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何李煜的《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見歡
【內容】: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1]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2]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3]
【注釋】:
[1]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2]離愁:指去國之愁。
[3]別是一般:亦做「別是一番」,另有一種之意。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作者小傳】: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葯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後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
後主本有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四首。
❷ 《凋落的紅顏》txt全集下載
凋落的紅顏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七、階下囚的最後結局
南唐王朝終結,小周後陪著李煜一起成了宋王朝的階下囚。在恥辱和悲哀中度過了人生的最後歲月。
後人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嘆息李煜的一生:「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其實這句話,何嘗不是一樣適用於小周氏?
李煜的結局和南唐王朝的結局都是悲慘的。然而,正是因為李煜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歲月經歷了那一番亡國的遭遇,他的詞才由吟風詠月轉向了更高的境界,他才由一個亡國之君成為一代「詞帝」。正是國家不幸詞家幸了。
開寶八年(公元975)十一月,南唐後主李煜向宋軍投降,南唐滅亡。
第二年正月,李煜被宋太祖趙匡胤封為「違命侯」,小周後為鄭國夫人,雙雙軟禁於汴梁城裡。
九個月後,宋太祖去世,趙光義登基。李煜被改封為「隴西郡公」。
李煜活了三十多年,好歹也曾經是一國之君,雖然成了階下囚,雖然始終心念故國,他也不是勾踐式的人物。更悲哀的是,國家雖然被他治亡了,他的心裡卻還始終念著那個國家,也學不了劉阿斗的……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❸ 李煜和小周後的愛情故事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五代後期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後被毒死。能詩文、音樂、書畫,尤以詞名。詩文語言生動,充滿了對身世及現實的吟嘆情緒。其作品在題材及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詞以艷情為主的窠臼。
五代十國後期,南唐國主李煜去世,其第六個兒子李煜即位。李煜年少聰穎,相貌清癯,一目是重瞳,好詩詞書畫音律,才華橫溢,他就是歷史上的南唐後主。
李煜即位之後,從不關心國事,每日譜詞度曲,以風流自命。春天到來時,他將殿上的梁棟窗壁,柱拱階砌,都裝成隔c,密插各種花枝,稱之為「錦洞天」;令宮里的妃嬪,都綰高髻,鬢上插滿鮮花,在錦洞天內飲酒作樂。
時光飛馳,轉瞬又到七月七日乞巧夜,李煜在碧落宮內,張起八尺琉璃屏風,以紅白羅百匹,紮成月宮天河的形狀。又在宮中空地上,鑿金做蓮花,高約六尺,飾以各種珍寶。不多時布置完畢,只見一座月宮,天河橫亘於上,四面懸著一色琉璃燈,照得內外通明,月宮裡面,有無數歌伎,身穿霞裾雲裳扮成仙女,執樂器奏《霓裳羽衣曲》,音韻嘹亮,悅耳怡神。好似真到了月宮一般。周後連聲稱揚道:「陛下巧思真不可及!如此布置,與廣寒宮一般無二,倘被嫦娥知道,恐怕也要奔下凡間,參加這個盛會了。」李煜含笑說:「昔唐人有詩:『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雖居月宮為仙,也未免有寂寞凄涼之感,哪裡比得上朕與卿,身在凡間,反可以朝歡暮樂呢!」
