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老人與樹小說閱讀答案

老人與樹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2021-06-16 08:28:22

㈠ 老人與樹 閱讀答案

1.閱讀文章⑪-⑯段,圍繞老人與樹的關系,填寫表格。(4分)
老人的所見、所為
老人的情感、心理
看到老榆樹樹冠沒了,枝杈零落,還掛著水


傷心、失望
詢問園工給樹掛水的原因


2.第⑩段描寫了老人想像中老榆樹生機勃勃的景象,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
3.對移栽老榆樹這件事,中年人和老人的評價或感受各是什麼?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移栽老榆樹這件事的態度和理由。(7分)
參考答案:
1.(4分)答案:①驚訝、詫異 ②打量、拍打、嘆氣離開 ③擔憂 ④詢問醫生給樹掛水是否有用
2.(4分)答案:既與上文第④段對老榆樹的描寫形成照應,也與下文第12段對老榆樹凄慘景象的描寫形成對比。表達了老人對老榆樹的牽掛思念的情感。
3.(7分)答案示例一:對移栽老榆樹,中年人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兒;老人想不通(不理解),感到憋屈。我認為移栽老榆樹不是好事。因為原本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老榆樹移栽後變得七零八落瀕臨死亡,這是對老樹的傷害;同時這棵樹是老人的魂,是老人情感的寄託,移栽何嘗不是對老人情感的傷害。
答案示例二:對移栽老榆樹,中年人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兒;老人是不理解,感到憋屈。我認為移栽老榆樹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花重金移栽的老榆樹,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長勢凄慘,並沒有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同時這棵樹是老人情感的寄託,移栽也是對老人情感的傷害。

