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介於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之間的小說是什麼啊
是《風流老玩童》故事是楊過的干兒子楊思望和老玩童的情節!還有郭襄版創立峨眉派及張三豐權創立五當派!還有玄明二老的師父打死黃了邪!等等 樓上的不懂別亂說《天龍八部》是在射鵰之前,甚至在比獨孤求敗還往前吶。總之那時王充陽沒出生,或者是個小孩子!
B. 金庸有沒有寫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這兩段故事之間與這兩個小說有關聯的小說有沒有倚天屠龍記之後與倚天
射鵰三部曲是金庸所作的武俠小說其中三部,這三部中角色與情節有一部分的連貫性,依背景時間順序分別是:
《射鵰英雄傳》(南宋中期)
《神鵰俠侶》(南宋末年)
《倚天屠龍記》(元末年)
主要關聯人物:
郭靖:《射鵰英雄傳》主角,三部小說中皆極為世人景仰的大俠,與《神鵰俠侶》主角楊過的父親楊康為結義兄弟,《倚天屠龍記》中兩把神兵利器屠龍刀與倚天劍亦為郭靖命匠所鑄,內藏的《降龍十八掌》要義、《九陰真經》、《武穆遺書》皆為三部曲中江湖人士皆所欲據為己有的無上至寶。
楊過:《神鵰俠侶》主角,於《射鵰英雄傳》後期出現,父為楊康、母為穆念慈。其一生深受郭靖影響。楊過將自劍魔獨孤求敗的劍冢中所得的玄鐵重劍送予郭襄,為屠龍刀與倚天劍的主要鑄材。其與小龍女的後代黃衫女子於《倚天屠龍記》以高手姿態出現,先扶丐幫幫主「金銀掌」史火龍之女史紅石出任丐幫幫主,後於少林屠獅大會制服周芷若。
郭襄:郭靖小女兒,於《神鵰俠侶》後期出現,其後以峨嵋派創派祖師之尊見述於《倚天屠龍記》。屠龍刀與倚天劍的秘密為於郭靖夫婦死後一直只在峨嵋派掌門間歷代相傳。《倚天屠龍記》其中一女主角周芷若為郭襄四傳弟子。
張三豐:原名張君寶,師承覺遠大師,於《神鵰俠侶》後期出現,曾得楊過指點功夫,為《倚天屠龍記》中的絕頂高手、主角張無忌的師公。張無忌身受玄冥神掌寒氣之後,張三豐偕張無忌往嵩山少林求助,後委無忌予常遇春以往蝴蝶谷向醫仙胡青牛求醫,展開張無忌傳奇的一生。
C. 金庸 倚天屠龍記 小說後續
倚天屠復龍記後面就是制笑傲江湖,不過起碼隔了100多年以上。
不過就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差不多也隔了快100年,
神鵰俠侶裡面張三豐才13歲,在倚天屠龍記裡面都過百年大壽了。
通常的說法只是 射鵰三部曲
射鵰 神鵰 倚天
但其實也就射鵰和神鵰關系多一點,其他的就那樣了。
至於你要倚天的後續,只有可能是別人亂寫的,現在網路小說那麼多,喜歡意淫的人也多,不推薦你了。
D. 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後宮小說
銷魂倚天神鵰
E.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原著分別是多少字數
《射鵰英雄傳》(1012000字)、《神鵰俠侶》(1182000字)、《倚天屠龍記》(1171000字)。
1、《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總字數1012000。
《射鵰英雄傳》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斗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
2、《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總字數1182000。
小說的主脈寫的是「叛國賊」楊康之遺孤楊過與其師小龍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楊過從小師從小龍女於古墓之中苦練武功,師徒二人情深義重,卻無奈於江湖陰鷙險惡、蒙古鐵騎來犯使得有情之人難成眷屬。
歷經一番坎坷與磨難的考驗,楊過沖破封建禮教之禁錮,最終與小龍女由師徒變為「俠侶」。
同時,在這段磨難經歷中,楊過也消除了對郭靖、黃蓉夫婦的誤會,在家仇與國難間作出抉擇,成為真正的「俠之大者」。
3、《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總字數1171000。
《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該書表達了作者既反對異族侵略,也反對本民族暴政的思想。
(5)神鵰俠侶別記小說在線閱讀擴展閱讀:
創作過程:
1、《射鵰英雄傳》
作品最初於1957到1959年在《香港商報》上連載,後收入《金庸作品集》中,連同後來的《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一並,被稱為金庸小說的「射鵰三部曲」。
自1957年元旦以來,《射鵰英雄傳》一直在《香港商報》連載,偶爾金庸生病才會停下,比如1959年4月18日,編者告白,「金庸先生因病,『射鵰』暫停兩天」,4月20日恢復。
據金庸自述:寫《射鵰》時,他正在長城電影公司做編劇和導演,這段時期中所讀的書主要是西洋的戲劇和戲劇理論,所以小說中有些情節的處理,不知不覺間是戲劇體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療傷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劇的場面和人物調度。
2、《神鵰俠侶》
1959年,金庸在創作《神鵰俠侶》的時候准備創辦《明報》,既然要創辦《明報》,自然就要有一部足以與《射鵰英雄傳》相比美的力作來吸引讀者。
而吸引讀者的最佳捷徑,當然是寫作《射鵰英雄傳》的「後傳」或「續書」,讓《射鵰英雄傳》中的那些使讀者激動不已、耿耿難忘的人物再度出現,以慰廣大的「射鵰迷」的相思、渴慕之情,從而把金庸迷、尤其是「射鵰迷」全都吸引到《明報》上來。
《明報》創辦之初,機遇與風險並存,《明報》逐漸起色的時候,幾名業務骨幹紛紛辭職,或自主創刊,或跳槽到競爭對手那邊。金庸並沒有退縮,堅持《明報》的辦報方針不變的同時,而是善於把握機會,准確分析國內外時局的變化,在香港眾多報刊中迅速脫穎而出。
金庸的閱歷十分豐富,有過苦難,也把握住了一些難得的機遇,正是這二者成就了金庸。金庸在《神鵰俠侶》的創作過程中,也無意間使其中的英雄人物在成長過程中經歷著重重苦難,但又能遇到別人無法遇到的機會。
