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小说在彭总身边全文

小说在彭总身边全文

发布时间:2021-09-15 00:17:44

❶ 为什么没有田连元评书全集

田连元评书全集
1 水浒传
2 刘秀传
3 杨家将
4 施公案
5 海瑞传奇
6 小八义
7 海青天
8 双镖记
9 血溅津门
10 孙膑演义
11 辽沈战役
12 在彭总身边
13 徐海东将军传
14 为信仰奋斗的人们
15 镜花缘
16 隋唐演义
17 瓦岗寨
18 粉妆楼
19 大八义
20 追车回电
21 新的采访
22 没演完的戏
23 贾科长买马
24 欧阳海之歌
25 孙膑与庞涓
26 水浒人物传
27 双镖记
28 津门传奇
29 楚汉争雄
30 遵义会议记事
31 舍命王传奇
32 包公案

田连元:(1941— )河北盐山人。原名田长庚。祖父田锡贵、父亲田庆瑞都是鼓书艺人,成年累月在各地奔波。1941年生于长春,少年时代在天津。小学读书时就读过很多中外名著。七岁开始登台,九岁拜王起胜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兼练三弦。十七岁开始正式演出,说《杨家将》、《粉妆楼》、《大八义》等书。1960年进入本溪市曲艺团。二十三岁即出任本溪市曲艺团副团长。自1964年至今,先后创作、改编、整理、演出了现代评书小段《追车回电》、《新的采访》、《没演完的戏》、《贾科长买马》,长篇评书《欧阳海之歌》,传统评书《孙膑与庞涓》、《杨家将》、《水浒人物传》、《施公案》、《小八义》等。其很多节目在中央和省,市电台、电视台播出,有的曾在报刊上发表。1965年参加辽宁省曲艺节目汇演,以《追车回电》获得好评,并被收进《中国新文艺大系·曲艺集》(1949—1966);《新的采访》曾参加庆祝建国二十五周年演出,由中央电视台录像,《中国文学》英文版译载,并选入《建国以来新故事选》。
1978年在省曲艺汇演中,创作演出的《贾科长买马》荣获优秀表演奖;翌年参加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中央文化部曲艺汇演创作二等奖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曲艺》编辑部举办的全国短篇曲艺作品评选创作二等奖。1981年参加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北方片)观摩演出,以《梁上君子》获文化部一等奖。1985年率先尝试把评书《杨家将》搬上电视屏幕。近年来成为各地电视评书主要播讲人之一,先后播出《杨家将》、《刘秀传》、《瓦岗寨》、《水浒人物传》、《包公案》、《小八义》等多部评书。其中《杨家将》获辽宁省人民政府1982年文艺创作奖,片断《调寇》在1986年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中获创作二等奖、表演一等奖。《刘秀传》入选春风文艺出版社的《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
田连元的表演饶有情趣,动作洒脱,节奏准确,讲求力度,吐字清晰,形象鲜明。语气凝炼,风格清新,不拘泥于传统程式,人物刻画颇具新意,注意在新生活中提炼新的表现方法,深受广大观众听众的欢迎。有观众赠言:
连珠连纲,评品美恶,成书连绵,神州异彩,出现连筒,连城璧;
元月元旦。行为四化,语言元功,华夏奇葩,当代元稹,元尚篇。
田连元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本溪市曲艺团业务团长,本溪市歌舞团副团长、团长、名誉团长,本溪市文化局艺术研究员,本溪市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曲协副主席、主席,中国曲协理事,中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他还是本溪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人大代表、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委员。
出版评书作品:《孙膑演义》(春风文艺)、《刘秀传》(春风文艺)、《杨家将》(春风文艺)等。
(附:四十八岁时《元旦抒怀》诗一首——
四旬过后始悟真,万事由天不由人。致富何须多勤俭,成名不由功夫深。
几见才子成窭子,多有给夫累万金。在数难逃自家路,适应自然便为神。)

❷ 齐越的人物生平

齐越,于194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俄语系,同年10月参加革命,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担任编辑,1947年担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许多重要的文告新闻经齐越同志播出,鼓舞了人民的士气,瓦解了敌人的斗志。他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是他与丁一岚向全世界现场直播的。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几十年漫长播音生涯中,他以特有的庄重、深沉的声音感染了千百万听众,许多人便是从他的播音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名篇的魅力。
粉碎“四人帮”后,齐越同志先后播出了《在彭总身边》、《巍巍昆仑》等革命回忆录和电影小说,在听众中引起很大反响。1980年,他参加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公审会,担任宣读证词的播音。他的播音气势磅礴,坚定豪迈,爱憎分明,准确生动,开创了人民广播的一代新风。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期间,历任播音员,播音组组长、播音艺术指导、播音部副主任。1975年调北京广播学院任教。1978年评为教授。曾当选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共十三大代表。曾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中国播音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市语言学会顾问。曾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一级优秀新闻工作者。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11月7日9时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
为纪念齐越对播音艺术的杰出贡献,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主办“齐越朗诵艺术节暨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以此来鼓励广大学子向齐越同志学习。

