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契訶夫小說選都讀書筆記,500字以上。
《一個文官的死》是契科夫早期的一部作品。顧名思義,故事是從一個俄國文官生前的最後幾天開始展開,以時間軸為順序展開鋪墊,並在結尾處以該文官切爾維亞科夫的死,達到最高潮。整篇文章短小精悍,環環相扣。足以彰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深厚功力。在這里,我要不自量力地當一會「福爾摩斯」,從一切表象入手,一步步深入,最終找到殺害「蛆蟲」的真凶!從案發現場來看,這似乎是一起自然猝死事件。並且從醫學上的解釋來看,似乎也支持這以觀點。可就在這一結論提出的同時,有人發現「蛆蟲」在死前曾和一個名叫布里茲扎洛布的交通部文職將軍聯系緊密,而且種種跡象表明,他們之間接下了「梁子」。所以,這個案子由猝死變成了謀殺,而且兇手就是布里茲扎洛布。事已至此,就該結案抓人了,可法律這個東西是講究證據的,布里茲扎洛布的**證據始終無法找到。這案子又陷入了僵局,除少數人仍死咬布里茲扎洛布外,其他人都已經失去了耐心與繼續下去的勇氣。不過這個「懸案」在我眼裡,很簡單。首先,這是一起謀殺案,其次兇手絕不是布里茲扎洛布!甚至可以說,他和「蛆蟲」的死一點兒關系也沒有。原因很簡單:他們之間的矛盾根本微不足道,從作為一名文職將軍的布里茲扎洛布的言行來看,我斷定他對於「蛆蟲」在戲院的冒犯根本沒往心裡去。就連他對切爾維亞科夫(蛆蟲)所發的火,也並不是對切爾維亞科夫在戲院冒犯自己的記恨,更不像某些希望「快些」結案的人所說的那樣——他是一個強者,所以對於處於弱勢地位的「蛆蟲」倨傲專橫,最終導致了「蛆蟲」走向死亡。試想一下,倘若有人無意間冒犯了您,並一再向您道歉,以至於影響了您的正常生活,想必您也會發火吧……所以,布里茲扎洛布僅僅是碰巧被牽扯進來的,他是無辜的。那麼,**兇手又是誰呢?答案是沙皇、沙皇的專制統治、黑暗的社會環境……說得簡單些就是封建思想。被這玩意兒殺害的可不止一條生命,它也不止在一個國家作案。對於它,各國人民似乎都缺少行之有效的手段,只能任由它繼續「逍遙法外」。這里肯定有人會替他辯護,因為在整個案件中,它並沒有露面。但是,無數的鐵證能說清它的所作所為;正是它讓「蛆蟲」患上了一種隱形病,從而病發猝死。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他看見冒犯的是文職將軍前後截然不同的神態。原因正是「兇手」讓他患上了封建等級觀的頑疾,從而在將軍發火之後心理崩潰,猝死。現在,只剩下追捕兇手了,然而我三千餘年古國古德中華大地,卻是兇手勢力最大的地方,並且很多人生活在它的淫威之下。當然,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庇護它。君不見有些人趨權附勢,有些人任人唯親,有些人大搞等級政治,以官階來定態度。究其願意,全是封建思想在人們心裡種下的頑疾。古時,帝王為了鞏固統治人民,提出了封建等級思想觀點,實行文化高壓,使人民樹立封建道德觀,加之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使得民眾變得麻木,安於現狀。我佩服那個提出「王侯將相寧有中乎?」的人,但倘若不是那場把他們逼上絕路的大雨,我想他們很難會去想打破這種等級觀念,自古「官大一級壓死人」就更不必說皇帝了,而封建思想也順應著時代的需要而在不斷發展。從「君權神授」到「忠高於孝」封建思想對人們的控制逐步達到了頂峰。1911年,孫中山先生僅僅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1919年,魯迅先生等人領導的「新文化」在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帶領下開始向封建思想進攻。可三千餘年的經營早已讓封建思想深深地植入中華民族的潛意識當中,去之又豈是一日之功!如今的社會環境正在促進封建思想的瓦解,但我們也應看到,官僚作風等問題的存在。不過,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封建思想——殺害「蛆蟲」與其它很多人的兇手,終將被「正法」!我想,只有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才正真地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務。