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英美短篇小说作品

英美短篇小说作品

发布时间:2024-04-23 22:54:08

❶ 英美小说列表

英国: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4 《哈姆雷特》1601 莎士比亚
《培根随笔》1597-1625 培根
《失乐园》1667 弥尔顿 《鲁宾逊漂流记》1719 笛福
《格列佛游记》1726 斯威夫特 《咏水仙》1792 华兹华斯
《傲慢与偏见》1813 简·奥斯汀 《西风颂》1819 雪莱
《唐璜》1819-1824 拜伦 《简·爱》1847 夏洛蒂·勃朗特
《呼啸山庄》1847 艾米丽·勃朗特 《名利场》1848 萨克雷
《大卫·科波菲尔》1850 《双城记》1859 狄更斯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887-1927 柯南道尔
《快乐王子》1888 《陶连·葛雷的画像》1891 王尔德
《徳伯家的苔丝》1891 哈代 《基姆》1901 吉卜林
《月亮和六便士》1919 毛姆 《荒原》1922 艾略特
《到灯塔去》1927 伍尔夫 《蝇王》1954 戈尔丁
美国:
《红字》1850 霍桑 《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 斯托夫人
《草叶集》1855-1892 惠特曼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 马克吐温
《嘉莉妹妹》1900 《美国的悲剧》1925 德莱塞
《野性的呼唤》1903 《马丁·伊登》1909 杰克·伦敦
《麦琪的礼物》1904-1910 欧亨利 《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 菲茨杰拉德
《喧哗与骚动》1929 福克纳
《永别了,武器》1929 《老人与海》1952 海明威
《飘》1936 米切尔 《愤怒的葡萄》1939 斯坦贝克
《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 塞林格 《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 海勒
《教父》1969 普佐

❷ quality john galsworthy 的作品。我们英美文学需要分析手法。求分析。我谷歌了很久找不到technic分析。

《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整体感知

小说这种文体,同学们应该相当熟悉,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一个同学将这个简单的故事用模慎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3 文本品析

(1)这又是一个悲剧故事,鞋匠格斯拉的死以及死因是在这个故事的结尾部分,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告诉读者的。我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来演绎一下一番对话,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了格斯拉的死?对于格斯拉的死,当时的人们又是怎么样看待的?

简述:格斯拉的饿死是由于他不会经营,没有了顾客,他把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整天在做靴子,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当时的人们觉得格斯拉是个唤码咐“怪人”,他的死“真是怪事”。

(2) 格斯拉先生的确是奇怪的,除了这个年轻人讲的,在小说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也能充分领略到这个鞋匠的“怪”,他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请找出文章里写出格斯拉的 “怪”的一些细节,并说说你怎么看待他的“怪”,试着根据你的理解用更具体一些的词语来概括他与众不同的特征。

——第5小节: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格斯拉先生长得也是奇怪的,像“皮革制成”,有点僵硬和迟钝,但眼睛里却闪着“迷恋理想”的光芒。 ( 僵硬迟钝 朴实严肃 迷恋理想 )

——8-11小节: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来了顾客,格斯拉先生才慢慢从二楼下来,“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和纯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

——12-21小节“有些靴子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讲究诚信 追求完美 )

——25、26小节:“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过后你会明白的。” (对不顾体面不诚信的大公司无比蔑视和憎恨。)

——注意:格斯拉先生是一个鞋匠,他绝对是一个出色的手艺高超的鞋匠,他能做顶好的靴子,这是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他做的靴子,用文章中的话来讲就是“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小说的开始作者就向我们描述了陈列在格斯拉先生橱窗里的几双近乎艺术品的靴子,请齐读第二小节中的这五行文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手艺高超的格斯拉先生的杰作。

(3)这几双代表着格斯拉先生的精湛手艺的美丽靴子在小说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还有两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到的?前后对比来读,你有怎样的体会?

