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張承志中短篇小說選

張承志中短篇小說選

發布時間:2021-03-16 01:20:44

1. 建國初期有什麼優秀的中短篇小說

阿城:《棋王》、《遍地風流》
莫言:《透明的紅蘿卜》《紅高梁內》
史鐵生:《我容的遙遠的清平灣》
劉恆:《伏羲伏羲》
王小波《革命時期的愛情》
汪曾祺:《受戒》
余華:《現實一種》
賈平凹:《天狗》
王安憶:《小鮑庄》《叔叔的故事》、《我愛彼爾》
鐵凝:《哦,香雪》、《對面》
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
何立偉:《白色鳥》
方方:《風景》
馬原:《錯誤》
格非:《迷舟》
蘇童:《妻妾成群》
王朔:《動物兇猛》
池莉:《煩惱人生》
殘雪:《山上的小屋》
張承志:《黑駿馬》
劉震雲:《一地雞毛》
遲子建:《逝川》
葉兆言:《艷歌》
韓少功:《爸爸爸》
陳染:《私人生活》
張賢亮:《綠化樹》
畢淑敏:《女人之約》
北村:《瑪卓的愛情》
朱文:《我愛美元》

2. 張承志的哪些作品分別獲得什麼獎項

第一篇小說《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獲得了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中篇小說《阿勒克足球》獲得《十月》第一次文學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
其中《黑駿馬》、《北方的河》分獲1981—1982和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敬重與惜別—致日本》、《鮮花的廢墟---安達盧斯紀行》 獲得朱自清散文獎(2010)

我知道的就是這些了,但是不論獲獎與否,張承志是我心裡最好的作家之一。

3. 張承志作品精選的作者簡介

張承志,男,生於北京,原籍山東濟南。1968年畢業於清華附中,赴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插隊當牧民。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歷史學碩士。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海軍政治部創作室、日本愛知大學等處任職。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主要作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一冊山河》、《誰是勝者》、《文明的門》、《心靈史》等。作品多次獲全國中、短篇小說獎及少數民族文學獎。