李煜與周後開懷暢飲,直至天色已明,方才席散。不料周後在七夕夜間,多飲了幾杯酒,忽然生起病來。李煜十分著急,召周後的家屬入宮省視。周後的父母攜帶次女,入宮問候。周後留家人在宮中多住數日,待自己病癒後再回去。周後母因家事繁冗,不能不回去,只留次女在宮侍疾。小周氏秀外慧中,才色比周後尤為佳妙。李煜已在暗中垂涎,不由地生了一箭雙雕之心,只因無由親近,惟有心中羨慕。現在聽到小周氏居住宮中,遂命心腹宮人,將小周氏引誘至後苑紅羅小亭裡面,逼著她勉承雨露。
李煜曾在群花之中建築一亭,罩以紅羅,裝飾著玳瑁象牙,雕鏤得極其華麗,榻上鋪著鴛綺鶴綾,錦簇珠光,生輝煥彩。只是面積狹小,僅可容兩人休息。李煜遇到美貌的宮女,便引至亭內,任意臨幸,所以亭中備有床榻、錦衾綉褥等床上用品。宮女把小周氏引入之後,轉身退出。小周氏見內中地方雖小,卻收拾得金碧輝煌,設著珊瑚床,懸著碧紗帳,錦衾高疊,綉褥重茵,有一男人端然坐在床上,正是李煜。小周氏不覺紅潮暈頰,羞慚無地,慌忙翻轉身來,用手啟門,哪知這門閉得十分堅牢,用盡氣力也不能打開。李煜早已執定了小周氏的纖手。
小周氏無處可以藏身,只得含羞說:「陛下請放尊重些。倘被姊姊知道,妾之顏面何存。」
李煜笑道:「自古風流帝王,哪一個不惜玉憐香呢?此處甚為秘密,宮人們不奉傳宣不敢擅入,萬無泄漏之理,可盡管放心。」
小周氏生得玉貌花容,慧質蘭心,常常對鏡自憐,深恐自己具有這般才貌,將來落於庸俗人的手內。又見姊姊嫁得李煜,冊立為後,做了南唐的國母,享不了的歡娛快樂,心裡本來羨慕;現在見李煜看中了自己,軟語溫存,願效鸞鳳,芳心早已許可,卻不得不。做出嬌羞的樣子,故意推卻。一經李煜再三央告,也就半推半就順從了李煜。李煜是個風流天子,得著小周氏這樣的美貌佳人,與自己有了私情,心中非凡得意,少不得又要借詩抒情了,便填了《菩薩蠻》詞一闋,把自己和小周氏的私情,盡情描寫出來。其詞道:「花明月暗飛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i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這闋詞填得十分香艷,早被那些宮人妃嬪傳唱去了。李煜和小周氏的曖昧事情,連民間也知道,傳為風流佳話。幸虧周後病卧在床,不知道這事。李煜偏生還不肯謹慎,每天和小周氏在紅羅小亭里歌唱酣飲,李煜親執檀板,小周氏宛轉歌喉,明月風清,良辰美景對佳人,便是天上神仙,也不過如此。那李煜見小周氏飲了幾杯酒,略帶微醺,柳腰一搦,玉肩雙削,櫻唇微啟,香氣撲人,不禁趁著酒興,以香口為題,又填《一斛珠》詞道:「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洗,綉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絨,笑向檀郎唾。」李煜這一闋《一斛珠》的詞更把自己和小周氏飲酒歌唱,及平日間的情趣一齊描寫出來。
李煜只在紅羅亭內日夕取樂,早把眾妃嬪拋在九霄雲外。那些妃嬪經了李煜這樣的冷落,未免心懷怨意,恰巧李煜填了這兩闋詞,把所有的私情,都真實描寫出來。就有妃嬪借著探問周後疾病的名目,來到中宮,把兩闋詞作為證據,將李煜與小周氏的私情,一齊告知周後。
周後正在病中,心內又氣惱,又懷著一股妒意,頓時病勢加重起來,從喉中吐出一口鮮血,立刻昏暈過去。過了半晌才悠悠醒轉,長嘆一聲,喘息不已。周後經此一氣,疾病癒加重,不上數日,竟自撒手塵寰。李煜見周後亡故,傳旨從厚殯殮,附葬山陵,謚為昭惠皇後。過了些時,便立小周氏為皇後。
小周後愛綠色,所服的衣裝,均為青碧,艷妝高髻,身服青碧色的衣服,群裾飄揚,逸韻風生,妃嬪宮女見小周後身穿青碧之裳,飄飄然有出塵之氣質,便都效仿小周後,爭穿碧色衣裳。宮女們又嫌外間所染的碧色不純正,便親自動手染絹帛。有一個宮女,染成了一匹絹,曬在苑內,夜間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濕。第二天一看,顏色卻分外鮮明。李煜與小周後見了,都覺得好。此後妃嬪宮女,都以露水染碧為衣,號為「天水碧」。