明确:28小节,格斯拉的店堂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对比第一次,感觉有些凄凉,也让人对格斯拉先生的命运隐隐地担心。

54小节,格斯拉先生已经死了,店铺过户给了别人,“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这个能做出顶好靴子的鞋匠凄凉地死去了,只留下了自己用心用生命去制作的靴子,格斯拉先生的杰作成了别人的样品,大概是已经没有人可以做出比这些靴子更好的靴子了—— 令人有无限哀叹的感觉。

4 主题探讨:

(1)这样一个手艺高超、朴实严肃、踏实诚信的鞋匠最后饿死了,这在当时的社会中究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怪事还是一个必然的悲剧?结合大家课前对作品背景资料的查阅了解,来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明确:这是一个必然的悲剧,因为格斯拉先生恪守的原则恰恰是被这个追求利益讲究表面浮华的虚荣的虚伪的社会所遗落的东西,格斯拉先生明知自己要失业了,也不愿意偷工减料,反而将靴子越做越结实经穿,格斯拉先生不懂变通,不懂经营,不打广告,他的一切做法都与这个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的死是必然的悲剧。

(2)作家讲述这样一个悲剧,塑造这样一个人物,仅仅是为了让我们为格斯拉先生洒一把辛酸泪么?格斯拉先生经常断炊,后来饿死,因为最后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人们不再去定做格斯拉先生的靴子了,因为“顾客可不愿意等待呀”,这是那个年轻人所讲述的原因。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么?从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原先人们对格斯拉先生以及他的靴子是怎样的态度?找出原文依据,把它大声读出来。

后来人们不去定做格斯拉的靴子了,你认为其中还有着怎样的原因?这些人在格斯拉的悲剧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明确:除了不愿意等待,人们对靴子的质量也不是那么看重了,“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在大公司的广告诱惑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适应了也进一步地去推动了这个社会的发展,人们再也无法理解格斯拉先生这个固执和怪异的老头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们遗弃了格斯拉,积极顺应了这个物质社会发展的人们在一种无意识里把这个“像皮革一样”“死板板”的老鞋匠推到了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里。

***从我们今天的阅读来看,高尔斯华绥创作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就像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所指出的物质的进步和文明的倒退呈二律悖反,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却在消失,高尔斯华绥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带着无限的伤感塑造了坚守传统美德的鞋匠格斯拉这个人物形象,用这个执着而本分的手艺人在无奈的现实社会被淘汰、被毁灭的悲剧惊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唤品质。这部短篇小说留给我们的遗憾和嗟叹就像主人公的闪光品质一样,令人回味深远。

*5讨论:目前,我们的社会也正处在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为了物质利益,有些人丢弃了人性中的真、善和美,我们该怎样面对他们,或者,我们该如何自处呢?

6 总结:

手艺是鞋匠的生命,对手艺的执著实际上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坚守。即便面临生存危机,本分的鞋匠格斯拉仍执着于自己的“靴子理想”, “他做了顶好的靴子”,他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靴子里。他被认为是那个物质社会中的怪人,但他的身上却闪烁着朴素而又温润的光辉,在物质的社会里,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

quality john galsworthy国外网站资料
Quality - John Galsworthy

Exhausted, bitter, and miserable is the way that many people feel when they wake up in the morning to get ready for work. Even the very thought of work puts some people in a bad mood. Others may not mind work but still do not look forward to going. It is a rare occasion to find someone who is completely satisfied with his or her career. However, for one man, work is bliss. In “Quality” by Galsworthy, Gessler, the shoemaker, is shown to be a man of integrity and of complete dedication to his work.

Mr. Gessler had his own shoe business where he made leather boots. His dedication is shown through the fact that, “He made only what was ordered, never taking ready-made shoes down from the shelf.” (“Quality” pg. 213.) He wanted each pair of boots to be a custom fit to each indivial and for every pair he made, he used a pattern taken from the customer’s foot size. One day the narrator of the story walked into Mr. Galsworthy’s shop wearing a pair of boots from a big business. Mr. Gessler noticed them right away and after a short time he said, “Dey get id all, dey get id by advertisement, nod by work. Dey take it away from us, who lofe our boots.” (“Quality” pg.215) Later in the story, the reader comes to find out that Mr. Gessler is forced to sacrifice half of his shop to a big business. This did not faze him, and he continued to make his boots for the same price and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painstaking work. He must be truly dedicated in order to love his business unconditionally.

