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小說逆謀在線閱讀

小說逆謀在線閱讀

發布時間:2021-06-13 03:45:59

A. 末世穿越古代女主兒子叫子晨女兒叫子曦男主姓鳳小說免費閱讀大全

丞相大如抄天 夫人狠囂張作者 喻鈴舜瑟瑟穿越後,嫁給一國丞相,冊封誥命夫人,成為皇後閨蜜,出任和平大使,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萬萬沒想到,丞相大人逆謀叛國了!男主竟然是第一大反派嗎?穿越有風險,且穿且珍惜!

B. 北史演義的小說梗概

小說講述了北魏宣武帝時期,高肇當權,總攬國政,又獻女以固寵。女被立為高妃。於皇後因無後嗣,宣武帝便將胡仙真納入後宮。不久,於皇後產得皇子。高妃擔心自己將失寵,暗中害死了於皇後母子,並得立為皇後。朝廷曾有舊制:太子得立,必須斬殺其母,以防止其母日後亂政。眾妃皆焚香祝天,情願生下諸王公主,不生太子以求全性命。唯有胡妃希望所生之子被立為太子,己雖身死而無憾。後來,胡妃之子四歲時,皇帝果真要立他為太子,勢必殺胡妃。胡妃泰然處之,面無懼色。皇帝頗為感動而更改祖制,赦免了胡妃。 高歡見人心皆向於己,認為時機成熟,便以除爾朱之虐為名,舉兵建義於信都,立渤海太守元朗為帝。他打敗了爾朱氏之後,又迎立平陽王元修為帝,是為孝武帝。高歡又北取晉陽,恆山夫人生擒了孝庄爾朱後而還。高歡見其貌美而心愛之,私逼成婚。孝武帝聞此訊而非常惱怒,跟大臣斛斯椿密謀,欲除掉高歡。而派王思政奉詔去關西勸說賀拔岳施行此事。此時,宇文泰官拜行台左丞,有文武之才,受到賀拔岳的倚重。王思政將密詔出示給賀拔岳、宇文泰,二人立誓必以死報君恩。孝武帝尋訪魘魅之術以謀害高歡,但此術遭破。高歡進而專擅朝政,不再向皇帝稟命。賀拔岳雖誓殺高歡,卻懼怕高歡強大之勢,先派宇文泰前往祝賀爾朱後新生一子,以伺察其動靜。
高歡見宇文泰氣宇軒昂,想將他扣留於晉陽,以免生後患,卻被宇文泰伺機逃脫。賀拔岳屯兵於平涼,招撫邊郡諸部落,勢力逐漸強大。高歡為此而擔憂,派遣使者勸說侯莫陳悅斬殺了賀拔岳。賀拔岳的部下擁立宇文泰為主,討平了侯莫陳悅,進而據有了關中險固之地。孝武帝懼怕高歡日甚,採納了王思政的建議,遷駕長安以依託宇文泰。於是高歡進入洛陽,立清和王的世子善見為帝。自此,北魏被一分為二,黃河以西為西魏,黃河以東為東魏。 西魏宇文泰此時挾天子以令天下,孝武帝不過徒有虛名。借著孝武帝納從妹平原公主為妃,宇文泰便殺了她,又弒了孝武帝,而立南陽王寶炬為帝。東魏高澄執掌刑賞,廷臣莫敢與之對抗。高澄極為蠻橫,對待有功之臣依然嚴辭切責。自己又縱欲無度,人不能堪。當時東西魏之間交戰無常,互有勝負。高歡兵攻玉璧,西魏將領韋孝寬固守五十餘日而城未破。高歡急火攻心,因而發病致死。侯景反叛;高澄派慕容紹宗打敗了他。侯景逃奔,投往南梁。高澄執掌國政,倨慢日勝,甚至罵皇帝為「狗腳朕」,不久便被膳奴蘭京所殺。高澄之弟高洋,以己勢力未強,秘不發喪。
等到高洋大權在握,立即逼帝禪位,自己登基,為齊宣文帝。宇文泰聞之,發眾兵東征,無功而罷。西魏文帝死後,宇文泰奉太子登基,很快又廢黜了他。宇文泰死後,宇文護執掌國政,奉宇文覺為帝,建立北周。高洋稱帝以後,荒淫無度,用刑殘忍,殺盡了北魏的貴族。高洋死後,太子殷繼位,又被常山王高演所殺。西魏宇文護擅權,連殺二主。武帝宇文邕為此而一再忍耐,最後親自斬殺了宇文護。政權歸還武帝之後,他親理政事,與民休息,國勢漸興。齊之後主卻淫亂無比,自號「無愁天子」,最終被周武帝所滅。周武帝節儉愛民,重用賢良,疏遠奸佞,專心以求國勢昌盛。可惜太子不賢,難付重任。王軌捋帝須而嘆道:「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武帝死後,宣帝即位,立即誅殺王軌,重蹈齊帝覆轍,大權旁落到外戚楊堅的手中。楊堅招賢納士,廣蓄勢力,終於取代了周帝,建立了隋政權,之後又派兵攻滅了南陳。自晉代以來,南北分裂,東西割據達三百餘年的局面結束了,天下完成了統一。
章節目錄
第一卷 魏宣武聽讒害賢 高領軍固寵獻女
第二卷 於皇後暗中被弒 彭城王死後含冤
第三卷 改舊制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
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傑 武川城上識英雄
第五卷 怒求婚蘭春受責 暗行刺張仆亡身
第六卷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
第七卷 幽母後二賊專權 失民心六鎮皆反
第八卷 太後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
