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天津話有聲小說

天津話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2-05-31 20:29:34

⑴ 袁闊成講了哪些評書

出版評書作品:《三國演義》(上集,雲南人民)、《趙子龍》(百花文藝)、《大鬧大名府》(黑龍江人民)、《大鬧神州擂》(黑龍江人民)、《巧破乾坤樓》(中原農民)、《燕青打擂》(春風文藝)、《水滸外傳》(春風文藝)等。
1 紅岩魂
2 水泊梁山(水滸外傳)
3 東周列國-商鞅變法
4 水滸
5 施公案
6 創業史
7 彭公案-三河斷奇案
8 艷陽天
9 十三妹
10 薛剛反唐
11 碧眼金蟬
12 長坂雄風(包括在三國演義)
13 過海插旗
14 林海雪原
15 三國演義
16 赤膽忠心
17 暴風驟雨
18 烈火金剛
19 西楚霸王
20 敵後武工隊
21 十二金錢鏢
22 呂梁英雄傳
23 新英雄兒女傳
24 刺龜山(包括在野火春風斗古城)
25 特殊身份的警官
26 福爾摩斯探案
27 乾隆與紀曉嵐
28 十二金錢鏢
29 轉戰陝北
30 李自成-義送搖旗
31 李自成-谷城會獻
32 舌戰小爐匠(包括在林海雪原)
33 李自成-劉宗珉跳江
34 許雲峰赴宴(包括在紅岩魂)
35 灞橋挑袍(包括在三國演義)
36 封神演義
37 李自成-紅娘子救李信
38 舉火招賢
39 五女七貞
40 二五長征
41 常山趙子龍
42 大鬧大名府
43 巧破乾坤樓
44 燕青打擂
45 大鬧神州擂
46 桃花庄
47 神州擂
48 三聲笛
49 旋流
50 彭公案
51 野火春風斗古城
52 青春之歌
53 保衛延安

⑵ [求助]天津話這話怎麼說

外地人通長感覺天津話說起來很好聽,以往去出差到外地人家都會問我:「你是天津人吧?「在天津的時候我自己認為自己的天津話說得不標准呢,出去才知道俺的天津話說得還很有味。 樓主說的 我今天早晨喝的豆汁. 今天我看見一輛"大奔". 到那兒沒有公交車,你得"打的". 作為很正宗的天津人的我個人認為:今兒個早喝漿子。 今兒個我看見一"大奔" 到那兒沒有公交車,你得"打個車". 還有一點說天津話的時候你應該在某些字眼上說成四聲。 比如:自行車壞了的時候,你應該說 修車~ 修車二字普通話就應該是一聲在天津話裡面應該說成四聲。總之這個方言的東西就是在那個地方呆時間長了就會慢慢體會到裡面說話的味道了。 其實個人認為還是普通話說得穩重能上大雅之堂,這並沒有貶低天津話的意思就是打小說了這么長時間了感覺天津話有時候很愣很粗的感覺。 這只是小女子的一點淺見,呵呵。

⑶ 天津現在哪有表演評書的

評書
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評書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說書品種,大約形成於清代初期。許多渠道的資料證明,評書雖然是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但其藝人來源卻多為「唱曲」的轉行。相傳形成於北京的評書藝術,其第一代藝人王鴻興,原來就是表演一種叫做「弦子書」的「說唱」藝人;至20世紀初葉,又有許多北方鄉村表演「西河大鼓」和「東北大鼓」的「說唱」藝人進入城市後,紛紛改說評書。這是中國曲藝藝術在流變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評書的表演形式,早期為一人坐於桌子後面,以摺扇和醒木(一種方寸大小,可敲擊桌面的木塊。常在開始表演或中間停歇的當口使用,作為提醒聽眾安靜或警示聽眾注意力,以加強表演效果,故名)為道具,身著傳統長衫,說演講評故事。發展至20世紀中葉,多為不用桌椅及摺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說演,衣著也不固定為專穿長衫。 評書用北方語音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調的普通話語說演。中國華北和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均見流行。因使用口頭語言說演,所以在語言運用上,以第三人稱的敘述和介紹為主。並在藝術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獨有的程式與規范。比如傳統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場詩」,或說段小故事,然後進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時,以敘述故事並講評故事中的人情事理為主,如果介紹新出現的人物,就要說「開臉兒」,即將人物的來歷、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徵作一描述或交代;講述故事的場景,稱作「擺砌末」;而如果贊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風景名勝,又往往會念誦大段落對偶句式的駢體韻文,稱作「賦贊」,富有音樂性和語言的美感;說演到緊要處或精彩處,常常又會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強化說演效果。在故事的說演上,為了吸引聽眾,把製造懸念,以及使用「關子」和「扣子」作為根本的結構手法。從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絕、頭頭是道而又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表演者要做到這些很不容易,須具備多方面的素養,好比一首《西江月》詞所說的那樣:「世間生意甚多,惟有說書難習。評敘說表非容易,千言萬語須記。一要聲音洪亮,二要頓挫遲疾。裝文裝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戲