李煜與小周後寸步不離,視六宮粉黛如塵土。小周後不但相貌生得美麗,並且知書識字,素擅音律,較之已故的大周後尤為精妙。她好焚香,自出巧思製造焚香的器具。每天垂簾焚香,滿殿氤氳的芬芳。小周後坐於其中,如在雲霧裡面,望去如神仙一般。但在安寢時,帳中不能焚香,恐怕失火,所以用鵝梨蒸沉香,置於帳中,香氣散發出來,其味沁人肺腑,令人心醉。沉香遇熱氣,其香方始發出來,現在用鵝梨蒸過,置於帳中,沾著人的汗氣,所生之香,便變成一股甜香。小周後取了一個名,叫「帳中香」。
李煜將茶油花子製成花餅,大小形狀各異,令宮嬪淡妝素服,縷金於面,用花餅施於額上,名為「北苑妝」。妃嬪宮人,自李煜創了「北苑妝」以後,一個個去了濃裝艷飾,都穿了縞衣素裳,鬢列金飾,額施花餅,行走起來,衣袂飄揚,遠遠望去,好似廣寒仙子一般,別具風韻。
李煜與小周後日夕研究,將茶乳做片,制出各種香茗,烹煮起來,清芬撲鼻。李煜將外夷所出產的芳香食品,通統匯集起來,或烹為餚饌,或製成餅餌,或煎做羹湯,多至九十二種,皆是芬芳襲人,入口清香。李煜對於每種餚饌,親自題名,刊入食譜。命御廚師將新制食品配合齊全,備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宮赴筵,名叫「內香筵」。李煜在夜間不點蠟燭,宮殿都懸掛著夜明珠,到了晚上,夜明珠放出的光如同白晝。
李煜只圖歌舞酣宴,卻不知宋太祖已出兵平了南漢,正調將遣兵,訓練水師,預備盪平江南。李煜聽說南漢滅亡的消息,震恐異常,便上表宋廷,願去國號,改為南唐國主。宋太祖命李煜入朝。李煜推說有疾,不肯入朝。宋太祖便借口說李煜違逆,心懷異志,命曹彬領兵十萬,即日南下攻取南唐。
南唐的邊將毫無防備,皆棄城遁去。宋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李煜在宮內召集僧道,誦經燒香,禱告神靈保佑,親自寫疏祀告皇天,立願宋師退後造佛像若干,自稱蓮峰居士,敬告上蒼,速退宋師。最後李煜沒法可施,只得命徐鉉馳赴汴京,面見宋太祖,哀求罷兵。徐鉉說盡千般好話,宋太祖無奈,只好調侃道:「卧榻之旁,豈能任他人酣睡。」李煜知道已是山窮水盡,只得率領臣僚,到軍前投降。曹彬將李煜一行押往汴京。
宋太祖封李煜為違命侯,並封小周後為鄭國夫人。江南自李■篡吳建唐,傳於李煜,在位十九年,為宋所滅,共歷三世,計四十八年。
宋太祖去世後,太宗即位。又加封李煜為隴西郡公,與小周後在賜第內居住。李煜不比劉chang,雖是同一樣的失國投降,劉chang卻長於口才,能言善道,最工諂媚,在太宗面前,曲意逢迎,所以太宗對於劉chang,並無猜忌之意。那李煜便大不相同了。他只能拿著一枝筆,吟風弄月,做幾首華瞻哀怨的詩詞,若說口才,是一些也沒有的。所以到了朝見太宗的時候,劉chang總是談笑風生,曲意奉承;李煜總是垂頭喪氣,並不開口。況且太宗不如太祖厚道,見李煜這般樣子,便疑心他有怨望,暗中命人監視李煜。
❹ 求愛你只是一場交易男主李熠女主陸雙雙TXT百度雲資源
想自己為什麼會睡在一間用
❺ 大小周後都是絕色美女,為何李煜更愛不如姐姐優秀的小周後
大周後雖然比小周後優秀,但是大周後嚴肅沒有小周後活潑開朗討人喜歡。
在當時大周後可以說是皇後的完美典範,她不僅貌美如花而且還博學多才、能歌善舞,尤其擅長琵琶這一樂器,曾經被唐中宗所驚嘆。
可以說李煜之所以比起大周後更愛小周後,是因為李煜看夠了大周後這樣類型的美女,想要換一個口味。如果將入宮順序換一下,李煜很可能看夠小周後的活潑開朗,而迷上大周後的知書達禮。
❻ 小說《蝴蝶古墓》的結局是什麼
小說來的結局是尚小源蝶跳入蝴蝶公墓救了眾人,自己卻死了。
眾人被鬼美人困在墓中,正束手無粗時,尚小蝶主動跳入墓中。神奇的是,所有蝴蝶都飛回了墓中,鬼美人都不見了,他們都得救了,重見天日。大家都十分感動和愧疚。庄秋水在墓外一直喚尚小蝶不會,也跳入了古墓,失去了意識。後來他醒過來,一切已到了結局,尚小蝶已死。
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
在深深的「蝴蝶公墓」底下,他跪坐在美麗的女子前。 庄秋水俯下身子,悲傷的淚水滑出眼眶,落在她的眉角,滲入她的眼睛。 他吻了她的唇。 冰涼的嘴唇彷彿蝴蝶的翅膀。 忽然,一隻「鬼美人」從墓頂翩然而下,揮舞著美女與骷髏的翅膀,停在她緊閉的眼皮上。蝴蝶細長的觸角,輕輕敲打她的眼皮,金色的塵埃自臉上揚起。 一滴熱熱的眼淚—— 從尚小蝶的眼睛裡流出.... 」
❼ 花間派和李煜的詞有什麼聯系
唐人歌唱多用五七言絕句,唱時加上和聲。唐歌曲中的和聲,有和於句中與句尾者,如《竹枝》即以「竹枝」兩字和於句中,以「女兒」兩字和於句尾。由於音樂的發展和需要,整齊的五、七言詩譜入曲調中已經不合要求。於是根據和聲辭的長短,就長短聲填長短句,使合曲拍,這就自然形成一種可以配合曲調歌唱的新詩體,這就是詞。
