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兩句詩小說閱讀答案

兩句詩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2021-03-24 08:07:30

① 古詩文閱讀題目10篇及答案

閱讀詩歌,完成習題。
練習1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嶺外」一般是指 地區,由此看來宋之問詩的一二句是寫 ,三四句是寫 。
2,本來應該是「近鄉情更切」,可作者為什麼「近鄉情更且」?這種手法叫什麼手法?其作用如何?請作具體說明。
[作者]
宋之問(約656—712),唐詩人,曾先後事奉張易之和太平公主,後貶欽州。詩多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靡,對格律詩的形成、完備頗有影響。他在放逐中的詩歌能夠表達真切感受,寫得比較平實自然。
[相關歷史地理知識]
欽州:隋開皇十八年改安州為欽州。唐時轄地相當於今廣西欽州、靈山等地。
嶺外:又稱嶺表、嶺南、嶺嶠、嶺海,是指五嶺(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五座山嶺的總稱)以南地區,唐代范圍大致相當於現廣東、廣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區。當時嶺南是蠻荒之地,也是唐、宋時流逐官員的地方。
漢江:即漢水,長1532千米,流域面積17.43萬平方千米,是長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寧強縣蟠冢山,自西向東流入湖北後在武漢注入長江。
[簡解]
具有一定的常見(常見)的文化和歷史地理知識,對於理解古文、古詩,是很有作用的。我們知道了「嶺外」的知識,便自然知道「嶺外」指的就是「五嶺以南」地區,而這個地區原本是唐、宋流放地,就能准確解答第1題了,答案為「五嶺以南地區」。知道了「漢江」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作者在由南向北行進,從而知道史的1、2句是追述貶官嶺南的情況,而3、4句是寫作者臨近家鄉時的心情。
再看1、2句和3、4句之間,實際上有因果關系。因為貶官到遙遠的嶺南,很就沒有得到家鄉、親人的音信(「音書絕」),對於親人的近況一點也不了解;因此臨近家鄉、臨近舊居的時候,內心忐忑不安,「不敢問來人」,生怕有什麼意外。這一心理描寫,真是惟妙惟肖、意味悠長。
長期貶謫天涯,一旦赦還家鄉,自然是興高采烈的,作者卻反而膽怯起來了。這無疑是反襯手法,以此來反映他的矛盾心理,突出他強烈而深切的思念、關愛之情,這一手法是很巧妙的。
由此看來,我們必須具有常見的歷史地理知識和較強的聯想能力,必須首先把詩歌看懂讀透;然後在按照題目要求,有的放矢地分析、解答。
[參考答案]
1,五嶺以南地區 追述貶居嶺南情況 回歸近鄉時的心情 2,因為貶居嶺南「音書斷」,不知家裡情況,有種種疑慮,心情十分矛盾。這是映襯手法,更能表現出深切的思念、關愛之情。(意思對即可)
練習2
馬嵬驛 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試題]
1,「石壕村」源自唐代詩人 的詩歌 ;「長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詩人 ,其號為 。
2,詩的三、四句中的「石壕村」與一、二句中的 相呼應,「長生殿」與一、二句中的 相呼應。
3,詩的三、四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 袁枚,字子才,號隨園老人,清代文學家,浙江錢塘人。提倡「性靈說」,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和《子不語》。
[常識] 馬嵬,地名,在今陝西興平縣西25里。唐朝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逃四川,路過此地,禁軍兵諫,處死楊國忠,並且逼迫玄宗命楊貴妃(楊玉環)自縊。
長恨歌:白居易所作長篇敘事詩,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題解]
清乾隆十七年(1752)作者赴陝西任職,路過馬嵬坡,弔古傷今,題寫了這首詩。
要解答好試題,必須先弄清作者思路,把詩歌讀懂。詩人的思路是由古到今、由君王到百姓,通過對比,提出自己的見解。
詩的起句便一反古人,面對馬嵬坡而呼籲人們不要老是吟唱當年白居易寫得《長恨歌》,替唐玄宗和楊貴妃垂淚;承句直接指出,那是因為人間也有「銀河」阻隔,使人們不能團圓。第三句轉到安史之亂時期的大詩人杜甫,杜甫所寫的《石壕吏》等一系列的詩歌,描寫了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慘遭遇,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最後一句詩人指出百姓的淚多於長生殿上的淚,人民的痛苦遠遠地超出了唐玄宗的個人痛苦,實際上這是再次強調「莫唱當年長恨歌」,而應當去多多關心人民的疾苦。由此看來,作者對文人們一到馬嵬坡,就想起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故事大不以為然,他認為應當以民為本,始終關注人民的疾苦。懷古是為了諷今、或者是為了抒懷,袁枚的這首詩自然也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這樣,我們就可以順利地解答試題了。第1題為文學常識,答案為:杜甫 、 《石壕吏》, 白居易 、 香山居士。
第2題需作簡要分析。「石壕村」是民間鄉村,是當時百姓苦難的象徵,所以和「人間」相呼應,唐玄宗身居「長生殿」,自然和「長恨歌」相呼應。
三、四兩句,「石壕村」和「長生殿」並列,以淚相比,所以是運用的對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表達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長恨歌》的不以為然。(意思對即可)
練習3
過華清宮 杜牧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過華清宮 崔擼
門橫金鎖悄無人,落日秋聲渭水濱。
紅葉下山寒寂寂,濕雲如夢雨中塵。
[試題]
1,兩首詩的一、二句有所不同,杜牧從 的角度切入,崔擼卻是從 角度切入。
2,有人認為杜牧詩中的「始」字用得極好,請作簡要說明。
3,你認為哪首詩的主題更深刻?為什麼?
[注釋]
華清宮:位於驪山腳下,唐玄宗為楊貴妃所見,內有楊貴妃沐浴的華清池。霓裳曲:傳說是唐玄宗為楊貴妃舞蹈製作的樂曲。漁陽:地名,今天津薊縣,安祿山在此起兵造反。渭水:河名,源出甘肅,經陝西、河南,匯合洛水,流入黃河。
[題解]
這是比較閱讀,一般是要求比較內容或特色。這就需要在讀懂作品的前提下,依照題目要求仔細辨析它們的異同。
杜牧站在華清宮前,首先想起了歷史,所以直接從安祿山造反入手,把「霓裳一曲千峰上」和中原「破」進行對比,尖銳地揭露和諷刺了唐玄宗荒淫誤國的嚴重錯誤,是對晚唐統治者的警誡。而崔擼則是從眼前所見的華清宮衰敗景象入手,最後感慨「濕雲如夢雨中塵」,寄情於景,含蓄委婉。
這樣,我們就可以准確地解答第1題,同時也為解答第3題作好了准備。第1題的答案分別為「歷史事件」和「眼前景象」。
第2 題考查詞語的作用理解。「始」在詩中的意思是「才」「方才」。一個「才」字顯示了唐玄宗尋歡作樂的時間之長,也顯示了唐玄宗耽迷聲色、荒淫誤國的惡果,既有極強的諷刺性。所以這個「才」字用得非常之好。
這兩首詩,杜詩主題顯明,崔詩主題含蓄;杜詩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揭示了荒淫誤國的歷史教訓,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而崔詩只是一般的歷史變遷的感慨。所以,比較起來杜牧的詩主題更深刻。
2008年4月17日
練習4
綠竹引 宋之問
青溪綠潭潭水側,修竹嬋娟同一色。
徒生仙實鳳不游,老死空山人詎識。
妙年秉願逃俗氛,歸卧嵩丘弄白雲。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無此君。
[試題]
1,詩中的「此君」是 ,和它「同一色」的是 。
2,這首詩是近體詩還是古體詩?為什麼?(至少2點理由)
3,從內容上來看,前四句所寫的對象主要是 ,表現 ;後四句所寫的對象則是 ,表現

