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的读书笔记
莫泊桑是19世纪末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短篇小说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与契珂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的小说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及纯粹的语言,成为展现法语美丽的典范之作,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经典名篇《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享誉世界。他的多篇短篇小说被选入我国中学语文课本、英语课本,并被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定为学生必读作品。
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妓女和软骨头的富商与乡绅,在敌人面前的不同表现,《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两个朋友》中宁死也不肯将通行口令告诉敌人一对友人,《莫兰这只公猪》中好色而愚蠢的服装店老板……
讲故事,讲俗人俗事,表现人生百态,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是世俗文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就是体现这种文学传统的典范。所谓喜也人生,悲也人生;莫泊桑的故事,就是在讲人生。而我们也能从他叙述的这些日常故事和人的寻常行为中,看到其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和深刻的事物法则。
望采纳
⑵ 莫泊桑《羊脂球》读书笔记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总能给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羊脂球每次都惊心动魄而后又发人深省,这种文学魅力吸引着大多数读者,短篇小说巨匠因而文明远播。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莫泊桑《羊脂球》 读书笔记 ,欢迎阅读!
莫泊桑《羊脂球》读书笔记1
羊脂球,一个妓女。当大家听到妓女这个名词时,都会生出鄙夷的眼神。代表着低俗,肮脏,水性杨花,不要脸,娼妇等等这些名词。是的世界上的不纯洁,似乎都是来自于妓女,但是有谁能够真正的懂她们,在莫泊桑的小说里,羊脂球在世俗中的颠沛流离,完全衬托的是世人的冷漠,无情,虚伪。羊脂球是妓女,这点让她地位低至谷底,但是人总是有优点,总会有发光的地方,她发光的地方,却揭露出世人的丑陋的嘴脸。
这是发生在德国侵占法国的时候。 故事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发生在马车上。车上有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商人,贵族,小混混,修女,妓女,除妓女外,大家都是自命清高,排斥羊脂球。但是当大家饥饿没有食物,羊脂球却不计前嫌,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大家吃。吃完后,大家才开始接受她,尊敬她。一个低俗的女人却有一个宽广的胸怀,高贵的人在饥饿面前也变得低俗了。
其实他们骨子里都低俗,只是自命清高而已。其实看一个人,不能用狭隘的眼光,这样会一棒子打死一个人的,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有些人做错事,其实有很多原因的',社会,环境,当然个人最重要,但是环境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高贵也好,低俗也罢。其实有些时候都是一样的。
在德国侵占法国的时候,德国人应该说是法国人的敌人,全法国人都应该憎恶,但是在触及到自己的利益时候却牺牲别人去讨好德国人,丑陋的嘴脸始终没有变过。华丽的表面又能表明什么呢,一颗丑陋的内心就足以说明一切。虽然羊脂球是妓女,但是她内心还是有一个处女地,她憎恨欺辱她的祖国的敌人——德国人,当德国军官要和她睡觉时,她高傲的选择了拒绝。她一直都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德国军官的刁难,让她车友用尽一切丑陋的办法让她服从,她被逼迫服从。事后,不但没有感谢羊脂球,大家又摆起自己高贵的身姿,排斥羊脂球,就连看起来最有善心的修女都是这样的。人心难测,不是羊脂球甘愿去做妓女,使她被逼无奈。
一个地位卑微的人,也是值得人们另眼看待,值得人们去尊敬的。反而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地位看似高贵的家伙,表面的华丽依然掩饰不了自己的内心的黑暗。连一个地位低下的人都比不了。
