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找評書網址
自己到評書吧里慢慢找找看吧:
http://www.pingshu8.com
http://www.pingshu5.com
Ⅱ 老人想聽大鼓、評書或者揚琴,柳讓征西、薛仁貴征西、呼楊和兵、楊文廣征南、十二寡婦征西等內容
路過說一句,薛仁貴征的是東,薛丁山征西~
Ⅲ 這幾部古代小說一共有多少個版本的誰能幫我理順一下
薛家將是唐朝的,剩下的是宋朝的,依次為楊家將,呼延家將(親,人家是姓呼延),狄青演義,版本實在太多了,有評書版的白話文版的等等,評書的最好看最有趣。按照楊家將書中來說楊文廣是楊宗保的兒子,所以楊宗保征西在前,要是按照正史,楊宗保這個人物其實是杜撰出來的,當年倫家深深的被楊門吸引了,狠狠的好他們的書和歷史研究了遍,楊家將的後代在岳家軍中也有出現哦親,叫楊再興!
Ⅳ 五虎平南後傳的楊家將系列的小說
楊家將故事在南宋就廣泛流傳。據《醉翁談錄》記載,南宋小說話本中就有《楊令公》、《五郎為僧》。元雜劇中有《謝天吾詐拆清風府》、《昊天塔孟良盜骨》,元明雜劇中有《八大王開詔救忠》、《楊六郎調兵破天陣》、《焦光贊活捉蕭天佑》。到了明代,出現了描寫楊家將故事的長篇小說《新編全像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即《楊家府演義》。明萬曆丙午三十四年(1606)年刊本,八卷五十八則。由「萬曆丙午長至日秦淮墨客」序,每卷卷首則題「秦淮墨客校閱,煙波釣叟參訂」。秦淮墨客為紀振倫,字春華,生平不詳,也不能確定他是否是書的作者。除此之外,尚有《全像按鑒演義南北兩宋志傳》,五十回,或為明熊大木作。《北宋志傳》與《楊家府演義》差別相當大。《北宋志傳》前十五回寫呼延贊的故事,《楊家府演義》里沒有。《北宋志傳》十六回至四十五回與《楊家府演義》第六則至四十則,故事輪廓雖然相同,但是具體情節與文字亦不相同。《北宋志傳》沒有楊文廣征南蠻故事,只寫到楊宗保被圍,十二寡婦征西,當時楊令婆(佘太君)、穆桂英均健在,而《楊家府演義》則是楊文廣被圍,十二寡婦征西,其時穆桂英已死,由楊宣娘掛帥。這兩部書,《楊家府演義》可能出現早於《北宋志傳》。
《楊家府演義》
《楊家府演義》反映的時間跨度很長,從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寫起,直到宋神宗止,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主要講述楊家祖孫五代對遼和西夏作戰的故事。包括楊令公撞死李陵碑,楊六郎鎮守三關,楊宗保大破天門陣,十二寡婦征西等。最後以楊懷玉率領全家赴太行山隱居作結。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只有少量於史有據,大部分故事特別是楊門女將都是子虛烏有。整部小說「七虛三實」,是一部英雄傳奇小說。
小說熱情歌頌了楊繼業子孫五代為保衛邊疆,前仆後繼,英勇殺敵的愛國熱情,特別是比較突出地描繪了楊門女將佘太君、穆桂英、楊宣娘等女英雄群像,在中國古代小說中是不可多得的。
小說的思想內容比較復雜。忠君思想,「華尊夷卑」的大漢族主義與愛國主義思想,「權奸禍國」的思想混雜在一起。可以作三個層次進行分析。首先是封建文人傳統的忠君思想。強調對「聖上」要「誓死相報」,為君而死是死得其所。但是這種忠君思想又是和反對侵略、保衛祖國的愛國主義結合在一起的,忠於皇帝也是忠於國家,所以也具有進步性。第二,作者把一切壞事歸於「四夷」,甚至把它們說成是妖魔幻化的,無疑是卑視少數民族的大漢族主義的偏見,但是作者所揭露的遼和西夏的殘忍暴戾的行為又說明戰爭的正義性。第三,作者一方面強調要忠君,另一方面又相當清醒地揭露帝王的昏庸和姦臣的誤國。楊家將幾代都受到了奸臣的迫害。所以小說最後以贊許的態度,寫楊懷玉不願再為皇帝賣命,「舉家上太行」,「耕田種地,自食其力」的行為。