《契科夫短篇小說精選》,一本給予人深思的書。契科夫用他犀利的文筆描繪了十九世紀沙皇俄國底層人民的心酸生活。他的目光是銳利而獨到的。高爾基形容契科夫的作品:內容比文字多得多。正是如此,不像古典小說歌頌偉大的人物、浪漫的事跡,契科夫的短篇小說只是寫小人物的生活。個中心酸,待我一一揭曉。《變色龍》是名篇之一,被選進了中學教材。內容不需我多說了。故事圍繞小狗是否是將軍家的展開,思維十分靈活、跳躍的警官在各種態度間變化莫測。讀者不難從中看出「打狗要看主人」這一古老的道理。若是「貴人」家裡的寵物,那定是比普通民眾精貴的多了。通過滑稽可笑的故事,作者揭示了這一深刻、現實的社會規律。發人深省的故事擁有強大的力量,特別是這種令人笑而不語的。此乃契科夫小說的魅力之一。除了《變色龍》類的諷刺性極強的作品,書里也有讓人痛心、惋惜、同情的故事。《渴睡》便是其一。故事從13歲的小女孩哄娃娃睡覺開始,昏暗的燈光照在牆上成了綠色的斑點,陰影,吱呀做響的搖籃,隔壁房間老闆的打鼾聲等等,構築了小女孩眼中的混亂的世界。疲憊不堪的孩子唯一的願望就是推開一切、兩腳一蹬、倒地不醒。可是呢,矛盾在於偷睡被老闆發現要忍受皮肉之苦。迷糊中,小女孩看到了自己的過去:爸爸生病死去了,因為醫治的遲了。母親和她去城裡打工,和在鄉下一樣,遇到差勁的老闆。想著想著就被老闆罵了,開始了一天的做苦工,生爐子、燒茶炊、刷雨鞋、洗台階、買啤酒……好不容易忙完一天,又到了哄小娃娃睡覺的時候,眼前的畫面又混亂了、悲傷的回憶像默片一樣不斷上演。女孩覺得活不下去了,她被壓的喘不過起來,可是她找不到不讓她睡覺的罪魁禍首。她煩躁、苦悶、無奈。看著牆上綠色斑點,聽著娃娃哭聲,想到了,罪人是那個娃娃!她走近搖籃,彎下身,伸出手,掐死了他。掐死了她認為的罪孽的源頭。她終於可以不顧一切的睡去。沉沉睡去。這個故事的悲劇性恰恰表現了俄國底層人民受盡剝削、暗無天日的生活。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小女孩只是百姓中的犧牲品之一,失去快樂的童年,也得不到幸福的未來。小女孩最後也睡得像個死人一樣了,為了生存只能成為沒有心智的死人。那個年代有什麼比麵包重要呢?這本書給人感覺很沉重。我慶幸自己生活在21世紀——民主、平等、自由、幸福的時代。至少對於我來說。美好的日子怎麼能不珍惜呢?和前人的痛苦相比,我所不滿的事情都不算什麼了。即使再大的苦也能承受吧。
⑵ 契科夫《變色龍》讀書筆記
在短篇小說《變色龍》中,契訶夫通過一個富於戲劇性的街頭場面,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寡廉鮮恥、欺下媚上的「變色龍」的典型形象,對沙皇政權的爪牙們的專橫霸道、欺壓人民、阿諛權貴、看風使舵的丑惡行徑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揭露,同時也對小市民們的逆來順受、安分守己、「順應」現實的庸俗生活態度加以批判。
變色龍奧楚蔑洛夫是一個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國,在反動勢力猖獗橫行,社會上一片消沉死寂的恐怖氣氛下,過去那些自詡進步的資產階級自由派,都急於去「適應」現實,拚命宣揚「規規矩矩」的生活哲學,而民粹派也已拋棄了過去的革命傳統,他們實際上是妥協了。至於廣大的小市民,更是軟弱消極、猥瑣鄙陋,滿足於「和平恬靜」、「奉公守法」的庸俗生活。當時社會上見風使舵、迎合現實、背叛變節之風盛行,這種痼疾是反動的社會政治條件的產物。契訶夫在短篇小說《變色龍》里,通過奧楚洛夫這個典型人物,有力地批判了這種丑惡的行為。
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具有廣泛的概括性。他是一個專橫的沙皇警犬,但同時也是一個見風使舵的變色龍。作為一個沙皇政權的走狗,他具有專制、蠻橫、欺凌百姓等特點。但這只是他性格的一個方面。他同時還具有趨炎附勢、對弱者耀武揚威、欺下媚上、隨風轉舵等特點。因此他也是一個厚顏無恥的兩面派。這兩方面的特點構成了他的完整的性格——「變色龍」。不過,這個形象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奧楚蔑洛夫這一類沙皇警犬這一特定的范圍。在當時,這一形象塑造,無疑也揭露和批判了在反動政治條件下迎合現實、轉向變節的妥協派和投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