4. 張承志都有什麼著名的書

內容提要
本書精選了張承志的四部小說和部分散文作品,其中有著名的《黑駿馬》和《北方的河》。《黑駿馬》以遼闊壯美的大草原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駿馬》為主線,描寫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寶力格的成長歷程,描寫了他和索米婭的愛情悲劇。小說以舒緩的節奏,優美的筆法,再現了草原民族的風俗人情。《北方的河》是他繼《黑駿馬》之後的又一部成功之作。作品曾獲1984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中篇創作獎,小說幾乎沒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識流向構成情節的,語言優美、流利,通篇就是一首抒情詩,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雄渾、壯闊、絢麗的「北方的河」。
[編輯本段]編輯推薦
對於正義的態度,對於世界的看法,人會因品質和血性的不同,導致筆下的分歧。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不能這么簡單地爛光丟凈。管別人呢,我要用我的篇章反復地為烈士傳統招魂,為美的精神製造哪怕是微弱的回聲。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張承志,男,生於北京,原籍山東濟南。1968年畢業於清華附中,赴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插隊當牧民。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歷史學碩士。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海軍政治部創作室、日本愛知大學等處任職。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主要作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一冊山河》、《誰是勝者》、《文明的門》、《心靈史》等。作品多次獲全國中、短篇小說獎及少數民族文學獎。
[編輯本段]目錄
小說
黃泥小屋
北方的河
西省暗殺考
黑駿馬
散文
荒蕪英雄路
夏台之戀
真正的人是x
北方女人的印象
清潔的精神
粗飲茶
音樂履歷
無援的思想
撕名片的方法
火焰山小考
墨濃時驚無語
二十八年的額吉
波斯的禮物
面紗隨筆
一冊山河
魯迅路口
附錄
作者簡介
張承志著作目錄
[編輯本段]書摘
書摘
無論是隨上定遠營那邊沙漠里下來的駱駝,順著黃河再穿過那片銀灰的
鹼灘,最後瞄準了固原的青磚老城;或是踏上凍硬在洮河彎子上的白蒙蒙的
冰橋,然後朝著岷山或是更遠的碾伯大通;若是你偏離了平坦的官道,沿著
旱裂的禿禿黃土峁子轉繞起來,若是你走上了那一帶受苦的莊稼穆斯林慣走
的山縫小道,就再也望不上個青山綠水了。那些山道上的行人好像不喜歡寬
寬硬硬的大路,他們總是繞著山邊、順著水邊、貼著城邊,躲開州府的喧囂
和人群的熱鬧,在那些烤得焦乾的荒山縫里尋路走。慢慢地,只要一提起這
「三邊」,有些老年人就會抬起頭來,揚起眼眉,現出一種半像猜疑半像知
底的神色來。哦,往那搭——那些老人指點著一片黃黃的連山。那是回回們
走的道么,走那搭就對啦。說罷,他們就垂下了眼皮。
於是,駱駝蹄子走腫了,聳著的駝峰干癟了,搭在肩頭上的絨線馬褡子
磨爛了,臉皮和眼角變得糙硬了。鼻孔里頭塞堵著黃土塵灰,手上臂上不知
怎麼劃著橫豎的血口子,甩掉穿爛了的鞋,兩只腳從腳脖脖到小趾頭都結上
了硬硬的鱗甲。
那條石渣渣、黃膠泥的小路呢,還遠遠地朝著荒山深處慢慢伸著。
若是在山風呼嘯的冬三月,順著這種「三邊」道,人漸漸就給遮天漫地
的砂子風打暈了。臉上凍起了膿泡,顴骨上結了兩塊紫紅的硬痂,人變得軟
了,沒有誰再自吹是好漢硬種了。土崖崖邊上見著個坑坎,一骨碌蹲進去,
再也不敢把頭伸進上面嗷嗷吼的風里。可是蹲著蹲著又害了怕:黃砂土一陣
陣地給風裹著砸下來,半截身子已經給砂埋啦。那時人心就慌了。自打從定
遠營、從包頭旅棧、從蘭州城關出來,人心第一次慌了。
那時人會急急地蹦起來,下死力拉扯駱駝。駱駝嗚嗚哭著,賴在崖坎坎
里不起身。後來鼻繩拉豁了駱駝鼻子,黃蒙蒙灰漫漫的世界裡看見了殷紅的
血。人掙出他壯漢的力氣,爬上崖坎,想找個什麼。找什麼呢?村莊還是客
店?他自己也不知道。四下里只有狂暴的颶風在掠劫著飛奔,只有一陣模糊
一陣清晰的那綿綿茫茫的黃山頭。那黃山頭起伏不斷,一伏一盪,在這旅人
的四麵包圍著、駕著狂風劇烈搖晃,像是一派黃濁的、突然間活了的怒海。
到了這種時候,人心就失去了掩護。原來被凍僵的肌骨護住的那顆咚咚
跳的心,此刻猛地灌進了寒冷。人害怕了。他迷了路,失了道。駝鼻子豁了
,他只剩下兩條凍傷的細腿,他
……

5. 張承志的主要作品

短篇小說
《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
《刻在心上的名字》
《鎖兒罕·失刺》
《輝煌的波馬》
《北望長城外》
《胡塗亂抹》
《美麗瞬間》
《凝固火焰》
《九座宮殿》
《雪路》
《晚潮》
《綠夜》
《頂峰》
《大坂》
《春天》
《戈壁》
《老橋》
《靜時》
《青草》
中篇小說
《北方的河》
《黑駿馬》
《黃泥小屋》
《阿勒克足球》
《西省暗殺考》
長篇小說
《心靈史》
《金牧場》
散文隨筆
《綠風土》 (1989年)
《荒蕪英雄路》 (1994年)
《清潔的精神》 (1996年)
《牧人筆記》 (1996年)
《鞍與筆》 (1998年)
《以筆為旗》 (1999年)
《一冊山河》 (2001年)
《誰是勝者》 (2002年)
《鮮花的廢墟——安達盧斯紀行》 (2005年)
《聾子的耳朵》 (2007年)
《敬重與惜別——致日本》 (2009年)
《你的微笑》 (2010年)
《塗畫的旅程》 (2011年)
《相約來世:心的新疆》(2013)

