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清穿小說需要看的資料
康熙的配偶主要有皇後4人、皇貴妃3人、貴妃1人、妃11人、嬪9人、貴人13人、庶妃4人、常在9人、答應9人。主要人員介紹如下:
皇後
· 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
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世襲一等公索額圖的親侄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生於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後,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未序齒)承祜(早殤);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皇七子(序齒皇次子)胤礽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葬清東陵之景陵。初謚』仁孝皇後「,雍正元年改謚」孝誠「。全部謚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 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1678年3月18日)
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生於順治十年。初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後,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薨。葬清東陵之景陵。謚號: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1689年8月24日)
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後的嫡親侄女,康熙的表姐妹。生年不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早殤)。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後,次日即去世。葬清東陵之景陵。初謚「孝懿皇後」,後雍正乾隆嘉慶累加謚,全部謚號: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1660年-1723年6月25日)
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生於順治十七年。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次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殤;二十二年生皇九女溫憲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殤;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禵。康熙帝駕崩後,德妃被尊為仁壽皇太後,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薨,享年64歲。葬清東陵之景陵。謚號: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皇貴妃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襯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
敦怡皇貴妃(1683——1768),三品協領祜滿之女。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
愨惠皇貴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後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謚為愨惠皇貴妃。
貴妃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 滿洲鑲黃旗人,孝昭仁皇後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冊為貴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妃
順懿密妃,王氏。初為密嬪,後尊封為密妃。三子,允禑、允祿、允衸,允衸八歲夭折。
純裕勤妃,陳氏。初為勤嬪,被雍正尊封為勤妃。一子,允禮。
惠妃,納喇氏(?——1732),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為庶妃。康熙十六年冊為惠嬪;二十年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二子,承慶、允褆。
榮妃,馬佳氏(?——1727),員外郎蓋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榮嬪;二十年為榮妃。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歲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後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璣(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
宜妃,郭絡羅氏(?——1733),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宜嬪;二十年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宣妃,博爾濟吉特氏(?——1736),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慧妃,博爾濟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成妃,戴佳氏(?——1740),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初進宮為嬪。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當在70歲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殘疾(腳跛),康熙三十七年封為貝勒,四十八年晉升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升為親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歲,謚曰「度」。
定妃(1661——1757),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她也時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
良妃(1665——1711),衛氏,內管領阿布鼐女,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冊為良嬪,四十三年冊封為良妃。成為歷史上母家身份最低的妃子。
嬪
僖嬪,赫舍里氏 (?——1702),賚(lai)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當在40以上。
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嬪,李氏,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襄嬪(?——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熙嬪,陳氏(?——1737)陳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處二日薨(劉心武認為她是《紅樓夢》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禧。 穆嬪,陳氏(?——1727前),陳歧山之女,享年在30歲以上。一子,允禰。
通嬪,納喇氏(?——1744),監生常保素之女。侍奉聖祖康熙時為貴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歲以上。二子皆殤(是康熙實際上第9和第12個兒子),一女。
謹嬪,色赫圖氏(?——1739),員外郎多爾濟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祜。
貴人
郭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生皇六女、皇 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詳。 陳貴人,陳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詳。
易貴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約70多歲。
那貴人,烏喇那拉氏。
另有庶妃4人、常在9人、答應9人。
能幫上嗎?
