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项羽。
四面楚歌,汉语成语,读音为sì miàn chǔ gē,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白话释义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兵少,粮食也吃完了,汉军会同诸侯军队包围了一层又一层。夜里听到汉军四面都唱起楚歌,项羽就大吃一惊,说:‘汉军已经全部得到楚国吗?怎么楚人这么多呢。’”
(1)崔浩小说透视系列主人公扩展阅读:
近义词
腹背受敌,汉语成语,拼音是fù bèi shòu dí,意思是指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成语出处
《魏书·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白话释义
《魏书.崔浩传》:“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无路,腹背受敌;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助我。”
Ⅱ 腹背受敌的主人公是谁
腹背受敌的主人公是崔浩。这个成语表示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不能只顾眼前而忽视后路。
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欲征伐姚泓,向北魏请求借道。明元帝与群臣讨论,崔浩提出,刘裕可能图谋攻入关中,应借道放他西行,堵其东侵之路。但其他大臣持反对意见,认为刘裕西入函谷关将腹背受敌,此非其本意,且姚泓不会出关救援。明元帝最终采纳了其他意见,结果被刘裕打败,后悔未用崔浩之策。
崔浩,字伯渊,曹魏司空崔林之后,北魏司空崔玄伯之子,以貌美自比张良,官至司徒,是太武帝的重要谋臣。他多次依据星象和人事判断,促使太武帝成功击灭胡夏、北凉及柔然,北魏得以解除北方和西北方威胁,特别是北凉的灭亡,为北魏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然而,他因参与国史之狱,在太平真君十一年被夷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