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美援越戰爭201師,師長是誰
官太小了,建國後的沒有記載。1973年馬輝是河北省軍區司令員,抗美援朝時他是201師師長。
❷ 中國哪一位將軍在抗美援越戰爭中犧牲
代軍長,副軍長(4 名)
1 李 湘 江西省永新縣人,1913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67軍代軍長,1952年7月8日在朝鮮病故。
2 吳國璋 安徽省金寨縣人,1919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39軍副軍長,1951年10月犧牲。
3 饒惠譚 湖北省大冶縣人,1915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23軍副軍長,1953年2月犧牲。
4 蔡正國 江西省永新縣人,1909年生,1929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50軍副軍長,1953年4月12日犧牲。
(二)師長(3 名),副師長(1 名),師參謀長( 3 名)
1 羅春生 江西省吉安縣人,1916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40軍第118師師長,1952年5月15日犧牲。
2 李雪瑞 湖北省茶陵縣人,1914年生,1931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67軍第200師師長,1951年7月犧牲。
3 王 珩 河北省任丘縣人,1911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炮兵第8師師長,1951年7月24日犧牲。
4 蔡啟榮 河南省商城縣人,1919年生,1932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12軍第35師副師長,1951年5月17日犧牲。
5 胡乾秀 湖北省陽新縣人,1916年生,1929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20軍第58師參謀長,1950年12月犧牲。
6 薛劍強 江蘇省漣水縣人,1922年生,194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39軍第116師參謀長,1951年犧牲。
7 湯景仲 山東省壽光縣人,1917年生,1937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40軍第118師參謀長,1952年5月15日犧牲。
(三)團長 (20 名)
1 趙鴻濟 山東省掖縣人,1918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20軍第60師第180團團長,1950年12月10日犧牲。
2 張端勝 山東省博山縣人,1920年生,1939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26軍第77師第230團團長,1950年12月29日犧牲。
3 鄭希和 山東省壽光縣人,1919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42軍第126師第378團團長,1950年12月犧牲。
4 王德榮 江蘇省人,1901年生,中國黨員,炮兵第 1師第11團團長,1951年2月犧牲。
5 宋崇魁 山西省和順縣人,1920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12軍第34師第106團團長,1951年4月23日犧牲。
6 洪定太 湖北省黃岡縣人,中國黨員,第20軍第59師第175團團長,1951年4月27日犧牲。
7 田潤身 山西省懷仁縣人,1918年生,1937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65軍第193師第578團團長,1951年4月犧牲。
8 鄧仕均 四川省蒼溪縣人,1916年生,1932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63軍第187師第559團團長,1951年5月20日犧牲。
9 吳彥生 中國黨員,第12軍第35師第105團團長,1951年5月犧牲。
10 儲紹孟 河北省博野縣人,1915年生,1937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65軍第194師炮兵團團長,1951年5月犧牲。
11 趙大海 山西省人,1923年生,1948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空軍第4師第12團團長,1951年7月9日犧牲。
12 隗永文 河北省房山縣(今北京市)人,1922年生,1939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65軍第193師第578團團長,1951年9月犧牲。
13 盧炳德 安徽省五河縣人,1918年生,1933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志願軍後勤部第2分部汽車第1團團長,1952年3月13日犧牲。
14 曹國英 河北省安國縣人,1916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12軍第35師第104團團長,1952年3月22日犧牲。
15 湯福亭 山東省榮成縣人,1913年生,194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31軍第93師第279團團長,1952年8月10日赴朝參觀見學時犧牲。
