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台灣作家蕭麗紅 桂花巷 在哪裡下載
桂花,是酒一樣底植物, 姑蘇城盛開醺醺底憂傷…… (一) 二十三點半,樂聲起。 蘇惠連掐一把肩膀,聽到音調宏大的編鍾奏曲,才想起已經穩坐如鍾數小時,檯面上臃腫文案批閱得差不多了。 秘書笑吟吟走來:蘇總辛苦,來一杯西洋參茶? 蘇惠連擺擺手:這會子也太早。從前這幢大樓通宵燈火,身居二十八層的高級主管沒有一個凌晨之前離開。如今事務一樣不少,偏要學人家西化管理,每晚准時清場,搞得個個要在一半時間趕完兩倍功夫,更要命。 秘書贊道:蘇總精力好,瞧我們都是熊貓眼。 蘇惠連起身:你們年輕,才是莫大本錢。走吧,明早六點勿忘布置會場。 蘇總,慢走。秘書賠笑。 蘇女士,晚安。大堂值班經理亦十分恭敬。 一閃身,蘇惠連已經搭電梯離開。淺駝色寬大風衣,利落短發,舉止輕捷,連自己都有執劍奔走天涯的感慨。 直到鑽進的士里,才全身鬆懈下來,禁不住連抓幾把肩背脖頸,口中嘶嘶嘆息。她也並不是鐵打的人。摸出手機,撥給老友車美妍。只聽美妍在那端大嚷:蘇大老闆,不是每個人都工作到半夜才出來訪親會友! 惠連無奈:我只是等不及,托你打聽的那樁事…… 美妍不斷哈欠:你當真?我以為不過一時興起。 惠連道:幾時同你打誑語。我確實厭倦職場搏殺,盼望立時三刻退休回家。 美妍在那端嘟囔:嗬呦,我以為蘇某人作拚命三郎樂不可支,瞧瞧現在什麼時辰。 惠連說:不過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鍾罷了。辭職書在手袋裡躺了好幾天。美妍,我頭腦中時刻浮現陽光海岸的悠然畫面,我等不下去,現在就約那位心理醫生出來。除非你想我今夜照舊失眠。 美妍大叫:老天,先說清楚,我手頭上可沒有什麼心理醫生,你以為這里是香港還是阿姆斯特丹,這里是廣州城哎。本市不乏會跳大仙的算命郎中,不過,我請的這一位確實稱得上此行專家。過去、當下、未來,他樂意的話,一並告知你。 惠連按捺不住:我立刻去西關找你。 又生出猶豫:那人果真神機妙算? 美妍嘆息:你這瘋女,有何不放心,要會的這一位神運算元車玉磯乃是我本家親戚。得得,康王路桂花巷等我。 (二) 地址十分偏僻,兜了幾圈,司機把惠連放在康王路算數。 此時正是夜半,與一般廣州街坊不大相同,路邊並無幺三喝四推杯換盞的大排擋,十分冷清;而路燈昏黃,高跟鞋不時崴在石板縫中,苦不堪言。遠遠看見一家涼茶鋪還亮盞燈,趕忙過去問路,原來斜下一條小路就是桂花巷,車姓人家在深巷處。 惠連一路走一路搖頭,這桂花巷如此窄小污糟,可惜了一個好名字;不知那個車神仙是否人如其名。終於走到車家大門,美妍還未到,惠連不敢冒然闖入。 等了半晌,忽聞清脆女聲:請問可是蘇小姐等候? 四下無人,惠連一驚:誰?是誰說話? 大門自動滑開,原來是精巧的仿聲設備。 惠連猶豫著,又聞一把男聲:蘇小姐莫怕,請進。 那聲音溫柔綿長,似幼時慈父召喚,不由得惠連不移步入內。 又入一道門,迎面一個男子微笑著看定她:「我是車玉磯。」 惠連打個突,怎麼,車玉磯不是童顏鶴發道冠長袍?但是,總也不該是這樣一個美男子。