第九卷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
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斬將 安亭道延伯捐軀
第十一卷 天寶求賢問劉貴 洛周設計害高歡
第十二卷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
第十三卷 賜鐵券欲圖邊帥 生公主假作儲君
第十四卷 內釁成肅宗遇毒 外難至靈後沉河
第十五卷 改逆謀重扶魏主 賈餘勇大破葛榮
第十六卷 魏元顥長驅入洛 爾朱榮救駕還京
第十七卷 趙嬪無辜遭大戮 世隆通信泄群謀
第十八卷 明光殿強臣殞命 北中城逆黨屯兵
第十九卷 戰丹谷陣亡伯鳳 縮黃河天破洛陽
第二十卷 救帝駕逢妖被阻 戰恆山釋怨成親
第二十一卷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
第二十二卷 立廣陵建明讓位 殺白鷂高乾起兵
第二十三卷 假遣軍六鎮願反 播流言萬仁失援
第二十四卷 據鄴城四方響應 平洛邑百爾歸誠
第二十五卷 立新君誓圖撥亂 遇舊後私逼成婚
第二十六卷 運神謀進兵元旦 追窮寇逼死深山
第二十七卷 乙弗氏感成奇夢 宇文泰獲配良緣
第二十八卷 思政開誠感賀拔 虛無作法病高王
第二十九卷 妖術暗侵凶少吉 神靈呵護死還生
第三十卷 宇文定計敵高王 侯莫變心害賀拔
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
第三十二卷 魏孝武計滅晉陽 高渤海兵臨京洛
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渾逐主 奔長安黑獺迎君
第三十四卷 娶國色適諧前夢 遷帝都重立新基
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
第三十六卷 施邪術蠱惑夫人 審私情加刑世子
第三十七卷 改口詞曲全骨肉 佯進退平定妖氛
第三十八卷 黑獺忍心甘弒主 道元決志不同邦
第三十九卷 夢遊仙玉女傳音 入輔政廷臣畏法
第四十卷 潼關道世寧捐軀 鎖雲軒金婉失節
第四十一卷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
第四十二卷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
第四十三卷 歸西京一朝平亂 懼東鄴三將歸元
第四十四卷 私靜儀高澄囚北 逼瓊仙仲密投西
第四十五卷 縱黑獺大將懷私 克虎牢智臣行計
第四十六卷 玉儀陌路成婚媾 勝明誓願嫁英雄
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 據河南侯景叛生
第四十八卷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
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凶
第五十卷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
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
第五十二卷 晉公護掌朝革命 齊主洋亂性敗常
第五十三卷 燒鐵籠焚死二弟棄 漳水殺盡諸元
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
第五十五卷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
第五十六卷 爭宜陽大兵屢 卻施玉天誅亟行
第五十七卷 和士開穢亂春宮 祖孝征請傳大位
第五十八卷 琅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後私幸沙門
第五十九卷 齊後主自號無愁 馮淑妃賜稱續命
第六十卷 拒敵軍延宗力戰棄 宗社後主被擒
第六十一卷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
第六十二卷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
第六十三卷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
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C. 施耐庵簡介