❸ 吴运铎所有的文章

文学作品

在图书分类标引过程中, 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分是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 文学与邻近学科,包括与历史、新闻、 地理等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出现了许多“杂交”的边缘文体著作, 使我们在分类标引时常常难于界定其类别。为此,在这一讲,我们对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分进行讨论。
要正确区分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文学作品? 它与其它著作(非文学作品的学科著作)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只有从理论上明确这种区别,才能使我们在分类标引实践中, 紧紧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那么,什么是文学作品?
马克思主义对于文学的认识,首先,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它是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而不是象哲学、 社会科学那样用抽象的概念去反映社会生活;其三,它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由此可见,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 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作家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 或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其次、始终离不开想像(幻想、联想)和虚构;第三,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
文学作品的形象思维创作过程决定了文学作品与科学家们的运用逻辑思维创作的学科著作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区别可从以下五方面认识:
1、从内容来说,它们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学科著作采取了“对世界的科学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实、 准确无误,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原因、经过、结果必须真实,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质、特征、用途、必须准确 ,所举的数字、图表、例子必须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观的实在性; 而文学作品则采取了“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它依据生活而又经过虚构, 从不拘泥于真人真事, 人物不专用一个模特儿而是杂取多人、合而为一, 事件不全用事实而是采取一端、加以生发, 环境不只是依托一地一处而是根据需要加以组合、创造,一切都具有客观情理性。
2、从形式来说,它们虽说运用的媒介都是语言, 但学科著作的语言贵在朴实明白;而文学作品语言贵在文采飞动。
3、从作者来说,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但学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逻辑思维,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说话; 而文学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
4、从读者来说,它们都有认知的价值,但学科著作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鉴赏者侧重于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评价;而文学作品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
5、从功能来说,它们都有社会的价值,但学科著作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重在实用; 而文学作品是社会感化的手段,重在审美。
从以上特征的比较中, 我们可以认为,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别,在于它不以传递特定的具体知识为目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 不可能获得科学技术专门知识或具体的科学实验、生产与工作方法; 如果某种著作的主旨为传达特定的具体知识, 那么尽管它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如司马迁的《史记》,也不属于文学范畴。
掌握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本质区别,我们在分类标引过程中,就能较有把握的进行标引了。当然, 图书分类还有其特殊的一些规则, 还必须根据这些规则来标引。
下面, 我们对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分进行具体的讨论。
一、文学作品与文学研究著作的区分
在《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中,文学类图书包括两类图书资料,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图书和各体文学作品。
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图书是以探索、研究文学领域规律为目的的科学著作 ,包括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和文学史。这类图书属于逻辑思维的科学著作范畴 ,一般容易作出判断。较容易混淆的是文学评论中的“文学欣赏”这一类图书区分问题。
所谓文学欣赏, 是读者观赏文学作品时特有的精神活动, 是以文学作品所提供的形象为根据的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过程。作为分类法中的类目, “文学欣赏”所收的是文学欣赏的理论与方法的著作,包括文学欣赏活动的认识过程、文学欣赏的共鸣现象等一般规律。在