藝術方面,小說的總體水平不高,個別人物和故事比較精彩。部分情節描寫比較曲折生動。如楊業,從歷史記載看,是「業墜馬被擒」。「遂不食三日」而死。小說改寫成楊業陷入絕境,撞李陵碑自盡,更為壯烈。楊七郎為求救兵,被潘仁美設計亂箭射死,也不見於史書記載,充滿悲劇氣氛。整部小說基本上是把民間傳說故事雜湊連綴而成,內容龐雜不合情理,還有神魔鬥法荒唐可笑的情節,不少人物有始無終,故事有頭無尾,前後情節多有雷同。
《楊家府演義》思想藝術水平都不高,但影響卻極深遠。這大概是因為從宋元時代起,中國封建社會已逐步進入後期,大多數王朝都國勢衰微、外患頻繁,中國人民長期受到外族的侵略與壓迫,因而歌頌抗擊侵略,保家衛國的《楊家府演義》適應了社會需要,給倍受侵略蹂躪的老百姓一點心理的安慰,有一個揚眉吐氣的機會,因而獲得了廣泛的讀者。更重要的是,《楊家府演義》提供的素材,為戲曲創作開辟了新天地。小說戲曲互相交流互相促進,使原來比較粗糙的作品日臻完美,成為藝術的珍品。
在《楊家府演義》的影響下,清代中葉產生了幾部小說。
《呼家將》,又名《說呼全傳》,十二卷四十回,作者不詳,現存最早的是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書業堂刊本。卷首有乾隆四十四年滋林老人序。滋林老人是張溶,字默虞,生平不詳。《呼家將》寫大將呼延贊隨楊業征遼立功,加封忠孝王。其子呼延必顯承襲父職,娶楊業之女為妻,生子守勇、守信。呼延贊父子為了搭救落難的弱女和執行朝廷法制,得罪了丞相龐集,龐集串通其女、仁宗寵妃龐多花,唆使仁宗抄斬呼氏全家,建鐵丘墳,將呼延必顯夫妻倒葬在墳內。守勇、守信二人從地穴中逃脫,歷盡艱險,幸得到包拯、八賢王和佘太君、楊五郎等人救助,從西番借來援兵,打敗前來追捕的龐家兵將,報仇雪冤,呼延全家大團圓。
《萬花樓楊包狄演義》,又名《大宋楊家將、文武曲星包公、狄青演義傳》,清李雨堂(西湖散人)撰,十四卷六十八回,是把狄青平西、包公斷案和楊家將故事揉合在一起,而以狄青故事為主的一部英雄傳奇小說。前面二十回是狄青出身傳,敘述狄青九歲時遇洪水與母失散,被峨眉山仙師王禪老組收為徒弟。七年後赴汴京尋母,與綠林好漢張忠、李義結為兄弟。他們在萬花樓飲酒時,遇到奸臣胡坤之子胡倫,引起爭斗,狄青將胡倫摔死。國丈龐洪之婿,兵部尚書孫秀與胡坤交情很深,逮捕狄青三人,幸好被包公開釋。正值西夏大舉進犯,楊宗保元帥告急,狄青在校場粉壁題詩述志,又被孫秀引為口實,下令斬首,幸而為汝南王鄭印所救,始免於一死。後來遇到狄太後之子潞花王趙璧,與姑母狄太後相認,從此成了御戚。在御前比武,斬了龐洪心腹大將王天化,取代王天化一品之職,因此與龐洪、孫秀再次結仇。從三十一回起至六十一回,敘述狄青與石玉送征衣到西部邊關,在楊宗保元帥指揮下,屢立戰功,又多次被龐、孫等陷害,幸得包公主持正義,才免於難。小說插入包公在陳州遇李宸妃,仁宗認母的故事,六十二回到六十八回,西夏再次進犯,楊宗保被混元錘打中喪身,形勢危急,狄青被加封為天下招討元帥,與石玉、張忠、李義、劉慶合稱五虎將,領兵西征,打敗西夏。番兵百花小姐在陣前愛上了楊宗保之子楊文廣,歸降宋朝。西夏稱臣請和。仁宗降旨,狄青與范仲淹之女完婚,楊文廣與百花公主結合,全書在喜慶氣氛中結束。小說的特點是將楊、包、狄的故事揉合,成為這些民間故事的集大成者,小說情節比較曲折生動,雖然頭緒紛繁,卻能整而不亂,其中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狄青、石玉等人都給讀者留下了較深印象。
《五虎平西前傳》,十四卷一百十二回,清嘉慶六年(1801)坊刻本,作者不詳。《五虎平西前傳》上與《萬花樓楊包狄演義》銜接,下啟《五虎平南後傳》,敘述以狄青為首的五虎將領兵征西遼,索取珍珠旗,並助包公鏟除奸相龐洪的故事。《五虎平南後傳》,六卷四十二回,現存清道光二年(1822)刊本,敘述五虎將平西歸來後,南蠻王儂智高反叛,狄青為首的五虎將征南受挫,張忠、劉慶回朝求救又遇奸臣孫振陷害,後仁宗派楊令公之媳王懷女掛帥南征,狄青之子狄龍、狄虎隨行,幾經曲折,終於平定叛亂,五虎班師回朝,孫振被斬首,眾將得到封賞。
