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典外國文學短篇小說
《供應傢具的房間》
下西區那個全是紅磚建築物的地區,有一大批人像時間那樣動盪不安,難以捉摸。說他們無家可歸吧,他們又有幾十、幾百個家。他們從一個供應傢具的房間搬到另一個供應傢具的房間,永遠是短暫的過客——在住家方面如此,在思想意識方面也是如此。他們用快拍子唱著《甜蜜的家庭》;他們把門神裝在帽盒裡隨身攜帶;他們的葡萄藤是攀繞在闊邊帽上的裝飾;他們的無花果樹只是一株橡皮盆景。
[葡萄藤和無花果是安定的家庭生活的象徵,典出《舊約·列王紀上》四章廿五節:「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太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
這個地區的房屋既然有成千的住客,當然應該有成千的故事傳奇。毫無疑問,這些故事大多是乏味的,不過在這許多飄零人的身後,如果找不出一兩個幽靈來,那才叫怪呢。
某天晚上斷黑的時候,有一個年輕人在這些搖搖欲墜的紅磚房屋中間徘徊著,挨家挨戶地拉門鈴。到了第十二家的門口,他把他那寒酸的手提包放在台階上,脫下帽子,擦擦帽圈和額頭上的灰塵。鈴聲在冷靜空洞的深處響了起來,顯得微弱遙遠。
他在第十二家的門口拉了鈴,來了一個女房東,她的模樣使他聯想到一條不健康的,吃得太飽的蠕蟲;蠕蟲吃空了果仁,只留下一層空殼,現在想找一些可以充飢的房客來填滿這個空間。
他打聽有沒有房間出租。
「進來。」女房東說。她的聲音來自喉頭,而喉頭也彷彿長遍了舌苔。「我有一間三樓後房,剛空了一個星期。你想看看嗎?」
年輕人跟她上樓。不知從哪兒來的一道微弱的光線沖淡了過道里的陰影。他們悄沒聲兒地踩在樓梯的氈毯上。那條氈毯已經完全走了樣,就連原先製造它的織機也認不出它了。它彷彿變成了植物,在那腐臭陰暗的空氣里化為一塊塊膩滑的地衣或是蔓延的苔蘚,附著在樓梯上,踩在腳下活像是粘糊糊的有機體。樓梯拐角的牆上都有空著的壁龕。以前,這裡面也許擱過花草。果真這樣的話,那些花草準是在污濁腐臭的空氣中枯萎死去了。這裡面也許擱過聖徒的塑像,但是不難想像,妖魔鬼怪早就在黑暗中把它們拉下來,拖到底下某個供應傢具的地窖里,讓它們待在邪惡的深淵里了。
「就是這間。」女房東的長滿舌苔的喉嚨里發出聲音說。「很好的房間。難得空出來的。夏天,這里住過幾個非常上等的客人——從來沒有麻煩,總是先付後住,從不拖欠房租。過道盡頭就有自來水龍頭。斯普羅爾斯和穆尼租了三個月。她們是演歌舞雜耍的。布雷塔·斯普羅爾斯小姐——你也許聽人家說起過她——哦,那不過是藝名罷了——她的結婚證就是配好鏡框掛在那兒的梳妝台上的。煤氣燈在這兒,你瞧壁櫃有多大。這個房間人人喜歡。從來沒有空過很久。」
「你這里常有戲劇界的人來租房間嗎?」年輕人問道。
「他們來來往往。我的房客中許多人同劇院有關系。是啊,先生,這里是劇院區。當演員的人不會在一個地方待上很久。有許多就在我這里住過。是啊,他們是來來去去的。」
他租下這個房間,預付了一星期的租金。他說他累了,立刻就住了下來,同時數出了錢。女房東說這個房間的一切早已准備就緒,連毛巾和洗臉水都是現成的。她要出去的時候,年輕人把那個帶在舌尖,問了千百次的話說了出來。
