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傑克倫敦小說全集txt
http://vdisk.weibo.com/s/zlL5pZwaBXYHu?archive_ref=F0pj6Q10FHxWwQ&archive_path=%2F傑克·倫敦&category_id=0
給你網盤的鏈接下載吧,方便快捷
望採納
Ⅱ 傑克倫敦短篇小說集百度雲下載
「卡門沒幾天活了。」梅森吐出一塊冰碴,哀憐地瞧著這只凍壞了的狗,之後又拿起它的爪子,塞進自己的嘴裡,繼續咬出深嵌在它爪趾間的冰塊。幹完這事後,他一邊把狗推開,一邊說道:「名字動聽的狗從來不堪重用。它們跑著跑著就垮掉了,事兒沒做完就嗚呼哀哉了。可那些名字土氣的狗,像卡斯亞,西瓦施,或者哈斯基,你見過它們這樣不行嗎?沒有,老哥,像舒肯吧,它……」
嗖!那條瘦狗一下躥上來,尖牙差點咬到梅森的喉嚨。
「想撕我,嗯?」鞭柄猛擊在那狗頭上,它倒在雪地上,渾身顫抖著,一股黃涎從牙邊流出來。
「一點不錯,瞧見了?舒肯就有一股蠻勁。我打賭,不出這周卡門就成了它的口中食。」
「我也打個賭吧,」基德一邊回答,一邊翻烤著火堆前的凍麵包,等著它化開。「我賭在到達目的地前我們就會吃掉舒肯。你說呢,露絲?」
那印第安女子往咖啡里放了塊冰,目光從基德轉到丈夫身上,然後又轉到那群狗身上,一言不發。事情很明朗,不用回答。離目的地還有兩百英里,一路荒無人煙,只有不足六天的干糧,狗則一無所有。還能有什麼別的答案嗎?
兩男一女,圍火而坐,吃起中餐,食物之少,只能說比沒有強一點。由於是午間小憩,狗都帶著挽具趴在一邊,望著主人吃的每一口,個個口水直滴。
「從今天起,再沒午餐了,」基德說,「對這些狗得盯著點——它們開始敵視我們了,一有機會,就會撲倒我們中的一個。」
「我當過衛理青年會的會長,還在一所主日學校教過書。」梅森陷入往事中,目光注視著自己騰起熱氣的鹿皮靴,冒出一句沒頭沒腦的話。當露絲往他的杯子中倒水時,他才醒過神來,「托上帝的福,茶,我們還多的很!我在田納西見過茶葉是怎麼長的。眼下為一塊熱玉米餅,我什麼都豁得出去!別急,露絲,不久,你就不會餓肚子了,不用再穿這鹿皮靴了。」
聽到這話,那印第安女人的臉陽光燦爛了,兩眼中放射出對白人丈夫的深愛——這是她有生以來見到的第一個白種男人——也是她見過的第一個對女人比對牲口要好的男人。
「真的,露絲,」她的丈夫用兩種語言的土話混著說,總算雙方都能聽懂;「走完這段路,我們去奧德賽。坐白人的獨木舟去鹽水河。那條河可不好玩,浪大——從來都是白浪滔天。河又寬又長,一望無涯——要走十天,二十天,四十天……」他屈指算著——「白天黑夜都在水裡走,風高浪急。之後,你就到了一個大鎮子,人多極了,就像夏天的蚊子那麼多。那裡的屋子,噢,高高的印第安的棚屋——真高呀,有十棵、二十棵松樹那麼高。哈,棒極了!」
他說不清楚了,停下來,求助般地瞧瞧基德,然後賣力地比劃起來,一棵接一棵,二十棵松樹高的棚屋。基德嘴角掛著微笑,露出一絲嘲諷;而露絲則驚訝地睜大雙眼,露出極度的快樂;對丈夫的說笑,她半信半疑,但他這樣討她的歡心,讓這可憐的女人高興極了。
「然後你走進一個箱子,『噗』的一聲你就飛上天了。」為了具體點,他向空中拋出空杯子,又一下接住,叫道:「猛擊一掌,你就下來了。啊,萬能的巫師!你去育空堡,我去北極城——二十五天的路程——我們一直用巫師的繩子聯系——我對著繩子的一頭兒說:『嘿,露絲!你好嗎?』——你問,『你是我的好丈夫嗎?』——於是,我回答:『是呀』——你又說:『沒有蘇打粉了,烤不出好吃的麵包來。』——我又說:『到倉房去找找,在麵粉下面;再見。』你去找了,找到許多蘇打粉。你一直在育空堡,而我在北極城。嘿,這巫師可真神啦!」
