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刻舟求劍的小說閱讀

刻舟求劍的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2021-07-04 12:10:20

Ⅰ 求刻舟求劍現代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入水中,便急忙用刀在船沿上那個地方刻了記號,說:「這里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後,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Ⅱ 關於《刻舟求劍》這篇短文的一系列問題!加分加分!!~~~!!!

刻舟求劍
網路名片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典出《呂氏春秋·察今》記述的一則寓言,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引伸成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

目錄

成語資料
文章概況原文
譯文
注釋
作者
成語故事
典故寓意
英文翻譯
成語應用成語資料
文章概況 原文
譯文
注釋
作者
成語故事
典故寓意
英文翻譯
成語應用
展開 編輯本段成語資料
【漢語文字】刻舟求 刻舟求劍 漫畫
劍 【漢語讀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語繁體】 刻舟裘劍 【成語簡拼】 kzqj 【日語注音】 ㄎㄜˋ ㄓㄡ ㄑㄧㄡˊ ㄐㄧㄢ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成語結構】 連動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刻,不能讀作「kē」;劍,不能讀作「jiǎn」。 【成語辨形】 劍,不能寫作「箭」。 【詞語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典故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又名《呂覽》):「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成語辨析】 「刻舟求劍」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劍」重於「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採取適當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強調主觀上不努力;僅想坐守等待;僥幸得到意外收獲。 【詞語示例】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引嬰投江、緣木求 刻舟求劍 漫畫
魚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英語翻譯】 ridiculous stupidity 【日語翻譯】 情勢(じょうせい)の変化も知らず,古いしきたりに拘(こたわ)ること 【成語謎語】 在船上作記號
編輯本段文章概況
原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 刻舟求劍 漫畫
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譯文】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後,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注釋
1.涉--本指徒步過河,此指渡過。 2.自--從。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詞,這兒。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 刻舟求劍 漫畫
反問句式。 7.墜--掉下。 8.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里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求--尋找。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於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詞)那。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劍之所從墜,之:助詞,不譯。 17.止:動詞,停止。 18.行:前進。 19.亦:也。
作者
秦相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錄學家和經學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後為秦始皇所殺。本文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編輯本段成語故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編輯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成語詞典中注音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諷刺了片面、靜止,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 刻舟求劍是一個貶義詞,並列式短語,為「刻舟」和「求劍」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並列短語,在句子中可以作謂語、定語或者狀語。 相關作品:刻舟求劍文言文閱讀及賞析
編輯本段英文翻譯
Disregard the changing circumstances.
編輯本段成語應用
1.現在都是科技時代了,你連電腦都不想學還一直想進網路公司,這不是刻舟求劍嗎? 2.社會在發展,文明在進步,我們也應該積極進取,放大眼光,否則就是刻舟求劍,得不到收獲. 3.新的挑戰,新的機會,一定要改變思想,盡快適應環境,刻舟求劍的想法一定要淘汰.

Ⅲ 刻舟求劍的故事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說,劍掉進水裡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

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呢。=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

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

(3)刻舟求劍的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事物,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

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有一個人把相框釘在牆上,不事先量好相框的尺寸,而是先在牆壁上頂上釘子,再把相框放上去看看適合不,不適合又把釘子拔出,重新訂過,直到把相框安在牆上為止,這就是「刻舟求劍。」

Ⅳ 刻舟求劍文言文

刻舟求劍
[編輯本段]成語資料
【漢語文字】刻舟求劍
【漢語讀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詞語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典故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詞語示例】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膠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語 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詞 性】貶義詞
[編輯本段]文章概況
【原 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 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不會隨船而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注 釋】
1.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2.自--從。
3.遽--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時間很緊迫。
4.契--雕刻。
5.是--指代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落。
8.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里是我的劍墜落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求--尋找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於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這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
【作 者】
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編輯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成語詞典中注音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諷刺了片面、靜止,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
刻舟求劍是一個貶義詞,並列式短語,為「刻舟」和「求劍」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並列短語,在句子中可以作謂語、定語或者狀語。
刻舟求劍的近義詞是墨守成規 ,反義詞有見機行事