㈡ 老人與老樹閱讀答案

每次回老家走過那地方,我就會想起那棵老樹和那個老人。老樹是村裡少有的大槐樹,老人是我們生產隊唯一的五保戶老太太。
屋前種榆,屋後種楊,不知何時村中有了這個規矩,對槐樹卻沒有禁忌。盡管沒有禁忌,村裡在院子里栽種槐樹的也不少,可像老太太家槐樹這么高大粗壯的卻沒有。
老槐樹粗的兩個人才能合抱過來,直溜溜的樹乾和粗糙的樹皮,枝杈遒勁,透著滄桑。孤零零的樹下是兩間西屋,房屋也滄桑,屋頂瓦片上長著雜草和米穀菜,牆土有些剝落,屋檐下的鳥巢里幾個剛出生的小麻雀唧唧叫著。
老太太的男人過世早,兩個女兒出嫁到外村,她不願意隨女兒生活,就留在了註定要廝守一生的孤獨小院。孤獨是她的一種生活方式,不會說話的老槐樹是她生命一部分。
老太太愛干凈,小院經常拾掇得整整齊齊;她穿的衣服雖有補丁,卻也是針腳細密,絕不是大針粗線礙人眼目的那種,而且總是洗的乾乾凈凈。老太太的干凈有時就到了潔癖的程度。生產隊派人給她挑水,她把前邊的那桶水倒進水缸做飯飲用,而後面的那桶水就倒進水盆洗衣服用,她說後邊的桶水不幹凈。有人就逗她,等她把前邊的桶水倒進水缸後,這人就裝作猛然記起的樣子,說:「哎呀,這桶水原來在後邊,進門前我換到了前邊。」說的老太太直皺眉。後來她就拒絕別人挑水,自己提著一個罐子直接到井邊提水。
槐花盛開時村裡的一景,黃色的槐籽從小院溢向街道。槐籽曬干後可以賣錢,所以就有小孩子趁老太太午睡時候翻牆進院採摘槐籽。老太太知道後並不生氣。如果她被孩子的鬧聲吵醒,就悄悄坐在炕上,透過窗欞看,默默等著孩子們從樹上下來。老太太不聲張的原因是怕孩子們見她後受驚害怕,不小心會從樹上摔下來。
老太太的善良是出了名的,說話總是慢聲細語,跟誰都沒有紅過臉,對誰都是一副熱心腸,人緣極好。她不愛串門,更不摻乎鄰里間的是非,平時就搬個小馬扎坐在槐樹下做針線活,累了就靠著槐樹閉目養神。樹的枝葉罩著蔭涼,鳥兒在樹枝間蹦跳,靜謐中老人過著自己悠然而清苦的日子,全然不管外面世界的紛爭。
臨街的院牆不高,外面文攻武圍的喧鬧時常隔牆傳來,老太太有時站在老槐樹下向外張望幾眼,嘴裡不知念叨幾句什麼,就匆匆關門。外面打到牛鬼蛇神的口號震天響,老太太依然燒香拜佛,也沒有人上門找事。有小孩子欺負掛著牌子遊街的地主富農,老太太就隔牆大聲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多做善事。
秋後樹葉落光,一串串槐豆在枝頭顫悠。老太太用桿子把槐豆打下來,擇好洗凈,在水盆里泡好,然後配上調料煮熟,有人來就抓幾把吃。老太太自己不吃,她牙不好咬不動。此時的槐豆對於經常餓肚子的我們這些孩子來說,比現在的一頓酒席都有誘惑。
我們全家和村裡許多人一樣對老太太充滿感激之情。我哥哥對我說,五十年代大食堂後期,在人人挨餓的年代,我們全家愛就受過老太太的接濟。那時我父親遠在外地水庫工地當民工,顧不上家,母親帶著大姐,哥哥和二姐艱難度日。按照隊里規定,大人每頓一瓢稀飯,小孩子每頓半瓢,全家每頓飯就是區區兩瓢半稀飯,可這點還不夠大姐和哥哥兩個人吃。等孩子們把飯吃完,母親每頓只是喝點涼水或揀幾片菜葉充飢。看著我母親日漸消瘦,老太太悄悄從自己那份飯中勻出半瓢給我母親,老太太對我母親說:「這半瓢飯你得吃,你要有個三長兩短,這仨孩子咋辦?」那是餓殍遍地的年代,連我的親奶奶和爺爺都不肯拉我們家一把,非親非故的老太太卻如此幫助,她給我們家何止是半瓢稀飯啊?所以,我的哥哥姐姐提起此事總是唏噓不止,總是念叨老太太的恩情。
1980年,在我參加高考前一個多月母親病逝。帕耽誤我學習,在父親和哥哥安排下,我回家見了母親最後一面,第二天又回到學校,等到出殯時再回去。為此村裡就有人議論指責我,說我不孝。而在母親出殯前的晚上,老太太顛著小腳來到靈棚前勸慰我說:「孩子別生氣,再哭你娘也聽不見了,好好上你的學,將來有出息了,你娘在地下也就安心了。」除親友外,在母親去世老太太是安慰我的為數不多的鄉鄰中的一個。良言一句三冬暖,老人的話至今讓我感動。
1986年,八十高齡的老太太無疾而終,我因出差在外,沒有給老人送行,至今都感到對不起老人。
老人走了,那棵老槐樹形單影只地殘存著。每次回村,看見了老槐樹我便想起那善良的老人。後來,老人的宅基劃歸了別人,老槐樹也刨掉了,可每次路過那裡,我依然記得那老槐樹,依然懷念那善良的老人。只要老人曾經生活的這塊地方不消失,只要我的記憶不消失,我想我會終生記得那個老人和老樹的。15.閱讀文章⑪-⑯段,圍繞老人與樹的關系,填寫表格。(4分)

老人的所見、所為

老人的情感、心理

看到老榆樹樹冠沒了,枝杈零落,還掛著水





傷心、失望

詢問園工給樹掛水的原因





燃起希望

16.第⑩段描寫了老人想像中老榆樹生機勃勃的景象,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

17.對移栽老榆樹這件事,中年人和老人的評價或感受各是什麼?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移栽老榆樹這件事的態度和理由。(7分)

