的時候,被小說的故事情節完虐,哭的那叫一個「凄凄慘慘戚戚」,現在想在,對其中一些劇情還是印象深刻!
最後一部虐哭我的小說《何以笙簫默》,現在的人更多的應該是看了這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不得不說,電視劇雖然是改編,但是也非常不錯!看了電視之後我真的沒有失望,完全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何以笙簫默》!這部小說中的主角何以琛和趙默笙二人的感情也是跌宕起伏,不過好在趙默笙「千年修得何以琛」這樣一個好男人,最後的結局也還是挺圓滿!
4. 閱讀答案
15.文章寫與老師相見,說了很多舊事。請概括出「我」初中時做的那件事。(3分)
16.請說說文章題目「老師!老師!」有什麼特點?用這個標題有什麼妙處(4分)
17.結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劃線句子的含義。 (3分)
18.為什麼說張夢庚老師的一生「清寂中夾纏暖意,暖意里裹藏著刺骨的寒涼」? (4分)
19.作者說,就是覺得老師偉大。結合全文,說說張老師的「偉大」表現在哪裡?(4分)
15.(3分)我在酷暑的一天帶同學逃課幫母親捉蚜蟲,還強詞奪理頂撞張老師。(「逃課」「捉蚜蟲」「頂撞」各1分)
16.(4分)文章題目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方法和感嘆號(感嘆句)。(2分)這樣既強調了人物的身份,又表達了作者對老師崇敬和贊美的強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讀者的作用。(2分)
17.(3分)雖然張老師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張老師的形象和精神還留在我心中,(1分)讓我像聽心跳一樣時常清晰記起,(1分)這表達了我對張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深情難忘。(1分)(可以不分析,直接答含義即可)
18.(4分)張老師默默紮根教育,輾轉多校,過著一種平凡清貧的教書生活,他的一生「清寂」。(1分)他事業有成,為教育做出了貢獻;(1分)子女成才,家庭幸福(1分)。因此充滿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運坎坷,不被人重視,不被人記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滿「寒涼」。(1分)
19.(4分)他熱愛教育,默默堅守教壇43年,一生的金貴歲月奉獻給了教育,培養學生成才;(2分)他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受學生敬仰。(2分)
望採納!!!
5. 那要是我們把她弄哭了呢那代表著什麼我每次發現如果是我們把她弄哭她都會跑到一個地方偷偷的哭
你也太無情了吧?為什麼好好的要把他弄哭了,你是不是有強迫症,非要把別人弄哭才好,把別人弄哭,對你有什麼好的,而且他可能是一個比較溫柔的女孩子,如果是厲害一點的,不罵死你才怪。
6. 閱讀下則小說,完成後面問題。
【答案】
【小題1】(1)文章的標題是「招牌」,而最終我們發現這個所謂的「招牌」實際上是毫無意義的,而花店之所以紅火了這么久,最關鍵的「招牌」是敦特父子對花店的熱愛與用心。文章將花店的招牌字數一改再改,將招牌表面無用的意思通過他人的勸解一減再減,恰是要讓讀者明白:表面文章永遠是膚淺與形式,關鍵是要付出真心與實際行動。(4分)
【小題2】答案示例:①設置懸念;戛然而止,留有餘味;諷刺(3分)
②結尾處小敦特提出了當年父親最早想出的招牌,寓意就在於說明表面文章是最無用的,小敦特也將會在自己經營的過程中慢慢領悟到這一點。暗示小敦特會繼續老敦特的經營理念與經營方法,將花店的好信譽保持下去。(3分)(言之成理即可)(6分)
【答案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小說主題的理解,無非是抓住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對於本篇小說,還可通過小說的標題來解讀。本小說的標題是「招牌」,可通過小說的情節來理解「招牌」的內涵,從而理解小說的主題。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共有兩小問。對小說結尾特點的把握,可先想一想小說的結尾通常會有哪些特點,然後對本小說的結尾對號入座。至於再次提到起初招牌上的話,一是要知道招牌上的內容,二是招牌上所寫內容對人物形象和主題表達的作用。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7. 現代文小說閱讀訓練(有答案)
父親的救援
張銘書
⑴1992年,我在地區高師讀書,父母親在老家種田。父親為貼補家用,不顧多年腰疼的老毛病,農忙之餘幫人跑起了長途貨運。這年父親已46歲。
⑵正是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親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所有的細節。
⑶那天正好是寒露,陰歷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著雨的時候,父親從外地跑車回來。剛一進村,就看見村支書迎頭擋在車燈前面,朝父親一個勁兒地擺手。父親趕緊剎車。支書一臉焦急地說:「快!你娃出事了!」原來他剛剛從電視里插播的緊急通告里看到:一個20歲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車禍,被緊急送往市一院,司機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錢,另有一本學生證,望家人緊急聯系。學生證上寫著我的名字,所以支書便急吼吼地來找我父親。
