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为一个时代的超级谋士,你认为司马懿和荀彧哪个更厉害
我当然是觉得司马懿更厉害一些,确实我不否认荀彧的智谋也是相当的厉害,不过相比于智谋来讲,荀彧更适合在朝为官,对于治理朝纲有着一定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荀彧在后期的时候,离曹操最近的一个人之一,但是如果讨论智谋的话,其实司马懿还是更胜一筹的,这一点在赤壁之战后,司马懿与曹操的一段对话当中,可以得到完整的体现,而且司马懿这个人对于战争的长远考虑是非常有见地的,所以曹操在临死之前嘱咐曹丕,如果没有司马懿的话,任何人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司马懿的智谋是要超越荀彧的。当然司马懿最主要的厉害之处,还有以下几点:

3、懂得隐忍
司马懿最厉害的地方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司马懿懂得隐忍,司马懿的隐忍程度是一般人比拟不了的,仅仅是诈病就装了好几年,连曹操都成功的骗了过去,一直隐忍到最后,把三国归一统,这才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
B. 正史中的赤壁之战,超级谋士鲁肃为何会选择配合诸葛亮
第一点因素,这次战争是蜀国和吴国协同迎战魏国,鲁肃大局为重,才私底下协助了诸葛亮。
一直心怀国家的鲁肃来讲,并不会像周瑜那样心胸狭隘,甚至于不惜危害到国家的利益。因此在这类大局观眼前,就算是吴国大都督周瑜事后会十分不满自己的这种手段,可是鲁肃还是愿意冒着出力不讨好的隐患去协助诸葛亮。

第三个因素,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让鲁肃感觉自己适合协助,并且必定会取得成功。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最为聪明的人。因此当鲁肃面对同年代最聪慧的人提出的方案时,鲁肃毫无疑问会全力以赴配合和协助。何况这类配合于自己于吴国是有益的,事实证明。鲁肃对于诸葛亮的协助也让此次,赤壁大战吴国节节胜利。因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是让鲁肃感觉适合也愿意去协助诸葛亮的第三个因素。
C. 堪比张良的谋士是哪几位,还推动了北方的三次统一
“八王之乱”使西晋王朝元气大伤,而自东汉以降内迁的北方诸民族乘机举兵,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立前赵政权。永嘉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石勒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公元316年,刘聪攻破长安,西晋亡,北方从此进入一百多年的大动乱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相继在北方建立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张宾、王猛、崔浩哪个更强呢?如果假以时日,谁统一天下的机会更大?
D. 穿越之超级谋士系统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穿越之超级谋士系统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穿越之超级谋士系统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第一章 这年头不穿越不好混
更新时间2012-7-4 9:08:47 字数:1998
深蓝大陆,中土世界。
这是一个以灵术为尊的世界,修炼灵术可以召唤战魂附体,只要修炼到一级下阶,就可以召唤战魂,从此伴随终身。
自从三百年前,中土世界大宁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华纲留连宫闱,不理政事,肆意杀戮大臣,种种举措弄得天怒人怨,六路诸侯先后起兵造反,皇帝华纲也死于乱军之中。
大宁王朝灭亡后,六路诸侯各自立国,称王称帝,即大楚帝国、荒漠帝国、流沙帝国、沼泽帝国、森林帝国、高山帝国。
大宁帝国的崩溃,造成诸侯国林立,年年征战,民不聊生,百姓易子而食的事情时有发生。
海外大日岛帝国见中土世界战乱频繁,秩序崩坏,于是野心膨胀,时刻想要脱离海岛,踏上大陆,经常派出海盗骚扰大楚帝国和高山帝国海疆。
从此以后,中土世界各国高层都在探访智谋高深之士,寻求脱离战乱、稳定秩序之方法,谋士自此大为吃香。
然而这一切,却因为一个外人的到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李经理,咱们合作好几年了,下个季度的业务,你看是不是继续给我们公司做?”杨常风站在李伯明的办公桌面前,殷勤地给他点上一支中华烟。
李伯明抽了一口烟,将后背靠在老板椅上,喷着烟雾说道:“小杨啊!这几年咱们合作很愉快,你小子也很懂事。不是哥哥我不帮你,实在是这次对方来头太大,我招惹不起啊!”
