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秋海棠的創作背景
《秋海棠》原是抄小說家秦瘦鷗的代表作,曾經先後改編成話劇、滬劇、越劇和評彈等,歷演不衰。馬徐維邦「耗一年的光陰」把它拍成上、下集,搬上了銀幕。影片《秋海棠》(上、下集)片長3小時40分,「長雖長,但是很好」。馬徐維邦拍攝《秋海棠》,可以說是嘔心瀝血。他曾經說,《秋海棠》是他「生平心血的紀念」。馬徐維邦對演員的要求非常嚴格,「對於演員每一細小的動作和表情,都非常注重;即使一分不夠,他還是不允許馬虎地敷衍過去,一場戲連拍一個星期是常有的事」。
馬徐維邦對於此片的演員的選擇是成功的。他選呂玉堃扮演秋海棠,是考慮到他具備三個條件:一、具有京劇修養;二、身材比較矮小;三、戲路比較接近角色。選李麗華扮演羅湘綺和梅寶,也是由於她出生於梨園世家,會唱京劇。選仇銓扮演袁寶藩,則是因為他外形魁偉,具備了扮演軍閥的形體條件。在導演的安排和引導下,幾位主演的表演是成功的,「呂玉堃的秋海棠,李麗華的羅湘綺和梅寶,仇銓的袁寶藩……都有著洗練的演技留給觀眾」。特別是呂玉堃,他把「秋海棠」看成是「唯一的知己」,影片《秋海棠》成為他的成名作。
⑵ 寫出<<秋海棠>>的讀後感
迷濛而精緻的語言,細膩的如同仕女手中的綉針的文筆,美艷得簡直令人屏息。
通過對人物的刻畫與細節描寫,
運用比喻,
描繪了一幅月夜獨憶圖,
雋永而優美
昔有女子,懷人不至,淚灑地,遂生此花。其色如婦面,甚媚,名日斷腸。斷
腸即海棠,敷衍的故事,朦朧的意境,沁出淡淡的憂。
迷濛而精緻的語言,細
膩的如同仕女手中的綉針的文筆,
美艷得簡直令人屏息。
通過對人物的刻畫與細
節描寫,運用多種手法,如用象徵的手法,藉助意象表達幻滅後哀傷、頹廢、孤
獨的情緒。通過依事托物、抒情寄興的手法,拓寬了抒情散文的領域和特點。文
章以精煉、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作者一幅月夜獨憶圖,寓情於景,寄託了美妙而
深邃的情思,文筆細膩,想像豐富,具有夢幻和綺麗的色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
藝術風格。思想深刻,華美空靈,有藝術韻味,能抓住人、吸引人、感染人。
何其芳曾這樣表達自己的追求
「我企圖以很少的文字製造一種情調:
有時敘述著一個可以引
起許多想像的小故事,
有時是一陣伴著沉思的情感的波動„„我追求著純粹的柔和,
純粹的
美麗」
。在各種文體相互滲透,而散文日益朝「敘事化」和「說理化」方向發展的
30
年代,
何其芳的上述自覺追求具有別具一格的意義,
而且他的嘗試是成功的。
這些充滿田園詩風格
的感傷散文,在
30
年代的文壇獨樹一幟,風靡一時。
思想憂郁,生活單調的何其芳較多地偏於藝術上的琢磨,再加之他畢竟是一位詩人,
他有意無意地以詩人的態度進行散文創作,
他的詩人氣質為他詩性散文觀的實現提供了完全
的可能。在他早期散文,特別是《畫夢錄》的創作中,他愛傾聽一些飄忽的心靈的語言,捕
捉一些在剎那間閃出金光的意象,
刻意追求散文詩化的想像和意境,
刻意追求散文的
「情趣」
。
劉西渭先生曾經作過這樣的評價:
「何其芳先生更是一位詩人。
„„在氣質上,
卻更其純粹,
更是詩的,
更其近於十九世紀初葉。
也就是這種詩人的氣質,
讓我們讀到他的散文,往往沉
入多情的夢想,„„」
也有學者稱何其芳把詩、小說、散文打通,用詩的手法寫散文,以
散文的手法寫詩。
《畫夢錄》
散文集中《秋海棠》這一篇散文則極為明顯地體現了何其芳早期散文詩化的
特點。何其芳曾經表示:
「我喜歡那種錘煉,那種色彩的配合,那種鏡花水月,我喜歡讀唐
人的絕句。那譬如一微笑,一揮手,縱然表達著意思,但我欣賞的卻是姿態」
,他說的唐人
絕句指的是溫庭筠、
李商隱的詩詞。
不難看出,
《秋海棠》
中,
「秋海棠」
、
「思婦」
、
「石闌干」
這樣一些主要意象都是古典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而散文中不僅選用了「顫悸」
