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人物性格特征有哪些语文小说题

人物性格特征有哪些语文小说题

发布时间:2021-01-26 11:00:18

① 语文阅读题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意思分别是什么,两者的区别在哪

人物形象,主要是描写外表、神态,如身材高大、面色红润、聚精会神、双目圆睁、满头大汗等词语,往往用来描写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则主要通过动作、语言等来体现,具体的性格特征包括:认真、仔细、温和、急躁等

② 高考语文阅读题中问:小说中人物有怎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改怎样回答

你好,同学!
这种问题要看分值。
如果是小题,只有个2、3分,那就只需要版答性格特征了,但是记权住哦,老师按关键词给分,所以要尽量准确,比如是2分一般答2个形容词。
如果是有个4——6分,那么就要有一定的分析了,根据文章的某某部分得出某种性格等等。
怎么样?清楚了吗?不懂再问我吧,我每次语文都是120++哦。
觉得好就把分给我吧~~~~~

③ 高二语文必修五小说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林教头的风雪山神庙》

第一部分(第1段):沧州遇旧
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林冲来沧州的原因是高俅的生事陷害,同时点明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李小二和小酒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一方面表现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做铺垫。写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陆谦他们。对林、李二人往事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我因恶了高太尉……”几句,对自己遭受高俅陷害的冤情虽含有怨气,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可见林冲此时还有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一面。他心中还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买刀寻敌
林冲到沧州服刑,高俅仍不放过,派陆谦追杀。两个“闪”字和一连四个“只见”(“只见一个人……”“只见那个人……”“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只见那人……”)用得很形象,把陆谦等人密谋设计、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尽管如此,还是被李小二看出破绽,并告知林冲。林冲大惊,决心“叫他骨肉为泥”。于是大怒离开酒店,买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写到这里,眼见就要有一场厮杀。作者却故意宕开一笔,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一闪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矛盾冲突暂趋平静。
第三部分(第6至第9段),到草料场
这一部分是情节“发展”与“高潮”之间的过渡。主要写两件事:一是新旧交接,二是沽酒。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列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
第四部分(第10—12段),雪夜报仇
这一部分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结局。共写三件事:一是荒庙借宿,二是真相大白,三是奋起杀敌。这里,作者借陆谦等人之口,将陷害林冲的阴谋诡计和盘托出,林冲和读者心中的疑团顿时解开。至此,林冲已忍无可忍,于是手起刀落,奋勇杀敌。其中“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既表现了这个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挥刀杀人举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也充分揭露了高衙内、陆谦等人卑鄙狠毒和罪不容恕。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这一部分体现了林冲的性格特点是: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一部分(l—4自然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5一倒数第3自然段)

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及最后失败。
(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别里科夫之死。埋葬了别里科夫,但生活
中还有许多的“别里科夫
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


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
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


②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
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


喜欢歌颂过去;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是因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

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1)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

作者抓住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简练、鲜明、夸张而又合理地进行描述,生动逼真地塑造了一个“套子”的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是别里科夫的外表的“套子”。在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面前,恐惧、憎恶,用各种防身的套子把自己包起来,逃避现实,是别里科夫思想上的“套子”;千方百计地进行挣扎,不时地从“套子”里钻出来,去干预现实,辖制别人,以维护“体统”,防“乱子”,是别里科夫“套子”的反动作用。“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典型的套子式论调。“套子”是窒息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势力的象征。小说最后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展示了反动腐朽势力必然灭亡,激起人们冲决旧的牢笼,创造新生活的勇气。

(2)含蓄幽默的讽刺笔调。

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装在套子里的人》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具体表现为:①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造成幽默讽刺效果。写他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写他睡觉时的惊恐,写他滚下楼安然无恙,而响亮清脆的几声“哈哈哈”却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都是夸张的,幽默的表现手法。②荒谬绝伦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构成强烈的讽刺。例如别里科夫正儿八经地对柯瓦连科说的一段话,判断是荒唐的判断,推理是荒唐的推理,但在别里科夫看来却是理所当然,而且出于善意,声称“忠告”。③将套中人与新派人物联系起来,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恋爱,两个根本不般配的人却凑到了一块儿,就是奇事一桩;这边骑自行车兴高采烈,那边脸色却从发青变成发白;别里科夫滚下楼梯,这边一脸尴尬,那边纵声大笑。凡此种种,都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讽刺画
边城