⑷父親的臉迅速變得煞白,他蹲在車下先抽了兩分鍾煙,然後抬頭問支書:「你家裡還有多少錢?」支書說:「也不太多。」父親說:「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親身上還裝著代收的幾千元貨款。
⑸父親不敢讓我母親知道,家也沒回,當即發動車,准備直奔市一院。車開到鎮子上,不敢再開了,因為手抖得太厲害。就從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戰友,幫忙駕車直撲市裡。從小鎮到市區僅八十公里,一個小時後就到了。
(6)主治醫生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繳錢:「傷情非常嚴重,需立即手術,如果再晚幾個小時聯系不到家人,雙腿將很難保住。」
⑺父親再也隱忍不住,眼淚嘩一下傾倒了滿臉。他跌跌撞撞地趕緊往繳費處跑。【示例:「再也」、「眼淚嘩一下傾倒」、「跌跌撞撞地趕緊」、「跑」等詞,寫出父親在得知「我」傷勢如此嚴重後的巨大悲痛,再剛強的父親也承受不了如此的打擊。】
⑻從繳費處回來,父親不顧護士的攔阻,硬闖進急診室。
⑼父親看到的是一張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過去。父親的心裡「咯噔」一下,因為他發現這個小伙並非他兒子——也就是說,並不是我。父親從裡面退出來,反復端詳從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張學生證,學生證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沒有錯呀。父親迷惑了。
⑽這時來了幾名警察,警察告訴父親,這個小伙的身份剛剛弄清了,原來是一名小偷,之前在公交車上偷了幾個學生的東西,被人發覺後就跳車狂奔,他做賊心虛,已經把所有追趕的人都甩掉了,還是不停地飛跑,結果就跑到了一個車輪下了。
⑾【A】父親這才鬆了一口氣。整個人虛脫得一身大汗,癱坐在門口的石頭台階上,再也站不起來。
⑿這時,父親的戰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兒子,你繳的住院押金怎麼辦?」
⒀父親說:「當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兒子,還害得差點嚇死我,哪能再給他白扔錢?」
⒁父親就到收費處去退錢。收費處讓父親找主治醫生開退費說明。主治醫生刷刷幾筆就開好了。
⒂父親卻猶豫起來,說,算了,這錢我不退了,你們接著給他治吧,長得那麼漂亮的小夥子,要是少了兩條腿多可惜呀,他家裡應該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會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術順利進行。
⒄此時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親想來學校找我,又怕打攪我睡覺,就和戰友在車里胡亂擠了一宿。【B】第二日早上才來學校,看見我後,沖上來就緊緊抱了我一下。父親一貫性格剛強,平時很少流露感情,這次擁抱,還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醫院的精心治療下,恢復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陽光燦爛。他尋到我家,給我父親磕了仨響頭,非要認我父親為乾爹。
⒆我父親擔心他再學壞,就讓他跟自己學開車。
⒇現在,十多年過去了,他已成為本市運輸業非常叫得響的一位老闆,去年,還被市裡評為「年度最具愛心十大人物」之一。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8年第1期)
10.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說的內容。(3分)
▲
11.文章第15段說「父親卻猶豫起來」,結合上下文,說說父親猶豫的原因。(3分)
▲
12.仿照對文章第7段畫線句的評注,從文中另外兩處畫線的句子中選擇一處,任選一個角度加以評注。(3分)
我選( ▲ )處,評註: ▲
13.文中的父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說說父親是個怎樣的人?(3分)
▲
14.聯系全文,小說標題「父親的救援」有什麼含義?(4分)
答案: ▲
10.(3分)父親決然救援一個偷了自己兒子錢出車禍的小偷,並使他走上正途。(大意對即可。)
11.(3分)父親想到了小夥子如果得不到及時醫治就得失去兩條腿,他的未來要受到嚴重影響;同時想到小夥子的父母如果知道小夥子的遭遇也會疼得心慌。(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引用原文亦可。)
12.(3分)示例:我選【A】句,評註:「才」、「虛脫」、「癱坐」、「再也」等詞寫出了真相大白後,父親緊綳的心弦一下子松開了,驚人的狂喜和驚人的打擊給父親帶來的情感變化是如此巨大。
我選【B】句,評註:「才」、「沖上來」、「就」、「緊緊」等詞寫出父親見到安然無恙的「我」內心的狂喜,這劫後重生的巨大幸福感使一向剛強的父親不禁真情流露。(評注角度不限,理解正確即可。)
13.(3分)勤勞、寬容(有愛心、善良)、愛家人。(答出兩點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給分)。
14.(4分)一指父親用借來的錢救了小夥子的生命;二指父親用他的寬容和愛心拯救了小夥子的靈魂(精神)。(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8. 現代文閱讀題
2010年北京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憶冼星海
茅 盾
和冼星海見面的時候,已經是在聽過他作品的演奏,讀過了他那玩語言的自傳以後。