元成宗元貞二年丙申(1296)1歲
十月初二誕生於泰州海陵縣白駒場(現屬江蘇大豐市白駒鎮),取名彥端,字子安。屬相:猴。父親施元
德,字長卿;母親卞淑貞,與蘇州楓橋遷鹽城便倉卞氏為同一支。
元武宗至大元年戊申(1308)13歲
在蘇州城外的滸墅關季氏家塾就讀。
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15歲
繼續在季氏家塾就讀。
延佑元年寅(1314)19歲
實行科舉,史稱「延佑科舉」,此前的元朝科舉已廢。這一年考中秀才。因在季氏家塾就讀時間較長,交誼
甚厚,所以與季氏女兒季丹紅結婚。
延佑七年庚申(1320)25歲
被蘇州官吏於諸戶內特別推薦為孝行信義。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甲子(1324)29歲
赴杭州參加江浙行省鄉試,中舉人。
天歷三年至順元年庚午(1330)35歲
赴大都(北京)會試途中,考察梁山泊,應試不第。
至順二年辛未(1331)36歲
因地方政府推薦稱「鄉貢進士」或「賜進士」。經國子監司業劉本善推薦,任鄆城縣訓導。
元寧宗至順三年壬申(1332)37歲
繼續在鄆城縣訓導任上,力倡農桑,搜集水滸英雄軼事。
至順四年元惠宗元統元年癸酉(1333)38歲
再赴大都(北京)會試,應試不第。浙江青田(現文成)人劉伯溫作《龍虎台賦》,中三甲第二名進士。因
同為江浙行省人,同應會試,故有同窗之稱。
元統二年甲戍(1334)39歲
赴任錢塘縣丞,想有所作為,但大權掌握在達魯花赤手中。
元統三年至元元年乙亥(1335)40歲
繼續在錢塘縣丞任上。從元代中葉起,元雜劇的中心由大都南移至杭州,搜集整理水滸戲。
至元二年丙子(1336)41歲
「官錢塘二載」之後辭官歸蘇州故里。蘇州懷胥橋北有施家巷,閶門外有施子祠。先祖是孔子高足施之常後
裔,唐朝時從吳興(湖州)遷至蘇州,傳至施耐庵是十五世。這一年,劉伯溫任江西瑞州路高安縣丞。
至元三年丁丑(1337)42歲
在蘇州設塾教書。並漫遊四方。
至元六年庚辰(1340)45歲
劉伯溫辭官江西,赴丹徒任教,在蘇州教書的施耐庵應歐陽修後裔、丹徒太守之邀,與劉伯溫相會。
至正元年辛已(1340)46歲
應劉伯溫之邀,赴溫州(鹿城)同游江心嶼,赴處州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現屬文成縣)訪劉伯溫故里。劉
伯溫隱居力學三年,作《百戰奇略》。
至正七年丁亥(1347)52歲
在蘇州設館,收太原清徐人羅貫中為門徒,羅貫中約18歲,是「有志圖王者」。
至正八年戊子(1348)53歲
台州方國珍起兵反元。
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56歲
四月,賈魯治黃河。
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穎州起義。
八月,徐壽輝在蘄州起義,國號天完,改元治平。
芝麻李佔領徐州,次年被元軍鎮壓。
劉伯溫帶病從杭州返回青田,施耐庵往來於蘇州與泰州白駒場之間。(上)