16 賈廣和 江蘇省沛縣人,1924年生,1939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空軍第15師第43團團長,1953年2月犧牲。
17 王憲堂 河北省沙河縣人,1918年生,1939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炮兵第33師第407團團長,1953年6月2日犧牲
18 樊玉祥 河北省靈壽縣人,1923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員,空軍第15師第45團團長,1953年6月22日犧牲。
19 康致中 陝西省人,1919年生,1937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1軍第7師第19團團長,1953年6月26日犧牲。
20 趙文全 山西省代縣人,1926年生,194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空軍第6師第16團團長,1953年6月犧牲。
❸ 抗美援越戰爭的介紹
1964年8月5日,抄美國借口軍艦在北部灣越南沿海遭到北越海軍攻擊,即所謂的「北部灣事件」,發動侵略戰爭,軍用飛機侵入中國海南島地區和雲南、廣西上空,投擲炸彈和發射導彈,打死打傷中國船員和解放軍戰士,威脅中國安全。1965年4月,越南勞動黨請求中國支援。毛澤東主席決定向越南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國、南越阮文紹政權四方在巴黎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3月,侵越美軍部隊開始撤出越南南方。1973年8月,在越執行援越抗美任務的中國支援部隊全部撤回國內。
❹ 有誰能把中國抗美援越戰爭和之後的中國對越南戰爭完整的告訴我嗎我查了很多資料,還是不完整,跪求啊
你要的資料太龐大!你可以去鳳凰網找 鳳凰衛視——訪談和歷史節目里找!慢慢找 要有耐心。
❺ 誰能介紹介紹抗美援越戰爭啊
1950年,胡志明到中國尋求支援,中國派遣陳賡,羅貴波,韋國清為首的軍事代表團援越,並提供大量軍事援助。秋邊界戰役獲得勝利。1953年底奠邊府戰役開始,在中國的支援下,共殲滅法軍1萬4千。
1954年7月,日內瓦會議結束,通過《關於在尊重柬埔寨,寮國,越南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結束戰爭,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協議》。決定越南在1956年7月舉行自由選舉,統一南北越南。美國拒絕在協定上簽字。從此美國開始逐步取代法國在越南的統治地位。
1954年夏,在美國的支持下吳庭艷回到越南。
1956年吳庭艷以98%的得票率當選為越南共和國總統。
1954年-1959年,吳庭艷以極其殘暴的手段統治越南方。南方民族解放力量以政治斗爭為主,推翻吳庭艷統治,統一南北。
1960年12月20日,南方各界代表舉行大會,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要求武力推翻美國吳庭艷集團的統治統一越南。
1965年至197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支援越南軍民抗擊美軍入侵的作戰。
1964年8月5日,美國軍艦在北部灣越南沿海活動時,遭到越南海軍攻擊,美國以此為借口,派出大批飛機轟炸越南北方。
1965年2月,美軍地面部隊直接進入南越參戰,以美軍為主體在越南南方進行地面作戰,對越南北方實行持續戰略性轟炸,並不斷侵入中國領空。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和越南勞動黨領導下,積極投入抗美救國斗爭,同時呼籲國際援助。中國方面為響應越南勞動黨和越南政府的請求,維護中國南部邊境的安全,決定盡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斗爭。中越兩國政府和軍隊陸續達成一系列由中國提供大量物資援助,並派出部隊在越南北方擔負防空作戰、國防工程建築、後勤保障等任務的協議。首批援越高炮部隊2個師另1個團於8月入越協助防空作戰,以後又有4批入越輪戰,連同配屬各援越工程支隊的防空部隊,共16個高炮師、63個高炮團及部分獨立高炮營等約15萬人,部署於越南北方各戰略要點。人民解放軍在越南共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兵等援越部隊先後有10餘萬人,搶修被美機炸壞的鐵路設施1778處,新建、改建鐵路線577公里;修築干線公路7條,長1206公里,橋梁305座,涵洞4441座;建成內排、安沛兩個現代化機場和飛機洞庫;築成各種坑道239條(總長2.5萬多米),永久和臨時碼頭9個,掘開式永備工事123個,海底通信電纜15條(長度為103公里)等大批國防戰備工程。人民解放軍海軍掃雷部隊掃除各種水雷42枚,總清掃面積201平方公里,相繼疏通海防、鴻基、錦普等港口及東北群島的各航道。截至1973年8月,中國援越防空、工程、鐵道、掃雷、後勤保障部隊共32萬餘人。此外,中國政府向越南提供了總值超過20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和經濟援助,幫助越軍培訓了大批各類軍事技術人員。在援越抗美作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有4200多人身負重傷,1100人陣亡並被安葬在越南國土。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愛好和平人民支持下,1975年5月越南抗美戰爭獲得勝利,實現了國家統一。對於中國人民和軍隊為援助越南取得抗美救國戰爭勝利所給予的真誠、持久、巨大、有效的援助,越南勞動黨和政府曾多次給予高度評價和感謝。
