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倭英雄戚繼光 閱讀答案
是戚繼光奪回小島嗎?要是的話以下是答案:
智謀(謀略) 占據(佔有)
從全文看,第一句話是個(遞進)句,起(強調)作用。
用乾草鋪成一條路,好不陷進爛泥里,再把倭寇殲滅。
答案我也不確定對不對,但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文章抗倭英雄戚繼光
先明確交待抗倭的歷史背景,可結合《戚家軍抗倭形勢》掛圖(或投影、計算機課件等),首先闡明「倭寇」的概念,再讓學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嚴重的原因,指導學生觀看《戚家軍抗倭形勢》圖,以對倭寇的騷擾范圍之廣、危害之深有一個形象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出示有關材料,啟發學生思考:倭寇對我國東南沿海的騷擾造成了什麼嚴重的後果?明確了以上幾方面的問題,就為正確認識戚繼光的抗倭斗爭,以及更好地評價抗倭斗爭的性質做好了鋪墊。
戚繼光抗倭斗爭的經過:先指導學生觀看《戚繼光》像,然後讓學生閱讀戚繼光的生平事跡,再結合「動腦筋」一題說一說從戚繼光身上能學到哪些優秀品質?關於「戚家軍」的編練,教師可以補充戚繼光嚴於治軍的小故事,如條件允許,可嘗試著在課下排練「鴛鴦陣」,然後拿到課上表演,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戚繼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以及士兵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風貌,因為這些都是「戚家軍」得以戰勝倭寇的重要因素。利用《戚家軍抗倭形勢》圖,簡要介紹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台州九捷」。在基本盪平侵擾浙江的倭寇後,「戚家軍」又開赴福建、廣東,與當地明軍一起剿滅了那裡的倭寇。
戚繼光抗倭斗爭的評價:教師請學生結合所講過的內容,分析戚繼光抗倭取得勝利的原因(可分組討論後回答),基本概括為四點:首先這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三是戚家軍與其他愛國軍民配合作戰,體現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繼光卓越的軍事韜略和指揮才能,則無可爭議地成為另一個原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在中國古代史上還有哪支軍隊以紀律嚴明而著稱?對比一下「岳家軍」和「戚家軍」在抗擊對象上有什麼不同?由此引出對戚繼光及戚繼光抗倭斗爭的正確評價,需要明確的是,抗倭斗爭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反抗外來民族侵略並取得勝利的斗爭,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
教師此時可補充一些民間紀念戚繼光的童謠、民間故事、傳說等,使戚繼光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並由此反襯出戚繼光人格的偉大,使學生進一步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戚繼光繼承父職後,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聯系課文中他的詩句,你認為他有什麼高尚的品質值得人們學習?
「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表達了戚繼光決心將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業結合起來,使自己處在時代激流的中心,為民族、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決心。戚繼光能在國家危難之時立下遠大志向,挺身而出,時刻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另外,「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則更明確地表明戚繼光為驅逐倭患、保衛海防、拯救百姓於水火,而並非追求個人功名的崇高品質。
元明的倭患
中日兩國的關系歷來極為友好。元朝初年,高麗人趙彝向蒙古貴族進言,說日本可通。元世祖忽必烈於是決心降服日本。他幾次派人出使日本,要求日本臣服元朝,沒有得到答復,乃於至元十一年(1274年)、十八年(1281年)兩次派兵出征日本,結果均因遭遇暴風而告失敗。當時,日本鐮倉幕府剛建立不久,各地武士階級(中小封建主)的分裂割據仍很嚴重。他們利用鐮倉幕府與天皇及其反對者之間的矛盾,乘機擴大勢力。為了掠奪財富,開始是通過商人以貿易形式同南宋往來。元軍侵日失敗後,有些武士和商人就打著貿易的旗號,攜帶兵器,到朝鮮、中國沿海一帶進行搶劫。這使元朝政府不得不嚴加防範,屢次下令「嚴商下海」,取消主管對外貿易的市舶機構。日本政府也恐元軍再來,除嚴加防範之外,終元之世不與元朝通使往來。由於元、日雙方處於敵對狀態,無法進行正式的貿易活動,日本的商人便在各地封建主的支持下,繼續以暴力方式,到中國沿海進行海盜和走私活動。同時,隨著日本封建兼並戰爭的加劇,丟失軍職而破產的武士數量日增,淪為浪人,他們也大量加入海盜行列。因此,到元朝末期,倭寇的騷擾日趨嚴重。
明代的倭患是元代倭患的繼續和發展。明朝建立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對立時期(1336—1392),倭寇「乘中國未定」「率以零服寇掠沿海」(金安清《東倭考》)。為了制止倭寇的侵擾,明太祖多次遣使到日本交涉,均不得要領。因此,下令實行海禁,停止與日本的往來,「專以海防為務」(《明史·日本傳》),大力加強沿海防務。永樂時,明成祖一方面允許日本政府和商人來中國貿易,同時繼續加強海防,永樂十七年(1419年)於遼東金線島西北的望海堝殲滅一股入侵的倭寇,使倭寇不敢再大規模騷擾我國沿海。
到了嘉靖年間,倭寇的侵擾又猖獗起來。日本南北朝的戰亂,到14世紀末以北朝的勝利告終,但到15世紀中葉又進入藩侯割據的戰國時代。各封建藩侯為滿足自己的奢侈慾望,並彌補戰爭經費的不足,都積極支持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進行搶掠。中國的一些奸商,也與倭寇相勾結,合夥從事走私和劫掠。還有一些破產的濱海貧民,為飢寒所迫,也充當倭寇的脅從。當時明朝統治腐敗,海防鬆弛,浙閩沿海衛所,「戰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卒也只剩4/10,「倭剽掠輒得志,益無所忌,來者接踵」(《明史·朱紈傳》),倭寇為患達到了猖獗的程度。