答案:

15.(4分)答案:①驚訝、詫異 ②打量、拍打、嘆氣離開 ③擔憂 ④詢問醫生給樹掛水是否有用

16.(4分)答案:既與上文第④段對老榆樹的描寫形成照應,也與下文第12段對老榆樹凄慘景象的描寫形成對比。表達了老人對老榆樹的牽掛思念的情感。

17.(7分)答案示例一:對移栽老榆樹,中年人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兒;老人想不通(不理解),感到憋屈。我認為移栽老榆樹不是好事。因為原本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老榆樹移栽後變得七零八落瀕臨死亡,這是對老樹的傷害;同時這棵樹是老人的魂,是老人情感的寄託,移栽何嘗不是對老人情感的傷害。

答案示例二:對移栽老榆樹,中年人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兒;老人是不理解,感到憋屈。我認為移栽老榆樹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花重金移栽的老榆樹,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長勢凄慘,並沒有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同時這棵樹是老人情感的寄託,移栽也是對老人情感的傷害。
詳細參考: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 http://www.5156zuowen.cn/a/chuzhong/25/11233.html

㈢ 老人與老樹的閱讀答案

去網站找吧

㈣ 老人和樹葉閱讀答案

1、d
2、我與老人和樹葉的故事,直面人生、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
3、a4、矍鑠: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樣子。冒味:(言行)不顧地位、能力、場合是否適宜(多作謙辭)5、樹葉千孔百瘡與老人的坎坷不幸,樹葉的享盡天年與老人精神的矍鑠、爽朗何其相似,既是以物喻人,又為後面寫人作鋪墊。6、124,35
7、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警示後人:樹葉的享盡天年、熱愛生命的樂觀向上的精神何等寶貴!坎坷與平坦,不幸與萬幸總是相對而言的,樹葉千孔百瘡尚忍氣吞聲享盡天年,我們在坎坷、不幸、艱難面前為何不能直面人生、樂觀向上呢?