「你可記得,你的房客中間有沒有一個年輕的姑娘——瓦許納小姐——埃洛伊絲·瓦許納小姐?她多半會在劇院里唱歌。一個漂亮姑娘,個子不高不矮,細腰身,金紅色頭發,左眉毛旁邊有顆黑痣。」
「不,我記不得那個姓名。演戲的人常常改名換姓,正像換房間一樣。他們一會兒來一會兒去。不,我想不起那樣一個人了。」
不。問來問去老是「不」。五個月來不斷打聽,結果總是落空。五個月來,白天在劇院經理、代理人、戲劇學校和歌唱團那兒打聽,晚上混在觀眾里,從陣容堅強的劇院看起,直到那些低級得不能再低的,連他自己都害怕在那裡找到心上人的游樂場為止。他對她一往情深,千方百計要找到她。自從她離家出走之後,他知道準是這個濱水的大城市留住她,把她藏在什麼地方;可這個城市像是一片無底的大流沙,不斷地移動著它的沙粒,今天還在上層的沙粒,明天就沉淪到粘土污泥里去了。
這間屋子帶著初次見面的假客氣迎接了剛來到的客人,它那種強顏為歡,虛與很蛇的迎接像是妓女的假笑。破舊的傢具反射出淡淡的光線,給人一種似是而非的慰藉;屋裡有一張破舊的錦緞面睡榻和兩把椅子,兩扇窗戶之間有一面尺把寬的廉價壁鏡,牆上有一兩只描金鏡框,角落裡放著一張銅床。
客人有氣無力地往椅子上一坐。這時,屋子像通天塔里的一個房間似的,訥訥地想把以前各式各樣住戶的情況告訴他。
[通天塔:《舊約·創世紀》十一章:巴比倫人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通天高塔,耶和華怒其狂妄,變亂了他們的口音,使他們彼此言語不通,無法取得協調,只得輟工。]
骯臟的地席上有一塊雜色斑駁的毯子,彷彿波濤洶涌的海洋中一個長方形的,鮮花盛開的熱帶島嶼。花花綠綠的牆紙上貼著無家可歸的人從東到西都能看見的畫片:「法國新教徒的情侶」,「第一次口角」,「新婚的早餐」,和「泉邊的普賽克」。歪歪斜斜、不成體統的布簾,像歌劇里亞馬遜婦女的腰帶,遮住了壁爐架那道貌岸然的輪廓。壁爐架上有一些冷冷清清的零碎東西——一兩只不值錢的花瓶,幾張女藝人的相片,一隻葯瓶,幾張不成套的紙牌。房間的住戶有如船隻失事後被困在孤島上的旅客,僥幸遇到別的船而被搭救上來帶往另一個港口,便把這些漂貨給扔下了。
先前的住戶們遺留下來的痕跡漸趨明朗,正如一篇密碼被逐一破譯一樣。梳妝台前地毯上那塊磨禿的地方說明有許多漂亮女人在上面踩過。牆上的小手印表示小囚徒們曾經摸索著尋求陽光與空氣。一塊像開花彈影子似的四散迸射的痕跡,證實有過玻璃杯或瓶子連同它所盛的東西給扔在了牆上。壁鏡上被人用金剛鑽歪歪扭扭地刻出了「瑪麗」這個名字。看情形,這個供應傢具的房間里的住戶們,不論先後,總是怨氣沖天——也許是被它的過分冷漠激惹得忍無可忍——便拿它來出氣。傢具給搞得支離破碎,傷痕累累;彈簧已經脫穎而出的睡榻,活像一隻在極度的痙攣中被殺死的可怕的怪物。大理石的壁爐架,由於某種猛烈得多的騷動,被砍落了一大塊。地板上的每一塊凹痕和每一條裂紋,都是一次特殊的痛苦的後果。強加於這間屋子的一切怨恨和傷害,都是那些在某一時期稱它為「家」的人所乾的,這種情況說來幾乎難以使人相信;但是燃起他們的怒火的也許正是那種始終存在不自覺的,無法滿足的戀家的本能,是那種對於冒牌的家庭守護神的憤恨。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家,即使換了一間茅舍,我們也會加以打掃、裝飾和愛護的。