還有一部《後宋慈雲走國全傳》,又名《後宋回龍傳》,凡八卷三十五回,較早有嘉慶二十五年(1820)刊本,小說正接《五虎平南》之後,演述宋功臣高懷德之後高勇、狄青之子狄龍等人為了保護太子慈雲(即後來的宋徽宗),與右相龐思忠奸黨斗爭的故事。重點寫慈雲逃難走國的曲折經歷,意在褒揚忠良,貶斥奸佞。
從清乾隆四十四年到道光二年,這將近五十年的時間里,先後出現了以上五部小說,都是以楊、包、狄、呼等人的故事為題材,直接繼承《楊家府演義》的創作道路發展,具有許多共同點,第一,敘寫邊境戰爭與朝廷內的忠奸斗爭相結合,外御強敵與內除奸佞並重,在反對外族侵略的同時,著重揭露皇帝昏庸,奸臣當道,朝政腐敗,政治黑暗。第二,小說情節互相模仿,公式化傾向嚴重。從《楊家府演義》中穆桂英與楊宗保在戰場上私結良緣開始,後來每一部小說都有這種情節,這其實是「公子落難,小姐養漢。狀元一點,百事消散」的情節模式的翻版。第三,英雄傳奇與公案、神魔小說的雜糅,清官斷案、神魔鬥法和英雄豪傑濟困扶危相結合。
Ⅳ 小說《楊家將》《薛家將》《呼家將》作者
《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等構成了我國通俗小說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將小說」。
1、「薛家將」,就是以講述薛仁貴及其子孫們的故事為主要內容的系列長篇小說和評書。著名的有《薛仁貴征東全傳》《說唐後傳》《說唐三傳》《薛丁山征西》《薛剛反唐》《薛雷掃北》等。
作者:(清)如蓮居士
2、楊家將是一部英雄傳奇系列故事,以演義、話本、戲劇等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它對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義,講述了楊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報國的動人事跡。
3、《呼家將》又名《說呼全傳》《呼家後代全傳》《金鞭記》,是一部中國古典通俗小說,全書四十回,作者名已佚,目前保存版本為清代乾隆年間的金閶書業堂刊本。《呼家將》以描寫北宋名將呼延贊後人呼延得模一門英傑,於宋仁宗時代與國戚龐氏家族之間的抗爭為故事主線。這些故事和人物早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群眾的喜怒哀樂;其情節結構與敘述方式,適合群眾的欣賞習慣;其內容始終能夠激動人心,是一部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深受群眾歡迎的傳統大書。
註:
《楊家將》是講史類的「袍帶書」,其中有些事實有史可查,有些則真假相摻。
明代初年,產生了第一部描寫楊家將的中篇小說。明代中期,又有文人把民間傳說、話本、戲文中的楊家將故事集中起來,編成長篇小說。現存作品兩種,一種是《北宋志傳》,後易名《楊家將演義》,五十回,描寫了楊繼業祖孫三代的事跡;另一種是《楊家府世代忠烈通俗演義》,五十八節,描寫了楊家五代的功勛,在前書的基礎上續寫了楊文廣、楊懷玉兩代英雄。此外,《四游記》里的《東游記》中穿插了「楊家將大破天門陣」的神怪故事;《水滸傳》中也有楊門後代青面獸楊志的記述。
清代以來,根據《楊家將演義》改編的還有《北宋金槍全傳》、《兩狼山》、《天門陣》、《十二寡婦征西》、《平閔十八洞》(即《楊文廣征南》)等中長篇小說。此外,《說呼全傳》、《萬花樓》、《說岳全傳》諸書中也穿插了一些楊家將人物的故事。清末民初,許多說書藝人將楊家將的故事改編成評書、鼓書,代代說唱。評、鼓書中的《楊家將》,又名《盜馬金槍》,主要描寫楊繼業、楊延昭、楊宗保三代英雄的傳奇故事,多從「金沙灘」起,至「天門陣」止,有評書名家劉蘭芳的《楊家將全傳》(109回)與評書名家田連元的《楊家將》(102回)。 其中梅蘭芳以演「穆桂英掛帥」得以出名,說明其故事情節引人入勝。