㈤ 老人和老樹的閱讀答案

每次回老家走過那地方,我就會想起那棵老樹和那個老人。老樹是村裡少有的大槐樹,老人是我們生產隊唯一的五保戶老太太。
屋前種榆,屋後種楊,不知何時村中有了這個規矩,對槐樹卻沒有禁忌。盡管沒有禁忌,村裡在院子里栽種槐樹的也不少,可像老太太家槐樹這么高大粗壯的卻沒有。
老槐樹粗的兩個人才能合抱過來,直溜溜的樹乾和粗糙的樹皮,枝杈遒勁,透著滄桑。孤零零的樹下是兩間西屋,房屋也滄桑,屋頂瓦片上長著雜草和米穀菜,牆土有些剝落,屋檐下的鳥巢里幾個剛出生的小麻雀唧唧叫著。
老太太的男人過世早,兩個女兒出嫁到外村,她不願意隨女兒生活,就留在了註定要廝守一生的孤獨小院。孤獨是她的一種生活方式,不會說話的老槐樹是她生命一部分。
老太太愛干凈,小院經常拾掇得整整齊齊;她穿的衣服雖有補丁,卻也是針腳細密,絕不是大針粗線礙人眼目的那種,而且總是洗的乾乾凈凈。老太太的干凈有時就到了潔癖的程度。生產隊派人給她挑水,她把前邊的那桶水倒進水缸做飯飲用,而後面的那桶水就倒進水盆洗衣服用,她說後邊的桶水不幹凈。有人就逗她,等她把前邊的桶水倒進水缸後,這人就裝作猛然記起的樣子,說:「哎呀,這桶水原來在後邊,進門前我換到了前邊。」說的老太太直皺眉。後來她就拒絕別人挑水,自己提著一個罐子直接到井邊提水。
槐花盛開時村裡的一景,黃色的槐籽從小院溢向街道。槐籽曬干後可以賣錢,所以就有小孩子趁老太太午睡時候翻牆進院採摘槐籽。老太太知道後並不生氣。如果她被孩子的鬧聲吵醒,就悄悄坐在炕上,透過窗欞看,默默等著孩子們從樹上下來。老太太不聲張的原因是怕孩子們見她後受驚害怕,不小心會從樹上摔下來。
老太太的善良是出了名的,說話總是慢聲細語,跟誰都沒有紅過臉,對誰都是一副熱心腸,人緣極好。她不愛串門,更不摻乎鄰里間的是非,平時就搬個小馬扎坐在槐樹下做針線活,累了就靠著槐樹閉目養神。樹的枝葉罩著蔭涼,鳥兒在樹枝間蹦跳,靜謐中老人過著自己悠然而清苦的日子,全然不管外面世界的紛爭。
臨街的院牆不高,外面文攻武圍的喧鬧時常隔牆傳來,老太太有時站在老槐樹下向外張望幾眼,嘴裡不知念叨幾句什麼,就匆匆關門。外面打到牛鬼蛇神的口號震天響,老太太依然燒香拜佛,也沒有人上門找事。有小孩子欺負掛著牌子遊街的地主富農,老太太就隔牆大聲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多做善事。
秋後樹葉落光,一串串槐豆在枝頭顫悠。老太太用桿子把槐豆打下來,擇好洗凈,在水盆里泡好,然後配上調料煮熟,有人來就抓幾把吃。老太太自己不吃,她牙不好咬不動。此時的槐豆對於經常餓肚子的我們這些孩子來說,比現在的一頓酒席都有誘惑。
我們全家和村裡許多人一樣對老太太充滿感激之情。我哥哥對我說,五十年代大食堂後期,在人人挨餓的年代,我們全家愛就受過老太太的接濟。那時我父親遠在外地水庫工地當民工,顧不上家,母親帶著大姐,哥哥和二姐艱難度日。按照隊里規定,大人每頓一瓢稀飯,小孩子每頓半瓢,全家每頓飯就是區區兩瓢半稀飯,可這點還不夠大姐和哥哥兩個人吃。等孩子們把飯吃完,母親每頓只是喝點涼水或揀幾片菜葉充飢。看著我母親日漸消瘦,老太太悄悄從自己那份飯中勻出半瓢給我母親,老太太對我母親說:「這半瓢飯你得吃,你要有個三長兩短,這仨孩子咋辦?」那是餓殍遍地的年代,連我的親奶奶和爺爺都不肯拉我們家一把,非親非故的老太太卻如此幫助,她給我們家何止是半瓢稀飯啊?所以,我的哥哥姐姐提起此事總是唏噓不止,總是念叨老太太的恩情。
1980年,在我參加高考前一個多月母親病逝。帕耽誤我學習,在父親和哥哥安排下,我回家見了母親最後一面,第二天又回到學校,等到出殯時再回去。為此村裡就有人議論指責我,說我不孝。而在母親出殯前的晚上,老太太顛著小腳來到靈棚前勸慰我說:「孩子別生氣,再哭你娘也聽不見了,好好上你的學,將來有出息了,你娘在地下也就安心了。」除親友外,在母親去世老太太是安慰我的為數不多的鄉鄰中的一個。良言一句三冬暖,老人的話至今讓我感動。
1986年,八十高齡的老太太無疾而終,我因出差在外,沒有給老人送行,至今都感到對不起老人。
老人走了,那棵老槐樹形單影只地殘存著。每次回村,看見了老槐樹我便想起那善良的老人。後來,老人的宅基劃歸了別人,老槐樹也刨掉了,可每次路過那裡,我依然記得那老槐樹,依然懷念那善良的老人。只要老人曾經生活的這塊地方不消失,只要我的記憶不消失,我想我會終生記得那個老人和老樹的。15.閱讀文章⑪-⑯段,圍繞老人與樹的關系,填寫表格。(4分)
老人的所見、所為
老人的情感、心理
看到老榆樹樹冠沒了,枝杈零落,還掛著水


