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巴金
巴金,復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制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求學期間參加了反封建的進步刊物《半月社》活動。1927年旅法在巴黎讀書並開始了文學創作。次年回國從事文學活動,「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救亡工作,和魯迅有了交往。抗日戰爭爆發後,和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現任中國作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
文學桂冠:1982年 獲義大利國際但丁獎
1983年 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
1984年 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85年 獲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院士稱號
1990年 獲蘇聯人民友誼勛章
2001年 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主要著作:
長篇小說《滅亡》、《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春天裡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新聲集》、《贊歌集》、《隨想錄》(5集)。譯作有長篇小說《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B. 巴金的生平事跡
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現當代文壇的巨匠。
「巴金」這一筆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學法國時認識的一位巴姓的同學巴恩波(一說是無政府主義創始人巴枯寧),以及這位同學自殺身亡時巴金所翻譯的克魯泡特金著作。他把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為了他的筆名。小行星8315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曾用過的筆名
佩竿、極樂、非子、黑浪、赤波、壬平、甘寧、亦嗚、李冷、嗚希、馬拉、春風、一切、李一切、餘一、王文慧、馬琴、歐陽鏡蓉、餘三、餘五、餘七、黃樹慧、德瑞、巴金。(復旦大學教授唐金海考證,由巴金證實。)
簡歷
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順街。
1920年8月,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
1921年4月,以芾甘筆名發表第一篇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
1923年,先到上海入讀上海南洋中學,後到南京。
1925年1月,考入南京國立東南大學附中(1928年改名中央大學附中、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附中,1952年改為南師附中),1925年畢業。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國留學。1929年回國。在1928年10月,以巴金為筆名發表譯著《脫落斯基的托爾斯太論》,為此筆名最早見於報刊的文章。
1934年11月赴日本留學,1935年8月回國。
1957年7月,巴金和靳以主辦大型文學刊物《收獲》,並擔任主編。
1960年8月,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
1966年8月,受上海作家協會「造反派」批判,開始強迫勞動的生活,關進牛棚;被《人民日報》署名文章點名批評。
1977年起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直至逝世達28年之久。
1983年起連續五次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任職達22年之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唯一一位超過百歲且在任上去世的國家領導人。
1984年5月,被國際筆會第47屆大會推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10月獲香港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85年3月26日,主持北京西郊的中國現代文學館開幕典禮。
1999年2月8日,因呼吸道感染發高熱並出現急性呼吸衰竭,病情反覆,從此未能出院。
2003年11月25日,國務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榮譽稱號。
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但後一個願望至死還未實現。巴金被認為代表著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良心,正因如此,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了四人幫的非人道迫害。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氣管炎、高血壓、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消息指他曾表示要求安樂死,但因政治原因而遭政府拒絕並封閉消息。巴金於2005年10月17日19時6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1歲。
作品
長篇小說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火》(共三部),1940-1945,開明書店
《寒夜》,1947,晨光
中篇小說
《海的夢》,1932,新中國書局
《春天裡的秋天》,1932,開明書店
《滅亡》,1929,開明書局
《死去的太陽》,1931,開明書店
《砂丁》,1933,開明書局
《萌芽》(又名《雪》),1933,現代
《新生》,1933,開明書店
《利娜》,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憩園》,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四病室》,1946,良友圖書公司
短篇小說集
《英雄的故事》,1953
《明珠和玉姬》,1957,少年兒童出版社
《火》(三部),1940-1944
《憩園》1944
《寒夜》,1947
《第四病室》,1946
《復仇》,1931,新中國書局
《光明》,1932,新中國書局
《電椅》,1933,新中國書局
《抹布》,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將軍》,1934,生活書局
《神·鬼·人》,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沉落》(又名《淪落》),1936,商務印書館
《發的故事》,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雷》,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還魂草》,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小人小事》,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豬與雞》,1959,作家出版社
《李大海》,1961,作家出版社
散文集
《隨想錄》(5卷)1979-1986
《海行》(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書局
《旅途隨筆》,1934,生活書局
《點滴》,1935,開明書店
《生之懺悔》,1936,商務印書館
《短簡》,1937, 良友圖書公司
《控訴》,1937,重慶烽火社
《夢與醉》,1938,開明書店
《感想》,1939,重慶烽火社
《黑土》,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龍·虎·狗》,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無題》,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廢園外》,1942,重慶烽火社
《旅途雜記》,1946,上海萬葉書店
《懷念》,1947,開明書店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1951,平明出版社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1951,平明出版社
《慰問信及其他》,1951,平明出版社
《大歡樂的日子》,1957,作家出版社
《堅強的戰士》,1957,少年兒童出版社
《友誼集》,1959,作家出版社
《贊歌集》,1960,上海文藝出版社
《傾吐不盡的感情》,1963,百花文藝出版社