“以……
E. 若玄德具得卧龙凤雏元直,可统一
你脑子进水了吗,你们是人吗,还是山顶洞人呀,是比三国人早生啊,知道三国事么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
一、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就像刘备的异姓兄弟、诸葛的同姓兄弟、曹操的同/异姓混合兄弟(夏侯)、孙氏父兄、司马家族一样,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只是合作较为松散、隐形,仅限于推动哲学从新法家到新儒家,再到儒法混的精神层面。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四人的出场顺序也正是昱、庶、亮、统。二、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但我们很快会发现,程昱、诸葛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徐庶、庞统。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们还存在第三方面的差异——阴阳差。前面“十倍”说的都是表面的毕业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谋或阳谋。但在实战中还会有人违背忠孝、信义,用到权谋或者说阴谋。四人中,统、庶仅善阳谋,亮、昱则兼善阴谋,其中亮又较昱为高。专注阳谋者往往忠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篡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对于“民族”这一生命体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阴阳顺逆,即新陈代谢。只分合理不合理。再者,兵不厌诈,孙子甚至说自己的阳谋也皆为诡计,所以阴阳与忠逆一样,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均衡掌握,合理运用。准确地说阴谋属于攻心术的范畴。不过,在阳尊阴卑的封建社会,阴谋是从老师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靠自我参悟、自主研发。可一旦拥有就能出奇制胜,改变自己的命运。程昱、诸葛亮就是因为谋略全面而从排行榜中脱颖而出了。
庞统起初是完全忠于刘备的,他先去东吴寄寓就是为了与诸葛亮、徐庶形成三方策应,决胜赤壁,曲线救刘。所以赤壁大战一结束,庞统就直接来投刘备了。为了不让刘备为难,他是情愿从最底层做起,并不急于出示鲁肃和孔明的推荐信。果然,他在耒阳以真才实学征服了刘备,孔明也不得不承认庞统高自己十倍。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庞统若真想进入谁的班子,是总能想出办法的。连进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敢号称“凤雏”吗?想当初曹操的水寨都能任意出入呢。他在东吴“面试”时冲撞孙权,只不过是要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开溜。
对于诸葛亮,笔者已在《破解<三国演义>之“三国五方”结构》等文章中详细论述了他在出山之前就已有反刘备、夺天下的雄心,此亦“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的隐意。但他们四兄弟的叛逆完全合理,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
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这里孔明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在刘家宗亲面前继续恪守疏不间亲,以掩饰异志,保持愚忠形象。)此后,两人就一个守荆州,一个攻西川,同时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庞统的确是比孔明有才,他意识到刘备在取荆州时必须装仁义,因为还要图将来刘璋的好感,但到刘璋这里就可以彻底撕破脸“逼宫”了。理论上,他只用“逆取顺守”四个字就将刘备轻松说服。武功上,他只用黄忠、魏延两位孔明不要的“末将”就实现了西川突围。
然而就在西川势在必得、大功告成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折,孔明向庞统发出了一封死亡恐吓信。此举与前面程昱骗徐庶大同小异,程昱是利用徐庶的至孝,先劫持徐母,再招降徐庶。诸葛亮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刘备对庞统的至爱,先动摇刘备之心,再灭掉庞统。两位阴谋家就像是排球运动员,将球扣到对方两个人的中间,迫使他们在互让时出现失误。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有个广汉人彭羕向刘备密告说敌方有人要决涪江之水淹魏延、黄忠的前寨。还说:“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这一情报不但救了刘备数万人性命,还斩了敌方主谋泠苞,化凶为吉。
刚刚化险为夷,诸葛亮却派马良送信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已,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同一种星象,诸葛亮提出了第二种解释。而庞统对诸葛亮的“善意”嗤之以鼻,又进一步提出第三种解释:“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真正是一象三说。
三、庞统看透刘备,决意以死让贤
龙、凤的意见分歧让刘备狐疑不定,一方面他十分珍爱庞统这位能力超强的谋臣,另一方面又十分信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备决定退守荆州。第二天他还以自己的梦劝庞统说:“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向来果敢不信邪的庞统哪里受得了这种患得患失、软弱无能的言行,只见他回答说:“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又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心疑则致梦,何凶之有?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主公再勿多言,来早准行。”说得多好啊,一勇二忠三唯物,四不跟贪功小人一般见识。不过就在庞统作这番慷慨陈词之时,他的忠心急转直下——不想再为刘备卖力。刘备现已愚仁愚义又愚信,全无可取之处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中屡屡出现的占星术,在罗贯中看来都是惑人的方术或者攻心术。彭羕是先分析了涪江的地理之后,怕刘备不信,才结合星象说话的。庞统则是将星象当成了提升必胜信念的心理暗示。如果占星真能卜知未来,诸葛亮和庞统为什么就没能预测到涪江的险情?他俩还不及彭羕了?
