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小说诡藏全文阅读

小说诡藏全文阅读

发布时间:2021-09-17 07:09:34

㈠ 天下第一奇书易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天下第一奇书易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天下第一奇书易
作者:天上天上
楔子
更新时间2008-6-2 20:25:27 字数:965
世间之书多哉,但称得上是旷世奇书,千古第一大奇书的,唯《易》一本也!
书奇也,作者亦非常之人,所谓“易更三圣”,《易》书乃出。
此书由上古大神伏羲画卦,周文王演卦,圣贤孔子传述,终流传天下。
世间之书多也,唯此书三圣齐出,万世不朽!
此书包含364爻,*卦,爻变爻,卦转卦,包罗万象、神鬼莫测,论天文,讲地理,谈人事,占卜格物,捉神制鬼,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无所不奇。
有人说,此书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另外一方则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
还有人说,此书为上古大神伏羲所作,名为《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
又另有一说: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连山易》相传为宓戏所作;《归藏易》相传为轩辕黄帝所作。
传说此书包含世间万物命运格局,有夺天造物之功效,一旦窥得其中奥妙,便可移天转命,扭转乾坤……
但是数千年来,易学的大师不少,可以算命格物的也不少,只是再没有那种夺天造物,可以颠覆人命运的高人出现,原因就是数千年前易学界中出现的那场变故……
据说现在所见的……
确认后请采纳

㈡ 归藏易txt全集下载

归藏易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归藏易
作者:天涯飘零2012
前言
更新时间2012-1-2 23:57:16 字数:225
身在异国他乡,心亦漂泊无依。每每夜深人静,床头辗转反侧之时,总会在脑海中给自己编个童话故事,聊以慰籍孤寂已久的心灵,日复一日,一年多来也形成了个自认为还算不错的故事框架。既然是梦,必然满载着对得不到的或已失去的东西的幻想,完美的爱情,极致的权力,年少的张狂,抛开白日里的烦恼,没有了物理定律与数学公式的限制,思绪飘扬,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愿费些笔墨录下它们以纪念我的异乡博士岁月,它日也可有些文字来缅怀我青春的尾巴。
2009年3月18日于xx
天涯飘零
第一章 南海仙岛
更新时间2012-1-2 23:27:48 字数:11530
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又是一年花开时节。虽是早春,深山幽谷之中已万物复苏,郁郁葱葱了。炎洲后山,千年来为灵光仙派之禁地,外人鲜有踏足,那壁立千仞的高崖留住了幽谷之中的醉人美景,也锁住了深藏其中的秘密。
隐约间山谷中传来了清脆的歌声。“采菊四季芬芳,来去玲珑清唱,自在提篮望乡,衣袂鬓发飘荡,肌肤臂腕如霜,青春红花绽放,言行精妙无双,饮英食华自酿,看我如丹朝阳。”谷中一处温泉边百花已开,满目的姹紫嫣红,扑鼻的馥郁芬芳,泉上薄雾轻启,一少女正在泉中沐浴,歌声从此传出。远处一灰衣青年循着歌声而至,他隐在花草丛中慢慢走进,一瞥之间望见那泉中沐浴的少女,沐兰泽,含若芳,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花丛……
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㈢ 推荐些精彩搞笑的网络小说

《替补阴差》主角在喝醉后在工地上尿尿,结果被电死,死了连裤子都没拉上,然后就变成鬼了,成了9527号替补阴差。

㈣ 《易连山》最新txt全集下载

易连山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易连山
作者:易连山
对于连山易的一点介绍,及看法
更新时间2012-11-21 4:58:23 字数:742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易是一种已失传的古籍,据《周礼》记载,相传为伏羲氏或神农氏所创,成书于夏朝。《连山》和《易经》、《归藏》并称为占卜的三易之法。《连山易》古多只称《连山》,其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连山易》是以四季六气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为吉凶判辨之坐标,以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不同于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客观论来指导概念论的辩证方法。相传连山至汉初时已失佚,桓谭《新论》云:“山(连山)藏于兰台”。北宋邵雍认为:“连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为揲,正卦一0一六,互卦一0一六,变卦三二五0一二,以数断不以辞断。其吉凶一定不可易”。又一说《连山》即《数术略》之《夏龟》。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收有《连山》一卷。
当然,还有两种说法就是,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或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或说神农又曰连山氏,黄帝又曰归藏氏.北宋时又出了一部《古三坟》,一卷,分为《山坟》、《气坟》、《形坟》三篇。其中《山坟》又被称为《连山》,其书以君、臣、民、物、阴、阳、兵、象为八卦,卦序排列以山为首,其首八卦为叠山象、藏山兵、连山阳、潜山阴、兼山物、列山民、伏山臣、崇山君,名皆……
确认后请采纳