《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中 ,“文学欣赏”与“文学评论”合为一个类组,归到“I06文学评论、研究”类目中去。文学评论是文学评论工作者分析、研究作家的作品, 帮助读者正确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学现象, 并总结创作经验、推动创作发展的著作。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 往往包含作品欣赏的印象、直感的判断,因此,文学欣赏与文学评论是紧密相关的。指导读者正确欣赏与理解文学作品的著作应归入“I06 文学评论、研究”及其相关下位类目。如, 魏玉山著的《微型小说阅读与欣赏》, 以微型小说的文体及其特点为主线, 分章论述微型小说的五个特性, 每章附有例文六篇, 每篇例文后有作品评析和阅读提示,其目的在于指导读者正确欣赏,应入I062.54。
此外,文学作品的简介、评析,也应归入“文学评论”。如, 杨丽萍主编的《中外名著100部析读》,选辑100 部中外名著篇目(不收作品), 逐篇予以介绍性的评析,包括作者简介和作品析读,兼有赏析及资料的双重功用,入I061。 同样,徐波编的《中外文学名著简介》,亦入I061。
但是,应该注意,以文学作品集(选)的形式编辑的,但又冠于作品欣赏、 赏析、选萃等题名的作品, 不应归入“作品欣赏”, 虽然也在作品之后编列了作者简介、注释等, 但其主要目的还是提供作品阅读,因此,应作为作品归类。如:
《白话封神演义赏析》,(明) 许仲琳原著,入I422.4。
《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外国短篇小说卷》,柯岩主编,入I41。
由此可见, 文学作品与作品欣赏的区别在于其目的是提供阅读还是指导欣赏。
二、文学作品与历史著作的区分
文学和历史是最为邻近、最为亲密的,中国自古以来有“文史一家”之说,表明了原本存在着血缘相通的关系。文学与历史相互交叉渗透产生了一系列边缘性文体作品,如历史小说、 历史剧、史诗、历史故事、历史散文( 包括回忆录和传记)等。 这些边缘文体作品是归入历史还是归入文学, 其划分标准是:以是否忠于史实或虚构为界, 史实的记载入历史,艺术的虚构入文学。
1、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是历史与小说的交叉渗透产生的边缘文体。它以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广泛地、 多方面地反映历史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载体。它可以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作者对故事情节大胆虚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更具有艺术真实和典型意义。历史小说, 其文学的“原色”成份较重, 应归入文学的史传小说类。
例:《淑妃文绣的一生》,柳溪著,入I427.53。
此外,历史剧、史诗的文学“原色”成份也很重,也应归入文学的有关类目。
例:《大风歌》(历史剧), 陈白尘著,入I323。
2、传记与传记文学: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的图书资料。传统的传记著作,强调的是人物考订,如年谱、行年考、大事记等,在《中图法》中,传记归为历史类。传记文学(或文学性传记),属于广义散文, 是以有名有姓的真人真事为对象进行创作的文学。其特征:一是忠于事实, 所写的内容确实是生活中存在和发生过的人和事;二是忠于历史,通过对人物生平事迹的描写,表现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在《中图法》中,传记文学归为文学类。 应该说, 传记与传记文学都是历史与文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边缘文体作品, 只是它们的“原色”含量有所不同。它们的区别,一般地说,以记述历史事实为主的史实性传记属于历史科学范畴, 入历史类; 用形象化手法生动地描写人物的文学性传记属于文学范畴,入文学类。
然而,传记与传记文学(或文学性传记)的界线是很难截然分清的。 尤其是近年来, 一些史实性传记采用了文学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 冲击着“传记”的传统形式, 使传记与传记文学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了。传记文学不同于虚构的人物故事为内容的其它文学作品, 它具有“传记”和“文学”双重性质。作为传记,它有信史的价值,作为文学, 它有艺术的功能。在实际图书分类过程中,有的名为传记文学,实为历史著作。 因此, 传记与传记文学的分类要视具体图书内容来归类。可以从以下二方面把握:
(1) 如是真实地反映历史事件或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无虚构情节,只是在忠于史实的前提下, 适当进行艺术加工的, 可根据图书的最大用途归入历史类;以形象化方法,生动地描写人物形象,符合报告文学、故事或小说、 散文体裁特征的,才归入文学类的有关类目。
例: 《伟人孙中山》,李茂高编著,入K827.6。
《我的前半生》,溥仪著 , 入I521。
《藤野先生》,鲁迅著,入I626。
英雄人物事迹和各科先进人物事迹则入D政治有关类目。如,《中国当代少年英雄传》,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入D462.263。
(2) 记录人物一生或较长时间的生活历史, 旨在详尽地描绘出人物的成长和发展的历史,入历史类目;而只截取人物的某一阶段的活动片断, 旨在表现一定社会意义的主题的, 入文学的“报告文学”或“故事”类目。
例:《徐悲鸿的一生》,入K825.7。
《古今中外科学家故事精萃》,
尹学义编,入I892.7。
《名人少年故事》骆青、刘广春编写,入I892.7
3、回忆录:
回忆录是作者对自己或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历史追述, 应属于历史范畴。但是, 《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中又将回忆录分列在“I5报告文学”的下位类和“K106、K206史料”“K8传记”的范畴中, 容量容易引起混淆。根据《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使用手册》的一些说明,对回忆录的分类,应注意不同类型图书的各自区别。
(1)“报告文学”中的回忆录,是指运用报告文学手段写作的, 富有文学特色,以史实为内容的回忆录。 它的特点是文学色彩很浓,讲究形象塑造,个性描绘,语言生动。
例: 《在彭总身边》景希珍口述 ,入I521。
《我的一家》,陶承著,入I521。
(2)“传记”类中的回忆录,是指对某人生平事迹的回忆。“史料”中回忆录,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
例: 《白宫岁月 —— 基辛格回忆录》,入K837.12。
《茅盾回忆录》,入K825.6。
(3) 通过对人物的回忆而实际叙述某国的政治活动或政治事件的列入各国政治类。
例:《黑格回忆录》,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编, 收录黑格与里根的来往信件。信中主要商讨处理美苏、美中关系等重大问题,入D50。
4、故事体的历史读物:
故事体的历史读物, 在儿童读物中尤为突出。它以故事体裁为表现形式 ,事情的描述性、情节的生动性, 语言的口语性,都具有故事文体的特征。但是,它又如实地描述真实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 所写的人事地时等都具有一定的客观事实, 具有历史著作的客观与真实的内容特征。这类读物的归类, 主要把握其内容是否具有认识的实用性。如果某一故事体历史读物其功能旨在于提供教育认知的,则就应该归入历史类去;而只作为审美娱乐作用的读物, 则归入故事类中去。