一个人不是表面有多华丽,这仅仅代表你的外在,你有钱,但是真正评价一个人是评价他的内心,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地位,权力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一个美的内心,完整的人格,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做自己。
莫泊桑《羊脂球》读书笔记2
人都是自私的,在需要你的时侯,用尽一切办法。最无耻的就是那些利用过别人之后又将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的人。
当初他们看到她的时侯,知道她的身份的时侯,男人即对她垂涎又用不屑的态度看她,女人们对她厌恶。可当需要她的食物的时侯,又将自己的态度慢慢转变,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们,换来的也只是他们吃完后的冷漠。
为了要离开那个中途的客栈,他们不惜用尽所有不耻的方式软硬兼施的让她去跟那个侵国士官睡觉。连她都知道如何保留祖国的尊严,可他们只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在他们的心中没有国家,只有生存和金钱。她终于为了大家牺牲了自己,却换来了他们的当面鄙视与冷嘲。
小说通篇没有描述过羊脂球的心理活动,她的喜与乐,哀与愁,快乐与欣慰,委屈与愤怒都是通过她的一举一动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似乎已经不需要她再表白什么,但是她的一切感受,我们已经深深感悟到。
作者成功运用了一系列对比的 方法 。他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羊脂球这个形象是美与丑,可是我们对于她的美丽,善良却体会深刻。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在美丽善良的羊脂球周围刻画了一群丑陋粗鄙的人。他们虽然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却有着和他们的地位成反比的肮脏的灵魂。同样是普法战争的受害者,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怎么会那么悬殊?平时一本正经甚至受人尊敬的人,在灾难面前显露出无耻的面孔,而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和尊严的人却表现的无私善良。
莫泊桑的作品往往使我们在受到震撼之余,更加记住这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平的伟大作家。虽然,在作品里,他常常将人生的丑恶,阴郁的部分拿出来,把它剥析的流血不止,甚至令人望而生畏。但他却让我们看到更加真实的,重新再现的人生。
莫泊桑对于自己创作上的 总结 ,很好的体现了他在写作上的“隐藏”技巧。就象一幅图画,当画面上的一片景色或者一个人物出现时,我们往住从一片嫩绿的叶子就可以推断出是春天的景致,从一个人物的穿着和气质就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地位。只有那些平庸的画家,才会选择去用一片森林来体现春天,用一整群人的特征来衬托所要体现的人物。也许,这就是伟大的艺术家和普通作家的不同之处吧。
莫泊桑《羊脂球》读书笔记3
马车上难挨的饥饿、雪天寒气的侵扰、不太正派的快乐。故事所及,无外乎一群在非常时期下被生存意志驱使的人。他们寻求生存安全、温饱和性本能满足,而使另外一个人成为羔羊的故事。无需用道德楷模的标尺去敲打他们,因为这本发生在一个人性理应暴露无遗的年代。
不过,他们仍然有尽量看上去体面一些的遮羞布——不老实的潜意识为了登大雅之堂,千方百计伪装自己。即使“颇为轻佻”的投机商鸟先生,他在舆论环境一片鄙夷羊脂球的情况下,也只能乘着大家“垂下眼帘”方才“偷偷看着她”。最后一夜的庆祝晚宴上,高贵也因为不自觉充满“猥亵念头”的气氛置换为俏皮,贵妇们“眼闪闪发亮”,抱着极大的兴趣间接参与到遐想之中,以审判的口气尽力抒发自己的压抑。甚至,连她们自己都意识到了狂欢中隐含的不正派的憧憬,恰如鸟太太所言“拉马东这个小~~,整晚上苦笑”。
为现实阻挠的欲求就这样以隔岸观火的态势燃烧。没关系,西方 文化 早在古希腊就指出不能因为人的思想而获罪。鸟先生窥得走廊上的秘密,“欲火被煽了起来”,吻醒妻子。天知道他妻子粗硬身躯投射了谁的影子;当鸟夫人指出普鲁士军官可以毫无顾忌地这些贵妇人,拉马东夫人“眼睛里闪出了光芒”;尤为传神的还当属鸟先生窥探楼上云雨的描写,“充满惊恐双臂高举”、“嚷”、“支起耳朵”、“拢着嘴嘘”、“抬眼望望”、“又竖起耳朵听了一会”,一切空泛抽象的伦理概念此刻一齐失效,剩下的只有这群人的臆想。
当有人对标榜为高尚者不高尚甚至评价为“无耻透顶”的欢乐提出异议的时候,鸟先生“目瞪口呆发了傻”,大家“十分扫兴”。且看不仅仅市侩的奸商愚騃的形状点活,拥有资产与声誉更为“高贵”的种族也不太舒服。当牵涉到高尼岱求爱未果,人们“又兴高采烈”,特别是庄重的贵妇人“乐得疯子一样”。他们的自我不觉成为本我的忠仆,大家都理智地知晓这是一个无伤大雅的场合,因为他们是群体鄙夷一个妓女。每个人的理智又造就群体的非理性,他们忘却了自我标榜的道德,不觉自身下降到自己口诛笔伐的那个等级,还茫然不自知。