一般而言,《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是很少起誓提到“死”或相关字眼的,一旦提到就可能有赴死的动机。比如郭嘉北伐时就对曹操说:“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这里的庞统与郭嘉一样,也是内心意欲反主而表面故作忠义。而且他们都是在个人生死和国家前途之间选择了后者。尽管郭嘉不知道刘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但至少可以确定他的新儒家要领先于曹操的新法家。庞统亦然,尽管他也不太清楚诸葛亮今后的具体举措,但至少可以肯定他的“儒法混”要高于刘备的新儒家,未来发展的空
由于庞统秉承忠义之德,从未作过篡夺天下的打算,所以他想让位于孔明。只见庞统像一个自由体操运动员一样,在前冲惯性太大而不能急停时,临时来了个绝妙的“回笼”。动作可分解为:一、维护自己男儿和战士的尊严,宁可马革裹尸也不当逃兵。按说此时的庞统可以选择引退,以保全性命,但他没有这样做。这也是他与刘备性格的最大区别。二、为了不影响诸葛亮而将自己的死因略略推给刘备。为什么他的马“久乘,不曾如此”却突然前失蹄呢?难道他也开始起疑、怕死,情绪影响到马了?非也!他是看到刘备迷信这些,所以也玩了个自己将自己掀下来的戏法,以促使刘备为关心他而与他换马。骑上刘备的白马之后不但死得快,还可以将过失归于刘备。这样刘备也就不会迁怒孔明了,他梦见神人击臂即表明潜意识有点怀疑孔明,只有孔明才是他心中的神人啊。三、他选择死在“落凤坡”则又是反过来安慰宿命的刘备:我是命里该死,你也不必过分自责哟。四、庞统为什么要反复揭露诸葛亮的来信是出自妒忌呢?为什么在树木丛杂的小路上行军,却将魏延远远地安排在前队呢?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守在更危险的后队有什么作用?贴着魏延走不行吗?原来,庞统是要用这一显著的行阵破绽向同行诸葛亮表明:我是心甘情愿让功、让位与你,并非屈死在你的手中,更不是不识你的险恶居心。
间更大。
由此可见,孔明的确不是庞统之死的直接责任人,如果真要说其中有什么关联,那就是孔明先发射了一枚远程攻心导弹,但庞统随即作出了精准拦截。导弹真正的作用在于让庞统发觉了刘备愚仁愚义之外的怯懦和愚信,进而坚定了他反主的决心——庞统便应着弹声假摔了。事实上,像庞统这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超级谋士如果不是想自杀,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谋士也难。即便不能取胜,也能自保性命,还何况是个无名川将张任。例如诸葛亮在比他高两档的司马懿面前也总能逃逸。谁能想到,乱箭穿胸、肝脑涂地的窝囊死相竟然是一代凤雏精心策划的自杀方式,世间还有比这更能彰显大智若愚、舍生取义的行为语言吗?毫无疑问,庞统是当时唯一有才华打通蜀道的人,但他却在黎明到来之前毅然将接力棒传给了才识低一等,志向高一筹的孔明。罗贯中的“宿命回护”手段可谓地道,表面上看,星象的三种解释最后似乎都应验了,其实都是人为操纵。所以,现代人不必再对星象好奇!
四、孔明以同样的姿态修复自己,成全司马天下英雄所见略同,孔明又何尝不能重新认识同窗好友庞统的宽阔胸怀,只见他刚刚擦干眼泪就开足马力进川,同时也迈出了反刘的实质性步伐:调走张飞和赵云,只留关羽一人守荆州,以从关羽开始打断刘备的兄弟链。诸葛亮最终不但没有辜负庞统的期望,先后灭掉了刘璋、刘备,还在西川实施了较刘汉“仁”政先进的“儒法混”新政。而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后来在碰到同样进退两难的困境时,也仿效庞统选择了理智让贤:明忠蜀汉,暗降司马懿。又果断交出了校友团队中的最后一棒。(孔明究竟如何修复自己的人格,详见《破解<三国演义>之“三国五方”结构》)诸多谋士,从郭嘉到程昱,从徐庶到诸葛亮,到庞统,特长和价值观或许各有差别,但都是清一色的好男儿——不退缩、不逞强,只求生命无怨无悔、纵情燃烧!长期以来,人们都在疑惑,刘备得了一龙一凤怎么仍旧没安天下?原来他只摸到了凤毛龙角,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过他们。惟有司马昭具备乘龙驾凤的能力,还记得邓艾结结巴巴说的“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吗?还记得钟会在定军山感应诸葛亮显圣吗?此即指明邓艾是庞统式的凤,钟会是孔明式的龙,也同样是一忠一逆。诚所谓:龙凤常有,而安天下的主公不常有!
孔明和其师傅水镜,大隐士胡卓(一隐士,极具才华,终生未出仕,比孔明早生,比孔明晚死)二人差不多,至于司马懿,就稍差了他们三人,元直和贾诩差不多他们二人稍差司马懿,至于士元,在三国中,乃至整个中国史上,从原始人开始,可谓是无人能敌,别说一个小小的三国时期了,士元归谁,谁胜矣!即使让士元自己起兵,也定当一统天下,别不相信,你们可以自己去查,起初吧,我是非常崇拜孔明的,“吾望月欲行,吾志似若冰。吾心如水清,吾自比孔明。”才能给我写的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出,我知道孔明的真正为人之后,也是非常伤心的。心痛啊,痛心啊。不过,我现在把那首诗改了,“吾望月欲行,吾志似若冰。吾心如水清,吾自笑孔明!”。现在,我崇拜士元,“琼观星妄断,琼誓如是山,琼泪及天蓝,琼自比士元。”,这首诗就是我做的。
呵呵,鄙人不才,还望各位小弟多多指教!
F. 求文档: 穿越之超级谋士系统
G. 说说遗计定辽东,问曹操献上十胜十败论的超级谋士的事迹.
郭嘉,字奉孝。原属袁绍,后来投靠曹操,曹操早期的谋士。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平定辽东。
H. 三国中倒底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超级谋士和绝世高手
有贾诩郭嘉 荀攸。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封其为太尉、魏寿乡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 ,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
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荀攸
荀攸(157年-214年),表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路上去世。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