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庸小说中关于陕西的描写有那些
重阳宫是在终南山上,在南京!
陕西,那应该是西夏的地盘了吧?灵鹫宫是不是在那附近?
呵呵,不是要去寻宝吧?金庸可是凡人,不是陆地神仙,呵呵
❷ 急!跪求描写西安的美文
西安:春风得意尽赏花
古城处处有春花
历朝历代关于花的诗词文赋为数不少,但因有了时代做背景,呈现的气象也各不相同。不论是李后主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还是易安居士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有国破情伤的悲凄底色,而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虽略显张扬轻狂,却也唯有在盛世大唐,方能有这样明媚热烈之句。
西安看花,去年园博会时最宜。可错过也有错过的好处。但凡盛事,必举全民之力来做,力求尽善尽美,反而着了刻意,隆重得让人不自在,不若怀一颗闲散之心,信步走,有花观花,有景赏景。
车过汉中时,已惊喜于车窗外的油菜花海。此时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已式微,而在这里又逢着大片明艳娇嫩的黄,像是缺憾被意外弥补。进得西安市内,见古城墙内外,处处是新嫩绿意。杨花悬吊在高处,若不凝神,是极易被忽略的;梧桐花一向张扬,密密地压满枝,在有了年岁的街巷里,肆意开放;柳絮已略微地起了些,不时有一两片从眼前飘过,伸手抓取不住,倏忽不见。木本的花多质朴,泼辣辣的,似寻常乡野女子。
大雁塔外,几树小叶桃正艳。古人已将所有的美好描述尽了,除了灼灼,我竟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大慈恩寺内有片精致的牡丹园,在大雁塔上俯看得分明。白、粉、红、紫,初开的、怒放的、垂暮的,面容姿态各有千秋。以前年幼,看花时只觉不喜这样大团的繁复的花,现在方知,偏得有这般的大气富贵,才称得起盛世之美。不禁想起《镜花缘》里武则天命百花齐放的故事。虽是故事,但遥想中华数千年来唯一的女帝,确实霸气。塔的另一侧是个幽静的所在,游人也罕来,园子里树木苍翠蔽日,间或有鸟鸣,是歇脚小坐的好去处。几尊菩萨石像似随处散落在园间,低眉垂目,一片安祥。
抬头望塔,偶有几株小小的野草野花生长于塔上的石墙瓦缝间,嫩绿鹅黄的星星点点,给这庄严大气的千年古塔添了几分活泼灵动。
帝都宜使思秦唐
在西安这样的城市,若只沉湎于花木之美未免过于轻浅。从一走出火车站,入目的灰色城墙便开始提醒:这里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帝王之都。
穿越是无可能,只好凭吊。
之前已无数次地在影视片里看到兵马俑坑,也有收到复制的陶土兵俑做礼物,但当自己进入一号坑里,亲眼看到那些兵俑、马俑、阵列、陶土碎片,亲手触摸坑壁的黄土,才真真实实地感受到震撼。一个人,要有多么强大的信念和力量,才可以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同样是这一个人,又该是多么的贪恋和惧怕,才会兴起要建这个墓葬群的念头。始皇帝,他开创了一个前无来者的时代,却不可能逃过有始就会有终的宿命。也许吧,任谁立于权力的巅峰,都会忘记来路,都会迷失于荣耀,都会比常人更恐惧于死亡。
一个小展厅里在做一位当代艺术家的展览。艺术家用金银箔为材料绘制了秦始皇的六匹战马,主题即为“神马”。结合当今的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来看这巨大的墓葬遗址,只觉讽刺中略含悲凉。
比较起来,反而是女人看得开一些。有关武则天的无字碑,世人流传多种说法,而我宁肯相信,精明如她,必定看穿了一切,于是,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这样的气魄,始皇帝当自愧弗如吧。我没有再去咸阳乾陵看她,她应该也不屑得被后世游人穿梭打扰,生时,已活得辛苦。
说到碑,不得不提碑林。
碑林就在南门墙根。穿过长长的热闹的古玩市场,最深处,静谧的一隅。这个时代,越是与喧闹对比,越能感觉出安静的力量。在一个又一个展室里缓步徐行,看那些或工整或狂放的笔划,那些残破的、曾经精美的纹刻,那些在历史书里存在的名字,怀古之思不曾间断。