6. 張承志全部小說

短篇小說
《輝煌的波馬》
《北望長城外》
《胡塗亂抹》
《美麗瞬間》
《凝固火焰回》
《九答座宮殿》
《雪路》
《晚潮》
《綠夜》
《頂峰》
《大坂》
《春天》
中篇小說
《北方的河》
《黑駿馬》
長篇小說
《心靈史》
《西省暗殺考》
散文隨筆
《綠風土》 (1989年)
《荒蕪英雄路》 (1994年)
《清潔的精神》 (1996年)
《牧人筆記》 (1996年)
《鞍與筆》 (1998年)
《以筆為旗》 (1999年)
《一冊山河》 (2001年)
《誰是勝者》 (2002年)
《鮮花的廢墟——安達盧斯紀行》 (2005年)
《聾子的耳朵》 (2007年)
《敬重與惜別——致日本》 (2009年)
《你的微笑》 (2010年)

7. 有什麼好看的短篇小說推薦

親可以在網路上搜搜——「七苦答眾網友親」,直接點進去就可以了,《黯傷連城》的作者七苦奉上了兩個悲情短篇,一個是寫郭襄的,看完之後平生第一次覺得《神鵰俠侶》中最悲慘的人就是郭襄和何足道了,以前竟然不覺得,真的好慘,何足道死得好悲傷好悲傷。。。。。。第二個風格有點像張愛玲,現代的,字字璣珠,看到付痕最後的那句「 他說,梁陽,四十八歲,我老了,再耗不起生命,再要不起等待。唯願你此生靜好,歲月無殤!」我哭了。。。。。。虐心虐肺的,悲!!!

8. 張承志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張承志,生於1948年,回族,山東濟南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阿勒克足球》,中篇小說《黑駿馬》、《北方的河》等。中篇小說《北方的河》是張承志的代表作品,發表於《十月》1984年第1期,曾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9. 張承志作品的經典文段

張承志作品

1.自由職業作家
男,回族,筆名:張錄山,1948年生於北京。原籍山東濟南市。曾供職於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海軍創作室、日本愛知大學等處。現為自由職業作家。1978年開始筆耕。曾獲第一屆全國短篇小說獎,第二、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及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已出版著作30餘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義氣質」著稱。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心靈史》、《金牧場》。中篇小說《北方的河》、《黑駿馬》、《西省暗殺考》,短篇小說《雪路》、《晚潮》、《輝煌的波馬》、《北望長城外》、《胡塗亂抹》、《大坂》、《頂峰》、《美麗瞬間》等,散文有《清潔的精神》等。其中1991年出版的《心靈史》,描寫西北哲合忍耶人苦難的信仰歷程,有評論認為是當代文壇少見的「尋找精神價值,向世俗挑戰的旗幟」。近作有2005 年出版的游記《鮮花的廢墟:安達盧斯紀行》,散文集《聾子的耳朵》,河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出版。
1967年清華附中畢業到內蒙古烏珠穆沁旗插隊當牧師,在那裡度過了四年。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1981年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主要進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在蒙古歷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果,在小說創作上也是碩果累累。
初作是蒙文詩《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說《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並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榮譽獎。中篇小說《阿勒克足球》獲第一屆《十月》文學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黑駿馬》獲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春天》獲1983年北京文學獎。《北方的河》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7年出版長篇小說《金牧場》。