傷心、失望
詢問園工給樹掛水的原因


燃起希望
16.第⑩段描寫了老人想像中老榆樹生機勃勃的景象,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
17.對移栽老榆樹這件事,中年人和老人的評價或感受各是什麼?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移栽老榆樹這件事的態度和理由。(7分)
答案:
15.(4分)答案:①驚訝、詫異 ②打量、拍打、嘆氣離開 ③擔憂 ④詢問醫生給樹掛水是否有用
16.(4分)答案:既與上文第④段對老榆樹的描寫形成照應,也與下文第12段對老榆樹凄慘景象的描寫形成對比。表達了老人對老榆樹的牽掛思念的情感。
17.(7分)答案示例一:對移栽老榆樹,中年人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兒;老人想不通(不理解),感到憋屈。我認為移栽老榆樹不是好事。因為原本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老榆樹移栽後變得七零八落瀕臨死亡,這是對老樹的傷害;同時這棵樹是老人的魂,是老人情感的寄託,移栽何嘗不是對老人情感的傷害。
答案示例二:對移栽老榆樹,中年人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兒;老人是不理解,感到憋屈。我認為移栽老榆樹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花重金移栽的老榆樹,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長勢凄慘,並沒有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同時這棵樹是老人情感的寄託,移栽也是對老人情感的傷害。

㈥ 老人與樹(劉國芳)的閱讀答案

11.(25分)
(1)AB(答A給3分,答B給2分,答D給1分。C.「相依為命」於文無據。D項除了選項中的原因,還有老人對自己的感傷。E項「直抒胸臆,避免含蓄」不正確。)
(2)①柿子樹斑駁的皮膚像老人皺皺巴巴的臉。②樹乾的滄桑像老人歷經歲月的磨難。③
都很善良,柿子樹幫小孩搖柿子;老人為柿子樹被砍而流淚。④都很無奈,老人為了生計被迫奔波,柿子樹被根拉住被迫站立在原處。(以上任意三點都可以。每點2分,共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酌情給分。)
(3)①樹的淡泊和人類的追名逐利形成對比。②樹的善良與人類的殘忍形成對比。③
小說開頭柿子樹的笑聲與結尾柿子樹和老人的流淚形成對比。(每點2分,共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酌情給分,例如答老人與樹的結局形成對比,給1分。)
(4)同意觀點一:美好的事物遭到人們的破壞,令人惋惜。①柿子樹善良、慈愛,盡力幫助人類,竭盡全力為人類奉獻果實。②柿子樹淡泊名利,不圖回報,人類卻不顧及此,將它砍掉。③小說正是借柿子樹來表現人間的美好事物,當它被毀滅時,讓人感到惋惜。
同意觀點二:作者通過柿子樹折射老人對人生世事的一種感傷。①老人和柿子樹一樣歷盡歲月的磨難,臉上寫滿了滄桑,辛苦一生。②老人走不動了,但還得為了生計奔波。柿子樹被砍,很有可能是人們覺得它沒有多大用處了。③
小說就是借柿子樹寫老人,結尾處柿子樹和老人都哭了,意味深長,折射出老人被社會冷落甚至遺棄的失落與感傷。
(觀點明確2分,論述合理、理由充分6分,理由每點2分,共8分。)

㈦ 老人與樹葉的閱讀答案

答案:
1、d
2、我與老人和樹葉的故事,直面人生、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
3、a
4、矍鑠: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樣子。冒味:(言行)不顧地位、能力

㈧ 老人與樹的閱讀答案

1、d
2、我與老人和樹葉的故事,直面人生、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
3、a
4、矍鑠: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樣子。冒味:(言行)不顧地位、能力

㈨ 老人與樹的閱讀答案,急急急!!!