露絲那麼天真地笑了,而兩個男人開心地大笑了。狗群一陣騷亂,打斷了關於奧德賽的奇思妙想,當狂吠的鬥士們被扯開時,露絲已捆好雪橇,一切就緒,准備上路。
「駕!波爾第!嘿,走啦!」梅森威風地舞動鞭子,狗在雪橇壓出的冰轍上低嗥著,一聲令下,雪橇便疾馳而出。露絲作為第二隊緊跟著,基德幫她起動上路,自己殿後。盡管基德體格魁偉,一拳可擊倒一頭公牛,但他卻不忍打這些可憐的東西,差不多沒一個駕狗雪橇的人像他這樣遷就狗——一定不會有。一看到狗吃苦他就流淚。
「好啦,上路吧,你們這些可憐的疼腳鬼。」試了幾回,狗們沒能拖動滿載的雪橇,他低聲哄著它們。他的耐心沒有付諸東流,狗們嗚咽著,雪橇終於拉動了,快步追上前面的夥伴。
沒人言語了,苦難的旅程容不了這樣的享受。人生的勞役,莫過於在北極地帶跋涉。在這蕭索的無人區行進,如果沉默一天就能一路平安,乃是最高的快樂了。
充當開路先鋒,是最累人的苦差了。每前進一步,這種底部呈扁平蹼狀的雪鞋都要陷進沒膝的深雪中。然後拔出腳,要筆直向上,若略有偏差都會帶來麻煩,行走時必須將雪鞋拔出雪面;然後向前邁,踩下去,另一隻腳則須垂直拔出雪面半碼高。初次這樣跋涉的人,即使他幸運地不讓自己絆倒在地上,也只能堅持走上一百碼,就會累得再也走不動了。要是一個人不靠狗開路,自己這樣走上一天,那麼晚上他便可毫不慚愧地爬進睡袋,那種成就感是他人想像不了的。要是一個人能在朗特瑞爾的漫長旅途中走上二十天,那天上的眾神都要肅然起敬了。
時光在流逝,這白色的寂靜令旅人為之敬畏,他們全心全意地專注於自己的苦役。天地有眾多手腕使人類感到自我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洶涌的潮汐、狂猛的風暴、懾人的地震、轟隆的雷電——但一切手腕莫過於這白色的寂靜。一切止息了,萬里無雲,天空色如黃銅;最輕的耳語都令人產生瀆神之感。在這樣的天地間,人臣服了,唯恐弄出一點響動。一粒細微的生命在穿越陰魂主宰的雪原,他因感到自己的冒犯而哆嗦不停,感到自己不過是一個蟲子。種種古怪念頭紛紛而至,周圍的一切都難以測度,這神秘是天地無言的象徵。對死亡,對上帝,對宇宙的恐懼向他襲來——對生命和再生的希望,對永生的渴求,對生命奧義徒勞的探索——這就是——假如存在——人與上帝同行。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河流開始拐大彎了,梅森駕著他那隊雪橇帶隊抄近路從陸上彎道插過去。他們被高高的堤岸擋住了去路。盡管露絲和基德在雪橇後面一次次地向上推,卻都滑了下來。於是大家聚集力量再來一次。那些可憐的畜牲已餓得虛弱不堪,使出了最後的力氣。向上——向上——雪橇爬上了岸頂,領頭狗向右一歪,帶得它身後的狗都向右甩過去,撞在了梅森的雪鞋上。情況不妙,梅森一下被撞倒了;拖索中的一條狗也跟著倒了,結果雪橇向後翻扣下來,所有的東西都被摔到河岸底部。
鞭子猛地抽向狗們,特別是那隻跌倒的狗挨得最多。
「梅森,別打啦!」基德哀求道:「這可憐的傢伙已不行了。等等,把我的狗隊套上。」
梅森揚起的鞭子停住了,故意等他說完最後一個字,然後甩出長長的一鞭,暴風雨般地打在了那隻觸怒了他的狗身上。卡門——正是卡門——在雪地上顫抖著,哀號著,翻倒在一邊。