再瞟幾眼,那一股俊朗之氣教人不敢直視。 車玉磯問:蘇小姐的名字可是取「恩惠連連」之意? 惠連點頭稱是,卻見他搖頭:可惜了,可惜了…… 忙問緣故,他說:可惜一個人的名字並不是根據淺顯的意義理解。蘇家只得你這一女,早年失父,親戚涼薄,五歲開始寄宿學校,十五歲離家漂泊不定,二十二歲時工作尚沒有著落,二十五歲事業才有起色,可是身無節蓄,十分清苦。當然現在不同,你拼盡血汗,終有回報,已是三十有餘。 惠連心中一緊,的確,自小從未受過格外恩惠。當年工作不易,擠在新港西路小小出租屋裡住,不知有多狼狽。 車玉磯繼續說:所以,論三才數理,輔之生辰,恕我直言,你的名字並非吉數,尤其蘊含一枚「變怪」異數,或成豪俠怪傑,或脫離世人,行徑特異。 惠連瞠目結舌:不是要掐一掐手指肚,輪一輪眼珠球,才可以算出命運嗎?車先生您…… 車玉磯微笑:這些簡單功夫不如交給電腦,本人志不在此。方才,智能門已經算出你的基本命理,此刻我不過照本宣科。 嘻嘻。身後有人竊笑。呵,一定是美妍。 車玉磯佯慍:死丫頭,我的大鐵門都擋不住你。 美妍掠出來:小叔叔,我來得不算晚吧? 惠連大奇,心中暗想,他是叔輩?橫豎不像。不過,今日求神問道是正經。美妍也嚷著:小叔叔,快給惠連看看過去將來。 車玉磯沉聲告誡惠連:准不準,關乎信不信。其實,我說的一切都源於你自己的身與心。 (三) 惠連被放到長椅上平躺,美妍被趕去屋角,車先生操作一整套古怪設備。 惠連想,這多麼像催眠啊,一邊想著一邊眼皮已經沉下去,陷入朦朦的混沌中。她以為到達了可以許願的神仙境地,趕忙對著虛空大喊:我不要在這塵世中打滾!我要一個自由無牽掛的未來! 沒有回聲,惠連心急,呼喊:車先生,車先生,這樣可以實現願望嗎…… 那把溫柔綿長的男聲響起來了:惠連,你獨力奮斗這么多年,當真要一筆抹殺從前成績? 她答:從前是賭一口氣,是求安身立命,是貪婪名利,可是,做到如今又怎樣,每天仍然累得賊死,身心卻又不復年輕。我從早到晚只想甩手不幹,雙腳還要聽命往前邁,身心掙扎,十分痛苦。 他問:脫離目前行業,可有其他打算? 她答:獲得自由,率性為之。 他問:可是還有顧慮? 她答:恩,經歷過困苦,不知換一種生活方式會否有風險。一忽兒嚮往,一忽兒恐懼,完全沒有自信。 他喃喃說:故急於窺視未來,倘若可以接受,才肯做出決定。不過所謂前因後果,恐怕你要從頭看起。 話音乍落,混沌中透出光亮,漸漸清晰辨認出人影憧憧。 一團人圍攏著,紛紛嚷嚷:小姐莫走;又有人奔走呼告:老太奶奶不好了。場面混亂,人們寬袍長袖,牽牽絆絆。一時間人群散去,中間那個小姐轉過身來,好一個絕色佳人!她咬著唇角,緊緊閉上大眼睛,返回屋裡。 忽而天色黯淡,星光稀疏,深宅大院一角傳來暗暗呼喚:桂兒,桂兒。白天那個小姐隔著牆壁答他:至良,我走不了了,你自去闖你的世界罷。至良跳腳:為甚?桂兒還戀著甚麼?你要守在大宅院里變成老太奶奶?桂兒,你讀過學堂的,你明白道理。青春時光不奔放出來,要自個兒枯萎著嗎。桂兒左右為難,只是嘆氣;至良悲從中來,以頭擊牆,一時間牆內牆外齊齊落淚。那至良滿頭灰土血漬,頹然倒在牆根,吟哦著: 桂花,是酒一樣底植物, 姑蘇城盛開醺醺底憂傷。 伊可知一路探尋底勞苦, 細小花瓣偏在巷陌深藏。 