東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搶劫分贓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在大地主、大商人汪直、徐海、陳東、蕭顯、麻葉等的勾引下,「連艦數百,蔽海而至。浙東西,江南北,濱海數千里,同時告警」(《明史·日本傳》)。第二年,倭寇越來越多,「每自焚其舟,登岸劫掠」(同上)。他們把根據地從海島遷到陸上,分成幾十人到幾百幾千人的小股,四齣劫掠。由於官軍的腐敗,倭寇一直闖到徽州、蕪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縣一帶。他們到處殺人越貨、擄人勒贖或出賣。例如倭寇騷擾江蘇崑山縣城,「孤城被圍凡四十五日,大小三十餘戰。其六門並被攻。被殺男女五百餘人,被燒房屋二萬余間,被發棺槨(挖墳盜棺)四十餘縣。各鄉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內房屋十去八九,男婦十失五六,棺槨三四,有不可勝計而周知者」(歸有光《崑山縣倭寇始末》)。倭寇騷擾浙江湖州,「大肆毀掠,東自江口至西興壩,西自樓下至北新關,一望赭然(空盡無物),殺人無算。城邊流血數十里,河內積貨(倭寇搶劫的財物)滿千船」(采九德《倭變事略》)。倭寇的殘暴騷擾,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
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8),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登州(今山東蓬萊)人。他出身將門,17歲承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擔負起防禦倭寇的任務。倭寇的不斷侵擾,激起他殲敵衛國的熱情,曾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止止堂集·橫槊稿》上《韜鈐深處》)的詩句。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任參將,抵抗倭寇。他看到官軍非常腐敗,就到義烏招募農民、礦工,編練「戚家軍」,成為抗倭主力。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大敗倭寇。次年馳援福建,搗破倭寇在橫嶼(寧德城外海中)的大本營。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再援福建,升總兵官。二年後又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肅清東南沿海的倭患。隆慶元年(1567年)被調到北方,鎮守薊州(今天津薊縣)。晚年受排擠 ,居家病死。所著《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極受軍事家的重視。其他著作尚有《止止堂集》。
戚繼光曾賦詩明志:「遙知夷島浮天際……」
《戚少保年譜耆編》卷1:「(嘉靖三十三年)三月巡海上諸營……已而轉節過文登營賦詩雲:『冉冉雙幡度海涯,曉煙低護野人家。誰將春色來殘堞,獨有悲風吹晚笳。水落尚存秦代石,潮來不見漢時槎。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止止堂集·橫槊稿》上《過文登營》最後兩句作「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
台州九捷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戚繼光由浙江都司參將調任獨鎮一方的分守台(州)、金(華)、嚴(州)等處地方參將。他根據該地三面阻山、一面臨海的情況,作出以陸戰為主、兼用水(海)戰的決策,將軍隊分駐於松門、海門,並製造戰船,加強海上防務。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16艘倭船由象山至奉化西鳳嶺登陸,竄擾寧海團前。戚繼光判斷倭寇的行動旨在誘離松門、海門的戚家軍,然後乘虛直犯台州(今浙江臨海),就在台州、海門配備必要兵力,另派水師至寧海外洋伏擊,自己親率主力前往寧海,並請寧海駐軍水陸會剿。倭寇果然分兵3路,分別東向桃渚、新河所和健跳所圻頭,企圖進犯台州。戚繼光令佐理軍務的兵巡僉事唐堯臣率領戍守海門、台州的軍隊救援新河,自率主力進剿寧海的倭寇。唐堯臣在新河大敗倭寇,騷擾寧海的倭寇也紛紛逃竄,但桃渚的倭寇仍繼續向台州進犯。戚繼光立即揮師南下,於二十七日中午趕到台州城外,枵腹進至花街,「五戰五勝,二路共斬首三百八級,生擒巨酋二浮,其漂溺無算」(《戚少保年譜耆編》卷2)。五月初一,健跳圻頭的兩千名倭寇又竄至台州府城東北的大田。戚繼光率領身邊的一千五百名親兵前往大田迎戰,因遇大雨,相持3日未能交鋒。倭寇趁雨西竄,欲經仙居改襲處州(今浙江麗水)。戚繼光率兵急趨上峰嶺,設伏截擊,「三戰三捷,計斬首三百四十四級,生擒五酋」(同上)。不久,戚家軍又取得長沙(在今浙江溫嶺市東南)大捷。經過一個月的戰斗,戚家軍九戰九捷,徹底消滅了侵犯台州的倭寇。與此同時,總兵官盧鏜、參將牛天錫等也在寧波、溫州一帶大敗倭寇,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了。
戚繼光抗倭業績永為民間紀念
數百年來,在戚繼光曾經任職和生活過的地方,人們都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紀念他,而紀念形式之多、數量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深遠是許多歷史人物所不能及的。在京北的長城沿線和浙閩沿海地區,修建了許多戚繼光祀祠、塑像、碑刻、紀念館(堂)或亭台樓閣等紀念性建築。在他的故鄉山東蓬萊,不僅建有戚繼光紀念館和塑像,還修建了「水城」。紀念性命名也是民間紀念戚繼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上述地區,就分布著相當數量的因戚繼光而命名的山、水、石、木、村、路、橋、井、亭閣等,如浙江餘姚有戚家村,溫嶺有繼光路。以民俗的形式紀念戚繼光,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如八月十六過中秋,吃「光餅」等。紀念戚繼光的民間文學,主要有抗倭故事、治軍故事、愛民故事等十餘類,此外民間還流傳著相當數量的古謠、兒歌。反映戚繼光事跡的文藝作品,有閩劇《戚繼光斬子》、話劇《戚繼光平倭記》等戲劇,而民間舞蹈《藤牌舞》和《光餅舞》,則分別取材於戚繼光作戰的場面和「光餅」製作過程中的動作;在體育健身方面,人們還發掘整理了民間武術——「繼光拳」。總之,這些紀念形式,無不涵蓋了百姓生活的各個層面,雖經歷數百年人世變遷,依然流傳至今,足可以體現戚繼光在民間影響之深遠。
附:
八月十六過中秋(節俗):浙江省台州市所屬的椒江、臨海、黃岩等縣(市)民間就將中秋節定為八月十六。相傳,當年抗倭形勢吃緊,戚繼光率軍於中秋之夜掃盪倭寇獲全勝,次日夜,軍民同慶抗倭勝利,並補過中秋佳節。後來為紀念這一事件,百姓過中秋節總是推遲一天,相沿成俗。
光餅(食俗):又稱繼光餅、肚臍餅,是浙江省台州市、溫州市所轄各縣(市)及福建省莆田市、寧德市所轄各沿海縣(市)民間常見的麵食。它以小麥兌水調勻,烤制而成,其形扁圓,中有一小孔可穿繩。據說當年戚繼光在浙閩沿海抗倭時,「戚家軍」以光餅穿繩扎於腰間,充戰時干糧。相傳此餅為戚繼光首創,故稱「繼光餅」或「光餅」。
口令的來歷(民間故事):
戚繼光抗倭時,夜間派士兵沿海警戒,為避免夜幕中敵我難辨,戚繼光讓警戒的士兵都帶著竹哨,如果發現人影就喊一聲:「哨起!」對方若是自己人,就要立刻喊「立正」而原地站直。在部隊操練時,戚繼光不停地讓士兵練習這兩個動作。後幾經演變,「哨起」「立正」就成了軍隊隊列練習的正規口令。
哄兒謠: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倭來,不要慌,我有戚爺會抵擋。
⑶ 誰知道關於戚繼光的小說
有一本,我剛看完。是張笑天的《戚繼光》。
⑷ 明朝的那些事中的戚繼光在哪幾章啊
【明朝的那些事兒】戚繼光最害怕的人
戚繼光自幼飽讀兵書,練習武藝,上過許多戰場,見過很多死人,踩過無數屍首,也從沒聽說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是出了名的膽大包天。在這個世上,有人能讓他感到害怕嗎?