三、小说的情节发展 虽然是节选,但小说的结构还是相对完整的,大体情节如下:
(一)翠翠的心事(从“黄昏来时”到“你将怎么样?”)
(二)祖孙的依恋(从“老船夫回到家中时”到“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三)夜半的“情歌”(从“老船夫做事累了”到“还有人在梦里作宰相中状元咧。”)
(四)祖父的秘密(从“昨晚上唱歌的”到“不告翠翠一个字”)
(五)祖父的暗示(从“大老坐了那只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到结尾)
一翠翠
①十分依恋爷爷,两人相依为命,等不到爷爷时内心着急。比如第四段第二节中“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第六节、第八节描写捉鸭人的少去、看龙船人的散去以及落日、银色薄雾、上灯等环境描写表现翠翠内心的焦急;两次想到“假如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对爷爷无比的依赖。
②纯真、可爱。 比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急于有人认定、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爷爷“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有祖孙情深,又有少女的纯真可爱。
③聪慧、矜持。 比如第五段中顺顺和老船夫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第六段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前两年端午的事情,翠翠本正想着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
二老船夫
①对翠翠亲情无限,疼爱有加。翠翠觉得一个人进城看划船不好,老祖父便连夜赶到城里
请熟人替自己看一天渡船,自己陪翠翠进城。还给卖皮纸的过渡人铜钱,留下一枚时,
“闭
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
,把那枚铜子送给翠翠。


②为孙女的亲事操心担忧。
顺顺夸翠翠长得很美时,
“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
,他虽“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
,其实自己内心十分操心,
“不加检点笑着”问翠翠假
如大老要娶她,她是否愿意,以及翠翠回绝后他虽不再说了,
“心中却仍显然的还转着这些
可笑的不好的念头”
;试探翠翠的意思“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③善良、淳朴、工作尽职。祖父虽然陪翠翠进城了,到路上时,又“想起什么似的”
,回
去替那位帮他看船的朋友,
让他去看看城里的热闹。
老朋友醉倒后,
祖父心理虽着急着翠翠,
为了责任便没有离开渡船。
卖皮纸的过渡人送他一把铜钱,
因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
老船夫
便执意要把钱还给人家
三傩送
淳朴、英俊、幽默。翠翠在码头苦等爷爷时,他好意邀她进屋去等;翠翠误会他并骂了他,他不予计较,还让人送她回家。
总:这样优美、淳朴的人体现的是整个湘西民风的淳厚,不仅仅是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傩送等,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他们的物质条件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的是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④ 语文人物形象特点概括

语文人物形象特点概括:
1.做人物形象鉴赏题需要处理五对关系

(1)平面与立体

所谓“平面”与“立体”,是对人物形象形象的说法。所谓“平面”人物,就是性格较为单一的人物;所谓“立体人物”,就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生活中少有“平面人物”,多的是“立体人物”。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中的人物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的,其性格是丰富、复杂的,多侧面的,而且在变化着的。人性有善有恶,性格有优有劣;境遇条件不同,人的性格表现是不同的;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更是各种各样的。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要用联系、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物,绝不能单一地、静止地评价人物。

(2)正面与侧面

“听其言,察其行”,分析、评价人物,就是看其言行举止,这是主要的、根本的。但不要忘记从人物所处的环境及其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中分析评价,因为作家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环境、纷繁的人际关系中塑造的,往往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所以,在分析时既要从正面入手,又不要忘记从人物生活的环境和周围人际关系等侧面入手,做到正侧结合,方保全面。更进一步地说,要善于把人物的相关文字信息按正面、侧面分类。

(3)整体与细节

要抓住情节整体感知人物。故事情节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记录,人物性格不仅随着情节的展开而逐步显露,而且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变化。因此从故事情节的理解入手,就能把握人物的大致性格,避免片面、静止地理解人物。整体把握也是理解人物细节的基础。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是借助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的,抓住这些细节进行细致分析,就能逐步破解人物形象的性格密码。特别是那些不易觉察的动作、神情等“只言片语”,常常能够透露出人物的“内心波澜”,是多侧面、多角度全面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抓好了“整体”与“细节”,就能避免孤立地分析人物,缺乏重点地把握人物。人物性格虽然是多侧面的,但一般有一个主导性格,特别是短篇作品中的人物。为此,要注意将不同细节所表现出的相同的性格加以合并。

(4)主要与次要

小说人物有主要与次要之分,他们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而次要人物的作用是: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的作用;③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主旨的作用。

(5)形象与性格

这是做人物形象题时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弄清这两个概念,对我们准确答题大有好处。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肖像、衣着、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

2.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及其作用题是必考题。考查角度有三:一是整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这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答题应筛选出该文字的相关文字(包括正面文字和侧面文字),在此基础上思考、评判,注意用语的准确性和要点的全面性。二是局部分析概括人物性格或心理。对此,先要细读、精读所给文字,并注意联系上下文。此题多为分析型,分析时一定要和具体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三是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既有自身的作用,又有对主要人物衬托、对比作用,还有情节结构方面作用,要综合分析。

⑤ 高考语文常见的人物性格特征有哪些

自私复自利,阿谀奉承,爱慕虚荣制,诡计多端,唯利是图;刁钻刻薄,刁滑奸诈,目中无人
重情重义,刚正不阿,耿直真诚,豁达明理,嫉恶如仇;
亲切和蔼,单纯善良,优柔寡断,天真烂漫,冰雪聪明 聪明伶俐 聪明正直 ;
冥顽不灵 足智多谋 夜郎自大 大智若愚 桀骜不驯 心直口快 心浮气燥 沉静寡言 外强中干 外圆内方 秀外慧中 奴颜媚骨 不拘小节 刚愎自用 高傲自大 孤芳自赏
固步自封 骄傲自满 妄自菲薄 两面三刀
自高自大 自以为是 斤斤计较

⑥ 急求…!谁有高中语文课本中所有小说人物形象的整理,谢谢各位朋友!