[題解]
這道試題,還是以讀懂為主,兼帶詩歌常識。
讀詩必須看題目,因為題目是詩歌的眼睛,我們通過題目依據「起、承、轉、合,把握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透過題目了解詩歌的題材,有時還可以推知詩歌的體裁(近體或古體)。
這首詩的題目是「綠竹引」,「綠竹」就是此詩的線索。詩的1、2句點「綠」和「竹」,寫珠子生長在「青溪綠潭」邊,和潭水「同一色」,即為「綠竹」。此竹不但碧綠青翠,而且姿態優雅美好——「嬋娟」。3、4句接著寫竹子的遭遇。「仙實」但鳳凰卻不來光臨;一直到老,死在空山裡也沒有人賞識。古人有言說:「鳳凰非練實不食,非梧桐不止。」「練實」就是竹實(「仙實」),即竹子結的果實。但是竹子結出了「仙實」,鳳凰卻不來光臨,只能默默無聞地老死在空山裡也沒有人賞識。一個「徒」(白白地)字道盡了竹子的感傷無奈,一個「空」字,寫出了竹子的孤獨寂寞,流露出作者對竹子的哀憐同情。
5、6句中的「秉」、「 逃」、「 卧」、「 弄」等詞表明,作者轉而開始寫人,敘寫自己的際遇,抒發自己的情感,說自己秉承早年的心願,為了脫離俗世的污垢,回歸嵩山過上了隱居生活。7、8句寫自己和竹子朝夕相處內心甚感寬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終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樣的高尚品節(王徽之曾說「何可一日無此君」)。
這樣,習題1和習題3就得到了正確的解答。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顏色當然是綠色。3,詩的前四句主要是寫竹子的「居處」和它的孤獨寂寞、不為人賞識;後四句主要寫自己的隱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潔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分辨古體和近體的方法有多種,這首詩與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詩的基本要求來辨別。如果是七律,那麼七律壓韻是必須一韻到底,中間不可以轉韻,而《綠竹引》前四句和後四句不同韻。律詩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須對仗,但是此詩的5、6兩句顯然不能對仗。根據以上兩點,可以判定《綠竹引》是古體詩。這種辨別疑似近體的試題一般是不會拿來考試的,所以不必過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練習5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釋] 本詩作於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犯武則天,被誣而下獄。
[試題]
1,駱賓王為「初唐四傑」之一,其他三位是 。
2,詩中的「玄鬢」指的是 ,「南冠」指的是 。
3,這首詩最主要的手法是 (填四字),頸聯中還運用了比喻象徵,「露重」和「風多」比喻的是 。
4,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題解]
駱賓王為「初唐四傑」之一,其他三位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初唐四傑」的詩歌雖然還殘留著齊、梁以來的綺麗習氣,但是題材較為廣泛,風格也比較清峻,對唐代文學風氣的轉變起了積極作用。
駱賓王曾任臨海丞,後隨徐敬業反武則天,兵敗後下落不明,他寫的《討武曌檄》氣勢磅礴、文采斐然,武則天讀後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嘆。其詩多悲憤之意,又善駢文。
詩的1、2句點題,第一句點「詠蟬」,第2句以「南冠」點「在獄」,「南冠」是典故,一般指被囚禁而志不變的忠貞之士。3、4句承接,「來對白頭吟」的是「玄鬢」,而「玄鬢」就是「蟬」。這四句說自己被囚禁在監獄之中,忽然聽到了蟬的鳴叫,引起來無窮的憂傷感慨。5、6句一轉寫因為「露重」,所以蟬「飛難進」,因為「風多」(大),所以「響易沉」(叫聲容易消散)。7、8兩句感嘆,沒有人相信我的「高潔」,又有誰能夠替我表白心跡呢。全詩托物言志,表達出深沉的憂傷感慨。
這樣我們就能夠結合注釋(本詩作於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犯武則天,被誣而下獄。),准確解答習題了,參考答案如下:
1,王勃 楊炯 盧照鄰 2,蟬 自己 3,托物言志 仕途的風波和自己遭受的迫害、打擊 4,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潔,卻無人相信,希望友人為自己表白。
練習6
羌村(其二) 杜甫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賴知禾黍收,已覺槽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注釋] 安史之亂中,杜甫逃出長安,追上肅宗,被任為左拾遺。為了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視家人。
[試題]
1,杜甫,字 ,因官職而被稱為 ,因詩歌成就被稱為 。
2,從詩中看來,「還家少歡趣」表現在 。
3,聯系時代和杜甫思想、經歷,詩中的「百慮」指的是