答案是肯定的,雖然他上過陣,雖然他殺過人,雖然他非常的牛,但他始終深深地畏懼著一個人,畏懼到了極點。
這個人就是他的老婆。
怕老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氣管炎」的光輝事跡,這其中自然少不了戚繼光同志,他的怕老婆故事和他的豐功偉績一同流傳千古。
據說他的老婆實在太凶,鬧得他實在受不了,一氣之下從家裡搬出來,住進了軍營里,部下覺得他又窩囊,又可憐,紛紛煽動他:你老婆竟然如此囂張,還敢欺負你,我們大家穿好盔甲,備齊刀劍,在營里等著,你把她叫進來,亂刀砍死,也就一了百了了。
戚繼光估計是受盡了委屈,於是一氣之下一跺腳:就這么干!砍死她!
約定的日子到了,手下全副武裝,埋伏在營內,戚繼光則派人去請自己的老婆進營。
老婆大人如約前來,她進入營房,看著周圍手持刀劍的士兵,毫不畏懼,還大聲喝問戚繼光:
「找我來有什麼事?」
在位兇悍的老婆面前,戚繼光沒有示弱,他霍然站了起來,大聲說道:
「我剛剛整隊完畢,特請夫人前來閱兵!」
這個故事很明顯是假的,因為就算戚繼光想除掉自己的老婆,也不會如此大張旗鼓,召集這么多人來干,畢竟被老婆趕出門也不是啥光彩的事情。
但歷史中真實的戚繼光,確實是個非常怕老婆的人,在我看來,史實與上面這個故事之間的唯一區別是,他就算有這個心思,也是絕對不敢動手的。
很多人認為,怕老婆的實質,其實是愛護老婆,不過我相信戚繼光同志是絕不會同意這個觀點的,他是真怕,怕得心服口服。
因為他的這位老婆確實是個了不得的女人,十八歲時,剛剛上班的戚繼光娶了一位姓王的姑娘過門,也就是後來的王氏。
當時戚繼光已經是四品指揮,但他老婆的家世更為厲害,老丈人最高曾干到過總兵,是明軍的高級將領。將門出虎女,王氏脾氣倔強,且自幼習武,善用刀劍,據說發起火來連戚繼光都不是她的對手,經常被打得到處跑。
論家世比不過,想打架又未必打得贏,所以在兩人有矛盾時,大都是戚繼光讓步。
雖然老婆很強勢,但事實上,只要不觸及原則問題,她對戚繼光是很好的,當年戚將軍家裡不富裕,有次買條魚改善伙食,老婆做好了端上來一看——只有魚頭和魚尾。
戚繼光估計是老婆自己吃了,也就沒作聲,但到了晚餐的時候,王氏卻又把剩下的魚肉端了上來,戚繼光這才恍然大悟,感動得半天說不出話。
不過要是牽涉到原則問題,那就不好說了,這個所謂原則問題,就是納妾。
戚繼光其實並不好色,他之所以動這個念頭,實在是因為封建思想的毒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偏偏王氏就是沒有兒子,好不容易生出來卻又都幼年夭折,眼看老婆年紀大了,戚繼光動起了心思,在他三十五歲那年,娶了第一個小妾沈氏,之後又分別娶了陳氏和楊氏。
在小妾的幫助下,戚繼光終於有了自己的兒子,這就是後來的戚安國、戚昌國、戚興國等人。
雖說在那萬惡的舊社會,國家允許一夫多妻,娶個小妾也不會涉及包二奶問題,但這也要看具體情況,戚繼光深知,如果讓老婆知道了,那是要出大事的,所以他嚴密封鎖了消息,這些事情都是他瞞著老婆乾的。
但紙畢竟保不住火,三個女人還有那幾個活蹦亂跳的孩子,你當老婆是白內障不成?
老婆生氣了,事情鬧大了,一般說來,聽到老公包二奶,無非有以下幾種反應,要麼息事寧人,要麼去法院鬧離婚,就連那位傳說中著名的悍婦,外號「河東獅」的柳月娥,也不過是去老公的單位,找上級領導鬧事。
王氏的處理方法卻大不相同,當她聽說這個消息後,即不找組織,也不找領導,隨手抄起一把尖刀,奔著戚繼光就去了。
值得誇獎的是,戚繼光同志十分機靈,聽到消息立馬就溜了,王氏撲了個空,卻絕不肯罷休,每日在家裡蹲守,並且揚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不剁了你誓不罷休!
