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小說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藝術特色,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准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准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702397.htm
㈡ 小說以《貓膩》為題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你是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反映了人性的虛偽的一面
㈢ 小說的藝術特色主要指哪幾個方面
藝術特色: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對比、抒情、議論、敘述、描寫等。
小說:
1、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2、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3、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4、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
5、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小說的奠基歷經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積累和沉澱,當歷史進入唐代小說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在四個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
二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
三是文人筆記。這一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明顯,文人筆記大都記載一些軼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間娛樂消閑。各朝代都有茶館飯店常駐的說話人、說書人,以話本為基礎,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說一段(小說),以吸引客人每天回來聽書,希望保證生意興隆。
㈣ 怎樣分析小說結尾的特點和藝術效果
小說以犟黃老在電話中的感慨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6分)
參考回答案:
示例一:答我認為這篇小說的主旨表現了家庭之愛。
①女人展示出來的豐富采礦技術和安全知識,是因為她對丈夫的關愛;
②女人之所以來這家煤礦應聘安檢員是因為對已應聘技術員的兒子的愛;
③老礦工之所以決定聘用女人,一個重要原因是被女人對兒子的愛所感動。
示例二:我認為這篇小說的主旨表現了安全責任。
①礦難的發生讓而是多人死去,也包括女人的丈夫,安全責任之重要讓人警醒;
②女人之所以來這家煤礦應聘安檢員是要保證已應聘技術員的兒子的安全;
③老礦工之所以決定聘用女人,主要原因是女人有豐富采礦技術和安全知識並知道安檢員最重要的是責任和愛心。
詳細解析:6分。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只答觀點不給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㈤ 小說以貓膩為題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小說的結尾構思巧妙,請結合全文做簡要分析
小說以貓膩為題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小說的結尾構思巧妙,請結合全文做簡要分析。這可能要你自己慢慢分析。
㈥ 小說的藝術特色評析
如果要分析小說文學所獨有的藝術特色,首先就是要弄清楚小說的含義與概念,也就是要搞明白什麼是小說——小說就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是作者對社會生活進行藝術概括,通過敘述人的語言來描繪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開作品主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從而藝術的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眾所周知,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而在這三要素之中,重中之重就是描寫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正所謂「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而自然環境的描寫也是不可馬虎的。如此而來,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
永遠要記住,「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小說要塑造人物,而塑造的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為模特兒,綜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跡,正如如魯迅所說:「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
下面來說說小說的幾個常用技巧。
1.「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這是指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很普遍很流行的文學方法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相信你應該知道卓別林,世界藝術大師卓別林有一句名言:「我總是力圖以新的方法來創造意想不到的東西。假如我相信觀眾預料我會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輛馬車去。」這就告訴我們,創作結構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敘述的情節,必須在情理之中。所謂情理之中,是指這種「出其不意」,與小說中人物性格的發展合拍,合乎客觀規律,合乎生活邏輯。它不是荒誕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離奇,又理所當然。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就是最佳的佐證。