4,對「畏我復卻去」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因為孩子怕我而離開,另一說是孩子怕我有離家遠出。你認為那一種更合理?為什麼?
5,分析詩中「蕭蕭」和「煎」字的表達作用。
凡是在試題中出現的註解,尤其是關於時代背景或作者經歷的注釋,必須高度重視。
[題解]
第1題為文學常識,答案為:子美、杜工部(杜拾遺)、詩聖。
此詩的1、2句中的「迫偷生」、「少歡趣」是一個綱,下文便全面展開。細讀詩句,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畏我復卻去」、「憶昔」「繞池樹」、「撫事煎百慮」、「斟酌」「慰遲暮」,正是作者「少歡趣」的種種方面——即家庭的離合、憶昔的惆悵、國事的憂慮、遲暮的感傷等等百感交集。由此第2題也獲得了正確的解答。
凡是在試題中出現的註解,尤其是關於時代背景或作者經歷的注釋,必須高度重視。通過這首詩的注釋,我們可以看到,杜甫的詩寫於安史之亂中,「迫偷生」的原因是因為「為了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視家人」——即為了國家、時事而遭到打擊。這也是杜甫「撫事」的重點,也是「煎百慮」的主要方面。這樣,結合作者的家庭和自身的情況,我們就可以較好地解答第3題了。杜甫「煎百慮」的內容無非是國家命運、人民疾苦和個人的仕途坎坷。
第4題,是一個比較理解。比較理解不能脫離原詩,不能脫離語境,不能脫離作者的思想情感,要從詩歌本身得出正確的結論,切不可主觀臆斷。請看「畏我復卻去」的前句是「嬌兒不離膝」。「嬌兒不離膝」說明孩子非常喜愛父親,所以「孩子怕我而離開」是毫無根據的。而「另一說是孩子怕我又離家遠出」,卻是十分合理的。為什麼呢?其一,前後兩句形成映襯,更能表現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復卻去」,又說明父親離家已經不是一次,更能表現安史之亂危害的劇烈。所以這個描述內涵和感情極為豐富,自然是「更合理」的。
第5題是詞語分析。詩歌中的詞語考察,無非是分析詞語在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考察的詞語大多為動詞、形容詞,以及副詞,此外還有疊詞和名詞(名片語成畫面)。本詩中的「蕭蕭北風勁」是寫景,「撫事煎百慮」是寫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氣氛,創造一種憂傷悲涼的氣氛。「蕭蕭」描繪風聲,表現秋風之大,創造出一種凄涼感傷的意境。「煎」寫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內心極其復雜強烈的焦慮痛苦,體現他深切的憂國憂民之情,生動而感人。
練習7
夢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試題]
1,從詞的長短來看,這首詞屬於其中的 。詞的別稱有 、 等。
2,「過盡」一詞內涵的意思有兩層,分別是 和 。
3,簡析「斜暉脈脈水悠悠」的表現手法和作用。
[題解]
詞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朝,盛行於宋代,原本是可以合樂歌唱的,所以稱為曲、曲子詞。詞的別稱還有詩余、長短句、樂府、琴趣、樂章等。
詞按字數分為小令(大約58字以下)、中調和長調(大約90字以上)。詞一般分為上下兩闕,也叫上下片(也有單支的小令和三、四片的長調)。
詞的上下片之間起過度作用的句子叫「過片」,「過片」一般在下片的開頭(也有少數在上片末尾的)。
「慢詞」是按照曲子的節奏來定的,所謂「慢詞」就是音樂節奏舒緩的詞作。
詞是按照一定的曲子填寫的,所以可以沒題目,但是一定有詞牌。作為基本常識,詞牌和詞題(題目)必須分清,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
由此可知,第1題的答案為:[1] 小令,[2] 曲子詞、詩余(長短句、樂府、琴趣、樂章)。
第2題考察對詞語表達作用的理解。詞語是用來敘事、描繪和表達思想、情感的,而且敘事、描繪常常又是和情感相融的;所以,我們應該先讀懂作品,揣摩句意,然後由表及裡,理解其中蘊涵的思想情感。「過盡」一詞寫女子看遍了江上的船隻,說明她佇立遠望的時間十分久長;這一長時間的孤立期盼,又與「皆不是」形成強烈對照,真切地表現了她相思之情和失望之意的深長悠遠——這就是從表層到深層的理解。
第3題考察對「景語」的理解。古詩中的寫景,往往寄寓著情感。我們就要分析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人物或作者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溫庭筠的這首小詞屬於閨情題材,主人翁是閨中思婦,所以作者的敘述描寫都是為表現思婦的情感服務的。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斜暉和江水寫得情意綿綿,實際上表現的是思婦的情感,這叫寄情於景。所以我們可以回答說:作者寄情於景,運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女主人公無窮無盡的相思和憂傷(要點到,意思對即可)。
練習8
閱讀詩歌,完成習題。
觀書有感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 詩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1,從題材上看,這兩首詩屬於 詩。朱熹詩揭示的道理是
,蘇軾詩暗示的道理是