D. 君心涼薄妾心寒:媚妃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君心涼薄妾心寒:媚妃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鳳棲宸宮:廢後不承恩(全本)
留給愛人的清白,被他殘忍毀滅。為報復,讓他成為笑柄。
為救愛人,以己為餌,魅上龍榻,卻不想,無意中竟失心於他。
為考驗她,他命她斬兄,弒父,殺青梅!
初登基,封她為後,令她姐妹相殘。
憶如潮至,恨與悔交替,逆謀犯上,誓在亡他的國,傾他的天下。
大婚夜,本想一片大火燃盡恩怨。卻讓他知曉,她似毒,已入骨。
究竟是兩個人的恩怨,還是三個國家的爭奪?
一心逃離深宮紛爭,卻命里註定為後。
三位帝王,三頂後冠,皆為她而設。
內容摘選:
春末夏初,葯王谷中,荼蘼花正盛,遍野雪白,芳香四溢,如酒般醉人,迷人心竅。
蕭安然背著葯簍,握著一枝荼蘼,急急行走在下山的小路上。
太陽已沒入了山的另外一邊,晚霞如荼,鋪灑天際,鳥兒紛紛歸巢,山林靜寂得可怕,偶爾一兩聲老鴉的叫聲,令她心中一緊。
抬頭看了看漫天的晚霞,將葯簍的肩帶重新調整了下,又加速了步伐。
不知怎的,……

E. 施耐庵簡介

http://ke..com/view/5082.html?wtp=tt

F. 求小說,琉璃城的【逆謀】全文

逆謀

作者:琉璃城

簡介:IVI,HE。多情多仇。帝皇。「你可認錯?」男人冰冷高貴,看著牢里被綁起來血跡模糊的男人,嘴角揚起一抹冷冽的嘲諷。「……」雙眼已經看不清了,想要抬起頭看一看站在他前面高貴的帝王,才發現,連抬起頭的力氣也沒有。錯?他早就知道錯了,可是,沒有回頭路。「你可曾有一絲一毫後悔??」

G. 認識施姣姣

(一)「水滸傳」是兩人共寫的嗎?
《水滸傳》的作者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認為是羅貫中(少有人信);第二種認為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兩人合作的(有部分人持此觀點,也是明朝人的看法);第三種是施耐庵一個人寫的。這是金聖嘆的看法,因為老金加了一個冒充的施耐庵寫的序。現在的教科書上也是這個觀點,我認為是為了讓同學們區分記憶,我上小學時就是這么背的。
(二)兩人身世,生平
羅貫中(1330?~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關於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匯編》說羅貫中是「有志圖王者」,後來朱元璋這樣的「真主」一統天下,他的政治抱負落空,而致力於小說創作。清徐渭仁、徐鈵所繪《水滸一百單八將圖題跋》說他曾入張士誠幕。羅貫中是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傑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意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後來的很多學者和作家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把他同馬司遷、關漢卿相提並論。他的偉大的文學創作成就,成為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他所創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而《大英網路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作品: 《平山冷燕》 ·《粉妝樓 》·《三國演義》 ·《三遂平妖傳》·《隋唐兩朝志傳》

施耐庵 (1296~1371)名 子安(一說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彥端,號 耐庵。 籍貫:原籍蘇州,住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海陵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施耐庵是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據《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興化縣續志》《施耐庵墓誌》等資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進士。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三)若兩人認識,那就在介紹一下他們的關系,和交往的由來與故事。
相傳兩人是師徒關系。施耐庵是老師,羅貫中是學生。故事呢,我就找了一個:「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國演義》、《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江湖豪客傳》。每成一稿,必與門人校對,以正亥魚,其得力於羅貫中者為尤多。」那意思就是施耐庵的很多作品,都讓他的學生羅貫中閱讀修改,羅幹了不少工作。哈哈,我在網路知道里給你找了點,很長,不知你有心思看嗎?
棄官專著書

元文宗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春,年已36歲的施耐庵,上京應試。天從人願,秋闈一舉告捷,耐庵得中辛未榜進士。發榜後,他在拜謝師友中結識了同榜得中的浙江青田人劉基(伯溫),兩人常在一起高談闊論,十分投契。不久,朝廷派施耐庵到錢塘擔任縣尹。但是,只當了兩年,由於不願昧心事權貴,便憤然辭官而去。