評書的節目以長篇大書為主,所說演的內容多為歷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戰和俠義故事。後來到了20世紀中葉也有篇幅較小的中篇書和適於晚會組台演出的短篇書,但長篇大書仍為其主流。

評書,也叫評詞,流行於華北、東北、西北一帶。在江南則稱為評話。它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人說書。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口頭文學。戰國時,諸子百家游說諸侯,經常旁徵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後來形成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象"怒發沖冠"、"刻舟求劍"、"濫竽充數"等,實際上這就是早期的評書。在北京流行的評書,相傳是明末清初江南說書藝人柳敬亭(1587~1668)來北京時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清代北京鼓曲藝人王鴻興去江南獻藝時,拜柳敬亭為師,回京後改說評書,並於雍正十三年(1735)在掌儀司立案授徒,流傳到現在的。

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評書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說書品種,大約形成於清代初期。許多渠道的資料證明,評書雖然是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但其藝人來源卻多為「唱曲」的轉行。相傳形成於北京的評書藝術,其第一代藝人王鴻興,原來就是表演一種叫做「弦子書」的「說唱」藝人;至20世紀初葉,又有許多北方鄉村表演「西河大鼓」和「東北大鼓」的「說唱」藝人進入城市後,紛紛改說評書。這是中國曲藝藝術在流變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評書已有十代演員。其中最負盛名的有:"評書大王"雙厚坪(第六代),"凈街王"王傑魁(第八代),評書藝術家連闊如(第九代),評書演員劉蘭芳(第十代)。他們都擅說冠笏袍服、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解放以來,在編演新書方面有成就的演員有袁闊成、田連元、李慶良、田占義等。

評書的特色

評書用北方語音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調的普通話語說演。中國華北和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均見流行。因使用口頭語言說演,所以在語言運用上,以第三人稱的敘述和介紹為主。並在藝術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獨有的程式與規范。比如傳統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場詩」,或說段小故事,然後進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時,以敘述故事並講評故事中的人情事理為主,如果介紹新出現的人物,就要說「開臉兒」,即將人物的來歷、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徵作一描述或交代;講述故事的場景,稱作「擺砌末」;而如果贊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風景名勝,又往往會念誦大段落對偶句式的駢體韻文,稱作「賦贊」,富有音樂性和語言的美感;說演到緊要處或精彩處,常常又會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強化說演效果。在故事的說演上,為了吸引聽眾,把製造懸念,以及使用「關子」和「扣子」作為根本的結構手法。從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絕、頭頭是道而又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表演者要做到這些很不容易,須具備多方面的素養,好比一首《西江月》詞所說的那樣:「世間生意甚多,惟有說書難習。評敘說表非容易,千言萬語須記。一要聲音洪亮,二要頓挫遲疾。裝文裝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戲。」 評書的節目以長篇大書為主,所說演的內容多為歷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戰和俠義故事。後來到了20世紀中葉也有篇幅較小的中篇書和適於晚會組台演出的短篇書,但長篇大書仍為其主流。

現在流傳下來的傳統評書,都具有民間口頭文學的特徵。它匯集了人民群眾的智慧,既是歷代評書藝人的心血結晶,也是群眾性的藝術創作成果。它通過"冊子"(一部書的詳細提綱,也稱"梁子")和口傳心授方法流傳下來。 不同流派、不同演員對一部書的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尤其在"評議"方面,因人而異,具有很大的可變性。評書藝人既是演員又是作者,他們的表演過程,往往就是精心構思和不斷創作的過程。這正是口頭文學的特點。