② 尋一關於清朝格格的素材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庶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聖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皇十二和皇十六都符合
③ 求清朝公主的冊文、祭文、墓誌銘(有一項也算)
1、固倫雍穆長公主墓誌銘:
固倫雍穆長公主,太宗文皇帝之女、世宗章皇帝之姊、朕之姑也,生於天聰三年正月初八日午時,薨於康熙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未時,春秋五十。卜以十八年十二月初五日,窆於東邊騰額里克界誇綽兒和地方。嗚呼!朕纘鴻緒,念系皇族之女,皇考同氣之親,方期駢集繁祗,永享大年,何意遽爾薨逝。朕懷震悼,曷其有極,為卜兆域,並設垣宇,窀穸之文,式從古制,祭享之儀,悉循典章,勒之貞珉,用制生薨之年月,惟靈其永妥於是焉。
2、固倫榮憲公主墓誌銘:
大清聖祖仁皇帝次女也,康熙三十年厘降於巴林,初封和碩榮憲公主。四十八年聖躬不豫,公主親膳問安晨昏不輟,四十餘辰未嘗少懈。迨即安之後乃優旨褒獎,謂公主克誠克孝竭力事親,諸公主中爾寬為最,是用厚其典禮晉封榮憲國公主。方享期碩之佑遽符星變之祥,遂於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日,享年五十六歲而薨。
駙馬吳爾袞系元室之胄,世為巴林多羅郡王辦理旗務,乃我太宗文皇帝第四女,淑慧固倫公主之嫡孫也。康熙四十三年嗣封王爵,使統理十一旗事。五十五年董督屬國二十三旗戎務,北討測旺妖星猶熾未酬慨之心,梁木忽摧轉甚英雄之痛。遂於康熙六十年二月十三日,薨於軍享年五十一。男一人女一人,男霖布襲封王爵,女為顯親王元妃。
嗣王孝子霖布謹則巴林境內,巴彥陶拜山陽修建亭殿築治地宮。吉卜雍正七年八月十九日辛丑,合葬先公主先王於兆域禮也。嗚呼!寢園輪奐同符千里山河,子姓振繩永錫九天雨露,爰志幽邃永垂不朽。
大清雍正七年八月十九日書。
3、固倫恪靖公主冊文
(1)康熙時,冊和碩恪靖公主文
典崇鰲降,帝女戒以欽哉,詩美肅雍,王姬詠其禮矣。既嫻內治,宜被殊榮,咨爾和碩公主,乃聯之女,敬慎居心柔嘉維則,母儀克奉,教夙稟於在宮,婦德無違,譽尤彰於築館,出銀潢之貴派,作配高閎,備玉碟之懿親,共襄宗國鳳古允協,象服攸宜,是用封爾為恪靖公主,錫(賜)之金冊,謙以持盈,益篤興門之枯,貴而能儉,永垂宜室之聲,勿替令儀,尚緩厚祿,欽此。
(2)雍正時,晉封固倫恪靖公主冊文
雍正元年歲次癸卯七月戊寅朔越八日乙酉皇帝制曰:
彎書申錫,恩必厚於本支,象服增崇,誼每殷於同氣,載籍今典,用賁殊榮。咨爾恪靖公主乃聖祖仁皇帝之第六女也,毓秀紫薇,分輝銀漢,承深宮之至訓,無怠遵循,緬女史之芳規,宜懷龜勉。聯攢承大寶,仰體鴻慈,聿弘錫類之仁,特沛絲綸之命,是用封爾為恪靖固倫公主,錫之金冊。謙以持盈,彌勵儆慕之節,貴而能儉,尚昭柔順之風,克樹令儀,永膺多福,欽哉。
4、固倫恪靖公主墓誌銘
禮嫻內明,夙肅彤管之達,誼篤宗親,X恤X綸之貞,XX備舉,遴范永昭。爾恪靖固倫公主,XXX沛,輝分玉葉,柔嘉成性,奉X蘋藻以流徽,淑慎X躬,協珩璜兒著譽。念淪祖之巳八歲,豈題X駙典禮之宜崇,X方載湯既穎,X品更勒貞珉,於戲,馬鬣雲疑,長抱緦帷之衫,龍文日麗,彌增XX之光,爾子孫美哉承哉。
乾隆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ps:上面的碑文是從蒙古共和國恪靖公主墓碑上拓下來的,很多文字看不清,XX的地方就是文字無法識別的地方。
懶得打了,就先這么多吧
④ 有沒有純宮斗的小說,最好是沒有男女主感情描寫的
宮斗的起源就是男女感情,
純宮斗還真是不好找這樣的小說呢
⑤ 清穿+空間+修真類小說誰推薦幾本,最好是全本。
重生之康熙榮妃,有空間,偏於宮斗復仇;
清穿之我是宋氏,這個是空間+修真。偏於種田;
清穿之惟有清風,這個是修真+空間;
回到清朝當皇後,也是修真+空間
完結的很多了,大概都應該看過了吧。
⑥ 我現在在寫一部穿越到清朝的小說,但是資料知道的不是很全,所以希望有好心人幫幫忙!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戊子)
正月 重修南嶽廟成,御制碑文。
四月 捕獲明崇禎帝後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及其子,斬於市。重修北鎮廟成,御制碑文。
六月 駐蹕熱河。《清文鑒》成,上制序文。
九月,垂淚廢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己丑)
正月 召集廷臣,審問誰為首倡立胤禩者,群臣惶恐。乃問張廷玉,對曰「聞之馬齊」,次日,列馬齊罪狀,宥死拘禁。後察其有誣,釋放馬齊。
三月,復立太子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庚寅)
正月 皇太後七旬萬壽,諭禮部:「瑪克式舞,乃滿洲筵宴大禮,典至隆重。今歲皇太後七旬大慶,朕亦五十有七,欲親舞稱觴。」命刊刻《淵鑒類函》四十四部。命修《滿漢合壁清文鑒》。
康熙五十年(1711年 辛卯)
免除全國錢糧,並帶積欠。
9月25日子時,清高宗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出生(雍正帝第四子,公元1736-1795年在位,終年八十九歲)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壬辰)
盛世滋丁不加賦
九月,廢太子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癸巳)
二月 大臣趙申喬疏言太子國本,應行冊立。上以建儲大事,未可輕定,宣諭廷臣,以原疏還之予以否決。
三月 六旬萬壽節,舉行千叟宴,此為千叟宴之創始。皇二十二子胤祜生,母為庶妃赫圖氏。
七月 詔宗人削屬籍者,子孫分別系紅帶、紫帶,載名《玉牒》。
是年 詔修《律呂》諸書,於暢春園蒙養齋立館,求海內暢曉樂律者。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甲午)
正月 命修壇廟殿廷樂器。
二月 前尚書王鴻緒進《明史列傳》二百八十卷,命付史館。
十月 命大學士、南書房翰林考定樂章。