Mr. Gessler spent such an incredible amount of time preparing the shoes, never trying to expiate the process, in order to make them as perfect as possible and because of this, he stood behind all of his work. The narrator, absent-minded of the fact that Mr.Gessler was so passionate about his boots once said to him, “Mr. Gessler, that last pair of boots creaked, you know.” Angered by the boy’s comment, Mr. Gessler said, “Zend dem back! I will look at dem.” He went on to say, “Zome boods, are bad from birdt. If I can do noding wid dem, I dake dem off your bill.” (“Quality” pg. 215) Not only does this show dedication, but also integrity because he was honest about his work and wanted to satisfy his customer.

Near the end of the story, the narrator comes back to Mr.Gessler’s shop after a long hiatus, only to find out that Mr. Gessler was no longer alive. When he questioned the worker about his death the man said, “Slow starvation, the doctor called it. You see, he went to work in such a way!… Never gave ‘imself time to eat; never had a penny in the house. All went in rent and leather… He regular let his fire go out…But he made good boots.” (“Quality” pg.219) That last sentence was the meaning of the whole story. Mr. Gessler literally dedicated his life to making boots. No matter what he had to sacrifice, including his life, he was willing to do it for the love of his work. Even in his last few days of life, he never stopped making boots, and he even finished the narrator’s boots before he died.

Mr. Gessler indeed was a man of integrity and dedication. His dedication was shown through his struggle to please every customer, and his integrity was shown through his honest way of life and his credibility in his work. In his mind, the needs of his customers far outweighed his own, and when he was no longer in business, he had no reason to go on living.

❸ 英美有哪些短篇小说

. Edgar AllanPoe: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EarnestHemingway: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 Isaac BashevisSinger: The Son From America

. William Faulkner: ARose for Emily
. Ann Petry: Like a Winding Sheet

SherwoodAnderson: Death in the Woods

. Alice Walker: Everyday Use…

Willa Cather: A Wagner Matinee…
JohnSteinbeck: The Chrysanthemum
. Amy Hempel:
In the Cemetery Where Al Jolson Is Buried
. Mark Halliday: Young Man on Sixth Avenue.
Jack London: To Build a Fire

❹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罗杰疑案》,《ABC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
《无人生还》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一共有四本书入选百大排行榜:《无人生还》、《艾克洛德命案》(12)、《短篇选集》(19)和《东方快车谋杀案》(41)。本书即是她的最佳作品,有“本格推理的第一作品”之称,从头到尾都紧张刺激,让读者欲罢不能,前所未有的情节布置当真可说是“异想天开”,充分展现了本格派推理小说的无穷魅力。阿加莎•克里斯蒂生平著述有百余本之多,中国贵州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全集也高达八十本,据统计,她的小说已经重印达数百次,全球总印量仅次于《圣经》。

不过我更喜欢东方快车,每个人都很有嫌疑,可是串起来又十分完整,互作补充,很喜欢~~

话说,你知道百大吗?
这份书单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The 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简称MWA)票选出来的史上最经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说排行榜。评选过程极为复杂,首先由推理协会选出本格派、硬汉派、惊悚派、间谍小说等推理小说十个主要流派的十个代表作家,再由这十个作家选出各流派的十部代表作品,然后由协会会员投票排出名次。所以这份书单不仅仅有总的一百强排行榜,还有各个不同流派的十大杰作排名,其中本格和硬汉两派由于名作数量远远超出其它各派,所以都各排了二十部作品。

❺ 谁能推荐几本经典的英美小说!!!

1 哈克贝利·弗恩历险记——马克·吐温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他们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两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贝利为了吉姆的自由,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遗嘱里解放了他。小说中,哈克贝利和吉姆的性格鲜明突出,形象栩栩如生。全篇的现实主义描绘和浪漫主义抒情交相辉映,尖锐深刻的揭露、幽默辛辣的讽刺以及浪漫传奇的描写浑然一体,形成了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风格。