戚繼光同志麻煩了,有家不能回,在單位住也不是個事,於是他一咬牙,不帶任何盔甲,套著一件便裝回了家,在老婆沒來得及動手之前,便撲通一聲跪下,然後嚎啕大哭,痛斥封建禮教,說自己也是受害者,為了生兒子才不得已如此,並且講過去憶往昔,恩愛夫妻,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女人畢竟是女人,被戚繼光這么一陣忽悠,心腸就軟了,隨即丟下尖刀,與戚繼光抱頭痛哭。
戚繼光單刀赴會,憑借著勇氣和對老婆的信任,化解了恩怨。但如果你認為事情如此簡單,那你就錯了。
事實上,歷史中的戚繼光是一個幾乎從不冒險的人,他的兵法要訣是「謀定戰」,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他絕不會作戰,而在其政治活動和日常生活中,他也一直遵循著這個原則。老婆如此兇悍,要是一時火起,真的把自己給剁了,那就虧大了。
然而他依然不帶侍衛,跑去找自己的老婆說理,且毫無畏懼,這並非他喝酒壯了膽,只是因為在他的那件便服下面,還穿著一件護甲。
但如果據此認為戚繼光同志狡詐,還是值得商榷的,面對如此彪勇的老婆,要想求生存求發展,確實是不太容易的。
而戚繼光同志的經歷也告訴我們,在娶一個強悍的老婆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957]
明朝的那些事兒[肆] 2007-08-01 21:07 閱讀11 評論0 字型大小: 大大 中中 小小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957]戚繼光終於功成名就了,因為在台州大捷中的優異表現,他升任都指揮使,從此,他開始被人稱為民族英雄,抗倭名將。但在這一切光輝的背後,是另一個戚繼光——一個善於搞關系,迎合領導,請客送禮,拉幫結黨的人。在無數史書中,戚繼光是英勇無畏的化身,他能謀善斷,所向無敵,這一切都是事實,但他也有著另一面,比如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去拜碼頭,請客送禮,大吃大喝一通,然後再認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資,絕不可能承擔得起這么高的花銷。所以結論就是:戚繼光是一個既收禮又行賄的人。在少年時代,每天環繞在戚繼光
耳邊的,是父親的教誨,教誨他一定要為人清正,不能搞歪門邪道,戚繼光曾堅信並堅持過這些教導,他相信父親是不會錯的。然而從他十八歲到山東上任時起,他就發現自己錯了,雖然他清正廉潔,雖然他剛正不阿,但這一切毫無用處,沒有人理會他,也沒有人幫助他,他的理想和信念或許很高尚,卻根本無法實現。而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件事,無疑是俞大猷的被迫離去。對俞大猷而言,岑港之戰是一個十分慘痛的教訓,和戚繼光一樣,他也開始了演練新軍,並很快就鍛造出一支極有戰鬥力的軍隊,此即所謂「俞家軍」,而他的陣法也十分奇特,分別叫做三疊陣和奪前蛟陣,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你只要知道這兩個陣型很牛就行了。(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957]
戚繼光終於功成名就了,因為在台州大捷中的優異表現,他升任都指揮使,從此,他開始被人稱為民族英雄,抗倭名將。但在這一切光輝的背後,是另一個戚繼光——一個善於搞關系,迎合領導,請客送禮,拉幫結黨的人。
耳邊的,是父親的教誨,教誨他一定要為人清正,不能搞歪門邪道,戚繼光曾堅信並堅持過這些教導,他相信父親是不會錯的。然而從他十八歲到山東上任時起,他就發現自己錯了,雖然他清正廉潔,雖然他剛正不阿,但這一切毫無用處,沒有人理會他,也沒有人幫助他,他的理想和信念或許很高尚,卻根本無法實現。而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件事,無疑是俞大猷的被迫離去。對俞大猷而言,岑港之戰是一個十分慘痛的教訓,和戚繼光一樣,他也開始了演練新軍,並很快就鍛造出一支極有戰鬥力的軍隊,此即所謂「俞家軍」,而他的陣法也十分奇特,分別叫做三疊陣和奪前蛟陣,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你只要知道這兩個陣型很牛就行了。
在無數史書中,戚繼光是英勇無畏的化身,他能謀善斷,所向無敵,這一切都是事實,但他也有著另一面,比如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去拜碼頭,請客送禮,大吃大喝一通,然後再認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資,絕不可能承擔得起這么高的花銷。所以結論就是:戚繼光是一個既收禮又行賄的人。
在少年時代,每天環繞在戚繼光耳邊的,是父親的教誨,教誨他一定要為人清正,不能搞歪門邪道,戚繼光曾堅信並堅持過這些教導,他相信父親是不會錯的。
耳邊的,是父親的教誨,教誨他一定要為人清正,不能搞歪門邪道,戚繼光曾堅信並堅持過這些教導,他相信父親是不會錯的。然而從他十八歲到山東上任時起,他就發現自己錯了,雖然他清正廉潔,雖然他剛正不阿,但這一切毫無用處,沒有人理會他,也沒有人幫助他,他的理想和信念或許很高尚,卻根本無法實現。而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件事,無疑是俞大猷的被迫離去。對俞大猷而言,岑港之戰是一個十分慘痛的教訓,和戚繼光一樣,他也開始了演練新軍,並很快就鍛造出一支極有戰鬥力的軍隊,此即所謂「俞家軍」,而他的陣法也十分奇特,分別叫做三疊陣和奪前蛟陣,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你只要知道這兩個陣型很牛就行了。
然而從他十八歲到山東上任時起,他就發現自己錯了,雖然他清正廉潔,雖然他剛正不阿,但這一切毫無用處,沒有人理會他,也沒有人幫助他,他的理想和信念或許很高尚,卻根本無法實現。
而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件事,無疑是俞大猷的被迫離去。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957]戚繼光終於功成名就了,因為在台州大捷中的優異表現,他升任都指揮使,從此,他開始被人稱為民族英雄,抗倭名將。但在這一切光輝的背後,是另一個戚繼光——一個善於搞關系,迎合領導,請客送禮,拉幫結黨的人。在無數史書中,戚繼光是英勇無畏的化身,他能謀善斷,所向無敵,這一切都是事實,但他也有著另一面,比如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去拜碼頭,請客送禮,大吃大喝一通,然後再認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資,絕不可能承擔得起這么高的花銷。所以結論就是:戚繼光是一個既收禮又行賄的人。在少年時代,每天環繞在戚繼光