李煜詞產生於初盛唐,它本來自民間。根據敦煌發現的文卷編成的《敦煌曲子詞》說明早在唐中葉以前已經出現的民間詞,歌詠的內容比較豐富,有涉及農民起義的,有歌詠反抗少數民族統治者壓迫的斗爭的,有感傷邊塞征戰之苦的,有專詠疾病醫療的,有感慨赴考落第的,有自慨貧病不能還鄉的,有詠夫婦離別的,也有不少談情說愛的。其中有不少好詞。有一首已失詞調殘缺不全的詞:
十四十五上戰場,手執長槍,低頭淚落悔吃糧,步步近刀槍。昨夜馬驚轡斷,惆悵無人遮攔。
寫幼年新兵初上戰場時的心情,寫得很動人。《敦煌曲子詞》文字通俗,情意真切,顯然是民間流行的唱辭,說明在文士作詞以前,民間已有大量好詞在歌唱。
中唐前後,由於民間詞的廣泛流傳,一部分比較接近人民的詩人開始了詞的創作。張志和是較早的作家,他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描繪水鄉風光,在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愛自然愛自由的情趣。白居易、劉禹錫是中唐時期寫詞較多的作家。白居易的《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通過自然景物的烘托,袒露了詩人的襟懷,已經離開了民間歌詞的情調。
晚唐溫庭筠寫詞最多,對後人影響也最大。他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長期出入歌樓妓館,由於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創作的藝術成就上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溫詞現傳60多首,多數是描寫婦女的容貌、服飾和情態的。如《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也有描寫閨情的,如《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
前一首寫婦女服飾之華貴,容貌之艷麗,體態之嬌弱,適於宮妓歌唱以點綴沒落王朝醉生夢死的生活(相傳是溫庭筠代宰相令狐絢寫給唐宣宗的)。後一首表現婦女的離愁別恨相當動人,曾贏得一些不幸婦女和懷才不遇的文人的愛好。溫庭筠善於選擇富有特徵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的情思。如「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不僅襯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她的如花薄命。又如「斜暉脈脈水悠悠」,也暗示行人的悠悠不返與閨中人的脈脈多情。他在詞藝術方面的探索,有助於詞的藝術特徵的形成,推動了詞的發展。但溫詞題材偏於閨情,表現過於柔弱,詞句過於雕琢,也帶來消極影響。它上承南朝宮體的詩風,下奠花間詞派的基礎,花間詞派正是在這種影響下形成的。
唐末戰亂,士人多逃往成都,投靠王建。西蜀依靠山川的險固,受戰禍較小,割據軍閥、官僚地主,弦歌宴飲,晝夜不休。這些文士繼續做詞尋樂,產生了一批著名的詞人。後蜀趙崇祚編《花間集》十卷,選錄了溫庭筠等十八家的詞500首。其中主要作者有韋庄、皇甫松、薛昭蘊、牛嶠、毛文錫、朱希濟、歐陽炯、顧蠱、鹿虔康、和凝、孫光憲等。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孫光憲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們在詞風上大體一致,後世因稱為花間詞人。花間詞人奉溫庭筠為鼻祖,絕大多數作品堆砌華艷的詞藻來形容婦女的服飾和體態,題材比溫詞更狹窄,內容更空虛。在藝術上缺乏意境的創造,只是片面發展溫詞雕琢字句的一面。所以陸游《花間集跋》說:「斯時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至此。」一針見血地批評了他們反現實主義的創作傾向。