《賢良橋畔》,1964,作家出版社
《大寨行》,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煙火集》,1979,人民文學出版社
《序跋集》,1982,花城出版社
《憶念集》,1982,寧夏人民出版社
《願化泥土》,1984,百花文藝出版社
《控訴集》,1985,海峽文藝出版社
《十年一夢》,1986,人民日報出版社
《再思錄》,1995,上海遠東出版公司
《靜夜的悲劇》,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生活書局在英雄們中間》,1953,人民文學出版社
譯著
《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阿里斯著,1927,民鍾社
《麵包略取》(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書店;
《獄中與逃獄》(回憶錄),俄國克魯泡特金著,與李石曾合譯,1927,廣州革新書局
《薇娜》(短篇小說、劇本合集),波蘭廖·抗夫著,與李石曾合譯,1928,開明書店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上下編,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書店
《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短篇小說集),俄國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個賣魚者的生涯》(傳記),義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書店
《蒲魯東的人生哲學》(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書店
《前夜》(劇本),波蘭廖·抗夫著,1930,上海啟智書局
《丹東之死》(劇本),蘇聯A·托爾斯泰著,1930,開明書店
《草原故事》(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31,上海馬來亞書店
《秋天裡的春天》(長篇小說),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開明書店
《過客之花》(劇本),義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開明書店
《自傳》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書店
《獄中記》(傳記),美國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俄國虛無運動史話》(史話),俄國斯特普尼亞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門檻》(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夜未央》(劇本),波蘭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告青年》(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7,美國舊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個家庭的戲劇》(傳記,又名《家庭的戲劇》),俄國赫爾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詩集),俄國普希金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父與子》(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遲開的薔薇》(短篇小說集),德國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處女地》(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散文詩》(散文詩集),俄國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
《快樂王子集》(童話、散文詩合集),英國王爾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回憶托爾斯泰》(回憶錄),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回憶屠格涅夫》(回憶錄),俄國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草原集》(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著(與肖珊合譯),1959,人民文學出版社
傳記與回憶錄
《往事與隨想》
《巴金自傳》,1934,第一出版社
《憶》,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理論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合著),1927,上海民鍾社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1930,上海自由書店
《談契河夫》,1955,平明出版社
榮譽和獎項
1982年 義大利國際但丁獎
1983年 法國榮譽軍團勛章
1984年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1985年 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外國院士稱號
1990年 蘇聯人民友誼勛章
1990年 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
1999年 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以8315號小行星發現者的身份向國際小行星中心申報,經國際天文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的批准,該小行星被命名為「巴金星」
2003年 「人民作家」榮譽稱號
書目
《巴金選集》十卷,人民文學出版社
《巴金全集》二十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說集》(一至三卷),1936-1942,開明書店
巴金作品譯本
Jin Ba; Ward Four : A Novel of Wartime China,ISBN 0835126463
Ba-Jin Die Familie Nachw. v. Wolfgang Kubin;2002 ISBN 3933314380;
Ba-Jin:Kalte Nächte : Roman. Nachw. v. Wolfgang Kubin, 1981
中國一代文學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時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順街,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無黨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3年到上海,後到南京,在東南大學附中學習 ,1925年畢業。1927年旅居法國。1928年回國,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學季刊》編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學月刊》。抗日戰爭時期,與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1950年後,歷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主席,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主編,茅盾文學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文學基金會會長,中國田漢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3年、1988年當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6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委員會主席。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委員會主席。2003年3月,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堯棠,祖籍浙江嘉興,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師讀書。五四運動中接受民
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語專門學
校攻讀英語,參加進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參與組織「均社」
,進行反封建的宣傳活動。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
