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九夜偶成这首诗的全文翻译是什么
清 黄景仁《重九夜偶成》白话释义:
还在因为秋天的萧瑟而感到凄凉的我悄无声息的就到了重阳节,万物凋零的景象让人更加感到哀伤。
饮美酒赏菊花却依然感到寂寞,没有大风没有大雨的好天气却反而感到凄凉。
城边的河水反射的人影蒙蒙胧胧,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如霜的月色之下。
让诗人感到可喜的是有老母亲的陪伴而感到了家庭的温暖,同样的油灯却没有长期在外漂泊寂寞孤独之感。
《重九夜偶成》原文: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重九夜偶成》赏析:
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经常有寂寞凄凉之感,重阳节短暂回家,有老母亲的陪伴,感到了家庭的温暖,所以感到可喜,但是很可能又要踏上漂泊之旅.喜是以悲为底色的,喜中有悲,末尾一句“一灯滋味异他乡”让人唏嘘。
作者介绍: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贰』 重九登高避灾 原文
据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原文为:
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一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
白话译文: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难,你赶快回去,告诉家人做一袋囊,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处,喝菊花酒,就可以消去灾祸。」
桓景如实地照着师父的话去做,全家登山。等到晚上回来时,发现家中的鸡、狗、牛、羊全都暴死了。费长房听闻后,它们都是代替桓景的家人受了灾祸。
(2)小说主人公御重九扩展阅读:
桓景重九登高避灾的故事流传开来后,人们九月九日这天过起重阳节来,并有了重九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风俗。
这个故事在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的《幼学琼林》中也有记载:
【原文】孟夏乃为麦秋,端午是为蒲节。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届天中。竞渡端阳,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译文】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端午节龙舟兢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阳节登高山揷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灭的故事。
『叁』 沉醉东风(重九)原文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肆』 沉醉东风·重九的作品原文
【双调】沉醉东风
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伍』 沉醉东风.重九(卢挚) 鉴赏一下
陶渊明有知心朋友重九送酒佳话,王维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而此曲作者呢?在官之日,有像红叶题诗得“佳偶”那样的幸遇,有“赏黄花人醉歌楼”那样的风光。可一旦如陶渊明归隐,还有“谁肯教白衣送酒”?重九已暮秋,气象本悲凉,加之世态炎凉,怎不叫人倍添“天上雁影稀,月落山容瘦”、“衰柳寒蝉一片愁”的悲哀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