在这样的氛围中,超我如何有能力制裁自我犯罪性的行为?这样的文本语境,可谓是绝佳的人性展示台,人性本如是。
莫泊桑《羊脂球》读书笔记4
《羊脂球》本来是买来给儿子看的,他暂时无意,也就一直搁置在书架上,家里的书基本被我扫荡过了,所以只好拿起这本已经深埋在记忆中的书打发起时间来。
朋友无意间看到我这本书,问这书是不是讲一群特别虚伪自私的人,利用羊脂球达到了他们的目的还嫌弃她。朋友的话没错,我们以前在学校归纳中心思想或者揣摩作者写作动机的时候都是这么写的。可是刚刚读完这篇短篇的我,听到这些话却特别诧异。
我马上反驳说你不可以这样说,不可以当一个道德的评判者。我在 文章 中没有看到莫泊桑用过任何有感情色彩的词,他一直都在客观描写,娓娓道来,他一直都在 素描 ,没有指指点点。我说我看到那些人指责羊脂球的时候,我心里很害怕,因为如果是我在现场的话,我是不是也会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也会很理所当然地想既然是,那此刻又何必要装清高。也许我也会愤怒,也会讨厌她的“惺惺作态”。
我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内心是很惶恐的,我不禁在 反思 生活中我是不是也时常在充当这个角色,我是不是对别人有足够的尊重,我是不是总是把我的价值体系强加于别人?我觉得我没有底气也无法肯定回答:不是。尤其在关乎自己利益和前途的时候,要做到那样更难。所以我没有能力鄙视他们的虚伪自私,只是透过他们我看到了我自己,那个虚伪自私的另一面。
很多人觉得读小说就是看故事,故事情节知道了,小说也就没有吸引力了。可是和朋友那番对话却突然点醒了我。让我明白什么样的作者是真正伟大的作者,什么样的小说是真正的好小说。真正伟大的作者他从来不会道德评判,不会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他只是提供一个舞台,让小说里的每一个角色尽情地展现自己。而我们读者在读小说的时候,会因为小说里每一个角色的人生而有所感悟,有所警醒,因为也许小说里的某个角色在某一刻就是你自己。看小说,你可以跳出自己,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看人生,可以让你拨开迷雾。
可惜的是我们的 教育 也好,惯性也好,总是让我们在辨别,在归纳,总是让我们在充当道德的卫士,总是用道德的标尺去衡量小说中的角色,进而去衡量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似乎自己就是道德的最高裁判。
回到小说上来吧,每一本真正优秀的小说都只关乎人性无关乎道德。让我们像那些伟大的作者一样,不要对书中的人物说三道四,道德评判,而是静静地让他们完
莫泊桑《羊脂球》读书笔记5
我有幸阅览了莫泊桑的著名作品《羊脂球》。书中除了《羊脂球》外还有包括我们课本上学习过的《我的叔叔于勒》等三十几篇短篇小说,资料涉及到普法战争;小资产阶级和公务员;农村的生活;怪诞的故事;以及婚姻、家庭生活这几方面。
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艺术是有选取的、有表现力的真实”莫泊桑排除了一切与其主题无关的资料,阐明了本质的、有特点的东西,令其每篇小说都短小精悍又简单易懂。从这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中,作者想要赞美的或是讽刺的,一切想要表达的都传递给了每一位读者。其中最盛名的自然是本书的同名作品《羊脂球》。主人公羊脂球是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作者与众不一样地把她作为正面人物描述,并用其与一群以“正人君子”视人的上流社会资产阶级人物作比较,揭示了后者道貌岸然的外表下,自私虚伪连最基本的爱国情感都荡然无存的肮脏内心。
令我印象个性深刻的是那些拥有高尚身份的人在利益前后那巨大的态度变化。当那些高贵的伯爵、富有的老板们需要羊脂球的帮忙才能脱离德国军官的扣留时,他们“和蔼可亲。心平气和地跟她讲道理,用感情打动她,十分殷勤地恭维她,讨她的喜欢。赞扬她的牺牲将帮了大家大忙,大家将对她有多么感激。”而后,当羊脂球没有利用价值了,这些人“不约而同地掉转头去,好像没看见她一样。”
高贵的伯爵挽起他的夫人,“对她避得远远的”老板的妻子傲慢地“瞪了她一眼”,“大家都离她远远的,如同她的裙子里带着什么传染病似的。”简洁的语言,强烈的比较,把那些拥有高贵身份的人的假仁假意、虚伪做作刻画地如此精准而又深刻,把这些人高贵、雍荣外表遮盖下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来,令我们每个读者不禁对这些伪君子嗤之以鼻。
莫泊桑的小说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当我们在为其笔下那个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社会感到悲哀的同时,也会自然地联想到自身。我们此刻身处的社会与19世纪的法国社会当然相差甚远,但是,从莫泊桑笔下那些假仁假意的伪君子身上,以及那个毫无人情味、充满资产阶级等级观念的社会中,更让我们感觉人与人之间真诚地相待是多么的可贵!
