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芙蓉镇》的原著作者是何许人也
古华,1942年生于湖南郴州嘉禾县的一个小山村。1962年毕业于农业专科学校,当年冬开始发表作品。现客居加拿大。著有长篇小说《芙蓉镇》,中篇小说集《浮屠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等。 《芙蓉镇》,1981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并获得第一届矛盾文学奖。 本书是古华的代表作。作者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本书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作品内涵丰富,囊括了作者二十几年来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思考与认识,浓缩进作者对乡里乡亲乡镇浓厚的爱恋情怀。而且,作者从生活的春雨秋霜、峡谷沟壑中走来,为我们献上了一幅寓政治风云于世态民情的风俗画、一曲哀婉而又严酷的山乡民歌。小说以“芙蓉姐”胡玉音的人生遭遇为主线,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揭露了“左”倾思潮的谬误危害。
2. 在《芙蓉镇》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
《芙蓉镇》是描写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力作。很早前,著名导演谢晋与著名演员刘晓琴合作演过这个电视剧,或者电影。今天拿到这个小说原版,看的却不来精神。看到豆腐西施胡玉音与铁帽右派秦书田扫街产生爱情的那会,就没再看下去。
《芙蓉镇》导读有这样几段话:
1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作者手中那支散发着浓厚泥土香气的风俗画笔。那夹岸长满木芙蓉的一河绿波,那边远山镇青石板街上的鸡鸣犬吠,那五岭上脉腹地里悠扬的民歌都令人神往,暇思。
可是这种向往与暇思从何体现?我没有看到。小说里除了满庚哥与胡玉音相识相爱或分手那会散发些泥土香气的气息外,往后便是一片乌烟瘴气。这种泥土芳香气息被浓浓政治革命气息所掩盖。清丽的木芙蓉一河绿波成了一河污水祸水。
2芙蓉镇这个小社会,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性格世界。人物性格刻画的深度,决定着作品的思想深度。因而,每人人物的个性愈突出,性格愈丰满,小说就愈能广泛深刻地再现社会复杂面貌。小说《芙蓉镇》之所以使我们感到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容量,具有一般小说都难以抵敌的密度和厚度,其根本原因,是它创造了三四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具有丰富社会内涵的典型人物。
但是作者忘了人物丰满丰富的根本立场。这几个人物都不给人美感。就无从谈它思想的深度与厚度。就是有深度与厚度也是反面的深度与厚度。这样理解未尝不可。
胡玉音是比较正面的人物形象。她外貌秀美,心地善良,是个外柔内刚的女人。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向往。虽然一生经历坎坷,却不乏享受浪漫与爱情。直到最后那么落魄时还营造了与穷书生秦书田之间的落寞爱情。虽则妩媚并不妖媚。虽不令人嫌却也不令人喜。她身上有许多愚昧的东西,直最后可能也没有觉醒。
当运动来时,她藏在娘家两个月回来。在寻找黎桂桂途中,遇到秦书田。她所表现出的惊恐情状与言语。展示她可悲愚昧落后的一面。
你这个五类分子,快滚开,莫挨我,快滚开。
姓秦的,都是你,都是你。在我招亲那晚上,你和那一大班妖精来反封建,坐喜歌堂,败了我的彩头,喜歌堂,发灾堂,害人堂,呜呜呜,你何苦收集那些歌?何苦反封建?你害我一生不够,还害了桂桂。。。
她为什么断定她的灾难就是秦书田的这喜歌带来的呢?她不同情与她一样悲剧命运的秦书田。这种愚昧落后呆钝充斥作品每个人物性格里。可谓深刻,却令人失望。感觉不到窒息的悲哀也感觉不到新鲜的阳光。使人感受一种十分厌倦灰暗的色彩。
李国香却是阴险狡猾,老奸巨滑。压根底就是个畸形变态。年纪轻轻。她的那些仇恨与革命斗志哪里来?那些整人软硬兼施的本领哪里来?她的内涵沉府与冷酷哪里来?也许是时代造成她的悲剧性格。这方面的丰满展示她性格里另一面的贫瘠。知识,现实理论与心灵的贫瘠。
而这种贫瘠充斥每个人物的精神里。无法透破自身悲剧意识的性格形态。
反面的李国香在受到小红卫兵的耻辱与批斗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得处处表现出自己与丛不同。扛片石,筛沙子,宁愿自己咬着牙齿搞单干,背片石子上脚手架。也不跟胡玉音或秦书田合伙。