Ⅵ 在哪可以找到電子版的評書十二寡婦征西
評書《楊家將》是講史類的「袍帶書」,其中有些事實有史可查,有些則真假相摻。明代初年,產生了第一部描寫楊家將的中篇小說。明代中期,又有文人把民間傳說、話本、戲文中的楊家將故事集中起來,編成長篇小說。現存作品兩種,一種是《北宋志傳》,後易名《楊家將演義》,五十回,描寫了楊繼業祖孫三代的事跡;另一種是《楊家府世代忠烈通俗演義》,五十八節,描寫了楊家五代的功勛,在前書的基礎上續寫了楊文廣、楊懷玉兩代英雄。此外,《四游記》里的《東游記》中穿插了 「楊家將大破天門陣」的神怪故事;《水滸傳》中也有楊門後代青面獸楊志的記述。清代以來,根據《楊家將演義》改編的還有《北宋金槍全傳》、《兩狼山》、《天門陣》、《十二寡婦征西》、《平閔十八洞》(即《楊文廣征南》)等中長篇小說。此外,《說呼全傳》、《萬花樓》、《說岳全傳》諸書中也穿插了一些楊家將人物的故事。清末民初,許多說書藝人將楊家將的故事改編成評書、鼓書,代代說唱。評、鼓書中的《楊家將》,又名《盜馬金槍》,主要描寫楊繼業、楊延昭、楊宗保三代英雄的傳奇故事,多從「金沙灘」起,至「天門陣」止,現評書名家劉蘭芳老師的《楊家將全傳》即是此版。
Ⅶ 楊文廣征南的介紹
《楊文廣征南》由書目文獻出版社於1995年出版,是《楊家將九代英雄傳》系列叢書之一。
Ⅷ 楊家將系列評書都有哪幾部
最早提及楊家將的是《趙匡胤演義》,裡面講的是趙匡胤收楊繼業父楊袞的鏈子錘,意在投宋,到後來趙匡胤被困,潘仁美去搬楊家將救駕,此時楊袞剛死,楊繼業和其長子完喪救駕。
再就是《楊家將全傳》,主要講楊繼業七狼八虎被潘仁美所害,楊六郎為帥平遼,到最後穆桂英掛帥大破天門陣,楊文廣降生。
再有就是《呼家將》,主要講的是呼延丕顯被太師所害,全家被斬。呼延丕顯的兒子前往難過當了駙馬,欲班師進京,討回公道。其子呼延慶三進京城祭祖,被楊文廣所救。
再有就是《契丹蕭太後》、《岳飛傳》、《洪武大帝》中都有涉及楊家將及其後人。
(8)楊文廣征南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楊家將是一部英雄傳奇系列故事,以演義、話本、戲劇等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它對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義,講述了楊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報國的動人事跡。《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等構成了我國通俗小說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將小說」。
楊家將演述北宋名將楊業一家世代抵抗遼(契丹)、西夏入侵的故事。全書通過頌揚楊家世代忠勇衛國,前仆後繼的感人事跡,表現了愛國與賣國的忠奸斗爭。
書中人物眾多,性格各異。楊六郎大智大勇,寇天官多謀善斷,孟良粗中有細,焦贊義氣當先,任炳捨身救友,王強笑裡藏刀。書中文有寇準,武有楊延昭,相互配合,合情入理。任炳代友而死,六郎冒名而活,情節感人,真實可信。楊六郎與潘仁美、王強的忠奸斗爭,矛盾尖銳。
自稱「楊九郎」的喜劇人物楊星,出身寒微、敬慕忠良,憨厚中帶有幾分稚氣,幽默風趣,滑稽可愛,貫穿全書。「審潘洪」、「黑松林」、「雲南發配」、「耗牛陣」等回目,環環緊扣,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