其实,那些纪念功业表彰成绩的石碑也不过是为虚名,历史虽久,书法虽美,却不能使我感动。只有在第一展室里,那些出自不知名的工匠之手的、密密麻麻却工工整整的典籍,让人心惊。那是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将经典刻于石壁,以拓印装订成册,供人阅读学习。如今的阅读是方便了太多,不仅有纸质的书,还有电子书,而爱书的人,还有几多?不由念起狄更斯的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希望只是我太过悲观了。
西北美食亦豪爽
西北人擅做面食,这点早有耳闻,而对于我偏向于米饭的肠胃来说,不免有些担心会愧对。事实证明这担心大可不必:新鲜的吃食对吃货来说总是好的。
钟楼向西,鼓楼脚下,是市民口中的回民街。坐在老米家泡馍店里,对面是当地一对老夫妇。每人一个大海碗,就着甜蒜和辣酱,吃得满头汗。那个海碗让我有些疑虑,是不是吃得下?老爷子抬头笑了:我年轻的时候,能吃两大碗,泡七八个馍。此馍非山东人熟悉的馒头,而是一种叫作托托馍的面饼,泡在肉汤里仍不会失去筋道。粉丝、肉块,辣椒,再辅上一碗清口用的羊汤——若非别人告知,我断不敢相信那是羊汤,竟是极清爽又不失鲜香的——一大海碗的泡馍被我消灭得干干净净。
裤带面也是此行的惊喜。落座后店家会先呈上一大碗酱汁及几个料碟,而后才端一盆面上来。面宽约四五公分,又薄又匀,长长的一根,吃时须自己将面捞进酱汁里搅拌入味。这面也叫“biang biang面”,那个“biang”字大约是陕西人自创的,写法很复杂,词典里并查不到。
西安的吃食无关精致,只是实在。到哪儿去都是满满当当的大盆大碗,让人哭笑不得。再加上必不可少的油泼辣子,真让人感觉到西北人的豪气了。
另还有臊子面、肉夹馍、凉皮等诸般美味,只可惜时间太短,短到还来不及尝个遍就要离开。离别也因此被感谢,因为离别,才成就了我对面食和西安的一番留恋和挂牵。
摘自《滕州日报》4月26日/荆泉行走/
这篇文章让我这个在西安生活了4年的人感慨颇多。
❸ 求推荐:描写西北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偏向抒情的,也可以是小说
狼图腾 蒙古草原的狼 蒙古人骨子里的狼性……
❹ 有位陕西的作家,写了一本书叫《流年》,谁知道那位作家叫什么名字
楼主说的《流年抄》是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的。作者叫朱西京,1957年出生于西安西郊,成长于新西北这块土地,曾经以“知识青年”的身份下放农村,回城后下海。此部一百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中不乏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与生活写照。
❺ 文化苦旅写了哪些关于陕西的
好像没有提到陕西,真个大西北就只有敦煌和兰州。作者是南方人,写的大多还是南方的事情和地方。
❻ 以陕西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路遥《平凡的世界》以西北农民为题的,不知道可不可以,不过很好看。
❼ 求推荐描写西北的书籍
《西藏,面冰十年》(毕淑敏)、《盗墓笔记》、《大漠苍狼》、《人类的敦煌》(冯骥才)
❽ 陕西有哪些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哪些
1、路遥
代表作:《平凡的世界》

邹志安,陕西礼泉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历任礼泉县小学教师、县文化馆员,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专业创作员、理事、主席团委员。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爱情心理探索》,短篇小说集《乡情》、《哦,小公马》,中篇小说集《心旌,为什么飘摇》等。
凭借《哦·小公马》和《支书下台唱大戏》连获第7、8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举跃上全国文坛。
❾ 陕西有哪些著名的作家要有名字和简介,代表作。
1、陈忠实
1942年8月年出生于陕西灞桥区西蒋村,逝世于2016年4月29日,享年73岁。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他是西北五省自家。曾居住于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系陈忠实的代表家。曾居住于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系陈忠实的代表作,其获第四届矛盾文学奖。
2、贾平凹