施耐庵從錢塘棄官回來,在蘇州城東南隅的施家橋開學授徒。四鄉八鄰,紛紛慕名前來投師。一天,一位商人領著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前來拜謁施耐庵。這個商人姓羅,是山西太原人,經常往來於蘇杭做生意,久聞施耐庵大名,這次專程把兒子羅貫中帶來投師求學。施耐庵見貫中生得眉清目秀,談吐溫雅,心中十分喜愛。

冬去春來,施耐庵痛感自己有志救民,無處展才。有一天,他路過書鋪,看到不少手抄元人話本,其中有一本名叫《張叔夜擒賊》,是講梁山泊宋江等一百零八人故事的。他不惜高價買了回來。打算以此為線索,把其他有關梁山泊故事的話本內容加以糅和,寫出一部《江湖豪客傳》。

這時,施耐庵的父親和元配夫人季氏相繼病逝了,續娶的夫人姓申。申家比較富裕,也是個文墨世家,很支持施耐庵寫書,特地花了一筆錢,請畫家按照宋末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臨摹成了三十六張人物畫像,讓施耐庵掛在家裡,用以參考。有了岳家支持,施耐庵不再開學授徒,只留下了得意門生羅貫中,幫助自己整理書稿。

後來,施耐庵出外游學,並到江陰祝堂大戶徐麒家坐館。劉伯溫做了朱元璋軍師後,打聽到施耐庵隱居在祝堂,連忙向朱元璋推薦。朱元璋特派劉伯溫前來召請。施耐庵只得避開,又回到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家中。這是朱元璋第一次派人去找施耐庵。

為了避過戰亂,完成自己寫書的夙願,施耐庵想到了先後做過松江同知和嘉興同知的好友顧逖,這時顧逖已辭官回到興化家中。興化因地方偏僻,四周環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陽(興化的別名)好避兵」之說。於是,施耐庵給顧逖去了封信,信里還附去一首詩:「年荒世亂走天涯,尋得陽山好住家;願辟草萊多種樹,莫叫李子結如瓜。」

顧逖接到施耐庵的來信,趕快給施耐庵回了信,並答詩一首:「君自江南來問津,相逢一笑舊同寅。此間不是桃源境,何處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接信後,帶著妻子申氏、二弟彥才和學生羅貫中,搭了民船,冒著烽煙,悄悄渡江北上,直奔興化而來。

賦聯表心跡

施耐庵覺得自己年逾古稀,要抓緊時間把書寫完,於是又請顧逖幫忙,在興化以東,靠近黃海邊的白駒場買了房屋和田產,遷到白駒鎮上定居。還在大門上寫了一副對聯:「吳興綿世澤,楚水封明煙」,表明自己從蘇州遷來隱居此地,從事著書的心跡。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常遇春攻破了平江。朱元璋再次派人尋找施耐庵,打聽到他已避居興化白駒場的消息,非常高興,讓劉伯溫帶著御筆旨意專程登門恭請。這天,當劉伯溫來到施耐庵的書齋時,忽聽裡面發出一陣陣激烈的撕打聲和吆喝聲,推門進去一看,只見施耐庵精神抖擻,掄起拳頭,正和案頭上一隻栩栩如生的紙老虎拼打,不禁哈哈大笑。施耐庵忙上前拜揖,劉伯溫一邊答禮,一邊笑著說:「我這是二次奉旨前來恭請師兄。」

施耐庵知劉伯溫的來意,忙命家人擺上酒席來,殷勤勸劉伯溫吃酒,自己也喝得很猛,一連幹了幾大杯,然後裝著酒醉,伏案睡了。劉伯溫近前一看,桌上放著他還未寫完的「景陽崗武松打虎」這一回書稿。他明白施耐庵是不願為官的,就未再多加勸說,回去復旨了。