那一次我所聽到的《黃河大合唱》,據說是小規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揮是一位青年音樂家,朋友告訴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揮,演奏當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實說,盡管是「小規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還是十分美滿的。我應當承認,這開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動,老覺得有什麼東西在心裡抓,癢癢的又舒服又難受。那偉大的氣魄自然而然使人發生崇高的情感,光是這一點,也就叫你聽過一次,就像靈魂洗過澡似的。
從那時起,我便在想像:冼星海是怎樣一個人呢?我曾經想像他該是木刻家馬達那樣一位魁梧奇偉、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訴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歡說笑,話匣子一開就會滔滔不絕。
我見過馬達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執筆沉思,大的斗篷顯得他頭部特小,兩眼眯緊如一線。這人就是冼星海,這幅木刻就名為《冼星海作曲圖》。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寫真」,而在表現冼星海作曲時的神韻。它還遠不能滿足我的「好奇」。而這,直到我讀了冼星海的自傳,才得到部分的滿足。
從冼星海的生活經歷,我了解了他的作品為什麼有這樣大的氣魄。他做過飯店堂倌,咖啡館雜役,做過輪船上鍋爐間的火夫,浴堂的打雜,也做過乞丐。什麼都做過的一個人,有兩種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壓倒,雖有抱負,只成為一場夢;一是戰勝了生活,那他的抱負不但能實現,而且必將放出萬丈光芒。「星海就是後一種人!」——我當時這樣想,彷彿我和他已經是很熟悉的了。
大約三個月以後,在西安,冼星海突然來訪我。
那時我正在候車南下,而他即將經過新疆赴蘇聯。當他走進我的房間,自己通了姓名的時候,我吃了一驚,「呀,這就是冼星海么!」我覺得很熟識,而也感到生疏。我將這坐在我對面的人和馬達木刻中的人作比較,也和我讀了他的自傳以後在想像中描繪出來的人作比較,我差不多連應有的寒暄也忘記了。然而冼星海卻滔滔不絕地說起來。他說起了他到蘇聯去的計劃,講他的《民族交響樂》的創作。他的話我已記不全了,可是,他那種氣魄,卻使我興奮鼓舞。他說,他以後的十年中將以全力完成他的創作計劃。我深信他一定能達到,因為他不但有堅強的意志和偉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樣好學深思,勤於收集各地民謠的材料。他說他將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載,盡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謠,然後再去蘇聯。
現在我還記得他的《民族交響樂》的一部分計劃。他將從海陸空三方面來描寫我們祖國山河的美麗、雄偉與博大。他將以「獅子舞」、「劃龍船」、「放風箏」這三種民間的娛樂,作為這偉大創作的「象徵」或「韻調」,來描寫祖國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預備在旅居蘇聯的時候寫你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蘇聯是學習,吸收他們的好東西。要寫,還得回中國來!」
那天我們的長談,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見面,誰又料得到這就是最後一次啊!「要寫,還得會中國來!」這句話,今天還響在我耳邊,誰又料得到他不能回來了!
這樣一個人,怎麼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這樣想,當他在國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萬里,且經受生活的極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時候,他大概還覺得,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經歷又將使他的創作增加綺麗的色彩和聲調。要是他不死,他一定會津津樂道這一番的遭遇。現在我還是這樣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開頭他就會講述這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而且要說:「我經過中亞細亞,步行過萬里,我看見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許多題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時間永遠不能磨滅我們在西安的一席長談給我的印象。
一個 、具有偉大氣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遠坐在我對面,直到我眼不能見,耳不能聽,只要我神智還沒昏迷,他永遠活著。
1946年1月5日
(有刪改)
------------------
【注】①蘇聯,指前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91年解體。
13.作者在回憶冼星海的過程中,既寫了想像中的冼星海,也寫了冼星海留給他的印象。閱讀文章,填寫表格。(3分)
回憶
想像、印象
聽《黃河大合唱》
①
讀冼星海的自傳
②
③
氣魄偉大,好學深思,熱愛祖國
