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查找一個簡短的小傳說
十二星座的傳說
白羊座
富利克索斯原為鐵沙利亞的王子,但由於躲避繼母的殺害,和妹妹一塊騎著天神宙斯所贈的可在天空飛行的金毛羊逃亡,在中途,富利克索斯的妹妹不小心掉入海中死亡,而他自己則安全到達了黑海東方的國度,受到當地愛耶鐵斯王的庇護。富克利索斯為報答救命之恩,剝了金毛羊的毛皮,獻給愛耶鐵斯王。愛耶鐵斯王於是將這張毛皮,掛在森林的樹中,讓一條永不睡覺的龍守護著。 而白羊座就是紀念這只金毛羊的星座!
金牛座
很久以前,在現在黎巴嫩附近,有一個叫做腓尼基的國家曾經繁盛一時。歐羅巴是腓尼基王的漂亮女兒。有一天,當歐羅巴正在海邊的牧場遊玩時,不知從何處冒出了一隻白色的牛,要求歐羅巴與它同游,歐羅巴於是坐在公牛的背,公牛便搖搖擺擺的朝向海游泳而去。這只白色的牛原來是宙斯的化身,宙斯因為看上歐羅巴,化身成為白牛,將歐羅巴引誘到他身邊。二人一行在克利特島登陸,歐羅巴深受宙斯寵愛,據說後來生下三名孩子。今日的歐洲,據說就是引用歐羅巴之名而來的。至於金牛座,則是紀念這頭白牛。
雙子座
關於這一對雙胞胎兄弟,據說是天神宙斯化身為天鵝,與莉達所生的孿生兄弟。兄弟兩成長後,哥哥成為馬術高手,弟弟則在拳擊界中無人能與之匹敵,曾做過多次冒險活動。但,由於一次戰役,哥哥死在戰場,做弟弟的為了與哥哥一起生活,逐要求宙斯解除他不會死的魔力,於是弟弟也被帶到天上,成為星座。
巨蟹座
傳說當海克力斯和西多拉交戰時,螃蟹為了救好友西多拉,以蟹腳鉗住海克力斯,未料反被踩死。但女神赫拉(Hera)同情這只好心而可憐的螃蟹,逐讓它上天,成為星座,即巨蟹座。
獅子座
在希臘神話中,這只獅子是住在尼米亞的森林中,但它並不是一隻普通的獅子,可稱得上是一隻不死的魔獸,傳說它是因為和大力士海克里斯交戰失敗而上天成為星座。
處女座
處女座據說就是農業女神的女兒。農業女神狄蜜特有一個叫普希芬妮的獨生女,有一次,不幸被冥府之王普魯托(哈迪斯)劫去。狄蜜特傷心之餘,進入山谷中的洞穴,不肯出來。使得大地不再生產農作物,飢民處處可見。天神宙斯於是派使者到普魯托(哈迪斯)之處,命令其將普希芬妮送還,普魯托(哈迪斯)不敢違抗宙斯的旨意,於是將普希芬妮平安送回母親身邊。但因為在臨行前,普希芬妮吃了4粒冥府中的石榴,因此,在一年中,有四個月的時間,需返回冥府生活。每年當普希芬妮返回冥府,她的母親狄蜜特便又進入洞穴,不讓作物生長。因此,人間每年都有四個月的冬季,據說就是由於這個緣故。
天秤座
天秤座並不是由於星星排別的形狀而命名的。在據今約3000年前,當太陽進行至這個星座時,地球上便是秋分,那時的白天和夜晚長度相同,於是便把此星座,看成一個有平衡感的天秤,因而命名。但到了後來,有人認為這個天秤是正義女神雅典娜審判人類善惡所使用的秤,同時,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天秤座西鄰的處女座,才是女神化身而成的星座。
天蠍座
古時候,在希臘有位叫奧利恩(Orion)的巨人,以打獵為生,時常手舉著粗棍追趕獵物。他一向誇言道:『在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我獵不到的獵物。』由於他的傲慢態度,激怒了女神,逐派了一隻蠍子,在奧利恩每日必經的道路上等待,螫了他的腳,奧利恩禁不住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毒很快地就流遍全身而死亡。奧利恩便成了獵戶座。而這只蠍子因為有功,被拉到天上成為星座,即天蠍座。
射手座
以星座的形狀而言,射手座好似一位射手,正在舉弓射天蠍座,而在神話故事中,射手座和天蠍座一點關系也沒有,而是和馬人族之一的凱龍有關。凱龍是一位極其聰明的馬人,精於醫術,馬術和武術,受到人們的尊崇。連大力士海克力斯,也要拜凱龍為師,學習武術和天文學。不幸的是,有一次當海克力斯和其他的馬人發生爭端時,一不小心把沾有九頭怪蛇毒血的劍,刺向凱龍。雖然凱龍有不死之身,但九頭怪蛇的劇毒,卻使凱龍痛苦萬分,因而將不死之身轉讓到普洛米休斯,讓自己死掉。於是天神宙斯在凱龍死後,將他移到天上成為星座。