傳統評書的種類和書目

傳統評書書目共分四類,二十九部書。

(1) 長槍袍帶書(十三部):封神榜 西漢演義 東漢演義 三國演義 列國演義 隋唐傳 薛家將 五代殘唐楊家將 十粒金丹 精忠說岳 明英烈 明清演義

(2)短打公案書(十三部): 粉妝樓 大宋八義 宏碧緣 明清八義 永慶昇平 三俠劍 彭公案 施公案 於公案 包公案 小五義 水滸傳 兒女英雄傳

(3)神怪書(二部): 濟公傳 西遊記

(4)狐鬼書(一部): 聊齋 這二十九部書大多是金戈鐵馬,英雄俠士的戰斗故事。除《聊齋》外,很少有講愛情故事的。無"淑女才子之相逢,春花秋月之柔情",也是傳統評書的一大特色。

評書的語言

評書的腳本必須案頭能閱讀,場上能表演,語言口語化,既生動又形象。這樣,說起來才能娓娓動聽,引入入勝。語言上要避免訛音、錯覺或含混不清。 例如,小說中常稱貪吃的饞人是"饕餮客",評書中也照這樣說,很多人會聽不懂。如果說這個人是"饞鬼",又不夠形象。其實傳統評書里早已有了示範。象《野豬林》中描寫兩個公差貪吃的丑態是這樣的: 他倆舉起了迎風的膀子,旋風的筷子,托住了大牙,墊住了底氣,抽開了肚子頭兒,甩開了腮幫子,吃的雞犬傷心,貓狗落淚。這段描寫形象生動,使人發笑。用演員們的話說,這是"立起來的語言"。

評書的人物

評書刻畫人物講究"開臉兒"。在編寫新書時,得根據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思想面貌,勾畫出他們的相貌特徵和氣質風度,再給他們配上符合身份的服飾。這樣,聽眾聽了就會在頭腦中樹立起有聲有色的人物形象。 評書演員袁闊成編演的《許雲峰赴宴》,對許雲峰這個正面人物是這樣"開臉兒"的: 只見他揚起頭……重眉大眼,連鬢胡須,藍布大褂,樸素大方,從從容容走進大廳。 按照這個"開臉兒"的設計,表演者又採用了電影中特寫鏡頭的表現手法,思想集中,心氣沉著。摹擬人物時,臉上嚴肅而自然,不單單是摹仿外形動作。《許雲峰赴宴》反映了敵我之間復雜的斗爭。評書一開頭三言兩語交代了時代背景和環境特點,埋下敵特設宴的陰謀企圖。待許雲峰一出現,一場泰山矗立頑石間的尖銳斗爭正式展開。這段書通過徐鵬飛伸出手來假意逢迎,許雲峰沒予理睬,記者瑪麗沒有拍成碰杯鏡頭,許雲峰義正辭嚴斥責敵人,馬處長嚇得變顏變色,許雲峰掀倒餐桌,毛人鳳講話時,電廠工人罷工,屋裡一片漆黑等情節,從正面和側面,形象地表現了無產階級戰士許雲峰的英雄氣慨和敵人黔驢技窮的狼狽丑態。

評書要創造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使正面人物思想達到一定高度,形象栩栩如生,只靠"開臉兒"還完不成任務。編演者要認識到人物本身的思想深度,採取多種藝術手法才能反映出來。評書的情景 編演評書要向聽眾交待清楚書中人物活動的環境。象門窗位置的高低,室內擺設的多少,以及山、水、河流、城池、要道等,使聽眾在聽人物之間活動的同時,自然聯想到人物所處環境的特色,感到情景交融。

