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说说中国的古今女作家及代表作品
苏青
1.(1914年~1982年) 中国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浙江宁波人。
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外文系,后肄业移居上海。本名冯允庄,早年发表作品时署名冯和仪,后以苏青为笔名。1935年,为发抒产女苦闷,写作散文《产女》投稿给《论语》杂志,后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是为创作的开始。40年代初因婚姻变故而成为以文为生的职业作家,作品主要发表于《宇宙风》、《逸经》、《古今》、《风雨谈》、《天地》等杂志。1943年,代表作品长篇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开始在《风雨谈》连载,一时被目为大胆女作家而毁誉纷纷;该书次年出版单行本,半年内再版九次,到1948年底,已有18版之多。又被称为“犹太女作家”。1947年,《续结婚十年》出版。苏青写作了大量散文小品,结集为《浣锦集》、《涛》、《饮食男女》、《逝水集》,此外还有长篇小说《歧途佳人》等。为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学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上海文坛最负盛誉的女作家”。同时进入出版界,曾主办《天地》杂志,创办《小天地》杂志及四海出版社。抗战胜利后,作为落水作家被传讯。1949年后留居上海,担任越剧团专职编剧。曾编写《江山遗恨》、《卖油郎》、《屈原》、《宝玉与黛玉》、《李娃传》等剧目。其中1954年《宝玉与黛玉》演出连满300多场,创剧团演出最高记录。文革中多次受批斗。1982年病逝。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著译作品: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另有《冰心著译选集》(三卷)、《冰心文集》(六卷)等。
主要译作有:(叙)凯罗·纪伯伦《先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穆拉·安纳德《印度童话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初版,1983年再版),《泰戈尔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园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诗集》(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诗选》(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泰戈尔抒情诗选》(香港万里书店,1959年),《泰戈尔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泰戈尔小说选》(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泰戈尔诗选》(《吉檀迦利》、《园丁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马亨德拉《马亨德拉诗抄》(合译,作家出版社,1966年),安东·布蒂吉格《燃灯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等。
三毛, 原名陈平, 祖籍浙江, 1943年3月26日生於重庆, 是律师陈嗣庆的娇女.她自幼酷爱文学.把读书当成"玩".三岁时, 就对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着迷, 一边猜一边向父母兄弟姐问字, 就这样既弄懂了内容又认了字, 就这样边猜边认字, 学龄前"玩"了《木偶奇遇记》、《苦儿寻母记》、《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集》、《格林兄弟童话》等书.1948年, 三毛随父母去台湾, 当时她六岁, 刚上小学, 对太浅的语文课不感兴趣, 却特别爱读《国语日报》、《东方少年人》、《学友》等报刊.有时还偷读鲁迅、冰心、郁达夫、巴金、老舍等人的"禁书", 对鲁迅的《风筝》感动得了不得.小学五年级时, 迷上了《红楼梦》、在中学里, 也因沉迷於《水浒》、《今古传奇》、《复活》、《死魂灵》、《猎人日记》、《莎士比亚全集》等"闲书"而不能自拔.
……
她决心和沙漠土著沙哈拉威人"打成一片, 他们怎么吃, 我就怎么吃, 他们怎么住, 我就怎么住", "我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 个性里逐渐掺杂他们的个性".她终於爱上了这儿的人, 爱上了她视为第二故乡的"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凭着这种热爱, 也为回报父母的关怀和期望, 她提起已经停了十年的笔, 写下了新生活的第一个故事: 《沙漠中的饭店》, 紧接着, 是《悬壶济世》、《娃娃新娘》……后来, 她在台湾的父母把这些作品结集出版, 即《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 以及她早期的作品集《雨季不再来》.荷西逝世之后, 哀痛之余又奋起, 除了回台湾文化学院中文系任教外, 又出版了《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倾城》、《谈心》、《随想》、《我的宝贝》、《闹学记》, 以及有声读物《三毛说书》、《流星雨》、《阅读大地》, 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唱片专辑《回声》.此外, 还有四本翻译作品: 《娃娃看天下》(二套)、《兰屿之歌》、《刹那时光》、《清泉故事》.
……
当然, 三毛中期的作品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我认为, 主要缺点是她的笔力有时候太宣扬自己了.如散文《温柔的夜》只是表现"我"对流浪汉的同情和资助; 《搭车客》也是写"我"对沙漠行人的恩惠; 《相逢何必曾相识》则详叙"我"如何善待日本小商人莫里等等.作者为什么要处处表现自己的仁慈和爱心? 这当然与她写作家宗旨分不开的.三毛曾说: "我的文章是身教, 不是言教."(《两极对话——沈君和三毛》三毛信奉基督教, 她认为宣扬仁慈、博爱、人道, 是她的本份工作.固然, 在人欲横流的西方社会里, 作者能抛弃世俗的等级观念, 给贫苦无助者以同情和资助, 是难能可贵的.但是,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 如果能在作品中指出他们之所以贫困的社会原因, 岂不比一般的乐善好施、普渡众生(能普渡吗? )更有积极意义? 至於个别作品叙写鬼怪、巫术, 则显得阴森, 空泛而缥缈.从艺术技巧来说, 三毛的中期作品虽不乏精心佳构, 但也有平铺直叙而少跌宕摇曳之作.所有这些, 都不能不影响作品概括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Ⅱ 《歧途佳人》最新txt全集下载
歧途佳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歧途佳人 十二、侯门如海
十二、侯门如海
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份请柬。是我姊姊的一个老同学植爱月,她要出嫁了。我清楚地记得诸爱月是个本本份份的女孩子,同我姊姊一般,她们在学校里用功念书,到社会上就认真做事的。我姊姊如今在内地,听说已在首都大学当助教了,她却在上海做事,一个无依无靠的孤零女子,今年大概已有三十多岁了吧?居然也找到归宿了。
我当然得赶去道喜,随即带了一份贺礼。礼堂设在银行俱乐部八楼,新郎是一个银行界有地位的人物,瞧场面是够阔绰的,我心里不禁暗暗替诸爱月欢喜。
到了礼堂里,只见花团锦簇的都是贺客。我去得稍迟一步,他们已在行礼了,一鞠躬,二鞠躬……我从人群中望去,只见新郎颓然的头顶。我忍不住要笑出来。后来新郎新娘谢来宾了,他们双双转过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