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雨果的浪漫主義小說代表作之一
選項的答案是d
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㈡ 浪漫主義小說的浪漫主義小說 - 分類
浪漫主義由於理想性質的不同,分為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兩種。 積極浪漫主義的理想,是與社會發展的趨向,與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相一致的,因而能夠激勵人們改造現實,增強人們的斗爭意志。高爾基說:應用浪漫主義的方法,可以美化人性,克服獸性,提高人的自尊心。屈原的《離騷》,李白的詩歌,吳承恩的《西遊記》,郭沫若的《女神》,就是我國這類浪漫主義的代表作。消極浪漫主義的理想,反映的是沒落階級對現實變革與社會進步的敵視。
積極浪漫主義作家,敢於正視現實,批判社會的黑暗,矛頭針對封建貴族,反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殘存的封建因素,同時對資產階級本身所造成的種種罪惡現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滿反抗、戰斗的激情,寄理想於未來,嚮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贊成空想社會主義。代麥作家有英國的拜倫,雪萊,法國的雨果、喬治-桑,德國的海涅,俄國的普希金(早期),波蘭的密茨凱維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們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都是同當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與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聯系在一起的,大多數作家是這些民族解放運動的積極參加者。 消極浪漫主義作家總是美化和懷戀已經消逝了的社會生活與制度,妄想歷史能夠按照他們的願望倒退,因而思想悲觀,情緒悲哀,作品內容表現為懷舊,逃避現實,或者陷入神秘主義。在藝術上則是格調低沉,色彩灰暗,往往蒙上一層迷離恍惚、虛無縹緲的紗幕。十九世紀英國的湖畔派詩人的作品就屬於這一類。
消極浪漫主義者則不然。他們不能正視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他們的思想是同那個被推翻了的封建貴族階級的思想意識相聯系的。他們從對抗資產階級單命運動出發,反對現狀,留戀過去,美化中世紀的宗法制,幻想從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消極浪漫主義的出現,。實際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貴族階級沒落的思想情緒在文學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國的史雷格爾兄弟,即奧·史雷格爾和弗·史雷格爾,諾瓦里斯,法國的夏多布里昂,拉馬丁、維尼,俄國有茹科夫斯基,英國有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等等。
㈢ 浪漫主義文學音樂代表作及作者
浪漫主義文學產生於18世紀末,在19世紀上半葉達到繁榮時期,是西方近版代文學最重要的權思潮之一。在縱向上,浪漫主義文學是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理念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僵化的法國古典主義的有力反撥;在橫向上,浪漫主義文學和隨後出現的現實主義共同構成西方近代文學的兩大體系,造就19世紀西方文學盛極一時的繁榮局面,對後來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雨果——法國——《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雪萊——英國——《西風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海涅——德意志——《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大仲馬——法國——《基督山恩仇記》
拜倫——英國——《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唐璜》
史蒂文森——蘇格蘭——《誘拐》、《金銀島》
㈣ 當代中國有哪些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最具有中國傳統特色,如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等,屈原的作品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之作,也大多數涉及神話,如酒惡天問離騷,還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其他都是神話作品,這就是當代的,文學作品。
㈤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哪些
1、盧梭(法):浪漫主義開拓者,主張回歸自然,代表作《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愛彌兒》。
2、雨果(法):浪漫主義作家,不過很快就轉換成為現實主義作家了,但是作品中仍然部分帶有浪漫主義色彩,代表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3、華茲華斯(英):消極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湖畔派詩人」代表,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先驅,代表作《孤獨的收割者》。
4、海涅:在浪漫主義影響下開始走上創作道路。《論浪漫派》的發表,結束了浪漫主義在德國文學的統治地位。 早期代表作:《西里西亞紡織工人》 後期代表作:《德國,個冬天的童話》(抒情長詩)抒發了對德國封建制度和停滯的社會現實的仇恨與憎惡。
5、雪萊(恩格斯稱他為」天才的預言家」): 《麥布女王》:(長詩)雪萊的」預言」首先體現。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理解社會」。
自然山水詩:《致雲雀》,《西風頌》名句」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 」
6、濟慈《夜鶯頌》(頌詩):以精巧著稱。
7、司各特:(以歷史小說著稱)」威弗利小說」 代表作《艾凡赫》 司各特的去世標志著英國浪漫主義的結束。
8、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愛瑪》 。
8、小仲馬:《茶花女》通過妓女瑪格麗特同阿爾芒斯的愛情悲劇揭露虛偽的社會道德和門第觀念。
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① 強烈的主觀色彩,偏愛表現主觀思想,注重抒發個人的感受和體驗。重主觀,輕客觀和重自我表現,輕客觀模仿。
② 喜歡描寫和歌頌大自然。(尤為突出)
作者們喜歡將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於純朴寧靜的大自然中,襯托現實社會的丑惡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③重視中世紀民間文學。想像比較豐富,感情真摯,表達自由,語言樸素自然。
④注重藝術效果:異國青島情調,對比,誇張,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㈥ 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哪些
明代後期短篇小說創作的興盛主要體現於擬話本的繁榮,這類小說主要模擬宋話本的形式進內行創作容,既有對宋元話本的改編,也有新的創作,代表作品有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凌氵蒙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這類擬話本小說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所反映的內容主要是市民階層的生活。其他的擬話本小說還有《西湖二集》、《清夜鍾》、《石點頭》等。
㈦ 中國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一般來說<山海經>里的神話流傳最廣,最有中國的傳統特色,如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等.屈原的作品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之作.也大多涉及神話.如九歌.天問.離騷.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是神話故事.