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夏
畢業後,經常發表論文和譯文,宣傳無政府主義。1927年赴法
國,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
說月報》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1928年冬回國,居上海,數年
之間,著作頗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
丁》、《萌芽》和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
《電》。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
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
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同年秋天東渡日本。
次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學叢
刊」、「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
辦《文季月刊》,同年與魯迅等人先後聯名發表《中國文藝工
作者宣言》和《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抗日戰爭期間輾轉於上海、廣州、桂林、重慶,曾任《吶
喊》周刊(後改名《烽火》)發行人、主編,擔任歷屆中華全國
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
《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寫
作了「抗戰三部曲」《火》。抗戰後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
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長篇小說《寒夜》。短篇小說以
《神》、《鬼》為著名。抗戰勝利後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
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文聯常委。1950年擔
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曾兩次赴朝鮮前線訪問,輯有《生活在
英雄們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兩本散文通訊集。1960年
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作協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
殘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散文《隨想
錄》。由他倡議,1985年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他的著作被
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義大利但丁國際榮譽
獎、法國榮譽勛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
術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
席。
C. 巴金的資料誰知道告訴我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興),1904年11月日生於成都一個舊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讀書,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大量閱讀西方文學和社會科學著作,尤其受到社會主義思潮中無政府共產主義理論的影響。1921年與朋友一起參與半月社和均社等社會團體的工作,1922年開始發表詩歌創作。1923年4月離開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並在東南大學附中讀完中學。1925年與朋友組織民眾社,辦《民眾》半月刊,並從事無政府主義的理論探索和社會運動。
1927年巴金赴法國巴黎求學,這期間積極參與營救被美國政府陷害的義大利工人領袖薩坷、凡宰特的國際性活動,並受其影響寫作了中篇小說《滅亡》,歌頌為理想而獻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國後,因無政府主義運動已經失敗,將絕望與憤怒的心情寄託於文學虛構。所創作的小說有兩大主題: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會專制制度的罪惡,代表作有《春天裡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熱烈、真誠,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巴金於20世紀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斷到南方和北方去旅遊,寫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記。1934年秋去日本,寫作小說《神》、《鬼》、《人》,風格漸趨平和穩健。1935年回國參加朋友創辦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總編輯。編輯了《文學叢刊》、《譯文叢書》、《文化生活叢書》等大型叢書,在發現文學新人,推薦優秀作品方面,為20世紀30-40年代的新文學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抗戰爆發以後,輾轉於廣州、桂林、上海、重慶等地,將理想融入知識分子的民間出版事業。抗戰後期創作風格轉變,以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為主,表現出深厚的人道主義,代表作有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後,歷任全國文聯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主席,作協上海分會主席、名譽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收獲》和《上海文學》主編,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現任中國作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多次出國訪問,創作了大量散文游記,以及反映朝鮮戰爭的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頌新的時代和歌頌英雄為主調,並與作家靳以創辦合編大型文學刊物《收獲》。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陸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愛妻。1973年起悄悄翻譯俄國民主革命家赫爾岑的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1978年"文革"結束後,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識分子在20世紀所走過的道路和教訓,並以個人為解剖對象,寫作了五卷《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挖掘知識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革博物館,寫得沉重、真誠、深刻,被文化界譽為是"一部說真話的大書"。
巴金1982年獲義大利「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獲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院士稱號,1990年獲前蘇聯「人民友誼勛章」,1990年獲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創設特別獎」,1993年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的『資深作家敬慰獎」,1998年獲第四屆上海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
巴金晚年出版隨筆集《再思錄》、整理出版《巴金全集》(16卷)、《巴金譯文全集》(10卷)等。由於在思想上和文學上的突出成就,也由於在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道路探索上的典型性,80年代以後一直成為學術界研究中國20世紀文學和知識分子道路的重要對象,自1989年起,全國共召開過四屆巴金國際研討會,出版過十幾種研究年譜、傳記和理論專著。
D. 跪求好看的言情小說
《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你的七年癢不癢?