14.閱讀畫線句子,結合文章內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內容。(4分)
「好奇」的原因: ①
「好奇」的內容: ②
15.簡要分析作者是怎樣把只見過一面的冼星海描寫得生動而感人的。(不超過150個字)(6分)
答:
13.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偉,沉默寡言
②戰勝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偉大的抱負
③在西安與冼星海相見
14.答案示例:
①聽《黃河大合唱》之後,「發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寫出具有「偉大的氣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樣一個人。
15.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寫聽《黃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圖》,從側面表現出冼星海的氣魄和神韻;然後再正面寫與冼星海的見面,通過對他滔滔不絕談吐的描述以及「要寫,還得會中國來」的語言描寫,表現了他熱情開朗的性格和熾熱的愛國情懷。文章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使冼星海這一形象生動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
作者雖與冼星海只見過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詳細記述了這次見面的情形,描寫了冼星海滔滔不絕的談吐,計劃寫《名族交響樂》的創作激情,以及「要寫,還得回中國來」的鏗鏘話語,在對人物的描寫中,生動地刻畫了一個熱情開朗、才華橫溢、充滿愛國情懷的音樂家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系在風箏線上的童年
①時令正是仲春。大地掙脫了冬的糾纏,不覺之中已經泛出幾分淡淡的鵝黃的綠意。仰望晴空,偶見數點風箏,裊裊娜娜地飄掛天際,使我驀然憶起「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正是放風箏的好時光。矚望那長長的輕輕抖動的風箏線,竟絲絲縷縷牽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鄉下,三月的剪剪輕風還殘留著冬的料峭。我們這些顛跑在蓊鬱麥田裡的孩子,摔打慣了,是不知道什麼叫做冷的。何況又常把嬉笑系在風箏線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讓野氣的笑聲趕跑了。
③人們都說,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是不是吹,我們男孩子雖未能綉出花團錦簇的衣冠,卻從手中飛出過巧奪天工的風箏。嗨,做風箏可不像女孩子學針線,有的是時間,有的是專人指教。我們男孩子可整天像賊攆一般忙的腳不沾地。常常趁放學之後的間隙,三五個湊在一處無人知曉的角隅,或乾脆跑到野外去,因為家裡的大人是不讓我們擺弄風箏的。
④我們偷偷找來竹篾,要那種綠皮的,有韌性的,猶如女孩子綉花挑線一般仔細。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彎成弓似的和軲轆似的幾何形狀,拼在一起,悉心用細繩子細線系好,就變成了形態各異的風箏骨架。然後,幾顆小腦袋抵在一處,唧唧喳喳商量一陣,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筆在糊好的桑皮紙上勾勒一通,便給他們穿上了斑斕的衣衫,完全可以與女孩子織成的錦綉相媲美。然後用大團大團的作放線,一頭兒系在風箏上,一頭兒纏在一個線拐子上。這些線來的可不容易呢,是我們這些「男子漢」低三下四、求爺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連串喊上十聲「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風箏而勾得酸了的頭,開始放吧。喝!風箏!全是風箏!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動的風箏,從遼闊的麥田裡,迤邐的大道旁,瀲灧的堤塘邊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歡聲笑語吹著,騰騰的熱氣捧著,悠悠飛向空中,去親吻白雲。好似爭艷的奇葩,掛彩的氣球。我們的心醉了。
⑥更叫絕的要數晚上。皓月高懸中天,大地一片靜謐。夜色朦朧。我們幾個小夥伴偷偷溜出來一嘰咕,便帶了心愛的風箏到村頭田邊——但不去有墳塋的地方,雖說不怕,可終究有些煞風景。風箏紙是塗了閃金光的東西,還要想法把一段蠟頭或一捻沾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飛時一點燃便像飛機尾翼上的信號燈一樣閃爍。這通常極難放。因野外有風,蠟燭又不頂風,所以總是熄滅。但是,偶有成功的時候,那風箏放起來就別有情趣, 「信號燈」明滅閃爍,隨風箏飄飄灑灑,也把一顆顆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風箏也有賭氣的時候。有時候明明飛起來了,卻偏偏任你如何擺布它總要往地上栽。這時的小夥伴們絕不會張飛似的環眼圓睜,一腳踏翻它的。大家總是小心翼翼地檢查一番,找出毛病,對症下葯。隨著歡呼聲,風箏重又飄然升起。放到得意處,猛不防風箏也會斷線,搖頭晃腦地越飄越遠。我們拉著斷了的風箏線,不勝惋惜……
⑧韶光如流。雖說童年已經悄然離去,可風箏的這根若有若無的線,卻每每牽著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撿回那逐漸遠去的記憶。
⑨啊,我的鵝黃色的童年!