例:《二万五千里长征》, 段万翰著,入K263。
《三大战役》,万庆华著 , 入K266。
《英俊少年》,墨瑶、 水秀编写,入I892.7
三、文学作品与新闻著作的区分
新闻与文学交叉渗透而产生的边缘文体作品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新闻性,它真实准确、 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严格忠于事实,写真人真事, 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二是文学性, 它把客观事实用艺术形式反映出来, 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三是政论性, 它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艺术感染力。
在《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中,对于报告文学的分类是这样规定的:用文学笔法报道人物生平事迹的入报告文学; 用真实姓名作为典型人物并有虚构的故事情节写成的作品分入小说; 叙述人物的传记、生平事迹或回忆录入传记类。而用文学笔调, 旨在介绍某一学科领域概况或知识的入有关学科。这一规定可以这么分析:报告文学与其它著作的区别在于文学笔调的程度。作为真实而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边缘性文体, 报告文学包含多种样式:记录性的、概括性的、研究性的、故事性的、见闻录式的、回忆录式的等等。不同样式的报告文学,其文学与新闻的“原色”比例各不相同。故事性(或称小说性)的报告文学, 其文学“原色”较重; 概括性、研究性的报告文学,其新闻(或政论)“原色”则较重。因此, 文学性较强的报告文学应入文学类,而新闻性、 政论性较强的报告文学应入其相关类目。
然而,在实际的分类工作中,这个区分标准还是较难掌握的。报告文学最大特点就是真实而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斗争和经济建设成就, 诸如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经验、体会、科研成果等新人新事, 多用报告文学体裁来反映。如果单纯用“文学笔调轻重程度”来判明一书的归属,那么,在“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类下所列的有关“成就”、“体会”、“经验”等类目则无书可归。同时, 一般读者常会先从内容方面来考虑查找这方面的图书资料, 很少从一种文学样式来考虑查找。因此, 仅从“文学笔调轻重程度”来判明图书的类别是不够的 ,还要考虑图书资料的内容性质、作者旨意、读者对象和本馆任务的需要以及分类体系的安排。
根据上述的观点, 对用报告文学体裁写的著作进行分类不能一概而论。若报告文学著作内容是反映政治概况和经济建设成就的,可入“政治”和“经济”有关类目;若反映某研究成果、 经验、某工程技术革新的经过、经验体会, 应入各学科;若其内容是革命回忆录,应入报告文学的“回忆录”。
例: 《香港,1997》,海绵编著, 入D618。
《贺兰山下的枪声:宁夏地区重大典型案件审判纪实》, 邹献朝主编,入D912。
《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著,入I521。
四、文学作品与地理著作的区分
文学类的“散文”类中包含“游记”类散文,地理类中亦设有“旅行·游记”类目,这两个类目又如何区分呢?
游记类散文, 是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游途中的见闻,包括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名胜古迹, 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描述中往往夹以议论或抒情,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地理游记,是对自然、名胜、城乡、物产、习俗的见闻实录。
两种图书的区分标准, 是看作者的写作目的。前者以抒情为主,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应入文学类;后者以实景为主,意在介绍地理知识,应入地理类。
例:《石英游记散文》,石英著,入I627。
《海南岛游记》,罗茂繁著 ,入K928.9。
五、文学作品与科学著作的区分
文学与科学, 二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学科的相互渗透交融, 产生了“科学文艺”这一边缘文体出来。它们具有对科学材料作艺术概括, 同时又具有以艺术方法来认识科学的特点, 从文学中吸取了文艺性,从科学中获取了科学性,正是这种科学性、知识性的特点, 使它区别于一般文学作品, 不能笼统地将它们一概而论地归入一般文学体裁范畴之内。
“科学文艺”作品包括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电视剧本、科学故事、科学童话和科学小品等。不同的体裁, 造就了其文学特性的不同程度。
科幻小说,科幻电影、 电视剧本及科幻故事、科幻童话, 由于其虚构性很强,无可非议地归入文学类。 而科学故事和科学小品,则较为模糊。 有些科学故事和科学小品, 其科学性特点十分突出而压倒了文艺性特点。虽采用文学笔调, 但旨在介绍某一学科领域概况或知识,这样的作品,其特性偏向科学普及读物,其功能在于认知教育。因此,宜根据科学知识门类来归类。
例:《算得快》,刘后一著,入O121.4。
六、文学作品与语言著作的区分
(1)读物、读本:
由于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的, 许多文学名著又常被选为学习语言、文学的读本,所以两者容易混淆。分类时,应注意:凡为了学习语言、文学, 选用一些文学名著,并附有辞汇、语法、 修辞等语文方面的讲解或注释的, 应根据出版目的和读者用途归入语言类有关“读物”的类目。
例: 《中外文学作品精选:初中三年段》(中学课外阅读丛书) ,胡甫夏主编,入H1-482。
《小学阅读文选》,王有声编,中小学语文教学补充读物,供小学六年级使用)入H1-48。
(2)两种文字对照的作品
中外两种文字对照的文学作品, 选辑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语文用的, 也应归入语言类有关类目去。
例: 《丑小鸭》(英汉对照读物) ,丹顿改写,赵海天译注,入H31 -48。
汉语拼音注音的文学作品, 其选辑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语文用的, 也应归入语言有关类目去。
例: 《割掉鼻子的大象》,迟叔昌、于止著,王新民注音(汉语拼音 读物),入H125-48。
(3)启蒙读物:
文学作品的一些表现形式, 也常被人们用来作为启蒙教育的工具。如《三字经》一类的启蒙读物, 就是运用文字的声韵,编成许多适合儿童朗诵、 默想的书。它们虽有点诗歌的一些语言特点,如:押韵、有节奏、语调和谐等, 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但这类读物不是文学作品。它的内容在于传递某种信息, 而不在表达思想感情, 因而其韵律与节奏不象诗歌那样自然地随情绪抑扬顿挫地发展。所以, 这类书应按内容和使用功能归类。
例:《三字经》,入H106-48。