坐在椅子上的年輕住客讓這些念頭恍恍惚惚地掠過心頭。這時,別的房間里飄來了各種聲音和氣息。他聽到一間屋子裡傳來淫盪無力的吃吃笑聲;另外的屋子裡傳來獨自的咒罵,擲骰子聲,催眠曲和啜泣抽噎;樓上卻有起勁的五弦琴聲。不知哪裡在乒乒嘭嘭地關門;架空電車間歇地隆隆駛過;後院的籬笆上有一隻貓在哀叫。他呼吸著屋子裡的氣息——與其說是氣息,不如說是一股潮味兒——彷彿地窖里的油布和腐爛木頭蒸發出來的那種冷冰冰的,發霉的氣味。
他正歇著的時候,屋裡突然有了一陣濃烈、甜蜜的木犀草香味。它像是隨著一股輕風飄來的,是那樣確切、濃郁和強烈,以至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來客。年輕人似乎聽到有人在招呼他,便脫口嚷道:「什麼事,親愛的?」並且跳了起來,四下張望著。那陣濃郁的香味依附在他身上,把他團團包圍起來。他伸手去摸索,因為這時他所有的感覺都混雜紊亂了。氣味怎麼能斷然招呼一個人呢?一定是聲音。不過,剛才觸摸他的,撫摩他的竟會是聲音嗎?
「她在這間屋子裡待過。」他嚷道,立刻想在屋裡找出一個證據。因為他知道,凡是屬於她的或者經她觸摸過的東西,無論怎樣細小,他一看就認識。這股繚繞不散的木犀草香味,她所偏愛並已成為她個人特徵的香味,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這間屋子收拾得很馬虎。梳妝台那薄薄的檯布上零亂地放著五六隻發夾——一般女人的無聲無息,無從區別的朋友,拿語法術語來說,就是陰性,不定式,不說明時間。他們從這些發夾上是找不到線索的,便不加理會。搜尋梳妝台的抽屜時,他發現一方被拋棄的,破爛的小手帕。他拿起手帕,往臉上一按。一股金盞草的香氣直刺鼻子;他使勁把手帕摔在地上。在另一個抽屜里,他發現幾枚零星的鈕扣,一份劇院節目單,一張當鋪的卡片,兩顆遺漏的棉花糖和一本詳夢的書。在最後一個抽屜里,有一個婦女用的黑緞子發結,使他一陣冷一陣熱的躊躇了好一會兒。但是黑緞子發結只是婦女的一本正經,沒有個性的普普通通的裝飾品,並不說明問題。
接著,他像獵狗追蹤嗅跡似地在屋子裡巡逡徘徊,掃視著牆壁,趴在地上察看角落裡地席拱起的地方,搜索著壁爐架,桌子,窗簾,帷幔和屋角那隻東倒西歪的櫃子。他想找一個明顯的跡象,卻不理解她就在他身邊,在他周圍,在他心頭,在他上空,偎依著他,追求著他,並且通過微妙的感覺在辛酸地呼喚他,以至他那遲鈍的感覺也覺察到了這種呼喚。他又一次高聲回答:「哎,親愛的!」同時回過頭來,干瞪著眼,凝視著空間。因為到目前為止,他還不能從木犀草香味中辨明形象、色彩、愛情和伸出來迎接他的胳臂。啊,老天哪!那股香味是從哪裡來的呢?從什麼時候開始,氣味竟能發出聲音呼喚呢?因此,他繼續摸索著。
他在裂罅和角落裡探查,找到了瓶塞和煙蒂。這些東西他都鄙夷而默不作聲地放過了。可是當在地席的皺褶里找到半支抽過的雪茄時,他狠狠地咒罵了一句,把它踩得粉碎。他把這間屋子從頭到尾細細搜查了一遍。他發現了許多飄零的住戶那凄涼的微細痕跡;可是關於他所尋找的,可能在這兒住過的,靈魂彷彿在這兒徘徊不散的她,卻毫無端倪。
這時,他才想起了房東。
