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九夜偶成這首詩的全文翻譯是什麼
清 黃景仁《重九夜偶成》白話釋義:
還在因為秋天的蕭瑟而感到凄涼的我悄無聲息的就到了重陽節,萬物凋零的景象讓人更加感到哀傷。
飲美酒賞菊花卻依然感到寂寞,沒有大風沒有大雨的好天氣卻反而感到凄涼。
城邊的河水反射的人影蒙蒙朧朧,還有那些身著寒衣的旅人們奔波在如霜的月色之下。
讓詩人感到可喜的是有老母親的陪伴而感到了家庭的溫暖,同樣的油燈卻沒有長期在外漂泊寂寞孤獨之感。
《重九夜偶成》原文:
悲秋容易到重陽,節物相催黯自傷。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風不雨倍凄涼。
依依水郭人如雁,戀戀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親話真切,一燈滋味異他鄉。
《重九夜偶成》賞析:
詩人長期漂泊在外,經常有寂寞凄涼之感,重陽節短暫回家,有老母親的陪伴,感到了家庭的溫暖,所以感到可喜,但是很可能又要踏上漂泊之旅.喜是以悲為底色的,喜中有悲,末尾一句「一燈滋味異他鄉」讓人唏噓。
作者介紹:
黃景仁(1749年—1783年),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常州府武進縣人,宋朝詩人黃庭堅後裔。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為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一生窮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為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黃景仁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集》、《西蠡印稿》。
『貳』 重九登高避災 原文
據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記載,原文為:
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一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家,見雞、狗、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代之矣。」
白話譯文:
有一天,費長房告訴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難,你趕快回去,告訴家人做一袋囊,裝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處,喝菊花酒,就可以消去災禍。」
桓景如實地照著師父的話去做,全家登山。等到晚上回來時,發現家中的雞、狗、牛、羊全都暴死了。費長房聽聞後,它們都是代替桓景的家人受了災禍。
(2)小說主人公御重九擴展閱讀:
桓景重九登高避災的故事流傳開來後,人們九月九日這天過起重陽節來,並有了重九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風俗。
這個故事在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的《幼學瓊林》中也有記載:
【原文】孟夏乃為麥秋,端午是為蒲節。六月六日,節名天貺;五月五日,序屆天中。競渡端陽,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譯文】四月麥熟所以稱為麥秋;端午日飲菖蒲酒所以又稱為蒲節;六月初六日是天貺節;五月五日稱為天中節。端午節龍舟兢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陽節登高山揷茱萸飲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滅的故事。
『叄』 沉醉東風(重九)原文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肆』 沉醉東風·重九的作品原文
【雙調】沉醉東風
重九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伍』 沉醉東風.重九(盧摯) 鑒賞一下
陶淵明有知心朋友重九送酒佳話,王維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名句。而此曲作者呢?在官之日,有像紅葉題詩得「佳偶」那樣的幸遇,有「賞黃花人醉歌樓」那樣的風光。可一旦如陶淵明歸隱,還有「誰肯教白衣送酒」?重九已暮秋,氣象本悲涼,加之世態炎涼,怎不叫人倍添「天上雁影稀,月落山容瘦」、「衰柳寒蟬一片愁」的悲哀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