張承志:魯迅之後最偉大的理想主義作家

我身上的某種氣質讓我難以融入這個時代、這座城市難以融入勢利的文人學士們中間去一九八九年我進入北京大學這座最高學府的時候有人說我是一個天生的解構主義者理解張承志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尷尬的難題多少年來我一直抗拒著他始終迴避著他在張承志極力要成為一個強者的時候我一直在追求成為一個弱者也有人讀出了我的文字中間迥異於張承志的不屈不撓的反諷二〇〇五年當我突然面對可怕的處境面對知識、道德和智慧的破產身體和精神徹底崩潰的時候我終於明白我一直在迴避和拒絕的實際上是與我自己相關的某些元素在許多年以後我終於開始正視張承志開辟的文學道路張承志和魯迅是二十世紀兩位交相輝映的文學大師和真的勇士不僅在對待文學的態度上而且在社會時代的處境上他們兩人都極為相似更重要的是他們最終同樣因為直面慘淡的人生而放棄了虛構性的文學創作

張承志是新時期文學中性格最鮮明、立場最堅定、風格最極端的作家他既不斷地尋求突破又始終堅定不移他在《語言憧憬》中說我是一位從未向潮流投降的作家我是一名至多兩年就超越一次自己的作家我是一名無法克制自己渴求創造的血性的作家張承志在《生命如流》中曾經自述別人創造的是一些作品我創造的是一個作家張承志構成了新時期文學中一個巨大的存在他以一個人平衡了整個時代我們誰都不會想到張承志是一位北京作家老舍曾經說北平除了風沒有硬東西北京接受一切張承志卻與他生長的這座城市以及當代文壇構成了巨大的反差他對這座一代又一代被征服和耍貧嘴的城市沒有絲毫的親近和好感

從一九七八年發表的《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一開始張承志便以一種強烈的理想精神鮮明地區別於當時傷痕文學的時尚王蒙稱他是最後一個理想主義者王安憶在《孤旅的形式》中指出張承志的寫作是表達心靈草原上的黑駿馬蒙古額吉北方河流金牧場疲憊的搖滾歌手哲合忍耶都是他心靈的替代物朱偉指出張承志的夢境離不開兩個極富象徵性的意象一個是駿馬一個是大坂這兩個意象都連接著英雄駿馬和大坂結合在一起是一條英雄的道路中國古代有誇父逐日的神話傳說而張承志的創作始終包含著一個尋找的模式

《黑駿馬》體現了張承志典型的尋找的主題和敘事模式小說敘述了主人公白音寶力格騎著黑駿馬尋找昔日戀人索米婭的故事白音寶力格和索米婭由奶奶撫養成人他們青梅竹馬產生了自然、純真、美麗的愛情白音寶力格外出學習時索米婭遭到了黃毛希拉的姦汙白音寶力格無法忍受索米婭和奶奶對於這件事情逆來順受的態度憤而出走當九年以後白音寶力格重返草原的時候奶奶已經去世索米婭也遠嫁他鄉白音寶力格騎著當年他和索米婭養大的黑駿馬四處尋找索米婭古歌《黑駿馬》所吟唱的是一個哥哥騎著一匹美麗絕倫的黑駿馬跋涉著迢迢的路程穿越了茫茫的草原去尋找他的妹妹的故事周而復始、低回不盡的蒙古古歌《鋼嘎·哈拉》控制著敘述和抒情的節奏賦予小說獨特的樂感小說中美好的理想與殘忍的現實之間構成了尖銳的沖突現代的愛情悲劇與古老的歌謠遙相呼應古歌用不是來結束尋找鑄成了無窮的感傷意境充滿了復雜的人生感悟

一九八七年長篇小說《金牧場》出版張承志在《注釋的前言思想重復的含義》中對這部長篇小說的內容和形式做了如下說明《金牧場》一書的結構是用七十年代初的口吻描寫一次知識青年和牧民的大遷徙同時描寫知識青年的種種在這個部分里插入對紅衛兵時代長征的回憶和思考全書的這一半用表示蒙古草原的M為標號另一半是用八十年代的在國外求學的青年的口吻描寫一個解讀古文獻的研究過程以及異國感受;同時插入對西方國家六十年代學生運動、前衛藝術的思考和對中國邊疆的心情書的這一半用表示日本的J為標號書的兩半兩條線始終並行對照