軍隊有了,陣法也有了,俞大猷准備大幹一場。然而他沒有等到這個機會,因為和之前一樣,他再一次遇到了莫名其妙的事情,而這一次的主角是胡宗憲。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胡宗憲接到了這樣一個通報,說有群倭寇在浙江沿海游盪,請示如何處理。胡宗憲想了一下,下達了這樣一個命令:「不要管他們,別讓這些人靠岸就行。」 對俞大猷而言,岑港之戰是一個十分慘痛的教訓,和戚繼光一樣,他也開始了演練新軍,並很快就鍛造出一支極有戰鬥力的軍隊,此即所謂「俞家軍」,而他的陣法也十分奇特,分別叫做三疊陣和奪前蛟陣,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你只要知道這兩個陣型很牛就行了。
軍隊有了,陣法也有了,俞大猷准備大幹一場。然而他沒有等到這個機會,因為和之前一樣,他再一次遇到了莫名其妙的事情,而這一次的主角是胡宗憲。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胡宗憲接到了這樣一個通報,說有群倭寇在浙江沿海游盪,請示如何處理。胡宗憲想了一下,下達了這樣一個命令:「不要管他們,別讓這些人靠岸就行。」
軍隊有了,陣法也有了,俞大猷准備大幹一場。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957]戚繼光終於功成名就了,因為在台州大捷中的優異表現,他升任都指揮使,從此,他開始被人稱為民族英雄,抗倭名將。但在這一切光輝的背後,是另一個戚繼光——一個善於搞關系,迎合領導,請客送禮,拉幫結黨的人。在無數史書中,戚繼光是英勇無畏的化身,他能謀善斷,所向無敵,這一切都是事實,但他也有著另一面,比如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去拜碼頭,請客送禮,大吃大喝一通,然後再認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資,絕不可能承擔得起這么高的花銷。所以結論就是:戚繼光是一個既收禮又行賄的人。在少年時代,每天環繞在戚繼光
然而他沒有等到這個機會,因為和之前一樣,他再一次遇到了莫名其妙的事情,而這一次的主角是胡宗憲。
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胡宗憲接到了這樣一個通報,說有群倭寇在浙江沿海游盪,請示如何處理。
胡宗憲想了一下,下達了這樣一個命令:
明朝的那些事兒[957]
戚繼光終於功成名就了,因為在台州大捷中的優異表現,他升任都指揮使,從此,他開始被人稱為民族英雄,抗倭名將。但在這一切光輝的背後,是另一個戚繼光——一個善於搞關系,迎合領導,請客送禮,拉幫結黨的人。在無數史書中,戚繼光是英勇無畏的化身,他能謀善斷,所向無敵,這一切都是事實,但他也有著另一面,比如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去拜碼頭,請客送禮,大吃大喝一通,然後再認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資,絕不可能承擔得起這么高的花銷。所以結論就是:戚繼光是一個既收禮又行賄的人。在少年時代,每天環繞在戚繼光
「不要管他們,別讓這些人靠岸就行。」
兩個月後,他接到消息,都察院監察御史李瑚告了他一狀,罪名是縱敵逃竄,以鄰為壑。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958]兩個月後,他接到消息,都察院監察御史李瑚告了他一狀,罪名是縱敵逃竄,以鄰為壑。這也真是流年不利,胡宗憲沒有想到,那幫倭寇是來干搶劫的,不去東家就去西家,胡總督不接待,他們就跑到了福建,大搶了一把。福建巡撫氣得鼻子都歪了,暴跳如雷,一定要找胡宗憲算賬,於是便把官司打到了皇帝那裡,要求追究胡宗憲的責任。但胡宗憲畢竟是浪大水深,幾番動作下來平安過了關,事情經過大致如此。但這個故事和俞大猷似乎毫無關系,麻煩又從何而起呢?如果有關系,那這事就不奇怪了,俞大猷這一輩子,奇就奇在莫名其妙上。事情了結後,胡宗憲開始回過味來,福建方面一口咬定是自己放任不管,莫不是自己這里有人透露了消息,當了內奸吧?於是他開始查找蛛絲馬跡,先查李瑚,福建人,再查自己
這也真是流年不利,胡宗憲沒有想到,那幫倭寇是來干搶劫的,不去東家就去西家,胡總督不接待,他們就跑到了福建,大搶了一把。
,福建的,層次高的,能接觸機密的,於是答案終於出現了:俞大猷,浙江總兵,福建晉江人。這真叫命苦不能怨政府,俞大猷同志老老實實幹活,勤勤懇懇做事,就因為是福建人,結果竟然成了奸細。胡總督雷厲風行,他隨即上書,把責任推到了俞大猷的身上。皇帝又一次生氣了,他當即下令,削去俞大猷的官職,把他抓進詔獄。戚繼光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他清楚地記得,當初胡宗憲是多麼器重俞大猷,對他言聽計從,而轉瞬之間,他就把這個他曾無比信任的人,親手送進了監獄,從浙江軍區司令員,到錦衣衛監獄的囚犯,只要短短的幾天。所以他終於意識到,把自己的命運和信念寄託在一個人的身上,是極其不靠譜的,親密戰友胡宗憲也不例外。然而就在他為俞大猷痛惜不已之時,另一個更讓人吃驚的消息傳來:俞大猷竟然出獄了,並調往北方邊界戴罪立功。而根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能得到 福建巡撫氣得鼻子都歪了,暴跳如雷,一定要找胡宗憲算賬,於是便把官司打到了皇帝那裡,要求追究胡宗憲的責任。
明朝的那些事兒(肆)[958]兩個月後,他接到消息,都察院監察御史李瑚告了他一狀,罪名是縱敵逃竄,以鄰為壑。這也真是流年不利,胡宗憲沒有想到,那幫倭寇是來干搶劫的,不去東家就去西家,胡總督不接待,他們就跑到了福建,大搶了一把。福建巡撫氣得鼻子都歪了,暴跳如雷,一定要找胡宗憲算賬,於是便把官司打到了皇帝那裡,要求追究胡宗憲的責任。但胡宗憲畢竟是浪大水深,幾番動作下來平安過了關,事情經過大致如此。但這個故事和俞大猷似乎毫無關系,麻煩又從何而起呢?如果有關系,那這事就不奇怪了,俞大猷這一輩子,奇就奇在莫名其妙上。事情了結後,胡宗憲開始回過味來,福建方面一口咬定是自己放任不管,莫不是自己這里有人透露了消息,當了內奸吧?於是他開始查找蛛絲馬跡,先查李瑚,福建人,再查自己
但胡宗憲畢竟是浪大水深,幾番動作下來平安過了關,事情經過大致如此。
但這個故事和俞大猷似乎毫無關系,麻煩又從何而起呢?福建的,層次高的,能接觸機密的,於是答案終於出現了:俞大猷,浙江總兵,福建晉江人。這真叫命苦不能怨政府,俞大猷同志老老實實幹活,勤勤懇懇做事,就因為是福建人,結果竟然成了奸細。胡總督雷厲風行,他隨即上書,把責任推到了俞大猷的身上。皇帝又一次生氣了,他當即下令,削去俞大猷的官職,把他抓進詔獄。戚繼光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他清楚地記得,當初胡宗憲是多麼器重俞大猷,對他言聽計從,而轉瞬之間,他就把這個他曾無比信任的人,親手送進了監獄,從浙江軍區司令員,到錦衣衛監獄的囚犯,只要短短的幾天。所以他終於意識到,把自己的命運和信念寄託在一個人的身上,是極其不靠譜的,親密戰友胡宗憲也不例外。然而就在他為俞大猷痛惜不已之時,另一個更讓人吃驚的消息傳來:俞大猷竟然出獄了,並調往北方邊界戴罪立功。而根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能得到 如果有關系,那這事就不奇怪了,俞大猷這一輩子,奇就奇在莫名其妙上。
事情了結後,胡宗憲開始回過味來,福建方面一口咬定是自己放任不管,莫不是自己這里有人透露了消息,當了內奸吧?