伊可知萬花叢皆為塵土, 比起那一樹幽長底清涼。 桂花巷白衣勝雪掩嬌黃, 唯獨不見吾等待底姑娘。 …… 江南的夜晚濕潤芬芳,那聲音溫柔綿長,像足某人。細細端詳,正是寬眉善目,仙風道骨。惠連心一沉,車先生你把自家前世拿來給我看做什麼。轉念再想,莫非,這喚作桂兒的舊時女子才是她的前世。生於那麼風情的蘇州桂花巷,卻拼了命要走出家門,見識世界。怪只怪有熱血青年渴慕她,鼓動她,作時新的白話詩歌給她,讓她以為離開就是自由幸福。 且看那桂兒,終於下定決心,連夜隨至良逃走。景象加速流轉,只見花好月圓、旖旎春光、炮火硝煙、粗茶淡飯一晃而過,桂兒藍衣布褂,在四處漏風的教室給一班鼻涕小兒講課。窗外深秋,迴廊邊衣衫單薄的兩小兄妹等待母親下課,蹲在桂花樹下玩弄桂子。幾里外,至良蜷於斗室揮筆疾書,忽然沒有墨水,發起脾氣,要摔爛某些物什解氣,可惜家徒四壁,只好以掌擊牆。 惠連看到這里,已經鼻息沉重,十分難過。 忽聽車玉磯講:蘇桂兒和車至良,是彼此的劫難。 惠連冷笑:車先生,你肯給我看這景象,原來是有緣故的。 車玉磯淡淡地說:蘇小姐,好運壞運,都自有緣故。我不是神仙,我也身受其苦。 惠連道:苦得恐怕是蘇桂兒。真傻,明擺著家中悠閑富貴,卻投奔外面血雨腥風。這樣看來,女性自以為爭取自由,尚不知是為男人白白犧牲。 車玉磯道:蘇小姐思想忒大膽。莫要擔心桂兒,那時脫離家庭不知多先鋒,精神多滿足,那時勤力做事即是新女性的勞動自由,不知受到社會多少頌揚。 惠連忿然:全是誘惑,全是誘惑!什麼詩情畫意社會頌揚,前面分明是豺狼虎豹。 車先生苦笑:難道自由生活不是更大誘惑。 惠連不語。時今女子,多做豪門夢,寧可使出全身本錢交換。此時自由生活,乃指慵懶生活。不信問問蘇惠連自己腦袋,工作到抓狂時可是想著天天睡到日上三竿,什麼也不必理不必動,最好做一個嬌嫩的大小姐。可見風水輪流轉,生活方式亦常常顛倒。 因想著,不由說:彼時進,此時退,彼此彼此。 玉妍忽然忍不住從角落裡發出意見:現時也不乏打退堂鼓的男人嘛。誰讓社會尚未臻至化境,我倒是嚮往各盡其力各取所需的傳說世界。瞧瞧現在,拼盡老命攀爬或者鑽空子享受,都是惶惶地為著自己,沒甚麼意思…… 車玉磯喝斷她:莫擾亂!精神散漫,下面如何得見。 (四) 兩女噤聲,周圍安靜起來。 惠連看見自己遞交辭職報告。大老闆並沒有依依不捨,同事亦紛紛竊喜空出一個主管位置,秘書轉到他人旗下殷勤,大堂經理對誰都是笑容可掬。呵,原本還以為自己十分重要。惠連疾步走開,回到家中享受獨處清靜。夜復晝,晨復昏,生活儉省,自有繪畫寫字若干愛好相佐,無人叨擾。從前親愛過的異性,大多是懂得拼搏爭取的人,此時已經道不同,不往來。那些悠然之士卻又並不欣賞已經在俗世鍛煉得精靈剔透的蘇惠連。原來孤清難免。 呵,最有辦法是她。即刻跑到美妍處打個商量,美妍伉儷休假未歸,只得車玉磯一人在桂花巷做他的宿命研究。惠連羞澀發問:車先生,我想要一個親人。 車玉磯露出一貫的微笑:可是寂寞了? 惠連說:總要有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車玉磯:想回到從前的忙碌生活? 惠連搖頭:不,決不。但是,總要籌劃新生活的意義。 