施耐庵唯恐朱元璋再來徵召,便到白駒場西邊18里自己的莊田上,按蘇州閶門外故居的格局,建了房院,遷來此地。並沿用故居的地名,東面叫楓橋,西面叫柳橋,北面叫板橋,總稱蘇家橋,亦稱施家村。當時,村西有一蘆葦盪,佔地十餘畝,盪中蘆葦繁茂,水鳥甚多,每到秋冬季節,野鴨成群飛來。盪口直通河溪,溝河交岔,盪中有一土墩,高高露出水面。施耐庵便以此為梁山泊,常和羅貫中一起,乘著小船,登臨其上,猶如畫家寫生一般,專心從事創作。

書成坐天牢

施耐庵在施家橋住了一年多,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寫作和修改《江湖豪客傳》上,眼看全書即將寫完,他又覺得書名不夠含蓄,想換一個。羅貫中看出了老師的心思,就向他建議說:「老師,書名就叫《水滸傳》吧!」施耐庵覺得這個意見很好,說:「水滸,就是水邊,含有『在野』的意思,還有典故,詩經上有『古公?父,朝來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是歌頌周代發祥史的。這書是寫起義英雄的,叫它『水滸』,非常合適!」

《水滸傳》成書後,很快被借閱、傳抄到社會上去。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天,抄本傳到朱元璋皇宮里來了。朱元璋因為幾次派人請施耐庵出來做官都沒有來,所以看了這本書很生氣,隨即作了批示:「此倡亂之書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貽患。」於是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抓來,關進了刑部天牢。

不久,這件事讓劉伯溫知道了,便以同榜身份,到天牢里來探望施耐庵。施耐庵要劉伯溫想個辦法放他出去,劉伯溫沉思了一下,狡黠地笑了笑說:「你是怎麼進來的還是怎麼出去吧。」說完就走了。

施耐庵反復琢磨劉伯溫這兩句話,心想:「我是因為寫書坐牢的,還是要通過寫書才能出去呀!」想著想著,他逐漸悟出道理來了:為什麼朱元璋要抓我,主要是《水滸傳》寫了宋江一夥人在梁山泊樹起義旗造反,歌頌了落草為寇的英雄,觸犯了他的忌諱。要是把宋江等人寫成像張士誠那樣,接受元朝招安,不是就行了嗎?得到刑部的允許後,他就在天牢里,以張士誠降元為背景,把《水滸傳》續下去。

施耐庵寫了宋江接受招安,替宋王朝去征服田虎、王慶、方臘,最後和李逵一起,服用御賜葯酒自盡,至死不反叛。施耐庵用了整整將近一年時間,才把這部《水滸傳》的後五十回續成,送呈朱元璋閱覽,加上劉伯溫從中幫忙,終於以「年老有病,交保就醫」的名義,被釋放了。

病死淮安城

施耐庵在天牢關了一年多,精神上、肉體上都受到很大摧殘。出獄時,已是瘦骨嶙峋,步履艱難了。幸虧弟子羅貫中趕到南京來接他。施耐庵在途中就染了病,到淮安後,在一個姓王的隔壁,租了間房子,暫且住下來養病。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春天,施耐庵越發病得厲害,茶湯不進,人事不省。直至此時,施耐庵的二弟彥才接到信從白駒場趕來了,見此情景,不禁落淚。施耐庵對彥才說:「我一生都累在一部《水滸》上,我死了,子孫只叫種田,有口飯吃就行了,……」說到這里就與世長辭了,終年75歲。他的遺體臨時葬在淮安。到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他的長孫文呈才把他的墓遷到白駒場施家橋,並請淮安王道生寫了墓誌。

巨著傳後世

施耐庵死後,羅貫中在淮安又住了幾個月。他把施耐庵留下的書稿做了番整理後,即動身到全國的刻書中心——福建的建陽去,准備把《水滸傳》刻印出來。可是,這里所有的書坊,沒有一家敢承受。羅貫中無法,只好在建陽住下,等待時機。這時,他又將《水滸傳》重新做了纂修和編次,同時集中精力,寫成了《三國演義》。不久,他也染病,《三遂平妖傳》只寫了二十回,沒有寫完,便離開了人世。