1、d 2、我與老人和樹葉的故事,直面人生、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 3、a

4、矍鑠: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樣子。冒味:(言行)不顧地位、能力、場合是否適宜(多作謙辭)5、樹葉千孔百瘡與老人的坎坷不幸,樹葉的享盡天年與老人精神的矍鑠、爽朗何其相似,既是以物喻人,又為後面寫人作鋪墊。6、124,35 7、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警示後人:樹葉的享盡天年、熱愛生命的樂觀向上的精神何等寶貴!坎坷與平坦,不幸與萬幸總是相對而言的,樹葉千孔百瘡尚忍氣吞聲享盡天年,我們在坎坷、不幸、艱難面前為何不能直面人生、樂觀向上呢?

這是我的 不知道你的題目是

㈩ 老人與樹這篇短文的答案

①老人躺在鄉衛生院的病床上。床頭立了個架子,架子上吊了個瓶子。老人望著那瓶里的水通過一根橡皮管,正在一滴一滴流進自己的血管里。
②醫生說:「掛了水,燒便會退掉;燒退了,病自然也就會好的。」老人將信將疑,瞥了醫生一眼,一副來去無牽掛的樣子。
③老人的老伴走得早了點,但兒子、媳婦還算孝順,孫子聰明、乖巧,特讓他歡欣。後來,兒子、兒媳去城裡打工了,老人開始覺著家裡有點兒冷清了。不過,還有孫子呢。後來,孫子長大了,上學了,也不再纏他了。再後來,孫子考上大學,也進城去了。老人心裡牽掛,但並不埋怨孫子。再說,還有門前那棵老榆樹呢。
④這棵老榆樹有多老,老人也不清楚。只是樹幹上長滿了老疙瘩,樹冠覆蓋好大一片地。春天裡,滿樹是一串串的榆樹花,那淡淡的清香,滿村都能聞得著。
⑤孫子走後,老人去看老榆樹的次數明顯地多了起來。這棵老榆樹可算得上是山裡的奇跡、村裡的寶貝了。幾十年來,父母走了,老伴走了,村上的老人也一個個都走了。比自己老的,又比較熟悉的,也就是這棵老榆樹了。兒子、媳婦,特別是孫子,離家去城裡以後,老人的魂就好像拴在這棵老榆樹上了。
⑥可是,誰會想到,老榆樹竟然也離開他,進了城。
⑦那天,開來一輛大吊車,把老榆樹連根挖起,拖到城裡去了。老人忍不住沖著挖樹的人責問:「這樹礙著你們啥事啦,大老遠跑來動它?」一個中年人向老人作了解釋,市裡要創建生態文明城市,正在突擊購樹、栽樹。還說,這棵樹市裡可是花了大價錢的,村裡准備用這筆錢為村民打一口水井,今後,再也不必跑好幾里山路去挑水了。這可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啊!
⑧老人無言以對。
⑨一般來說,想通了的事,老人便會釋然。可這次不知怎的,道理似乎明白了,可心裡老是憋屈得慌。自從老榆樹被拖走後,老人像掉了魂似的,丟三落四,恍恍惚惚,竟不知這幾個月是怎麼過來的。
⑩春天又來了,老榆樹又該冒出新芽了,無須多久,那盛開的榆樹花又要串串掛掛,滿樹搖曳了。老人下了決心,無論如何,得進城去看看那棵老榆樹。
⑪老人還是好多年前去過城裡,這次一看,城裡的變化委實讓他吃驚不小。市中心新建了一個好大的廣場,廣場四周是一個環形的林帶,全是新栽的樹木。他一棵棵看過去,多是銀杏、香樟等名貴樹木,只是不見他的老榆樹。他仔細尋了一遍,仍然不見蹤影。他鼓起勇氣問正在給樹澆水的園工:「可有榆樹?」那人指指不遠處一個角落,不屑地回道:「那兒好像有棵榆木疙瘩。」老人瞪了那人一眼,徑自朝廣場邊上走去。
⑫沒多遠,老人一眼就認出那疙瘩累累的老榆樹,不覺加快步伐趕了過去。待到跟前時,老人不禁愣住了:那龐大的樹冠沒了,樹幹上面那繁密而舒展的枝杈被截得七零八落,參差不齊。最讓他詫異的是,老榆樹的樹幹上還吊著兩個水袋子——城裡人正在給樹掛水。
⑬老人面對著老榆樹,坐了好一陣,然後起身,上上下下又把老榆樹打量了一番,還拍了拍那疙瘩累累的樹干,搖了搖頭,嘆了口氣,便離開了。
⑭折回的途中,忍不住問那個園工:「小師傅,這樹干嗎要掛水呢?」園工解釋道:「掛水是救它的命呀!」他還指著老榆樹,嘆了口氣:「這么老的樹,突擊搬動移栽,要遭一劫了!」老人不再言語,腳步明顯地沉重起來。老人回家後不吃不喝,倒頭睡了三天。被人送到鄉衛生院。
⑮老人躺在病床上,床頭立了個架子,架子上吊了個瓶子。當瓶子里的水就要滴完的時候,醫生又進來了。老人一改原來那副無所謂的樣子,鄭重地問醫生:「大夫,這掛水,真的就那麼頂用嗎?」老人態度的轉變令醫生甚為驚奇,但他只是笑笑說:「當然。」老人脫口又問道:「那麼,樹呢?」
⑯「樹?」醫生怔怔地望著老人,一頭霧水。(作者孫家正,文章有刪改)
15.閱讀文章⑪-⑯段,圍繞老人與樹的關系,填寫表格。(4分)
老人的所見、所為
老人的情感、心理
看到老榆樹樹冠沒了,枝杈零落,還掛著水