於是他開始查找蛛絲馬跡,先查李瑚,福建人,再查自己,福建的,層次高的,能接觸機密的,於是答案終於出現了:俞大猷,浙江總兵,福建晉江人。
如此寬大處理,是嚴嵩收了錢,在皇帝大人面前說了話。戚繼光百思不得其解,官場之中,俞大猷的收入也就是個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家裡有幾文錢他很清楚,能養活老婆孩子就不錯了,哪裡有錢去行賄?但如果沒有錢,嚴老貪怎麼會幫他說話呢?於是他開始懷疑,俞大猷和嚴嵩之間有著某種秘密的關系。不久之後,他終於從朝廷內線那裡得到了消息,俞大猷確實沒有送錢給嚴嵩,也絕非嚴嵩的親信,他能夠得到寬大處理,是因為他有著一個好朋友——陸炳。 這真叫命苦不能怨政府,俞大猷同志老老實實幹活,勤勤懇懇做事,就因為是福建人,結果竟然成了奸細。胡總督雷厲風行,他隨即上書,把責任推到了俞大猷的身上。
如此寬大處理,是嚴嵩收了錢,在皇帝大人面前說了話。戚繼光百思不得其解,官場之中,俞大猷的收入也就是個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家裡有幾文錢他很清楚,能養活老婆孩子就不錯了,哪裡有錢去行賄?但如果沒有錢,嚴老貪怎麼會幫他說話呢?於是他開始懷疑,俞大猷和嚴嵩之間有著某種秘密的關系。不久之後,他終於從朝廷內線那裡得到了消息,俞大猷確實沒有送錢給嚴嵩,也絕非嚴嵩的親信,他能夠得到寬大處理,是因為他有著一個好朋友——陸炳。
皇帝又一次生氣了,他當即下令,削去俞大猷的官職,把他抓進詔獄。
福建的,層次高的,能接觸機密的,於是答案終於出現了:俞大猷,浙江總兵,福建晉江人。這真叫命苦不能怨政府,俞大猷同志老老實實幹活,勤勤懇懇做事,就因為是福建人,結果竟然成了奸細。胡總督雷厲風行,他隨即上書,把責任推到了俞大猷的身上。皇帝又一次生氣了,他當即下令,削去俞大猷的官職,把他抓進詔獄。戚繼光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他清楚地記得,當初胡宗憲是多麼器重俞大猷,對他言聽計從,而轉瞬之間,他就把這個他曾無比信任的人,親手送進了監獄,從浙江軍區司令員,到錦衣衛監獄的囚犯,只要短短的幾天。所以他終於意識到,把自己的命運和信念寄託在一個人的身上,是極其不靠譜的,親密戰友胡宗憲也不例外。然而就在他為俞大猷痛惜不已之時,另一個更讓人吃驚的消息傳來:俞大猷竟然出獄了,並調往北方邊界戴罪立功。而根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能得到 戚繼光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他清楚地記得,當初胡宗憲是多麼器重俞大猷,對他言聽計從,而轉瞬之間,他就把這個他曾無比信任的人,親手送進了監獄,從浙江軍區司令員,到錦衣衛監獄的囚犯,只要短短的幾天。
如此寬大處理,是嚴嵩收了錢,在皇帝大人面前說了話。戚繼光百思不得其解,官場之中,俞大猷的收入也就是個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家裡有幾文錢他很清楚,能養活老婆孩子就不錯了,哪裡有錢去行賄?但如果沒有錢,嚴老貪怎麼會幫他說話呢?於是他開始懷疑,俞大猷和嚴嵩之間有著某種秘密的關系。不久之後,他終於從朝廷內線那裡得到了消息,俞大猷確實沒有送錢給嚴嵩,也絕非嚴嵩的親信,他能夠得到寬大處理,是因為他有著一個好朋友——陸炳。 所以他終於意識到,把自己的命運和信念寄託在一個人的身上,是極其不靠譜的,親密戰友胡宗憲也不例外。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958]兩個月後,他接到消息,都察院監察御史李瑚告了他一狀,罪名是縱敵逃竄,以鄰為壑。這也真是流年不利,胡宗憲沒有想到,那幫倭寇是來干搶劫的,不去東家就去西家,胡總督不接待,他們就跑到了福建,大搶了一把。福建巡撫氣得鼻子都歪了,暴跳如雷,一定要找胡宗憲算賬,於是便把官司打到了皇帝那裡,要求追究胡宗憲的責任。但胡宗憲畢竟是浪大水深,幾番動作下來平安過了關,事情經過大致如此。但這個故事和俞大猷似乎毫無關系,麻煩又從何而起呢?如果有關系,那這事就不奇怪了,俞大猷這一輩子,奇就奇在莫名其妙上。事情了結後,胡宗憲開始回過味來,福建方面一口咬定是自己放任不管,莫不是自己這里有人透露了消息,當了內奸吧?於是他開始查找蛛絲馬跡,先查李瑚,福建人,再查自己
然而就在他為俞大猷痛惜不已之時,另一個更讓人吃驚的消息傳來:俞大猷竟然出獄了,並調往北方邊界戴罪立功。而根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能得到如此寬大處理,是嚴嵩收了錢,在皇帝大人面前說了話。
,福建的,層次高的,能接觸機密的,於是答案終於出現了:俞大猷,浙江總兵,福建晉江人。這真叫命苦不能怨政府,俞大猷同志老老實實幹活,勤勤懇懇做事,就因為是福建人,結果竟然成了奸細。胡總督雷厲風行,他隨即上書,把責任推到了俞大猷的身上。皇帝又一次生氣了,他當即下令,削去俞大猷的官職,把他抓進詔獄。戚繼光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他清楚地記得,當初胡宗憲是多麼器重俞大猷,對他言聽計從,而轉瞬之間,他就把這個他曾無比信任的人,親手送進了監獄,從浙江軍區司令員,到錦衣衛監獄的囚犯,只要短短的幾天。所以他終於意識到,把自己的命運和信念寄託在一個人的身上,是極其不靠譜的,親密戰友胡宗憲也不例外。然而就在他為俞大猷痛惜不已之時,另一個更讓人吃驚的消息傳來:俞大猷竟然出獄了,並調往北方邊界戴罪立功。而根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能得到
戚繼光百思不得其解,官場之中,俞大猷的收入也就是個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家裡有幾文錢他很清楚,能養活老婆孩子就不錯了,哪裡有錢去行賄?但如果沒有錢,嚴老貪怎麼會幫他說話呢?