2,分析這兩首詩在表達上的不同。
[題解]
古代詩歌的題材有山水、田園詩,送別詩,羈旅(行旅)詩,邊塞詩,詠懷詩,詠物詩,懷古、詠史詩,哲理詩,愛情(閨怨)詩等等,應該能夠加以基本的識別。練習8所選的兩首詩都是闡述道理的,所以是「哲理詩」。
對於哲理詩必須弄清兩點:一、說明(或隱含)著怎樣的道理;二、這種道理是如何來表達(或顯示)的——即表現手法。
題解1,朱熹的詩說,由於春水上漲,所以「艨艟巨艦」就像一根羽毛那樣輕了;原來費了很大的力氣也推不動,現在卻在水中自然地漂動起來了——即「春水生」是「自在行」的條件。由此我們可以明白,朱熹詩中說的是事物的發展變化與必要條件的關系——事物的發展變化是需要恰當條件的,或者說當一定的條件具備了,事物就會發生變化。
蘇軾的詩說琴放在匣子不會發出琴聲,必須要手指彈奏才行;但是光有手指沒有琴,也不會產生琴聲。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想聽到優美的琴聲,琴和手指(善演奏的手指)兩者是不可缺一的——即事物是互相聯系的(用哲學來說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互為作用的。
題解2,從表達上來看,兩首詩是明顯不同的。朱熹的詩先敘事,再轉而對比、議論,由「事」而「理」,「理」由「事」出,在比較具體的敘述中顯示哲理。蘇軾的詩全是議論(虛寫),問而不答,引人思考,在體悟中明白道理,顯得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尋味。(意思對、要點准即可)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練習9
[雙調] 水仙子 重觀瀑布 喬吉
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乾,露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試題]
1,從作者的觀察視角來看,作品中有 ,如 ,主要表現 ;有 ,如
主要表現 。
2,「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 、 等,其作用是 。
3,請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和「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作一個簡要的比較分析。
[題解]
這是喬吉著名的元曲小令之一。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通俗地說,雜劇是戲劇劇本,散曲是依照宮調、曲牌填詞而演唱的歌曲。散曲又分為套數和小令兩種,幾支歌曲依照規則組合在一起的就叫套數(套曲),單支的歌曲就叫做小令。每支單曲都有宮調、曲牌和題目(題目有時可以沒有,象詞一樣只有詞牌而沒有題目),比如所選作品中的「雙調」是宮調名,「水仙子」是曲牌,「重觀瀑布」是題目。
描寫山水風景,就象畫畫一樣,要表現出山水風景的空間立體感,這就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描繪。從觀察的視角來看,無非是遠、中、近,正、側、反,俯視、平視、仰視等。如曲中「石壁高垂雪練寒」是遠望,「 冰絲帶雨懸霄漢」是仰視,「露華涼人怯衣單」是近觀感受,而「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則是「遠、中、近」和「仰、平、俯」融合。
所以我們在第1題的橫線上,可以填入「仰視」,如「 石壁高垂雪練寒」,主要表現瀑布之「高懸」氣勢;「俯視」,如「晴雪飛灘」,主要表現水勢之湍急壯觀(意思對即可)。
2題中的「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首先在總體上是運用了排比,而每個句子又運用了比喻(連用比喻也叫博喻)。排比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強氣勢,二是可以從不同方面或不同層次來表現事物或表達思想情感。比喻在文學作品中的主要作用,是使描繪更加具體形象,表達更加生動感人。所以,「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動態、色彩,栩栩如生,表現了瀑布飛瀉的宏偉氣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意思對、要點准即可)。
第3題是比較分析,比較必須抓住比較對象的根本特點(相同或相異)。此題中兩者都寫瀑布高懸的景象,是很明顯的共同點;所以,主要是比較的是它們不同點。李白的詩句沒有具體的形態、色彩描寫,著力於瀑布的「神」,表現瀑布「飛流直下」的震撼人心的磅礴氣勢;喬吉則重在描繪瀑布的形態、色彩和給人的感覺(寒)。兩者各有特色,但是李白的「飛流直下」的氣勢,是喬吉所遠遠不及的(詩如其人,沒有李白的胸懷、豪情,是寫不出李白那樣的詩歌的。怪不得古人有言:「杜甫可學而李白不可學。」)。此題只要比較點准確,分析合理即可。
2009年5月1日星期四
練習10
贈韋侍御黃裳 李白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
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後知君子。
[注釋] 韋黃裳,曾任侍御,據《舊唐書》記載,其為人好諂媚權貴。 飆:風。
[試題]
1,詩中與「受屈不改心」相應的句子是「 」、「 」,這兩句表現了松樹 的品格,和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名句 表達的思想是一致的。
2,此詩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是 和 ,作用是

3,詩歌五至八句是指出 ,作者寫作此詩的意圖是 。
[題解]
綜觀此詩:前四句,李白先寫松樹,表現松樹凌冬不凋、昂然挺立的雄姿,傲岸不屈的精神;中間四句,寫桃李以美艷取悅於人,卻不能久長,與青松形成鮮明對比。後四句,李白揭示主題,語重心長地告誡黃裳,要學習青松而不要作桃李,同時也顯示了自己的心志。
題解1,讀全詩可知,「受屈」指的是受「霜雪」之寒和受「微飆」之摧,所以和「受屈不改心」相應的句子應該是「亭亭凌霜雪」和「豈為微飆折」。這兩者表現了松樹歷經艱難而堅強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與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完全一致的。
題解2,「長松」和「桃李」是對比,同時又是比喻(象徵),其作用自然是既形象生動地表現出「長松」和「桃李」的不同品格,又鮮明地突出了詩歌的主題——為人必須不趨炎附勢,堅持高尚堅貞的品格。
題解3,詩歌的5——8句是寫桃李可以迷人一時,好景不長。它們奴顏婢膝而「賣陽艷」確實可以使人「行且迷」,但是春天一過,桃李就「碧葉成黃泥」,下場悲慘了。也就是說獻諂媚人僅能得意一時,卻不能長久。因此,李白寫作此詩的意圖也十分明確:「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希望黃裳做個正人君子。