❹ 求朱光潜的文章《补旧》全文,谢谢!

补旧

丁隆炎著

来到吴家花园,起初组织上还是要给彭总派护士、派公务员,他不要,他说:“我没有病,要什么护士,现在是个闲人了,还要人家来打扫卫生、料理生活,那真是岂有此理!”

从此,一切生活上的事,如扫地、洗衣服、补衣服,都是彭总自己动手。他的夫人浦安修同志那时在北师大做领导工作,只有星期日才回来。

冬天来到的时候,彭总找出了他的旧棉衣在屋檐下补着,一边晒太阳,我看他干得十分吃力,对他说:“眼花手笨的,还是我来吧。”他说:“你呀,未必有我这两下子。”

我接过一看,针脚整齐,横是横,竖是竖的,补得就是不错。彭总从老花镜上边看着我,有些得意地说:“多多评头论足吧。”就在这次,他给我谈了他的身世:他童年丧母,家庭很穷,他不但要给人家当苦工,还要照顾两个弟弟。“那时候,什么活没干过,什么苦没吃过?”彭总感触很深地说:“今天,住到这个圆明园,皇帝老子住过的地方啊!”

他的这身棉衣,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有次回国来,为了外出方便买来穿上“打掩护的”。质料很一般,外头连罩衫也没有。就是这身棉衣,伴着他在吴家花园度过了六七个寒冬,后来又穿着它到了西南。直到他被林彪、江青派来的一伙人揪上北京,我们最后分别时,他穿的还是这件黑蓝颜色、上头闪着一层油光的土布棉衣。

记不得是哪个冬天了,也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彭总在院子里补衣服,我带着家里人照相玩,走过他面前,故意逗趣地说:“这位大爷,照相吧?”我们都以为他不会干的,还会说,“我这个人长得丑”之类的话,谁知这一回他抬起头来,笑呵呵地坐正了,说:“照相吧!”

笑声中,我给他拍了一张“老人补旧”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间了,照片本身也在一场浩劫中化成了灰烬,但是当时的情景,却永远留在我和妻子的心中。

--摘自《在彭总身边》

❺ 谁的评书说得好除了单田芳单老的书我都听了

田连元:《刘秀传》 70——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杨家将》 102——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水浒传》 328——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小八义》(上) 140——电视版
《小八义》(下) 100——电视版
《续小八义》 100——电视版
《海青天》35——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施公案》 120——老电视版
《施公案》 120——电视版
《双镖记》 100——电视版
《津门传奇》 100——电视版
《血溅津门》40——电台原版
《孙膑演义》12——有同名书籍版出版电台原版
《在彭总身边》12——电台原版
《徐海东将军传》25——电台原版
《为信仰奋斗的人们》30——电视版
《辽沈战役》30——电视版
《杨家将》 150——电视版
《瓦岗寨》 120——电视版
《楚汉争雄》 103——电视版
《镜花缘》30——电视版
《包公案》 120——电台原版
《包公案》 100——电视版
《水浒人物传》 180——电视版
《欧阳海之歌》40——电台原版
《遵义会议记事》26——电台原版
《舍命王传奇》17——电台原版
《隋唐演义》(上、下) 140——电视版
《隋唐演义》230——电台原版
《吴承恩与西游记》36—— 电视版
袁阔成:
暴风骤雨
水泊梁山
三国演义
肖飞买药
封神演义
刘兰芳:
《海岛女民兵》
《闪闪的红星》
呼家将》
杨家将》
《包公巧断螃蟹三》
《三打乌龙镇》
《白牡丹行动》
《赵匡胤演义》
《刘金定大战南唐》
《 小将岳云》
连阔如:《西汉演义》
《英烈传》
《西汉》
《东汉》
《水浒》
《隋唐》
连丽如:水浒传》、《红楼梦》、《鹿鼎记》、《斩莽剑》、《康熙大帝》、《三国演义》、《康熙私访》、《刘墉传奇》、《智圣东方朔》、《大隋唐》、《东汉演义》
张少佐: 大明剑侠(上/下) 共200回
2. 豪气惊天(上/下) 共194回 (内容同大明剑侠)
3. 明史奇侠 共100回 (大明剑侠的后续)
4. 洪武剑侠图 共100回
5. 神剑惊天刺雍正 共100回 (吕四娘刺杀雍正的故事)
6. 薛家将 共155回
7. 薛刚反唐 共100回
8. 血溅皇银 共32回
9. 魔手飞环 共50回 (根据于东楼同名武侠小说改编)
10. 铁剑流星 共80回 (根据于东楼同名小说及梁羽生小说《剑网尘丝》改编)
11. 笑傲江湖 共100回
12. 昆仑剑侠 共122回
13. 乱世恩仇 共140回
14. 黄杨传 共100回 (12-14为续三侠剑系列)
15. 忠烈无双 共50回
16. 杨家将征南 共50回
17. 杨家神枪 共150回
18. 蒸骨三验 共60回 (又名千古奇案)
19. 童林传 共200回 (比单田芳版情节长)
20. 雍正剑侠图 共200回 (同童林传)
21. 东汉演义 共100回 (又名东汉风云)
22. 光武争霸 共100回
23. 春秋风云录 共100回 (又名伍子胥演义、小列国)
24. 钟凌传 共140回
25. 中国血案 共100回 (原150回的后100回)
26. 形形色色的案件 共50回
27. 三打保险箱 共50回
28. 水浒传 共307回
29、五凤朝阳刀
30、多情剑客无情剑 共100回
31、神探狄仁杰 共80回
32、奥运风云 共80回