㈤ 归藏txt全集下载

归藏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归藏
作者:墨轻狂
归藏易内容简述
更新时间2009-2-20 11:39:26 字数:5455
南宋罗沁《路史发挥》“论三易”中说:“初坤、初乾、初离、初坎、初兑、初艮、初震、初巽,此归藏之易也。”今有人以二进制结构作归藏易示意图。
归藏易卦图与周易六十四卦卦图在卦的排列顺序上有所不同。先天八卦的卦序是按逆时针“乾—兑—离—震-坤—艮-坎——巽—…”来排列的,而归藏卦画是按逆时针“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来排列的,这里要清楚一点归藏易中并没有乾坤坎震等八卦的概念只有天地金水火风山木,其卦序是“天(乾位),金(兑位),山(离位),水(震位),火(巽位),风(坎位),木(艮位),地(坤位)”。归藏在卦画,即卦的符号上是按严格的二进制顺序排列,而先天八卦是在二进制顺序的基础上有一个纽点,纽点在震坤处,即乾000,兑100,离010,震110,按二进制顺叙下一个应该是巽001,再下一个是坎101。除了在卦序上的不同外,归藏易在万物的取象上要比周易更加具体。归藏易将按二进制顺序排列一周的八卦看作是万物的一个生存周期,古人在归藏易的卦象上很是混乱,这种混乱会导致其预测事物发展不准确。这可能也是导致其后来失传的一方面原因。周易在卦象上就比归藏易清楚的多,如艮为山,坎为水,巽为风,震为雷,离为火,兑为泽,乾为天,坤为地,但当周易演化到六十四卦时,每一卦对应的象就不是十分清楚,这一点就不如归藏易……
需要别的再问

㈥ 《武灵之归藏》最新txt全集下载

武灵之归藏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武灵之归藏
作者:明月照江南
第一章 化境
更新时间2011-3-13 10:28:27 字数:2960
“布阵!”
一声低沉有力的喝令。
二十八条人影天罡正法护体、脚踩北斗七星步,身影晃动间,按南中天二十八宿排列成四象阵法,分居四维,把一名中年男子围在核心。
此刻,若有高手在场,必会大吃一惊。
这二十八人当中,有男有女,有练武的、有修玄的、有祝巫的,甚至还有一个修魔的。
其中至少有四人已达“大宗师”境界,有两个更是“宗境”大成,这是“人”所能触及的最高境界。其余众人也均在“返朴归真”的境界,这中间有七个已在“真境”大成的巅峰,只差临门一脚,便可踏足“宗境”,成为一代大宗师。
自他们身上释放出来的浓郁的护身罡气、强大的灵力波动汇聚在一起,几乎抵得上千军万马同时冲锋的势道。这股气势冲破晨曦散发开去,把那些早起的怪兽虫鸟尽皆吓得远远逃走。
放眼天下,如果把这个阵营摆出去,不管是哪个修真宗教武道门派,不管是哪个国家军队诸侯兵马,都会为之侧目。便是大商帝国,也仅仅只有有数的几支精锐才会拥有如此实力。
被围在中间的那名男子一袭军士便服,正双眼微闭,趺坐如铜钟,眉宇间却隐有指挥三军的气度。
四周的罡气灵力勃发带起的泥尘沙土卷到他身周三尺处,便会湮息无音——就象冰块在烈日下面慢慢消融至无——连他的衣角都带不起分毫。
这是大商帝国东南边境陈塘关外的一处小山坳。东边的山头……
确认后请采纳