(選文有刪改)
13.本文回憶童年生活,主要圍繞風箏回憶了小時候 ① 、 ② 兩件事。(2分)
答:① ②
14.閱讀第⑤段,看看生動有趣的場面是怎樣通過語言來體現的。(2分)
答:
15.第⑦段文字中,有許多句子寫的傳神精妙。試選取一句進行賞析。(字數100字以內)(4分)
答:
(一)《系在風箏線上的童年》(共8分)
13.①做風箏;②放風箏;(共2分。每空1分)
14.本段文字,抓住風箏的數量多、造型各異等特點展開具體的描寫,同時,以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相映襯,將放風箏的場面寫得生動有趣,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2分。每個要點1分)
15.示例:「放到得意處,猛不防風箏也會斷線,搖頭晃腦的越飄越遠。」這句話活靈活現的再現了放風箏時的情景。特別是「搖頭晃腦」一詞,將風箏擬人化,讓人彷彿看見失去控制的風箏在高空中飛舞的樣子,又能感覺到小夥伴們由放飛的得意到失意的無奈與惋惜。
(共4分。選擇句子1分,明確分析點1分。意思表述清楚流暢2分)
2010年上海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蘑菇轉了一個彎
①那一年,我即將大學畢業,為了找個單位,天天出去「掃街」,但仍一無所獲。我學的是建築設計專業,找了幾家建築設計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碩士。一負責人看著我的簡歷說,你讀書時,還獲過不少獎,不錯!可是,我們這里暫時不缺建築設計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來我們這里干個保安什麼的吧!等有機會再安排你。
②這番話點燃了連日來積壓在我心頭的委屈,好歹我也是個優秀畢業生啊,讓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絕了那家公司。那段時間我非常苦悶,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親問我為什麼回來,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親說了。
④父親聽後笑了笑,說,現在像你這樣心態的年輕人很多。算了,別想了。哎,對了,這幾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歡喝蘑菇湯嗎?明天咱們去采吧。
⑤父親的話引起了我對兒時生活的回憶……
⑥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夢中又見到了滿山鮮嫩的蘑菇,聞到了蘑菇湯濃濃的香味……
⑦沒想到第二天早晨,當我和父親來到山上時,已經有很多人在那裡采了。父親說,咱們晚了一步。我聽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湯喝不成了。父親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說,咱們摘一些山果回去吧,這里的山果沒有打過農葯,也是綠色食品呢!
⑧於是,我和父親就動手采了起來。別看父親50出頭的人了手腳還挺利索,我明顯趕不上他的速度。一頓飯工夫,我們便摘了滿滿一麻袋山果,父親說,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們也吃不了,這種鮮東西,擱幾天就會壞的,咱們一起背到鎮上的水果店去賣給他們。
⑨沒想到還真賣了不少錢!這時,父親讓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會兒父親就拎了滿滿一袋子東西回來了。
⑩午飯時,父親竟然給我做了一鍋香噴噴的蘑菇湯,我很吃驚,蘑菇不是都讓人采走了嗎?
⑾父親看出了我的疑惑,說,蘑菇是我用賣山果的錢買的。如今我們這里的人都喜歡在山上採摘一些東西去賣錢。其實,當很多人都在搶同一樣東西時,我們不一定能夠順利得到,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走一些彎路,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捷徑並不多。可是你不明白這個道理啊!
⑿我明白父親的用意了,父親是用這件事來啟迪我啊!
⒀後來,我還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個偶然的機會,領導發現了我的才能。當時領導很驚詫地問我,原來你還是個專業人才,怎麼願意做保安呢?我告訴他,我不來公司做保安,你就不會發現我的才能。
⒁父親已經使我學會了,讓蘑菇轉了一個彎。
21、第①段「掃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2、請將文中的畫線句改成反問句。(2分)
23、小說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請在空格處填上恰當內容。(6分)
↓
父親提議上山采蘑菇
↓
↓
改摘山果賣得不少錢
↓
↓
父親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24、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作簡要分析。(4分)
25、對本文主旨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4分)
A、面對挫折,不要氣餒,只要堅持,就會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標明確,有時候走一點彎路同樣能夠取得成功。
C、如果善於發現,生活中就有一條捷徑等你去走。
D、有時候換一種方式,打破思維定勢,也許離成功更近。
26、請你根據上下文的情節進行合理想像,適當運用描寫,再現第⑤段中兒時生活的情景。(80字左右)(8分)
2010年重慶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好望角
連俊超
①老人劃著船向岸邊駛來。我踏上船板,船身晃盪了幾下,盪出去一層層細密的波紋。我回頭朝岸邊望去,老人問:「岸邊像什麼?」我盯著那個凸出的尖端,想給老人一個精當的比喻。他樂呵呵地說:「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臉上流露出一絲詭秘的笑:「跟好望角長得一模一樣!」
②我不解地問:「您到過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個我倒是沒去過,但我現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嗎?」他將目光送到了遠處的河岸。河水嘩嘩地響。河上無風。蘆葦叢簇挺立。
③「我小的時候,在一本地圖冊上看到了這個地名。當時我就想,長大後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裡到底是個啥樣子!可我連小學都沒讀完,日本鬼子就扛著槍進村了。人們四處逃難,我和爹娘跑散了。後來,我就參軍打鬼子、打老蔣,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圖冊一直揣在懷里,行軍或休息時總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說著,掏出一本面黃肌瘦的小冊子——中間破了個圓圓的洞。有一頁折起一角,翻到那頁,好望角的浪潮就從灰黃粗糙的紙頁上拍打了出來,我似乎聞到了咸腥的海浪氣息。
④「這怎麼破了一個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皺紋親密地擠到一起,說:「鬼子槍子打的,還在我肚子上打了一個洞。」老人微笑著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後我買了很多書,我想,只要把書念成了,遲早會被國家派到國外學習。可書沒讀多少,又是『革命』什麼的。乾脆不念了,這輩子就沒有念書的命。那年我託人說了個媳婦成了家。我想,這好望角啊,它就在這張書頁里,世上壓根兒就沒有!」老人向遠處望了一眼:「可後來我兒子非說,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兒子?」這時,一隻白色水鳥從蘆葦叢中飛來,落在了我們小船上。老人伸手撫摸著,呵呵地笑了起來:「是啊,後來有了個兒子。不光我兒子說有,連這傢伙也呱呱叫著,一個勁地說『有』呢。」水鳥果真朝他吆喝了起來。老人從口袋裡抓出一把米粒,丟在船板上。水鳥啄了一陣,在老人頭頂飛旋了兩圈,飛回了蘆葦叢。那裡傳來了很多鳥嬉戲的鳴叫聲。