❻ 抗美援越戰爭最高指揮官
中 彭德懷 美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❼ 抗美援越戰爭簡介 抗美援越的時間是何時
樓上的人家問的是抗美援朝 不是越南自衛反擊戰 是失敗了 只要你聽聽《法國之聲》電台 英國《BBC》電台就清楚了
❽ 抗美援越、抗美援朝、炮擊金門、對越反擊戰的先後順序
1、抗復美援朝戰爭;1950年6月至制1953年7月2、 金門炮戰,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
3、中印邊境反擊戰;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
4、抗美援越戰爭;1965年至1975年
5、中蘇珍寶島之戰;1969年3月至8月
5
6、中越(南越)西沙之戰;1974年1月15日至20日
7、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1978年11月底至1979年2月17日
❾ 抗美援越越南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結束
抗美援越1965年4月開始,1973年8月結束。
1965年4月,越南勞動黨請求中國支援。毛澤東主席決定向越南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
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國、南越阮文紹政權四方在巴黎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3月,侵越美軍部隊開始撤出越南南方。1973年8月,在越執行援越抗美任務的中國支援部隊全部撤回國內。
(9)抗美援越戰爭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抗美援越大事記
1964年8月5日,美國軍艦在北部灣越南沿海活動時,遭到越南海軍攻擊,美國以此為借口,派出大批飛機轟炸越南北方。
1965年至197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支援越南軍民抗擊美軍入侵的作戰。
1965年2月,美軍地面部隊直接進入南越參戰,以美軍為主體在越南南方進行地面作戰,對越南北方實行持續戰略性轟炸,並不斷侵入中國領空。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和越南勞動黨領導下,積極投入抗美救國斗爭,同時呼籲國際援助。
中國方面為響應越南勞動黨和越南政府的請求,維護中國南部邊境的安全,決定盡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斗爭。中越兩國政府和軍隊陸續達成一系列由中國提供大量物資援助,並派出部隊在越南北方擔負防空作戰、國防工程建築、後勤保障等任務的協議。
首批援越高炮部隊2個師另1個團於8月入越協助防空作戰,以後又有4批入越輪戰,連同配屬各援越工程支隊的防空部隊,共16個高炮師、63個高炮團及部分獨立高炮營等約15萬人,部署於越南北方各戰略要點。
❿ 抗美援越戰爭中國犧牲多少人
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壯烈犧牲和光榮負傷者共36萬餘人,其中有14萬人長眠在異國他鄉(在戰斗中犧牲11.5萬餘人,事故傷亡和病故等非戰斗傷亡2.5萬餘人),在戰斗中 負傷22.1萬餘人,失蹤、被俘2.9萬餘人。
在十幾萬名烈士當中,有軍職幹部3名,師職幹部10餘名 ,團職幹部200多名。
據朝中方面1953年8月14日公布的戰績,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斃傷俘敵軍109.3萬餘人,其中美軍39.7萬餘人,南朝鮮軍66.7萬餘人,英、法等其它國家軍隊2.9萬餘人。同一時期,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共傷亡、失蹤和被俘62.8萬餘人。按朝中方面公布的殲敵數字計算,中朝軍隊和「聯合國軍」人員傷亡損失對比為1:1.7。(註:美國和南朝鮮官方公布的各自減員數的總和為113萬餘人,即超過了朝中方面公布的殲敵數字。)
自1950年10月25日參戰至1953年7月27日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共陣亡114000餘人,醫院救治戰斗和非戰斗負傷的傷員383000餘人次,其中救治無效致死者21600餘人,去掉傷員因第二、第三次負傷而造成統計上的重復數字和救治無效死亡以及非戰斗負傷者,故最後確定的戰斗傷亡減員總數為366000餘人。
除傷亡減員外,志願軍還有29000餘人失蹤,失蹤者中除在美方戰俘營中的21400餘人外,尚有8000餘人下落不明,估計多已在戰地或在被俘後死亡。
如此可以確定,加上失蹤,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計戰斗損失390000餘人。
除戰斗損失外,醫院還收治過患病住院的軍民450000餘人次,其中病亡者13000餘人,加上陣亡、因傷救治無效死亡等明確死亡者和失蹤後估計已死亡者,在整個抗 美 援 朝戰爭中,中國 軍民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數在1 5 6000餘人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犧牲。
加上朝鮮人民軍的傷、亡、失蹤數字,中朝軍隊共付出628000餘人的兵員損失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