② 求小說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春光美
周海亮
①街路劃一條漂亮的弧線,探進公園深處。公園綠意盈盈,卻有桃紅粉紅輕輕將綠意打破。柳絮紛飛,落滿松軟的一地。鴿子們悠閑地散步,孩子們快樂地追逐,空氣里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屬於山野,屬於城市,屬於公園里每一朵勇敢開放的醜醜的小花。
②公園的小徑上走著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縮縮,慌亂且毫無章法。棍子戳戳點點,碰到了毫無防備的老人。
③老人輕微地「噓」了一聲。
④「對不起,」女孩急忙停下來,「對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對不起,我是一個盲人……」
⑤「沒關系的,」老人輕輕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時黯淡下來,「可是我看不見了,永遠看不見了……就像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在這里欣賞春色,我卻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為了給人看嗎?春天裡的一花一草,只是為給人欣賞而存在嗎?」
⑧「難道不是嗎?」
⑨「當然不是。」老人說,「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這朵花很小,淡藍色,五個花瓣。也許它本該六個花瓣吧?那一個可能被螞蟻們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裡面是鵝黃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見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這朵花因為你沒有看見它而開得鬆懈嗎?還有那些有殘缺的花兒,比如被蟲兒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風雨所折斷,被石塊所擠壓,它們可曾因為它們的殘缺和大自然給予它們的不公就拒絕開放嗎?」
⑩「孩子,你要知道,當秋天來臨,所有春天開過的花兒,都會結成種子。就像我眼前的這朵小花,它也會結出它的種子……這與它的卑小無關……更與它的殘缺無關……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兒,勇敢的花兒都是快樂和幸福的。」
⑪「花兒就像你,你就是花兒……為什麼悶悶不樂呢?為什麼要放棄開放的機會呢?為什麼要放棄整個春天呢?」
⑫「我沒有放棄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⑬「你還可以去觸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觸摸花草,觸摸鴿子,觸摸陽光與柳絮……其實盲人也是可以看到這世界的,卻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覺,甚至,用愛……」
⑭「您是說,用愛嗎?」
⑮「是的,孩子。只有用愛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讀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見春天,可是你的心裡,難道不能擁有一個溫暖而美好的春天嗎?只要你還相信春天,那麼對你來說,這世上就還有春天,你的心中就會萬紫千紅。我說的對嗎,孩子?」
⑯「可是我不知道這里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奶奶,你願意把你看到的告訴我嗎?」
⑰「當然可以,孩子,我很樂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兒,藍色的花兒,五個花瓣……你的旁邊有一棵樹,樹長出嫩綠色的葉子……再旁邊有一個草坪,碧綠的草坪,有人在澆灌……再往前,是一條卵石甬道,鴿子們飛過來了,輕輕啄著人們的手心……」
⑱女孩聽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隨著老人的講述而變化,每一種變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個春天。
⑲女孩是笑著離開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聲音。她步履輕松。她像春的精靈。
⑳然後,老人輕輕拍拍她身邊的導盲犬。她說:「虎子,我們該回家了。」她戴著很大的墨鏡,悄無聲息地走向春的深處。
——選自《青年博覽》(有刪改)
1.細讀全文,題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還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4分)
2.聯系文章語境,品析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春天)屬於公園里每一朵勇敢開放的醜醜的小花。
(2)女孩的神情霎時黯淡下來。
3.聯繫上下文,品味文中畫線句子,簡要分析其表達作用。(5分)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兒就像你,你就是花兒。
4.文中的女孩,是因為明白了什麼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縮縮」變得「步履輕松」的?(4分)
5.文章獨具匠心,直到最後才告訴讀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說說這樣結尾有哪些妙處?(4分)
答案:
1.(4分)老人善良美好的心靈、老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老人講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陰影變得積極樂觀。(答到一點得2分,答到兩點得4分。)
2.(4分)(1)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殘缺卑小,表現作者對殘缺卑小生命的憐愛。(答到其中兩點即得2分)(2)指小女孩情緒低落,流露出小女孩的悲觀心理。(答到一點得2分。)
3.(5分)(1)委婉含蓄,(1分)體現了老人對盲女孩的尊重。(1分)表現了老人的善良和愛心。(1分)(2)運用比喻,(1分)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老人對女孩的希望和鼓勵;雖殘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兒一樣勇敢開放,樂觀生活。(1分)
4.(4分)花兒的開放與殘缺、卑小無關,任何生命都是有價值的,都可有所作為;(2分)一個人只要用心、用愛去感受世間萬物,就能體會生活的美好。(2分)
5.(4分)這樣結尾使讀者覺得老人的形象更高大;(2分)收到出人意料、回味無窮、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2分