他们都是固守在自己狭隘王国的囚徒。这是国家政治造成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悲哀。如若这种思想的深度达到某种社会存在的普遍性,还要用那种经验对照思想深度,可是令人感慨。
王秋赫却是丑态百出,在哪个特殊的历史舞台如一个蹁跹的魔鬼。这个人物不乏他的生命力。从古到今这种人物的确富有他的现实意义。
秦书田的癫狂与发痴虽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他的幽默与可爱性。却也不令人喜爱。特别是他跳的那段黑鬼舞,以及其他的种种超越现实的乐观表现。连李国香这么冷酷,革命的人物也觉得羞辱。他的幽默与癫狂已经超越他所要表现的可爱可尊的一面。
通篇都是让人无法保持读下去的闹剧,悲剧。
特别到了最后还搞出了胡玉音与癫子秦书田的一段畸形爱情与畸果。剥夺了他们身上仅存的一点淳朴与可爱之处。我是无法保持看完的韧性的。虽说时代造成的悲哀。最终不能给读者一丝的美感。但我觉得人性中永远有值得尊重与敬爱的地方。应该有一点闪光的东西浮出层面。
作者曾做过这方面的努力。那是从秦书田身上着笔的。他对胡玉音的态度表现出他的善良与正直的品质。他自己够不幸了,却更同情和怜惜玉音。当他看到玉音不吃不喝,作践自己。他流泪了。可这样一个扭曲变形的秦癫子他的这点光亮能够征服读者吗?他的光亮不能够浮出他本身巨大的灰暗,更透不破作品本身巨大的灰暗。
所以我觉得这部作品的人物层面都太低,思想也太沉闷。虽然有它的深刻性与现实性。但不喜看。
倒是里面的几首喜歌好听,词儿好看,带着深厚的泥土香气。只有一段觉得用的不错。其他的感觉仿佛用错了地方。
青布罗裙红布头,我娘养女醵猪头
猪头来到娘丢女,花轿来到女忧愁
石头打散同林鸟,强人扭断连环扣
爷娘拆散好姻缘,郎心挂在妹心头。。。
团团圆圆唱个歌,唱个姐妹分离歌
今日唱歌相送妹,明日唱歌无人和
今日唱歌排排坐,明日歌堂空空落
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哟
妹子命比纸还薄。。。
这是胡玉音出嫁时村子姐妹送她时唱的喜歌。起了暗示她今后的命运的作用。
而胡玉音与秦癫子相爱那会唱的喜歌却不合实际。
洞房端起交杯酒,酒里新人泪盈盈
我姐生得象朵云,随风飘荡无定根。。。
我想那个时候,秦癫子唱不出来,胡玉音还和唱着,就更不可能。小说是可以虚构,但是人的情绪却是真实的。这里感受不到歌词本身所赋有的魅力与美感。
为什么不能保持一点点能让人产生美感的东西呢?后面可能有,但已经不能超过前面的灰暗与丑陋了。我没有看完。
3. 芙蓉镇的作者是谁
芙蓉镇的作者是古华,他的原名叫做罗鸿玉。他是1942年出生在湖南省的。
4. [芙蓉镇] 是谁写的里面讲什么
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娃娃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了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庾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作者简介
古华,1942年生于湖南嘉禾一个小山村。1962年毕业于农业专科学校,当年冬开始发表作品。现客居加拿大。著有长篇小说《芙蓉镇》,中篇小说集《浮屠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等。
《芙蓉镇》,1981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5. 《芙蓉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本书的主要内容
1、胡玉音
演员:刘晓庆
芙蓉镇上卖米豆腐的小摊贩。美丽质朴,勤劳俭朴,心灵手巧,热情直爽,与人为善。她靠公平交易致富,却无端成为罪过引来灭顶之灾。她一开始把一切归结为命运,甚至认为是右派秦书田在她婚礼上唱喜歌带来了厄运。后来,在与秦共患难之中,她从单纯走向成熟,成长为反抗命运压迫的坚强女性。
2、秦书田
演员:姜文
原县文化馆馆长,是镇上最有文化的人,却被打成右派。他感情细腻真诚,思维敏捷机灵,用扭曲的形式来反抗。虽然被打成右派,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没有泯灭。在人不如狗的年代,他敢于帮助胡玉音,敢于去爱,敢于享受生命应有的权利,心中充满光明和希望,坚信黑暗终究会过去。
3、李国香
演员:徐松子
小镇上国营饮食店的经理,后来当了“四清”工作组组长、公社主任、县委常委,文革后又高升。作为极左路线的积极推行者,她随意践踏伤害无力抗争的小人物。
同时,极左路线又成为她心灵的桎梏,使她心理和生理上发生变态。她嫉妒胡玉音的美丽,不能忍受那么多男人被胡玉音吸引,而她不敢爱,也得不到真正的爱,只能亵渎爱。
内容:
