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雍正王朝》中孙嘉诚到底是什么人
孙嘉诚是一枚耿介忠直的铮臣。他虽然相貌丑陋,但他的出现,却促成了杀死年羹尧的理由、以及事情的爆发点。第一次出场就因为新钱铸造,顶撞了主管户部的总理王大臣。他自己喝多了回家等死,却等来了张廷玉代表雍正对他的褒奖和重用(实补三品的都察院监察御史)的消息。
孙嘉诚只是一个普通的五品小官——监察院御史,以铮铮铁骨的形象出现,凭着自己正直无私的品格取得雍正帝信任。他不畏年羹尧权势,一而再,再而三的参劾年羹尧,誓死跟他斗到底。可是,年羹尧已经狂妄到了极点,故而非但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反而变本加厉,甚至连孙嘉诚都给杀了。
人物原型——孙嘉淦
历史上的孙嘉淦,同样是一位敢于直谏的诤臣。雍正继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老八、老九实行打压,可孙嘉淦却给雍正上了折子,劝诫雍正“亲骨肉”。事实上,作为御史言官,可以参劾朝中一切官员,但却不得干预皇室事务。
结果,当雍正见到孙嘉淦的奏折后,不禁勃然大怒。好在当时有帝师朱轼为其求情,加之孙嘉淦所言倒也指出了雍正的问题所在,作为新君也不便发作,这才保住了孙嘉淦的性命。
孙嘉淦以敢于直言进谏而著名,他在乾隆帝即位之初上疏《三习一弊书》被誉为清代“奏议第一”。
B. 《雍正王朝》中有哪些关键性人物
康熙、胤礽(太子)、胤禛(四爷)、胤禩(八爷)、胤祥(十三爷)、年羹尧、隆科多、张廷玉、李卫、田文镜、邬思道(邬先生)、弘历(乾隆)。
C. 雍正王朝的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D. 《雍正王朝》让人百看不厌,里面演技最好的演员是谁呢
雍正是清朝最会治国的皇帝,《雍正王朝》一部电视剧,将两代立储、吏户整顿、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军机处等雍正时期的重大措施讲述了一遍,对雍正在位期间的清朝做了一个梳理,《雍正王朝》让人百看不厌,里面演技最好的演员是谁呢?
李卫(演员赵毅饰演)《雍正王朝》是一部历史小说,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叙事和写作手法,使作品更通俗易懂,更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整部作品遵循创作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八个字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简要回答。
作品中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基本能确保其历史的真实性,但为了戏剧冲突的需要,对有些人物的生卒时间、出身、职务的改动也不少。也有一些人物是虚构的,比如:邬思道、刘墨林、乔引娣等等。
在小事上的虚构就太多了,以严格的历史态度要求这部作品,其实是没必要的,想看历史的,可以买本历史书去读,《雍正王朝》本身是一本雅俗共赏的通俗读物。书中有历史史实,也有麻衣神相、奇门遁甲、三教九流、才子佳人、宫廷秘闻等等。如果整部书没有穿插这些“小事”,那么那些“大事”将多么的枯燥无聊啊。
E.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在雍亲王府与年秋月暧昧,但是雍亲王为什么要忍
《雍正王朝》是一部经典的电视剧,改编自著名作家二月河的同名历史小说。也就是说其剧本来源于小说,小说不是历史,文学虚构的成分很多。
以剧中邬思道为例,他被描绘成一个深谙登龙术和帝王心术的纵横家,能谋善断、深谋远虑,堪称诸葛亮第二,俨然是一位代表智慧化身的黑袍宰相角色,对雍正顺利继承大统起了关键作用。
邬思道被田文镜聘请入幕后,承办一系列棘手案件而广为人知。他经手的案件,往往顺利通过刑部复核,而不象以往那样屡遭驳回,于是邬思道就声名远播,田文镜对他也相当礼遇。后来,他以田文镜的名义编撰了一本《抚豫宣化录》,被不少后世师爷当做执业的《葵花宝典》。
一些野史里把邬思道渲染得神乎其神。说有一次邬思道和巡抚田文镜闹掰,邬思道直接炒了田文镜鱿鱼,然后田文镜自己上的折子往往难合圣意,屡遭批驳或斥责。无奈之下,他又低声下气地请求邬思道重新回府佐幕。
这一次邬思道开了“天价“,一天给他一个五十两重的银元宝才肯提笔办差。看到他替田文镜捉刀的奏折,雍正果然非常高兴,田文镜的“圣眷复隆如初”。乃至邬思道的大名后来为雍正皇帝所知晓,皇上曾经有一次在田文镜给他上的请安折里批示:“朕安。邬师爷安否?”。
F. 请问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王朝>里面的情节都是真的历史事实吗
不是,作者杜撰的这么个人物
但是大体的故事走向是真实的,比如康熙出游,太子多次被废,雍正秘密建储.....等等
这些历史事件是真实的
G. 《雍正王朝》中的图里琛,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吗
老年人的思维年轻的躯体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看过几遍《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不得不佩服二月河先生的文化造诣之高。里面每一个人物似乎被二月河先生赋予血肉,活灵活现仿佛那个时代的人离我们并不远。
就说说《雍正王朝》里的图里琛。做事果断,处事圆滑。有那么几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其一 在十三阿哥被圈禁时,皇上命图里琛去宗人府给十三阿哥送火取暖,他还带上一壶上好的酒孝敬十三爷,而对一同圈禁的大阿哥不闻不问,这就充分体现出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因为他相信十三阿哥有出头之日,果不其然。十三阿哥在雍正朝,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H. 雍正王朝:有哪些剧情或人物,与历史事实不符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剧,但并非历史。这部剧以“夺嫡之争”和“除旧布新”为主线,有很强的现实寓意。剧中,许多人物、时间、事件,与真实历史有所出入。
二十、历史上,弘时与张廷璐没有参与过科举舞弊,张廷璐也没被雍正问斩。在雍正五年,弘时就已经去世,至于具体死因,一直都是一桩历史悬案。
秋媚说:历史是过往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雍正王朝》通过演绎的手法,大致上展现出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I. 雍正王朝中八爷的人物特点
有城府,做事稳重,心态不乱,处事权衡利弊。
但利欲熏心,凡是触及皇权,做事自私自利。
J. 雍正王朝的重臣有哪些
1、陈廷敬
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王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
2、张廷玉:
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3、田文镜
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原隶籍汉军正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十二岁的田文镜出仕县丞,升知县、知州,历二十余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官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帝即位后,深受宠待。
雍正元年(1723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巡抚。田文镜凭借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以整饬弊政。清查积欠,实行耗羡提解;限制绅衿特权,严限交纳钱粮;严行保甲制度等。
4、年羹尧
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
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5、姚启圣
姚启圣,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隶汉军镶红旗。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
姚启圣前往依附族人,被列籍汉军镶红旗。康熙二年(1663年),姚启圣在八旗乡试中考中第一名,被授予广东香山知县。前任知县因财政亏空数万而被下狱,姚启圣代为偿还。不久后因擅自开放海禁,被弹劾罢官。