❻ 齐越的生平事迹

齐越简介(1922—1993)
曾用名齐斌濡。1922年2月23日生于黑龙江满洲里,河北高阳人。1946年10月参加革命,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担任编辑,1947年担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许多重要的文告新闻经齐越同志播出,鼓舞了人民的士气,瓦解了敌人的斗志。他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是他与丁一岚向全世界现场直播的。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几十年漫长播音生涯中,他以特有的庄重、深沉的声音感染了千百万听众,许多人便是从他的播音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名篇的魅力。
粉碎“四人帮”后,齐越同志先后播出了《在彭总身边》、《巍巍昆仑》等革命回忆录和电影小说,在听众中引起很大反响。1980年,他参加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公审会,担任宣读证词的播音。他的播音气势磅礴,坚定豪迈,爱憎分明,准确生动,开创了人民广播的一代新风。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期间,历任任播音员,播膏组长、播音艺术指导、播音部副主任。1975年调北京广播学院任教。1978年评为教授。曾当选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共十三大代表。曾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中国播音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币语言学会顾问。曾被评为北京币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一级优秀新闻工作者。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11月7日上午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齐越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播音艺术家,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位男播音员,是新中国广播事业奠基人之一,是新中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他的一生心系祖国和人民,品德高尚,一身正气,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培养新的一代播音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为我们的播音主持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同时也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播音作品。他在几十年的广播工作中,传达着党和政府的庄严宣告和人民的声音。这声音,有这一种特殊的魅力,他深情地吸引着听众,打动着人心,给人以启迪。正如齐越老师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播音员、中国共产党的播音员。我传达的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我传达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我以此引为自豪。”

❼ 李慧敏 演播艺术家 哈利波特 播音员

A.李慧敏--演播艺术家、歌唱家、大型项目推广人、电视制片人

中国国民党革委 党员

广播电台演播主要作品——

1、长篇小说《蛙鸣》荣获演播“政府奖”

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哈里波特》1—6卷,历时六年录制播出,创中国长篇联播史最长卷记录,荣获长篇联播60 周年听众最喜爱的演播家作品奖,拥有众多听众和网络“听迷”,就此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上千封听众来信。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林娜》——世界名著系列