車玉磯笑:人在閑暇時比較喜歡考慮生命哲學。 惠連靦腆道:聽說最近法律容許,單身母親可以培育試管嬰兒。 車玉磯大驚失色:原來你要商量這個事?蘇小姐,這里不是資本主義國家,生活作風那麼隨便。況且,我未聽說可以合法買賣生殖細胞。即使買得到,那個孩子以後一定幸福? 惠連躑躅,聲細如蚊:車先生,如果他們曾經相愛,蘇桂兒可否借用車至良遺傳細胞。 車玉磯合不攏嘴,深悔引火燒身。啊,雖然這名女子聰慧可愛,是個性情中人,多年交往以來也十分投契,可是…… 車玉磯苦苦勸說:惠連你看,且不說一人撫養幼童多辛苦,你可知他長大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有獨立的想法,到時候嫌你約束、守舊,怨你輕率、羅嗦,還不是等於一個人生活。 惠連口中說著,我的孩子不一樣,眼中卻已看到重疊景象:那嬰孩小時尚可愛逗趣,長到十幾歲會得賭氣蠻橫,談起戀愛只管伸手要花銷,陪伴女友永遠勝過娘親。 惠連雙頰濕潤:難道我竟走錯了,毫無退路? 車玉磯搖頭:大多數人不得不遵循傳統生活,少數人音樂美景作伴就過得了一生,也有人營營役役只為填滿空盪盪生命,你顯然都不是。你太麻煩,要求太甚。 惠連呢喃:最初只是厭倦整日工作。 呵,最初…… 惠連忽然意識到自己不過躺在長椅上,看著虛幻中的前世今生。啊,一切都來得及反悔,生命還有許多可能。 忙大聲喊:車先生,車先生,我有話說。 四圍無人應答,惠連發慌,難道已成定局,噩夢醒不過來,此生別無他想…… (五) 混沌散去,車玉磯趨步向前,美妍亦湊過來問:怎樣,可美妙? 惠連一身細汗,緩緩道:啊,桂花巷是我的前生居所,在蘇州那樣風情的地方。有肖似車先生的青年才俊為我做一首詩:桂花,是酒一樣的植物…… 美妍大樂:小叔叔,趕快也給我看看過去未來! 車先生正色:你前世乃一落魄男子,後半生…… 美妍忙擺手:罷了罷了,我才不要聽,一個人把來龍去脈都看得清清楚楚到底有沒有趣味。 惠連應和:正是,我現在心亂如麻。 車先生說:本來天機不可說,無奈我們有這般緣分。為防日後違背正常發展,待我消除你的記憶。 惠連恐懼:車先生且慢! 不想他已掀下某個按鈕,鈴聲大作。 (六) 蘇惠連驀的醒來。 怎麼回事?為什麼定鬧鈴?誰定的鬧鈴? 重重拍打頭部,呵,昨天和美妍吃酒到深夜,今天休假結束,八點鍾要趕工報到銷假。蘇惠連芳齡二十五,有使不完的力氣,天天夢想成為此間事務所主管,真正肉身依然蝸居在新港西路小小出租屋,偶爾也會羨慕一干有依有傍閑女子。不過,生活快得來不及想。什麼前因後果,只有當下讓人奮蹄直追。 只是為何,耳畔隱隱有溫柔吟哦: 桂花,是酒一樣底植物, 姑蘇城盛開醺醺底憂傷……
『貳』 蕭麗紅的介紹
蕭麗紅,1950年生,台灣嘉義布袋鎮人,目前專事寫作。曾以《千江有水千江月》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代表作有《桂花巷》(1977年1月1日初版)、《千江有水千江月》(1981年4月初版)、《白水湖春夢》(1996年12月13日初版)。
『叄』 我想免費下載並閱讀台灣作家蕭麗紅的小說《桂花巷》和白水湖春夢》,請問哪裡有。謝謝!