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 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 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美丽大方, 待客热情, 黎桂桂心地善良, 忠厚老实, 因此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
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 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 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 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可这一切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
不久, "四清"运动开始了, 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 一直对胡玉音垂涎三尺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的"积极"人物, 他们二人狼狈为奸, 大抓阶级斗争。结果胡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 新屋被查封, 黎桂桂也被逼自杀了。
曾帮助过他们的黎满庚和谷燕山都受了牵连, 黎满庚是因为自幼与胡玉音青梅竹马, 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胡玉音分手, 这时被认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而谷燕山的问题则是因为曾卖给胡玉音碎米, 因而也被撤职了。
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 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 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 而李国香却被赶下台, 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被在脖子上挂满了破鞋游街, 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芙蓉镇笼罩在恐怖当中。
胡玉音成了富农寡婆后, 处处受欺凌。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被命令每天和"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 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大街, 秦书田给了胡玉音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 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 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
而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得到解决, 她身兼数职, 又恢复了从前威风显赫的嘴脸。胡玉音怀孕后, 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 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 厄运又一次降临, 秦书田被判刑10年, 胡玉音也被判刑3年, 因怀孕而监外执行。
从此, 胡玉音更是忍受屈辱, 挣扎求生。寒冬腊月, 大雪纷飞, 她因难产而险些丧生, 多亏谷燕山拦下一辆军车, 将她送到部队医院, 才救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冬去春来, 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逆转, 动乱的年代终於结束。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彻底平反, 一家三口终於团圆了。他们开办了胡记米豆腐店, 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 米豆腐摊前兴隆如初了。
李国香又高升了, 而这时运动分子王秋赦已经变成了疯子, 他敲着破锣, 终日嘶哑着嗓子叫嚷: "运动了, 运动了......"