花間詞人中與溫庭筠齊名的韋庄,作品稍有內容,風格也較溫詞清新明朗。如《思帝鄉》: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寫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追逐愛情幸福,比其他花間詞中的婦女形象生動得多。又如《女冠子》二首: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前詞寫閨中人陳訴離別之情,後詞寫行人敘述夢中相見,在構思布局上別具匠心。且語言生動,與專事雕琢詞句者不同。韋詞上承白居易、劉禹錫,下啟馮延巳、李煜,可說是花間詞中的別調。另外,牛希濟《生查子》中的: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頗有南朝樂府民歌情味;李殉《南鄉子》中的: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花偎伴笑;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
把南國水鄉風光和勞動婦女的形象帶到詞里來,頗為清新開朗。然而他們的成就在後來崇拜花間派的詞家中反未得到繼承。
五代時期另一個詞的中心產地是南唐國。幾個跟花間詞人同時而稍晚的詞家,集中在南唐的首都金陵。金陵、揚州原為長江下游最繁盛的都市。這時經濟又繼續有所發展,中原人士不少到此避亂,南唐國君又愛好文學,於是出現了南唐詞。南唐詞的生活基礎與花間詞並無兩樣,然而南唐中主李璟後期就面臨周、宋威脅,面臨亡國危機,這些沒落小王朝的君臣,即使還強歡作樂,也不能不流露他們絕望的心情。這就決定了南唐詞的感傷基調,在這一點上與西蜀詞稍有不同。
南唐詞重要作家有馮延巳、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馮延巳曾官至中主朝宰相,留詞一百多首。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有《鵲踏枝》十幾首。如: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這些詞逐漸擺脫了描繪婦女的容貌服飾,而著力抒寫人物內心的哀愁。在纏綿悱惻的「閑情」、「春愁」中,流露出對南唐沒落王朝的關心和憂傷。語言也比較清新流轉。馮詞把溫庭筠以來的婉約詞風推進了一步。
南唐中主李璟,前期還能擴展國土,使南唐成為南方大國,後期只能對周奉表稱臣。留詞四首,如《攤破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內容雖還是離愁別恨,但境界更闊大,感慨也更深沉了。李璨曾問馮延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詞《謁金門》的開頭兩句)』,干卿底事?」馮回答說:「未若陛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即引此詞。
李煜,世稱李後主,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他即位時,宋已建立,南唐形勢岌岌可危。他對宋委曲求全,過了十幾年苟且偷安的生活,縱情聲色,侈陳游宴。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他投降,被俘到汴京,度過兩年囚徒生活,於978年被宋太宗派人毒殺。
李煜前期有些詞寫他對宮廷豪華生活的迷戀,當南唐王朝進一步走向沒落時,他還得意洋洋地寫他的酣歌狂舞生活,這是十足的亡國之音。如《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隨著南唐內外危機的深化,李煜逐漸感覺到他無法擺脫的沒落命運,因而在部分詞里流露出沉重的哀愁。如《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雖屬描寫離愁別恨的傳統題材,但從「拂了一身還滿」的落花和「更行更遠還生」的春草里,反映出他心情的沉重。
南唐的亡國,他由小皇帝降為囚徒的巨大變化,使他後期的詞呈現出不同的風貌,也獲得了一些新的成就。面對亡國之君的殘酷現實,在詞里傾瀉他「日夕以眼淚洗面」的深哀巨痛,讀起來哀婉感人。如: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
詞里的「故國」、「江山」、「往事」實際只是小皇帝的生活,這種生活的必然沒落,他本身又不可能看到更好的前途,就只能沉沒在一江春水似的長愁中。這些詞曾經感動過不少失去自己美好生活的人們,但不能給人看到自己的前途而為之奮斗的力量,這是以感傷為基調的詩詞與格調悲壯詩詞的明顯區別。