㈦ 求推荐一些高水平的网络小说

还是《龙族》吧,男主不吊炸天他是个让人心疼的小孩

㈧ 有人看到过《归藏》和《连山》吗

《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

--------------------------------------------------------------------------------

作者:王宁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代以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归藏》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看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贾疏所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或伪托。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连山》、《归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歆“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郭沫若云:“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1]

刘歆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笔者认为,《连山》、《归藏》在汉代的刘歆以前根本没有这两个书名,其名目正是刘歆自己拟造出来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一、关于《连山》的问题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山坟》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1、《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2、《连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晋代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载的故事和夏代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这部《连山》的征引,我们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我们就找不到了,汉代人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

1、《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淮水注》引)

2、《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孙诒让云:

“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2]

其说甚是。马国翰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其所本者即此。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阳文”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连山》当是郭沫若所说的“乃刘歆伪托的东西”,或者是刘歆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确有其事的,说明东汉的时候的确有部《连山》,但并没有象郭老说的那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甫谧看到了,在《帝王世纪》中引用了,北魏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佚失不传,否则用不着梁元帝再来作一部《连山》,更用不着隋代的刘炫再来伪造了。

二、关于《归藏》(晋代出土的《易繇阴阳卦》)

晋代汲冢中出土的古易书《易繇阴阳卦》,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归藏》(实际上这个问题较复杂,以后拟另文详之)。

郭沫若认为汲冢出土的《易繇阴阳卦》和《周易》一样,是孔子以后、战国初年楚国人的作品,与《周易》产生于同一人之手,即同为駻臂子弓所作,而《易繇阴阳卦》产生略早,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古《易》,是荀朂等人在整理汲冢竹书的时候把它命名为《归藏》的[3]。郭老的这些观点中有许多可商榷之处,但是他认为现在我们所说的《归藏》就是《易繇阴阳卦》、是楚国人的作品,应该是不易之论。只是这本出土文献的《归藏》到了宋代也佚失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内容,就只有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上古三代文》中的辑本了。从这两个辑本可以知道,这本《归藏》有《初经》、《六十四卦经》、《齐母经》、《郑母经》、《启筮经》、《本蓍篇》等篇目,卷帙应该是不小的。

就其逸文来看,《归藏》的用途与《周易》一样,其《初经》和《六十四卦》的形式和《周易》基本上一样,就是爻辞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郑母经》和《启筮经》(也称《启筮篇》,或简称《启筮》)中所载的都是神话或历史传说中的古人占筮的占例,其形式是卦名+昔者某人筮某事+而枚占(或作枚筮)于某人+某人占之曰吉(或不吉)+爻辞,如:

[师曰]:昔者穆王天子筮西出于征,[而枚筮之于禺强,禺强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

明夷曰:昔者夏后启筮乘飞龙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乡]。”

可注意的是,其内容和风格与之同时代的《山海经》惊人地相似,因此,它出土之后就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比如薛贞为它作了注,郭璞在《山海经注》中也经常引到它。其一部分内容与《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相关联,如《西次三经》曰:“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郭璞注:“此亦神名,名之为钟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曰:‘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似此状也。”

其大部分内容与《海经》和《大荒经》相似,如:

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海外西经》郭注引《归藏·郑母经》)

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彃之。(《海外东经》郭注引《归藏·郑母经》)

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极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大荒南经》郭注引《归藏·启筮》)

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海外南经》郭注引《归藏·启筮》)

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海内经》郭注引《归藏·启筮》)

另外还有一些,不一一备举,此可见其内容与《山海经》是共通着的,充满了神秘浪漫的神话色彩,有许多古代神话传说赖以保存,是一部杂取神话传说和历史古史作成的一部风格独特的易学著作。

《易繇阴阳卦》或《归藏》在《汉书·艺文志》中都没有著录,《隋书·经籍志》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此书汉代时已经有所散佚,连本来的名字也失掉了,但不是只字全无,因为秦火不焚卜筮之书,一些此类的古易书还是流传下来了,它们因为不像《周易》那样被儒家尊为经典(大概就是因为它们“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没有受到重视,在无人传授整理的情况下,逐渐散佚,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内容在社会上流传,如:

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明),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讬身于月,是为蟾蜍。(汉·张衡《灵宪》)

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占于皋陶,皋陶[占之]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乡。”(《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史记》。今本《史记》无此文)