Ⅳ 閱讀《刻舟求劍》一文,完成第後面的題。(14分)

【答案】【小題1】(1)①渡,搭船渡過 ②從 ③立即、匆忙 ④這兒
(2)C
【小題2】從 其 所 契 者
/
入 水 求 之
【小題3】(1)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塗嗎?(惑,解釋不對,扣1分)
(2)心中想像的是鶴,那麼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
【小題4】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採取靈活變化。
【答案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本題(2)中的例句「而」是轉折連詞可是,只有選項C與其意義用法相同。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劃分句子節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注意句子節奏外,還要注意到句子的意思。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這兩句子中的重點詞語為「惑」。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
試題分析:根據文意,分析楚人的失當之處,及愚蠢之處。注意用詞的准確性。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Ⅵ 刻舟求劍 全文

刻 舟 求 劍
(戰 國) 《呂氏春秋. 察今》
全文:
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節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來後,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 船已經向前走了,而劍沒有,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糊塗了嗎?
注釋:
1.涉--渡,由後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語後置的標志。 3.其--他的,代詞。 4.自--從。 5.墜--掉,落。 6.於--在,到。 7.遽--立刻,急忙,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詞,這兒。 10.吾--我的。 11.之--結構助詞,不譯。 12.所從墜--從劍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詞。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劍,代詞。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好像。 20.此--這樣。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作者:
呂氏春秋(呂不韋)
秦相呂不韋(?-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錄學家和經學家。後為秦國丞相,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並輔立異人(秦始皇之父秦莊襄王)登上王位。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任秦國相邦,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即《呂覽》。其門客有三千人。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後為秦始皇所殺。有關成語:一字千金。

Ⅶ 《刻舟求劍》文言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其劍自(從 )舟中墜於水
遽( 立刻,馬上 )契其舟
是(這里或這個地方 )吾劍之所從墜
從其所契(刻 )者入水求之

這則寓言所想說明道理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因而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隨著時間、地點、環境的變化而調整自己的看法與做法,不能死守教條,拘於成法,固執不知變通。否則只能是事與願違,達不到自己預期的目標。

Ⅷ 刻舟求劍 現代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不會隨船而前進。用這樣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Ⅸ 刻舟求劍文言文閱讀答案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譯文】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後,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注釋
1.涉--本指徒步過河,此指渡過。 2.自--從。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詞,這兒。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下。 8.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里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求--尋找。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於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詞)那。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劍之所從墜,之:助詞,不譯。 17.止:動詞,停止。 18.行:前進。 19.亦:也。
A
《刻舟求劍》諷刺了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的人。

閱讀全文

與刻舟求劍的小說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篇短篇小說提到了夢醒時分 瀏覽:42
林凡是主角的現代小說林家 瀏覽:256
王妃的小說完結免費閱讀 瀏覽:522
男主角會讀心的小說母女 瀏覽:376
玉璽記小說閱讀免費 瀏覽:64
野戰地小說全集 瀏覽:183
女主叫師燕燕的穿越小說 瀏覽:169
有本小說主角叫無道 瀏覽:167
小說有葯txt免費下載 瀏覽:784
寫包公斷案故事的小說作品有哪些 瀏覽:293
古文言情有肉短篇小說 瀏覽:184
主角比較腹黑的小說 瀏覽:275
重生都市小說書單 瀏覽:28
小說旋流閱讀 瀏覽:339
囚婚小說作者聲聲消書包網 瀏覽:719
現代文學寫家庭家族的小說 瀏覽:580
女王絲襪調教小說閱讀全文 瀏覽:653
沉天劍小說作者 瀏覽:860
主角有翻天印的小說 瀏覽:660
小說閱讀指導課件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