充满相互关爱、相互帮忙氛围的社会是多么温暖!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没有生活在莫泊桑笔下那种只有利益与等级观念,人心却相隔万里的可悲社会中。但如果我们不懂得好好珍惜,与人相处都戴着“假面具”,为人处事都盘算着是否有利可图,那么包围在我们身边的浓情也将变淡,到最后我们也将生活在一个冰冷的世界里。
莫泊桑《羊脂球》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 关于《羊脂球》读书笔记5篇
★ 关于《羊脂球》读书笔记7篇
★ 关于《羊脂球》读书笔记6篇
★ 关于《羊脂球》读书笔记800字6篇
★ 莫泊桑《羊脂球》读后感3篇
★ 关于《羊脂球》读书笔记800字5篇
★ 关于《羊脂球》读书笔记1000字6篇
★ 最新羊脂球读书笔记5篇
★ 羊脂球优秀读书笔记10篇
★ 《羊脂球》心得读书笔记
⑶ 莫泊桑《羊脂球》的读书笔记
莫泊桑《羊脂球》的读书笔记500字(精选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莫泊桑《羊脂球》的读书笔记5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表面看来,莫泊桑的作品所叙说的似乎都是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事,但它隐含的意义宽氏却是十分深刻的。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福楼拜将这部作品称之为杰作。该篇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之所以能鹤立鸡群,就在于作者对生活的提炼别具慧眼。
《羊脂球》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莫泊桑将主角定为了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女人,作为正面人物来描绘,这正是这部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更吸引人的是,他将这个女人同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人物作对比——在去往英国逃难的一路上,由于羊脂球的出现,马车上的人们一下子都成为的朋友,而且还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即使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依然在一个女人面前摆出一副自命清高的样子。
然而到了后来,"上层人士"由于没有食物,当他们看到车上唯一带着食物的羊脂球时,眼里放射出了憎恶了目光。显然,他们都饿慌了。最先向羊脂球冷嘲热讽,发起人格进攻的卢瓦佐,此时双眼却死死地盯住那只盛满食物的钵,假惺惺地说:"妙极了,这位太太比我们有远见。"当羊脂球提供给他食物时,卢瓦佐又寡廉鲜耻地说:"真的,说实话,我还难以拒绝,我饿得实在支持不住了。战争时期就键判得按战争时期办,是不是。太太?"瞧瞧,之前还歧视别人,这回得到恩惠了,就称别人为"太太"了,简直就是厚颜无耻…
看了莫泊桑写的传世名作《羊脂球》,心中颇有感触,随手记下。
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三岁幼童,对“妓女”一词也是耳濡目染。她们脸上浓浓的烟熏妆,诱惑妩媚的神情,暴露妖娆的穿着令人厌恶。但又有谁能在这些装饰的背后真正看清楚她们的强颜欢笑的模样,是麻木,是无奈,是淡然,还是被藏起来的绝望。她们因生活所逼而迫不得已而之,再惨的,去看看地狱少女中的骨女吧,遭爱人算计,被朋友背叛,付出了真心,却被扔入急流淹死。在我们看来是天方夜谭,但何尝不可却有事实?