他從這間陰森森的屋子跑下樓,來到一扇微露燈光的門口。女房東聽到敲門聲,便出來了。他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激動。
「請問你,太太,」他懇求地說,「在我沒來之前,誰住過這間屋子?」
「哎,先生。我可以再告訴你一遍。我早就說過,先前住在這兒的是斯普羅爾斯和穆尼。布雷塔·斯普羅爾斯小姐是劇院里的姓名,穆尼太太是真名。我的房子的正派是有名的。配了鏡框的結婚證就掛在——」
「斯普羅爾斯小姐是什麼樣的——我是說長相怎麼樣?」
「唔,先生,黑頭發,矮胖身段,一臉滑稽相。她們上星期二走的,已經一個星期了。」
「她們之前的房客是誰呢?」
「唔,一個做運貨車生意的單身男人。他欠了我一星期的房租就走了。他之前是克勞德太太和她的兩個孩子,他們住了四個月。再之前是多伊爾老先生,他的房錢是由他幾個兒子付的。他住了六個月。這樣已經推算到一年前了,再前面的我可記不清啦。」
他向她道了謝,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屋子裡。屋子裡死氣沉沉的。賦於它生命的要素已經消失了。木犀草的香味已經沒有了。代替它的是發霉傢具的腐臭的味道,是停滯的氣氛。
希望的幻滅耗盡了他的信心。他坐在那兒,呆看著噝噝發響的煤氣燈的黃光。過了片刻,他走到床邊,把床單撕成一長條一長條的。他用小刀把這些布條結結實實地堵塞進窗框和門框的罅隙。安排停當後,他關掉煤氣燈,再把它開足,卻不去點火,然後死心塌地往床上一躺。
* * *
這晚輪到麥庫爾太太去打啤酒。她去打了酒來,同珀迪太太一起坐在地下室里。那種地下室是房東太太們聚集的地方,也是蠕蟲不會死的地方。
[「蠕蟲不會死的地方」:參見《新約·馬可福音》九章四十八節:「在那裡(地獄)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
「今晚我把三樓後房租出去了,」珀迪太太對著一圈薄薄的泡沫說,「房客是個年輕人。他上床已經兩個鍾頭了。」
「真的嗎,珀迪太太?」麥庫爾太太極其羨慕地說,「你能把那種房間租出去世,真不簡單。那你有沒有告訴他呢?」她非常神秘地啞著嗓子低聲說了一些話。
「房間嗎,」珀迪太太用舌苔非常膩厚的音調說,「本來是備好傢具出租的。我沒有告訴他,麥庫爾太太。」
「你做得對,太太;我們是靠房租過活的。你真有生意頭腦,太太 。人們如果知道床上有人自殺過,多半就不願意租那間屋子。」
「就是嘛,我們要靠房租過活呀。」珀迪太太說。
「是啊,太太,一點不錯。就是上星期的今天,我還幫你收拾三樓後房來著。這么漂亮的一個姑娘,想不到竟用煤氣自殺——她那張小臉真惹人愛,珀迪太太。」
「就是嘛,她稱得上漂亮,」珀迪太太表示同意,可又有點兒吹毛求疵地說,「可惜左眉毛旁邊長了那麼一顆黑痣。你把杯子再滿上吧,麥庫爾太太。」
② 外國小說的網站
http://www.readnovel.com/ch/8.html
http://www.cuiweiju.com/cwjsort11/0/1.htm
③ 外國經典愛情小說
《傲慢於偏見》很不錯的 尤其女孩子一定要看~ 還有對應的電影凱拉奈版特莉版本和黑權白版本 還有英國BBC版本的 看完書看會更有感覺~
《紅字》 霍桑的經典小說,捍衛愛情的女子!
