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刀記第二部叫啥
《春槐大刀記:第二部》。《大刀記》創作於1975年,共有兩部三卷,是中國唯一一部描寫魯北平原抗日戰爭的長篇小說,其第二部就叫《大刀記:第二部》扒悄友。作者郭澄清用扎運族根鄉村的現實主義筆法,用脫胎於中國傳統小說的質朴、渾厚的風格,歌頌了魯北平原人民在抗日戰爭中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和輝映千秋的歷史功勛。
2. 大刀記的故事梗概
根據郭澄清同名小說改編。民國初年元宵節,佃戶梁寶成帶領眾鄉親闖進龍潭街大鬧元宵節,反抗地主賈保軒強迫長工佃戶為他家披麻戴孝辦喪事,梁寶成因此遭到迫害,他的兒子梁永生被迫流浪他鄉,鐵匠門大海將其收養。
一天,他們到龍潭街打鐵,遇到了賈保軒。梁永生報仇心切,拿了門大海的一把寶刀夜闖賈府,被管家馬鐵德發現,梁永生放了一把火後逃了出來。
門大海贊揚梁永生有窮人的骨氣,便將自己那把從太平天國一位英雄傳下來的寶刀送給了他。梁永生接過寶刀,立志為天下的窮人報仇。
20年後,梁永生回到了家鄉寧安寨,此時,他已經和門大海的女喚鬧並兒翠華成了親。
家鄉仍是地主彎察當道。賈保軒的兒子賈玉圭濫收治河捐而不治河。夏和跡天,運河河水泛濫,滿目災情,民不聊生。
梁永生手持大刀帶領鄉親二闖龍潭,找賈玉圭算帳,卻遭到國民黨縣保安隊的鎮壓,梁永生只得又一次逃離家鄉。
梁永生東奔西闖,終於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參加了八路軍。在訴苦會上,梁永生悲痛地講起大刀的來歷和自己的遭遇,引起營教導員王大江的注意,原來他是門大海的弟弟。
梁永生被派到臨河區擔任區長。他又回到寧安寨,領導鄉親們揭露了賈玉圭欺壓百姓破壞抗日的真面目,並以臨河區民主政府的名義,責令賈玉圭按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規定的合理負擔政策交納救國公糧,實行「二五」減租。
賈玉圭暗中勾結日寇,要把糧食送給鬼子,並設下圈套,妄圖逮捕梁永生。
梁永生發動群眾,成立大刀隊,同敵人展開奪糧斗爭。
教導員王大江也被派到縣里擔任縣委書記。梁永生帶領運糧隊,三闖龍潭,活捉馬鐵德,打開了糧倉。
王大江帶領八路軍縣大隊在運河邊伏擊了前來運糧的日寇汽艇。在黨的領導下,臨河大刀隊正式成立了。
3. 郭澄清簡介
郭澄清,男,漢族,原名郭成清,出生於1931年,1989年離世,山東寧津時集鎮皋村人。他是一位中共黨員,早在1946年便加入了渤郭澄清海軍區青年幹部培訓班,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最初,他在小學任教,後轉入地下工作,擔任《寧津日報》總編輯和廣播站站長,逐步晉升為山東省文化局創作辦公室主任及山東省文化廳黨組成員。
郭澄清的文學成就顯著,曾擔任《激流》文藝月刊主編,並在中國作家協會中擔任副主席,同時作為亞洲文化開發中心的顧問,他的創作領域廣泛,包括長篇小說《大刀記》、《龍潭記》、《決斗》以及《歷史悲壯的回聲》等。短篇小說方面,他的代表作有《黑掌握》和小說集《社迷》、《公社的人們》、《小八將》,以及《麥苗返青》等。
他的詩歌作品同樣引人注目,如《北京太陽暖心房》和《鐵頭和駱駝的故事》等,共計創作了400餘首,展示了他深厚的藝術功底。散文和報告文學方面,也有30餘篇和30餘部作品,顯示出他多才多藝。此外,他還創作了人物速寫、評論和短論,文字總量超過400萬字,是文學界不可多得的多面手。
郭澄清,原名郭成清。山東寧津人。中共黨員。中學畢業。歷任小學教師,中共地下工作人員,《寧津日報》總編輯兼廣播站站長,山東省文化局創作辦公室主任,山東省文化廳黨組成員,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副主席。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大刀記》、《龍潭記》、《決斗》、《歷史悲壯的回聲》,短篇小說集《社迷》、《公社的人們》、《小八將》,中短篇小說集《麥苗返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