2 纯真年代——华顿

The Age of Innocence by Edith Wharton

伊迪丝·沃顿1921年获得普立策文学奖的小说,她也是普立策奖历史上首度获奖的女性作家。

小说的主要情节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那是伊迪丝度过童年与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儿长大成人,进入社交界,订婚又解除婚约,最后嫁给波士顿的爱德华华顿,并度过了婚后的最初几年。时隔40年后,作为小说家的她回顾养育过她也束缚过她的那个社会,她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亲切的眷恋,又有清醒的针砭。作家把那个时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比作一个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难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处在塔顶,真正有贵族血统的只有二三户人家:华盛顿广场的达戈内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卢顿先生是第一任荷兰总督的嫡孙,他家曾与法国和英国的几家贵族联姻;还有与德格拉斯伯爵联姻的拉宁一家。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最高阶层,但显然已处于日薄西山的衰败阶段。上流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纽兰家族、奇弗斯家族为代表的名门望族,他们的祖辈都是来自英国或荷兰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发迹,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纽兰·阿切尔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参与过独立宣言的签署,还有一位曾在华盛顿部下任将军。正如阿切尔太太所说的,“纽约从来就是个商业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这些殷实的富商。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富有却不显贵的人们,他们多数是内战之后崛起的新富,凭借雄厚的财力,通过联姻而跻身上流社会。作者从亲身经历与熟悉的环境中提炼素材,塑造人物,将作品题材根置于深厚的现实土壤中。尤其通过博福特命运浮沉这一线索与主人公爱情悲剧的主线相互映衬,使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具备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3 白鲸——梅尔维尔

Moby-Dick by Herman Melville

《白鲸》是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梅尔维尔的代表作。在美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白鲸》都是一部经典的著作,一部伟大的小说,是研究美国文学的一部必读书。《白鲸》展示给我们的是船长亚哈为追杀白鲸带领佩阔德号及其般员为复仇而走向毁灭的过程。书中以象征主义及寓言体的写作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部十九世纪美国的真实画面。从人与自然的抗争中亚哈的悲剧,人与人的关系中所体现的悲剧两个角度可以揭示《白鲸》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及所蕴涵的悲剧实质。

4 红字——纳撒尼尔·霍桑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awthorne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51年。小说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利坚合众国社会典法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至于她的丈夫奇林渥斯,小说则把他写成了一个一心只想窥秘复仇的影子式的人物。他在小说中只起情节铺垫的作用。

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5 最后的莫希干人——库柏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by James Fenimore Cooper

《最后的莫希干人》是《皮裹腿故事集》中最出色的一部。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英法两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的第三年,地点是在赫德森河的源头和乔治湖一带。对于印第安人的被杀戮和印第安部落的消亡,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他深深怀着同情和愤慨。他写道:“莫希干人的领土,是被欧洲人侵占去的美洲大陆的第一块地盘,因而,莫希干人就第一个成了离乡背井的人。面临着文明的推进,也可以说,文明的入侵,所有印第安部落的人民,就像他们故土林木上的绿叶在刺骨的严寒侵凌下纷纷坠地一样,日益消亡,看来这已成为落到他们头上的不可避免的命运。有足够的历史事实可以证明,这幅惨像并非虚妄之作。”

作者把本书取名为《最后的莫希干人》,就有着令人心酸的悲哀音调。正直、勇敢的莫希干人恩卡斯和美丽善良的科拉之死,也不无更深的寓意:随着他们的死去,他们心灵上的那种美德和纯洁的感情也消亡了,留下的只是笼罩在美洲大地上的那些贪婪、残暴的恶意和邪念。

6 小妇人——路易莎·奥尔科特

Little Women by Louisa May Alcott

这部小说以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马奇一家的天伦之爱。马奇家的四姐妹中,无论是为了爱情甘于贫困的梅格,还是通过自己奋斗成为作家的乔,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贝思和以扶弱为己任的艾米,虽然她们的理想和命运都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描写了她们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马奇一家有四个姐妹,生活清贫、简单而又温馨。四组妹性格迥异;老大梅格漂亮端庄,有些爱慕虚荣;老二乔自由独立,渴望成为作家,老三贝丝善良羞涩,热爱音乐,老四埃米聪慧活泼,爱好艺术,希望成为一名上流社会的“淑女”。

所有时代的所有少女成长过程中所要面对的经历的,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初恋的甜蜜和烦恼,感情与理智的译,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贫穷与富有的矛盾。