《呼嘯山莊》作者和《簡愛》的作者是姐妹,很不錯,也建議去看下電影..呵呵
《理智與情感》
《紅與黑》司湯達經典小說哦~
④ 找一篇短篇外國小說
只是想問男主是有多老啊
⑤ 求可以下載txt格式的外國小說網址 韓國 泰國 日本都可以,一定是國外的
你好:
日文的話,我建議你用http://search.yahoo.co.jp去搜索。
韓文,雅虎韓國:http://tools.search.yahoo.com/kr-eol.html
谷歌最方便,可是好多時候會卡,看運氣吧。
韓文思路差不多的,希望幫助到您。
⑥ 找一本外國小說
使女的故事
故事簡介:
奧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國的一名使女。她是這個國家中為數不多能夠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沒有後代的指揮官家庭,幫助他們生育子嗣。和這個國家裡的其他女性一樣,她沒有行動的自由,被剝奪了財產、工作和閱讀的權利。
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們每天只被允許結伴外出一次購物,她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眼目」的監視。
⑦ 推薦10本(或10本以上)近年來值得一看的外國小說。
《島》
多年來,阿麗克西斯發覺母親總是過分守護著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結結實實。阿麗克西斯決定打開母親塵封的過去。她來到愛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這是一處禁地,一處令布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虎色變的禁地,更是母親的禁地。
禁地打開,一個融合愛恨糾葛的凄涼故事愴然鋪展,一曲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的生死悲歡徐徐打開……
《藍色》
荷蘭。阿姆斯特丹。「黃金時代」的光榮漸行漸遠。
一個幽靈,一個詭異的藍色幽靈,在上空的風暴中徘徊。
一幅稀世油畫在阿姆斯特丹神秘流轉,所過之處,人人非死即瘋。這幅瘋狂旋風中的「死亡油畫」,竟似出自繪畫大師倫勃朗之手,但使用了大師終生不曾使用的罕見的鮮艷藍色顏料。大師的學生一路追查,血腥之氣漸行漸遠,盪氣回腸的「真相」震撼了整個歐洲……
《相約星期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側索硬化,一年以後與世長辭。作為莫里早年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並在他死後將老師的醒世箴言綴珠成鏈,冠名《相約星期二》。
註:可以說是《相約星期二》後續篇的《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一日重生》也非常經典哦,有空可以去看一下。
《白夜行》
《白夜行》將無望卻堅守的凄涼愛情和執著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被眾多「東飯」視作東野圭吾作品中的無冕之王,被稱為東野筆下「最絕望的念想、最悲慟的守望」,出版之後引起巨大轟動,使東野圭吾成為天王級作家。2006年,小說被改編成同名電視連續劇,一舉囊括第48屆日劇學院獎四項大獎,與圖書一同為作家帶來如潮好評,使他成為日本、韓國與中國台灣等地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這句象徵《白夜行》故事內核的絕望念想,有如一個美麗的幌子,隨著無數凌亂、壓抑、悲涼的事件片段如紀錄片一樣一一還原,最後一絲溫情也被完全拋棄,萬千讀者在一曲救贖罪惡的愛情之中悲切動容……
《陪你到最後》
面對不久人世的妻子,他不離不棄貼心陪伴;
卻因孤獨恐懼症,他無法停止出軌背叛……
每個人都在問,這樣的愛,到底是不是愛?