《灵宪》中的文字,严可均将它辑入《归藏》,并注云:“当是《归藏》之文”,今神话学家袁珂认为“严可均此举此论,可谓是巨眼卓识”[4];《史记》中的文字,袁珂也认为“此所谓《史记》者,或亦《归藏》旧文”[5]。由此二节文字的文例和内容来看,与《归藏》之《郑母经》、《启筮经》的形式内容完全相同,必是《归藏》(《易繇阴阳卦》)的旧文无疑,说明至少汉代还有其内容在社会上流传,但没有人称引说有《归藏》之书,张衡的《灵宪》虽然用其文,可是也没有说出自《归藏》,说明当时书名已经佚失,人们已经不大知道这些内容出自什么书了。因此,此书后来在汲冢出土后,在《晋书·束皙传》中还称之为《易繇阴阳卦》,到了《隋书·经籍志》中就称之为《归藏》了,可见是其古名失传,名称无定,《归藏》只不过是荀朂等人在整理汲冢书时根据《周礼》等前人的说法,赋予《易繇阴阳卦》的拟名而已。

三、关于《山海经》的相关问题

上面说过,晋代出土的《归藏》在内容上和《山海经》颇有渊源,而《山海经》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历来就争论无定,但它和古代的巫术有关是公认的,特别是它的《山经》部分。在巫术之中,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占卜,二是祭祀,这两项在《山经》中都有。

首先说占卜。古人占卜的方式很多,除了用甲骨、蓍策占卜之外,还有观象占断吉凶的。比较有名的是流传很盛的星占,是根据天上的星象来占卜的,如:

辰星犯鬼,大臣诛,国有忧。(《黄帝星占》)

辰守奎,多水灾,亦为旱。(《巫咸星占》)

《山经》中也有一些与此形式相类似的占卜之文,但不是根据星象,而是根据一些奇鸟怪兽和神灵来占卜,如:

太华之山……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西山经》)

小次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西次二经》)

凡东次三经之首……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东次三经》)

这种根据动物、神灵占卜吉凶休咎的内容,在《山经》里比比皆是,而在《海经》中则几乎没有,我们能找到的只有两条: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大荒西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大荒南经》)

第一条带有占卜的性质,后一条的最后三句应该是在巫术中使用的咒语,意义不明。从这一点上来看,《山经》和后面的《海经》似乎不是一种风格的古书,这一点有待以后深入研究。

《山经》在每一经之后都带有各山系神灵的祭祀方法,记载得十分详细,祭名、用牲之法都一一列出,如: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席。(《南山经》)

可知《山经》部分是一部用以记录占卜、祭祀等巫术的著作,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山海经》是“古之巫书”,从内容上讲,《山经》当之矣,而《海经》则未也;然从著作者来讲,其书都是楚国的巫史所作,则又可言其为“巫书”也。那么,《易》也是古之巫书,二者可算是同一类著作,而且它和东汉后流传的《连山》、《归藏》在内容上相关联,因此,刘歆从《山海经》中取法为古《易》命名,是不足怪的。

四、《连山》《归藏》——刘歆的拟造

刘歆曾经校订过《山海经》,不知道为什么,他对这部书十分推崇,他在校上《山海经》时,专门写了一篇很长的《上山海经表》,是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在《表》大肆渲染《山海经》是“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他对《山海经》了解得很深,所以他对《山海经》与《归藏》等古《易》书在内容和风格上的关联应该是很清楚的,他在《表》的最后也说:“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本来“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是《系辞》说《周易》的,刘歆却拿来说《山海经》,可见在他心目中《山海经》是可以和《周易》等量齐观的书。

前面说过,《易繇阴阳卦》在汉代名目内容大多都佚失,只剩下一些残篇零简,刘歆博览群书,肯定见到了这些残文,以他的学识,必知此乃一部失传的古《易》,因为里面也有六十四卦(所以他在后来重新造《连山》的时候把这些内容都用上了)。他作《周礼》的时候,《春官·大卜》里有“掌三兆之法”,这大约是真正的古传,以此推之,占筮的《易》书也当不止一种。而他正知道除了《周易》之外至少还有一部古《易》,但苦于不知其名,无法致用。恰巧,这本古《易》中的内容与《山海经》的内容极相似。于是,刘歆就照猫画虎,根据《山海经》虚拟出两个古《易》书的名字。