7 野性的呼唤——杰克·伦敦

The Call of the Wild by Jack London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最负盛名的小说。故事主要叙述一只强壮勇猛的狼狗巴克从人类文明社会回到狼群原始生活的过程。巴克是一头体重140磅的十分强壮的狗。他本来在一个大法官家里过着优裕的生活,后来被法官的园丁偷走,辗转卖给邮局,又被送到阿拉斯加严寒地区去拉运送邮件的雪橇。巴克最初被卖给两个法裔加拿大人。这些被买来的狗不仅受到了冷酷的人类的虐待,而且在狗之间为了争夺狗群的领导权,也无时不在互相争斗、残杀。由于体力超群、机智勇敢,巴克最终打败斯比茨成为狗群的领队狗。他先后换过几个主人,最后被约翰·索顿收留。那是在巴克被残暴的主人哈尔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时,索顿救了他,并悉心为他疗伤。在索顿的精心护理下巴克恢复得很快,由此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巴克对索顿非常忠诚,他两次不顾生命危险救了索顿的命,并在索顿和别人打赌时,拼命把一个载有一千磅盐的雪橇拉动,为索顿赢了一大笔钱。不幸的是,在淘金的过程中,索顿被印第安人杀死。狂怒之下,巴克咬死了几个印第安人,为主人报了仇。这时恩主已死,他觉得对这个人类社会已无所留恋。况且,一段时期以来,荒野中总回荡着一个神秘的呼唤声。这个声音吸引着他。最终,他回应着这个声音,进入森林,从此与狼为伍,过着原始动物的生活。但他不忘旧谊,仍然定期到主人的葬身之处去凭吊。

8 汤姆叔叔的小屋——哈里特·比彻·斯托

Uncle Tom's Cabin by Harriet Beecher Stowe

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斯托夫人,是哈特福德女子学院(Hartford Female Academy)的一名教师,同时,她也是一位积极的废奴主义者。全书围绕着一位久经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故事展开,并描述了他与他身边人——均为奴隶与奴隶主——的经历。这部感伤小说深刻地描绘出了奴隶制度残酷的本质;并认为基督徒的爱可以战胜由奴役人类同胞所带来的种种伤害。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以及第二畅销的书,仅次于最畅销的书《圣经》)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在它发表的头一年里,在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万册。《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引用。

《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受其启发而写作出的各种剧本,还促进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产生,不少的这些形象在当今都为人们所熟知。譬如慈爱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的原型、以及顺从、坚忍并忠心于白人主人的汤姆叔叔。最近几十年来,《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这些消极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反奴隶制工具”的历史作用。

❻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的内容简介

该书以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温情童话故事。

从前,在埃及街旁的一所房子里,住着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那小兔子活的很快乐、温暖,他为一个名叫阿比林的女孩儿所拥有,她对他关怀备至,崇敬有加。可是后来,有一天,他一不小心被丢失了。

凯特·迪卡米洛把我们带上了一段异乎寻常的旅程,从海洋深处到渔夫的渔网,从垃圾堆的顶部到流浪汉营地的篝火边,从一个生病的孩子的床前到孟菲斯的街道上,一路上的见闻令我们惊愕不已——即使是一颗极易破碎的心也可以失去爱、学会爱而又重新得到爱。

(6)英美短篇小说作品扩展阅读: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The Miraculous Journey of Edward Tulane)是2007年1月1日有新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 [美] 凯特·迪卡米洛,绘者是[美]马格拉姆·伊巴图林。

本书荣获2006年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金奖。

由于韩国SBS电视台2013年12月末播出的水木特别企划剧《来自星星的你》当中作为男主角都敏俊(金秀贤饰)的枕边书而再次被人们所熟知,大放异彩。《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不仅仅是作为儿童小说,它更让人们懂爱与被爱。

阅读全文

与英美短篇小说作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起点写小说一项多少字 浏览:971
校园追妻火葬场的小说 浏览:232
木苏里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463
有声小说匈奴王宝藏 浏览:144
免费全本小说守夜人 浏览:259
现代小说主人公叫李杰 浏览:902
小说女主慕雪瑟 浏览:956
好看的末世穿书女强小说 浏览:518
可以写鬼怪小说 浏览:418
有没有讲现代都市妖怪的小说 浏览:341
电脑写小说码字用什么软件好 浏览:731
好看的后宫小说夫人 浏览:393
网络上写小说怎么挣钱 浏览:276
欲问写的小说 浏览:258
小说梦醒不知爱欢凉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354
先兆流产总裁小说 浏览:710
方白羽小说千门在线阅读 浏览:118
军婚高干重生小说 浏览:566
顾南城苏欢小说大结局 浏览:265
小说稗类txt百度云 浏览: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