㈧ 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霍夫曼(德)代表作有哪些
霍夫曼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一生共創作了50多篇中短篇小說和3部長篇小說,此外還擅長作曲和繪畫,寫了2部歌劇,1部彌撒曲和1部交響樂。其小說大多結集出版。
一、作品
1、《卡洛式的幻想故事》仿效17世紀法國銅版畫家卡洛諷刺、怪誕的藝術風格,將人的世界和動物世界交織在一起,主要探討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對輕視藝術和藝術家的封建-資產階級社會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的童話中魔幻和鬼怪的東西同人們的日常生活奇妙而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達到了德國藝術童話的高峰。
2、長篇小說《魔鬼的萬靈葯水》描寫修道院的一個僧侶因喝了萬靈葯水而受魔鬼的控制,變成勾引女人的騙子和殺人兇手,最後又回到修道院,痛心懺悔,以表現人的雙重天性。
3、小說集《夜間故事》。1814年重返柏林後,常與朋友一起聚會,談論文學藝術,朗誦自己的作品,稱為謝拉皮翁夜會。
4、小說集《謝拉皮翁兄弟》,在歐美各國產生過很大影響。
5、長篇童話小說《跳蚤師傅》歌頌了真摯的愛情。
6、未完成的長篇小說《雄貓穆爾的生活觀》描寫兩個對立的角色:一個是會寫作的雄貓穆爾,它是一個「有教養」的德國市儈的典型;另一個是樂隊指揮克勒斯勒,他追求一種不可理解的藝術理想,對現實生活不滿,為上流社會所排斥。作者運用童話手法,以詼諧的筆調,辛辣地諷刺了當時社會敵視藝術的市儈習氣。嘲諷了當時的德國社會以及貴族資產階級的風俗習尚。
7、《小查克斯》短篇小說發表於1819年。主人公是一個農婦生的畸形侏儒,他靠一個仙女的幫助學到了一種特殊本領,能用他人的優秀品質和崇高的思想裝扮自己,以正人君子的面貌出現在眾人面前。靠這套騙人的伎倆,他居然得到了最高的榮譽,登上了部長的寶座,成為獨裁者。最後,一位大學生果敢的拆穿了他的西洋鏡,隨之垮台。小說不僅諷刺了德國的分裂狀況和專制主義,同時還嘲弄了故弄玄虛、招搖撞騙的社會弊病。構思新奇,語言辛辣。
8、小說《堂兄樓角的小窗》是作家對自己癱瘓在床的生活狀況的寫照。
9、《胡桃夾子與老鼠國王》更是被改編成芭蕾舞劇、音樂劇、話劇、電影、動畫等,在世界上影響巨大,成為了最著名的童話之一。
10、 歌劇《昂丁》(1816年首次演出)是霍夫曼最著名的音樂作品。
二、生平
恩斯特·西奧多·阿瑪迪斯·霍夫曼(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1776–1822年),簡稱eta霍夫曼。德國作家及作曲家,是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人物。 1776年1月24日生於格尼斯堡一律師家庭。小時父母離婚,寄居在舅父家裡。1792年進柯尼斯堡大學攻讀法律。1796~1798年在 格洛高當見習陪審員,此後在柏林和波茲南的司法機關任職。1802年因畫漫畫諷刺普魯士軍官受到處罰,翌年到華沙的政府機關任職。1806年普軍在耶拿戰役慘敗後,因拒絕向佔領華沙的拿破崙法國軍隊宣誓效忠而被革職,從1808年起先後擔任樂隊指揮、舞台美術、作曲、音樂教師、音樂評論等。在一次他和他一位青春期中的聲樂學生Julia Mark所發生的事件中,不僅對他的婚姻造成了一次嚴重的情感危機,也對他後來決心從事作家的生涯做出了決定性的啟發。霍夫曼的奇異故事中包含了許多喜劇與幽默的元素。1814年在柏林普魯士政府工作。1816年任柏林高等法院參議、法官,1819年被任命為「叛國集團及其他危險活動調查委員會」委員,因主持公道於1820年受到審訊,翌年辭去職務,又被任命為柏林高等法院的上訴判決院委員。不久四肢癱瘓1822年6月25日在柏林去世。
三、影響
霍夫曼是德國後期浪漫派的重要作家。其作品多神秘怪誕,以誇張的手法對現實進行諷刺和揭露,所描寫的人際關系的異化以及採用的自由聯想、內心獨白、誇張荒誕、多層次結構等手法和後來的現代主義文學有著很深的淵源關系。他的小說強調幻想、恐怖和超自然現象,可能影響了愛倫·坡。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改編自霍夫曼的《胡桃夾子與鼠王》。奧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是在霍夫曼的三個故事基礎上創作的歌劇。
㈨ 歐美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作品
歐美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作品
1、法國雨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2、英國雪萊《西風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3、德意志海涅《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4、法國大仲馬《基督山恩仇記》
5、英國拜倫《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唐璜》
一、歐美浪漫主義文學的背景
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革命和戰爭頻仍,動亂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會的不平等,使人們感到法國大革命後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遠不如啟蒙思想家描繪的那樣美好。
社會各階層,特別是知識分子,對啟蒙思想家設想的「理性王國」深感失望,努力尋找新的精神寄託。這種社會情緒反映在文學創作領域,就產生了浪漫主義文學。
二、特點
以現實為基礎——現實為文學創作的土壤,浪漫主義的創作源泉和靈感都來自於現實,並非脫離現實。
熱情奔放的語言——浪漫主義抒發感情的文字特點。浪漫主義文學的字句極其考究,力求完美,因為此特點,浪漫主義文學許多作品成為「唯美主義」的代表作。
絢麗多彩的想像——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義文學常用比喻、象徵等手法。
直白誇張的表現手法——浪漫主義文學通篇看似脫離現實,因為其塑造的形象極其誇張,但仔細品讀,會發現自己身邊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義文學創作目的。「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實就是希望社會更美好,所以浪漫主義文學的創作目的和其他文學創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㈩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代表的人物及作品有哪些