陕西商洛市丹凤县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同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创作《废都》《高老庄》《白夜》等,其中《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片小说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3、柳青
原名刘蕴华,曾名刘东圆,1916年生于陕西吴堡县寺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先辈们无一人读书,目不识丁。代表作品《创业史》,这被誉为反应农业合作化史诗性的巨著,在文学史上有特别突出的地位,甚至其后还影响了路遥。
1952年9月1日到长安县任县委副书记,到文革开始,1967年元旦被揪进‘牛棚’,期间14年,他扎根农村,举家住在乡下古庙,四易《创业史》稿,殚精竭智,呕心沥血,创作“十七年文学”中国长篇小说的巅峰。1978年6月三日一代文学巨匠,劳动人名的儿子柳青与世长辞。
4、李若冰
李若冰是“十七年文学”陕西散文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文创作是同50年代我国的工业建设,特别是大西北的工业建设一起成长的。
1926年10月出生于陕西泾阳县阎家堡,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幼时被卖给一户姓杜的人家,名叫“杜德明”此后从未见过生父,解放后见过一次生母,随母姓改为“李若冰”1938年,12岁的杜德明从家里逃出来,北上延安,投奔根据地。
他常说:“我是在延安的怀抱里,吃党的奶长大的,最爱唱爱听的一首歌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代表作《柴达木手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神泉日出》等。
5、王汶石
原名王礼曾,以短篇小说名世。他的短篇小说在“十七年”占重要地位。他以关中农村生活为题材,数量不算太多,但质量上乘,比如《风雪之夜》《套绳》《沙滩上》。
作家笔下荡漾着社会主义的热情,40年后我们仍能从小说中高手到当年作家身心所环绕的整个国家民族热气腾腾搞建设的氛围。
1921年出生在山西的耕读之家,1938年,随祖父到西安,先上太华中学,因该校太落后,该上竟存中学。竟存是地下党支持办的,教师学生中许多是共产党员。
❿ 陕西除了路遥,贾平凹,陈中实还有那些作家
陕西是一个文化非常丰富的地方,因为陕西曾经是13朝王朝的古都,他从历史和根源性上来说,都相当于是文化的发源地,所以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十分雄厚,能出这么多的写作人才,看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1、路遥的作品
其中为首的作家路遥,就是我们心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在艰难困苦的时代中指引着人们向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行,坚守着现实主义的阵地,保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正如他自己说的,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不仅仅是我们创作方法的问题,同样也是一种精神,是他用他宝贵的生命守护了一片精神文学,
2、梁实秋的作品
而梁实秋的白鹿原,也是中国清末建国初期的一轴关于中国农民的时代画卷,它讲述了在古老的土地着发生的一切历史事迹。所写的并不仅仅是小说,更是我们的历史。
3、贾平凹的作品
还有贾平凹的作品,同样也是传统与现代结合,既写了历史史实,也有高远的小说意向,他在文章中语言虽然憨厚朴实无华,但是他的人物内心却是波澜万丈,他在作品中的叙事十分细节,生动地还原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本真,十分清晰的解读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迷茫和矛盾,而且在小说中,他的感情基调时而哀伤,而哀伤的背后却是繁华和热闹,而在这之后,却是一片的寂寥,给人以十分,广阔的思想空间,是当时大时代的生活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