大家都知道风靡一时的海贼王吧。里面作恶多端的海贼让我们记忆犹新,当主角路飞以超人的能力把他们一个个揍飞时,我们的心情就像中国足球终于在奥运得到一分。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路飞也是个海贼呀。而在海军里,难道没有坏军官?就像老鼠军官一般,人如其名,一只偷偷摸摸的小老鼠。
可以说,羊脂球是一个好妓女。
她愿意在困境中将自己虽然丰盛但为数不多的事物分给他人,甚至可以牺牲自己陪军官过夜以求大家平安。
最后呢?
无非被众人骂一句不知羞耻尔尔。
我流下泪,为羊脂球不值,为她悲哀,为她愤怒。
看吧看吧,那些所谓的正义人士不能说明什么,再荣耀正义的职业也总有败类,而多么脏不堪的职业也大有好人。人们坚定了正义,也模糊了正邪。
请别盲目相信,被表面束裹,透过这些,看清内心。
周末北京天气甚好,于是准备去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一点书随意翻了翻。慎亮散也许是小时候受了家里的一点影响,也对文学方面有了些许兴趣,挑了半天,买了契柯夫的作品集,莫伯桑的作品集,元史解读等书。读书时学过一篇英文课文“项链”就来自法国著名作家莫伯桑的手笔。善于描写小人物生活的法国作家莫伯桑是不幸的,出生于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是游手好闲的浪子,自己也最终成为了一名酒色之徒,终身未娶,最后因放纵于青楼酒肆,感染上梅毒后身体虚弱而亡,终年才43岁。
这两天利用睡前时光,看完了莫伯桑的《羊脂球》,一部富含讽刺意味的短篇小说。但是我觉得其中最具可笑的是这个创作于上个世纪,故事背景是在第二次普法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放在今天也显得那么真实。
现在社会上不正有如同鸟先生、鸟夫人、修女之类的人吗?华丽的外衣和崇高的地位掩盖了一个个丑恶肮脏的灵魂。作为社会低层次的羊脂球善良的给他们贡献了自己的食物,为了大家的继续赶路将自己奉献给了贪婪的普鲁官人,但还是受到那伙上层人士的唾弃。如今在网络上,电视上,出现了无数自我感觉良好,标榜为上层社会和主流社会的人。开着跑车,住着别墅,买着昂贵的奢侈品。但是也在同时做着另人不齿的事情,并且鄙视所谓低层次的`人,嘲弄许许多多“羊脂球”式的人物。
从小学时期就听收音机里讲着羊脂球的故事,至今难忘。这两天看见女儿抱着莫泊桑的小说看,我又拾起书重新品味了一番,收获颇多。读完后有几种想法不知对不对。
如果羊脂球不答应普鲁官人的要求,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该是如何的结局,那么就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也没有后面强烈的反衬与对比,这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桥梁的作用,连接着前部分到达之前,启程之后,这就是大师们的独具匠心。
文中有许多细描让人难忘,羊脂球的外貌描写与她性格、职业的冲突,处处可见作家对她的偏爱,鸟先生的着墨很多,一个唯利是图的市侩样,在情节发展中尽现小丑的本质,在生活中散布谣言,左右舆论掩盖内心的虚伪,为自己捞实惠。
高尼岱读起来好似贷款,一个没落的贵族,良心未眠的正面人物,结尾处讲他吹起口哨一直敲击着马车上每个人的心灵,读起来觉得就是作者在文中的化身。他在那群人取笑羊脂球的舆论中间的声音虽然是愤慨的,可是太势单。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正义的声音总是很微弱,孤单。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安插两个修女,修女们虽无言,但总是个随从人物,既没有呐喊的声音又总是躲在一边摇着旗帜,使我想起狂人周围的人,我辈不正是如此之人吗?