山羊座
潘是一位有山羊角和鬍子,吹著角笛的牧羊神。有一次,潘在尼羅河附近,正在和諸神舉行酒宴時,突然有一隻怪物攻擊過來。這只怪物面貌凶惡,身材高大,就連諸神都怕他三分,紛紛化身企圖逃走,當時潘打算化身成魚形,正欲躍入河中逃走,但可能是過於慌亂之故,只有下半身化身成魚形。天神宙斯看了他的模樣,覺得十分可笑,逐把他帶上天上成為星座。
水瓶座
眾神在所住的奧林匹斯神殿社酒宴,暢飲涅塔爾神酒。此時負責斟酒的是宙斯和赫拉王妃的女兒赫貝。赫貝之美遠近馳名,但到了適婚年齡,就因和宙斯之子格拉斯結婚之故,不能再擔任斟酒職務。宙斯乃尋找接班人,有一天宙斯下凡時,發現一名追羊的美少年,乃化身為鷺將他抓住,少年就更名為卡尼梅德斯,成為御用牧羊人。宙斯賜他永保年輕,可是卻必須要終身擔任斟酒職務。卡尼梅德斯覺得相當光榮,總是勤奮的工作。深受感動的宙斯,乃送給他一個裝滿智慧之水的水瓶,日後也被封為天上的水瓶座。
雙魚座
雙魚座是為了紀念美與愛的女神和他的兒子所形成的星座。有一次,他兩母子在幼法拉底河邊,受到怪物的襲擊,兩人急急化身成魚逃亡。而雙魚座便是他們所化身的兩條魚
② 為有源頭活水來 (報告文學)
為有源頭活水來 (報告文學)
萬俊華
夢想,是照耀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夢想,是鼓勵鞭策我們前行的動力。有夢,就有希望,就有前進的方向,就有奮斗的動力。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今生能圓自己的一個夢想,這就意味著,你的人生,活的充實有價值,活的精彩有意義。說到底,一句話,人生這一輩子,你沒有白活。
——題記
讀書為我播下夢想的「種子」
兒時的我,喜好讀書。隨著認識的字越來越多,課本已經不能滿足我閱讀的慾望。於是,我會經常跑到老師那兒借書和報紙閱讀,往往是一看就到深夜。
在貨場小學讀書時,班主任陳榮根老師總是鼓勵我們多看課外書,這對我影響很大。在南鋼中學讀高一時,讀完《魯迅的故事》,我寫了一篇題為《不朽的英雄——魯迅先生》讀後感,沒想到裘有岳老師竟將全文抄在黑板上,當成範文向同學們講解。魯迅的故事,裘老師此舉,讓年少的我有了個大膽夢想,那就是,將來也要成為一名作家,讓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變成好多好多書籍,讓別人閱讀欣賞。
高中畢業後,回到家鄉務農。田間地頭,我手邊總會帶著一本書,一有閑暇,就會掏出身上的書來閱讀。那個年代,農村要想看到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為了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書籍,那就是我常常會和好朋友萬小明、萬建新、龍浪順等人採取相互交換書籍這樣一種方式看書。這種互換書籍的方式,讓我們相互獲得了很多書籍傳閱。我還有一個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那就是堅持一邊看書一邊摘抄精彩段落。每當看到長點的好文章,能剪就剪,不能剪就抄或復印下來。至今,在我家中已經發了黃的剪報至少也有10來冊。
盡管在家務農,我依然沒有放棄自己成為作家的夢想。而且,隨著學到知識越來越多,我的作家夢也越來越強烈。不久,我參加了南昌縣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團,成為了其中一名隊員,分在富山鄉東亘劉村幫助村裡工作。這時的我,學習的機會就更多了。教育別人,自己肚裡首先要有「貨」,不學習。「貨」從何來?這就要逼著自己學習。後來由村裡派去參加全省大型工程——拓林水庫溢洪道工程建設,在南昌縣大隊部編《工地戰報》。不用想,當了小報主編,不學習哪成?