這是一個糟透了的時刻,路上出了不小的麻煩——一隻垂死的狗,兩個怒氣沖沖的夥伴。露絲憂郁的目光從這個男人轉向那個男人,盡管基德眼中充滿譴責,他終於把怒火壓下去。他向那隻狗彎下身去,割斷它身上的挽具。誰也吐不出一句話。兩隊狗合拉一隊雪橇,困難解決了。大家繼續前進,那隻快不行了的狗,拖著身子跟在最後面。只要一個生命還能走,就不能打死它。還得給它最後一次機會——要是它能爬到宿營地——要是能射到一隻麋鹿,它就能活下來。
梅森仍舊充當開路先鋒,他已為狂怒的行為而後悔,但又決不願意表露出來,一個巨大的危險正在前面等著他,他對此一點感覺都沒有。
在陰冷的背坡下,有一片密林,他們在其間穿行。距離小路五十英尺或更遠一些的地方聳立著一棵巨松。幾百年來,它一直聳立在那裡,幾百年以前就命定它將有這么一個下場——或許梅森也是命定如此。
他彎腰去系緊鹿皮靴帶。雪橇停下來,狗們靜卧在雪中,一聲不吭。寂靜在此刻變得詭異:雪林中連一絲風聲也沒有。寒寂使天地的心和它唇都凝止了。一聲嘆息,讓空氣震撼了——它們好像並沒有聽到它,而是感受到了它,就像在真空中對動作的預感一樣。
那株巨松帶著積沉的歲月與冰雪的重負,在生命的悲劇中完成了最後的使命。梅森聽到了危險的斷裂聲正想跳開,但差不多剛站直身子,巨松就沉實地砸在了他的肩膀上。
Ⅲ 傑克倫敦 作品txt打包
傑克倫敦《白牙》http://vdisk.weibo.com/s/uDd49__ZNGNq7 傑克·倫敦《海狼》http://vdisk.weibo.com/s/uDd49__ZNGNpF 中文版熱愛生命傑克倫敦 http://pan..com/share/linkshareid=1903102814&uk=638311778&app=zd 1984,馬丁伊登 &app=zd 望採納~
Ⅳ 傑克倫敦小說 鐵蹄
美國曾經有過共產黨,現在也有不過受到聯邦的控制(實際上都是一些80多歲的老人啦),當然傑克的小說鐵騎當然也是以事實為基礎改編的,中西有差距所以注釋不同,(你最好去選一本好的譯本)。建議你看一下傑克的生平,對於理解他的作品會有幫助:傑克倫敦
傑克倫敦(Jack London)(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美國著名作家。代表作《野性的呼喚》,《馬丁伊登》,《熱愛生命》。一生創作了19部中長篇小說,150多部短篇,三部戲劇,一部紀實文學和若干政論。傑克·倫敦(馬克·吐溫,也許是我國讀者最熟悉的兩個美國作家了。可是兩個人的結局大不一樣。馬克·吐溫以七十五歲高齡病死在寫作崗位上,實踐了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樂」的信念。傑克·倫敦卻在四十歲壯年之時,吞服了大量嗎啡,在自己豪華的大牧場中結束了一生。
傑克·倫敦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是一個在舊金山出生的私生子,生父是一個占卜者。後來,母親嫁給已經有十一個孩子的約翰·倫敦,繼父的境況也不好。傑克·倫敦的童年在窮苦的日子中度過。十一歲他就外出打零工謀生,十四歲到一家罐頭廠做工,每天工作十小時,得到一元錢,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幹了不多久,這個十四歲剛出頭的孩子借了一些錢,買了一條小船,參加到偷襲私人牡蠣場的隊伍中,希望用這種手段來改善窮困的處境。偷襲中他被漁場巡邏隊抓獲,被罰做苦工。不久,他放棄了「牡蠣海盜」的營生,當水手去遠東。航海生涯,增長了見識,擴大了眼界,遍地的貧困、剝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傑克·倫敦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心靈中。