穩當的工作+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女兒=全西半球最幸福的夫妻。就在丹尼自認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切全都降臨在他身上時,一個玩笑般的考驗,打碎了他的美夢。
乳癌這個該死的病,在一次誤診後,徹底在妻子卡門身上蔓延開來。他陪伴卡門度過一次次無趣的治療,他看著卡門因化療掉光的頭發、因手術失去一邊乳房,安撫她不安的情緒……他不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到底是責任、同情,還是愛?他只知道,卡門需要他。
而丹尼心裡的魔鬼——孤獨恐懼症(一種心理疾病)卻又讓他無法克制地不停向外尋歡。卡門一直都知道他這個從年輕時就有的病態心理,但樂觀的她總認為自己可以用愛讓丹尼忘記那總是不請自來的孤獨感。
然而,在壓力、忙碌後,甚至是照顧卡門的無力感下,心裡的魔鬼仍會牽著他的手,讓他不停做出外遇出軌的舉動……
看似沖突的愛與背叛,巧妙地融合在幽默的文字里,樂觀風趣的卡門、不離不棄陪在身邊的丹尼,一段段誠實又溫暖的對話,帶我們看清楚在愛情中最不敢面對也最不完美的部分。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牧羊少年聖地亞哥接連兩次做了同一個夢,夢見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寶藏。少年賣掉羊群,歷盡千辛萬苦一路向南,跨海來到非洲,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期間奇遇不斷,在一位煉金術士的指引下,他終於到達金字塔前,悟出了寶藏的真正所在……
《羅丹島之戀》
艾德琳多年的婚姻已進入疲乏期。為了暫日寸逃避,她前往一家小旅館,巧遇旅館里唯一的客人保羅。不久大雪封路,各懷心事的兩人,被迫滯留存這家小旅館里,像兩艘迷航的船隻,交會在羅丹島。短暫的五天成為彼此生命中永不磨滅的印記。
她守著他的承諾,靜靜待在原地。時光潺潺一去不復返,人生終究無法預期。沒有想到,那場暫離成為他們最後的訣別。
羅丹島上,綿延數公里的潔凈沙灘,潮水不斷地拍打著岸邊,為這場無疾而而終的愛情輕輕嘆息……
《隔離島》
波士頓海灣。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
66名精神病罪犯被關押於此,傳言島上正在進行種種人體實驗。重重戒備之下,一個殺害了三個親生孩子的女犯雷切爾,竟詭異失蹤。
聯邦執法官泰迪的妻子死於一場離奇大火,縱火之人也被關押在此。泰迪奉命上島尋找雷切爾的下落,並借機調查妻子遇難真相。
他查遍全島,意外發現島上多出一份神秘檔案,第67號!島上所有秘密無不糾結於這個多出來的人。
誰是67號?
一腳踏空,一個絕對料想不到的結局,讓人陷入一個瘋狂、詭異、悲傷的夢魘……
《耶路撒冷之鴿》
在1948年的中東獨立戰爭期間,信鴿仍被用於傳遞戰場上的情報。一個綽號「孩子」的信鴿訓練員身負重傷。在臨死前的時刻,為了堅守他和心愛女孩的約定與承諾,他祈求死神再給些時間,伴隨著巨大的快感與痛楚,他放飛了最後一隻信鴿。信鴿身上帶著獨屬於他的一件不同尋常的禮物,送給他自年輕時就深深愛慕的女孩。
《守夜人》
風靡俄羅斯的「守夜人系列」之首曲——《守夜人》。他們是莫斯科的一群他者,混跡於普通人之中,往返於人類世界與黃昏界之間。魔法師、女巫、吸血鬼與變形人……所有的他者分為兩大陣營——光明與黑暗。
註:強烈向你推薦這本書,如果能把「守夜人」系列的另外3本—《守日人》、《黃昏使者》、《最後的守夜人》一起看完,相信你一定會為之瘋狂。
另外,還有幾本不是近年出版的意識流小說,可能情節不如以上的小說跌宕起伏,而且十分簡單。但我覺得可以從中探討到一些我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東西。
馬賽爾·普魯斯特:七卷本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
弗吉尼亞·伍爾夫:《達洛衛夫人》、《到燈塔去》。
⑧ 求下載大量外國小說網站,最好是TXT文本格式。
http://xiaoshuo.workgroup.cn/Class.Aspx?c_id=10024&p=4
這個你可以去看一下
www.txtdown.com
⑨ 求外國小說網站
你可以去「豆豆小說閱讀網」,我進去過了,裡面的文章都好好看,當然,裡面也有外國小說,推薦你去看吶~
⑩ 外國小說原文網
http://www.horrormasters.com/
http://www.kellscraft.com/index.html
http://www.literatu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