這樣兩線和其中的回憶獨白概括了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種種最重大的事件及其思考內容涉及知識青年的插隊、紅衛兵運動的內省、青年走進社會底層的長征與歷史上由工農紅軍實現的長征、信仰和邊疆山河給人的教育、世界的不義和正義、國家和革命、藝術與變形、理想主義與青春精神……企圖包含的太多了

小說主人公是一位身在異國的歷史學者在物質高度發達的日本東京與環境格格不入他正在譯釋一部記載著一個少數民族的英雄們以生命和犧牲為代價去尋找理想的天國的古代文獻《黃金牧地》他曾經作為紅衛兵憑著一腔熱血、理想、信仰和激情重走長征路後來又寫血書上山下鄉《金牧場》採用了結構主義方式以巨大廣闊的時空以多聲部的形式構成了張承志作品反復表現的尋找主題小說把不同時代、民族尋找理想天國的歷程結合為雄渾輝煌的交響表達了他對於自由、正義、理想、青春和反叛的執著追求和深情禮贊正如作者所言這部作品涉及了紅衛兵運動等許多重大事件和問題是張承志一部帶有總結性質的作品是他對於青春、浪漫的最後傾訴同時也是他進入哲合忍耶世界的關口

在《心靈史》代前言《走進大西北之前》中張承志將自己一九八四年冬進入大西北視為一種神意他強調同西海固的遭遇所導致的脫胎換骨的改變這一時期他先後創作了《殘月》、《黃泥小屋》、《西省暗殺考》、《心靈史》等一批反映回族歷史、生活的作品他震驚於黃土高原惡劣艱難的生存環境以及這個民族為精神信仰所付出的慘重犧牲

一九九一年出版的《心靈史》是一部令人震驚的奇書和空前的巨著這部書是敘事和抒情、啟示錄和詩篇、史詩和抒情詩的統一和融合它本質上是詩但採取的是一種歷史的形式它既是個人的又是民族的它既是敘事又是抒情既是歷史又是文學同時也是哲學和宗教張承志自己宣稱這部書是我文學的最高峰張承志無視寫作的一切傳統畛域他的寫作打破了同時也溝通了不同的領域他以此重新面對什麼是文學這一問題重新思考形式和書的含義重新建立寫作與讀者的關系他在這樣一種寫作和思考中把一切問題推到根本上