角落裡的陽光?閱讀答案?
①1980年7月1日,我驅車前往我的超市召開員工會議。結束時已是下午兩點,我驚訝地發現是個黑黑的男孩正用一塊灰色抹布幫我擦車。汗水浸透了他灰白的牛仔褲,他穿一雙破舊的布鞋,看得出是貧民窟的孩子。
②我輕輕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啊」了一聲轉過來,一張黝黑成熟的臉,驚恐不已地看著我。我笑著向他伸出手說:「嗨,你好!我叫湯姆·特爾斯。」他遲疑了一會兒慢慢地伸出手:「您好,湯姆先生!我叫比爾·萊特。」我從口袋裡抽出一百美元給他,可他慌忙搖頭,輕輕地說:「我在廣場上等您四個小時,不是為了這個。」我越發詫異了。因為小傢伙告訴我他喜歡我的「保時捷」。「您能把我送到家嗎?就三英里不到的路程。」這個狡猾的比爾,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
③十五分鍾後,我把車停在了一棟破舊的樓房前。他跳下車,一邊跑一邊對我說:「請您務必等五分鍾!」不一會兒比爾就出來了,他的神態和步伐就像這輛豪華的轎車是他的一樣驕傲神氣。我看到,他的背上背了一個小女孩,女孩的手臂和腿都可怕地萎縮了。比爾把小女孩放在車座上後告訴我:「其實她是我的姐姐,今年十七歲,是小兒麻痹症。」然後我聽見比爾對他姐姐說:「記得上次我跟你提起的那種車嗎?瞧,就是這種。弟弟有錢了一定買給你。」比爾雙手叉腰,眼睛閃閃發光。原來他為我擦車,在太陽下等我四個小時又要我送他回家的目的,就是讓他姐姐親眼見識一下他將來要送給她的禮物的樣子。我被他那種相信能夠給予別人而且因能付出而滿足的樣子深深地感染了!
④後來我又去了比爾的家,他的家比我想像的更為糟糕。比爾的母親做清潔工。姐弟和母親相依為命。比爾除了照顧姐姐外,每天還要去老人院做五小時的護理工作,他剛剛十六歲。
⑤離開時我再次把一百美元放在比爾殘疾的姐姐手上,可比爾還是硬塞給了我:「我們自己行。」我給超市的人事經理打電話,告訴他明天將有個很棒的小夥子到理貨部報到。這次比爾沒有拒絕,我比他自己更清楚他能勝任這項工作,況且它會給他帶來比原來工作高三倍的報酬。
⑥等我三個月後再去超市時,差不多每個員工都向我提起比爾。理貨部說他能吃苦耐勞,活兒也幹得漂亮;服裝部則稱贊比爾理的貨比任何人都整齊而有條理;甚至連化妝部都說比爾永遠有一張自信樂觀的臉龐。
⑦比爾說,他一看見我的車就覺得離夢想近了一步。這真的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員工:即使他在最陰暗的角落走路,人們也會發現他身上溫暖、燦爛的燦爛。
⑧他會成功的,是的,我深信。
1.第②段說:「這個狡猾的比爾,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
2.請從描寫手法和表達效果兩個方面賞析文中第③段畫線的句子。(3分)?比爾雙手叉腰,眼睛閃閃發光。???
3.小說的主人公是比爾,作者為什麼在第⑥段寫超市員工對比爾的印象?(2分)???
4.小說題為「角落裡的陽光」,這里的「陽光」喻指比爾的哪些良好品質?請分條簡答。(4分)???
??
答案:?
1.①用「我」對比爾的猜測,設置了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②反襯後文比爾夢想的與眾不同。(4分,每點2分)?2.運用神態描寫,表現了比爾堅定的自信心以及為家人付出的滿足感。(3分,手法1分,?效果2分)?
3.從側面表現比爾的良好品行。(2分,手法1分,作用1分)?
4.①身處困境卻自信樂觀。②自尊自強,不懈奮斗。③熱愛家人,懂得付出。④熱愛生活,擁有夢想。⑤敬業愛崗,吃苦耐勞。(4分,每點1分,答出四點即可)

媽媽和房客
①媽媽在窗外貼出「租房啟事」,海德先生應租而來。這是我們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媽媽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讓他預付房費。
②「房子我很滿意,」海德先生說,「今晚我就送行李來,還有我的書。」他順順當當地住進了我家。平時,他好像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常和善地與我家的孩子逗趣。當他走過我媽媽坐著的大廳時,總是禮貌地彎彎腰。我爸爸也喜歡他。爸爸喜好回憶遷居美國前住過的挪威。海德去過挪威,他能與爸爸起勁地聊在那兒釣魚的野趣。
③只有開客棧的傑妮大嬸不欣賞我們的房客。她問:「他什麼時候交房租呢?」「向人要錢總難開口,他會很快付清的。」媽媽答道。但傑妮大嬸只是哼了兩聲,「這種人我以前見得多了,別指望借給人一件新外套,回來還是好的。」媽媽笑笑:「興許你說得對。」她遞上一杯咖啡,止住了傑妮大嬸的嘟囔。
④雷雨天里,媽媽擔心海德的屋子夜裡冷,就讓爸爸邀請他到暖和的廚房和我們一起坐。我的兩個姐姐、哥哥尼爾斯、還有我在燈下做作業,爸爸和海德靠著爐子叨著煙斗,媽媽在洗盤子或是在小桌上靜靜地工作。
⑤海德能輔導尼爾斯的高中課程,有時還幫他學拉丁文。尼爾斯漸漸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不再求爸爸讓他停學做工了。當我們做完了作業,媽媽坐在搖椅上拿起針線時,海德就給我們講他的旅遊奇遇。噢,他知道的可真多。那些美妙的歷史和地理,便隨他走入我們的屋子和生活。
⑥有天晚上,他給我們讀狄更斯的書,很快,讀書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寫好作業,海德就夾一本書來高聲朗讀,一個神奇的新世界向我們洞開。
⑦媽媽也像我們孩子一樣愛聽古挪威俠士傳奇:「太好聽了!」海德還朗讀莎士比亞的戲劇。他悅耳的男低音,聽起來像是大演員。即使在天氣暖和的晚上,我們也不再出去玩耍。媽媽對此很欣慰。她是不喜歡我們天黑上街的。而最值得高興的,還是尼爾斯幾乎不再混到街頭的野孩子堆里。有天晚上,孩子們在街上闖了禍,而尼爾斯正和我們一起聽《孤星血淚》的最後一章。
⑧就在我們急於聽完一個騎士的傳奇時,一封信送到了海德手裡。第二天一早,他告訴媽媽要離開。「我得走了,」他說,「我把這些書留給尼爾斯和其他孩子。這是一張我所欠房租的支票。夫人,對您的好心款待,我深表謝意。」我們再也不能聽他讀完那個故事了。
⑨我們傷感地看著海德先生離開了,同時,又為能在廚房繼續讀書感到興奮。那麼多的書啊!媽媽精心地整理了書堆:「我們可以從這里學到很多東西。尼爾斯能代替海德先生讀書,他也有一副好嗓子。」我看得出來,這使尼爾斯很自豪。
⑩就在這一天,媽媽向傑妮大嬸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還是一件好外套。」
⑪幾天後,開麵包鋪的克瑞波先生來我家,怒氣沖天地喊道:「那個海德是個騙子,瞧他給我的支票,全是假貨。銀行的人告訴我,他早把款兌光了。」在一旁的傑妮大嬸得意地點著頭,那神態分明是說:「看,我不是提醒過你們了嗎?你們不聽嘛。」「我敢打賭,他也欠了你們家許多錢,是不是?」克瑞波不無希望地探問道。
⑫媽媽轉過身向著我們,目光長久地停留在尼爾斯身上,然後走到爐子邊,把支票投入爐火。
⑬「不!」他向克瑞波先生回答道,「不,他什麼也不欠。」
1.請以「媽媽」的口吻概括這篇微型小說的主要情節。(不超過60字)(3分)
2.結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指出其表達效果。(4分)
(1)但姐妮大嬸只哼了兩聲:「這種人我見得多了。別指望借給人一件新外套,收回來還是好的。」
(2)媽媽向傑妮大嬸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 ,收回的還是一件好外套。」
3.第⑾段克瑞波的出場,在情節結構上有什麼作用?請結合上下文簡要作答。(2分)
4.小說主要刻畫了媽媽和海德先生兩個人物形象,請任選一個,結合內容分析。(4分)
答案:
1.我把房子租給了海德。海德與我們融洽相處,給我們家尤其是尼爾斯帶來了積極影響。後來他離開了,我不認為他欠我們什麼(後來,我燒毀了海德離開時留下的支票)。(3分,語言簡潔,意思符合即可。)
2.「哼」字活畫出傑妮大嬸說話時不屑的神態和語氣,從而表現了她對海德的不欣賞、不信任,及對媽媽做法的不認同。(2)「亮出」運用動作描寫,生動地寫出媽媽收到海德的支票時內心的喜悅和自豪感,從而表現出她對海德人品的肯定與維護,同時也是對傑妮大嬸先前態度的有力回擊。(4分,每小題2分,意思符合即可。)
3.推動情節發展,讓小說扣人心弦,為後文媽媽燒支票做鋪墊。(2分,意思符合即可。)
4.示例①:從媽媽不調查海德的背景,不向他預收租金,可以看出她淳樸、信任他人;雷雨天她邀請海德與「我們」一起呆在溫暖的廚房,看見她心地善良,關愛他人;燒毀海德留下的支票,可以看出她對人懷有感恩與寬容之心;她「不喜歡孩子們天黑上街」,和孩子們一起沉浸在書的世界裡,鼓勵尼爾斯代替海德先生讀書等言行表面她關心孩子成長,而且教子有方。示例②:海德隨身攜帶大量書籍,可見他見識豐富;他輔導尼爾斯高中課程,並教他拉丁文,為「我們」全家朗讀,把「我們」帶入書的世界,可見他有一副熱心腸,善於與人相處,討人喜歡。但最後留下假支票,說明他不夠誠信,令人遺憾。(4分,結合文章內容答到兩點,意思對即可。)