⑦老人激動地說:「兒子很爭氣,考上了大學,後來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點就把我接過去看好望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顫動了一下,然後深深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呼了出來。
⑧河上起了一陣風,吹得蘆葦沙沙地響。老人輕輕地搖了搖頭:「他在非洲被當地人給綁了。老婆子一聽就暈了過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種辦法騙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誰也攔不住。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老人的講述純凈如清澈的河水。
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覺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條肥褲子一樣老是那種鬆鬆垮垮的感覺。有時候又覺得院子太小了,壓得我胸悶。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邊一直坐到傍晚。日頭把整條河照得黃燦燦的,我跳進河裡,遊了很遠。回頭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圖冊上畫的一模一樣。這不就是好望角嗎?我盼了一輩子好望角,竟在家門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來,讓老鼻涕眼淚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來,笑聲隨著波紋微微盪漾。
⑩「現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劃劃槳、喂喂鳥,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臉龐像天空一樣明凈而深遠……
夕陽正紅,映得老人滿身古銅色。
(選自2010年2月《今日教育·讀寫舫》)
13.閱讀全文後,圍繞「好望角」,在方框中補全對故事內容的概括。(4分)
小時候
企盼長大後到好望角
執著追求夢想
長大成家時
懷疑好望角的存在
老年時
找到新的精神慰藉
14.理解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4分)
(1)老人臉上流露出一絲詭秘的笑:「跟好望角長得一模一樣!」
(2)老人說著,掏出一本面黃肌瘦的小冊子——中間破了個圓圓的洞。[來源:學科網]
15.請在文中劃橫線的A、B兩處中選擇一處,根據句後的提示進行賞析。(4分)
A.老人的手微微顫動了一下,然後深深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呼了出來。(動作描寫)
B.老婆子一走我就覺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條肥褲子一樣老是那種鬆鬆垮垮的感覺。有時候又覺得院子太小了,壓得我胸悶。(心理描寫)
16.結合全文,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徵。(4分)
17.每個人在追逐「好望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覺得應該怎樣對待?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4分)
(一)13.夢想被現實逐漸磨碎;在家門口找到好望角。 14.(1)「詭秘」原指(行動態度等)隱秘不易捉摸。這里指老人的笑中含有深意,隱藏著他的人生的秘密,讓人不解而好奇。(2)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這本小冊子是老人的至愛,在長久的歲月歷程中,小冊子被老人翻得「滿目滄桑」。 15.A. 談起兒子,驕傲的背後是深深的痛,內心深處的疼痛化成外在的「微微顫動」;「深深的吸」和「緩緩的呼」都是內心極度痛苦的一種掩飾行為,表面的平靜折射的是人物內心的不平靜。(能結合3個關鍵詞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B.比喻句「院子太大了,像穿了一條肥褲子一樣老是那種鬆鬆垮垮」非常形象生動,這樣的比喻既符合老人的身份特點,又寫出了老人內心那種空盪盪的失落孤獨的感覺。(言之成理即可)16. 這是一個懷揣夢想多年卻至老也終未實現,歷盡人生滄桑的老人。小時,小學沒讀完,鬼子來了,四處逃難,和爹娘跑散了;解放後,只想把書念成,可書沒讀多少,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老年時,兒子在非洲被當地人給綁了,老婆子攔都攔不住離世了,一個人孤苦伶仃了卻殘生。但苦難沒有把老人打倒。他沒有因為夢想的無法實現和生活中的種種變故而終日消沉低迷下去,老人靠對夢想——「好望角」的堅守和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難。 17.(言之成理即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個生命的歷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每個人應該首先意識到這一點。在不如意中能夠活出如意,方法之一就是至始至終保持並去追尋自己的夢想,用夢想來引導自己的行動,用堅守夢想來沖抵苦難的煎熬。
最美的善舉
從第一次踏進這間病房時起,我便有些討厭3號床的那個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蘇,四十多出頭的樣子,穿一件皺皺巴巴的短衫,濃眉凹目,絡腮鬍子,看上去挺嚇人的。「絡腮鬍子」大大咧咧的。說話時聲帶上像是安了喇叭,從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他非常愛吃肉,羊排、豬雜兒、紅燒牛肉是他食譜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總是喜歡買回五六個醬紫色的豬蹄兒,啃得嘖嘖作響,弄得那張原本就膩乎乎的臉像是剛從油鍋里浸過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飯,「絡腮鬍子」便毫不客氣地把挨著窗檯的那個空床據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兩分鍾不到便鼾聲四起,給人的感覺這兒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同「絡腮鬍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號床的那對母子,極少說話,總是安安靜靜的。
1號床女人患乳腺癌,剛剛做了手術。她有兩個孩子,女兒讀高三,兒子上小學。她的男人只靠種地和養些雞鴨掙生活。正值夏播季節,男人極少來探望,更多的時候只有那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守候著母親。男孩很懂事,主動包攬了整個病房裡的熱水供應。每次有人幫他扶著母親去做檢查,男孩總忘不了說聲「謝謝」。
1號床的桌上基本沒什麼水果,偶爾有個蘋果或一兩塊西瓜,母子倆是推來讓去的。有時男人會帶些從街上買點兒鹵肉來,女人總是先埋怨男人亂花錢,然後把大部分肉夾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來探視時竟帶了一小袋炸蟬蛹來,黃燦燦、香脆脆的。男人給我和「絡腮鬍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滿嘴的香。尤其是「絡腮鬍子」,像發現了新大陸般,一再懇求1號床的男人幫自己弄點兒,說在飯店裡吃過這東西,25塊錢一盤,卻沒這個新鮮,只要能幫著弄些來,自己願意按一元一個買他的。
1號床的男人笑了笑,沒說什麼。