一年後,我回村在村磚瓦廠工作,為了躲避寒風,更為了清靜,我常常會躲進廠東一座破窯洞中看書。小小的破窯洞呀,那就是我學習的「清華園」。是的,我就是從這座破窯洞中,走進南昌師范校園的。1977年打倒「四人幫」後高考改革,當年我考取了第一志願——南昌師范學校。畢業後分回家鄉——羅家鎮中學教初中物理學,並兼任班主任。當老師,那就更要看書學習了。可以說,讀書學習,這已經成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習慣「動作」。
寫作給我的夢想積蓄「養分」
人生中有些事兒,看起來似乎是件小事,但她往往會對你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就因為有過這么一件小事,從而改變了我的人生之路。
1986年,我調到區工商局辦公室工作。在那兒我只外出過一次,那就是頂替一位同志參加全區攝影培訓並去了一趟婺源采風。
那是1990年10月20日的下午,工商局辦公室毛昌言主任告訴我:你的文章在《江西日報》見報了。
我聽後急忙找來那天的報紙。展開一看,果然在第四版上,有我的那篇《肖師傅》。
這是我去婺源采風時寫的一篇隨筆,沒想到投到《江西日報》居然給發表了。看著這篇變成鉛字的小文,當時,我激動的心「砰砰」直跳,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真的嗎?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不久後的一天,在《江西日報》上又出現了我的名字。那是一份因地址不詳、稿費無法寄出,請作者見報後與編輯部聯系的「啟事」。看到這行小字,回想起當時寄這篇文章時,我完全只是出於好玩,心血來潮地寄給了我當時正巧接觸到的《江西日報》,落款竟連通訊地址也沒有寫上,就丟進了郵筒。沒想到《江西日報》的編輯接到我這篇稿子,不但精心編發了,而且還這么負責地特意為發稿費又在報上刊登「啟事」。
《江西日報》這種辦報精神,真是讓人又感動又敬佩。《江西日報》對我一見鍾「情」,如此厚愛,也使我對她「情」有獨鍾起來。
從此,我生活中就多了《江西日報》這位新「朋友」相伴。每天,我都要和「她」見上一面。在她身上,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拓寬了視野。尤其是在新聞寫作上更是受益匪淺,在《江西日報》引導下,我開始學寫新聞報道。
小萬,你的文章見報了。一天,主任又拿著《南昌日報》來找我。在報紙的右下角,有三行不到50字的《一句話新聞》,還真有我的名字在上面。
三天前,我寫了三張紙的新聞稿,投給報社了,想不到還真的用上了。至此,我愛好寫新聞的興趣被點燃了。只要單位發生了什麼有新聞價值的事,我都會寫成新聞稿投出去。一年下來,我至少有100多篇新聞稿見報了。
不久,區委宣傳部江鐵部長找到我:你捨得脫下這身虎皮到我們宣傳部來工作嗎?我連連點頭說願意。
真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至此,我寫新聞的勁頭一發不可收手。正是《江西日報》這位老師,引導著我走上了新聞寫作這條道路。我也因積極寫新聞稿而成了《江西日報》的一名特約通訊員,其她報刊的特約記者。
此後,一年下來,我在全國各種報刊上發表的新聞稿至少有1000篇。其中,每年還在《江西日報》上5個頭版頭條,在《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全國級報刊發稿件至少有50篇。尤其有一年,我的《南昌郊區無白條》新聞稿還上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記得1998那一年,我隨區招商團在深圳特區負責新聞發布會宣傳有關工作,因事特多累病了。在打了一個星期吊針病情稍好後,領導讓我回家休息。不想一回到家,區里和全國大多數地區一樣,遇上了百年未遇的大洪災。
在這抗洪搶險期間,我只好帶病出征。我有守護南隔堤其中一段的任務,還負責全區干群抗洪搶險宣傳報道的任務。於是,白天,我巡迴在全區抗洪搶險險情最重的堤段采訪。到了晚上,我就要來到南隔堤上巡堤。同時,在堤上挑燈寫稿。待到第二天一早,將寫好的稿件投到報社後,我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全區險情最重的地方前去采訪。
那些日子,幾乎天天都可以在《江西日報》上看到我寫的新聞特寫稿件。由於不分日夜的工作,那至今還在折磨著我的嚴重的失眠症病根,就是這時落下的。
有天早上,當得知我區揚子洲鄉莘洲大堤出現了多處泡泉險情後,我和江岸峰副區長冒著大雨趕到堤上。現場采訪完搶險情況,已到下午2點半了。
這時,只見村書記送來一個盛滿水和西紅柿的木桶:江區長,萬部長,沒時間煮午飯,請吃幾個西紅柿權當午餐吧。
這下出怪事了,江區長一連吃了3個西紅柿,一點事也沒有。可是我只是吃了一個西紅柿,結果出現了42度高燒,且一周來一直不退。那當時,用冷毛巾敷,用冰塊降溫,什麼方法都用了,還是無濟於事,高燒仍然未退。最後,通過穿骨髓才找到病症:副傷寒。在醫生對症下葯後,高燒才慢慢退了下來。在醫院吃了2個半月的流質飲食,我總算撿回了一條小命。