3.「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這種創作法,從表面看,沒有出其不意的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且平鋪直敘,一直 是淡淡的氣氛。但是,在這平鋪直敘中,帶有涌襲心靈的感情;在這淡淡的凄涼中,帶有一種說不出的人生韻味,常常是「無情」更有情,無聲勝有聲。
4.「一箭雙雕,一點兩面」法:作者在寫小說中,似導戲的導演,常常讓舞台上的角色拿這樣或那樣的道具。好導演會利用 這個「道具」,不只讓一個角色,而使許多角色與這個「道具」有關系;不只讓一方,而是讓矛盾的雙方都與這個「道具」打交道。這樣,就可以從這個「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靈世 界,揭露生活本質,完成作者在這發現上的美學思想。
5.「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小說作者要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偶然中隱藏著的必然性,學會在寫小說時運用這種偶然中的必然性。它能引發讀者尋根盤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讀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發現的本質意義。這里要舉例,法國小說《項鏈》的作者莫泊桑,對此技巧就運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這樣的:小 職員的妻子路瓦裁夫人為了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在准備參加一個上流社會的晚會時,向她 的女友借了串項鏈配戴。當晚,這項鏈加上她的美貌,確實讓她出了風頭。不料,樂極生悲 ,在歸途上她竟丟失了項鏈。為了賠償這項鏈,她不得不承受經濟上的壓力。經過十年艱苦 努力,她和丈夫還清了因買項鏈所欠的債。誰知待她剛還完債,便發現她原來借的項鏈是假 的。真是一夜風頭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虛榮換來的是半生痛苦。這「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還項鏈債務」——「發現項鏈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節,節節都隱蔽著「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讀來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
6.「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法:這種創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備著力表現的人物,不妨先壓一壓,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頭,先縮一縮。這樣,擊出去,更有力;而准備貶低的人物,則不妨先讓他「威風威風」,然後,讓他從「威風嶺」上掉下來,便「摔」得更慘。
㈦ 在文章中什麼是藝術效果
藝術效果從廣義上應分為兩類,在文學或藝術作品中,指通過某種手法或是某種工具以達到從思維或是視覺上的某種效果。
藝術效果一詞的意思:
藝術:①通過形象塑造來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因表現手段和方式不同,通常分為:表演藝術(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繪畫、雕塑),語言藝術(文學)和綜合藝術(戲劇、電影)。
②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說話得講究點藝術。
③指獨特優美而豐富多彩:這房間布置得挺藝術的。
效果:①由某種因素造成的結果:收到良好的效果。
②指演出中人工設計安排的光照、聲音等:模擬火車開動的音響效果很逼真。
合起來就是:通過某些工具或者手段技巧等,使文章或者照片、雕塑、電影等等一些藝術作品可以更好的表現,或者表現出更加豐富的內容。
一般,藝術效果和所謂的藝術手法差不多來著,答題的話,可以先分析一下句子,看看用了那些手法,再寫寫自己的感受就差不多了。
藝術手法,藝術作品形式的要素之一,又稱表現手法。指藝術家在藝術創造過程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現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人類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創造和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藝術手法,較為常見的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對話、比喻、誇張、象徵、變形、烘托、渲染、對比、反襯、伏筆、暗示、雙關、擬人、排比等。藝術手法與內容有著密切的互為依存的辯證關系,藝術手法之間也存在著諸多的辯證關系,終極目的在於使藝術作品的內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現。
㈧ 莫言小說的藝術效果有什麼特點
莫言小說的藝術效果也有其與眾不同之處。比如獨特的審丑藝術。在真假、善惡、美醜並存的情況下,莫言絕不迴避對假惡丑的行徑和現象的審視和描述,他以敏銳的藝術感覺痛快淋漓地描繪醜陋、骯臟與邪惡,並通過藝術途徑化丑為美。在莫言筆下,審丑已經成為了挖掘和展示民族根性的一個重要手段。當然有的時候,莫言的寫丑也有「泛濫無治」之嫌;再比如奇異的藝術感覺。莫言往往以超常的、甚至變異誇張的藝術感覺來組織故事的文本形態,把客觀世界放進主觀感覺中,通過各種感覺的互相交流、融合,編織出一個亦真亦幻、帶有超驗色彩的藝術世界。在莫言《透明的紅蘿卜》之後的《爆炸》、《球狀閃電》等小說中,對感官經驗的自由渲染甚至已經代替了敘事,這使得莫言筆下的世界變成了一個由瞬間的感官經驗碎片拼合起來的感官的世界;又比如天馬行空的敘述語言。莫言的小說語言具有強烈的感官刺激性,任意的、不事雕琢的、甚至粗糙別扭的語言,在莫言筆下比比皆是。這對於習慣了語體統一、語調純凈、語法規范的讀者來說,基本上是一個挑戰;但就莫言的敘述個性而言,卻是作家充分表達其藝術想像和藝術情趣的獨特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