張承志是一個回族作家同時是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的兒子他在《美則生失美則死》的訪談中說中國的回民是被中國文化養育的貧窮的兒子他們所代表是一種信仰的中國人他們用自己的犧牲為母親貢獻了新鮮血液只要這種信仰精神堅持於回民遲早會以某種形式使中國文明豐富他在《歲末總結》中宣告我雖然屢屢以反叛中國式的文化為榮但在列強及它們的幫凶要不義地消滅中國時我獨自為中國應戰不僅如此用胡風的一個詞來說他的寫作是與中國當下的社會現實和文化處境的搏鬥他對於回族和哲合忍耶歷史的關注是他一以貫之的反抗強權和關懷弱者的原則的體現在反抗外國帝國主義的同時他沒有忽略內部各種壓迫關系哲合忍耶對於張承志來說是一種啟示一種依靠一種資源一種力量他在《撕名片的方法》中寫道今天我重視自己的特殊性背靠著『哲合忍耶』——我開始急速地自尊這是我要求中國文化接受的一個外來語措詞盡管它誕生於中國母體之中……我輸入的是一種烈性的血是一種義是一種信是一種叛逆的和堅守的素質他對哲合忍耶和回族歷史的書寫超出了狹隘的族群意義而上升為一種普遍的自由、人道和正義的追尋張承志在《風雨讀書聲》的訪談中曾經這樣談論《心靈史》它描寫的和它經受的一切都是最中國式的至於我無非是接受了百姓的委託為他們執筆寫了他們的一部歷史這無非顯示了我的氣質和道路——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定要找到與底層民眾結合的方式張承志將整個寫作過程看做是對於自由的理想對於真正的人道的尋找我以我的形式一直企圖尋找一種真正的人道主義(《心靈史·聖徙出世了》)我將告訴你們哲合忍耶的故事其實正是你們追求理想、追求人道主義和心靈自由的一種啟示他把哲合忍耶看做是這種人道主義的載體哲合忍耶是中國勞苦底層是一個犧牲者集團是堅守心靈的人民是一種窮人宗教是從人民中間提煉出來的基本原理這里含有人、做人、人的境遇、人的心靈世界和包圍人的社會、人性和人道這里有一片會使你感動的、人的光輝(《心靈史·走進大西北》)在中國只有在這里才有關於心靈和人道的學理(《心靈史·十八鳥兒出雲南》)他指出人人性人道人心這一切在中國應當通過另外的途徑去發現我不信任現代中國的知識界太重要太本質的認識至少要在相應的天地中形成真知灼見永遠不會是下賤膚淺的老鴉叫它需要一片風土、一種歷史、一群真正能為我啟蒙的老師還需要克麥提為我降臨才能夠被我發掘出來(《心靈史·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張承志的人道主義是與被壓迫、被殺戮的底層人民的結合這是對被壓迫者的心靈歷史的認同是對於壓迫者、統治者和官方歷史的大舉破壞和大膽挑戰我漸漸懂了我是為一種異端的美而吸引他把宗教的爾麥里感覺成了朝著歷代統治的示威哲合忍耶的魅力在於它是一種最徹底的異端是不可屈服的自由和輝煌的美(《心靈史·儀禮》)(《心靈史·光明》)哲合忍耶教派在與專制國家在與國家這種巨型怪物這種恐怖機器的對抗中爆發出來了最強大的力量和最強烈的美感一切宗教的和人道的火花都被他們擊打出來了(《心靈史·追隨者》)張承志通過對於歷史的重新書寫通過接近底層通過對於被壓迫者的心靈的歷史的追蹤尋找著真正的人道他在贈送給楊懷中《老橋》一書時題寫了如下宣言讓歷史就這樣把重負壓上肩吧我們要推翻一種偽歷史讓我們就這樣把自己趕向艱辛吧這艱辛中會有輝煌的意義從根本上來說張承志的《心靈史》和韓少功的《馬橋詞典》應當放在尋根文學的脈絡上來加以理解張承志和韓少功沿著尋根文學的軌跡與現化代的主流價值分道揚鑣一步一步地走向邊緣和深入底層張承志表現了對於統治階級強烈的不信任統治階級和御用文人無法真正理解歷史他們缺乏對於人的心靈力量的想像力因此也不能獲得秘密而歷史從來只是秘史;對於那些缺乏人道和低能的文人墨客世界不會讓他們窺見真相(《心靈史·黑視野》)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張承志主要選擇了散文這種釋放方式他說如今我對小說這形式已經幾近放棄……我更喜歡追求思想及其樸素的表達;喜歡摒棄迂迴和編造喜歡把發現和認識、論文和學術都直接寫入隨心所欲的散文之中朱蘇進在《分享張承志》一文中描述張承志的創作風格時說他的許多篇章既是猛葯又是美文在新奇意境和鏗鏘樂感中簇涌著采自大地的野草般思想他的作品個性極度張揚鋒是鋒刃是刃經常戳得人心靈不寧痛字當頭快在其中張承志的散文反映了九十年代中國文壇的急劇瓦解和分裂這個時代急劇的墮落提純了張承志同時在某種意義上也付出極端、單調和疲憊的代價張承志意識到魯迅以筆為旗的的痛苦他在《美則生失美則死》中吐露當同時代的文學家寫出一部部文學性的鴻篇巨制時他不得不以一篇篇雜文為投槍匕首進入戰斗其實我是為魯迅先生遺憾的然則那也是他的必然他在《以筆為旗》中對無情無義的文學界及其所謂純文學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張承志產生了一種自覺從而與中國文壇徹底決裂按照他在《離別西海固》中的敘述早在一九八四年他便與中國文學的主流分道揚鑣徹底決裂了在一九八四年冬日的西海固深處我遠遠地離開了中國文化人的團伙他們在跳舞我們在上墳