事後,據醫生解釋:木桶中的水質不潔。自然,西紅柿也就受到了感染。江區長身體好,抵抗力強,吃了沒事。而你因病身體還沒有恢復,抵抗力自然差,病菌當然會趁虛而入。
我在新聞寫作的道路上,一路風塵地走了過來。多年來,在《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等報刊發表新聞稿件萬余篇。由於寫新聞報道成績突出,我由副部長又兼職區文明辦主任,並獲得許多榮譽證書。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是《江西日報》一年一度表彰會上,由吳官正省委書記等領導親自給我們發的模範(優秀)通訊員榮譽證書。在這10多本榮譽證書上,不僅凝結了《江西日報》編輯的心血,也真實地記錄了我在新聞報道這條路上前行所付出的艱辛。
我非常慶幸,多年前的那篇小文,使我與《江西日報》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段「戀情」不僅改變了我的人生之路,更為我實現兒時作家夢打下了一個堅實的閱歷和文字功底。
緣份讓我的夢想「開花結果」
我在報刊發表的大多都是新聞稿件,不是文學作品。所以,兒時作家夢,直到我50歲之前,都沒能實現。
人生什麼事情都要講究緣份。那是2007年3月的一天,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正是這次突發的大病,引領我走上了文學之路,讓我「意外」地圓了兒時作家夢。
那天,人在家中坐得好好的,我的右腳突然發麻且一時走不了路。這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呀。
按照醫生吩咐:這種腰椎間盤脫出,堅持倒走有好處。於是,我堅持倒走了一個星期,感覺是要好些了。那曾想禍不單行。也怪自已走得急了些,雙腳拌到一塊大石頭,腰桿就這樣直不起來了。拍片結論:腰椎壓縮性骨折。
在江西中醫學院骨科當主任的萬小明同學說:還算你命大,要是再多折一點點,就要在床上度過你那下半輩子了。
聽他這么一說,我一下子就嚇出一身冷汗:還好差了那麼一點點,否則,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呀。
我還能站立起來嗎?我不無擔憂地問。
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呀。萬小明同學告知:再躺上三個月,那時也許可以起床了。真煩呀,生活一切全亂套了。我在感嘆:度日如年的100天呀,我該將如何去度過?
由於從小愛好看書,加上受兒時父輩們講述《封神演義》、《聊齋志異》等古代故事的熏陶,我愛上了小說,尤其是小小說。我覺得小小說雖然講述的是一個短小的故事,卻能讓人回味無窮且發人深省。那種令人反思且能照出社會現實的意境,是其她文體難以媲美的。
由於喜歡看小小說,所以自2002年我調來區司法局當局長以來,就長年訂了一份《微型小說選刊》。那天,辦公室文員小章給我提來了一大包《微型小說選刊》:萬局長,我知道你最愛看這本雜志了。平時又沒空看,這時是最好的機會了吧?怕你寂寞,我特意給你找到這些雜志來,讓你一次看個夠。
想不到小章這么細心,我來興趣了:知我者,小章也。
劉國芳的《空房間》,滕剛的異鄉人系列……我的心隨小小說大師們的心海而起伏盪漾著。是的,我終於可以放下手頭一切工作,一邊躺在床上療傷,一邊逐篇欣賞著小小說。閱讀成了我的療傷葯。在閱讀中,我忘記了疼痛和煩惱。真想不到,我的療養生活竟然會是這樣樂趣無窮。
每當看到一篇令我心動的小小說,我總是會情不自禁地用紅筆在雜志上做個記號。但等雜志上的小小說全部都看完後,我就又對用紅筆劃好的那些小小說,再次重新仔細看了一遍。兩個半月後,我選編了一份《我最喜歡的小小說500篇》目錄。半月後,躺在床上的我,有了寫小小說的沖動,一口氣寫出了《池魚》、《暗鬥》和《重返芭堤雅》三篇小小說。
歲月如流。成天被事務纏身的我,早已把病中之事忘得一干二凈。忽一日,翻閱2007年第9期《微型小說選刊》雜志,無意中竟然發現了我寫的《池魚》。我寫的東西也能上刊?這簡直叫人太不可思議了。當看到我寫的小小說真的上了雜志時,我似乎感到,從小埋藏在我心底的那根「琴弦」,開始被輕輕撥動了起來。是的,正是這篇小小說的刊用,給了我自信,給了我鼓舞,讓我開始思考起我人生的路,也許還可以有新的走法。不久後,當《暗鬥》也在2007年第14期《微型小說選刊》雜志上變成了鉛字時,我的人生之路,從此,拐了個彎……
至此,我與小小說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也無論是平時工作或交朋接友,只要一有空閑,我就會想到小小說。一旦靈感來了我會馬上動手寫。2007年秋天,我組織、策劃了一次由我省劉國芳、雪弟等40多位小小說作家及外省聶蘭峰等小小說作家參加的江西首屆小小說作家聯誼會第3站•羅家筆會。正是這一年,我並被評為「2007年度江西小小說十大熱點人物」。
真想不到,一次摔跤,竟讓我實現了兒時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