、
「柔波」
、
「幽
輝」等華美的詞,明喻、暗喻、通感修辭技巧的運用也都顯示出唯美主義的特色。這些都是
典型的「溫詞」式寫法。此外,我們更應該注意到,文中「彷彿聽得見夜是怎樣從有蛛網的
檐角滑下,落在花砌間纖長的飄帶似的蘭葉上」
、
「
剛才引起她凄涼之感的菊花的黃色已消
隱了」
、
「這初秋這夜如一襲藕花色的蟬翼一樣的紗衫,
飄起淡淡的哀愁」
這樣一些句子用了
極為繁富的修飾語,雕飾得十分華美,而長長的句式帶來的又是一種靜美的狀態。
正如上文分析,
《秋海棠》在詞、句、修辭上的獨特之處都不免讓讀者聯想到溫庭筠的
《菩薩蠻》
:
「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雲欲渡香腮雪„„」
溫詞中
「金」
、
「香腮」
等詞顯得華美、
富麗堂皇,而詞人又用「小山」
、
「雲」
、
「雪」這樣一些自然意象來做調和。同時又與李商隱
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
《秋海棠》和溫李詞不僅僅是在技巧上存在契合之處,而且在意象上也構成了一
種「互文」關系。因此,我們可以說這篇散文並非寫實,而是一種虛擬,是對古典詩詞進行
再創造,亦即用現代白話以散文的形式來復制中國古典詩詞,或許又可以稱之為「改寫」
。
詩化之外,
《畫夢錄》的特質還體現在內斂的「獨語」敘述方式的採用上。
「獨語」最大
的特點便是封閉性與自我指涉性,
它並不顧及與傾聽者的交流,
因而作者抒發內心感觸往往
不通過直抒胸臆,
而是採取一種間接的方式表達。
如果從以上角度來細讀這篇散文,
讀者便
不難理解
「思婦」
這一意象的設置了。
作者為什麼要設置一個思婦的形象呢?溫庭筠的
《望
江南》
:
「梳洗罷
,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
斜暉脈脈水悠悠
,
腸斷白蘋洲」
;
王昌齡的
《閨
怨》
: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都寫出了
思婦在家鄉思念遊子的幽怨之情,可見「思婦」這一意象是寂寞的失意的。
「思婦」在《秋
海棠》中實際上是一種象徵,何其芳正是以「思婦」象徵自己內心的寂寞及失意。這也可以
看作是對英國詩人艾略特所提出的
「客觀對應物」
理論的暗合,
這樣便實現了對個人情感的
客觀對象化。
「客觀對應物」的採用可以說是何其芳《秋海棠》詩化的另一個佐證,當然這
里主要表現出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理論對其創作的影響。
由此可見,在中國古典詩詞及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影響下,何其芳在散文集《畫夢錄》
中創造了一種獨具詩性的獨語體散文,
拓展了散文的藝術表現手法,
促進了中國現代散文藝
術化走向成熟,也實現了其提出的「為抒情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的目的。
⑶ 老版電視劇《秋海棠》
1985年,上海電視台拍攝了由劉偉明和龔雪主演的12集電視劇《秋海棠》。劉偉明飾演秋海棠、龔版雪飾演羅湘綺、顏彼權得飾演大軍閥袁寶藩,至於謝園演誰,就不清楚了。最後秋海棠自殺,是個悲劇結局。 總之老版基本忠實於原著小說的內容,新版就改得面目全非了。 小說《秋海棠》素以「民國第一言情小說、舊中國第一悲劇」著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言情小說的經典。 該小說的故事原形是軍閥時期天津著名的京劇藝人劉漢臣、高玉奎被軍閥褚玉璞迫害至死的新聞事件。 四十年代「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的秦瘦鷗首次將這個故事改編為小說,連載於《申報》上,並在「孤島」時期的上海出版成書,獲得了空前轟動,並創下了暢銷書的最新紀錄。 其後,《秋海棠》被多次搬上銀幕與舞台。