過了150年,興化有個進士叫宗臣,被朝延派到福建去擔任「提學副使」,負責訓練壯丁,抗禦倭寇。這時,羅貫中的後人便以「鄉誼」去見宗臣,請以家藏小說(即《水滸傳》)付梓,讓軍民暇時看看,以激勵志氣。得到宗臣的許可,才由坊間刻印出版。

可惜的是,這個最早的《水滸傳》版本,幾經改朝換代,人世滄桑,現在只剩下一個五回殘本。明萬曆十年,有個化名「天都外臣」的人,根據民間抄本,自己寫了個序,重新刻印問世,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古本《水滸傳》。

參考文獻:網路知道

H. 有關孫中山的作文.要文學性比較強的

討袁宣言(孫中山先生文集選載)

討袁宣言(一九一六年五月九日)

文自癸丑討逆之師失敗以還,不獲親承我父老昆弟之教誨者,於今三年矣。奸人竊柄,國論混淆,文於是時亦殊不樂以空言與國人相見。今海內喁喁有望治聲矣,文雖不敏,固嘗為父老昆弟所屬役,復自顛沛不忘祖國者,則請繼今一二為國人談也。

文持三民主義甘有餘年,先後與國人號呼奔走,期以達厥志。辛亥武昌首義,舉國應之,五族共和,遂深注於四億同胞之心目。文適被舉為一時公僕,軍書旁午,萬端草創,文所靖獻於國民者,固甚恨不能馨其悃忱。然國號改建,紀元維新,且本之真正民意以頒布我民國約法,其基礎不可謂不已大定。故清帝退位,南北統一,文乃辭職,介舉袁氏於參議院。蓋信其能服從大多數之民心,聽義師之要求,以贊共和,則必能效忠民國,踐履約法,而昭守其信誓也。當南北兩方情志未孚時,文嘗任調和,躬至北京,並有「願袁氏十年為總統」之宣言。何期袁氏逆謀終不自掩,殘殺善良,弁髦法律,壞社會之道德,奪人民之生計。文故主興討賊之師,所以維國法而伸正義,成敗利鈍所不計也。袁氏既挾金錢勢力,肆用詐術,而逆跡未彰,國人鮮悟,以致五省撓敗,而袁氏之惡乃益逞矣。

文雖蟄居海外,而憂國之志未嘗少衰。以為袁氏若存,國將不保;吾人既主討賊,而一蹶不振,非只暴棄,其於謀國亦至不忠。故亟圖積極進行之計,輒與諸同志謀之。顧敗喪之餘,群思持重,緩進之說,十人而五。還視國中,則猶有信賴袁氏而策其後效者;有以為其鋒不可犯,勢惟與之委蛇而徐圖補救者;有但幸目前之和平,而不欲有決裂之舉者。文以為此皆有所執持,而其心理上之弱點,則袁氏皆得而利用之,以逞其欲,此文期期所不敢認以為適道者也。袁氏果於是時解散國會,公然破毀我神聖庄嚴之約法,諸民權制度隨以俱盡。文謂袁氏已有推翻民國、及身為帝之謀,而莫之敢信;而虧節墮行、為倀為偵之敗類,且稍稍出矣。文於是痛心疾首,決以一身奮斗報我國家,乃遂組織中華革命黨,為最嚴格之約束,將盡掃政治上、社會上之惡毒瑕穢,而後復納之約憲之治。兩年以來,已集合多數之同志。其入內地經營進行者,皆屢仆屢起,不憚舉其個人之自由權利、生命財產而犧牲之,以冀奠我區夏。孤行其自信力,而不敢求知於人人,猶之辛亥以前之中國同盟會也。歐戰既起,袁氏以為有隙可乘,不惜暴其逆謀,托始於籌安會,偽造民意,強迫勸進。一人稱帝,天下騷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益愈奮勵,冒死以進。滇、黔獨立,文意豁然。至乃昔所不知,今皆競義,德鄰之樂,詎復可已。頻年主持,益審非謬。