再次拜读,深深感到一篇不朽的作品正是大师对人性的深挖掘,生活真谛的揭露,看完后让人久久回味,百读不厌。
前段时间,我读了《羊脂球》读后,我懂了:做人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善良是做人的准则,我们要向羊脂球学习。
羊脂球是一个女人,但她为人很善良,一心为了他人。他们一车人在车上享受着羊脂球的食物,羊脂球很开心。快晚了,他们却被一群官人扣了下来,只是因为一个少校看上了羊脂球。那些先生夫人们一反常态让羊脂球去,她最终还是答应了。但那些人却不会谢谢她,反而冷落她。
看到这里我想,如果我是那些人中的一个,会不会像他们一样,提出那种无礼的要求,然后继而冷落她,忽视她?我想不会因为,我不会愿意“牺牲”任何一个人的。如果我是她们中的一个,我一定会反对的。
这本书中,有一点令我很不懂,为什么羊脂球会答应那个无礼的要求呢?她完全可以不答应的,但她没有,她还是为了别人答应了。我想她答应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想到结果是那样悲惨的。她真的是为了大家才去的吗?还是什么她?根本就不知道那些“绅士”、“夫人”们的丑陋面目。
世界上又有多少人会像羊脂球那样乐于奉献自我呢?只有少数人吧!我看见的那些大人,真的觉得好虚伪、好自私耶!偶尔能看见几个好人,但很快就被他人带跑了……总之,我觉得大人的世界很复杂。
做人,要做就要做好人,要像羊脂球那样善良,乐于做出自己的奉献,不要只想着自己,不要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⑷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书笔记
居易·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十九世纪末叶的重要作家,一八五0年八月五日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出生证上注明他生在法国诺曼底地区滨海塞纳省的米罗梅尼尔堡,据考证就是现在塞纳滨海省的首府费康。他的父亲是个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由于吃喝嫖赌而将家产挥霍一空,后来到巴黎的一家银行工作。一八五九年全家迁居巴黎,但是父亲的婚外情导致父母分居,母亲又带着莫泊桑兄弟俩回到家乡埃特勒塔镇去了。这里地处海滨,平原开阔,莫泊桑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长大,也熟悉了农村的人情世态。一八六三年,他被送到伊沃托的教会学校去读书。他从小受到颇有文学修养的母亲的熏陶,无法忍受学校里的阴郁气氛,于是开始练习写诗。一八六八年,他因为写了一首爱情诗而被教会学校开除,就到勒阿弗尔公立中学去读书,得到了帕尔纳斯派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一八六九年中学毕业后,他到巴黎攻读法律,第二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担任文书和通讯工作。一八七一年九月退伍后,他先后在海军部和公共教育部担任小职员。
莫泊桑在此期间参加过著名诗人马拉美的“星期二聚会”,同时在母亲童年时的朋友、文学大师福楼拜的精心指导下开始文学创作,并且通过福楼拜的介绍结识了左拉。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他于一八七九年同于斯芒斯、都德、龚古尔兄弟以及俄国的屠格涅夫等人组成了自然主义的文学团体,莫泊桑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一八八0年,由该莫泊桑团体成员合作的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问世,莫泊桑以其代表作《羊脂球》一举成名,从此专门从事创作,成为法国文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莫泊桑终身未婚,在小职员空虚无聊的生活中,他继承了父亲的放荡习气,早在一八七七年就身患梅毒,加上滥用麻醉药,使健康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以至发展到偏头痛、视力受损。出现幻觉和精神错乱而企图自杀,最终在一八九三年七月六日过早去世,年仅四十三岁。然而他是一位极其勤奋和富有天才的作家,他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年,但是硕果累累,一共发表了《漂亮朋友》(1885)等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和三百零六篇中短篇小说,其中以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它们精湛的艺术技巧使莫泊桑获得了“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与契河夫和欧·亨利一样被公认为世界短篇小说的大师。
莫泊桑最擅长的题材是他亲身参加过的普法战争、长达十年的小职员生涯和青少年时代在诺曼底故乡的生活,这三种环境为他的短篇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这些作品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表现了农村的习俗和世态,真实地反映了小职员的单调刻板的生活。它们在艺术上各有特色、并不雷同,犹如宝石上的各个校面,共同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赵少侯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发表译作,尤以五十年代的成果最为丰硕。他的译作除了一些长篇小说和莫里哀的剧本之外,以莫泊桑、法朗士和都德等的中短篇小说居多,其中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选译了二十二篇,它们基本上都是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精品。