對主要情節要精心設計"擺砌末子",巧妙地把書中需要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形象地擺在觀眾眼前(當然不是什麼都羅列上來),使觀眾感到身臨其境,引起欣賞的興趣。例如四川評書《奪印》寫到爛菜瓜聽說何書記就要到了,心情緊張起來的一段: 爛菜瓜把衣服穿好,下床把鞋子穿起,擦洋火把燈點燃,拿起燈就趕到灶屋頭去煮早飯。忽然聽見有人在拍門: "咚!咚!"爛菜瓜驚驚慌慌地問:"哪……哪個?""大嬸,是我--廣西。""是廣西啥,嘖,嘖,把大嬸嚇你媽一大跳。"爛菜瓜一邊說,一邊把燈擱在桌子上:"廣西,你緊倒站在外頭做啥子?進來嘛!""大嬸,你門撇的梆緊,我咋個進來嘛!""嘿嘿,你這個娃兒才滑稽哩! 門撇的梆緊,你開了就是嘛!""大嬸,你門閂在外頭?""哼!我門閂在外頭,豈不是成了牢門!門閂在里頭嘛!""大嬸,我在外頭,咋個開得到你里頭的門閂呢?""呵,弄了半天,你才是在外頭!" 通過門里門外兩個人對話的細節,真實地寫出爛菜瓜做賊心虛,嚇得連屋門都忘記開的情景。人們聽到這里會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實感。接著又寫陳景宜去開門: 陳景宜口裡罵道:"格老子姓何的還沒有來就把你弄的暈頭轉向了。"一邊罵一邊把門打開:"進來嘛,廣西……人呢?"爛菜瓜說:"你還不是跟我一樣,人家廣西在後檐拍門,你去把前門打開,喊小鬼。" 這就進一步把陳景宜表面鎮靜、心裡驚慌的神情表露無遺。在生活中,屋子有前門和後門,本來是不足為奇的。但在藝術創作中,"門"卻成為真實地描寫兩個反面人物心理活動必不可缺的重要道具了。這就是藝術的真實。

評書的七種筆法

(1)明筆

清清楚楚地敘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場面、情節。如前面所舉《奪印》開頭的例子,就是明筆。

(2)暗筆

對瑣碎的無關緊要的過程,一筆帶過,避免羅嗦拖沓。例如《夜闖珊瑚潭》有一段:"夏良銀書記根據上級指示,把搞近洋生產的幾個後生組織起來巡邏查夜。"至於怎樣巡邏,出動哪些人,守住哪些路口,都是用暗筆處理的。

(3)伏筆

前面先埋伏一根線,後面就不用贅述了。例如《雙槍老太婆》中,前邊先將老太婆化妝成貴婦人的穿著打扮交代清楚,就給後面偽軍在她面前聲言要抓住老太婆去領重賞,打了伏線。這樣處理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4)驚人筆

把情節安排得很緊張,以增加聽眾欣賞興趣。例如,《赤膽忠心》中,楊作霖深夜藏在唐山市偽商會會長的衣櫃里,敵人幾次搜查來到屋內,都因一些其他原因而始終沒有發現他。

(5)倒插筆

正面敘述的故事中,又倒敘一段另外的故事。例如,《平原槍聲》中剛說到馬英自棗強縣回到蕭家鎮,緊接著就倒敘起馬英的出身、經歷、全家六年前受地主蘇金榮迫害的經過。

(6)補筆

引出一個人物,三言兩語簡單地交代清楚人物的來龍去脈。

(7)掩筆

也叫"扣子"。為了故事緊湊動人,往往將觀眾急於要知道的結果先造成懸念,一直到一個段落結束時,才道出真相。"扣子"應該是隨著故事情節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形成。例如歌頌燒瓷工匠盧純為保護國寶瓷瓶,和反動勢力斗爭終生的中篇評書《寶光》,全書共十六回,寫得跌宕起伏,疏密錯落,藝術感染力較強。在每回結尾都有一個"扣子"。象第四回的結尾是:"……盧純近前一看大吃一驚:啊!王福怎麼死啦?"第十一回的結尾是:"郭老蔫一見盧純不由大叫一聲:'你,你怎麼出來啦?'大總管一聽顏色更變,轉回身來兩隻眼睛死死盯住了盧純。"這種"扣子"通稱"書中扣"。