一片白雲
他欣喜地聽著羊圈傳來的羊的叫聲,他蹲在靠牆的地爐旁邊,清出昨晚燒過的余灰,然後,用松枝和牛糞點燃起火,燉上銅壺,水隱約地吟唱的時候,他掰了塊磚茶丟進。輕煙暖和著屋子。
這時,屋外響起急驟的腳步聲,漸漸近了,門框出現女兒一張驚惶的臉。女兒哭著,說:阿爸,我那隻小羊羔死了。
他關注著地爐里的火,表情平靜,說:嗯。
女兒說:昨晚它還歡蹦亂跳呢,阿爸,它硬得像塊白石頭 。
他腦子里還留著夜晚掃盪山谷的暴風雪的喧囂。他說:我等會兒去處理。
女兒泣聲說:阿爸,小羊羔……
他倒出奶茶、取來糌粑,說:坐下來,來,羊等著你要上山吃草。

父女倆安靜地吃著。他想起有一回眼睜睜地看著雪崩遮蔽了氂牛,還有狼、雪豹、狐狸、禿鷲叼走了羊羔。他對失卻有著精神准備,知道擋也擋不住。他捏著木勺舀著木碗里的糌粑,嚼出響聲。女兒似乎擔心響聲驚擾了什麼,嘴裡克制著,她用手掰碎著糌粑。
等到他聽到出去的女兒傳來模仿羊的叫聲的時候,他站到門口,望見峽谷里那一群羊,像白雲一樣飄離村莊。他嚼著乳酪,來到空寂的羊圈。羊圈充滿著羊的氣味。

羊圈旁邊有一塊石頭,他把那隻死了的羊羔拎上去。身後是零零落落的石屋,前邊是起起伏伏的谷地。刀子長了眼一樣剝開失卻溫暖的羊羔,他的嘴念禱著什麼。一張皮展開攤晾著,它將是女兒冬天穿的皮夾。羊毛稚嫩可愛地曲卷著,一綹一綹曲卷得那麼自然,卻已經沒有時間舒展開來。

先是聽見烏鴉的叫聲,像是被風吹亂了的烏雲。他知道,它們沖著羊羔來了。陽光里,肝臟、肚腸閃耀著新鮮的光澤。還有凝固的血。他用泥土搓洗著雙手。烏鴉邁著試探的步子往他這邊徘徊。

隨後,高闊的藍天,出現一個斑點,慢慢地,他眼前的地上一個偌大的影子移動,禿鷲展著巨大的翅膀已頻臨他頭頂的天空,穩穩地滑翔著。他甚至看見了禿鷲那炭火一般的眼珠。

他捲起羔皮回屋。背後一片亂亂的鳴叫。烏鴉躲閃 開了。不知哪兒又趕來幾只禿鷲,俯沖下來。他看見一隻禿鷲傾斜著翅膀沖下來叼走了一根骨頭。他把羔皮釘在門前的牆壁上,回屋取了鋤頭准備去田地,蒼蠅已敏感地飛來,去叮那留著血跡的羔皮。他走近,羔皮已微微縮皺。蒼蠅驚慌飛開,卻近近地亂舞。

午後,村裡一位朋友來他家。喝著奶茶,倆人偶爾說句話,更多的時間是沉默。似乎過去的歲月,還有眼前,往後,已在無言的默契中交流著。朋友想起了什麼事,起身走。他送到門口,說:明天我去你那兒。回身,他收起了牆上那張羔皮。一片白雲閱讀答案