言情居
趣讀網
『肆』 誰能介紹一下蕭麗紅
蕭麗紅出生於1950年,台灣嘉義布袋鎮人,她的父親過世很早,由年輕守寡的母親辛苦撫育姐弟三人長大。蕭麗紅從嘉義女中畢業以後,為了分擔家計和照顧讀書的弟弟,前往台北工作,對於能夠把賺來的薪水用在從小就會念書的弟弟身上,蕭麗紅十分高興,從這一點就可以體會到她個性的溫柔和寬厚。
在純朴的布袋鎮出生,長大,故鄉的民俗人情對蕭麗紅有深厚影響,她曾經說:「在故鄉每一個節日都是鮮明的,過年用石磨磨水米做年糕,廚房,灶下連著幾天蒸粿做粽的氣息不散。你不用看日歷,走到路上巷口,鼻子里的氣息就是節令。 「在蕭麗紅的小說中,這些美麗的童年記憶,成為最溫馨的素材。在純朴的布袋鎮出生,長大,故鄉的民俗人情對蕭麗紅有深厚影響,她曾經說:「在故鄉每一個節日都是鮮明的,過年用石磨磨水米做年糕,廚房,灶下連著幾天蒸粿做粽的氣息不散。你不用看日歷,走到路上巷口,鼻子里的氣息就是節令。 「在蕭麗紅的小說中,這些美麗的童年記憶,成為最溫馨的素材。蕭麗紅的經歷寫成了她最為人矚目的一本小說《千江有水千江月》。
蕭麗紅師從胡蘭成,1975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說《冷金箋》。1977年,第一部長篇小說《桂花巷》在聯合報連載,深獲好評。1980年的年,她以《千江有水千江月》獲得聯合報第一次頒發的長篇小說獎,並引起文壇廣泛的注意。此後,她又出版了《桃花與正果》,《白水湖春夢》兩部小說。成名後的蕭麗紅行事依然低調,她很少出席文藝界的活動,聯絡事項都委託出版社代為管理。
蕭麗紅的作品雖廣受大眾的喜愛,但在文學評論上對她作品的評價是呈現兩極的看法,一方面如評選《千江有水千江月》為獲獎作品的評審齊邦媛等人,皆極度贊賞此書文字間「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寬恕厚重」 ;但另一方面由於蕭麗紅被歸類為「三三文學集團」的「閨秀文學」作家,因「三三」在寫作內容上以創造一個大中國文化的中心為目標 ,相當附和當時政府的主流論述,故此書常成為箭靶。此外, 「閨秀文學」作家在台灣文壇上代表負面的意義,種種矛盾的評論,使得蕭麗紅的文學地位一直都是曖昧不明的。
文學評論多以蕭麗紅創作的意識型態作定位的標准,然而,大眾喜愛閱讀蕭麗紅的作品,學校常以她的作品作為國文或鄉土教學教材,乃因為她在作品中形構出一個屬於極台灣式鄉土溫暖民情的烏扥邦。在蕭麗紅的小說中,最常出現的故事架構是台灣早期農業社會的大家庭,然而,她筆下的大家庭中成員雖多,卻彼此不會鉤心斗角,而是彼此包容,善替對方著想,她書寫出單純美好的人際互動關系。特別是家族中女性之間的關系——母女,婆媳,妯娌以及女性好友之間,大多是相濡以沫的情誼,而少有尖銳的沖突,尤其是《桂花巷》中的主角-高剔紅更演繹出女性主體其位置流動的復雜性。其中《桂花巷》在1987年被導演陳坤厚搬上銀屏,收到很高的評價,而由吳念真作詞潘越雲演唱的電影配樂《桂花巷》更成為經典。
『伍』 趙園的相關著作
1、《艱難的選擇》,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9月。
2、《論小說十家》,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修訂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10月。
3、《北京:城與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4、《地之子——鄉村小說與農民文化》,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3年6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5、《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6、《易堂尋蹤——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
7、《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8、《聚合與流散: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年1月。
9、《想像與敘述》,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9月。論文集
1、《趙園自選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年3月。
2、《昔我往矣》,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3、《明清之際的思想與言說》,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隨筆集
1、《獨語》,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
2、《窗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3、《紅之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1年。