一九九三年他發表著名的《清潔的精神》抗議今天泛濫的不義、庸俗和無恥通過古代許由等人追求正義和清潔的故事追尋潔與恥尚沒有淪滅的時代他不斷地從歷史中去尋找抵抗的力量這種資源包括哲合忍耶教派、《史記·刺客列傳》、魯迅、屈原等等他要尋找自己的類自己的參照自己的血統魯迅成為他思想和反抗的重要資源成為他反復書寫和禮贊的對象他在《靜夜功課》中說墨書者我冥冥中信任的只有魯迅他在《清潔的精神》中這樣勾畫了魯迅的形象所謂魯迅就是被腐朽的勢力尤其是被他即使死也『一個都不想饒恕』的智識階級、即中國知識分子的前一輩們逼得一步步完成自我並瀕臨無助的絕境的思想家和藝術家他在《再致先生書》中指出魯迅象徵著一種不簽訂和約的、與權力的不休止爭斗他對魯迅的閱讀和理解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魯迅研究他用最文學的方式接近魯迅這是用文學的巫術招魂

理解張承志有幾個重要的詞美、正義、自由、人民特別是在今天被污名化了的恐怖主義恐怖主義這個被當代西方意識形態極盡污辱之能事的詞通過張承志的書寫和磨洗重新恢復和煥發了原始正義的光輝和驚心動魄的美他在《清潔的精神》中稱贊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是中國古代散文之最美得魅人他稱贊《史記·刺客列傳》提煉了中國的烈士精神他誓言我要用我的篇章反復地為烈士傳統招魂為美的精神製造哪怕是微弱的回聲他將荊軻刺秦的故事稱為古代中國勇敢行為和清潔精神的集大成是弱者的正義和烈性的象徵一種失敗者的最終抵抗形式因此沒有什麼恐怖主義只有無助的人絕望的戰斗恐怖主義是一種失敗的政治是一種極其純粹的倫理的美學的反抗張承志和張藝謀是藝術上的兩個王者當張藝謀對權力和體制全面認同與臣服越來越作為中國形象大紅大紫地走向全球化的商業舞台的中心的時候那個從新時期一同出發的張承志旗幟鮮明地走向了邊緣和底層走向了沒有歷史的歷史走向了人民的文學張承志在《心靈史·窮人宗教》中宣稱我偏執地堅持中國的一切都應該記著窮人記著窮苦的人民

張承志的偏激和極端從根本上來自於紅衛兵的無政府主義思想無政府主義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和烏托邦沖動是對於令人窒息的現代性的激昂抗議表現為極端的反體制精神他在《三份沒有印在書的序言》中聲稱他在《紅衛兵時代》一書中為六十年代為他自己所創造的紅衛兵這個詞為紅衛兵運動的青春和叛逆性質為紅衛兵的反體制形象進行了堅決的贊頌他指出官對於人道來說是最下賤的存在(《心靈史·人民的暴力主義》)哲合忍耶可以放棄暴力但絕不放棄自己對於官府的異端感永不近官永不信官這種心緒後來成了哲合忍耶的一種氣質(《心靈史·進蘭州》)張承志在《心靈史》中宣稱人民造反人民反叛的暴力是統治者的天罰的形式(《心靈史·入海口》)張承志一直歌頌和贊揚具有強烈的道德烏托邦傾向的密謀和暗殺以及另一個極端——道德感化他贊頌犧牲之美(《心靈史·入海口》)犧牲是最美的事情(《心靈史·董志塬》)