航海歸來,境況並未好轉。1894年,十八歲的傑克·倫敦參加了「基林軍」,這是當時由平民黨人領導的向華盛頓「進軍」的失業者組織的一部分。這次「進軍」的領導人考克西等在華盛頓以「踐踏國會草坪」被捕,進軍組織亦遭取締。
傑克·倫敦在退出「進軍」行列之後,又繼續過流浪生活,監牢、警察局成了他常進常出的地方。
長年的流浪沒有使傑克·倫敦喪失生活的信心,他強烈地追求知識,不甘於自暴自棄。即使在飄泊無定、隨時會以「流浪罪」被拘捕的困境中,書也總是他的伴侶。1896年他二十歲時,甚至還考進了加州大學。然而,大學的門畢竟不總是向窮困如傑克·倫敦這樣的人敞開的。1897年他就被迫退學,同姐夫一起去阿拉斯加淘金。「黃金夢」又很快破滅,身染重病回家。
一條條的路走不通,一件件的事碰壁。傑克·倫敦萌發了寫作的願望。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有滿腔的對窮苦人的同情,在二十三歲(1899年)時,他的第一篇小說《給獵人》發表了,二十四歲時出版了第一個短篇小說集《狼之子》。在這些作品裡,淘金工人的生活是傑克·倫敦心愛的題材。
傑克·倫敦的思想是混雜的。他讀過馬克思的著作,也讀過黑格爾、斯賓塞、達爾文和尼採的著作。在他青年時代的作品中,人們可以感到他向資本主義社會挑戰的脈搏。1907年(時年三十一歲)寫的《鐵蹄》,指出美國資本主義有向極權主義轉變的可能性,還對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和消滅作了有預見性的警告。我國已經有譯本的《馬丁·伊登》(1909年),是傑克·倫敦的代表作。這本帶有自傳性的小說,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無情,對人性的蹂躪、對正義的踐踏。主人公伊登依靠個人奮鬥成了名,但是成名之後得到的不是歡樂,而是可怕的空虛,結果以自殺了結一生。七年後,它的作者傑克·倫敦真正走上了馬丁·伊登的道路。
極端的個人主義,尼採的「超人」哲學,把傑克·倫敦帶進了一個矛盾的精神世界,使他青年時期具有的向資本主義社會挑戰的判逆者的性格,逐漸消褪,變成了一個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1911年,他公開聲明,他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錢。他在成名之後,得到很多的錢。他認為他有權過豪華奢侈的生活。他曾經用一大筆錢建造一條命名為「斯納克」(一種想像中的惡獸)的遊船;1913年用了十萬美元(在當時是一筆驚人的錢財)以近四年時間建造一所名叫「娘居」的別墅,在落成後即將遷居的時候,忽然起火焚毀。這位已經側身上流社會的大作家,看了看價值十萬美元的廢墟,擺了擺手,宣布將另建一個庄園。這時的傑克·倫敦已經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拜金主義泥沆,為了得到更多的錢,粗製濫造,寫出一些完全背離自己信念的低劣之作。
他在1911年時還說過:「我如果自己能夠作出選擇的話,除了寫一篇說明我對資產階級世界是多麼鄙視的社會主義者的文章外,我什麼也不會下筆。」可是在1916年1月,他公開聲明脫離自己曾經積極參與活動的美國社會黨。