4、《閱讀人世》,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主編
1、《沈從文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
學術論文
1、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文藝論叢,第14輯,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2、駱賓基在四十年代小說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 1986年 04期;
3、中國現代小說中的「高覺新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 1986年 03期;
4、論張天翼小說,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 1986年 02期;
5、樂聲與市聲的交響——《絕響》觀後,《當代電影 》1986年 05期;
6、沈從文構築的「湘西世界」,文學評論 , 1986年 06期;
7、1985:徘徊、開拓、突進,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 1986年 02期;
8、有關《艱難的選擇》的再思考,文學評論 , 1987年 03期;
9、論蕭紅小說兼及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特徵,收入《論小說十家》,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
10、「批評」三題,甘肅社會科學 , 1988年 01期;
11、在色彩紛繁的生活中沉思——看《太陽雨》記所感,當代電影 , 1988年 02期;
12、京味小說與北京人「生活的藝術」,文藝研究 , 1988年 05期;
13、京味小說中的北京商業文化建築文化,中國文學研究 , 1988年 04期;
14、話說「京味」,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 1989年 01期;
15、也說「知識分子」,文藝爭鳴 , 1989年 03期;
16、京味小說與北京方言文化,北京社會科學 , 1989年 01期;
17、回歸與漂泊——關於中國現當代作家的鄉土意識,文藝研究 , 1989年 04期;
18、黃凡作品印象,當代作家評論 , 1990年 04期;
19、人與大地——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農民,上海文學 , 1990年 10期;
20、無題,魯迅研究月刊 , 1990年 01期;
21、蕭麗紅的小說世界——讀《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當代作家評論 , 1990年 06期;
22、鄉村荒原——對於中國現當代鄉村小說的一種考察,上海文學 , 1991年 02期;
23、張承志的自由長旅,當代作家評論 , 1991年 04期;
24、「重讀」兩篇,當代作家評論 , 1991年 05期;
25、「北方氣象」與「大西北情結」——對當代鄉村小說的一種印象,文藝爭鳴 , 1991年 05期;
26、明情之際士人的南北論,上海文化,1994年第5期;
27、說戾氣——明清之際士人對一種文化現象的批判,中國文化第十期,1994-08;
28、我與學術,社會科學戰線 , 1995年 05期;
29、明清之際遺民學術論片,社會科學戰線 , 1995年 05期;
30、明情之際士人之死以及有關死的話題,江蘇文藝出版社;
31、生計與葬制——明遺民論,上海文藝1995年第3期;
32、明情之際作為話題的「建文事件」,「學人」,第7輯,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年;
33、明遺民論,「學人」第10輯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34、明清之際士人的「世族論」,中國文化研究 , 1996年 04期;
35、對《文學評論》雜志的建議,文學評論 , 1996年 05期;
36、明清之際士人的流品論,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6年3期;
37、讀人,收入「書趣文叢」第四輯之「獨隨筆」1996年第1期刊用一萬字遼寧教育出版社;
38、一個「知識人」對另一個「知識人」的讀解──關於黎湘萍所著《台灣的憂郁》,當代作家評論 , 1997年 01期;
39、關於現代文學研究的隨想,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97年 01期;
40、我讀傅山,《文學遺產》1997年02期;
41、說「禁」——讀顧炎武《日知錄》札記,天涯 , 1997年 04期;
42、明清之際士人的「清議」批評,開放時代 , 1999年 02期;