,福建的,層次高的,能接觸機密的,於是答案終於出現了:俞大猷,浙江總兵,福建晉江人。這真叫命苦不能怨政府,俞大猷同志老老實實幹活,勤勤懇懇做事,就因為是福建人,結果竟然成了奸細。胡總督雷厲風行,他隨即上書,把責任推到了俞大猷的身上。皇帝又一次生氣了,他當即下令,削去俞大猷的官職,把他抓進詔獄。戚繼光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他清楚地記得,當初胡宗憲是多麼器重俞大猷,對他言聽計從,而轉瞬之間,他就把這個他曾無比信任的人,親手送進了監獄,從浙江軍區司令員,到錦衣衛監獄的囚犯,只要短短的幾天。所以他終於意識到,把自己的命運和信念寄託在一個人的身上,是極其不靠譜的,親密戰友胡宗憲也不例外。然而就在他為俞大猷痛惜不已之時,另一個更讓人吃驚的消息傳來:俞大猷竟然出獄了,並調往北方邊界戴罪立功。而根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能得到於是他開始懷疑,俞大猷和嚴嵩之間有著某種秘密的關系。
不久之後,他終於從朝廷內線那裡得到了消息,俞大猷確實沒有送錢給嚴嵩,也絕非嚴嵩的親信,他能夠得到寬大處理,是因為他有著一個好朋友——陸炳。
⑸ 戚繼光保衛崇武的故事
崇武古城位於福建惠安縣崇武半島,東、北為大岞山兩峰夾峙,西、南被兩道弧形海灣所懷抱,像一條長龍,蜿蜒橫枕在波濤洶涌的東海之濱。崇武民眾世代在這里安居樂業,可是在600年前突遭橫禍,倭寇乘天色夜晚,登陸崇武殺人放火,屍橫片野,民眾的財產悉數搶掠。為了抵禦倭寇的侵犯,明洪武20年(1387),修建防禦倭寇入侵的崇武海防城。該城全部用花崗條石砌築而成,形成較為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表達了崇武人抗倭保境的決心。明嘉靖年間後期,無惡不作的倭寇在戚家軍的打擊下在浙江屢吃敗仗,便把騷擾重點轉移到福建,於是福建沿海成了倭患重災區。嘉靖四十一年(1562)8月,民族英雄戚繼光率軍六千入閩剿倭,半年間連續取得橫嶼、林墩、平海衛三次大捷。但由於連續作戰,再加上士兵多有水土不服而病倒,為了迎接新的戰斗,戚家軍選擇崇武城作為休整時的練兵基地,將中軍台設在南門外的蓮花石上,一方面作短期休整,一方面加緊練兵,為盪平侵閩倭寇奠定了基礎。戚繼光屯兵崇武時,曾組織人力重修城防,在東、南、北三面城牆上加築了烽火台、瞭望台、安放銃炮的虛台和馬道等,使其防禦體系更為完善。
翌年11月,倭寇又從日本本土和各地糾集3萬餘人,分乘大小船艦數十艘,再一次對福建進行大規模的入侵和騷擾,他們選擇兵力單薄的仙游作突破口,用2萬兵力分別在東、西、南、北四門外結成四座營壘,採取層層圍攻的辦法,企圖占據縣城後再向四周發展。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戚繼光決定先取守勢,先期派兵一部進入仙游,幫助守軍固守城池,以牽制和消耗敵人兵力。在與敵相持一個月後,所調部隊集中起來了,戚繼光親率崇武主力,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擊破圍攻仙游倭寇的南壘,得手後乘勝掃盪東西二壘,最後以銳不可擋之勢猛攻北壘,倭寇還未「清醒」就已全線崩潰,死傷大半,取得了以少勝多的「仙游大捷」。之後,戚繼光又在同安、漳浦兩次重創倭寇,使之聞風喪膽,逃離了福建沿海,不到兩年福建倭患平定。崇武人非常愛戴這位赤膽忠心為國為民的英雄,自發地為他樹碑立傳,建廟設祠。據說,惠安縣的戚繼光廟祠不下十座,還有「戚家拳」等民間練武組織。
(5)戚繼光小說閱讀張笑天擴展閱讀: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1]。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⑹ 戚繼光能夠取得抗倭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用一句話評價威繼光:治軍有方,軍民一心。 打跑了倭寇,肅清了海患。
戚繼光能夠取得抗倭勝利的原因是:
1、獲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明朝時期,倭寇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他們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勾結一些中國的奸商組成,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明朝政府派戚繼光抗擊倭寇。
2、戚繼光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治軍嚴明。
「戚家軍」軍紀嚴明、訓練有素;戚繼光本人文武雙全,才智超群。因此戚繼光才能率領戚家軍,在台州九戰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勝利。後來又率軍開赴福建、廣州抗倭,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
3、得到沿海一帶廣大人民的支持,並且戰爭的性質是正義反侵略的。
生平威繼光其它著名戰役
1、岑港之戰
公元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倭寇進犯樂清、瑞安、臨海等地,戚繼光率軍前往救援,但因為道路隔絕而沒有來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繼光的罪。而後,汪直余黨作亂於岑港,戚繼光與俞大猷兩軍會合,前往圍攻。
但很長時間都沒有攻下來,於是朝廷將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罷免,讓其帶罪殺敵。駐守在岑港的倭寇抵禦不住戚繼光與俞大猷的進攻,於是打算逃走。
公元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備駕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繼光趁機發動進攻,擊沉倭寇大船,余黨向閩南逃竄。從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燒殺搶掠,給事中羅嘉賓等人彈劾戚繼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備治罪,戚繼光卻因平定汪直的功勞而復官,讓戚繼光守衛守台、金、嚴三郡。
戚繼光到浙江赴任後,發現衛所的將士作戰能力一般,而金華、義烏的人比較彪悍,於是戚繼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繼光的指導訓練下,將其練成一支精銳的部隊,後稱「戚家軍」。戚繼光根據南方多沼澤的地理特點制定陣法,又給他的部隊配備火器、兵械、戰艦等裝備,戚家軍因此名聞天下。
2、台州之戰
公元1561年(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軍扼守桃渚,於龍山大破倭寇,戚繼光一路追殺至雁門嶺。倭寇遁走之後,趁虛襲擊台州,戚繼光一馬當先手刃倭寇首領,余黨走投無路,全部墜入瓜陵江淹死。