這位曾經飽嘗人世艱辛,也曾經用自己的筆為社會底層的不幸者呼喊過的作家,隨著他的成名和發財,沉淪到了極端個人主義的深淵。1916年11月22日,傑克·倫敦用自殺結束了四十年的一生,留下了魚龍混雜的四十九部著作。
Ⅳ 傑克倫敦的小說《意外》
《意外》是傑克.倫敦的又一以阿拉斯加淘金熱為背景的短篇小說。小說中伊迪斯是個能乾的女人,她嫁給瑞典移民漢斯.納爾遜為妻。在淘金熱中,他們來到阿拉斯加,納爾遜夫婦、達基、哈爾基、鄧寧這五個白人在一起合夥淘金,只幹了短短的一個夏季,就每人掙得一千六百塊。因而大家個個都心滿意足,屋裡自然充滿了歡樂的氣氛。但由於錯過了搭船的機會,轉眼天就冷了。
接下來可就出了意外,那天早上,准備吃早飯,鄧寧遲遲未到,而在達基和哈爾基正在調侃鄧寧之際,人高馬大,強壯如牛的鄧寧來了,他手提一桿獵槍,出乎意外地啪啪連開兩槍,把達基和哈爾基打倒在地。然後一手端槍,另一隻手神進衣兜里掏子彈。
這平地驚雷、始料不及的事,把漢斯和伊迪斯給嚇呆了。緊要關頭,伊迪斯忽然清醒過來,意識到他是企圖殺死他們夫妻。這個意外變故,真是太可怕了,她奮不顧身沖上前去,像只野貓似的跳到兇手身上,兩手死死揪住他的衣領,隨後又緊掐他的脖子,同他搏鬥起來。由於伊迪斯的機敏頑強,為阻止鄧寧的兇殺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時反應要比他妻子慢半拍的漢斯也醒悟過來,加入了搏鬥之中。漢斯雖然頭腦遲鈍,但身體強壯,他的忠誠和愛情像他的體格一樣剛毅。兩人一起摔倒在地板上,漢斯這才抓到下手的機會,瘋一樣揮起拳頭,這拳頭猶如打鐵的大錘,雨點般猛烈地砸向鄧寧,看到鄧寧好象沒事一樣,伊迪斯才忽然意識到鄧寧已經昏死過去。於是,她趕緊大叫丈夫住手,打瘋了的丈夫,根本沒有理睬他。伊迪斯無奈,只好用自己的身子擋住了丈夫和已無還手之力的兇手之間。她這樣做,倒不是出於理智,也不是出於對兇手的憐憫,更不是出於遵守教規。這樣說吧,她這樣做是出於一種遵守法律的精神,她從小養成的道德觀念要求他這樣做。
這時印第安人尼古科沒敲門進來了,這位不速之客掃了屋裡一眼,發現有死了的,有傷了的,但他不慌不忙,臉色平靜,打個招呼就退出去了。
鄧寧沒有死,但他動彈不了,伊迪斯一個人就把鄧寧捆了個結實。然後,夫婦倆來到外面掃開雪,在外面挖了一整天,把兩個死人埋掉。並在第二天在新墳上立兩塊木牌,寫上他們的名字。
如何處置兇手,成了一個難題。自從尼古科上次唐突造訪後,當地印第安人不肯來這座木屋來了,伊迪斯打發漢斯到他們的木屋去拜訪一回,勞駕他們用木筏子把鄧寧帶走,送到沿海最近的白人村或貿易站去。可是漢斯和他們交涉未果,伊迪斯又親自找到尼古科,這個小村子的村長就是他。所以他很清楚自己的責任,他認為這是白人乾的事,不關他們的事,他們不想把自己攪和進來,自找麻煩。
伊迪斯回來後,為如何處置鄧寧傷透腦筋。漢斯觀念不一樣,認為有責任打死兇手,為此兩人產生了分歧。伊迪斯心裡有數,明白這事不能拖延下去了,得想個辦法了結。她逼迫自己把這事想了一遍,但他還是無法放棄自己民族的傳統觀念,擺不脫一半來自血統一半來自教育的守法精神。她就認定一個死理,那就是不管怎麼做,必須遵守法律。她居然自己推演了一套法律演變的道理出來,認為法律就是一群人的判斷和意志,而這群人數究竟有多少,關系並不大。照她理解,人群有小到像瑞士的,也有大到像美國的,照此推演,人群無論多小都沒有關系。也許一個國家的全國人口僅有一萬,但是他們的集體判斷和意志照樣成為那個國家的法律。但是,這群人為什麼不能是一千人呢?她問自己。要是一千人能算是一群人,那為什麼不能是一百人呢?為什麼不能是五十人呢?為什麼不能是五個人呢?為什麼不能是一兩個人呢?