十一月 誠親王胤祉等以御制《律呂正義》進呈,得旨:「律呂、歷法、演算法三書共為一部,名《律歷淵源》。」冬至,祀天於圜丘,奏新樂。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乙未)
正月 詔貝勒胤禩、延壽溺職,停食俸。
十月 諭大學士:「朕右手病不能寫字,用左手執筆批答奏摺,期於不泄漏也。」
十一月 廢太子胤礽以礬水作書,囑大臣普奇舉己為大將軍,事發,普奇獲罪。
是年 停給皇八子胤禩爵俸。於京畿小湯山建湯山行宮。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丙申)
十一月 准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禍亂西藏,達賴。
是年 校刊《康熙字典》,康熙帝自為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丁酉)
正月 修《周易折中》成,頒行學宮。
五月 九卿議王貝勒差人出外,查無勘合,即行參究。七月
策旺阿拉布坦遣將侵擾西藏,殺拉藏汗,囚其所立達賴。
十一月 皇太後不豫,上省疾慈寧宮。發布詔書,回顧一生,闡述為君之難;並言自今春開始有頭暈之症,形漸消瘦;特召諸子諸卿詳議立儲大事。
十二月 皇太後逝。康熙帝亦病七十餘日,腳面浮腫。
是年 禁赴南洋貿易,赴東洋者照舊。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戊戌)
二月 翰林院檢討朱天保上疏請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康熙帝於行宮訓斥之,以其知而違旨上奏,實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誅之。
三月 上大行皇後謚號為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聖章皇後。裁起居注官。
四月 葬孝惠章皇後於孝東陵。
七月 修《省方盛典》。
十月 命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進軍青海。命翰林、科道官入值。命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分理正黃、正白、正藍滿蒙漢三旗事務。
十二月 孝惠章皇後升祔太廟,位於孝康章皇後之左,頒詔天下。晉和嬪為和妃,冊封庶妃王氏為密嬪,陳氏為勤嬪,封世祖悼妃之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宣妃,冊封戴佳氏為成妃,哈琉哈氏為定嬪。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己亥)
正月 詔立功之臣退閑,世職准子弟承襲,若無承襲之人,給俸終其身。
二月 學士蔣廷錫表進《皇輿全覽圖》,頒賜廷臣。
四月 命撫遠大將軍胤禵駐師西寧。
十月 命蒙養齋舉人王闌生修《正音韻圖》。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庚子)
二月 冊封新胡畢勒罕為六世達賴喇嘛,結束了五世達賴喇嘛之後的西藏宗教領袖不定的局面。
十月 詔撫遠大將軍胤禵會議明年師期。皇三子胤祉之子弘晟被封為世子,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為世子,班俸均視貝子。定外藩朝覲年例。
康熙六十年(1721年 辛丑)
正月 康熙帝以御極六十年,遣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祹、世子弘晟祭永陵、福陵、昭陵。
三月 大學士王掞先密疏復儲,後御史陶彝等十三人疏請建儲,康熙帝不許,王掞、陶彝等被治罪,遣往軍前效力。
四月 詔釐定歷代帝王廟崇祀祀典。
九月 上制平定西藏碑文。
《康熙王朝》里的愛新覺羅·玄燁(10張)
十月 召撫遠大將軍胤禵來京。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壬寅)
正月 舉行千叟宴,康熙帝賦詩,諸臣屬和,題曰《千叟宴詩》。
三月 至皇四子胤禛邸園飲酒賞花,命將其子弘歷養育宮中。
十月 命雍親王胤禛等視察倉儲。
十一月 康熙帝不豫,還駐暢春園。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內發喪。遺詔皇四子胤禛繼位,是謂雍正帝。遺詔真偽,引發繼位之謎。以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為總理事務王大臣。召撫遠大將軍胤禵回京奔喪。誠親王允祉上疏,援例陳請將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
十二月 封允禩為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允祥為怡親王,允祹為履郡王,已廢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為理郡王,以隆科多為吏部尚書。宜太妃稱病坐四人軟榻見雍正帝而受訓斥。始授太監官級,定五品總管一人,五品太監三人,六品太監二人。更定歷代帝王廟祀典,詔《古今圖書集成》一書尚為竣事,宜速舉淵通之士編輯成書。皇後(4個)·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1652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世襲一等公索額圖的親侄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生於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後,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未序齒)承祜(早殤);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皇七子(序齒皇次子)胤礽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葬清東陵之景陵。初謚』仁孝皇後「,雍正元年改謚」孝誠「。