而圻頭倭寇竟又來侵犯台州,戚繼光率軍於仙居將其全殲。台州大捷後,戚繼光官升三等。而後,閩、廣一帶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帶作亂,總督胡宗憲無法平定,於是讓戚繼光來增援,戚繼光率軍於上坊巢將其擊破,倭寇奔走建寧,戚繼光引軍回浙江。
3、福建之戰
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倭寇進犯福建,並聯合福寧、連江等地的倭寇,先後攻陷壽寧、政和、寧德等地,從廣東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聯合福清、長樂的倭寇攻陷玄鍾所,並進犯龍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倭寇聲勢浩大,當地官軍不敢進攻,於是胡宗憲傳令讓戚繼光帶兵剿賊。戚繼光領命後引兵先進攻橫嶼,橫嶼四面水路險隘不易通行,戚繼光命將士們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進,大破橫嶼倭寇,斬首兩千二百餘級。
而後,戚繼光乘勝追擊,殺至福清,搗毀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黨慌忙逃往興化,戚繼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搗毀倭寇據點六十餘營,斬首無數。
戚繼光平定福建倭患後班師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見少量倭寇從東營澳登入,戚繼光率兵急攻,斬首兩百人。經過幾番戰斗,閩廣一帶的倭寇幾乎被戚繼光殺光。
⑺ 戚繼光擊敗了倭寇以後,那些倭寇都去了哪裡呢
中國的歷史漫長而長期以來,這帶來了很多人的故事,那些動人的故事讓我們現在仍然唱歌。衛冕國家不僅僅是現在,而是在古代我的國家,它已被尊重現在。歷史上有很多人,如岳飛,誰是忠誠的國家,他們都是英雄。在歷史的進步中,他們不會被刪除,他們一直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讓我們發誓這一天。今天,小編就是說是明代的反英雄,他的英雄行為讓更多的人搬家了。
所以小編教會每個人都介紹這個人,姬朱鐸非常好,非常好,對自己的想法非常好。更重要的是,他喜歡閱讀,並可以了解儒家和很多歷史事件。這種情況非常強大,這是非常有幫助的,他的能力非常強烈。他長大後繼承了這個標題,成為明代的官員。他的心是非常曖昧的,想要成為一個守衛這個國家的人,在這個國家難得困難時幫助這個國家,而京盛的野心是很遠的,讓我們欽佩。
齊濟鑾耐用,抗馬隨著生命目標。因為來自日本本地的許多倭倭,數字是巨大的,但也有一些策略讓齊九瓜有問題,而吉茹多被種植了,但他沒有放棄對抗戰斗的決心,但繼續努力工作,讓自己回歸。在許多戰爭中,他已經取得了勝利,讓倭倭倭風,這是齊濟煌的魅力,他可以採取自己的努力讓敵人害怕。後來,他是因為有些人的炸彈,最後從皇帝中刪除了。到底,他因死而死。
齊濟鋁的生活不斷展示自己,對抗馬匹,守衛著偉大的國家。雖然有人一直扮演他,但他沒有放棄對抗戰斗的斗爭。他想讓祖國獲得太平,可以讓人穩定的家,這是他的生命追求。我們還應該知道齊濟煌是我們研究的一個例子。他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對於愛國的心情,值得學習。他是國家的英雄。很多人都記得他。我們不會忘記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英雄,並將繼續為他的祖國掙扎。
⑻ 戚繼光抗倭
南征倭寇:
1、岑港之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備駕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繼光趁機發動進攻,擊沉倭寇大船,余黨向閩南逃竄。從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燒殺搶掠,給事中羅嘉賓等人彈劾戚繼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備治罪,戚繼光卻因平定汪直的功勞而復官,讓戚繼光守衛守台、金、嚴三郡。
戚繼光到浙江赴任後,發現衛所的將士作戰能力一般,而金華、義烏的人比較彪悍,於是戚繼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繼光的指導訓練下,將其練成一支精銳的部隊,後稱「戚家軍」。戚繼光根據南方多沼澤的地理特點制定陣法,又給他的部隊配備火器、兵械、戰艦等裝備,戚家軍因此名聞天下。
2、興化之戰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譚綸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前來支援,而都指揮歐陽深卻中了倭寇埋伏搏戰而死,倭寇遂占據平海衛。
四月,戚繼光率領浙江兵前來支援。戚繼光到後,譚綸立刻籌備對倭寇的總攻,先在各海道上環立柵欄阻斷倭寇歸路,而後譚綸以劉顯為左軍,俞大猷為右軍,譚綸自領中軍,以戚繼光為先鋒,圍攻平海衛,一舉告破,斬首兩千餘級,戚繼光等率兵追擊,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斬殺三千多人。
於是劉顯等復興興化。朝廷以戚繼光先前橫嶼大戰,錄前後戰功,以戚繼光為都督同知,世廕千戶,代替俞大猷為總兵。
⑼ 一代戰魂戚繼光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一代戰魂戚繼光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本站提供的小說《一代戰魂戚繼光》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網路文學作品,一代戰魂戚繼光最新章節以及文字均由小說閱讀網網友上傳和維護
一代戰魂戚繼光的作者為:儒七,閱讀更多儒七的書籍,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 一代戰魂戚繼光全文閱讀適用於在PC電腦中閱讀,一代戰魂戚繼光TXT版下載適用於在掌機、PDA、商務通、手機中閱讀。
中國進入明朝時代,閉關鎖國,同時段,世界在做什麼?
在西方,文藝復興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伴隨著神權的削弱,宗教的改革,思想得到了解放的人們,已經不僅僅從藝術上開創新的風格。
更重要的是開始面向現實,探索自然,追求科學,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英國,這些以海洋文明著稱的國家,也終於沖破了地中海、海峽的束縛,奔向了更為廣袤未知的大洋。
此時,達伽馬的船隊剛剛完成了環球旅行,他使人類第一次認識到了大地是一個圓球,美洲、澳洲一個個新的陸地島嶼也已陸續被發現,地理大發現在同一時代如火如荼的展開著。
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