峽谷,一邊陰,一邊亮。他走到村邊,好像一天的力氣都積攢到這一刻,喊得悠長而粗獷。那喊聲碰著對面的懸崖,反彈回來,又返回去,一來二去,同一個喊聲,回盪之間,弱下來,彷彿他不止喊了一次。

不一會兒,他女兒的回應穿過峽谷飄了過來,如同和聲,那麼自然承啟了兩個人——父女的聲音,一喚一應,灌滿著峽谷。峽谷小心翼翼地收集起它們——恢復了峽谷那遼闊的平靜。

轉眼,一片白雲在峽谷那邊飄出來,女兒趕著白雲。谷底銀亮的河像一條哈達。漸漸地,母羊和小羊相互尋找、呼喚的聲音響過來。他一臉的皺紋里沁出笑意,因為,他聽見女兒模仿羊羔的叫聲。
6.請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3分)
答案:①女兒告訴父親小羊羔凍死的消息。②父親趁女兒出去放羊處理好羔皮。③父親呼喚女兒,女兒在回應中回家。
7.小說中的父親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①慈祥善良,對女兒充滿愛意。②敏銳細致,有豐富的生活經驗。③坦然淡定地面對生活的艱辛,面對苦難有超常的韌性和承受力。
8.文中的畫線部分分別表明了父親當時怎樣的心理?(4分)
答案:(1)轉移話題,不想讓女兒沉浸在羊羔之死的事件中。(2)聽到回應,認為女兒沒有受羊羔之死的影響,內心感到欣慰。
9.有人認為,這篇小說情節平淡;有人認為,這是一篇意蘊豐富的精緻作品。請結合文本,聯系自己閱讀小說的經驗和對生命的認識,談談你的見解。(4分)
答案:(示例一)作品圍繞一隻在暴風雪之夜凍死的小羊羔展開敘述,表現出生存的不易和生命的艱辛。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在生與死的糾葛中,有一種超越死亡的執著和嚮往;人與自然在不斷的抗爭中達到的一種和諧。
(示例二)面對死亡,卻能表現溫情,實則蘊涵著作者對生命有更高的認識,即生命要承受苦難和死亡,趨向更為博大的存在。
10.有人說,讀謝志強的小說,能感受其蘊涵著濃濃的詩意。請結合文本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示例一)雖然表現了生存的艱辛,但文中反復描繪羊群如同一片白雲,給我們感受更多的是生存的喜悅。尤其是小說結尾,作者為我們描繪和營造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童話般的世界:峽谷、白雲、山澗的河,一個牧羊的少女,正揮舞著一條潔白的哈達奔向父親。
(示例二)小說中的藍天、白雲、羊群、雄鷹、歲月、老者、兒童等構成了獨特的意象世界,其中的意境、情緒營造了詩一樣的氛圍,不僅給人難得的精神享受,還讓讀者深思生命的升華、超脫和傳承。

③ 兩首小詩閱讀答案

請提供一下具體是哪兩首詩,以便能更好的幫你.

④ 二首小詩閱讀答案

典故:菊花開在秋季,百花凋零,唯有菊花盛放。
在元詩中「此花開盡更無花」和秋詩中「爭奈黃花耐晚風」都是說的這個意思。

元詩的語言風格質朴自然,不加雕琢。沒有辭藻堆砌,不用生僻的詞句。但是表意清楚明白,意蘊深長。

秋詩中,作者以菊自比,
「鐵骨霜姿」、「傲」寫高潔傲岸的品格
「不逢彭澤」、「徒」寫生不逢時的無奈
「多含妒」 寫君子部位小人所容的悲哀
「枉自」「爭奈」寫君子雖然為小人所妒,卻依然高尚堅強
「耐晚風」暗含舍我其誰的氣魄

⑤ 哪兩句詩可以概括金庸的小說

概括金庸小說的兩句詩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⑥ [[傳家寶]]閱讀題與答案

12.文章中王維的古畫題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寫兩句王維的詩在下邊。(2分)

13.小說三次寫到臨終囑咐,而且囑咐的內容基本相同,作者這樣安排有什麼作用?
(4分)

14.兄弟倆最終沒有拍賣古畫並能取得諒解的原因是什麼?(4分)

15.你認為小說題目「傳家寶」在作品中有什麼含義?(4分)
(1)
(2)

答案: 12.略
13.深化主題的作用,說明不屈服、艱苦奮斗的精神已世代相傳。
14.兄弟倆明白了古畫是假的,不值錢,但是古畫所代表的艱苦奮斗的精神是無價的,這種精神不能丟,所以兄弟倆取得了諒解。
15.(1)那幅古畫是傳家寶(2)艱苦奮斗的精神是真正的傳家寶。

⑦ 詩聖杜甫的哪兩句詩則認為閱讀寫作密不可

杜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一生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兩句詩充分說明了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的道理。

閱讀全文

與兩句詩小說閱讀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實有小說男主角嗎 瀏覽:906
講感情比較多的玄幻小說 瀏覽:660
玄幻小說勢力職位 瀏覽:86
2017年好看的完結言情小說 瀏覽:759
三少的生化小說全集 瀏覽:651
重生三國曹沖的小說 瀏覽:159
有聲小說爆笑穿越小說推薦 瀏覽:738
容青渺小說女主 瀏覽:161
小說龍鳳胎作者如風說寂 瀏覽:289
星際女主異能完結小說排行榜完本 瀏覽:429
性奴調教灌腸小說閱讀 瀏覽:685
網中的夕陽小說閱讀 瀏覽:637
青春紀行輕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832
玖玖手機小說網 瀏覽:60
推薦仙俠穿越師徒小說排行榜 瀏覽:793
男主是女主舅舅叔叔的現代小說 瀏覽:543
小說人物秦明亭 瀏覽:875
好看的古代重生女強小說 瀏覽:471
古代的武俠小說主要有 瀏覽:159
心目中的小說推薦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