為了緩沖書中情節的緊張氣氛,有時使用一種綳緊不放、故做輕松的手法,把故事支出去。象《楊家將》中,說到:"皇帝大怒要殺楊六郎,滿朝文武紛紛保本,皇帝就是不準。"這本來是很緊張的情節,但說書人卻有意把這件事擱置不提,反而很風趣的轉到另外一件事上去: 皇帝不準本,滿朝文武面面相覷,突然丞相王袍跪倒丹墀以下:"啟奏萬歲,臣已年過古稀,耳聾眼花,竊位素餐,不能為國效勞,實感寢食不安,請萬歲恩准為臣回鄉務農。" 皇帝心說;我沒准本你就用辭官來將我的軍哪!"好,三日交印,五日騰府,准奏。" "謝萬歲!"王袍下去了。他剛走,"噗通"又跪倒一個人,誰呀?雙天宮寇準:"啟奏萬歲,臣年過五旬,耳聾眼花,竊位素餐,不能為國效勞,實感寢食不安,請萬歲恩准為臣回鄉務農。"皇帝心說,嗯!還是這套:"好,三日交印,五日騰府,准奏。""謝萬歲!"寇準剛走,"噗通"又跪倒一位顏查散:"啟奏萬歲,臣年已三十,耳聾眼花……"

接二連三,聽眾越聽越可笑。但聽眾在歡笑中並未忘記楊六郎到底被殺了沒有。這種手法就叫"綁上蔓兒的扣子"。還有一種層層設置懸念,解完舊扣系新扣的手法叫"連環扣",也是評書中常用的手法。

曲種名家:

袁闊成 陳青遠 單田芳 雙厚坪 王傑魁 陳士和 王少堂 丁正洪 劉傑謙 連闊如 馬增錕 田連元 連麗如 劉蘭芳 田連元 張少佐

代表作品:

《戊戌變法》、《東漢演義》、《薛家將》、《薛剛反唐》、《封神演義》、《水泊梁山》、《長坂雄風》、《金錢鏢》、《三國演義》、《紅岩魂》、《赤膽忠心》、《烈火金剛》、《西楚霸王》、《林海雪原》、《暴風驟雨》
參考資料:http://bk..com/view/71304.htm

⑷ 評書排行榜前二十名分別是哪些

評書排行榜前二十名:《明英烈》、《亂世梟雄》、《三國演義》、《三俠五義》、《楊家將》、《隋唐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劉秀傳》、《岳飛傳》《包公案》、《小八義》、《呼延慶打擂》、《海青天》、《程咬金外傳》、《樑上君子》、《楊家將全傳》、《趙匡胤演義》、《紅樓夢》、《五鳳朝陽刀》。

1、《明英烈》

講的是明朝開國的故事,從朱元璋趕赴武科場開講以至講到定都金陵,全書分武科場、戰襄陽、請徐達、十王興隆會、常茂出世、破金陵等故事組成,《明英烈》是單田芳的看家書,當然寫的精彩之極,從這部書上你能夠體會到單田芳在講史書上的獨有的特點:三分說七分評,辯證的看待歷史(單先生不愧是歷史系畢業的)。

2、《亂世梟雄》

2012年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作者是著名評書大師單田芳和其子單瑞林。 全書共分五部,深度講述了一代梟雄張作霖及張學良父子的傳奇人生,再現了中國從滿清到民國社會變革期的宏大圖景。本書是一部揭示中國傳統文化沒落與重生的長篇歷史小說,融政治、歷史、軍事、權謀於一體的網路全書。

3、《三俠五義》

《三俠五義》,作者石玉昆,是古典長篇俠義公案小說的經典之作,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同時,作為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三俠五義》的版本眾多、流傳極廣,書中膾炙人口的故事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的內容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白眉大俠》

由單田芳根據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續書清末傳統文學作品《小五義》《續小五義》等作品創作改編的評書作品, 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眾多續書版本之一,1998年07月由北京鴻達以太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發行的評書集,作者單田芳。

5、《劉秀傳》

田連元創作的長篇評書,共七十回。講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天下大亂,太子劉秀舉兵起義,建立東漢的故事。

有聲小說 優秀播音員 有哪些

任春燕、劉忙、布蘭德、關山、晨誦無聲。

1、任春燕

畢業於北京傳媒大學,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交通台資深主持人,一級播音員。曾主持北京交通台《曲藝大觀園》、《交通廣場》、《交通新聞》等欄目。2008年在長篇小說《八月狂想曲》中擔任播音。2011年在長篇小說《生命的吶喊》中擔任播音。