全部謚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1678年3月18日)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生於順治十年。初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後,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薨。葬清東陵之景陵。謚號: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孝懿仁皇後,佟佳氏(?-1689年8月24日)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後的嫡親侄女,康熙的表姐妹。生年不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早殤)。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後,次日即去世。葬清東陵之景陵。初謚「孝懿皇後」,後雍正乾隆嘉慶累加謚,全部謚號: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孝恭仁皇後,烏雅氏(1660年-1723年6月25日)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生於順治十七年。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次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殤;二十二年生皇九女溫憲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殤;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禵。康熙帝駕崩後,德妃被尊為仁壽皇太後,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薨,享年64歲。葬清東陵之景陵。謚號: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皇貴妃(3個)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後又生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追封敏妃。雍正初年,雍正帝因為胤祥的緣故,追封章佳氏為皇考敬敏皇貴妃,並祔葬景陵,開了清朝皇貴妃陪葬的先例。章佳氏是唯一一個陪葬康熙的妃子。敦怡皇貴妃(1683——1768),三品協領祜滿之女。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愨惠皇貴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後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謚為愨惠皇貴妃。貴妃(1個)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 滿洲鑲黃旗人,孝昭仁皇後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冊為貴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妃(11個)順懿密妃,王氏。初為密嬪,後尊封為密妃。三子,允禑、允祿、允衸,允衸八歲夭折。純裕勤妃,陳氏。初為勤嬪,被雍正尊封為勤妃。一子,允禮。惠妃,納喇氏(?——1732),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為庶妃。康熙十六年冊為惠嬪;二十年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二子,承慶、允褆。榮妃,馬佳氏(?——1727),員外郎蓋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榮嬪;二十年為榮妃。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歲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後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璣(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宜妃,郭絡羅氏(?——1733),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宜嬪;二十年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宣妃,博爾濟吉特氏(?——1736),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慧妃,博爾濟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成妃,戴佳氏(?——1740),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初進宮為嬪。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當在70歲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殘疾(腳跛),康熙三十七年封為貝勒,四十八年晉升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升為親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歲,謚曰「度」。定妃(1661——1757),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她也時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良妃(1665——1711),衛氏,內管領阿布鼐女,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冊為良嬪,四十三年冊封為良妃。成為清朝歷史上母家身份最低的妃子。嬪(10個)熙嬪(1670年——1736年)陳氏,陳玉卿之女,康熙九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郡王胤禧,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皇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尊為皇祖熙嬪,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二薨。僖嬪,赫舍里氏