《神鵰俠侶》從1959年5月20日起在金庸一手創辦的《明報》創刊號上開始連載,並配有大幅插圖,這部小說寫了兩年多,刊載歷時近三年。
3、《倚天屠龍記》
1961年,《神鵰俠侶》在《明報》初戰告捷後,金庸馬不停蹄地著手創作的便是《倚天屠龍記》這部長篇武俠小說,並從1961年7月6日起開始在《明報》連載。
當時,《神鵰俠侶》還在收尾,到7月8日才結束,兩部小說登在同一版面。他將這部作品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合稱「射鵰三部曲」。
《倚天屠龍記》於1961年開始在《明報》上連載,歷時一年多才完成。1976年作者對此書進行了全面的修訂。2003年,作者對《倚天屠龍記》又完成了一次修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倚天屠龍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神鵰俠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射鵰英雄傳
F. 誰有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大唐雙龍傳的後宮完結小說啊要後宮YY的,TXT格式的 ~
《柯南之禁忌之戀》
G. 《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兩部小說中間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
一、郭家
1、楊過託人送來玄鐵神劍於襄陽
2、黃蓉開始執行“倚天屠龍計劃”,並告知楊過。分鑄倚天劍、屠龍刀並將兵書武功藏於其中。
3、襄陽城破,一代江湖傳奇俠侶郭靖、黃蓉戰死沙場。是役,中原武林各大門派、丐幫死傷慘重,中原武林進入蟄伏期。
4、郭破虜於城破之日突圍失敗戰死,屠龍刀流落江湖。
5、郭襄在西川游歷逃過破城之禍,攜倚天劍尋找屠龍刀之下落。
6、郭芙、耶律齊下落不明。
7、武修文、武敦儒及朱子柳後人逃亡西域昆侖山建立朱武連環庄。
四、峨眉劇情
1、郭襄收下一代弟子,為紀念楊過賜號“風陵師太”。
2、風陵師太收一位姓方的姑娘為徒弟,方姑娘戀上師兄孤鴻子。
3、孤鴻子與楊逍比武輸掉,羞愧而死,倚天劍失落,被汝陽王拿到。
4、方姑娘立志為孤鴻子報仇,自號“滅絕師太”,偷回倚天劍,成為峨眉第三代掌門。
五、武當劇情
1、張三豐收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松溪、張翠山為徒。(殷梨亭、莫聲谷為師兄傳藝,並非張三豐親授)
2、宋遠橋救投井寡婦,喜結良緣,生宋青書。
六、丐幫
史火龍內力不濟強練降龍十八掌殘廢,遍尋名義醫治。
七、全真教
由於“辯經”大會(歷史真實事件),全真教沒落,少林寺崛起。
八、其餘事件
1、玄冥二老的師傅百損道人身死,下手者極有可能是張三豐。
2、謝遜打死空見神僧。
H. 金庸小說里的<射鵰英雄傳> 《天龍八部》 《倚天屠龍記》 《神鵰俠侶》是怎麼攛起來的
這4本書排除天龍八部後,其它就是射鵰三部曲。
《天龍八部》——北宋。
《射鵰英雄傳》——南宋 ,少年黃蓉郭靖。
《神鵰俠侶》——南宋 ,中年黃蓉郭靖,以及少年楊康。
《倚天屠龍記》——元末,故事開頭,說的是小說不是刪改後的電視劇,故事開頭是黃蓉的女兒郭襄游歷江湖,倚天劍屠龍刀引發後面的一系列故事。(中間三部算是聯系緊密,作為電視劇愛好者也特別熟悉)。
「射鵰三部曲」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這些小說都是有某些劇情可以產生一些聯系的,不過聯系的緊密程度也不相同;
比如《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聯系就很緊密,《倚天屠龍記》聯系就很少,金庸在寫到《倚天屠龍記》的時候就已經在書的後記中明確指出這部小說是單獨成篇的,和前兩部關系不大。
(8)神鵰俠侶別記小說在線閱讀擴展閱讀:
從作品寫作的年代說,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
從作品內容的年代說,是《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
1、《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書名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
2、《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斗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
該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
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3、《神鵰俠侶》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
小說的主脈寫的是「叛國賊」楊康之遺孤楊過與其師小龍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楊過從小師從小龍女於古墓之中苦練武功,師徒二人情深義重,卻無奈於江湖陰鷙險惡、金兵鐵蹄來犯使得有情之人難成眷屬。
歷經一番坎坷與磨難的考驗,楊過沖破封建禮教之禁錮,最終與小龍女由師徒變為「俠侶」。同時,在這段磨難經歷中,楊過也消除了對郭靖、黃蓉夫婦的誤會,在家仇與國難間作出抉擇,成為真正的「俠之大者」。
金庸在該作品中將武功與性格結合起來寫。在武功中寫個性,成功地塑造了多種鮮活的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性格鮮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I. 金庸的小說除了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除了這些還有哪本最值得
飛狐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