傷心、失望
詢問園工給樹掛水的原因


燃起希望
16.第⑩段描寫了老人想像中老榆樹生機勃勃的景象,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
17.對移栽老榆樹這件事,中年人和老人的評價或感受各是什麼?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移栽老榆樹這件事的態度和理由。(7分)
答案:
15.(4分)答案:①驚訝、詫異 ②打量、拍打、嘆氣離開 ③擔憂 ④詢問醫生給樹掛水是否有用
16.(4分)答案:既與上文第④段對老榆樹的描寫形成照應,也與下文第12段對老榆樹凄慘景象的描寫形成對比。表達了老人對老榆樹的牽掛思念的情感。
17.(7分)答案示例一:對移栽老榆樹,中年人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兒;老人想不通(不理解),感到憋屈。我認為移栽老榆樹不是好事。因為原本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老榆樹移栽後變得七零八落瀕臨死亡,這是對老樹的傷害;同時這棵樹是老人的魂,是老人情感的寄託,移栽何嘗不是對老人情感的傷害。
答案示例二:對移栽老榆樹,中年人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兒;老人是不理解,感到憋屈。我認為移栽老榆樹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花重金移栽的老榆樹,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長勢凄慘,並沒有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同時這棵樹是老人情感的寄託,移栽也是對老人情感的傷害。

閱讀全文

與老人與樹小說閱讀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江湖擁美錄小說兔費閱讀 瀏覽:692
寫小說的女名有什麼 瀏覽:171
完結修醫小說排行榜 瀏覽:648
小說迷情作者西門吹雪 瀏覽:871
改命從龍族世界小說 瀏覽:342
都市異能小說主角會陰陽神功 瀏覽:518
女主重生到日本動漫的角色的衍生小說 瀏覽:439
武俠小說中對美女的描寫 瀏覽:755
是什麼軟體看小說免費無廣告 瀏覽:99
網路小說家抓個美少女 瀏覽:655
主角穿越到陰陽先生的小說全集 瀏覽:236
葉子小說推薦 瀏覽:369
主角用板磚的洪荒小說 瀏覽:396
金水小說閱讀全文筆 瀏覽:597
女主是小偷古代小說 瀏覽:869
小說男主角叫葉峰 瀏覽:720
最後一個貝勒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402
系統空間穿越的小說推薦 瀏覽:265
搜神記小說txt免費 瀏覽: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