顧獨居深念,以為袁氏怙惡,不俟其帝制之招揭;保持民國,不徒以去袁為畢事。討賊美舉,尤當視其職志之究竟為何,其所表示尊重者為何,其策諸方來與建設根本者為何,而後乃有犧牲代價之可言,民國前途,始有攸賴。今獨立諸省通電,皆已揭櫫民國約法以為前提,而海內有志後援、研求國是者,亦皆以約法為衡量。文殊慶幸此尊重約法之表示,足證義軍之舉,為出於保衛民國之誠。袁氏破壞民國,自破壞約法始;義軍維持民國,固當自維持約法始。是非順逆,區以別矣。夫約法者,民國開創時國民真意之所發表,而實賴前此優秀之士,出無量代價以購得之者也。文與袁氏無私人之怨,違反約法,則願與國民共棄之;與獨立諸省及反袁諸君子無私人之惠,尊重約法,則願與國民共助之。我國民亦既一致自愛其寶,而不為獨夫民賊之所左右,則除惡務盡,對於袁氏必無有所姑息。以袁氏之詐力絕人,猶不能不與帝制同盡,則天下當不復有襲用其故智之人。

至袁氏今日勢已窮蹙,而猶徘徊觀望,不肯自歸於失敗,此固由其素性貪利怙權,至死不悟。然見乎倡議者之有派別可尋,竊疑黨爭未弭,覬覦其猜忌自紛,而不能用全力以討賊。殊不知鬩牆禦侮,淺人審其重輕,而況昔之政爭,已成陳跡。今主義既合,目的不殊,本其愛國之精神,相提攜於事實,見仇者雖欲有所快,無能幸也。今日為眾謀救國之日,決非群雄逐鹿之時,故除以武力取彼兇殘外,凡百可本之約法以為解決。共和之原,甚非野心妄人所得假借者也。文始意以為既已負完全破壞之責,故同時當負完全建設之責。今茲異情,則張皇補苴,收拾時局,當世固多賢者。苟其人依約法被舉,而不由暴力詐術以攫取之,則固與國民所共承者也。民國元首,只有服務負責之可言,而非有安富尊榮之可慕,國民當共喻斯義。文之所持,凡皆以祈向真正之和平,故雖嘗以身當天下之沖而不自借也。

文自束發受書,知憂國家,抱持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終始不替;所與游者,亦類為守死善道之士。民國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達。乃袁氏推翻民國,以一姓之尊而奴視五族,此所以認為公敵,義不反兵〔顧〕。今是非已大白於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厲進行,無遺一日縱敵之患,國賊既去,民國始可圖安。若夫今後敷設之方,則當其事者所宜一切根據正確之民意,乃克有濟。文自審立身行事,早為天下共見,末俗爭奪權利之念,殆不待戒而已除。惟忠於所信之主義,則初不為生死禍福而少有屈撓。袁氏未去,當與國民共任討賊之事;袁氏既去,當與國民共荷監督之責,決不肯使謀危民國者復生於國內。唯父老昆弟察之!

閱讀全文

與小說逆謀在線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主是柔弱瞎子的小說 瀏覽:808
團寵年代文小說推薦女主是饕餮 瀏覽:955
武俠小說里有妙音的 瀏覽:722
男主叫女主懶懶的小說 瀏覽:964
主角是殺手yy小說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680
寫古文小說家族 瀏覽:595
賭石風水男主不種馬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396
有岳芊玲女主的小說 瀏覽:330
穿越小說男主褻瀆 瀏覽:254
軍無戲言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556
什麼網游魔獸類小說推薦 瀏覽:504
田反最好看的小說 瀏覽:824
我的語文老師小說全集 瀏覽:927
校園小說圖片唯美 瀏覽:452
重生之代嫁嫡子小說 瀏覽:478
穿越女主有後媽的種田宅斗小說 瀏覽:339
有沒有好看又不爛尾的玄幻小說 瀏覽:991
仙逆在哪個小說器免費 瀏覽:584
玄幻小說女版完結 瀏覽:766
艷情短篇小說校園目錄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