代表人物有威廉·華茲華斯、喬治·拜倫、雪萊、約翰·濟慈、瓦爾特·司各特等,代表作品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唐璜》、《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等。
一、代表人物
1、威廉·華茲華斯
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曾當上桂冠詩人。其詩歌理論動搖了英國古典主義詩學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英國詩歌的革新和浪漫主義運動的發展。
他是文藝復興運動以來最重要的英語詩人之一,其詩句「樸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為牛津大學基布爾學院的格言。
2、喬治·拜倫
喬治·拜倫是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羅德游記》、《唐璜》等。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
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斗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
3、雪萊
珀西·比希·雪萊(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國著名作家、浪漫主義詩人,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一。
英國浪漫主義民主詩人、第一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頗深。
雪萊生於英格蘭薩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漢,12歲進入伊頓公學,1810年進入牛津大學,1811年3月25日由於散發《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學開除。
1813年11月完成敘事長詩《麥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兩部重要的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風頌》。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稱他是「天才預言家」。
4、約翰·濟慈
約翰·濟慈(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傑出的英國詩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員。
濟慈才華橫溢,與雪萊、拜倫齊名。他善於運用描寫手法創作詩歌,將多種情感與自然完美結合,從生活中尋找創作的影子。他的詩篇能帶給人們身臨其境的感受。
他去世時年僅25歲,可他遺下的詩篇譽滿人間,他的詩被認為完美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特色,濟慈被人們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傑出代表。
5、瓦爾特·司各特
沃爾特·司各特爵士,英國著名的歷史小說家和詩人。他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市,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症,愛丁堡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當過副郡長,他以蘇格蘭為背景的詩歌十分有名。
而後逐漸轉行開始寫作歷史小說,終於成為英語歷史文學的一代鼻祖。在他死後,浪漫主義時代也隨之走向結束。
二、代表作品
1、《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
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該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
2、《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該作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3、《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
《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是1812年-1828年拜倫創作的長篇敘事詩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1812年-1828年出版。
詩中主人公恰爾德·哈羅爾德是一位高傲叛逆的拜倫式英雄,第一章敘述他在葡萄牙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和普通百姓的苦難,在西班牙見識了西班牙人反抗拿破崙侵略的斗爭。
第二章敘述在希臘、阿爾巴尼亞的游歷,反應了對希臘民族解放運動的思考。第三章寫滑鐵盧戰役之後,普通人的境遇並無根本改善,傳達了死亡是一種解脫的思想。
第四章是在義大利完成的,號召義大利人團結推翻奧地利的統治。貫穿全詩的是拜倫對自由的歌頌。
4、《唐璜》
《唐璜》是長篇詩體小說,作者是拜倫。
該小說通過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臘、土耳其、俄國和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生活經歷展現了19世紀初歐洲的現實生活,諷刺批判了「神聖同盟」和歐洲反動勢力。
5、《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詩劇,取材於古希臘羅馬神話。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簡稱《普羅米修斯》)是雪萊的代表作,它表達了雪萊的哲學思想和社會理想。
詩劇是雪萊移居羅馬時寫作的,完成於1819年。當時,歐洲神聖同盟和英國貴族資產階級的黑暗統治以及它們對人民的殘酷鎮壓,激起了詩人極大的憤慨。於是他利用古希臘神話的素材,創作了這一詩劇,表達自己反抗暴政的思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浪漫主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