李煜在我國詞史上的地位,更多地決定於他的藝術成就。他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詞人通過一個婦女的不幸遭遇,流露或曲折表達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傾瀉自己的深哀劇痛,使詞成為詩人們可以多方面言懷述志的新詩體,在藝術手法上給後來豪放派詞家以影響。另外他善於用白描的手法抒寫生活感受,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構成了畫筆達不到的意境。他還善於用貼切的比喻如「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語言明凈、優美,擺脫了花間詞人雕琢字句的作風。
❽ 《蝴蝶公墓》第二個結局是什麼
第二個結局:
白霜的靈魂是存在與電腦軟盤里的,中間在電腦里更改了不少《蝴蝶公墓》的情節,就連她設計的結局都寫了出來,在最後這個結局寫完的時候,作者決定格式化電腦,因為白霜的靈魂只有這樣才可以徹底消失。得到救贖。
劇情簡介:
舞蹈家尚小蝶(張儷飾),為五年前離開的戀人編排了一支《蝶舞》,大獲成功。受國外文化基金邀請去布達佩斯選角編舞。
小蝶在所有舞者中最看好自卑的白露,白露告訴小蝶(安悅溪飾),想要藉助蝴蝶公墓找到失蹤的姐姐(安悅溪飾)。小蝶還發現,基金繼承人庄秋水(錦榮飾)就是自己五年前的戀人。
影片評價:
《蝴蝶公墓》以懸幻外殼包裝奇情愛戀,可看度和虐心度的升級,以超乎預期的高概念懸奇刷新觀眾對愛情的想像。片中氣勢恢宏的歐洲古堡搭配驚情奇幻的震撼視效,也令觀眾深感震撼。
❾ 李煜小故事
和小周後的相愛
小周後比娥皇小14歲,李煜與娥皇結婚時,小周後年僅5歲。隨著時光的流逝,當年混沌未開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歲的婀娜少女。小周後天生活潑,美麗可愛,深受李煜母後的喜愛,時常派人接她到宮中小住。小周後酷似初入宮時的娥皇,只是她比娥皇更年輕、更活潑。隨著接觸的增多,李煜對她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因後來也被封為皇後,人們便把她稱作小周後。
小周後這次來探望姐姐,被安排住在瑤光殿的畫堂里。這天中午,午睡之後,李煜身著便裝去看望小周後。為了給小周後一個意外的驚喜,他不讓宮女通報,徑直走向畫堂。來到畫堂門口,室內一片寂靜,原來小周後午睡未醒。他悄悄掀起竹簾向里觀看:周薇身著睡衣躺在綉榻上,睡衣薄於蟬翼,剛剛發育的處女挺拔的玉乳雙峰若隱若現,那醉人的曲線隨著淑女均勻的呼吸慢慢起伏,濃密、烏黑的秀發散鋪在錦床上,睡美人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少女特有的體香一縷縷地傳來。任是他李後主曾歷閱風月無數,都不曾見過如此可驚為天人的睡美人睡相。當下後主不由得如痴如醉血脈賁張,更想近前看個真切,嗅個滿足,便掀簾而進,卻不料碰響了珠鎖,發出了雖然不大而在他聽來卻是震撼心魄的響聲…… 小周後猛然驚醒,扭頭一看,李煜正尷尬地站在門口。這時,李煜只好硬著頭皮走向前去,說道:「寡人本想看看小妹過得可好,不料驚動了小妹的好夢,真是抱歉之至!」小周後連忙起來走下床向前施了一禮,說道:「不知陛下光臨,請恕小妹未曾迎駕之罪。」小周後向前一低腰,睡衣稍微分開向後滑動,她雪白柔嫩的酥胸大半都暴露在李煜眼前。李煜頓時目瞪口呆,語塞無言,只是張著嘴巴痴迷地盯著小周後的酥胸。小周後低頭許久不見皇帝姐夫應答,偷偷眼抬瞥見李煜的失態,這才意識到自己尚穿著睡衣,慌忙中又施了一禮退向了屏風後面更衣。更衣之後,小周後重新施禮坐下,便問起姐姐近日的病情。談話之中,小周後無意中向李煜看去,發現姐夫以一種異樣的目光注視著自己,而且姐夫的一隻眼睛有兩個瞳孔。小周後羞澀地低下頭來。為了打破尷尬,小周後說道:"到今日才明白,陛下的一隻眼睛和大舜的一模一樣。" "是啊,人們將他與唐堯、夏禹並稱三代,那是天下為公的時代。他不但是有名的聖君,還有一個讓人羨慕的幸福美滿的家庭。" "如何幸福美滿呢?" "他有恩愛的一後一妃,這一後一妃不但有傾國傾城之貌,而且都對他一往情深。王後叫娥皇,和你姐姐同名,王妃叫女英,是娥皇的胞妹。她們姐妹倆雙雙嫁給了舜帝,舜帝南巡時病死於蒼悟山,她們姐妹倆哀毀而死。姐妹倆的眼淚灑在竹子上,後來的竹子就出現了斑點,後人叫做「湘妃竹」。我不想做什麼聖君,只想和大舜一樣有一雙美麗多情的後、妃,此生足矣。"李煜說完,眼睛直直地注視著前方。小周後雖然年齡不大,但異常聰慧,情竇初開,聽了李煜的話,已隱約聽懂姐夫的弦外之音。但她一點思想准備都沒有,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惶恐地低頭不語。 李煜一言既出,自感過於沖動,便借故告辭。