⑷ 《秋海棠》最新txt全集下載
秋海棠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三十內五章 3
一曲結束,琴室內容里靜了下來,宇軒起身,和溫潤一同離開了琴室,經過蘭院前面的大草坪時,看見秋海和張嫂正在那裡,不知道說些什麼,看上去她挺開心的樣子,撒旦懶懶地躺在一邊,暈黃的燈光照在她們身上,顯得別樣溫馨。
「今後的打算如何?是不是要開始下一步計劃了?」溫潤的語氣輕松自在,望著遠處嬉鬧的女孩淺笑,「或者又是早就已經開始了?」
「你那麼關心我,我是不是也該回饋你些,好禮尚往來?」宇軒的視線也停駐在那抹身影上,漫不經心地說。
「嘖!你每次都這樣!我不過想幫你罷了。幹嘛總拒人於千里之外呢?好歹我們也認識這么久了——」溫潤調回目光,看著身旁的人。
「罷了!有些人終其一生也不過是陌生人而已,何況我們只有這短短幾年。」
「軒,你這么說就不對了。會傷我純純美男的心囁!」溫潤埋怨,眼睛瞄到秋海朝他們這邊看過來,他還不正經地不忘拋了飛吻過去,作勢要去擁抱她,看見那女孩嬌嗔的模樣哈哈大笑起來。
「哼!……
應該是全本了
⑸ 秋海棠是確有其人嗎
確有其人!電視連續劇《秋海棠》,改編自同名長篇小說。
這部在上個世紀、30年代名列暢銷書排行榜榜首的小說,曾經被稱為「民國第一言情小說」、「舊中國第一悲劇」。故事原型源自一個民國時期發生的真實事件。
小說原型:上個世紀30年代,上海舞台上有兩位青年京劇演員,一個叫劉漢臣,一個叫高占魁,都是唱老生行當的。兩人扮相均英俊瀟灑,很受戲迷們喜愛。
在一次北京的演出中,劉漢臣與奉系軍閥褚玉璞的姨太太產生了愛慕之情,私相往還。此事被褚玉璞發覺,下令將劉漢臣、高占魁逮捕,並且槍殺了劉漢臣。褚玉璞為了發泄余怒,還親自用大刀在劉的屍體上亂劃一通。
據說,當年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為了拯救劉漢臣、高占魁,還曾經通過張學良去疏通,但是功虧一簣,劉漢臣最後仍被槍殺。
當時,北京的報界害怕褚玉璞的權勢,不敢刊登這一消息。上海報紙因在租界內發行,不受軍閥管轄,便公開發表了這一消息,立即轟動全國。
七、八年後,一部由以此事件為素材,綜合其他京劇藝人生涯的小說《秋海棠》問世。原著作者秦瘦鷗也由此成為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之所以取名《秋海棠》,是因為秋海棠花姿嬌嫻柔美,花色繽紛多彩,花朵亭亭玉立,比較適合小說的主題和人物的身份。
這部並不被當代年輕人所熟悉的《秋海棠》,在1942年初版發行時,在「孤島」時期的上海迅速成為超越《啼笑因緣》的暢銷書。
一方面,作品中小人物的苦難和飄零感動了正處在日寇佔領下壓抑的人們,另一方面,秋海棠這個人物,堅韌抗爭的精神又鼓舞了鐵蹄下悲憤的人民。更主要的是,兒女情長以外,還在情愛故事裡記錄下了那個時代的真實社會事件。這正是《秋海棠》與其他鴛鴦蝴蝶派小說沉湎於兒女情長的區別之處。
⑹ 秋海棠的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描寫軍閥時期,一個唱旦角的京劇藝術人秋海棠到天津唱戲時遇上麻煩,就去他的靠山袁鎮守使家希望碰上袁鎮守。不巧,袁鎮守不在,秋海棠便巧遇了袁鎮守的姨太太__羅湘綺。
羅湘綺的一生甚是坎坷,生得貌美,學業過人。其實這樣也罷了,可是學業過人使得自己被校長選中為學生代表,於是又加上貌美便被前來觀畢業典禮的「高等人士」瞧上了。這一切已可悲,連著家中哥哥重病急需用錢,於是便受騙嫁給門不當戶不對的丑惡之人,也就是袁鎮守使。
男女主人公第一次擦火花就這樣合情合理的開始了。爾後,兩人交談也是相見恨晚,情投意合。於是,兩個彷若溺水的人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甚是歡喜,開始了地下情。