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老人与海》 ——世界名著系列

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东藏记》——矛盾文学奖系列

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南渡记》——矛盾文学奖系列

7、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矛盾文学奖系列

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 《傅雷别传》——人物传记题材

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长篇报告文学

1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 《戎装女人》——军事题材

1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亡魂鸟》——都市女性题材

1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河流如血》——海岩作品系列之一

1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金猫传奇》——长篇童 话

1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非法智慧》——长篇校园科幻题材

15、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厂长今年二十六》 ——工业改革题材

16、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在彭总身边》——长篇革命回忆录

17、连云港人民广播电台首播,全国各台播出的长篇小说《芦荡金剑》——儿童抗战题材

18、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首播、各台播出的长篇小说《拯救乳房》

中国第一部心理小说

19、全国各台播出的百集长篇故事《邓小平的故事》——纪念小平诞辰100周年 等

李慧敏哈利波特录制中

因其作品连续十年获全国大奖而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B、舞台演出近期作品——

“驰向理想的海洋”—名家名篇演诵会

“中秋月圆 祈盼和平”-名家名篇演诵会

“血与火的记忆”——名家名篇演诵会

“照亮黑夜的烛光”—名家名篇演诵会。

“和谐家园”——名家名篇演诵会。

“齐越朗诵艺术节”———名家名篇朗诵专场

同台演出阵容:王 刚 濮存忻 杨立新 曹 灿 方 明

张家声 瞿玄和 徐 涛 田连元 刘兰芳 王 凯 等

C歌唱主要作品——

1987年,作为中日友好文化使者赴日本东芝唱片公司演唱录制了中日合作的第一张歌曲唱片《朋友》,与日本著名歌唱家、作曲家、出版家通 力合作,唱片畅销日本,并透过NHK向全球播出。1984-1999年,在国内出版10张“李慧敏演唱专集”。1994年,因曾资助失学女童耿宇,而后为失学儿童募捐成功举办《同一个心声》——李慧敏独唱音乐会。1996年,在音乐剧《回声》中担任女主角。作曲并演唱的《告别母校》,在中央电视台首届教师节晚会播出,1998年,应中央电视台邀请,拍摄经典金曲《四季歌》、《天涯歌女》的MTV ,2001年为电影《广州的故事》演唱主题歌,曾为多部广播剧演唱主题歌,2006年为60集电视情景喜剧《大众古玩店》演唱主题歌等。

D、电视主要作品——

曾在多部电视片、电视剧中任项目策划、制片人。 在大型系列记录片《净土》中担任编导、制片人、解说。在本片的创作中,透过《故土》、《热土》、《沃土》、《乐土》、《圣土》、《净土》六个篇章,对有源音乐、动效同期录音和记录片故事片化等方面,进行了较早的探索与实践,并收到高重播率和业内广泛好评。

1999 担任中国教育电视台-3频道编导。在艺术专题系列片《漫谈京剧脸谱》中,任策划、编导、解说 。

2000年担任北京大鹏宏业影视公司总经理,投资拍摄了20集电视连续剧《沉浮》,任剧本策划、制片人。这是第一部反映我国司法公正题材的电视剧,由著名影星何冰主演。

2001年,在百集大型专题片《中国博物馆》中,任制片人,负责制作合成工作。 本片被作为国家礼品制作成金盘。

2002年,在记录片《孔雀东南飞》中,任制片人。本片记录了安徽宿州宿乡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生活,超前的社会洞察力,使本片成为较早关注这一群体的记录片,中央电视台黄金段播出。

2003-05年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开发部主任

策划组织了《中国原创歌曲》“政府奖”大型活动及在济南7万人体育馆举办的大陆港台明星联袂颁奖晚会。

策划组织了《金号奖》“政府奖”评奖、活动。在杭州举办大型颁奖歌会。

与社会公司合作,举办了中国品牌国际论坛等活动。

在20集电视连续剧《那年夏天》中,任剧本策划、制片人。

2006年,任中央电视台经济影视中心节目部 主任 。同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先进工作者 。

在60集情景喜剧《大众古玩店》中任项目策划、制片人并演唱主题歌。 本片云集70位中外明星联袂出演,于2007年8月制作完成,同年播出,2008年5月北京电视台重播。

在香港回归之即中国香港联合录制的大型电视系列片——《同是中国心》中,任中国方面主持人。在周末50分电视栏目《今天我休息》中任节目主持人。

E、译制片作品——

自1997年至今,为几千部集国内外电影电视剧、世界名著和专题片配音:

52集韩国电视剧《月光家族》, 担任配音、译制导演。

60集墨西哥电视剧《深深的海洋》 担任配音、译制导演。

95集专题片《美国前卫科学》 担任配音、译制导演。

60集专题片《正在消失的世界》等 担任配音、译制导演。

《伯郎宁夫人》 《西西公主》 《非洲女王号》

《茶花女》 《飘》 《苦难的历程》

《待到重逢时》 《拿破伦》 《基督山伯爵》

《猿人泰山》 《神奇的地球》等。

F、论文 ——

在北京广播学院就读期间的论文——“戏曲艺术电视呈现之

我见”已作为教学范文。

论文“形象思维与声音造型”,在《中国广播》演播专刊发表。

G、其它——

中央电视台“夏新杯”、“白象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 评委。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全国大学生朗诵比赛”评委。

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大赛”评委。

2008年,天津师范大学艺术类招生评委组长

历年全国“雏膺之声”大赛评委、培训教师。

2007年应邀讲课主要有:

北广传媒培训中心主办——全国主持人提高班

北广传媒培训中心主办——主持人培训班

全国市地州盟文艺广播协会主办——全国青少年艺术语言培

从李慧敏工作室走出去的学生,经短期培训分别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浙江传媒大学等;许多已大学毕业、入职传媒行业,并带培许多在职再提高人员成为团队骨干。