幾天後,1號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來,「絡腮鬍子」如獲至寶,非要給對方27塊錢,1號床的男人不肯收。「絡腮鬍子」便硬是把錢塞給了男孩,並且說自己就喜歡吃這口兒,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號床的男人沒在意,男孩卻把這話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醫院後面的樹林里去找,最多時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個,「絡腮鬍子」總是照數全收。
有了這項收入,1號床的餐桌漸漸豐盛起來,中午時,男孩會為母親買上一個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鮮奶。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半個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訴我,「絡腮鬍子」吃蟬蛹上了癮,現在有兩個小朋友在幫著挖,他按2毛錢一個從小朋友手裡收來再賣給「絡腮鬍子」。
我驚訝於男孩的聰明,也為他能找到這樣一個賺錢的途徑而高興。
婆婆出院時,我把親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頭之類的東西留給1號床,起初1號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謊稱車小,再跑一趟還不夠油錢,那女人才訕訕地接受了。
後來的一天,我去醫院辦理醫保退款手續,從停車場出來,剛走了幾步,遠遠看到「絡腮鬍子」手裡拎著一個塑料袋子,徑直走進路旁的灌木叢中。
等到走近,我才發現,他從塑料袋裡倒出的,竟是一堆兒蟬蛹!
「蘇大哥,這……」
他抬頭,見是我,尷尬地笑了笑:「買得太多……」
「那你還買它幹嘛?」我疑惑地瞅著他。
「嘿嘿……」他撓了撓頭,露出一臉和他的年齡極不相稱的靦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幫不上,添個菜錢還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來蘇大哥一直在用這樣的方式幫助1號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頭忽然湧起一股別樣的溫暖……
19.選問題目中的「善舉」指什麼事情?為什麼說它是「最美」的?(4分)
答:
20.對下面句子中畫線部分進行簡要賞析。(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總是喜歡買回五六個醬紫色的豬蹄兒,啃得嘖嘖作響,弄得那張原本就膩乎乎的臉像是剛從油鍋里浸過一般。
答:
21.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含義。(4分)
(1)起初1號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謊稱車小,再跑一趟不夠油錢,那女人才訕訕地接受了。
答:
(2)他抬頭,見是我,尷尬地笑笑了:「買得太多了……」
答:
22.選文用第一人稱來寫有什麼好處?(2分)
答:
9. 語文閱讀題答案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冬天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是個「寶地」,贊揚了濟南獨具一格的風貌。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
第二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作者先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文章緊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畫。
第五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語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較好地向讀者展示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風貌。
二
文章較多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寄寓了作者的贊美之情。比如:「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先直接把雪說成是「白花」,順勢把「頂著一髻兒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把無生命的雪、靜止的松樹都寫活了。又如把小山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無一不小巧秀麗,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明顯地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緩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像人一樣能說話,有感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說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花衣還能動,目的是「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本來是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作者卻用生花妙筆把它們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又如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說「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這些擬人,不僅貼切,而且給人以美感。
三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好的寫景散文總是景中有情,情與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本文用大量文字描寫濟南的冬景,卻處處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贊美之情。在文字表達上,有時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一段,通過三個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等,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結尾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無限情意。二是創設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一「曬」一「睡」一「醒」,烘托出一種舒適溫暖的優美意境,表達出作者贊美的真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感情。
四
本文語言清新朴實,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風格。作者寫濟南是個寶地,是陽光下曬著的小城,寫雪後的山,寫獨特的水,娓娓道來,不虛情,不矯飾。如第五段的「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段話,把濟南冬季水溫適宜,綠萍、水藻之類水生植物長勢良好的情況生動真切地描繪出來,語言是那麼清新朴實,就好像拉家常似的,讀起來琅琅上口,絲毫沒有故作高深之態。同時,作者在遣詞造句上非常講究,值得我們仔細玩味。比如同樣是寫雪,落在樹尖上是「頂」,落在山尖上是「鑲」,山坡上的則用「穿」,山腰上的則是「露」,既符合各自的特點,又避免了用詞的重復。特別是「卧」字的使用,說「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兩個「卧」字,既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又巧妙地照應了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著」,真的有一字傳神之效。此外,文中還使用了不少兒化詞語,如「缺著點口兒」,「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黃」,「被風兒吹動」,「天兒越晴」「在水裡照個影兒」等,表現了北京口語的特色。