43、另類,天涯 , 2000年 01期;
44、談兵(下)——關於明清之際一種文化現象的分析,黃河科技大學學報 , 2002年 02期;
45、關於季節的記憶,天涯 , 2002年 05期;
46、關於學科「生長點」,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2年 02期;
47、趙園訪談錄,東南學術 , 2003年 02期;
48、學術——人生——趙園先生訪談錄,甘肅社會科學 , 2004年 06期;
49、明清之際士人的豪傑向慕與理想人格追尋——以易堂諸子為例,甘肅社會科學 , 2004年 06期;
50、「晚明」與「明清之際」,中國文化研究 , 2004年 01期;
51、20世紀40至70年代文學研究:問題與方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 2004年 02期;
52、凌叔華小說創作論,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 2004年 02期;
53、20世紀40至70年代文學研究:問題與方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 2004年 02期;
54、關於唐順之晚歲之出處,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5年 03期;
55、師道與師門——以明清之際為例,社會科學論壇 , 2005年 07期;
56、明清之際士人的文質論——兼及其時語境中文人的自我認知,江西社會科學 , 2005年 07期;
57、經世與救世——關於明清之際士大夫的一種姿態的考察,社會科學論壇 , 2005年 06期;
58、危機時刻的思想與言說,社會科學論壇 2005年5期;
59、《人譜》與儒家道德倫理秩序的建構,河北學刊 , 2006年 01期;
60、任道與任事——關於明清之際士人的一種姿態的分析,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6年 02期;
61、原君·原臣——明清之際士人關於君主、君臣的論述,中國文化研究 2006年 02期;
62、亂世友道,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1期;
63、集體施暴與個人復仇,社會學家茶座2006-2;
64、《地之子》新版後記,中華讀書報2006-1-18;
65、說理財——關於明清之際士人的一種言論的分析,《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66、我的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寫在《續編》之後,《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第3期;
67、廢園與蕪城:祁彪佳與他的寓園及其它,《中國文化》2008年第2期;
68、思想材料文體——治學雜談之一,《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
69、開封:水,民風,人物,《書城》2011年第12期;
70、關於流動中的人與文學,《書城》2012年第5期;
71、關於冒襄的《影梅庵憶語》,《書城》2012年第12期;
72、庄氏史獄中的陸圻、查繼佐,《書城》2013年第6期。
『陸』 人世長久不盡,即使兩相忘於江湖,也是千山同此月,千江同此水這句話出自哪裡
出自於台灣作家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br>
<br>作家簡介:
<br> 蕭麗紅,1950年生,嘉義布袋鎮人,目前專事寫作。曾以《千江有水千江月》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代表作有《桂花巷》(1977年1月1日初版)、《千江有水千江月》(1981年4月初版)、《白水湖春夢》(1996年12月13日初版)。
個人覺得這句話很經典。借用了《莊子》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典故,更加深了句子的深意。
『柒』 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作者簡介
蕭麗紅,1950年生,嘉義布袋鎮人,專事寫作。曾以《千江有水千江月》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代表作有《桂花巷》(1977年1月1日初版)、《千江有水千江月》(1981年4月初版)、《白水湖春夢》(1996年12月13日初版)。
『捌』 桂花巷的介紹
《桂花巷》,蕭麗紅原著、陳坤厚導演、陳揚配樂。說的是一個女人,在一個人情敦厚、保守古老的社會里,和她的命運抗爭的歷程,事實上也就是人與天的抗爭——在困厄的環境中,追求生存的尊嚴。這個故事幾乎完整地呈現出台灣近百年來文化的風貌,而且是道道地地台灣本土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