(?——1702),賚(lai)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當在40以上。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安嬪,李氏,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襄嬪(?——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二子,允禝、胤禕,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穆嬪,陳氏(?——1727前),陳歧山之女,享年在30歲以上,二子,皇三十四子(序齒)二十四子胤袐、皇三十五子胤褑。
通嬪,納喇氏(?——1744),監生常保素之女。侍奉聖祖康熙時為貴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歲以上。二子皆殤(是康熙實際上第9和第12個兒子),一女。
謹嬪,色赫圖氏(?——1739),員外郎多爾濟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祜。 貴人(5個)郭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生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皇 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詳。 易貴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約70多歲。那貴人,烏喇那拉氏。布貴人兆佳氏,兆佳氏(即布貴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 十一日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九女和碩愨靖公主。庶妃(4個)庶妃,鈕祜祿氏,滿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早夭)。卒年不詳。 庶妃,張氏,漢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長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均殤)。卒年不詳。 庶妃,王氏,漢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早夭)。卒年不詳。 庶妃,劉氏,漢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早夭),卒年不詳。皇子註: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後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改為「允」字;惟皇十三子怡親王胤祥與雍正最為親密,去世後雍正又命復其名中胤字。兒子:大阿哥胤禔,二:胤礽,三:胤祉 四:胤禛,五:胤祺 六:胤祚七:胤祐八:胤禩九:胤禟十:胤䄉十一:胤禌十二:胤裪十三:胤祥十四:胤禎十五:胤禑十六:胤祿十七:胤禮,十八:胤衸(剩下的在言情小說中很少出現)
⑦ 求文。清宮穿越言情文。想要穿越到康熙後宮然後步步崛起的,不要穿成德妃的文,舉例文《清熙宮渡靖風華》
康熙通嬪,喜歡可以採納哦
⑧ 清朝歷代嬪妃或是福晉姓氏較多的有哪些
第一應該是鈕祜祿氏,清代皇後出最多的就是這個家族了(康熙的孝昭皇後姐妹,雍正的孝聖皇後,嘉慶的孝和皇後,道光的孝穆,孝全皇後,咸豐的孝貞皇後) 接下來是佟佳氏,(太祖的嫡妃,順治的孝康皇後,康熙的孝懿皇後,愨惠皇貴妃,道光的孝慎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清太宗五宮後妃都出自博爾濟吉特氏,順治的廢後,孝惠皇後姐妹,恭靖妃,端順妃,但在康熙以後的後妃中幾乎找不到了,道光的孝靜成皇後) 富察氏,(乾隆孝賢純皇後,哲憫皇貴妃,晉妃,同治的淑慎皇貴妃) 那拉氏,這個姓氏有很多,按部落分為葉赫,烏拉,哈達(太祖孝慈皇後,繼妃,孝烈皇後,康熙通嬪,惠妃,道光的和妃,咸豐孝欽皇後,光緒的孝定皇後) 赫舍里氏(康熙孝誠皇後,平妃,道光常妃,同治敬懿皇貴妃) 董鄂氏(順治孝獻皇後,貞妃,寧妃,誠隱郡王嫡福晉) 喜塔臘氏(清顯祖嫡妃,嘉慶孝淑睿皇後) 伊爾根覺羅氏(這姓氏後妃里幾乎沒有,但親王福晉里有很多) 他他拉氏(咸豐麗妃,光緒端康,恪順皇貴妃) 烏雅氏(康熙孝恭皇後,嘉慶恩嬪,道光庄順皇貴妃) 郭布羅氏(康熙宜妃姐妹) 瓜爾佳氏(康熙惇怡皇貴妃,嘉慶安嬪)
⑨ 求清穿或者重生的清朝寵文,最好是雍正的
《雍正小老婆》《一笑清國》《清穿之宋氏》《清穿之坐享其成》《清穿之寧妃》《清穿之烏雅氏》這些都是雍正的。皇太極《海月明珠》。《我的阿媽是康熙》也不錯。滿意請採納。
⑩ 求純宮斗小說,女主無感情聰明睿智,類似於後宮升級記,多推薦幾本,謝謝。
重生之問鼎後宮,後宮穿越游戲,攻心之兮離傳,重生後宮升職記,清閑,為妃,女配後宮升級記,後宮翻身記,奮斗在後宮,清宮升級記,重生之棄妃攻略,重生之康熙榮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