(5)小说芙蓉镇的作者扩展阅读:
1981年,古华的长篇小说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北京、长春、广西等地的电影制片厂都有意将其搬上银幕 ,北影厂准备让王好为执导,刘晓庆主演,但剧本没能通过。
北影厂另一位导演水华也下分愿意拍摄该片,但北影厂却没有同意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拍摄计划最后都搁浅了。1985年,经陈荒煤穿针引线,在上影厂厂长徐桑楚支持下,谢晋顶着各种流言,决定投拍《芙蓉镇》。
1987年春节前夕,《芙蓉镇》开始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试映,随着试映范围的扩大,关于该片的非议也越来越多 。有人认为这部影片是在给社会主义抹黑,主张马上禁映。
为了避免引起麻烦,在试映前后,谢晋对片中一些镜头进行了处理,比如片中原有秦癫子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被减掉,疯人背毛主席语录的片段则换人重拍。
6. 《芙蓉镇》的作者是谁
小说《芙蓉镇》,当代作家古华的代表作
7. 电影《芙蓉镇》是根据古华的小说《芙蓉镇》为蓝本拍的吗
不是古华的,影片根据古华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芙蓉镇》改编,围绕芙蓉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命运的升沉变迁,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反思民族的历史,歌颂了党和人民结束历史悲剧,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给人民开辟了光明前途的伟大功绩。编导者按照时间发展描绘出各类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该片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连获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美术设计
8. 小说 芙蓉镇的作者介绍
古华,1942年生于湖南省嘉禾县一个小山村。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由于他曾长期生活在内五岭山区容农村,故对乡镇风俗很为熟悉。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等5部、中篇小说《浮屠岭》等10部、长篇小说《芙蓉镇》等2部。其中《爬满青藤的木屋》是他的长篇力作,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9. 《芙蓉镇》简介
内容概要:芙蓉镇座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街面不大,十几家铺子。几十户住家紧紧夹着一条青石板街,民风淳朴浓郁。这里虽然居民不多,可一到逢圩就热闹非常,历史上曾有过三省个八县客商云集的万人集市。到了1963年,芙蓉镇上称得上生意兴隆的可以说是本镇胡玉音开设的米豆腐摊子。胡玉音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女子,人称“芙蓉姐子”,人长得秀美动人,加之待客热情,性情柔顺,食具又干净,米豆腐量头足,作料香辣,她的摊子面前总是客来客往不断线。她的米豆腐摊子有几个老主顾是每圩必到的。首先是粮站主任谷燕山,40多岁的南下干部,是个鳏夫。为了成全胡玉音的小生意每圩从粮站打米厂卖给她碎米谷头子60斤。再一个是党支部黎满庚,30来岁,转业军人,曾是玉音情投意合的少年情郎,因玉音出身不好只能做她的干哥。他吃米豆腐,无形中印证了摊子的合法性。还有一个是镇上有名的“运动根子”王秋赦,专吃白食。每逢开展什么运动,必定跑红一阵,胡玉音自然招惹不起。还有一个怪人外号“秦癫子”的,真名秦书田,原是本县歌舞团的编导,后划为右派被开除回乡生产。他总是等客人少的时刻来吃米豆腐,嘴里还哼着广东音乐《步步高》的曲子。新近,镇上饮食店来了位女经理李国香,今年32岁,尚未成家。这位全县商业战线以批资本主义出名的女将有个当县委财贸书记的舅舅杨民高。她气不过胡玉音容貌好、生意隆,认定那米豆腐摊子是镇上唯一能和她争一高下的潜在威胁,加之在向谷燕山求爱时碰了壁,更是怀恨在心,暗中开始了她的“政治调查”。