2、劉忙

著名網路小說播音員,內蒙古呼倫貝爾人,後居石家莊。畢業於河北師范大學。是一個有天賦的播音人,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有聲小說播講風格,曾多次主持音樂、娛樂脫口秀、新聞、情感等節目,給觀眾、聽眾留下美好的印象。

5、晨誦無聲

河南洛陽人,職業人民教師,愛好體育、播音,是一位著名的有聲小說播音員,其有聲代表作品有:斗羅大陸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九鼎記、天珠變、永生等大家熟悉的作品。晨起聞清音,誦讀陋室銘。無有凌雲志,聲徒遏行雲。

⑹ 單田芳評書全集有哪些

有白眉大俠、亂世梟雄、童林傳、三俠劍、隋唐演義、薛家將、龍虎風雲會、大明演義、水滸全傳 鐵傘怪俠封神演義、隋唐演義新版、三俠五義、小五義、明英烈、三國演義、大唐驚雷、三國演義等。

⑺ 天津話「惹惹惹惹」是什麼意思

「惹惹」,是典型的天津方言詞,就是不辦正事,亂起鬨,瞎胡鬧的意思。例如高英培《釣魚》中,二子他爸爸想和相聲演員「摻和,摻和」「惹惹,惹惹」——說的就是地道的天津話。普通話「惹」字讀上聲(三聲),而天津話「惹惹」,第一個「惹」讀陽平(二聲),第二個「惹」讀輕聲。 天津作家寫本地界的民俗小說,喜歡用「惹惹」這個詞兒。如林希《五先生》:「侯家老七侯寶成,有點機靈勁,街面上跟著瞎惹惹,走到哪裡吃到哪裡,倒也餓不著。」 天津俏皮話描述無所事事卻又好事之徒為:「一個字兒仨音——惹惹惹」;「惹惹惹,敲破鑼;羅羅缸,賣生薑」。追根溯源,「惹惹」這個詞兒,濫觴於九河下梢的漕運文化、碼頭文化,是對沒有固定職業和穩定工作的城市遊民階層生活狀況的形象描述。在老天津衛,凡入圍「惹惹」圈子者,必備仨條件:一是無職無業,二是無所事事,三是性情好事。具體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捆著發麻,吊著發木;無事可干,「吃飽撐的」;剩餘精力,無處排遣;——於是,就呼朋引類「瞎惹惹」。「惹惹」結果,往往不妙。請看天津話順口溜——「沒有事兒,一惹惹就生事兒;出了事兒,一惹惹就壞事兒;少一事兒,反成了多一事兒。結果是:待業青年去勞務市場——沒事兒找事兒。」

⑻ 方言版的有聲讀物(小說)

中華聽書網有粵語版!
也有東北口音的!比較少就是!

⑼ 2014天津小說廣播,10:00-11:00品味人生所播講的小說,zhentong(都是四聲)。張ling(三聲)