2005年投资成立长歌行影视广告有限公司

❽ 田连元一共讲过多少部评书

《刘秀传》 70——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杨家将》 102——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评书《杨家将》的DVD封面 《水浒传》 328——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小八义》(上) 140——电视版 《小八义》(下) 100——电视版 《续小八义》 100——电视版 《海青天》35——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施公案》 120——老电视版 《施公案》 120——电视版 《双镖记》 100——电视版 《津门传奇》 100——电视版 《血溅津门》40——电台原版 《孙膑演义》12——有同名书籍版出版电台原版 《在彭总身边》12——电台原版 《徐海东将军传》25——电台原版 《为信仰奋斗的人们》30——电视版 《辽沈战役》30——电视版 《杨家将》 150——电视版 《瓦岗寨》 120——电视版 《楚汉争雄》 103——电视版 《镜花缘》30——电视版 《包公案》 120——电台原版 《包公案》 100——电视版 《水浒人物传》 180——电视版 《欧阳海之歌》40——电台原版 《遵义会议记事》26——电台原版 《舍命王传奇》17——电台原版 《隋唐演义》(上、下) 140——电视版 《隋唐演义》230——电台原版 《包公案》90——电台新版 《三侠五义》100(电台新版《包公案》续集)——电台版 《隋唐英雄别传系列》(《秦琼别传》10集 《程咬金外传》5集 《罗成别传》10集 《李元霸别传》10集) ——动画评书 《书剑恩仇录》202——电台版 其实他还说过很多大家都没听过的段子,当初在工作的场矿等地,他都有过表演,可惜没有记录下来,我们能在网上搜到的就这些了。

❾ 景希珍的人物著作

在彭总身边(1950—1966)(警卫参谋的回忆)
作者:景希珍口述、丁隆炎整理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79
页数:160 页
开本:32开书
图书目录:
前记
在朝鲜战场
见面、慰问品、指挥所里、仗打得很紧张的时候、他没有时间照顾自己、途中、彭总帮我写家信、我见到了毛主席、同朝鲜同志在一起、在停战以后的前沿阵地
在国防部长任期内
守好大门、要多为战士们想想、高山兵站、在海军基地、酷热的沙滩、不能叫一个同志受委屈、毛主席了解我、照相的故事、我父亲来了、彭总和我一家、不要脱离群众、“小气”和大方、我们不是帝王将相、老帅之间、这样会把我们的家底烧光、我要给毛主席报告的、庐山上书
在吴家花园
锄头一拿,有吃有穿、补旧、一份实验地、同农民交朋友、高墙挡不住、他爱孩子、坐公共汽车、再次回湖南、二十多箱书、“我们……会说通的”、再点将
在大西南
初到、在建设工地、会见老船工、会理城下、在贵州的万山丛中、去邓华驻地、群众我不怕、会见红卫兵、要警惕敌人、被“揪”、告别 基本信息
作者:景希珍、丁隆炎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3-1
版次:1
页数:142
字数:120000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编辑推荐
一幕忠良的血色晚景!一卷深藏的锥心记忆!
彭德怀无论在朝鲜战场,还是在大西南;无论担任国防部长,还是在吴家花园当农民,在他的警卫参谋景希珍十七年时光里呈现的,始终是一个刚直、和善的布衣老帅形象。
在彭德怀生命的最后八年,从“囚犯“到被秘密火化,他忍受了怎样的屈辱和折磨?《在彭德怀身边》作者景希珍、丁隆炎以泣血之笔和盘托出。分别十二年后。当手捧彭总的骨灰时,内心是不断的抽搐、唏嘘……内容简介
《在彭德怀身边》是一篇回忆录,是讲者在不敢讲的时候讲出来的,记者在不敢记的时候记录下来的。
历史亲历者的自述有利于还原历史事件和社会整体历史真相,有利于揭示社会变动时代的个体生命境遇和心迹,有利于展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也能为后人保存一份珍贵的野史资料。可以预期,随着亲历者的年华老去,他们这些珍贵记忆将如一坛陈年老酒,散发着岁月的芬芳。
在彭德怀生命的最后八年,从“囚犯“到被秘密必化,他忍受了怎样的屈辱和折磨?《在彭德怀身边》作者景希珍、丁隆炎以泣血之笔和盘托出。分别十二年后。当景希珍手捧彭总的骨灰时,内心是不断的抽搐、唏嘘……

阅读全文

与小说在彭总身边全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本重生小说主角秦朗 浏览:545
都市小说完结免费豪门隐婚 浏览:325
抗日英雄穿越现代当医生的小说 浏览:718
顾西爵小说人物名字大全 浏览:60
影帝重生剧本小说 浏览:830
小说男主角上官夜 浏览:49
邪瓶漫画小说网 浏览: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园言情小说 浏览:376
悦看小说网资源分享 浏览:906
男主强女主弱的仙侠小说 浏览:992
替身女帝的逆袭小说排行榜 浏览:115
小说这样写 浏览:29
两个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说 浏览:138
女主是网红重生小说排行榜 浏览:867
拥有冒险岛技能的穿越小说 浏览: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侠小说排行榜 浏览:658
神通板砖有声小说链接 浏览:295
男主角叫阴阳的小说全集 浏览:596
总裁小说灰姑娘 浏览:896
叶辛周铁有声小说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