1964年春天,胡玉音夫妇紧吃苦做,抓死抓活,盖了一栋新楼屋。这时,恰逢李国香带领县委社教工作组进驻芙蓉镇,住在王秋赦吊脚楼搞“扎根串联”。运动开始了,胡玉音因起了新楼屋而成了清算的活靶子,被迫撤了米豆腐摊子;谷燕山被以“丧失阶级立场,盗卖国库粮食”的罪名停职反省;黎满庚在“你死我活”的压力下交出了玉音请他代为保管的钱;秦书田被批斗,当众下跪。胡玉音在外避了一阵风头回来时,等待着她的是一顶新富农的帽子和丈夫黎桂桂的新坟。镇上的人都避开她,黑暗中只有秦癫子为她唱着《女歌堂》的曲子。“四清”结束后,芙蓉镇从“资本主义的黑窝子”变成了一座“社会主义的战斗堡垒”,街上贴满了同一规格、同一号字体的标语、对联、街容革命化,人际关系亦革命化。原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乡风民俗,变为“人人防我,我防人人”的关系,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李国香大红大紫,当上公社书记;新近入党的王秋赦扶摇直上,担任了本镇大队党支部书记;秦书田、胡玉音被规定每天清早打扫青石板街……但历史似乎要捉弄所有的人,一场更为迅猛的大运动铺天责地而来,以整人为乐事的李国香被外地来点火串联的红卫兵小将揪出,挂上破鞋黑牌与“黑五类”们一起游行示众,并被逼迫手脚并用,像一条狗似地爬行。王秋赦耀武扬威,成了“三忠于”、“四无限”的领头人,竟也批判起李国香、杨民高来。谷燕山靠边站,成天“醉眼看世人”,一次与受良心谴责的黎满庚喝干了一坛酒,醉得晕天倒地,歪在青石板街,叫骂不已。1968年底,李国香政治派属问题搞清楚了,又当上了公社革委会主任。王秋赦悔之莫及,又转过身来与之狼狈为奸。而秦书田和胡玉音一起扫街不觉也已两、三年了,二人患难中相濡以沫,渐渐地相爱了。胡玉音怀上了秦书田的孩子,谷燕山在他俩偷偷结婚之夜,来讨喜酒喝。夫妻俩热泪涟涟双双跪在谷燕山面前磕了头。酒过之后,夫妻二人轻轻唱起《轿夫歌》。这对“黑夫妻”因为让真正的“狗男女”(王、李)吃了苦头,再次成为运动的活靶子,成为“反革命犯罪典型”。秦被判刑10年,胡被判刑3年,因有身孕,监外执行。许多人偷偷躲在黑角落泪,其中就有黎满庚和他的女人。宣判台上的两人却态度顽固,都没有哭,挺着腰身,不肯低头。他们用眼睛鼓励着对方:“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放心。芙蓉镇上多的还是好人。总会熬得下去的,为了我们的后人。”就在大劫大难的年月,孤苦无依的胡玉音分娩时险些死于难产,幸亏谷燕山闻声赶去,不怕受牵联,及时将她送到部队医院抢救,母子才转危为安。谷燕山虽为此受到“停止组织生活的处分”,但他仍勇敢地肩负起作为临时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吊脚楼终于倒塌了。到了1976年“三中全会”疏通了河道。负责落实全县冤假锗案平反昭雪的李国香,在地委副书记兼县委书记的舅舅杨民高的启发下开了窍,亲自为胡玉音夫妻去帽平反。为此气坏了当镇长的王秋赦。秦书田被放了出来,3天赶了一千多里路,终于回到了妻子儿子身边。1979年,芙蓉镇又出现了勃勃生机,商贩云集,蔚为壮观。谷燕山当了镇委书记,忙着治理芙蓉河;秦书田当上了县文化馆副馆长,又忙着“采风”;胡玉音成了街办米豆腐店的服务员;黎满庚官复原职。而王秋赦则真的疯了,前襟上挂满了像章,声音凄凉地喊着:“千万不要忘记啊——”、“文化大革命,五六年又来一次啊——”“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啊——”,像鬼魂幽灵徘徊在芙蓉镇。的确,如今哪座城镇,没有几个疯子在游荡、叫喊?他们是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10. 芙蓉镇的作者简介
古华(1942-
),原名罗鸿玉。湖南嘉禾人。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曾长期生活在湘西内五岭山区,对乡镇风俗很熟悉容,创作主要以这一地区的生活为背景。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中篇小说集《浮屠岭》、长篇小说《芙蓉镇》等。《爬满青藤的木屋》获1981年全国短篇小说奖,《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现旅居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