兩人為了愛情,遭到軍閥的種種迫害,後來更把秋海棠的臉容毀壞。戲子除了嗓子好相貌也極為重要,但是被袁鎮守使的刀子化得極丑無比。所以飯碗就這樣丟了。這道也罷,當年秋海棠掙了不少,但是他的落魄竟被家裡面的仆從知道了,偷了現金和摺子便一去不返,所以秋海棠的財富也剩下不多。當時,秋海棠意欲與羅湘綺私奔,精明的羅湘綺指使秋海棠在老家蓋上新房買些田地,所以這個時候秋海棠便帶著女兒去了這里。
日子這樣平靜其實也算了,好景卻不長,戰亂紛繁的時代,秋海棠存錢的銀行倒了,一切都在一夜間化為烏有。銀行的倒閉,秋海棠也差不多窮盡了一生所有,於是變賣了老家的房產田產,隨著僕人狗子來到了山東,買了房和田,真真正正地當起了農民。
後來的故事便是梅寶上了初中,因為長得俊俏也機靈,被隔壁家的娘舅騙去唱戲,最終也就是秋海棠的二師兄使得一計才使得梅寶安然無恙。此外,袁鎮守使後來破敗了,也就是在秋海棠存摺出事的時候,於是家裡面的姨太太各自收拾的走了。這個時候羅湘綺肯定想著與他們父女團聚好全家團聚,只是秋海棠強大的自尊心,覺得自己已然配不上羅湘綺,所以躲著她。大抵希望她能夠遇上更好的人吧。
故事的結束部分,梅寶初中畢業,戰亂也是紛繁,所以他們父女逃到上海,秋海棠想找些熟人,所幸遇上了好人,給他工作,可是年歲已高,力不從心,所以生病了。父女後來同一對韓姓人家一同賣唱。有一次,遇上一個規矩的青年,此青年愛慕梅寶,便是此青年是梅寶的表哥,也就是羅湘綺的侄子,所以也就有了母女的相遇,以及回家看病重的秋海棠來個一家團聚,可是秋海棠已經自盡。
⑺ 秋海棠的作者簡介
原名秦浩,抄上海嘉定人。青年襲時代就讀於上海商科大學攻讀經濟學。畢業後曾在工礦、鐵道部門任職。亦擔任過報刊編輯,上海持志學院、大夏大學古典文學講師等職。業余從事通俗文學作品的創作和翻譯。代表作長篇小說《秋海棠》,通過描寫舊社會京劇藝人遭受的摧殘與迫害,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荒淫無恥和殘暴。發表後曾改編為多種劇本在各地上演,改拍成電影,電視劇後在國內外公映,長期不衰。
全國解放後,先後任香港《文匯報》副刊組組長、集文出版社總編輯、上海文化出版社及辭書出版社編審,並創作反映勞動人民新生活的文藝作品,如中篇小和《劉瞎子開眼》,電影劇本《患難夫妻》、《婚姻大事》等。60年代開始在香港報刊連載讀書札記《小說新話》、《晨讀雜識》等,均已結集出版。
1982年出版長片新作《劫收日記》,揭露了抗戰勝利後政府接受大員勾心鬥角、敲詐勒索等種種劣跡,是一部真實反映現實的作品 。
現自上海出版社編審職務上退休。
⑻ 秋海棠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秋海棠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秋海棠 八 可感版的友權情
八可感的友情
可是他的手才舉到一半,便覺得有人把他按住了,接著又聽得一個女人的聲音,在他耳旁輕輕地說:
「別動!過一會就可以不痛了。」
他這才把僅余的一隻右眼睜開了,在強烈的電燈光下,他發覺自己所見到的幾乎是一片白色;白的天花板,白的窗簾,白的桌椅,白的床毯,甚至連房內在走動的人所穿的衣服也都是白的。
「這是什麼地方啊?」腦神經在受了過度的刺激以後,兀自覺得有些昏昏然。
「玉琴,你可以原諒我嗎?」一個很熟的聲音,在他床前響著;他把右眼向四下里瞧看了好半晌,才發現那幾個穿白衣服的人的中間,有一個竟是袁紹文。
紹文的臉上雖還勉強透著一絲微笑……
應該是全本了
⑼ 關於小說<秋海棠>的結局
小說的結局應該能夠設計很多個,不只兩個。作者是根據故事的發展選取一個內更能夠引起讀者容共鳴的,也可能是大多數讀者感到滿意的結局作為小說的結尾。若是兩個結局同時出現,這就給了讀者一個主觀選擇的機會,你認為那個更精彩,就應該是哪一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