《陣痛 張翎》
應該是這個

你看看內容對么?
內容提要:
長篇小說《陣痛》的故事梗概如下:1942年,浙南藻溪鄉。年輕女子上官吟春回娘家探親,途中意外遭到了日本軍官的凌辱。由於她長得像日本軍官的妻子,她幸運地逃過了一命,不久卻發現自己有了身孕。多年無子嗣的大先生,聞訊毫無驚喜之意,原來,醫生已經診斷他沒有生育能力。得知真相後的大先生,在國恨家仇和對妻子的眷戀之間苦苦撕扯糾結,將吟春置於暗無天日的痛苦之中。吟春多次尋死不成,臨盆之際,只得離家在山洞裡獨自生下了女兒。正當她想結束這條充滿了恥辱的小生命時,她突然發覺,這孩子竟然是大先生的親骨肉!她帶著死而復甦的狂喜趕回家,大先生卻已經在悔恨和焦急中離開了人世。沉浸在無限哀傷中的她,給襁褓里的孩子取了個名字叫小逃——孩子逃過了生死的劫難。幾年以後,為了逃避土改,吟春改名勤奮嫂,帶著更名為小桃的女兒來到溫州,在謝池巷口開了一爿開水灶維生。日子雖然艱辛,以藝術天分考上了大學的小桃,卻給了母親極大的慰藉。小桃的青春開放在「文革」的澎湃風雲中,她還沒來得及品嘗世界的紛繁多彩,就已經頭重腳輕地愛上了一位越南留學生黃文燦。時局動盪不安,黃文燦被迫中止學業返回越南。亂世的暫別竟成了永別——他們從此天各一方。小桃意外發現自己懷了身孕,只好回到母親身邊待產。武鬥的槍林彈雨之間,小桃陣痛發作,腹中的胎兒不合時宜地要來到這個世界。母親請人找來靠邊站的「右派」谷醫生,只來得及准備一盆開水、一把剪刀……死去活來的痛苦中,小桃九死一生產下了女兒武生。而這個叫武生的女孩兒,還未來到這個世界就已經欠下了一筆血債:為了找人接生,一直默默愛著勤奮嫂的供銷員仇阿寶,被流彈射死在街頭。武生長大之後,到京城工作,身體里的基因記憶使她十分懼怕貧窮,她決定舍棄愛情和家園,遠赴美國留學。母親為她的留學之路做了許多鋪墊,抵達美國時她得到了導師布夏教授的熱情接待。當然,還要過一陣子她才會知道:這個已經被理想和愛情焚燒成灰燼的男人,原來就是她的生身父親黃文燦。武生的學業由於布夏教授突發急病而中斷,為了生存,她嫁給了一個名叫杜克的台灣男人。武生不愛杜克,但這不妨礙她把他當成堅強的倚靠。這樣的婚姻終究不能持久,為了逃離命運的追蹤,武生來到巴黎,卻意外發現自己懷了杜克的孩子,沉睡多年的母性猝然蘇醒。有一天她突然接到杜克的電話,巨大怪異的噪音里,只聽到杜克斷斷續續的聲音:「我這一輩子,都愛你……只愛過你一……」晚上,電視新聞一直重復播放著:兩架飛機一頭扎進了紐約的世貿大樓,烈火和濃煙遮暗了曼哈頓的天空。武生一下子覺得天旋地轉,裹著斑斑血跡的床單,掙扎著叫了一輛計程車,痛苦中將這個沒有了父親的孩子,生在了路上,取名杜路得……路得出生後被送到上海外婆處撫養。七歲的路得已經懂得了許多人一輩子也許都無法領悟的道理:女人生孩子不需要男人,她們註定了要世世代代在孤獨中經歷生產的陣痛。《陣痛》由張翎編寫。
作者簡介:
張翎,浙江溫州人。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學,分別在加拿大的卡爾加利大學及美國的辛辛那提大學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和聽力康復學碩士。現定居於多倫多市,在一家醫院的聽力診所任主管聽力康復師。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在海外寫作發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金山》、《郵購新娘》(台灣版名《溫州女人》)、《交錯的彼岸》、《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中短篇小說集《雁過藻溪》、《盲約》,《塵世》等。曾獲第七屆十月文學獎(2000),第二屆世界華文文學優秀散文獎(2003),首屆加拿大袁惠松文學獎(2005),第四屆人民文學獎(2006),第八屆十月文學獎(2007),《中篇小說選刊》雙年度優秀小說獎(2008)。小說多次入選各式轉載本和年度精選本。其中篇小說《羊》。《雁過藻溪》和《餘震》分別進入中國小說學會2003年度,2005年度和2007年度排行榜。

⑽ 單田芳的所有評書及簡介

單田芳生平簡介

單田芳:(1935.11— )河北淶水(一說山東德平)人。原名單傳忠。1935年11月11日出生於天津(一說營口)。出身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沈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人稱「白丫頭」;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大伯單永生和三叔單永槐分別是西河大鼓和評書演員。六歲念私塾,七八歲即學會了一些傳統書目。上學後,邊讀書邊幫助父母抄寫段子、書詞,評書中豐富的社會、歷史、地理和生活知識及書曲協作、表演技巧都使他獲益匪淺。十三四歲時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後,收到東北工學院和沈陽醫學院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由於他酷愛說書而棄學從藝,後來拜李慶海為師,正式說書。其間在遼寧大學歷史系(函授)學習。1956年成為遼寧省唯一具有大學文憑的評書藝人,即使在全國也是鳳毛麟角。1955年參加鞍山市曲藝團,得到西河大鼓名家趙玉峰和評書名家楊田榮的指點,藝術水平大進。二十四歲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間,他先後說過《三國》、《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傳統評書和《林海雪原》、《平原槍聲》、《一顆銅鈕扣》、《新兒女英雄傳》、《破曉記》、《紅色保險箱》等新書。在十年動亂中雖遭厄運,但仍然堅持練功,默誦書詞,結構新篇。