你和你的他是否正罹患以下症狀?你在他眼前晃盪,他視而不見;他在你眼前晃盪,你心裡罵他犯賤;脾氣點火就著,恨不能一拍兩散;到後來乾脆省點兒力氣,懶得生氣;夜裡失眠多夢,白天恍如做夢;他背著你睡,你看著天花板睡;你抱他他抱你,就像左手抱右手;有一天,你驚覺你和他有半個月或一個月沒****了,而此時,你的夢里、你的心裡出現了另一張異性面孔……
婚姻這片海,你和他能否同舟共渡?其實,你就是陳曉荷,他就是魏海東。當你偶遇蘇逸軒,而他認識了林菲,海平面傾斜了。
華燈初上,每一盞或寂寞或溫暖的燈光下都有一個或寂寞或溫暖的陳曉荷,同一盞燈或另一盞燈的下面是一個似是而非的魏海東。你和他,註定排斥又纏繞。
七年,你癢了嗎?
《停屍房的哭聲》
這是個謀殺的故事。
這又不僅僅是個謀殺的故事。
這也是個愛情故事。
這又不僅僅是個愛情故事。
既然是謀殺的故事,就應該有主謀。可是這個故事沒有主謀,或者說每一個人都說他是主謀。我也是。因為我過去所經歷的和我現在所做的,只為了一件事——殺一個人!我要殺的那個人離我很近,就住我樓上……
《有個流氓愛過我》
一個感動千萬網友,轉載不計其數的故事.
一部收視率有望超越《永不瞑目》的電視劇.
一部二十多位當紅作家強烈推薦的小說.
E. 完本洪荒類小說
玄門天道 重生混元道 至尊鴻蒙 重生之我是太一 星辰妖皇傳(沒寫完)
F. 上海 上海的原著好像一個英國人寫的小說,原名就叫《上海》,就是以一個英國海關職員為主視角寫的小說。
小說上下兩本,寫得不錯。展現另一類的民國上海風情。
G. 古龍小說排行
古龍和金庸占據了武俠小說的半壁江山,他倆書中的人物哪個武功更厲害?小編認為,古龍筆下的李尋歡最厲害。金庸和古龍,都是一個可以被稱為時代印記的知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是一代武學泰斗,著有《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鹿鼎記》等為國人津津樂道的小說,筆下的張三豐,掃地僧,獨孤求敗等人是一代人嚮往的高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尋歡的小李飛刀,例不虛發,除了他的速度例不虛發,更是李尋歡所代表的正義力量例不虛發;甚至是作者的一種硬性設定,不可一世的上官金虹連小李飛刀的影子都看不到,可以說完全脫離了實際情況,是一種設定殺。所以,金庸小說里的人物武功再高,也無法和李尋歡代表的人物設定相抗衡。由此可見,說李尋歡的武功排在金庸古龍筆下第一,當之無愧。
H. 《海上海》小說誰有作者洛雪。
《四大校草偏愛我》
她,夏洛雪在6歲之前是個集千萬寵愛於一身的小公主專,在6歲之後卻是一個殺人屬不眨眼的殺手「洛」,更是世界第一幫「銀魅」的幫主、黑幫老大的親孫女、英國皇室二公主、世界第一集團「Dream girls」的幕後Boss...當她遇到雪沁學院的四大校草之後,會發生怎般趣事?當她遇到殺死自己親生父母的仇人以後,又會發生怎辦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