他先根据《山海经》的第一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拟出来个“连山”的名目,因为《五藏山经》共记载了五千三百七十山,的确是一山连一山、山山不断的样子,是一部真正的《连山》,这个很直接,也很直观,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根据后面的《海经》拟出了个“归藏”的名字。因为《海经》记述的是“四海之内”和“地之所载”的内容,而且其中的《海外经》又叫做《大荒经》[6],大荒就是大地。首先说“海”,《庄子·秋水》曰:“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其性属水,水在《周易》中属于坎卦,《说卦》云:“坎者,水也,……万物之所归也。”从中取了个“归”字;再说“地”或“大荒”(就是大地),在《周易》中属于坤卦,《说卦》云:“乾以君之,坤以藏之”,从中取了个“藏”字,二者合一,就有了《归藏》这个名目了。

这样,《连山》、《归藏》再加上固有的《周易》,可以和“三兆”相对举的所谓“三易”即告齐备。刘歆把这虚拟的名目写入了亦被尊为经的《周礼》,害得后世多少学者煞费苦心地去研究解释,实际上是在捕风捉影,免不了又凭想象去臆测虚造。虽然后来刘歆之徒又掇拾古《易》及古书之文(包括《易繇阴阳卦》的残篇)伪造了《连山》、《归藏》两部易书,但是在社会上流传不广,识者甚少,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此后又出现了好几部《连山》,都是后人所造,不足道了。只是在晋代的时候,汲冢中出土了《易繇阴阳卦》,荀朂等人根据前人的论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将它拟名为《归藏》,算是与刘歆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也是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除了《周易》之外唯一一部真正的古代《易》书。

总之,《连山》、《归藏》这两个书名是刘歆根据《山海经》和易理虚拟出来的,在刘歆表彰《周礼》以前无有也。

注 释:

[1][3]《郭沫若全集》历史编1《青铜时代·〈周易〉之制作时代》第389页、第389-392页 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

[2]孙诒让《札迻》卷三第104页 齐鲁书社1989年7月

[4]袁珂《中国神话传说》第41页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9月

[5]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启”条,第211页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6月

[6]顾颉刚云:“《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本记载。”见《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第32页 中华书局1988年11月

(原刊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5期,此次网上首发有改动)

㈨ 历史学家或文学家请进!关于《归藏》的读音!

归藏
guī cáng

--------------------------------------------------------------------------------
(1).三《易》之一,相传为 黄帝 所作。《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 疏:“此《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故万物莫不归而藏於中,故名为《归藏》也。” 汉 桓谭 《新论》:“《归藏》四千三百言……藏于太卜。”《隋书·经籍志一》:“《归藏》十三卷, 晋 太尉 薛贞 注…… 汉 初已亡,案 晋 《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 元 张可久 《满庭芳·金华道中》曲:“数前程掐得个《归藏》卦。”

(2).敛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 王冰 注:“物寒故归藏也。” 高士宗 注:“内归藏密也。”

归葬。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今者归藏有日,先远戒期。” 明 高攀龙 《泰伯庙碑》:“盖 梅里 平墟 为 泰伯 端委之地, 皇山 为归藏之地。”

阅读全文

与小说诡藏全文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本重生小说主角秦朗 浏览:545
都市小说完结免费豪门隐婚 浏览:325
抗日英雄穿越现代当医生的小说 浏览:718
顾西爵小说人物名字大全 浏览:60
影帝重生剧本小说 浏览:830
小说男主角上官夜 浏览:49
邪瓶漫画小说网 浏览: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园言情小说 浏览:376
悦看小说网资源分享 浏览:906
男主强女主弱的仙侠小说 浏览:992
替身女帝的逆袭小说排行榜 浏览:115
小说这样写 浏览:29
两个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说 浏览:138
女主是网红重生小说排行榜 浏览:867
拥有冒险岛技能的穿越小说 浏览: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侠小说排行榜 浏览:658
神通板砖有声小说链接 浏览:295
男主角叫阴阳的小说全集 浏览:596
总裁小说灰姑娘 浏览:896
叶辛周铁有声小说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