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并刻画有血有肉的、独具个性特色而又有一定社会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品,就课本人选的

⑦ 高中语文小说提问形象特点,具体应该怎么回答为什么

高中的语文小说形象特点就是内敛,成熟,没有小学生的浮躁。原因就是因为书读的越来越多了,所以就写得越来越好了呗。

⑧ 高一语文小说题怎样答 概括人物形象

动作、语来言、心理自等人物描写中,具体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品质等。分析时应该联系文章内容,抓住其人物主要品质。
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不知道行不行?

⑨ 高中语文阅读题 小说散文类的 哪类问题需要从人物形象 情节结构 主旨表达上去答题

作为小说散文类的高中语文阅读题 ,出现:
①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这种题型的命题角度为: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需要从人物形象、 情节结构、 主旨表达上去答题。

⑩ 高中语文考试现代文小说常考问题的问题是什么,回答套路,要很详细的

四、小说的阅读技巧

(一)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小说作者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理解领悟的生活哲理,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分析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分析人物的行动和语言。
2.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理解人物形象。
3.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
4.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人物。

(二)剖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没有深刻的主题思想贯穿的小说,就不是优秀的小说。对其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贬低。

(三)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烘托人物形象。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4.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查。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四)鉴赏小说的语言
鉴赏小说的语言,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以及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1.要细细咀嚼玩味,发现那些不易看出的妙处。有些字眼好,句子好,比较明显,有一点欣赏能力的人都能看出来;有一些则不易被发现。要提高欣赏能力,就要用心去发现。

2.要联系语境,想像情节,欣赏个性化的语言。欣赏人物语言,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还要看作者怎么把握人物的身份个性,在什么场合让人物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3.要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小说总是用形象说话,不把话说尽,意在不言之中。含蓄的语言留给读者回味的余地,想象的空间,回味想像之乐,欣赏含蓄之美。

4.要琢磨落笔行文所体现出的作家的语言风格。风格是从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互比较中感知的。概括风格,又有专门用语,大致有简洁与繁丰,含蓄与明快,朴实与绮丽,缜密与疏放,高雅与俚俗,庄重与谐谑,豪放与柔婉,雄浑与纤巧,等等。

五、外国小说知识整理

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无优劣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的具体需要。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如鲁迅的《祝福》。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有距离感。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2.把握场景的功能
场景这个话题主要应把握场景的5点功能: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场景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④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3.探究复杂多义的小说主题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 “爱与恨”、 “美与丑”等是小说家百写不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这样的小说主要以思想的深度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我们称之为思想小说。有些小说则主要以讲故事为目的,其魅力在于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或者故事讲述的独特技巧。这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故事性小说。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小说主题: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4.学会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是“贴着人物写”,通过紧贴人物的心理写,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紧贴人物的言行写,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间接描写则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通过直接和间接描写,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才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5.注意分析小说情节设计的技巧
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
(1)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该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2)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3)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4)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5)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6)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六、高考小说常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1.“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某人有哪些优秀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某某是一个……的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2.“故事情节”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某某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某某事物、某某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设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某某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环境描写”常见题型
(1)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先要分清环境描写的类型。自然环境的描写,一般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一般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然后结合上下文弄清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人物、写作手法等分析。

4.“主题思想”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发?谈谈你的体会)
(3)结合全文主旨,谈谈你对某句话(某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把握小说的主题,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设置悬念;小说的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5.“表达技巧”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作品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齐整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形象、词语丰富而灵活)给读者以哪些审美情趣?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6.“小说的语言”常见题型
(1)某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点,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二是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三是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某某词语,写了……,表现了……

(3)本文语言有何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从以下角度作答:①描写如见其人,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②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③语言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或质朴清新等。

阅读全文

与人物性格特征有哪些语文小说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丝绒gl小说作者 浏览:288
穿越古言类超级好看的小说排行榜 浏览:404
都市奇幻小说推荐 浏览:411
主角叫林大壮的小说 浏览:809
动漫的网络小说 浏览:52
有声小说女法医刑侦记 浏览:296
萌个鬼的小说全集 浏览:99
bl小说超超好看 浏览:27
女主是明星男主姓方的小说全集 浏览:98
男主角会算命看相小说 浏览:431
儋耳蛮花好看的小说 浏览:200
请仙儿小说好不好看 浏览:489
发飙的蜗牛哪部小说好看 浏览:790
有部小说女主角叫小小 浏览:630
军事完本小说阅读网 浏览:101
欧亨利短篇小说原版合集txt下载 浏览:241
无限恐怖同人小说晋江文学城 浏览:42
重生古代小说完本推荐 浏览:544
弗兰克斯坦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683
小说骄傲将军美食系统 浏览: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