在关于普法战争的中短篇小说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反映了敌军士兵为了活着宁可当俘虏的厌战情绪;《俘虏》描写的是法国妇女机智擒敌的故事。其中内容最丰富、意义最深刻的作品,则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小说的内容是一个妓女和一些有产者同乘一辆马车离开德军占领区,大家对这个绰号羊脂球的妓女侧目而视,但是在由于沿途耽搁而饿得发昏的时候,却又厚着脸皮吃光了她的一大篮美味食品。马车在路过一个小镇时被拦住了,占据该镇的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不予放行。车上的工业家、伯爵和商人等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意,千方百计地劝说羊脂球为他们作出牺牲,但事后又鄙视她,任凭她陷于孤独和挨饿的境地。
小说里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没有刀光剑影的搏斗,然而它通过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敌人献身的遭遇,刻画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别是勾勒了有产者们为了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丑恶嘴脸。羊脂球自尊自强、不甘屈服,表现了爱国主义的凛然正气,结果却被那些伪善的同胞推人火坑。他们为了迫使羊脂球就范,个个巧舌如簧、软硬兼施,就连道貌岸然的修女也沆瀣一气。莫泊桑以真实的细节、精练的语言和炉火纯青的技巧,使这篇小说构成了一幅战争时期法国的社会图景。作品中的善与恶时时形成不露痕迹的对照,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战争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所谓上等人的蔑视,因而不愧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都堪称楷模的名篇。
莫泊桑描写小职员生活的短篇小说很多,例如《骑马》和《项链》写他们为了出风头而弄巧成拙、自食其果,表现了他们可怜兮兮的虚荣心;《我的叔叔于勒》和《伞》讽刺了这类家庭的寒酸相和势利眼;《散步》中的小职员数十年如一日地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最后意识到这一点时不禁悲愤地上吊自尽。这些作品揭露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和官僚机构里腐败昏聩的作风,讽刺了小职员的自私虚荣和尔虞我诈,同时又对他们的刻板生涯寄予了人道主义的同情。
莫泊桑有大量的短篇小说描绘诺曼底农村的生活,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例如《瞎子》、《绳子》、《穷鬼》等等,其中的主人公都因备受欺凌而死去。《皮埃罗》讽刺了地主婆的吝啬,《流浪汉》谴责了把好人逼成盗贼的社会风气。《真实的故事》中的地主玩弄女佣,造成了女主人公绝望地死去的悲剧。也有一些作品表现了农民的狭隘,例如《老人》中的夫妇为了不耽误农活而希望垂危的老人快点去世,《图瓦》中的女主人公竟让因肥胖而中风的丈夫孵鸡蛋等等。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题材之外,莫泊桑还从爱情和情欲的角度,描绘了人们多姿多彩的感情生活。其中《月光》是反对禁欲主义的名篇,写一个神父在皎洁月光下理解了爱情;《橄榄园》谴责了不负责任的放荡行为,《巴蒂斯特太太》则批判了歧视受辱女子的不良风俗。值得指出的是,妓女的题材在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里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衣橱》等都反映了妓女的悲惨生活。
在福楼拜的指导和帮助下,莫泊桑形成了逼真、自然的写作风格。他不追求离奇的效果,只描写那些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叙述的笔调几乎到了白描的程度。不过他的叙述看似自然流畅、不着痕迹,其实都是经过了巧妙的构思,留下厂一处处为情节发展所需要的伏笔。莫泊桑的天才在于他既叙述生动又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就使环境的气氛跃然纸上,几句对话就使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描写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称之为字字珠玑并非过誉。他具有独特的视角,能见他人之所不见,以平淡的情节塑造人物,以真实的细节凸现性格,从而使小说既有反映现实的思想内容,又是引人人胜的艺术精品,因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他虽然是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重要成员,但是从来没有露骨庸俗的细节描绘,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莫泊桑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在赵少侯先生的译著再版之际,我很高兴能为之作序,因为这是对这位法国文学翻译界前辈的最好的纪念。
此文章转自:http://..com/question/10931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