回到澄心堂,回想這次與小周後的會面,一時心潮難平,便填寫了一首《菩薩蠻》:
蓬萊院閉天台女,畫堂晝寢無人語。
拋枕翠雲光,綉衣聞異香。
潛來珠鎖動,恨覺銀屏夢。
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寫好之後,便派宮女把這首詞送給小周後。看完這首詞,小周後完全明白了姐夫的心意。尤其那一句"相看無限情"寫得多麼含蓄,又多麼濃烈,多麼引人遐思啊!她不禁想起姐夫說的大舜和娥皇、女英的事來,莫非姐夫就是大舜再生,姐姐和自己就是娥皇、女英?要不,為什麼姐夫的眼睛長的和大舜一樣,姐姐恰好也叫娥皇……
而在李煜那邊,"午睡驚夢"事件之後,小周後充滿青春的面容,鶯鶯燕燕的聲音,豐滿動人的體態,隨時隨地晃動在眼前,就連睡夢中也常常與小周後相會。他的整個身心都被小周後吸引了,熱戀的火焰烤著他,他實在不能堅持下去了。何況,以帝王之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小周後為什麼不能為我所有呢?只是,娥皇正在病中,不能不照顧她的情緒。俗話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想到偷情的滋味,李後主感受到從來未曾嘗試過的激情與奇趣。李後主對小周後久已暗中垂涎,現在她已來到宮中,如何還肯輕輕放過!但如何下手真是難煞了李煜。
李煜寫了密信約小周後月夜到御苑紅羅小亭,派心腹宮人送給小周後。紅羅小亭是李後主在御苑群花之中建築一亭,罩以紅羅,裝飾著玳瑁象牙,雕鏤得極其華麗,內置一榻,榻上鋪著鴛綺鶴綾,錦簇珠光,生輝煥彩。只是面積狹小,僅可容兩人休息。李煜遇到美貌的宮女,便引至亭內,任意臨幸,所以亭中都時時備有床榻、錦衾綉褥等床上用品。
接到密信,小周後很是興奮,決心按期赴約。這是她首次和李煜幽會。三更之後,月光朦朧,萬籟俱寂,小周後輕出畫堂,按照送信宮人的指引慢慢向移風殿走去,只是腳下的金縷鞋發出有規律的響聲,讓她感到驚心動魂,只好脫下金縷鞋,提在手上,前瞻後顧地向紅羅小亭走去。小周後但見內中地方雖小,卻收拾得金碧輝煌,設著珊瑚床,懸著碧紗帳,錦衾高疊,綉褥重茵,又有月色朦朧,不禁十分好奇。突然間發現有一男人消然從紗帳中快速逼近,定睛一看正是李煜。小周後不覺紅潮暈頰,李煜早已執定了小周後的纖手。當小周後驚悟一切,已無處可以藏身,不覺紅潮暈頰,嬌羞無地。只得含羞說:「姐夫陛下,小妹把一切都交給你了,任你盡情地愛吧!但願日後不要辜負小妹啊!"。事實上長大懂事了的小周後也知道自己生得玉貌花容,常常對鏡自憐,深恐自己的這般才貌,將來落入庸俗人手裡;又見姊姊嫁得李煜,冊立為後,做了南唐的國母,享不了的歡娛快樂,心裡本來羨慕夾雜著嫉妒;現在見李煜看中了自己,軟語溫存,願效鸞鳳,芳心早已許可,現在見了後主卻不得不做出嬌羞的樣子,故意推卻,無非是進一步吊起後主的胃口。一經後主再三央求挑逗,也就半推半就著順了後主,任由李煜擁進懷中恣意輕薄了。由於初次與男性接觸,渾身上下不住顫抖,嬌喘吁吁。李煜沒功夫再言語,只是緊緊地把她抱在懷里,然後萬般柔情地擁著周薇走向綉榻,二人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不眠之夜……
❿ 唐朝亡國皇帝李煜有幾為妻子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周娥皇生於公元936年,比李煜大一歲。她的本名已經不可考,「娥皇」其實只是她的字。她出身南唐世家,父親周宗是南唐開國元老級人物。周娥皇嫁給李煜的時候十九歲,這樁婚事是南唐元宗李璟親自定下的。據記載,李璟聽過她彈奏的琵琶後大為贊賞,還特地將自己使用的「燒槽琵琶」賜給她。 周娥皇才華過人,「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采戲奕棋靡不妙絕」。據說在一次賞雪夜宴之後,酒至半酣的周後舉杯邀李煜起舞,李煜調笑說:「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為我新譜一曲。」