伊迪斯憑著對法律的樸素信仰,居然推演出一個法的基本概念,法的產生始於集體的判斷和意志。於是,他和漢斯兩人,又要當證人,又要當陪審員,又要當法官,還要當執行人。伊迪斯就地設了法庭,正式控訴鄧寧謀殺達基和哈爾基。鄧寧不啃聲。伊迪斯宣判:鄧寧犯謀殺罪,三天之內被絞刑處死。
在鄧寧臨刑前一天,伊迪斯又向鄧寧提出了那個老問題,你為什麼干這事?
鄧寧開始招供,伊迪斯叫漢斯把尼古科找來,再找個印第安人來,這些人被漢斯用槍逼著來了。於是,在被判死刑後,鄧寧終於招認了自己的罪行。他之所以殺人,是因為他已經十五年沒回老家了,他認為一千六百塊錢太少,想把全部金子都搞到自己手裡,風風光光的回家,就這樣才下了手。自己野心太大,貪得太狠,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伊迪斯把這些口供寫下來,並叫兩個印第安人簽字,一切都辦妥了。
執行死刑的那天,印第安人都來觀看,鄧寧進行了懺悔,臨刑完了,而那些印第安人還留在原地,個個神情嚴肅地仰頭望著,目睹了白人的法律是如何迫使一個人吊在半空晃盪。
小說塑造了伊迪斯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形象,她精明強干。在遇到意外突發事件時,能沉著應對,採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處置,並不簡單採用以暴易暴的辦法,雖然她有理由這樣做。她採用的是法律手段,在這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她創造性地運用法律,使得對殺人犯鄧寧的處死符合法律精神,符合法律程序。這一切又做得完美無缺,使人心服口服,比起某些統治者視法律為兒戲,草菅人命來,其境界不知要高多少倍。法律必須要使人敬畏,其程序必須合法,這連一個普通勞動婦女都能做到的事,而某些法律工作者卻做不到。讀讀這篇小說吧,在伊迪斯面前,他們將無地自容。
Ⅵ 在哪兒能找到傑克倫敦的小說《海狼》在線閱讀
讀書頻道
Ⅶ 誰能給個傑克.倫敦的小說白牙的在線閱讀網站
1L但是劇情好像不一樣啊。我要的是管家琪改寫的那個!!
有下載地址也可以!!!!!!
Ⅷ <傑克倫敦中短篇小說>在線讀或下載讀
馬丁·伊甸
作者:傑克·倫敦
http://www.xxsy.net/wgwx/7_10523_30032.html
熱愛生命
作者:傑克·倫敦
http://www.xxsy.net/wgwx/7_10523_30031.html
有在線讀和下載讀的.
Ⅸ 傑克倫敦小說全集TXT下載地址!
http://iask.sina.com.cn/u/1586496880/ish?folderid=470165
Ⅹ 傑克倫敦的所有小說
主要作品有:小說集《狼的兒子》(1900)、中篇小說《荒野的呼喚》(1903)、長篇小說《海狼》(1904)、《鐵蹄》(1908)和《馬丁·伊登》(1909)、特寫集《深淵中的人們》(1903)等。
http://www.365zn.com/mrl/htm/5323.htm上面有他的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