關於練習
一、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這一題主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的。
從三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先通過對比,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贊揚濟南是個「寶地」。然後寫濟南的山,由濟南的地理環境想像小山充滿溫情,再寫到雪後的山景等。最後寫濟南的水,寫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滿贊美之意。
二、揣摩下列語句,說說劃線的詞語好在哪裡。
1.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無情物,作者卻說它們「睡著」,還能被春風「喚醒」,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這一個老城寫活了。
2.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著一「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
3.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
兩個「卧」字,與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著」相照應,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
4.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三字將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樣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仍然充滿著春意。
三、精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然後把這段文字背誦下來。
這一題主要訓練學生精讀文章的能力,讓他們自己發現美,理解美的所在。
這一段寫雪後的小山,有很多准確生動的語句。如「看吧」一語,好像把讀者置身於作者的情境中,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又如不說樹尖上落滿了雪,而說「頂著一髻兒白花」,緊跟著又比作「日本看護婦」,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詩情畫意。又如寫薄雪「害羞」的情態,寫露出「粉色」容顏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們嬌美的情態和小山秀麗的景色。
四、閱讀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語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這一題主要是積累語言材料,由學生自由完成。
教學建議
一、這是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先朗讀幾遍,或者聽朗讀錄音。朗讀時注意下邊的字詞和思考題。
注音:濟(jǐ)南 倫敦(dūn) 鑲(xiāng) 寬敞(chǎng)
水藻(zǎo) 貯(zhù)蓄
解詞:設若:假若
水墨畫: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思考題:
1.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你讀了課文,是不是覺得濟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說,是「暖和安適」的?為什麼?
二、教學本文,可以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首先歸納一下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弄清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特點的,其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在大體了解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可結合練習二,讓學生明白作者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是怎樣精心選詞造句的。然後老師和學生一起仔細研讀寫雪後小山的一段,看看語言運用好在哪裡。
三、結合課文,選取適當的例子,進一步講講比喻和擬人的知識。可以採用替換法,將使用了修辭方法的語句改為一般的表達,比較一下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教學時可選用下邊的例子:
第一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第二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第三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四、教學本文,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前一課學了《春》,學生對描寫景物運用生動的詞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有所體會。閱讀這篇課文,宜引導學生自己理解,並可做些提示:寫景的文章從形式上看是寫外界環境,而實際上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絕不是東一個比喻,西一個擬人,或使用一些華麗的辭藻堆積而成的。課文《春》和《濟南的冬天》,都做到了景與情的緊密結合,寫出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五、教學時,可預先將練習四的練筆布置給學生,讓他們邊學課文,邊加深對這個寫作特點的理解,同時,也可有意識地積累合適的材料,為最後完成短文做好充分的准備。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同志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20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1966年去世,終年67歲。現有《老舍文集》行世。
二、《濟南的冬天》的出處及創作時間
老舍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據老舍夫人胡青回憶,老捨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為一系列直接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第一節《濟南的馬車》、第二節《濟南偽洋車》、第三節《濟南的大蔥》、第四節《濟南的秋天》、第六節《齊大的校園》、第七節是全文的結語),發表在《齊大月刊》歐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雖系節選,但能獨立成篇。
10. 課外閱讀答案
1、自己現在的狀況怕嚇到女兒。
2、心疼女兒失去媽媽太久已經忘記了母親的樣子,欣慰是覺得女兒忘記了母親的樣子自己再給她找一個媽媽她應該不會知道。
3、有兩層含義:一是大人瞞著小女孩母親生病及過世的消息,二是小女孩知道母親去世的消息後以為自己的父親不知道於是決定瞞著父親。
4、都為別人著想,很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