周後立即當席舉筆,傾刻間便得譜成,果然優美動人,李煜也為妻子的新曲伴舞。這首曲子因此得名《邀醉舞破》。除此曲之外,周後還為李煜做過一支《恨來遲曲》。李煜也投挑報李,專為周後寫了許多動人的詩詞如《一斛珠》、《浣溪紗》、《玉樓春》、《子夜歌》等等 若是以「皇後」這個職務的要求來衡量,周娥皇非但算不得賢後,更可歸於媚惑君王一級。沒有任何痕跡顯示她曾經勸諫過丈夫勤勞政事,倒是有無數的正史野聞告訴世人她的生活奢侈之極。傳說她樂於置身香風薰霧,李煜便為她專設司香宮女一班,她所使用的焚香具都以金銀玉精製而成,其中光是有名目的器皿就多達數十件。 周娥皇不但是才女,更是一個絕頂的美女,史書極鄭重地稱她「有國色」,是絕代佳人的級別,還深諳養顏潤姿之道,獨創了「高髻纖裳」「首翹鬢朶」等妝容。 周娥皇為李煜生了三個兒子,最終愛小兒子仲宣,親自撫養,後來因為皇後患病而將兒子遷出宮外,不料數日後仲宣患疾病死去,周娥皇得知後痛不欲生病情迅速惡化。 民間傳說,周娥皇病情惡化還有另一重打擊:她知道了妹妹小周氏與丈夫私通的消息。小周氏比姐姐小了足足十四歲,這時還只有十五歲年紀。李煜一直對周娥皇專寵,後宮嬪妃都視若無睹,不知為何卻偏偏對這個小姨子動了心,趁著周娥皇患病的機會將她接入宮中兩情繾綣了起來。誰知小周氏雖然才貌出眾,卻年幼無知,不但被周娥皇發現了蹤跡,還告訴周娥皇自己已經進宮好幾天的實情。周娥皇大受刺激,不幾天愛子又夭折了,兩相夾攻,終於棄世而去。 不過另有一說也非常合理,小周氏之所以會在姐姐病情漸重時入宮幾日不出,並不是李煜一人所為,而是國丈府致力造就的傑作,用意在於以防長女卧病期間,情種女婿身邊不會出現其它的「填空」者,更從而避免長女一但不諱,出現後位易姓的「險情」。 從另一些記載來看,在周娥皇最後的一段日子裡,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飲食他都要親自照顧,湯葯也一定要親口嘗過才喂給妻子,寒冷的冬夜裡他夜復一夜地守護在周娥皇身邊,倦極也只是和衣而卧,衣不解帶。實在沒有什麼「劣跡」。 周娥皇病重時安慰李煜:「婢子多幸,托質君門,冒寵乘華,凡十載矣。女子之榮,莫過於此。所不足者,子殤身歿,無以報德。」她親手將李璟賜給自己的燒槽琵琶和一直戴在手臂上的玉環交給李煜為念,又親筆寫下遺書要求薄葬。 三天後,周娥皇支撐著為自己沐浴更衣靚妝,更親手將含玉放進自己嘴裡(應為玉蟬),隨後便逝於瑤光殿西室。謚「昭惠」,下葬懿陵。 痛失知己的李煜為愛妻寫下了多篇詩詞,已知最長的一篇是落款為「鰥夫煜」的哀賦。 周娥皇死後,她的妹妹小周氏便成了鍾太後認可的繼後人選。只是由於這個小姑娘實在還太小,連禮服都撐不起來,鍾後才不得不將她養在宮中,等待長成之日。沒想到第二年鍾太後也去世了,小周氏只得繼續在宮中等待下去。 開寶元年(公元967),李煜終於服滿了喪期,大臣們又開始討論為李煜冊立新後的事情。據說這時候還曾經出了一個插曲,宋太祖趙匡胤也派人前來拭探過,看李煜有沒有娶趙宋宗室之女為妻的可能,得知繼後人選早已養在宮中待年,這才斷了打算 小周後嫁給李煜的時候,南唐國勢早是江河日下,李煜對國事更沒有了興趣。金陵皇宮中的嬌娥美女越來越多了。不過小周後的妒忌之情比姐姐要厲害得多,宮中的美人不但很少有機會與李煜親近,也沒法得到相應的名份,若有心懷怨忿不能忍耐的,小周後甚至會施展辣手,或責或遣送出宮。 據說,小周後愛著青碧之衣,宮人眼見皇後如此風儀,都紛紛效仿,以穿碧綠衣衫為時尚。由於宮外製品粗糙,宮人都自己動手染絹。有一次一個宮人將染好的絹拿出去晾曬,晚間卻忘了收取。第二天一看,被夜晚的露水沾氳過的碧色分外鮮嫩。從此後南唐宮庭便以露染碧,蔚然成風。李煜和小周後還為這種碧色絲絹起了一個名字,叫「天水碧」。 開寶八年(公元975)十一月,南唐後主李煜向宋軍投降,南唐滅亡。第二年正月,李煜被宋太祖趙匡胤封為「違命侯」,小周後為鄭國夫人,雙雙軟禁於汴梁城裡。九個月後,宋太祖去世,趙光義登基。李煜被改封為「隴西郡公」。 趙光義早知小周後的美名,每到命婦入宮參拜皇後的時候,就要將她留在宮中好幾天。每當從宋宮中被放回府邸時,小周後總是放聲痛哭,大罵李煜之聲遠聞於牆外。李煜只有選擇逃避不見妻子。 後來李煜被太宗派人下牽機葯毒死後,追封為「吳王」,葬洛陽邙山。下葬不久,拒絕入宮的小周後自殺身亡。享年和姐姐大周後一樣,都是二十九歲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