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在鞍山人民廣播電台播出了第一部評書《隋唐演義》(《瓦崗英雄》)。此後與其合作十餘載,先後錄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評書。主要有《三國演義》、《明英烈》、《少帥春秋》、《七傑小五義》等,風行大江南北全國幾十家廣播電台。其中《天京血淚》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聽眾多達六億。自1981年以來,他先後出版了近四十部評書,是全國出版評書最多的評書演員。《明英烈》入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從書。2000年群眾出版社出版了「單田芳評書全集」。《中國武俠小說史》也將其列為近年來大陸的武俠小說作家之一。評書《白眉大俠》和《宏碧緣》還被拍成電視連續劇播出。此外,他還錄制了《千古功臣張學良》、《七傑小五義》、《隋唐演義》、《鐵傘怪俠》、《欒蒲包與豐澤園》(正續)、《劉伶傳奇》等多部電視評書和自編自演了《龍虎風雲會》(正續)等廣播評書。單田芳還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系中國曲協會員,中國通俗小說研究會會員。

單田芳認為,「說書既要有平,也要有爆。」「爆」也叫「浪頭」,能夠起到異峰突起的作用。生動、准確、鮮明是其評書的最大特點。其評書,口風老練蒼勁,自然流暢;語言生動形象,豐富有趣;行文邏輯周密,句法無誤;說文時,滿腹經綸,詩詞歌賦,華麗高雅;說白時,鄉情俗語,民諺土語,親切生動。總之,他能用生動、精煉、准確、鮮明的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環境氣憤,極大地調動了聽(觀)眾的想像力。因此,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海外華人中也有一定影響,為他贏得「單國嘴」的美譽。他對待評書創作一絲不苟。在編錄《百年風雲》(曾在全國一百四十家市級電台播放,)時,就參閱了《百年英烈》、《太平天國》、《天京之變》、《慈禧前傳》、《清宮十三朝》等幾十種資料。

出版評書作品:《瓦崗英雄》(兩冊,山西人民)、《說唐後傳》(春風文藝)、《宮門掛玉帶》(中原農民)、《薛仁貴征西》(中原農民)、《明英烈》(春風文藝)、《大明英烈傳》(黃河文藝)、《燕王掃北》(中原農民)、《風塵三俠》(中原農民)、《包公案》(黃河文藝)、《七傑小五義》(兩冊,黑龍江人民)、《白眉大俠》(兩冊,內蒙古人民)、《鐵傘怪》(海天版)、《燕王劍俠》(內蒙古人民)、《大明風流譜》(中國文聯)、《大明五傑》(作家版)、《連環套》(內蒙古人民)、《三俠劍》(兩冊,內蒙古少兒)、《續三俠劍》(三冊,北方文藝)、《再續三俠劍》(三冊,北方文藝)、《童林傳

閱讀全文

與天津話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fate女主同人小說 瀏覽:969
主角是小孩遇到露玖的小說 瀏覽:380
寫男男的好看小說 瀏覽:824
青春校園小說逃婚 瀏覽:37
荒島小說排行完結 瀏覽:898
神醫萌寵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342
金山有聲小說 瀏覽:582
男女吧小說網古劍奇譚小說 瀏覽:885
主角穿越到三國的後宮小說推薦 瀏覽:770
惠蓉小說txt 瀏覽:931
哪部小說寫蘇玥 瀏覽:257
智謀類有聲小說 瀏覽:429
首席高參11有聲小說吧 瀏覽:708
歡場小說作者女巫 瀏覽:84
系統都市日常日式小說 瀏覽:519
都是小說寫的好的作者 瀏覽:510
妤色怒婦小說全文 瀏覽:930
有一本都市小說葉凌天 瀏覽:752
有血族的快穿bl小說推薦 瀏覽:65
寫完的都市玄幻小說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