張承志在《南國探訪》中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一個古怪的時代豪富和赤貧饜足和飢饉腦滿腸肥和瘦骨嶙峋摩天樓和貧民窟——總之一切對立和差別、正義和背義都將在這個隆隆來臨的時代並立共存他在《中原迷茫》中指出我們需要面對著屈辱的歷史殘暴的權勢苦難的人民卑污的智識階級轟轟烈烈的脫軌的漫長的二十世紀在一九七九年匆匆結束了張承志一直心儀於六十年代這個反體制的極端年代這個激情的年年、脫軌的年代這構成了理解張承志的核心造反反特權反體制反對一切的壓迫和不義張承志在《風雨讀書聲》的訪談中談論《心靈史》的精神譜系的時候說我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了我對六十年代的懺悔與堅持對體制和異化的大聲抗議六十年代的紅衛兵以及西方的造反運動都是與青春和叛逆聯系在一起的在他們的不會是紅色也許是天藍色的旗子上我希望有一開始就有人心、人道對人的尊重;一開始就有底層、窮人、正義一開始就有叛亂、選擇、青春、反體制的底色張承志以一個人填寫了巨大的空白張承志的寫作使人民、革命、底層這些詞語得到了昭雪和拯救同時也使自由、人道和美以及民間等概念的內涵得到了真正的確認他以具有廣闊深厚的歷史空間的大西北為根據地以中國最廣大的底層人民為依據背對著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城市繁華張承志背對著中國知識界背對著盛世寫作面對著全球化和日益野蠻化的世界寫作當有人責難張承志是反智主義的時候我們應該辨正作為一位英勇的學者和作家張承志只不過是拒絕在當代中國知識分子中間流行的常識他不過是在組織另一種秘密的知識發掘地下的歷史;同時他在指示另一種人性構建另一種社會理想他在呼喚美的人性、人心、人道和真的和平正如《心靈史》中船廠太爺馬達天石破天驚的話語你已經有了知識了——你千萬不要把你的知識的光芒熄滅而使你自己墜回黑暗

在外國作家中張承志反復提起梅里美和三島由紀夫他始終是一個極端的帶有唯美主義傾向的浪漫主義作家當資本主義以貿易將地球變成世界將整個世界簡化為交換價值納入到自私自利的交換的時候浪漫主義最早樹立起了反抗現代文明的叛幟它以文學的武器以審美的割據對交換價值和商業文明進行絕望的反抗這種絕望的反抗產生了純藝術以至唯美主義當資本主義對交換價值進行神化的時候它對審美進行神化當資本主義對商品進行神化的時候它對藝術進行神化當資本主義進行全球征服的時候浪漫主義起義和獨立在自己的藝術王國上空高高地飄揚起美的旗幟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是反工業化、反世俗化、反現代性的第一聲鳴鏑而張承志則是中國浪漫主義一個悲壯的奇跡。

10. 急求張承志小說<<黑駿馬>>中白音寶力格的鑒賞分析

我覺得有一種失意的感覺
有點像作者自己
可以再張承志的貼吧里有答案

閱讀全文

與張承志中短篇小說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生之從遮天世界的小說 瀏覽:997
不小心撩彎了億萬首席免費小說 瀏覽:204
什麼是大魔王寫的小說下載 瀏覽:980
大愛晚成黎曉曼小說txt 瀏覽:91
絲襪變裝小說閱讀 瀏覽:661
txt小說免費下載全本百度雲 瀏覽:775
小說怎樣寫故事 瀏覽:734
澳門風雲系統小說 瀏覽:802
小三幫女主逃跑總裁小說 瀏覽:756
一個新手想寫小說賺錢 瀏覽:707
有炮姐的穿越小說 瀏覽:470
小說人物叫林寒 瀏覽:218
怎麼樣寫小說才好看嗎 瀏覽:903
小說言情污污的片段 瀏覽:412
玄幻小說主角推倒皇後 瀏覽:967
有哪些好看的網路言情小說 瀏覽:57
高甜小說推薦短篇 瀏覽:708
重生歐美貴族的小說 瀏覽:578
有聲小說關於軍閥 瀏覽:354
三家巷小說男女主人公是誰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